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经典民间俗语,值得你反复品读!

【歇后语第1句】:【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释义:梅花香气浓烈,桃花颜色艳丽。比喻事物的优点只是表现在某一方面,难以十全十美。例句:(梅)花在果子花中尤香。俗云:“梅花优于香,桃花优于色。”故天下之美,有不得而兼者多矣。

【歇后语第2句】:【先到长安为君,后到长安为臣】(谚)长安:汉.唐帝王古都。在政权争夺的年代,谁先占领都城的就是君,后到的就称臣。指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后到者要让先来者。

【歇后语第3句】:【云端里看厮杀】不介入纠纷,看热闹。清代《儿女英雄 传》:“天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厮杀,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 旁观,看后来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

【歇后语第4句】:【巧诈不如拙诚】(谚)无论怎样的巧妙伪诈,也比不过笨拙的诚实。 指伪装终会败露;只有诚实,才能使人立于不败之地。 也作巧伪不如拙诚。 巧欺骗不如笨诚实。

【歇后语第5句】:【骄子不孝】(谚)指在骄奢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子弟,不会孝敬父母。

【歇后语第6句】:【千里送鹅毛——物轻人意重】(歇)宋·罗泌《路史》记载:云南民间传说,唐朝时,土官缅氏派缅伯高送天鹅向唐明皇进贡,经过沔阳湖时,天鹅飞走,只留下一根鹅毛。 缅伯高只好将这根鹅毛献上,并说:“将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上覆唐天子,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指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 也作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情重。

【歇后语第7句】:大门口的春联——对红

【歇后语第8句】:招亲招了猪八戒——自找难看

【歇后语第9句】:【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难保不怀毒】释义:比喻人心险恶,难以猜测。“难”又作“怎”。例句:这个郎君也早合当倒运,就吐实话泄机与他,到吃婆娘哄赚了。正是:花枝叶下犹藏刺,人心难保不怀毒。

【歇后语第10句】:【跑江湖】见“走江湖”。

【歇后语第11句】:哥哥要去学习烹饪技术。临走时,爸爸叮嘱说:“去了好好学,家有千两黄金,不如薄艺在身。”(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12句】:病好郎中到——晚了:迟了

【歇后语第13句】:【人多出韩信】(谚)韩信: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汉初帮汉高帝刘邦建立帝业的元勋。指人多就会出人才。

【歇后语第14句】:村里的史爷爷家请客吃饭,一次就花掉了两千多元。妈妈说:“天上下雨谁不知道,他兜里有没钱还用瞧?还不是打肿了脸充胖子,瘦驴拉屎强支撑呗!”(内蒙古·开鲁)

【歇后语第15句】:【瞌睡给了个枕头】(惯)比喻正需要什么就得到了什么。 也作“正瞌睡,来了个枕头”。

【歇后语第16句】:【拿猪头送错了庙门】(惯)比喻巴结、投靠错了人。

【歇后语第17句】:【是粥是水,揭开锅盖】(谚)比喻人或事物的真相,揭开表层,自然就一清二楚。

【歇后语第18句】:“手当笔,地当纸,比你强的是老师。”奶奶经常告诫我,平时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山东·滕州)

【歇后语第19句】:作文写得不生动,我自己也很着急。妈妈看了我的几篇作文后说:“谎话像雾,大话像雷,空话像云,惟有实话才像滴滴春雨。你看,你的作文中没有真情实感,怎么会打动人?”(河南·鹤壁)

【歇后语第20句】:【耳朵里起茧子】听得太多,磨成茧子。表示听腻了。鲁 迅《故事新编》:“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 起茧了的。”

【歇后语第21句】:【秋后的蚂蚱——跳不了几天了】(歇)蚂蚱: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虫。跳:本指蹦跳,转指挣扎、横行等。指坏人或恶势力已经衰败,离灭亡已经不远,再横行不了多久了。 也作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蹦跶:跳跃。 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

【歇后语第22句】:一次,妈妈让我干活,我却站在那儿拗着不动。妈妈说:“你一直别动,在那儿立个坑站个井才算有本事!”(河北·邯郸)

【歇后语第23句】:【按牛头吃不得草】强制无效。明代《石点头》:“众友不知 文子一诺无辞,一发不忿,毕竟按牛头吃不得草,无可奈 何。”

【歇后语第24句】:【耽误一夜眠,十夜补不全】(谚)一夜睡不成觉,身体困损,接连几夜也补不回来。指夜间睡眠很重要,必须保证足够的夜眠时间。

【歇后语第25句】:床底下打拳——起手不高

【歇后语第26句】:【—花引来万花开】发生了好的影响。成语:发扬光大。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光有英雄事迹而没有哺育英 雄的经验,好比收获了庄稼而没有留下种子,既不能一花引 来万花开,更不能体现园丁的辛勤。”

【歇后语第27句】:【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惯)打头风:逆风。比喻境遇本来就不好,偏又遭到更大的打击或不幸,处境越发艰难。 也作屋漏更遭连夜雨,行船又撞打头风。 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被:遭遇。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破又遇顶头风。

【歇后语第28句】:【兜肚断了带子——没得绊】(歇)兜肚:护肚子的内衣,上下都有带子束在身上。绊:缠束。指人不受约束了。一说“绊”谐“盼”,指没有盼头了。

【歇后语第29句】:【痢痢头上拍苍蝇——来一个着一个】(歇)着:打中。指来一个就勾搭或笼络住一个。也指来者不拒,统统接纳。

【歇后语第30句】:【吹枕边风】(惯)指妻子向丈夫灌输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要求。 也作“吹枕头风”。

【歇后语第31句】:鹅伸脖子一等着挨刀

【歇后语第32句】:【剥葱剥蒜别剥人】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歇后语第33句】:石板上插杨柳——生不了根

【歇后语第34句】:【 穿针要个引线人】需要有人介绍推荐。成语:穿针引线。 马加《北国风云录》:“我可不认识日本指导官,穿针还要个 引线的。”

【歇后语第35句】:【惊开六叶连肝肺,唬坏三魂七魄心】(惯)形容极其害怕、震惊。

【歇后语第36句】:【 要吃羊肉又怕膻气】做事顾虑重重。类似的:又想吃鱼又 怕腥/想偷汉子又怕羞。曹禺《北京人》:“我这个人顶喜欢 痛痛快快的,心里想要什么,嘴里就说什么。我可不爱要吃 羊肉又怕膻气的男人。”

【歇后语第37句】:鸭子扎猛子——深入下层

【歇后语第38句】:鸭脚上挂铜铃——响当当;当当响

【歇后语第39句】:小姨是个列车员,每天五点钟上班。可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给她请假。姥姥说:“一个捻儿一个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去请假,领导找谁替班?”(河北·石家庄)

【歇后语第40句】:【跟着指挥棒转】交通警察用指挥棒指示车辆行驶方向。 引申为:盲目听从,绝对服从。成语:亦步亦趋。尤凤伟《中 国一九五七》:“我又横下一条心,决心不跟着他们的指挥棒 转。”

【歇后语第41句】:檀香木做马桶——屈材(才)

【歇后语第42句】:【开快车】(惯)比喻加快速度。

【歇后语第43句】:我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商量后,终于把一件难办的事办好了。爸爸见了笑着说:“这真是一人不如二人计,三人合伙唱台戏啊!”(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44句】:【开着眼做,合着眼受】见“睁着眼做,合着眼受”。

【歇后语第45句】:【夏至未来莫道热,冬至未来莫道寒】(谚)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五月后半月。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后半月。 指夏至还没到最热天,冬至还没到最冷天。

【歇后语第46句】:【抓两头带中间】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带动中间。也指先 做最大的、最小的,再做一般的。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抓两头带中间,已经抓了两个大鬼,再抓出两个小鬼来。”

【歇后语第47句】:三叔分家都两年了,可由于不勤快,好吃懒做,到如今家里还是四壁空空的。奶奶看着三叔那不争气的样子,数落道:“穷富没扎根,就怕吃饱蹲。懒人能发,谁还用力扒?孩子,听娘的话,快埋头实干吧!”(山东·单县)

【歇后语第48句】:【说谎不瞒当乡人】(谚)当乡人:当地人,最知底细的人。指在知根知底的当乡人面前,说骗人的假话会立即被揭穿的。 也作说谎莫瞒本乡人。 撒谎瞒不过当乡人。

【歇后语第49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惯)比喻同甘共苦。

【歇后语第50句】:黄连树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歇后语第51句】:铁匠炉里的料,庵堂寺庙的钟——不是挨打就是挨敲

【歇后语第52句】:【老虎头上搔痒】释义:借指冒犯大人物,或自寻死路。例句:“……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那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

【歇后语第53句】:【跑龙套】“跑龙套”常用来指代在别人手下做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它源自中国戏剧。 “龙套”本指传统戏曲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所穿的戏装,因绣有龙纹而得名。后来渐渐将此类戏剧中的角也叫龙套了。龙套也叫文堂、流行。文堂是指主帅升帐时出场的龙套。流行指的是在串场时来回流动的龙套。在戏中,一般以一将带四人为一堂。我国戏曲艺术虚拟性强,一兵可当十当百,甚至千万人,所以在舞台上规定四人为一组,即可代表作千军万马。在舞台上,龙套需在主要人物指挥下制造各类气氛。龙套制造气氛有一定的舞台规矩和活动程式。例如,表现元帅升帐或官员升堂,龙套要分站两边叫做“站门”;在上场门或下场门迎候主人出场的龙套,要斜列两边叫做“斜门”;带领主人前行的龙套,一路快步在台上兜圈子叫“圆场”;在交战场面,为表现战斗激烈,龙套要从兵器下穿梭钻过去,叫做“钻烟笼”;龙套分别从舞台两边出场,叫做“二龙出水”等。龙套的角色,虽然不是主角,但是讲究“立如钉,走如风”。因为,龙套若在台上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动作不止,会影响主角的演唱;在需要龙套动作时,如果不是轻捷如燕,快走如飞跑起来,那便没了舞台气氛。所以,人们爱说“跑龙套”。“跑龙套”便由此而来。

【歇后语第54句】:【是祸躲不脱,躲脱不是祸】见“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

【歇后语第55句】:【青天白日说鬼话】(惯)比喻无中生有。

【歇后语第56句】:第二天就要考试,我要复习功课,请爸爸妈妈晚上不要看电视了。爷爷在一旁像朗诵诗歌似的说:“平时不用功,临考靠着灯,熬个小红眼,考个大白丁。”(黑龙江·哈尔滨)

【歇后语第57句】:【天时地利人和】做成事情,需要有三个条件:有利的时 机、环境、人际关系。浩然《艳阳天》:“办什么事儿,得看天 时、地利、人和,不能凭三分钟的热度,胡干傻干。”

【歇后语第58句】:牛屁股缝里的虻虫——钻了空子又吸血

【歇后语第59句】:【鲁班门前不敢弄斧】释义:鲁班:又写作“鲁般”,古代巧匠。比喻不敢在高手面前逞能,卖弄本领。例句:田月轩落落大方地说:“鲁班门前不敢弄斧,善人面前焉敢焚香?我今天来,是诚心诚意想听听你老先生和团总的指点哩。”

【歇后语第60句】:星期天,我在家看爸爸画画。很快,一棵牡丹画成了;然后,爸爸又在旁边画上了一些红枣。接着,他一边题字一边说:“你看,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多啊!”(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61句】:【揭盖子】(惯)比喻把掩盖着的矛盾、问题揭露出来。

【歇后语第62句】:【受人之托,必当终人之事】(谚)指受到别人的委托,一定要尽心尽力,把事情办好。 也作受人之托,必当忠人之事。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受人之托当终事。

【歇后语第63句】:每年春节,在省城工作的姑姑总要回来接奶奶去她那儿过年,可奶奶说什么也不去。这一次,我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不去。奶奶摸着我的头说:“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窝。我待在自己家,心里舒坦。”(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64句】:【习惯成自然】适应了就变为常态,不受拘束,或不易改 变。相关的: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清代《镜花缘》: “俗语说的:习惯成自然。我们看他虽觉异样,无如他们自 古如此;他们看见我们,自然也以我们为非。”

【歇后语第65句】:【猪朝前用嘴拱食,鸡往后用脚扒食——各有各的路】(歇)本指猪和鸡觅食的方法不同,转指人各有各的主意、方法或门路。 也作猪往前拱,鸡往后扒——各有各的路。 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有各的高招。

【歇后语第66句】:【灭门刺史,破家县令】见“破家县令,灭门刺史”。

【歇后语第67句】:因为长得不算好看,我整天闷闷不乐的。妈妈知道了我的心思以后,开导我说:“人美不在貌,美在心肠好。只要你多做对集体对大家有利的事,大家都会喜欢你的。”(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8句】:【惜子如杀子】见“惯子如杀子”。

【歇后语第69句】:上数学课时,有些同学吵吵闹闹。老师就说:“闹山麻雀不长肉。”(四川·自贡)

【歇后语第70句】:【 杀人不染两手血】谓阴谋害人。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她向来是杀人不染两手血的惯家,历年使了许多招数,都 是安稳成功,从未被人识破。”

【歇后语第71句】:电视里演的节目——天南地北都看到

【歇后语第72句】:【看到绳子都是蛇】(惯)形容过分胆小谨慎。

【歇后语第73句】:奶奶六十多岁了,总爱说一些有趣的民谣。一天,吃饭的时候,她看见桌上摆着一碗蒸熟的大虾,就高兴地说道:“虾吹箫,蟹打鼓,螳螂拿旗舞呀舞,水蛙坐轿眼凸凸。”我们听了,都乐得哈哈大笑起来。(福建·罗源)

【歇后语第74句】:老师要找一位学生的家长商量事,找了几次都没找到,结果在路上碰见了。老师说:“这真是山不转水转,找不见碰见。”()

【歇后语第75句】:【真人不露相】这句俗语在百姓当中的使用率较高。有本事的人一般平时不露才,关键时刻显才能。人们会说:“这才是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那么,这个真人源自哪里呢?它源自佛教。大凡著名的佛教古寺都有五百罗汉室,唐代高僧玄奘写的《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五百罗汉的由来。据说,摩揭陀国有一千个佛僧,其中五百个是凡夫僧,五百个是罗汉僧。国王无忧王对他们很敬仰,一视同仁。所谓罗汉僧,是指那些断除了贪、欲之念,已得正果,不受生死轮回的佛僧。这五百罗汉僧平时不露其相,连无忧王也不知道他们是罗汉僧。在五百凡夫僧中,有一个名叫摩柯提婆的,经常发表一些违背教规的言论,影响了一大批佛僧。无忧王很生气,想把一千佛僧全部淹死。这时五百罗汉僧才各显本相,腾云驾雾而去,在迦湿弥罗国的一个山谷里隐居起来。无忧王知道后,又悔恨又惧怕,亲自到罗汉僧隐居的地方向他们承认自己的过错,并请他们回去。罗汉僧们不肯,无忧王便在国都建起一座寺庙,照五百罗汉僧的模样塑了五百罗汉像流传下来。这就是“真人不露相”的源头。

【歇后语第76句】:【铁打衙门流水官】(谚)衙门: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指衙门像铁铸的一样原处不动,官员却像流水一样,一任去了一任来。 也作“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歇后语第77句】:【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释义:聪明人也有糊涂的时候。例句:锦囊大婶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还被蒙在鼓里。

【歇后语第78句】:每次写作业的时候,我总要请爸爸帮我想问题。外婆说:“刀子不磨要钝,脑袋不用要笨,自己的作业应该自己完成。”(四川·广元)

【歇后语第79句】:猎狗撵兔子——紧追不放

【歇后语第80句】:虫蛀的老槐树——腹内空空

【歇后语第81句】:【面笑心不笑】(惯)指表面装出笑容,内心却并不高兴。

【歇后语第82句】: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歇后语第83句】:黄河的石头——经过大风浪的

【歇后语第84句】:【龙生龙,凤生凤】释义:比喻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子女。例句:“自古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养儿会打洞。没有好家道,还能出了好儿女?”

【歇后语第85句】:【一人拼命,万夫难当】(谚)一个人舍命地冲杀,再多的人也难以抵挡。指人要是拼命战斗,就会产生无穷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万夫难敌。 一人不怕死,万夫莫近身。

【歇后语第86句】:【狗咬狗——两嘴毛】(歇)本指双方都咬下对方一嘴的毛,转喻坏人互相争斗,都没有好结果。

【歇后语第87句】:【自己打嘴巴,给别人听响儿】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王 蒙《失态的季节》:“要不写个检讨,出发前给大进送去?他 一激灵。他也是要摘下舌头烧小菜的。他也是要自打嘴巴 给别人听响儿的。”

【歇后语第88句】:【房檐滴水照道描】释义:下辈照着上辈的样子学。例句:说话的妇女学着老头腔:“……你们坏良心,将来你们的孩子也房檐滴水照道描!”

【歇后语第89句】:【六必居】“六必居”是全国闻名的老字号酱菜店,不仅它的咸甜适口、味美的小菜人人称赞,而且它那“六必居”的三字大匾,书法结构匀称、苍劲有力,人人赞叹。你道它出自哪家之手?它出自明朝奸相严嵩之手,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老字号。六必居的掌柜为什么给自己的店铺起个“六必居”的字号呢?传说颇多,这里只录比较可信的一则。最早六必居的后厂酿酒,前店除卖酒外,还卖些柴,米、油、盐、酱、醋等六样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用品,所以叫“六必居”。为什么不卖茶,试想茶和前六样混在一起容易串味。六必居是山西临汾赵姓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创办的。由于赵姓会经营管理,六必居所处的地理位置好,所以买卖开张后,生意很是兴隆。后来又扩充了门面,买卖越做越大。但是店外的牌匾太小,不像样子,想弄块好匾。关于严嵩给六必居写匾有种种传说,最普遍的有两种说法。一说严嵩在没做官以前,闲居在家,时常来六必居喝酒,与六必居的掌柜和伙计都很熟悉。店里听说他写得一手好字,掌柜的就请他写了此匾。当时严嵩还是个小人物,所以没有落款。另一说六必居的匾是严嵩做官以后写的。据说严嵩爱喝六必居的酒,严府时常派人到六必居买酒。店掌柜想用严嵩的社会地位以抬高六必居的身价,就托严府仆人请严嵩为六必居写块匾。于是男仆就去求女仆,女仆又去求夫人。夫人知道严嵩不能为一个普通店铺写匾,就天天在严嵩面前反复练写“六必居”三个字。严嵩不知是计,看夫人写不好,他就给写个样子,让夫人照着去练,于是“六必居”大匾就这样写成了,所以没有题名。自严嵩手书“六必居”的黑底金字大匾挂出后,原来无名的小酱园身价倍增,六必居的名声很快传遍北京城,来买东西的越来越多。由于酱菜卖得快,以后就专营酱菜了。

【歇后语第90句】:【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谚)指创立家业就像用针挑土一样艰难缓慢,败坏家业却像大浪淘沙一样迅猛容易。

【歇后语第91句】:【鸡屁股拴线——扯蛋】(歇)扯:本指拉,转指漫无边际地闲谈。 蛋:谐“淡”。指没有根据地瞎说,或漫无边际地闲聊。

【歇后语第92句】:【 桥是桥,路是路】谓区别明显,分清楚,不混淆。是,也 说:归。叶辛《蹉跎岁月》:“我们桥归桥,路归路,不许你拿 我的东西!”

【歇后语第93句】:【囫囵吞个枣——不知酸淡】(歇)囫囵:完整的。本指品尝不出味道,转喻不知道实情。

【歇后语第94句】:【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释义:聪明人爱惜聪明人,英雄好汉爱惜英雄好汉。指杰出人物总是相互敬重爱惜。参见“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例句: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量这一对泼男女,腌媵畜生,终作何用!众豪杰且请宽心。

【歇后语第95句】:开会请了假——没出席(息)

【歇后语第96句】:【天堂有路你不去,地府无门闯进来】(惯)地府:迷信的人称人死后灵魂居住的地方。指自己找死。 也作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自找寻。 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闯进来。

【歇后语第97句】:【矮子爬楼梯,步步登高】境况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古华 《芙蓉镇》:“不过话讲回来,李国香这些年来能够矮子上楼 梯,也是颇不容易的。”

【歇后语第98句】:【越有越有,越没有越没有】(谚)无论是过光景还是做生意,越有钱越能提早安排,及时采购,待机而贾,良性循环;越没钱越借贷,连本带息,愈陷愈深。指富则愈富,穷则愈穷。

【歇后语第99句】:【墙头草,风吹两边倒】释义:比喻立场不稳,哪边势力强就倒向哪边。“两边倒”又作“两面倒”。例句:还有肖闻喜,这个同志在正确路线下表现不错,可是错误路线一来就晕头转向了,说明他软弱,脚跟不稳,“墙头草,风吹两边倒”。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92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