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流行俗语经典歇后语,分享给大家一起看!
【歇后语第1句】:【劝将不如激将】见“请将不如激将”。
【歇后语第2句】:铁人生锈——害自身
【歇后语第3句】:落雨打麦——难收场
【歇后语第4句】:【雏凤清于老凤声】释义:雏凤:小凤凰。比喻年轻人胜过老年人,后一代胜过前一代。例句: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司量也。”
【歇后语第5句】:人家叫往东不敢往西——傀儡
【歇后语第6句】:【七十二个心眼儿,九十六个转轴儿】(惯)形容人心眼多,头脑灵活。
【歇后语第7句】:【 苍蝇想咬人】谓小人物逞能,想欺负人。类似的:屎壳螂 想螫人。成语:自不量力。李准《大河奔流》:“嘿!没见个 苍蝇还想蜇人!你是哪个山坳里蹦出来的!还想来赤扬岗 当人物头!”
【歇后语第8句】:【银子不打眼,又会说话又会喊】(谚)不打眼:不起眼。指银钱虽然是个死东西,但用它托人情办事,比人说话灵验得多。
【歇后语第9句】:【强盗遇着贼偷——大来小往】(歇)指昧良心得来的大宗钱财又被坏人一点一点地暗算走。
【歇后语第10句】:棉花堆上散步——不踏实
【歇后语第11句】:口袋布做大衣——横竖不够料
【歇后语第12句】:一天到晚淡茶饭——不吃香
【歇后语第13句】:鸭子吃曲蟮——生吞活剥
【歇后语第14句】:【茅石板上打滚——寻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脚踏的石板。屎:谐“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歇后语第15句】:【七个头,八个胆头多不怕砍,胆多不怕吓】形容不怕 死,敢冒险。清代《好逑传》:“我只道铁兄是七个头八个胆 的好汉子,却原来青青眉目,白白面孔,真无异女子。”
【歇后语第16句】:【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惯)形容人刚强有力,光明磊落。 也作拳头上站的人,胳膊上走的马。 拳头上立得人,臂膊上走得马。 拳头上站得住人,胳臂上跑得了马。
【歇后语第17句】:【无妇不成家】(谚)如果没个妇女主持家务,这个家就难以成立。指主妇在家庭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歇后语第18句】:【拳头硬的是大哥】(谚)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比喻在竞争中,谁的实力最雄厚,谁就是强者,谁就是霸主。 也作拳头大,做大哥。 拳头大是大哥,个头壮是强梁。
【歇后语第19句】:【整篓洒油,满地捡芝麻】见“大篓洒油,满地捡芝麻”。
【歇后语第20句】:【瞎仓官收粮——无有不纳】(歇)仓官:管仓库的官员。纳:收。指别人送来的,不管好坏多少全都收下。
【歇后语第21句】:【两眼一抹黑】(惯)1比喻新到一个地方,什么人也不认识,什么情况也不了解。2指没文化,不识字。 也作两眼一麻黑。 两眼墨黑。 睁眼一抹黑。
【歇后语第22句】:一位阿姨要买衣服,连喊了售货员几声也没喊应。旁边有位顾客说:“别喊了,那是个‘模特’,她听不见。”(河北·邢台)
【歇后语第23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歇后语第24句】:肚皮上的疖子——心腹之患
【歇后语第25句】:阎王的客堂——死去活来
【歇后语第26句】:【英雄不夸当年勇】见“好汉不提当年勇”。
【歇后语第27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见“富家山野有人瞅,贫居闹市无人问”。
【歇后语第28句】:【干金难买回头看】释义:做事时回头看看或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会大有好处。例句:“你们看,我这秧行不齐,秧根插得深浅不匀。……”“干金难买回头看,你这一看看得好!”
【歇后语第29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稳当。
【歇后语第30句】:有人要听王老师的课,可他说不会讲普通话。领导说:“你就乡里鼓乡里敲吧!”(江苏·大丰)
【歇后语第31句】:【 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做事要有响应者。沈从文《边 城》:“照理说:炒菜要人吃,唱歌要人听。可是人家为你唱, 是要你懂他歌里的意思!”
【歇后语第32句】:蚕宝宝的肚皮——净是丝(私)
【歇后语第33句】:【水沟不通四处流】(谚)水流的渠道如果不畅通,就必定四处漫溢。 比喻下情不能上达,必定造成麻烦。
【歇后语第34句】:【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歇)赵老:也说赵巧、赵果,传说是鲁班的徒弟;鲁班计划在大河上修桥,为防龙王干扰,制作两座灯台让赵呆送给龙王,赵呆把其中一座内藏夜明珠、外观漂亮的灯台藏在怀里,想私自带回家,没想到剐出龙宫,就葬身海涛之中。指人或物有去无回。
【歇后语第35句】:【伸着脑袋让人弹】谓不会处理事情,老是被动,吃亏。浩 然《艳阳天》:“他有什么谋略,光会伸着脑袋让人弹。”
【歇后语第36句】:【看人下菜碟儿】释义:看人行事待人态度不一。例句:“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
【歇后语第37句】:【哀乐】“哀乐”在功能上如同古代的挽歌,都是哀悼亡者。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挽歌重上层社会,而哀乐则是为悼念去世的革命者和普通百姓的哀歌。它源自革命圣地延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延安的音乐工作者安波、马呵、时乐蒙等同志深人民间采风,在安塞地区搜集到了这支陕北民乐商调式哀乐。不久,在陕北人民公祭刘志丹同志的大会上,首次唱了由安波同志记谱和填词的挽歌。解放战争时期,此曲传到了晋察冀解放区,作为挽歌形式使用过。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任军乐团团长、指挥罗浪同志为了礼仪的需要(国家需要有庄严的哀乐),把此曲配置了和声作为军乐队的礼仪曲使用,这样.这支哀乐被沿用下来。
【歇后语第38句】:树叶子掉到河里——随波逐流
【歇后语第39句】:【光棍点到为算】(谚)对精明人说话,不必细说,意思点到即可。指精明人心有灵犀,一点就明。 也作“光棍一点就透,傻子棒打不回”。
【歇后语第40句】:【借棍子打狼】利用一个打击另一个。成语:借刀杀人。 张贤亮《男人的风格》:“西北人有句土话:借棍子打狼。有 人是借你这根棍子打我这只老狼。”
【歇后语第41句】:【牛鼻子穿环——让人家牵着走】(歇)指自己没主见,完全听从别人。也指受制于人,只能任人摆布。 也作“牛穿鼻子——任人牵”。
【歇后语第42句】:【船到江心补漏迟】有问题及早解决,迟了就难以挽救。 明代《醒世恒言》:“过迁渐渐自怨自艾,懊悔不迭。正是临 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歇后语第43句】:【 锯锅找茬儿补锅先寻找缝隙】找茬儿,兼指挑毛病,找 借口,寻把柄。锅,也说:碗。歇后语形式为:锯锅的戴眼 镜,找茬儿。类似的:弯着腰找茬儿。成语:吹毛求疵。浩 然《山水情》:“大好的日子口,全都高高兴兴的,你锯锅找茬 儿干什么?”
【歇后语第44句】:【耽误一夜眠,十夜补不全】(谚)一夜睡不成觉,身体困损,接连几夜也补不回来。指夜间睡眠很重要,必须保证足够的夜眠时间。
【歇后语第45句】:【有人愿意出柴,有人愿意点火】(惯)指有人想制造事端。
【歇后语第46句】:星期天,我和妈妈上街。街道两旁停着很多自行车,我尽往车堆里钻。妈妈说:“你真是驴往窄处走。”(陕西·陇县)
【歇后语第47句】:【抬头老婆低头汉】(谚)老婆:已婚妇女的俗称。走路昂扬着头的妇女,性格往往强悍;走路低着头的汉子,处事往往多疑。指仰头女性和低头汉子大多是强悍有心计的人。 也作抬头的女人低头的汉。 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
【歇后语第48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与顾客的一种关系,具有 优势者主动,无力者受欺侮。《新凤霞回忆录》:“旧时有句 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确实,我们剧种小,演员穷,就被 人家看不起。”
【歇后语第49句】:【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广博。成语:博闻强识。清代 《儿女英雄传》:“慢说别的,只他幕中那几个参谋,真真是上 知天文,下知地理,深明韬略,广有计谋。”
【歇后语第50句】:【冷身子碰热炮弹】指军旅生涯。传记图书:“至少也是弄 冷身子碰热炮弹出身的人,不是十年也得二十年,才能得到 少将的肩章戴一戴。”
【歇后语第51句】:生命的幸福在身体,身体的强壮在健康。
【歇后语第52句】:属蝙蝠的——夜里欢
【歇后语第53句】:吃着海椒[辣椒]训人——说话带辣味
【歇后语第54句】:扁担挑彩灯——两头美
【歇后语第55句】:冬天的气温——升不上去
【歇后语第56句】:【百闻不如一见】“百闻不如一见”意同“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俗语出自汉朝。汉武帝时,居住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青海东部的羌族各部落,归顺汉朝。到汉宣帝时,西羌各部族开始秘密和匈奴联络,甚至准备向匈奴借兵,“击鄯善、敦煌以绝汉道”,准备彻底推翻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建立统一的羌族政权。自此,汉朝对于羌族的控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对困难的局势,宣帝派人向曾参加过武帝时北征匈奴的老将军赵充国请教,派谁去才能解决问题。赵充国说:“没有谁比我更合适了。”宣帝不太放心,又派人问赵充国:“请将军估计一下西羌的情况如何,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说:“百闻不如一见,军事安排,不能离开现场具体情况,纸上谈兵。我愿意先尽快赶到金城,从当地了解情况,制定好应对的计划,再向陛下回复,请陛下相信老臣。”到达金城之后,赵充国充分了解情况,准备充足,率兵前往羌地,又稳守不出战,利用自己在西羌各部族中崇高的威望,使西羌联军中并不坚定的部分首领,对和汉朝作战产生了怀疑,引起了羌族内部矛盾。稳扎稳打,一战击败羌军主力,其他羌军纷纷倒戈,投降汉朝,西羌局势终于安定下来。自此,“百闻不如一见”便流传后世。
【歇后语第57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谚)黑夜打早起身赶路,可路上还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动快,还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满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还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歇后语第58句】:【怕摔跤先躺倒】(惯)比喻怕受挫折而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歇后语第59句】:【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惯)三界:佛教用语,指众生轮回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火、土,古代称构成各种物质的五种元素。原指超然于尘世之外,得道成仙;后指出家修行的人不问世俗之事,脱离世俗羁绊;现在多指人超脱于社会生活之外。 也作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歇后语第60句】:【属刺猬的——捧不得也打不得】(歇)刺猬:哺乳动物,身上有硬刺。 形容很难对付,软硬都不行。
【歇后语第61句】:【知恩不报,非为人也】(谚)指只有知恩图报,才算是有良心讲道义的人。 也作“知恩不报恩,枉为世上人”。
【歇后语第62句】:【拿着黄牛便当马】(惯)比喻随便拉人来替罪。也比喻拿不合格的来顶替。 也作“拿了黄牛当马骑”。
【歇后语第63句】:星期天,我去外婆的商店里玩,看见一位叔叔领着一位小姐姐在店前卖唱。外婆对那位叔叔说:“你应该让孩子上学。庄稼误了是一季儿,孩子误了是一辈儿。”(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64句】:【人活脸,树活皮】(谚)人活着,就凭着一张知荣知耻的脸面;树活着,就凭着一层通脉护树的外皮。 指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有名节,有人品。 也作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 人活脸面树活皮。
【歇后语第65句】:枯坐损身,运动长劲。
【歇后语第66句】:【有智不在年高】(谚)有智谋不在于年龄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歇后语第67句】:【打是疼,骂是爱】(谚)指对后代或部下严格管教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也指夫妻之间的冲突常常是爱的表示。
【歇后语第68句】:【横插一杠子】横加阻拦、干涉。浩然《艳阳天》:“马连福 觉着,搞好这件事儿,又露脸,又得利,正在积极筹办,想不 到萧长春回来横插一杠子来反对。”
【歇后语第69句】:每年春节,在省城工作的姑姑总要回来接奶奶去她那儿过年,可奶奶说什么也不去。这一次,我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不去。奶奶摸着我的头说:“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窝。我待在自己家,心里舒坦。”(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70句】:走进杂货店——样样俱全
【歇后语第71句】:【慷慨捐生易,从容就死难】(谚)捐生:献出生命。一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为正义献出生命容易,在长时间考验下仍从容自若地面对死亡而不改节就比较难。指“从容就死”比“慷慨捐生”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更坚定的信念。 也作慷慨杀身易,从容就死难。 慷慨成仁易,从容就义难。
【歇后语第72句】:【老牛走道儿——一步一个坑儿】(歇)形容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歇后语第73句】:【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释义:礼物虽轻,但情意深厚。例句:供桌上,摆放一捆儿毛豆,两杯水酒,一堆红枣,一只雕花的大青萝卜。……这也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歇后语第74句】:【好经念给聋施主】好话说了没起作用。或说:好话说给 聋和尚。马烽《刘胡兰传》:“我天天说,日日劝,全是为她 好,咳!好经念给聋施主,白费唾沫!”
【歇后语第75句】:【三一三十一】(惯)原为珠算口诀,用三除十,得三余一。指三个人每人平均一份。
【歇后语第76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谚)该采取果断措施时却优柔寡断,其结果是反而遭受祸乱。指处理问题,贵在果断。 也作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当断不断,自遭其乱。 当断不断,必惹麻烦。
【歇后语第77句】:【打哈哈】(惯)1指凑趣,逗笑。 2指对事情敷衍、应付。
【歇后语第78句】:【崽卖爷田不心痛】(谚)崽:方言,儿子。爷:方言,父亲。指坐享其成的后人,不知前辈创业的艰辛困苦。
【歇后语第79句】:【膝盖上挂掌——离蹄差远】(歇)挂掌:在马、驴、骡子的蹄子下钉上蹄钉,使其耐磨。蹄:谐“题”。 指所说的离话题或目标相差很远。
【歇后语第80句】:我从小就不喜欢活动,身体虚弱,听到上体育课,就不提劲儿。有一次在体育课上,才跑了四百米,就差一点儿晕了过去。妈妈知道了,劝我说:“丝不织不成网,体不炼不强壮,以后要经常活动,加强锻炼。”(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81句】:【威武不能屈】释义:在权势残武力的胁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坚贞刚强。例句:现在证明,你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歇后语第82句】:【男儿膝下有黄金】见“大丈夫膝下有黄金”。
【歇后语第83句】:一网打尽天下鱼——想得到办不到
【歇后语第84句】:姐姐鼓励正学装潢设计的弟弟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脚踏实地地干,就会越来越有出息。”(湖北·钟祥)
【歇后语第85句】:【做了几天和尚,连肉味也忘了】指忘记过去的经历。汪幸 福《浪迹台湾岛》:“过去,你男人为升官想方设法巴结我。 今天,我浪迹到这里,你却忘恩负义拒我于门外,做了几天 和尚,连肉味也忘了。”
【歇后语第86句】:一不小心,我将如如家的一只花瓶碰倒摔碎了,吓得不知所措。如如奶奶见了,却安慰我说:“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花瓶落地开花,花开四季富贵,好兆头!”(安徽·肥西)
【歇后语第87句】:【何首乌】何首乌,是我国特有的一味名贵中药材,其茎、根皆可入药,而且药用价值很高。相传在唐代,有一个姓何名田儿的人,因其体弱多病,不能生育,到了五十岁仍无子。有一天晚上,他饮酒过多,醉卧田野,在朦胧中看见两株树藤相距三尺,苗蔓相交,觉得很奇怪,就连根掘起,根部长得像一男一女两个小娃娃。何田儿把此物带回家,但无人认识。有人对何田儿开玩笑说:“你年老无子,这可能是天赐神药,有儿有女为何不吃吃试试?”田儿就把它切碎,每天服用少许。说也奇怪,连服数月后感觉精力强盛,旧疾都痊愈了;相继服用了一个时期,原来已经花白的头发也都变乌了,并且在十年内生了几个子女;他改名能嗣,活到一百多岁。能嗣的儿子延秀、孙子首乌,终生服用此药,都健康长寿,晚年须发仍然发黑。由此,这一药的名声传开了。后人用何家第三代的姓名为药名,叫“何首乌”。
【歇后语第88句】:【人多出圣人】(谚)圣人:品德极高、智慧极广的人,此处偏指智谋深远的人。指人多出智慧。也指群众中蕴藏着大智大慧。 也作人多是圣人。 人多出智慧。
【歇后语第89句】:戏台上的夫妻——会儿的事
【歇后语第90句】:【现钟不打打铸钟】释义:比喻现有的不要,却寻求没有把握的。例句:众人道:“说甚么乱话!‘现钟不打打铸钟’?你现揭了榜文,教我们寻谁!”
【歇后语第91句】:【 想过河又怕湿了脚】做事有顾虑,怕不利。类似的:又想 过河,又怕脱裤子。姚雪垠《李自成》:“经过这一夜畅谈,特 别是自成已经流零出挽留之意以后,他知道他要么就入伙, 要么就断然拒绝,不容他想下水又怕湿了脚。”
【歇后语第92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谚)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敌情,在战争中就能稳操胜券。
【歇后语第93句】:【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谚)宁愿受苦受累,也不沾羞蒙辱。指肉体上的苦累无所谓,关键是不可使人格受到玷污。
【歇后语第94句】:【萝卜上扎刀,不是出血筒子】释义:萝卜_上扎刀,流不出血来。比喻人一毛不拔,是个吝啬鬼。例句:到底李鸿云葫芦里装的什么药,一下还摸不准,不要又上了李鸿云的当吧?萝卜上扎刀,李鸿云也不是什么出血筒子。
【歇后语第95句】:冬子伯父的脾气是村上有了名的。一个老汉说:“那人哪,脾气暴得很,连蝇子都不敢往他身上落。”(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96句】:【 不蒸包子蒸口气】蒸、争同音借用,谓要争气。包子,也 说:馒头。浩然《艳阳天》:“就这样干下去吧!不蒸包子蒸 (争)口气,给咱们妇女争口气。”
【歇后语第97句】:一口吞了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
【歇后语第98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们常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么,什么是“浮屠”?浮屠是佛教用语.浮屠,也叫“浮图”、“休屠”。起初,佛教徒被称为“浮屠”,佛教被称为“浮屠道”。后来,称“佛塔”也叫“浮屠”。现在大家说到浮屠,一般都只指佛塔了。佛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如【第5句】:【第7句】:【第9句】:十三级等,其中以七级为最多,因此有“七级浮屠”的普遍说法。佛塔原来是用来埋葬有德高僧的身骨或藏佛经的,所以,造塔的功德很大。但是,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活人一命更有意义,因此有俗语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大家去挽救痴迷不化的众生,让他们得度。《西游记》第八十回就有一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快去救他下来,强似取经拜佛。”这句话道出了佛的终极目的,佛即救人。从大处说,普度众生。
【歇后语第99句】:【老马识归途】(谚)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20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