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今年最新俗语经典歇后语

【谚语俗语第1句】:【出一身冷汗】形容人惊恐。王安忆《文革轶事》:“有时 候,这些画面还会出现在她的梦境里,真的一样,她不由惊 出一身冷汗。”

【谚语俗语第2句】:【现在挥不动棒槌,将来不能举起长竿来】释义:比喻小事干不好,无法干大事。例句:今天的事要坏在我的头上,这怎么得了?雪娟哪,雪娟哪,人家是天,你怎么就是块砖哩!现在挥不动棒槌,将来还能举起长竿来?

【谚语俗语第3句】:【发现新大陆】原指哥伦布发现美洲。借指有了新的发 现。王蒙《相见时难》:“杜艳叫了起来,好像发现了什么新 大陆。”

【谚语俗语第4句】:车顺道,马识途,就怕赶车的打糊涂。

【谚语俗语第5句】:【拣了芝麻,丢掉西瓜】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谚语俗语第6句】:风匣改棺材——装入

【谚语俗语第7句】:【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谚)百年:一辈子。做人不要做妇女,妇女一生的命运由别人操纵,苦乐不由自身。指旧时妇女被压在最底层,受尽屈辱。 也作为人莫作妇人身,百般苦乐由他人。 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人定。 为人莫作妇人身,一生苦乐由他人。

【谚语俗语第8句】:乐山的大佛——老石人(老实人)

【谚语俗语第9句】:三个手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

【谚语俗语第10句】:【面条上的葱花,摆样子】指装门面,不起作用。《北京日 报》(1985,1,17):“有位青年经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抱怨说, 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把年轻干部当作面条上的葱花一一 摆样子,名义上进了班子,实际上却在坐冷板凳。”

【谚语俗语第11句】:【三贫三富才到老】(谚)三贫三富:多次的贫富变化。指人生一世,往往会经历多次的贫富变化,不会一帆风顺,一成不变。

【谚语俗语第12句】:【贵人多忘事】(谚)原指地位高权势大的人最容易忘却故旧的交情,后泛指人善忘。也用作对人健忘的安慰或戏谑语。 也作贵人多健忘。 贵人爱忘事。

【谚语俗语第13句】:【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见“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

【谚语俗语第14句】:【娘好囡好,秧好稻好】(谚)囡:小孩。母亲的素质好,生养的孩子就好,就像秧苗好,长成的稻子就好一样。 也作“秧好稻好,娘好囡好”。

【谚语俗语第15句】:【 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说话动听,内心毒辣。类似的: 口如蜜罐,心如辣蒜。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二嫂那 人,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你来,跟她不好处。”

【谚语俗语第16句】:【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释义:比喻人爱贪小便宜,不论便宜大小,都想得到。例句:元宝{艮元用簸箕搂,对待伙计穷抠搜,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

【谚语俗语第17句】:【官不修衙,客不修店】(谚)衙:公府衙门。当官一任三年,任满随即调离,故不修衙门;旅客随住随走,任凭旅店破旧,也绝不维修。 指临时应付的差事,不会作长远打算。

【谚语俗语第18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主次不分

【谚语俗语第19句】:【勿谓尺五,后且不补】(谚)不要认为裂缝只有一尺五寸,要是任其发展下去,就会无法弥补。比喻微小的问题不及时解决,酿成大祸就后悔不及。

【谚语俗语第20句】:【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谚)过桥时必须下马步行,渡小时不可争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门上路时要特别注重安全。 也作逢桥须下马,有路莫登舟。 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

【谚语俗语第21句】:【天高皇帝远】见“山高皇帝远”。

【谚语俗语第22句】:【新安茅厕香三天】(谚)茅厕:茅房,厕所。新砌好的茅房总能保持三天没臭味。比喻素质差的人或事物,开头还好,往后就一天不如一天。 也作新开茅厕三天香。 新砌茅厕三天新。

【谚语俗语第23句】:【叫他打狗,不敢骂鸡】绝对听从,多指做不好的事情。成 语:惟命是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大哥你让我往 东,我绝不往西,你让我偷狗,我绝不抓鸡!为了你两肋插 刀,哗哗淌血,咱哥儿们绝对!”

【谚语俗语第24句】:【上西天】(惯)西天:佛教徒指极乐世界。 也作“升西天”。

【谚语俗语第25句】:【二虎不能同山,两雄不能并立】见“两雄不俱立”。

【谚语俗语第26句】:【摸阎王鼻子】(惯)比喻冒生命危险。也比喻离死不远。

【谚语俗语第27句】:一个并房的病友——同病相怜

【谚语俗语第28句】:【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见“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谚语俗语第29句】:桌布盖牛背——露头角

【谚语俗语第30句】:今年雨水偏多,地里、水沟里忽然有好多小鱼,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千年草籽,万年鱼子。”(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31句】:杨树开花——不结果

【谚语俗语第32句】:【 上炕不脱鞋,必是袜底破】谓人有忌讳,想隐瞒,掩盖。周 立波《暴风骤雨》:“白大嫂子说,‘上炕不脱鞋,必是袜底破。 不脱衣服,就有毛病。说着,她和刘桂兰二人亲自动手,抄 她下身。”

【谚语俗语第33句】:【胡姑姑假姨姨】(惯)指胡乱认的,不是正经的亲戚。

【谚语俗语第34句】:【玩火者必自焚】谓做冒险的事情,必然会危及自身。成 语:玩火自焚。传记图书:“然而,事与愿违,玩火者必自 焚。”

【谚语俗语第35句】:电视里演的节目——天南地北都看到

【谚语俗语第36句】:张大伯对张大娘说:“明天是老刘的生日,你去向王嫂借点钱,我们也去。”张大娘一听,气冲冲地说:“自己没钱还借钱去,真是外头死面子,里头煮糨子。”(四川·成都)

【谚语俗语第37句】:【关公老子——满面红】(歇)关公老子:关羽的俗称。本指整个儿脸面都发红,转以形容很难为情。

【谚语俗语第38句】:厂长批评罗小平说:“你这条‘鱼’太大了,我的池塘小,容不下你。”(湖南·衡阳)

【谚语俗语第39句】:我的同学小明学习很用功,而我却整天贪玩。爸爸批评我说:“你真是人家发财,你发愣!”(江苏·阜宁)

【谚语俗语第40句】:妈妈见我刚吃完饭就上厕所,便说:“真是穷鬼不拿财,吃完屎就来。”(安徽·旌德)

【谚语俗语第41句】:【放着河水不洗船】有条件不加利用,或不去做省心的事。 张孟良《儿女风尘记》:“我为什么放着河水不洗船?把书状 送给刘推事,叫他先做个准备,对我倒有好处。”

【谚语俗语第42句】:小姨是个列车员,每天五点钟上班。可这天上班前她突然病倒了,姨父要去给她请假。姥姥说:“一个捻儿一个灯,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去请假,领导找谁替班?”(河北·石家庄)

【谚语俗语第43句】:灶门前干活——煽风点火

【谚语俗语第44句】:【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见“拿着银碗讨饭吃”。

【谚语俗语第45句】:【下夹子】(惯)比喻设下埋伏抓人。

【谚语俗语第46句】:【顽妻逆子,无法可治】见“蛮妻拗子,无法可治”。

【谚语俗语第47句】:【刮地皮】见“卷地皮”。

【谚语俗语第48句】:芥子壳——打不出油来

【谚语俗语第49句】:【庸人多福】(谚)旧指平庸无为的人平安长寿多福气。 也作“庸人多厚福”。

【谚语俗语第50句】:【 严霜单打独根草,大水尽淹独木桥】力量孤单,处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刘家夫妻两口,染了 疫症,一卧不起,正是:浓霜偏打无根草,祸来直奔福轻人。”

【谚语俗语第51句】:平时我对学习抓得不紧,临近考试了才想着去看书。妈妈说:“现喂的鸡不下蛋啊!”(山东·苍山)

【谚语俗语第52句】:写字出了格——不在行

【谚语俗语第53句】:擀面棍捞饺子——搅混一锅汤

【谚语俗语第54句】:【机不密,祸先招】保密不慎,容易招祸。明代《醒世恒 言》:“常言道:机不密,祸先招。这样事体,只宜悄然商议。”

【谚语俗语第55句】:【假戏真做】(谚)戏文是假的,但演员却要像真的一样去表演。借指明知是假,却要真做,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也作假戏还得真唱。 假戏只好真做。

【谚语俗语第56句】:【放大炮】释义:比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猛烈的抨击。例句:她对于医院的制度、设施,谈得很多;起先有人说她放大炮,说她热心,说她爱出风头,慢慢成了老生常谈,不大为人所注意。

【谚语俗语第57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谚)树:栽种,培植。指作一年打算的,最好种谷,当年就可收益;作十年打算的,最好栽树,十年就可成材。

【谚语俗语第58句】:字要简洁方为妙。

【谚语俗语第59句】:一天中午,奶奶在锅灶里给爷爷烤了一个馍,拿出一看,馍全身是灰。奶奶又是用手拍,又是用嘴吹。爷爷看见了说:“能吃带灰的,不吃嘴吹的。”(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60句】:爸爸在厨房一边喝酒一边抽烟,我在喝小香槟。妈妈见了说:“真是乌龟不脱壳,一辈有一个。”(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61句】:【依葫芦画瓢】“依葫芦画瓢”比喻一意模仿,没有创新,不求上进。它源于宋太祖赵匡胤。《东轩笔录》记载了一个宋太祖与文人的故事:五代时有个人叫陶毂,自幼喜好学习,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文翰为一时之冠”。宋太祖时,陶觳做了翰林院的学士。当时的宰相都不是出自翰林院,而这些人的文采声望都不及陶毂。陶毂心中不平,指使党羽向太祖上疏,说其久在翰林,出力实多。他自己也上书表示不满。宋太祖笑日:“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何宣力之有?”太祖认为翰林学士只是玩弄文字,不会创新,因此没有功劳可言。陶毂对这个评价很不服气,乃作诗,书于玉堂之壁:“官职须由生处有,才能不管用时无。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太祖见其刻薄怨望,更是决意不用他了。后来人们就用“依样画葫芦”比喻刻意模仿,没有创新,今口语变作“照葫芦画瓢”。这个故事表面看来是宋太祖出身军人,对文人有所鄙视,其实,宋太祖追求的是实际有用,反对墨守成规。宋太祖对文人治国的作用是很清醒的,宋太祖是文人政治的树立者,宋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

【谚语俗语第62句】:小弟弟成天到处乱跑,爬高上低的,谁说也不听。上了幼儿园却很守规矩,乐得奶奶打趣说:“男服学堂女服嫁,放牛娃服的是主人家。”(湖北·襄樊)

【谚语俗语第63句】:阎王的参谋——净是鬼点子;鬼点子多;诡(鬼)计多端

【谚语俗语第64句】:王大叔富了,人们说他再也不会恁仔细了吧。奶奶说:“我看不一定,他多半辈子都是吐口唾沫也要润湿块坷垃,会过着呢!”(河北·邢台)

【谚语俗语第65句】:吃饭时,我把吃剩下的饭倒掉了,妈妈说我不懂得珍惜粮食。我说:“就那么一点,算什么?”爸爸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一顿省一把,一年买匹马。”(河南-汝阳)

【谚语俗语第66句】:南山豹,北海蛟——狠的狠,凶的凶

【谚语俗语第67句】:【痴人前不得说梦】(谚)指面对痴呆的人,不可说梦,以免其当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痴人没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对有深层含义的话没法理解。

【谚语俗语第68句】:【夫人】“夫人”这一称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仍在使用。先秦时,诸侯妻子、帝王妃子均称夫人,《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日后,诸侯日夫人。”《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日夫人,夫人自称日小童。”夫人这一称呼含有尊贵之意。在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第1句】: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称“夫人”。到了汉代开始普及,凡达官贵人、头面人物的妻子均可享受这一尊号了。至于老百姓或布衣之妻是不能随便称呼“夫人”的。如今,“夫人”这一称号虽然常用于日常生活,平民之妻也偶或有用,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仍然和为官者紧密相连而与百姓或布衣无太大瓜葛。

【谚语俗语第69句】:【先到长安为君,后到长安为臣】(谚)长安:汉.唐帝王古都。在政权争夺的年代,谁先占领都城的就是君,后到的就称臣。指凡事有个先来后到,后到者要让先来者。

【谚语俗语第70句】:【放秃尾巴鹰】(惯)比喻借出去的钱和物收不回来。

【谚语俗语第71句】:【关公放屁——不知脸红】(歇)关公: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面如重枣,是一个红脸汉子。脸红:本指脸面发红,转指害臊、羞耻。 指人不知羞耻。常含责骂意。 也作“关老爷放屁——不知道脸红”。

【谚语俗语第72句】:【牛头马面】“牛头马面”比喻各种阴险丑恶的人。它源自佛教,传说中阎王手下的两个鬼卒,一个头像牛,一个面像马。“牛头马面”是地狱的公差,让人在阴间受上刀山下油锅等刑罚的差事都是他们去做。牛头最初又叫“阿傍”,其形为牛头人身,手持钢叉,力大无比,能排山倒海。阿傍在世时,因孝父母,死后在阴间为牛头人身,担任巡逻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牛头传人中国后,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对称、成双,于是又配上了马面。“牛头马面”可以说是土洋结合。

【谚语俗语第73句】:【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谚)屋顶上面漏水,上面不知道,屋下面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比喻上层执政者的过错,人民群众看得最清。

【谚语俗语第74句】:手榴弹的脾气——拉就火

【谚语俗语第75句】:【借给他点儿胆子断定他不敢。】浩然《艳阳天》:“那倒 是,借给他个胆子让他反,他也不敢了。”

【谚语俗语第76句】:我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收音机。妈妈看见了,笑着说:“你真是吃着烤鸭还要摸烤鹅。”(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77句】:【三十晚上咽了气——活不到大年初一】(歇)指活不长久,即将死亡。

【谚语俗语第78句】:狗头长角——装羊(佯)

【谚语俗语第79句】:【洒热血,抛头颅】见“抛头颅,洒热血”。

【谚语俗语第80句】:【跟着指挥棒转】交通警察用指挥棒指示车辆行驶方向。 引申为:盲目听从,绝对服从。成语:亦步亦趋。尤凤伟《中 国一九五七》:“我又横下一条心,决心不跟着他们的指挥棒 转。”

【谚语俗语第81句】:【蔫人出豹子】蔫人,指性情温和,老实巴交的人。这样的 人有时也会大发脾气,或有惊人之举。韩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网》:“蔫人,出豹子啊!小豆倌儿这家伙,你可千万不 能小瞧!”

【谚语俗语第82句】: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硬如铁。

【谚语俗语第83句】:淘气的小表弟把刚买的塑料管划了一个大口子,结果挨了妗妗一顿揍。妗妗还说:“犯了错就该打,打是亲骂是恩,不打不骂是远人。”(山西·太原)

【谚语俗语第84句】:耕田的老牛——被人牵着鼻子走

【谚语俗语第85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谚语俗语第86句】:花的盛开在夏天,人的健壮在青年。

【谚语俗语第87句】:乌龟驮西瓜——滚的滚,爬的爬

【谚语俗语第88句】:上树逮麻雀——连窝端

【谚语俗语第89句】:【虽有神药,不如少年;虽有珠玉,不如金钱】(谚)纵然有神奇的药可抗衰老,也比不上青春少年生气勃勃;纵然有价值极大的珠宝玉石,也比不上银钱在手能自由周转。指珍奇的东西再宝贵,也不如顺乎自然的事物好。

【谚语俗语第90句】:【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惯)比喻偏偏遇不上称心如意的配偶。 也作“买金的遇不上卖金的”。

【谚语俗语第91句】:【一脚踩不死个蚂蚁】(惯)形容人走路慢悠悠的。

【谚语俗语第92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谚)该采取果断措施时却优柔寡断,其结果是反而遭受祸乱。指处理问题,贵在果断。 也作当断不断,必留后患。 当断不断,自遭其乱。 当断不断,必惹麻烦。

【谚语俗语第93句】:【没骨头的伞,支撑不开】指没有骨气,没有本领,遇事不会 处理。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呀,我就怕你是一个 没骨头的伞,支撑不开,将来闪得我没下场,倒不如趁早拉 倒呢!”

【谚语俗语第94句】:【 一回生,二回熟】开始生疏,以后会逐渐熟悉。回,也说: 次。老舍《四世同堂》:“以后我就晓得怎么留神,怎么见机 而作了!一次生,二次熟!”

【谚语俗语第95句】:【不图打鱼,只图混水】制造声势,制造舆论。浩然《艳阳 天》:“我就嚷嚷,看你怕不怕,我不图打鱼,还图混水哪!” 惟恐天下不乱做事引起混乱,添乱,或希望有变乱。海 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以前的我,是惹事,惹人, 惟恐天下不乱,现在我既怕人,又怕事。”

【谚语俗语第96句】:河滩上的鹅卵石——越滚越滑

【谚语俗语第97句】:【客大压店,店大压客】见“店大欺客,客大欺店”。

【谚语俗语第98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惯)形容虽然相距很近,互相却并不往来。 也作鸡鸣犬吠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谚语俗语第99句】:【夫妻安,合家欢】(谚)夫妻之间和谐相处,全家也就会欢乐愉快。 指一个家庭是否相安和谐,夫妻关系能否处理好是关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21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