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用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非常现实走心的经典歇后语!
【谚语俗语第1句】:【家丑不可外扬】(谚)家丑:家庭内部发生的见不得人的丑事。指家丑不要向外张扬。也泛指人们对于内部的丑事往往尽力遮掩,不向外界宣播。 也作家丑不可外谈。 家丑不可外传。
【谚语俗语第2句】:包米秸子喂牲口——天生的粗料
【谚语俗语第3句】:【三日不弹,手生荆棘】(谚)三天不弹琴,手就像长了荆棘一样生涩。指技艺要想精熟,必须常习常练。 也作三日不练不顺手,两天不念不顺口。 三天不唱口生,三天不演腰硬。
【谚语俗语第4句】:【墙里开花墙外红】(谚)花在墙里开,却向墙外展现它的鲜红艳美。 比喻人或事物往住在当地不受重视,在远处却影响很大,非常吃香。
【谚语俗语第5句】:【推完磨,杀老驴】(惯)比喻事成之后,铲除有功劳的人。
【谚语俗语第6句】:狗嘴里抛骨头——投其所好
【谚语俗语第7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谚)指不识货物的优劣真伪,最好的鉴别办法是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自然优劣分明。也泛指对人、对事、对物,有比较就有鉴别。
【谚语俗语第8句】:蝎子驮马蜂——上下都是毒
【谚语俗语第9句】:检验员量车件——卡得紧
【谚语俗语第10句】:【坐在黄鹤楼上看翻船】(惯)比喻幸灾乐祸。
【谚语俗语第11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谚)五脏:指心、肝、脾、肺、肾五种器官。 麻雀虽然小,腹内五脏却都齐全。 比喻规模不论大小,组织分类总者5齐全。 也作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麻雀虽小,腑脏皆全。
【谚语俗语第12句】:【猜哑谜】(惯)哑谜:指隐晦的话语。比喻猜测别人话语的真实意思或事实真相。
【谚语俗语第13句】:七寸蛇配疥药——以毒攻毒
【谚语俗语第14句】:火车上马路——出轨;越轨
【谚语俗语第15句】:树从根上吸取营养,人在群众中得到成长。
【谚语俗语第16句】:水牛掉井里——有力使不出
【谚语俗语第17句】:【拼得自己,赢得他人】(谚)原指在赌博场上,只有不怕输了自己的,才能赢得别人的。泛指凡事总得自己舍得下本钱,才有希望取得预期的收获。
【谚语俗语第18句】:二牛打架——角顶角
【谚语俗语第19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谚)不测:无法预料。旦夕:早晚。指人的祸福命运就像天空变幻的风云一样很难预测。 也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无常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变。 天有不测的风云,人有无端的祸福。
【谚语俗语第20句】:三爷家来了位年轻的外地人,在三爷面前“之乎者也”地卖弄。邻居大叔说:“也不打听打听三爷是干啥的,他可真是圣人门前卖字画,佛爷手心儿里瞎逞能。不知天高地厚,只有脸皮扎不透。”哥哥说那叫“班门弄斧,雷门击鼓”。(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21句】:每次写作文,我老爱“克隆”作文书上习作的开头与结尾。妈妈说:“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要多读多练。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多没味道!”(陕西·武功)
【谚语俗语第22句】:【九牛二虎之力】释义:形容力气非常大。例句:爬呀爬呀,仿佛爬了很久很久,以为就要爬到山顶了,可是,……上下一看,心立刻凉了,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刚爬到半山腰。
【谚语俗语第23句】:【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谓恃强欺弱,吞并。成语:弱肉 强食。姚雪垠《李自成》:“至于异姓之间,不是我骑在你头 上,便是你骑在我头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
【谚语俗语第24句】:错把泥胎当真佛——迷心作怪(迷信作怪)
【谚语俗语第25句】:【鸡急上房,狗急跳墙】(谚)鸡逼得急了,会飞上屋顶;狗逼得急了,会跳跃过墙。比喻人被逼到走投无路时,会做出意想不到的冒险事。 也作“鸡慌了上房,狗急了跳墙”。
【谚语俗语第26句】:【狗改不了吃屎】(谚)狗生来就吃惯了人的粪便,这是改变不了的。 比喻坏人总要做坏事,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他为非作恶的本性。
【谚语俗语第27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头】释义:比喻再好的伪装也掩盖不住坏的本质。例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头!一点都不错!”老马这气昂昂的态度,使我浑身都来了劲。
【谚语俗语第28句】:【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在坎坷的坡路上,宁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让车打住不前进。比喻人宁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业中途而废。
【谚语俗语第29句】:【给力】“给力”一词,意思是很有帮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给力”原属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它从网络到社会应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和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竟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头版头条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文章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如此给力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与年轻人接轨。网友们笑了,正规媒体开始接纳网络语言。自此,“给力”一词频繁出现,并被人们接受。
【谚语俗语第30句】:【有事难瞒四邻】对于周围的人,隐瞒不住情况。菡子《纠 纷》:“有事难瞒四邻,她这边肚痛,那边早有人知道了。” 纸包不住火用纸包火反被火烧。比喻真相无法掩盖。 杨绛《洗澡》:“她向来以为恋爱掩盖不住,好比纸包不住 火。”
【谚语俗语第31句】:【四面烧香,八面求佛】到处求人。《人民日报》( 1982,9, 18):“合江地区八个县扩大经委权限,改变多头领导,企业 办事再不用四面烧香,八面求佛了。”
【谚语俗语第32句】:木头楔子一专门钻空子
【谚语俗语第33句】:【穷家值万贯】见“破家值万贯”。
【谚语俗语第34句】:【 老和尚瞧嫁妆,下辈子见】指没有用,没有可能,没有希 望。老舍《赵子曰》:“照你现在这样无精打采的,半死不活 的,而想去谋事,那叫老和尚看嫁妆,下辈子见吧!”
【谚语俗语第35句】:隔山须动炮,临阵快出车。
【谚语俗语第36句】:【翻了五昧瓶——酸、甜、苦、辣都有】见“打翻了五味瓶——甜酸苦辣咸样样全”。
【谚语俗语第37句】:【瞎子不怕刀,聋子不怕铳】(谚)铳:火铳,一种旧式火器。瞎子不怕刀,是因为看不见刀砍来;聋子不怕铳,是因为听不见铳的响声。 比喻愚昧无知的人看不到险情,所以做事莽撞。
【谚语俗语第38句】:【孺子牛】“孺子牛”现在用来比喻甘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人。此典出自《左传·哀公六年》:“鲍子曰:汝忘君子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的孺子,乃春秋时齐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史载齐景公非常宠爱孺子,有一次他在后官逗孺子玩耍,自己竟趴在地上,口衔绳子,让孺子当牛骑。孺子正玩得高兴,一不小心从“牛”背上跌了下来,那绳子一下子把齐景公的牙齿给挂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孺子的宠爱有加。可见父爱无疆。鲁迅先生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将其点化,把父爱升华为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谚语俗语第39句】:我的表哥整天不爱说话,但学习很好。妈妈说:“他是一肚子加减乘除,心中有数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40句】:铁打的钉耙———把硬手
【谚语俗语第41句】:【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的】(惯)棱:棱角。形容过分挑剔苛求。
【谚语俗语第42句】:【草多不烧灶,虱多不压秤】(谚)指野草再多也不能烧灶煮饭,虱子再多也增添不了人的体重。比喻无足轻重的人说话做事当不了家也作不了主。
【谚语俗语第43句】:【金龟婿】“金龟婿”指称心如意的女婿。龟,乌龟也,用在男人身上是骂名,为什么老丈人还称心如意呢?这里的“金龟婿”保留了古代的含义,没有受到半点污染。《礼记》载:“麟、风、龟、龙,谓之四灵。”龟能跻身于神物之列确实不凡。龟作为地球的古老居民,生存已有若干亿年。它行动迟缓,适应能力却很强,寿命也很长,是长寿的象征。另外,“龟”与“贵”谐音,又是富贵的象征。周代专设“龟人”的官职,由其“掌六龟,若有祭礼,则奉龟以往”(《周礼》)。在汉代,丞相、列侯、将军所用的金印,印纽一律作龟形;俸禄二千石以上的大官所用的银印,印纽也是如此,简称金龟。在官饰上,武则天改佩鱼袋为龟袋,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陆游到了晚年,自号“龟堂”,并用龟壳做了一顶帽子戴在头上,以示尊贵。直到元代以后,龟的名声一落千丈,变为丑陋不堪。古代,龟曾与高官联系在一起,高官握有“金龟印”,嫁得高官,也就得到了金龟婿。诗人李商隐一首名为《为有》的诗中这样写道:“为有云屏无限娇,风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描写了一个贵族女子在冬去春来之际,埋怨身居高官的丈夫因为要赴早朝而辜负了一刻千金的春宵。可见,在唐代时“金龟婿”就是当高官的丈夫了。称心如意的女婿称为“金龟婿”,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44句】:【扁担挑水——平肩人】(歇)本指挑小时扁担平放在肩,转指双方地位平等,不分高低。
【谚语俗语第45句】:【上当】“当铺”是一种买卖,自愿交易,这种商业行为在我国早已有之。“上当”现在的词义是被捉弄,利益受损。它的来源始于明末清初,与一只花瓶有关。明末时期,北京城有许多当铺,当铺的管事人叫“朝奉”。“同仁当”当铺有个姓张的朝奉,站堂口十余年,见多识广。不料,这位从不失手的老朝奉被人骗了。一天,忽然闯进一位老者,声称有只宝瓶要押当。张朝奉接过瓶子一看,果然是一只“雨过天晴”的宝瓶,堪称无价之宝。如将鲜花置于瓶内,不浇水不施肥,可保鲜花艳丽长存。老者声称家遭大难,急等用钱,开口要价十万两银子,后以八万两银子成交。老者走后,老朝奉急于验宝,将一束鲜花插入瓶内,结果三天不到,这花就没了生机。老朝奉急忙到“宝古斋”鉴定,结果是景德镇成化年间出产的瓷瓶,连八十两银子也不值。老朝奉赶忙回店向东家汇报,二人商议,转天向诸位同仁下帖,就说“同仁当”由于错认“宝瓶”倾家荡产,不得已宣布当铺关门。第二天“同仁当”在后院请了四桌宾客,老朝奉声泪俱下讲了自己被骗的经过,末了转身拿起花瓶摔成碎片,众人看了愤愤不平。这消息很快传遍北京城。老朝奉摔花瓶不久,那当“宝瓶”的老者又来赎当。老朝奉变戏法般拿出那只所谓的宝瓶“雨过天晴”,当场清点银两,二人钱货两清。原来,这个老者是个老奸巨猾的江湖骗子,专骗当铺银子,没想到落人老朝奉的圈套,引诱他再次上当铺来赎,如果拿不出押当品,当铺还要赔偿挨罚。那贪心不足的骗子果然“上当”,这事又在北京风传开来,便有了“上当”一词。
【谚语俗语第46句】:【茄子不像茄子,苦瓜不像苦瓜】(惯)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
【谚语俗语第47句】:【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释义:做事留下一些情面,以便后来见面日寸好交往。例句:有的人就是世故:“凡事留一线,他日好相见”,不肯抓破脸,不愿说。
【谚语俗语第48句】:【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谚)三九:冬至节后第三个九天。三伏:夏至节后分头伏、中伏、末伏。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 也作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 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
【谚语俗语第49句】:【无置锥之地】(惯)置锥之地:插锥子的地方,比喻极小的地方。形容穷困得无处安身。 也作“无立锥之地”。
【谚语俗语第50句】:【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释义:比喻做事遇到困难,不顺利。例句:他刚一出门,正好遇到日本鬼子进村,还没来得及闪开,就被抓住了。真是出门碰到劈面雨,行船遇到顶头风。
【谚语俗语第51句】:地图上量距离——咫尺万里
【谚语俗语第52句】:我虽然读了许多作文书,可写作能力并没有明显提高,小姨说我学习不得法,是“茶壶装扁食,进得去出不来”。(江西·广丰)
【谚语俗语第53句】:【 珍珠陪着绿豆卖】谓降低身价。陪,也说:掺。周立波 《暴风骤雨》:“那一帮子人都是些啥玩意儿呀?杨主任他也 跟他们混在一堆,珍珠掺着绿豆卖,一样价钱也抱屈,慢说 还压在他们底下。”
【谚语俗语第54句】:我凭着聪明的脑袋瓜,上课很少记笔记。有一节语文课,老师讲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当时我记得清清楚楚,可不久就忘了。老师批评我说:“再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好的记忆,今后你要学会记笔记。”(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55句】:最近几天,有人议论小王偷了人家的煤。小王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连个寒战都不打!”(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56句】:爸爸平时经常帮助乡邻,和许多人交上了朋友。爷爷常对我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你可得好好向你爸爸学习啊!”(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57句】:【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为人光明磊落,敢作敢当,无须改名 换姓,躲避隐藏。古华《浮屠岭》:“想过了,我行不改名,坐 不改姓,到时候坏了事,左不过我一人去领罪,坐牢,决不牵 连旁的叔伯、老表!”
【谚语俗语第58句】:【翻手是雨,合手是云】(惯)比喻玩弄权术,反复无常。 也作翻手为云覆手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谚语俗语第59句】:积木搭高楼——推就倒;一碰就倒
【谚语俗语第60句】:【老天爷瞎了眼】(惯)比喻社会黑暗,坏人横行,没有天理。含埋怨的口气。 也作老天爷不长眼。 老天爷闭着眼。
【谚语俗语第61句】:飞机上放炮仗——天花乱坠
【谚语俗语第62句】:勒腰束胸坏习惯,影响健康不合算。
【谚语俗语第63句】:黄连树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谚语俗语第64句】:【独拳难打虎】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小,办不成大事。例句:虽然闻长山住院之后,徐庆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觉得“独拳难打虎”。但他毫不犹疑地保证道:“没问题,亲自负责就亲自负责。”
【谚语俗语第65句】:【灯一拨就亮,理一讲就明】释义:比喻事情一说就明白了。例句:灯一拨就亮,理一讲就明。假如把全家怪的命案查到李宝泰头上,他一看活命难保,还再交代什么地下埋哩,外边藏哩。
【谚语俗语第66句】:从我家到县城要翻过两道山冈,爸爸每次去县城,总是拿根木棒。一次,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拿木棒,爸爸说:“出门不空手,半道打疯狗。”(内蒙古·赤峰)
【谚语俗语第67句】:床头上拾钱一自己哄自己
【谚语俗语第68句】:【养多大的鸟儿,置多大笼子】释义:比喻花钱做事不能浪费。例句:“……咱们就得这样,不能大手大脚地花钱。俗话说:养多大的鸟儿,就置多大的笼子。咱不能花大家的钱像掰着不疼的牙……”
【谚语俗语第69句】:妈妈叫我扫地,我却被精彩的电视节目吸引了,三下两下扫完了地。妈妈看了说:“你呀,真是屋大不扫边,船大不洗舷。干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的,这怎么行呢?”(重庆·合川)
【谚语俗语第70句】:抱着干柴救火——帮倒忙
【谚语俗语第71句】:【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璺,是发生裂纹的意思。此字当是 “纹”字读去声转成的动词。沙锅破,则裂纹到底。问、璺同 音借用,指仔细追问。成语:刨根问底。海外聂华苓《失去 的金铃子》:“打破沙锅问到底,小姑娘问这些干什么?”
【谚语俗语第72句】:河里没鱼市上见——不愁见不到
【谚语俗语第73句】:【报喜不报忧】释义:只说好的,不说坏的。比喻虚报成绩。也说“报吉不报凶”。例句:“会不会因为马之悦去年犯了错误,现在想要讨好、表功,故意跟自己报喜不报忧呢?”
【谚语俗语第74句】:【腊月生的,冻手冻脚】释义:腊月天冷,冻手、脚。“冻”与“动”谐音。比喻人手脚不老实,好动。例句:我对耿大田说:“你这个人,腊月生的,怎么老是冻(动)手冻(动)脚呢?”
【谚语俗语第75句】:【靠大树草不沾霜】见“大树之下,草不沾霜”。
【谚语俗语第76句】:树叶子掉到河里——随波逐流
【谚语俗语第77句】:【按定坐盘星】(惯)坐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是秤砣和秤盘呈平衡状态时秤砣的悬点。比喻拿定主意。
【谚语俗语第78句】:小华明明知道小强在搞小制作,却故意问:“你这是在摆弄啥呢?”小强说:“你是和尚戴个道士帽,装啥迷瞪僧呢?”(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79句】:【眼泪往肚子里流】(惯)比喻满腹悲苦无法向人诉说,只有藏在心里。 也作眼泪打肚里流。 眼泪在肚里落。 眼泪往肚子里吞。
【谚语俗语第80句】:大伯因为又一次在工作时间“垒长城”,被单位通报批评了。回家后大妈生气地说:“刀就怕口厚,人就怕脸厚。你这老脸今后还往哪儿搁呀!”(江苏·泰县)
【谚语俗语第81句】:【拴着的驯马拉五百,没笼头的野马驮三千】(谚)驯马:驯服的家马。笼头:用皮条编成的戴在骡马头上的套具。指家马负重力小,野马负重力大。比喻死守家门没出息,出外闯荡长才干。
【谚语俗语第82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谚语俗语第83句】:【吊起骡子讲价钱】强行交涉,胁迫就范。类似的:打死狗 讲价钱。沈从文《长河》:“不走开,人家会把你爹当王四癞 子办,吊起骡子讲价钱,不管你三七二十一,伸出手来,‘大 爷要钱’!不把不成。”
【谚语俗语第84句】:一位阿姨要买衣服,连喊了售货员几声也没喊应。旁边有位顾客说:“别喊了,那是个‘模特’,她听不见。”(河北·邢台)
【谚语俗语第85句】:【心急绣不出好花】(谚)指从容耐心才能把细活做好。
【谚语俗语第86句】:宝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众中。
【谚语俗语第87句】:吃饱饭闲嗑牙——没事找事
【谚语俗语第88句】:【家不和,被人欺】(谚)家庭成员之间要是不和睦,就会招来外人的欺辱。指家庭和睦,是自立自强、不受外辱的基础。也泛指一个团体、一个邦国,要不受外侮,内部必须团结。 也作家不和,外人欺。 家不和,防邻欺。
【谚语俗语第89句】:【毛裢口袋倒西瓜——一会儿就倒完】(歇)毛裢口袋:用毛蓝色厚布或麻布制成的口袋,长方形,农家常用来装麦子等粮食。倒:本指倾倒,转指倾诉。形容人说话痛快,一口气全说出来。 也作“毛蓝口袋倒西瓜——一口气倒个干净”。毛蓝:比蓝色略浅的颜色。
【谚语俗语第90句】:【三年天旱,饿不死厨官】指自身条件有利,不受困难影响。 或说:歉年饿不死厨子/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李准《黄河 东流去》:“俗话说三年饿不死火头,干这饭店生意,虽然不 是一本万利,可是饿不坏人。”
【谚语俗语第91句】:【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释义:同乡人亲切,好说话,好办事。例句:“俗话说,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都是邻家邻舍,一出门就见面,胳膊肘折了总要袖子盖,事情已经做到了这步田地,大家商量着办吧,怎么着好怎么着来。”
【谚语俗语第92句】:【阳沟里翻船】(惯)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比喻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
【谚语俗语第93句】:【放空炮】(惯)比喻光说空话,不做实事。
【谚语俗语第94句】:【胆小落个怕死鬼】胆小没有好处。西戎《一个年轻人》: “这时有些人感到桂梅答辩得好,立刻跟着帮腔:对,胆小落 个怕死鬼!”
【谚语俗语第95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惯)形容事情非常机密,连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告诉。
【谚语俗语第96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谚)比喻人应该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别人的事。 也作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 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
【谚语俗语第97句】:我在姥姥家玩,当我弯腰去系鞋带的时候,姥姥家的那条狗却跑了。我问:“这是怎么了?”姥姥说:“狼怕掂刀,狗怕弯腰,它以为你拾东西打它呢!”(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98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劝告的话,听起来不舒 服,实际上是有益的。类似的:好话不留情,留情没好话。 姚雪垠《李自成》:“黄道周适才所奏,虽过于憨直,然实为救 国良药。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谚语俗语第99句】:【解铃还得系铃人】释义:系:ji,打结。法眼和尚提出一个问题:虎颈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有个泰钦和尚说,挂铃的人能解下来。借指谁惹出的事,还要由谁去解决。例句:他不会说“解铃还是系铃人”,可是他的口气与神情帮他忙,教钱太太明白了他的意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52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