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句句入心的俗语经典歇后语

【歇后语第1句】:飞机上作报告——空话连篇

【歇后语第2句】:【鬼门关】“鬼门关”用来比喻凶险的地方。原指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其实,人间也有鬼门关,不过是地名,且有三处。一处,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客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北流县志》中也有记载:天门隘高崖邃谷,路径其中,旧名“鬼门关”。很清楚,“鬼门关”就在广西北流县以西,介于北流、玉林两地之间。这里左右两峰夹峙,其间只隔三十步。关南气候温热,茂密的山林中弥漫着能使人生病的瘴气。古代官僚文人获罪迁谪蛮荒,多经由此,而死者甚多,罕有生还。所以民谣说:“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 二处,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约九公里处的铁心桥乡后庄,断臂山与将军山之间有一山坳。西侧的龙泉寺前布满黝黑巨石,状如生物,或蹲或立,阴森恐怖,两侧斜伸的岩石挡道。当地人称此处为“鬼门关”。三处,在南京通济门。这里古树蓊郁,奇石万状,小径僻静险要,被称为“鬼门”。不管是传说中的“鬼门关”,还是作为地名的“鬼门关”,都与凶险有关。

【歇后语第3句】:【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谚)指即使打仗场场都能胜利,也不如不打仗为好。

【歇后语第4句】:【玩把戏】(惯)本指表演杂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戏”。

【歇后语第5句】:有了梧桐树一招得凤凰来

【歇后语第6句】:叫花子串大街——穷逛

【歇后语第7句】:【娃子不哭奶不胀】小孩没哭,无须喂奶;奶不胀,无须挤。 指没有发生什么麻烦,暂时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这 里‘娃子不哭奶不胀’,为什么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 口哭?”

【歇后语第8句】:【台上握手,台下踢脚】(惯)比喻耍两面手法,表面装得友好,暗地里害人。

【歇后语第9句】:【见不得沟,过不得梁】(惯)形容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挫折。

【歇后语第10句】:肚子里吞擀面杖——直肠子

【歇后语第11句】:【贪产贫,惜产穷】(谚)贪产:贪占产业。惜产:死守产业。指对财产贪占或死守不舍的,都会受穷受困,不得自在。诫人不可贪占,也不可吝啬。

【歇后语第12句】:一天,妈妈算命回来笑呵呵地说:“算命先生说我再过一年必会发大财。”爷爷听了说:“算命的不说好,酬金哪里讨!甭信那些个没根没据的话。”(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13句】:【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谚)指人在丰衣足食、生活富裕之后,往往会生出非礼非法的邪念;在忍饥受冻、无法生活之时,往往又会动起偷盗打劫的心思。

【歇后语第14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惯)刀俎:古代切肉用的刀和砧板。比喻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歇后语第15句】:【拉后腿】(惯)比喻利用某种亲密的关系和感情,来牵制或反对别人的行动。多含贬义。 也作拉尾巴,扯后腿。 拖后腿。

【歇后语第16句】:【面软的受穷】(谚)面软:重情面,该采取强硬态度时拉不下脸面。指面对过分的要求,不忍或不敢向对方说“不”的人,注定要遭受穷困。

【歇后语第17句】:【杀鸡不用牛刀】见“割鸡焉用牛刀”。

【歇后语第18句】:【石油】说起“石油”,有说是外来词,有说是国产词汇,其实,它的名字源于中国,大规模开采始于国外。大规模开采石油是在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时代用煤不用油,内燃机时代才开始大规模用油。优质的石油产品,发达的石油工业,欧美应执牛耳,中东国家为产油龙头。新中国成立后,虽先建有玉门油田,但直到六十年代初,才在大庆开出大油田,从此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这似乎说明国外的石油先于中国。不是!“石油”不仅是地道的中文,而且,石油在一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发现,在外同人尚无认识时,国人开始了使用。“石油”足鼎鼎大名的沈括定名的。他于1080年在延州(今陕西延安)任官,他见很多人在泉边用小罐装盛流出的黝黑油状物,据说可以点灯。沈括也装了些带回家去。他在黑油中放条灯芯,果然可像豆油一样点灯照明用。它烧出的黑烟,凝聚成黑灰,还是最好的写字之墨。沈括给它起名“石油”,还做了首石油赞美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落扬尘。”“石油”一词,被三百多年前清初的《康熙字典》收进。早在宋朝中国已经有了石油,石油的发现是中国人的骄傲,现在,中国正向石油强国发展。

【歇后语第19句】:三代人出门——扶老携幼,有前有后

【歇后语第20句】:【土地老爷住深山——自在没香火】(歇)比喻人受冷落,无人理睬。

【歇后语第21句】:【官大一级压死人】以行政手段强迫命令。西戎《纠纷》: “爱怎么就怎么吧,官大压死人,你是咱二小队的队长,叫住 司法科马上就卷被子走,姓张的不说二话。”

【歇后语第22句】:【千文许要,一文许还】(谚)做买卖,卖主允许要价千文,买主可以还价一文。指买卖场中,漫天要价和就地还钱是平常事。

【歇后语第23句】:【东葫芦爬西架】(惯)长在东边的葫芦却爬上了搭在西边的瓜架上。 比喻事情奇怪,不合情理。

【歇后语第24句】:【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对事情没有否定的根据,也没有肯 定的根据。信,也说:听。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风水先 生的话我本来也不怎么认真,可是,虽不可全信,亦不可不 信。”

【歇后语第25句】:笔头蘸石灰——净写白字

【歇后语第26句】:【黄泥巴糊裤裆——不是屎来也是屎】(歇)黄泥巳:黄色的泥,外表上像人粪。屎:谐“事”或“死”。 指蒙受冤屈,无法申辩,或性命难保,必死无疑。

【歇后语第27句】:哥哥当年上学时不用功,现在吃尽了文凭低的苦头。父亲说:“这叫过了那个村没那个店,想吃那号饺子没那号馅儿。”(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28句】:【眼不见为净】没有亲见,不知道脏不脏,只当是干净的。 净,原指清洁,也指心中清静。台湾琼瑶《船》:“你还不如不 回来,让我眼不见为净!”

【歇后语第29句】:【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强调人的性格难以改变。巴金 《家》:“你总是这样不爱收拾,屡次说你,你总是不听。真是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歇后语第30句】:【摸到韭菜就当葱】(惯)比喻由于简单草率而错把不同的事物当成一回事。

【歇后语第31句】:【铜铃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铜铃打鼓,除了鼓声,还有铃声;转喻话里有话,另有用意。

【歇后语第32句】:【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谚)时:时运。时运来时,飞黄腾达,谁不来巴结奉承;人倒运时,穷愁潦倒,谁也不会来走动。旧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歇后语第33句】:【 拾草打兔子,带烧的】带烧的,与捎带的谐音,借指顺便干 的。拾草,也说:耧草。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今天是拾 草打兔子当捎带,把消息告诉了我。”

【歇后语第34句】:【小车不倒只管推】谓人活着就继续工作。浩然《山水 情》:“还是老样子,小车不倒只管推,啥时候倒了啥时候算 呗。”

【歇后语第35句】: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

【歇后语第36句】:【舌头长在人家嘴里】谓不能阻止别人说话。短篇小说: “闲话由人说,舌头在人家嘴里长着,有什么办法。”

【歇后语第37句】:【老郎疼婆娘,少郎讲名堂】释义:年轻的丈夫不知道疼爱妻子。例句:“唉唉,事到如今,只能顾一头了。俗话说:‘老郎疼婆娘,少~B讲名堂’。……”

【歇后语第38句】:【一着不到处,满盘俱是空】(谚)一着:一步棋。关键时刻一步棋不到位,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比喻在事情的主要环节中,稍有差错就形成无法挽回的失败。 也作一着错,满盘输。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歇后语第39句】:【臭猪头,自有烂鼻子闻】释义:比喻人品虽然不好,但总有人欣赏。例句:赵雄上任侦缉处长那天,竟然亲自“登门求贤”,请金鳄出来当大队长,这正如俗语说的:“臭猪头,自有烂鼻子闻。”

【歇后语第40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凤凰来】(谚)凤凰:传说中鸟中之王。不用金弹子作代价,就打不到凤凰鸟。 指所付的代价不大,所取得的收获也不会大。 也作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 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鸳鸯鸟。

【歇后语第41句】:【歪着枕头睡觉——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脏偏向一边,转指人胡思乱想,打错了主意。含讥讽或责骂意。

【歇后语第42句】:【无事而戚,谓之不祥】(谚)戚:忧愁哀伤。不祥:不吉利。指无缘无故地悲伤哀泣,是灾祸来临的不祥之兆。

【歇后语第43句】:【闹戏还在后头】见“好戏还在后头”。

【歇后语第44句】:【弓是弯的,理是直的】(谚)弓不弯,射不出箭;理不直,说不服人。 指道理不怕反复辩论,越辩理越明。也指真理是不容歪曲的。

【歇后语第45句】:【水流千里归大海】释义:比喻迟早要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千里”又作“干遭”、“千转”。例句:庄稼人离不开土地家屋啊,这里藏藏,那里躲躲,像那没娘的孩子。水流千里归大海,树叶落在树底下,飘来飘去,还得飘回去,守着田园才能过日子。

【歇后语第46句】:【四两换半斤】(惯)指占了点儿小便宜。

【歇后语第47句】:阎王打判官——鬼打鬼

【歇后语第48句】:两个阿姨讲起某某非常吝啬时说:“钱都在肋巴骨上串着咧。”(河南·淮阳)

【歇后语第49句】:【囊漏贮中】(谚)囊:口袋。贮:储存。装粮食的口袋破了,粮食仍漏在粮仓里。指财物流通在内部,不算什么损失。

【歇后语第50句】:【百病可治,相思难医】(谚)相思:专指男女爱情上的彼此思念。 各种各样的病都可治疗,惟有相思病无药医治。

【歇后语第51句】:上午我在家看书,忘了妈妈吩咐我叠衣服的事。妈妈说:“你看你,真是一分凿打一分眼。”(安徽·长丰)

【歇后语第52句】:暗地里盯梢——偷偷摸摸

【歇后语第53句】:【鞭炮两头点——晌到一块儿】(歇)响:谐“想”。指所想的不谋而合。

【歇后语第54句】:【吃宽心丸】(惯)指听到舒心宽慰的话。

【歇后语第55句】:我家的地与王叔叔家的地紧挨着。每年耕田的时候,他总是把我家的田埂犁走一点,弄得田埂越来越窄了。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这真是种田种得刁,田埂走得猫。”(河南·信阳)

【歇后语第56句】:鹦鹉的嘴巴——光会学舌;会说不会做

【歇后语第57句】:【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歇)针鼻儿:针头上的小孔。指凑巧、巧合。

【歇后语第58句】:【驴唇不对马嘴】这个俗语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它最早的出处是宋《五灯会元》卷十五:“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转话绕你从朝问到夜。”这里的“驴唇马嘴”本意是指众人纷纷询问,形容人多嘴杂的意思。后来演化出“驴唇不对马嘴”,用来表示两不相干的事物。其实,从生物学的角度讲,驴唇是可以对马嘴的.因为它们是同科动物,犹如狮虎和狼犬一样,狮虎配生下狮虎兽,狼犬配生下狼狗,驴和马配生下骡子。所以,“驴唇”对“马嘴”没有什么稀奇,倒是驴唇对上其他动物的嘴,那就稀奇了。不过,这也证明了中国的词汇是丰富多彩的。

【歇后语第59句】:父亲看着书要写什么东西,就让我把蘸笔递给他,我照着做了。可父亲一拍大腿说:“唉!你这孩子真是担砖不捎瓦,光取蘸笔不拿墨水怎么写?”(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60句】:【石头蛋腌咸菜——一盐难进】(歇)盐:谐“言”。进:谐“尽”。指事情说来话长,一句话讲不清楚。

【歇后语第61句】:弟弟放学回来后哇哇大哭,说在路上被小同学欺负了。哥哥一听,火冒三丈,马上就要去寻那个小同学。妈妈让他回来,并说:“干什么去?没听说过‘以大欺小不公道,以大帮小呱呱叫’?”(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62句】:【忍事敌灾星】(谚)指为人处事,能做到克制忍让,就可以消除灾祸。 也作“忍字敌灾星”。

【歇后语第63句】:【临死还要拉个垫背的】(惯)指马上就要死了也不放过别人。也指自己倒霉了,也不让别人好过。 也作临死还要拉人垫背。 死也要拉个垫背的。

【歇后语第64句】:【病急乱投医】病势危急,不管医生好坏赶紧去找。谓形 势急迫,来不及考虑和选择。香港唐人《金陵春梦》:“他还 说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办法,一向是中国病人到了群医束手 时的办法,也就是把死马当活马医的做法,效果如何,不问 可知。”

【歇后语第65句】:【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谚)吃饭穿衣等生活耗费不会使人穷困,经济上不会计划才会造成真正的穷困。指过日子最要紧的是筹划周到。 也作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辈穷。 穿不穷,吃不穷,计算不到定受穷。

【歇后语第66句】:【狗长犄角——羊相】(歇)犄角:牛、羊等头上长出的角。狗头上长出角,想装扮成羊的样子。羊:谐“洋”。讥讽人出丑,闹笑话。

【歇后语第67句】:妈妈去买猪肉,卖肉的人给妈妈称了一块很瘦的五花肉。回到家里,奶奶一看就知道是母猪肉,她嘟囔着说:“卖肉的人没良心,买肉的人没眼睛。”(广西·柳州)

【歇后语第68句】:【鹭鸶不吃鹭鸶肉】(谚)鹭鸶(lusT):又名白鹭,长腿直嘴,捕食鱼虾等。指同类不相残或同行不互相伤害。

【歇后语第69句】:【疾风暴雨,不过寡妇之门】见“促风暴雨,不入寡妇之门”。

【歇后语第70句】:【知性同乐】(谚)指彼此都能了解对方的性格,就能安乐相处。

【歇后语第71句】:【双簧】“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两个人配合演出,一人在前面表演动作,一人藏在后面或说或唱,后边的人说什么,前边的人必须做什么动作,配合默契。这种艺术形式的来源,据说与慈禧太后有关。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民间艺人黄氏兄弟二人同台表演笑话,幽默风趣。哥哥叫黄大笑,弟弟叫黄二笑。不久,两人被召进宫中,常为慈禧太后演出。他俩的精彩演出,竟逗得一向面孔严峻的“老佛爷”笑口大开,捧腹不止。一天,慈禧过生日,传下懿旨,召黄氏兄弟进宫表演。但是偏偏不巧,黄大笑得了感冒,声音沙哑,几乎发不出声来。他们知道,今天不比往常,若是误了场,就会大祸临头。于是他们急中生智,想法应付,黄二笑对哥哥说:“我藏在后面,你在前面做动作表演好了。”他们就按此法表演,想不到演出十分成功,乐得慈禧太后和大臣们前仰后合。不过演到最后,还是被发现了,兄弟俩跪地请罪,西太后不仅没有惩罚他们,还赏赐了银子,说:“别看你们演的是双黄,反而更精彩呢!”后来经过黄氏兄弟和后辈艺人的不断探索,这种节目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并正式命名为“双簧”,也叫“双鳞”。“双簧”从“双黄”而来。后来,“双簧”词义有所发展,用来比喻一方出面,一方背后操纵的阴谋活动。现常用来揭露或指责二人相互勾结,共达一个隐蔽目的的做法。例如毛泽东就有一篇揭露美、蒋勾结的著名文章——《赫尔利和蒋介石的双簧已经破产》。

【歇后语第72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释义:三尺坚厚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造成的。比喻事物达到目前的状况,不是一时一日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量的积累才形成了质的飞跃。例句:他苦笑了一下,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孩子堕落已久,一时半时是不容易改掉他的毛病的!”

【歇后语第73句】:野马脱缰——横冲直撞;没法收回

【歇后语第74句】:【亏众不亏一/欺众不亏一】对待多数人要用统一的标准, 否则会有攀比和不满。西戎《一个年轻人》:“大伯,试验是 全社的事,万一失败了,也是亏众不亏一,你想,大家都有吃 有喝,能眼看着叫咱挨饿?”

【歇后语第75句】:【杀人不眨眼形】容心狠手毒,残忍。明代《水浒》:“他是 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你如何能够得他回心转意?”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做事要承担责任。清代《负曝闲 谈》:“该不是这样说的,凡事总要有个过场。自古道:杀人 偿命,欠债还钱。你难道连这两句都忘记了么?”

【歇后语第76句】: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出

【歇后语第77句】:【二姑娘倒贴】在爱情婚姻关系中,一般是男方花钱多,女 方倒贴是不正常的。谓本应该得到好处,反而赔钱,不上 算。陈登科《风雷》:“我们呢?一个铜扣子未见,还来个二 姑娘倒贴,欠你两壶酒钱。”

【歇后语第78句】:幸福乌落到了头上——鸿运将至

【歇后语第79句】:【一棍子打死】武断地全盘否定。成语:置于死地。《短暂 的春秋》:“他们那‘两个估计’是不符合实际的,怎么能把几 百万、上千万知识分子一棍子打死呢?”

【歇后语第80句】:【咬苦瓜尾巴】(惯)苦瓜: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两头尖,表面有许多瘤状突起,味苦,可作蔬菜。形容痛苦难受。也比喻吃苦,过苦日子。

【歇后语第81句】:【婚纱】现在,结婚典礼上新娘都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是对传统观念和礼俗的彻底颠覆。在以前,结婚时新娘要穿一身红,头上蒙头红,身上红衣服,脚下红绣鞋,白色是结婚的大忌。人们称结婚是红事,埋人是白事。中国古代本没有婚纱,显然,婚纱是外来的。婚纱起源于欧洲的服饰习惯。新娘所穿的连衣裙款式,下摆曳地的白纱礼服,原来是天主教的典礼服。在古代欧洲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和祝福,这样才算合法婚姻。新娘穿白纱礼服是向神主表示虔诚与纯洁。中国新娘穿婚纱,不拜神主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是中西结合式的婚典。

【歇后语第82句】:【公主】在古代,封建帝王的女儿称为“公主”。这个名称始于战国时代,在此以前,周朝天子的女儿称“王姬”。那么,“公主”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与天子女儿的主婚人有关。当时,老百姓出嫁女儿,例由父亲主持婚礼。天子具有九五之尊,他的女儿出嫁,怎么会出面主持婚礼呢?只好由同姓诸侯做主婚人。据《公羊传》记载:“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那时候诸侯都称之为“公”,“主”是主婚之意,移用于对天子女儿的称呼,此即“公主”名称的由来。当时诸侯的女儿也被称为“公主”。自汉代起,皇家礼仪制度进一步健全,称谓方面也做了明确规定。皇帝的女儿专称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姑姑称“大长公主”。其他人的女儿不准用这些名称。分封各王、侯的女儿则称为“王主”、“翁主”。这也有记载,颜师古在对《汉书·高帝纪下》“女子公主”条下解释说:“天子不亲主婚,或谓公主;诸侯王即自主婚,故其主曰翁主。翁者,父也,当父自主其婚也。亦日王主,言王为其主婚也。”可见,“王主”、“翁主”比“公主”低了一个级别。其后,“公主”称谓一直沿用到封建王朝灭亡。

【歇后语第83句】:【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惯)指脾气、秉性相投的人容易聚在一起。讥讽不好的人喜欢聚在一起。

【歇后语第84句】:【上门买卖好做】(谚)找上门来愿意和你做交易的,这种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门来的事容易办成。

【歇后语第85句】:【抗膀子】(惯)比喻对着干。

【歇后语第86句】:【剥葱剥蒜别剥人】释义:剥葱皮剥蒜皮,别剥人的皮。比喻不揭别人的短处。例句:“剥葱剥蒜别剥人,他陈鯱刺总是剥人!”闻魁气愤地说。

【歇后语第87句】:【杀风景】(惯)破坏美好的景色。 比喻破坏人的兴致与情绪。 也作“煞风景”。

【歇后语第88句】:【北人乘马,南人乘舟】见“南人驾船,北人乘马”。

【歇后语第89句】:【话是开心的钥匙】释义:说话能打开人的心扉。例句:“人常说:话是开心的钥匙,只要打通大家的思想,事情就会好办得多。”

【歇后语第90句】:叔叔不小心把手机丢了,天天愁眉苦脸。爷爷安慰他说:“天有阴有晴,事有败有成,人有祸有福,有什么可发愁的?”(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91句】:【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本指在高处照明,转指见解或技艺等高超。

【歇后语第92句】:天天练长跑,年老变年少。

【歇后语第93句】:【狮舞三趟无人看,话说三遍没人听】(谚)三:泛指多数。重复多次舞狮,就没人爱看;重复多次说话,就没人爱听。指说话没有新意,一味重复,必定惹人腻烦。

【歇后语第94句】:脚打拍子不跳舞——原地踏步

【歇后语第95句】:【 手中一鸟,胜过枝上二鸟】重视实际,到手的才能算数。 或说: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握。 海外丛甦《兽与魔》:“哈瑞人虽愚昧,但实际,他相信‘手中 一鸟,胜过枝上二鸟’。”

【歇后语第96句】:小明最贪玩,不好好读书,妈妈拿着他的成绩单,叹道:“你呀,顿顿白馍不离手,走出校门像疯狗,玩耍没忧愁,看看成绩你咋抬头?”(河南·镇平)

【歇后语第97句】:这天的饭好香啊!我把碗盛得满满的,边走边撒,差点烫伤了手。妈妈看见了急忙接过碗,没好气地说:“茶七饭八,盛满肯撒。”(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98句】:不熟的葡萄——酸溜溜

【歇后语第99句】:【 有话说话,有理讲理】好好讲理,不要争吵。浩然《艳阳 天》:“不要急,不要喊,咱们有话说话,有理讲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21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