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史上最经典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

【谚语俗语第1句】:剧本剧本,一剧之本。

【谚语俗语第2句】:【一把屎一把尿】(惯)形容抚养孩子十分辛劳。 也作一把尿一把屎。 屎一把,尿一把。

【谚语俗语第3句】:【鸭子不吃瘪稻——肚里有食】(歇)瘪:不饱满。指人不吃差一些的食物,是因为肚子不饿。

【谚语俗语第4句】:弟弟学习不认真,经常完不成作业,老师教育他说:“笔杆几克重,无志拿不动。你呀,要知道成功在于勤奋。”(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5句】:我心里不舒服,妈妈连问我几声为什么,我都没吭声。妈妈火了:“木头埋在城门口,三年还说话呢,你倒是说呀!”(江苏·泰兴)

【谚语俗语第6句】:笤帚当扫把——混上去了

【谚语俗语第7句】:骏马是英雄的翅膀,群众是领袖的眼睛。

【谚语俗语第8句】:【木偶能跳动,自有提线人】(谚)木偶:木头做的人像。木偶戏中木偶人像能跳能舞,是有人在幕后牵线操纵。比喻有人出面闹事,是后台人物在指使。 也作“木偶不会自己跳,幕后定有牵线人”。

【谚语俗语第9句】:【人有几等人,佛有几等佛】(谚)人有几等几样的人,不可等量齐观;佛也有几等几样的佛,不可等同供奉。多指人的地位不同,品格不同,要分别看待。 也作人有几样人,马有几样马。 人有几种人,木有几种木。

【谚语俗语第10句】:【一个老鼠坏了一锅汤】(谚)比喻个别的劣质分子会殃及整体事业。也比喻因为一个环节不好而影响了整体荣誉。

【谚语俗语第11句】:【心欲专,凿石穿】(谚)欲:要。 只要心意专一,不难把大石凿透。 指心专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12句】:【早晨栽下树,到晚要乘凉】(惯)比喻急于得利。

【谚语俗语第13句】:期中考试结束,我回家后才想起做一道数学题时点错了小数点。妈妈说:“这真是吃完了饭,想起盐;打完了仗,记起来拳。”(甘肃·永登)

【谚语俗语第14句】:关公走麦城——死到临头

【谚语俗语第15句】:【瓜甜瓜苦,不在皮儿上】释义:比喻不能从表面看问题。例句:这会儿又一口咬定他们不会学懒。瓜甜瓜苦,不在皮儿上,嘴巴两层皮,说话不费力。懒不懒,要看实践哩!

【谚语俗语第16句】:没眼先生上钟楼——瞎撞

【谚语俗语第17句】:【一步高,一步低】见“高一脚,低一脚”。

【谚语俗语第18句】:爸爸问爷爷,东洼那块地可不可以种上棉花。爷爷说:“那块地啊,旱收蚂蚱,涝长蛤蟆,不涝不旱收盐巴。连棵草也长不高,还种什么棉花?”(河北-吴桥)

【谚语俗语第19句】:张飞扮姑娘——咋搞昨不像

【谚语俗语第20句】:【瞎子背瘸子】(惯)比喻各有不足的双方分别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配合做成事情。

【谚语俗语第21句】:爸爸坐在沙发上说:“天太冷了。”妈妈一边做饭一边说:“冷的是闲人,饿的是馋人。”(河北·深县)

【谚语俗语第22句】:树头上的八哥——有嘴说别人

【谚语俗语第23句】:【百金买骏马,千金买美人,万金买爵禄,何处买青春】(谚)骏马、美人、爵禄,都可用金钱买到,惟独人的青春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 指青春是人生最可宝贵的。

【谚语俗语第24句】:管家婆的鸡蛋——有数

【谚语俗语第25句】:黄鼠狼不出洞门——死守臊窟窿

【谚语俗语第26句】:新婚之夜开窗户——喜出望外

【谚语俗语第27句】:【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称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来”,谓情况达到极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只是苦了几个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谚语俗语第28句】:八月里的柿子——熟透了;越老越红

【谚语俗语第29句】:【油干灯草尽】(惯)灯草:灯芯草茎的中心部分,用作油灯的灯芯。 油灯里的油干了,灯芯烧尽了。比喻生命枯竭或精疲力尽。

【谚语俗语第30句】:【打打闹闹,白头到老】(谚)指夫妻之间发生冲突争吵,是正常现象。 也作“吵吵闹闹到白头”。

【谚语俗语第31句】:【喝酒见人心】释义:一起喝酒,边喝边谈,往往能吐出心里话,加深相互了解。例句:俗话说,喝酒见人心。一边喝一边谈,岂不更痛快?

【谚语俗语第32句】:【把嘴磨破了】见“磨破嘴皮子”。

【谚语俗语第33句】:【收船好在顺风时】(谚)收船:收起船上的风帆。帆在顺风时容易收。比喻做事要见好就收,在顺境中收场是最明智的。

【谚语俗语第34句】:【好马不吃回头草】做过的事情不后悔,不必再回去。类 似的:鸟儿不吃回头食。明代《石点头》:“常言好马不吃回 头草,料想延寿寺自然不肯相留,决无再入之理。”

【谚语俗语第35句】: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谚语俗语第36句】:我家来了一位乡下客人。我看他穿一身破衣服,就有点瞧不起他。妈妈说:“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安徽·蒙城)

【谚语俗语第37句】:【十月无工,只有梳头吃饭工】(谚)农历十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时节,除去洗脸梳头、做饭吃饭,简直就没有做活的时间。指农历十月白昼最短。

【谚语俗语第38句】:【一朵好花,生在荆棘丛中】(惯)比喻一个好姑娘生活在险恶的环境中。

【谚语俗语第39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谚)师傅:传道授业的人。修行:学业、技艺的进取与长进。指师傅只起着引导作用,学业或技艺上的钻研与提高,还得靠学子自身的努力。 也作师傅领进门,学艺在个人。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谚语俗语第40句】:【不怕该债的精穷,就怕讨债的英雄】释义:欠债人即使穷到极点,碰到厉害的讨债人也只好还债。例句:“可知道‘不怕该债的精穷,就怕讨债的英雄’!你而今遇着凤四哥,还怕赖到那里去!”

【谚语俗语第41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形容好打抱不平。成语:见义勇为。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人家秦先生,根本与农场无关,纯 粹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谚语俗语第42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释义:听到的不可轻信,只有亲眼看见的才是真实的。例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天香更把脸一沉,“人家又当上大官,大老远从北京下来,为的是解决咱们两家的老大难问题……”

【谚语俗语第43句】:【往脸上贴金】(惯)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给脸上贴金”。

【谚语俗语第44句】:乌鸦扮孔雀——不伦不类

【谚语俗语第45句】:【人强命不强】(惯)指人很要强,命运却不好。

【谚语俗语第46句】:【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谚)小节:生活中的小事。指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不拘泥于生活上的细枝末节。

【谚语俗语第47句】:【包子有肉不在褶上】(谚)褶:包子上端的折纹。指包子的肉馅在里面,好看的褶上却没肉。比喻看人与物要看实质,不要看表面。

【谚语俗语第48句】:【虎无伤人意,人有伤虎心】(谚)老虎本没有伤害人的打算,但人却有伤害老虎的心意。比喻人与人相处要有警惕,你对他一片善心,他却可能暗里算计你。

【谚语俗语第49句】:休息休息再说——歇后语

【谚语俗语第50句】:【九天阴,一天晴】阴天多于晴天,常用来比喻人的脸部表 情,经常阴沉,难得一笑。海外於梨华《三人行》:“大哥二十 九岁了,还没有对象,脸色九天阴一天晴。”

【谚语俗语第51句】:【钝刀子割肉】释义:比喻做事不干脆,不痛快。例句:疲疲沓沓的工作作风,拖拖拉拉的工作效率,岂不也是用“钝刀子割肉”。

【谚语俗语第52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释义:听见风吹鹪叫就吓得心惊胆战,看见一草一木都当作是敌兵。形容惊慌恐惧,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例句:有的说鬼子到了盘龙山西南,有的说已到了郭家集;有的说有五六百人,有的说有两三千。这几天,特别是夜里,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谚语俗语第53句】:【舍不得姐姐嫁,哪有外甥回】有付出才有收入。做事不能 怕吃亏,应该全面考虑。类似的: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舍不得往外嫁,还想往回领外 甥?小伙子,为得儿子,该咋办,你自个琢磨。”

【谚语俗语第54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谓环境使人陶醉。明代《警世通言》: “又造百花楼一座,与玉堂春做卧房。随其科派,件件许了。 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谚语俗语第55句】:【千钱精神头钱买】(惯)千钱:泛指很多钱。头钱:一个钱,指钱少。 价值干钱的人才,被雇佣时只能得一个钱。指廉价出卖劳动力。

【谚语俗语第56句】:狗鼻尖吊肥肉——闻得吃不得

【谚语俗语第57句】:奶奶睡觉很香,我问她为什么睡得那样好。她说:“为善,夜夜睡得香;作恶,日日心里慌。”(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58句】:【眼/羊死不闭眼。】成语:死不瞑目。老舍《骆驼祥子》:“这玩 艺一成家,连大带小,好几口儿,死了也不闭眼!你说是不 是?”

【谚语俗语第59句】:【见缝就下蛆】(惯)比喻一有机会就搞破坏或做坏事。

【谚语俗语第60句】:蚊子说成大象——夸大其词

【谚语俗语第61句】:菜瓜打锣———锤子买卖;一锤子交易

【谚语俗语第62句】:【属核桃仁的——不敲不出来】见“核桃里的肉——不敲不出来”。

【谚语俗语第63句】:【断桥】杭州西湖美名扬天下,到过西湖的人都要到“断桥”一游,结果“断桥不断”。关于断桥的得名众说纷纭:有人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有人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断桥。还有人说是冬日雪霁,古石桥上阳面冰雪消融,阴面依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似断非断,故名“断桥残雪”。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他们将西湖上的小木桥改造成为一座高高的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桥断了。乡亲父老为纪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段”与“断”同音,久而久之又被称为“断桥”。

【谚语俗语第64句】:【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还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谚语俗语第65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谚)亏心:指对不起良心。指人即使在暗处偷偷做了昧良心的事,神灵的眼睛也会看得很清楚。劝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做坏事,不然,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谚语俗语第66句】:一根竹子撑不起一幢竹楼,千根竹子能够搭起通天云梯;一滴水珠掀不起一个浪头,千万滴水珠能够汇成滔天洪流。

【谚语俗语第67句】:临死蹬棺材盖儿——没几下蹬头了

【谚语俗语第68句】:【饱汉不知饿汉饥】释义:比喻得到安乐、满足的人不知道别人的困难,不关心别人的疾苦。例句:萧大爷亦劝他慢些,“我同钱太爷还有句话说”。小爷们等不及,只是跺脚,说:“误了差使,钉子是我碰。你饱汉不知饿汉饥,我劝你快走罢!”

【谚语俗语第69句】:【公鸡头,母鸡头,凑到一起就想斗】释义:形容人像好斗的鸡一样喜欢争斗。例句:老蒲见两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样子,忙推开二人,打着哈哈说:“公鸡头,母鸡头,凑到—起就想斗,斗来斗去,为的是—粒砂土豆。”

【谚语俗语第70句】:【人不亲艺亲,艺不亲刀把子亲】(谚)艺:专指习武行。刀把子:习武人手握的刀柄。指人和人即使不熟,但只要同是习武的,便会使人亲热起来。也泛指只要是同行,就有同情心。 也作人不亲艺亲,艺不亲刀柄亲。 人不亲艺亲,艺不亲祖师爷亲。祖师爷:创建武艺行的鼻祖。

【谚语俗语第71句】:戏台上起年号——称王称霸

【谚语俗语第72句】:【望雨看天光,望雪看天黄】(谚)望:盼望。指盼望下雨,要看天色显出光亮才有希望;盼望下雪,要看天色显出灰黄才有希望。

【谚语俗语第73句】:放学到家,我总是先看完少儿节目再写作业,虽然父母说了许多次,但我就是改不了。妈妈常说我是“属破车的,三天不修就零散”,非要“治理整顿”我一次。(河南·永城)

【谚语俗语第74句】:【初生牛犊不怕虎】释义:比喻年轻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也比喻人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怕”又作“畏”、“惧”。例句:他说:“看来,史文远把生产K霉素看得过分容易了,这倒是可能的。这个年轻人还是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谚语俗语第75句】:【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见“富家山野有人瞅,贫居闹市无人问”。

【谚语俗语第76句】:【惹乱子】(惯)指引起麻烦。

【谚语俗语第77句】:许仙碰着白娘子一天降良缘

【谚语俗语第78句】:【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释义:旧指人或早或晚总会碰到好运气的。例句:就是那李九强得了那两吊钱,二十多两银子,也成了个过活。虽说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毕竟还得那“贵人提掇起,才是运通时。”

【谚语俗语第79句】:【人敬有钱的,狗咬挎篮的】(谚)挎篮的:旧社会一手拖棍、一手挎篮沿街讨饭的乞丐。指在金钱社会里,人情势利,敬重的是有钱有势的人,凌辱的是穷苦无告的人。 也作“人敬有的,狗咬丑的”。丑的:穿着又破又烂的穷人。

【谚语俗语第80句】:【抓住手腕子】(惯)比喻当场抓住作案的罪证。 也作“抓住手脖子”。

【谚语俗语第81句】:【茂林之下无丰草】释义:茂密的树林里,草长不旺盛。例句:地上除了杂生的一些小芦箕草外,什么也看不到,光溜溜的。好似才打扫过一样。走到这里,梅梅不禁想起了一句俗语:茂林之下无丰草。

【谚语俗语第82句】:【 山中方十日,世上已千年】山中,指神仙所居之处;世上, 指人间。这本是一种神话传说,但它的想象符合时间是相 对的这一科学思想。现多用来指与世隔绝,闭塞。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不定下山以后,山下就成了另外 一个世界了。唉,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呀!”

【谚语俗语第83句】:【嚼字眼】(惯)形容过分地斟酌字词。

【谚语俗语第84句】:牛皮灯笼——肚里明;里头亮;心里亮

【谚语俗语第85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释义:旧时北方民俗,腊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节吃黄米包枣做的粽子。指过了端午青黄不接,穷人日子难熬。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子才会好过一些。例句:人常说:“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一过五月端午,穷人就又该受冷挨冻。要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爷的麻糖棍棍,话说就又是春暖花开,穷人也就又熬出头来。

【谚语俗语第86句】:【下河窟窿下河填】指用自身的力量解决。赵树理《邪不 压正》:“我看不用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下河窟窿只能下河 填,高工作员也给咱带不来一亩地!”

【谚语俗语第87句】:【寅时吃了卯时粮】寅时约在早晨五时,卯时约在早晨七 时,指提前消费,生活超支。成语:寅吃卯粮。古华《浮屠 岭》:“也就是说,浮屠岭的子民们寅时吃了卯时粮。现在是 一九七一年,口粮却吃到了一九七六年!”

【谚语俗语第88句】:【六亲合一运】释义:六亲:六种亲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杜预注:指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姻娅。亦泛指所有亲属。比喻亲属之间有相同的命运。例句:俗语说得好:六亲合一运。那朱恩家事也颇长起。二人不时往来,情分胜如嫡亲。

【谚语俗语第89句】:两牛打架——硬顶

【谚语俗语第90句】:路不常走草成窝,坐立不直背变驼。

【谚语俗语第91句】:【七太公,八太婆】(谚)太公:男性的高寿者。太婆:女性的高寿者。旧指怀胎七个月生下的男孩寿命长,怀胎八个月生下的女孩寿命长。

【谚语俗语第92句】:【远路无轻担】任务虽轻,路程长,需要坚持,不可小视。 远路,也说:百步。清代《何典》:“这里到鬼门关,又不是三 脚两步路;百步无轻担的,怎好烦劳你?”

【谚语俗语第93句】:【是这鸟,叫这声】(谚)什么样的鸟会叫什么样的声音。指鸟的种类各异,叫出的声音也各不相同。 多比喻哪个层次上的人,会说哪个层次上的话。

【谚语俗语第94句】:【笨鸟先飞】(谚)指笨拙而飞得慢的鸟早早飞出林子才好寻食。比喻没什么本事的人就得比别人早起身早行动。 也作笨鸟先飞晚入林。 笨人先起身,笨鸟早出林。

【谚语俗语第95句】:大佛爷数念珠——心里有数

【谚语俗语第96句】:背靠背走路——各奔东西

【谚语俗语第97句】:【骑马坐轿,不如扳倒睡觉】(谚)骑马和坐轿再舒服,也比不上躺倒睡上一觉。指人在疲困的时候,只有睡觉才是唯一有效的解困方法。

【谚语俗语第98句】:【藕种到蔗园里去了】释义:比喻问题搞两岔了,闹了误会。例句:雨官说:“我们也是这样猜。不然他不会连夜和你们一起来挑。”十绝哥说:“你们猜什么呢?”“挑走的第二天就查仓,总是挑到仓库里去的。”十绝哥故意哈哈大笑起来:“你把藕种到蔗园里去了。”

【谚语俗语第99句】:【当家是个年轻郎,餐餐窝头心不凉】(谚)当家:方言词,妻子称丈夫叫“当家的”。窝头:玉米面蒸的粗食。指只要嫁个年轻的丈夫,生活再清苦也感到幸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604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