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民间俗语,送给身心疲惫的你!
【歇后语第1句】:不见棺材不落泪——死心眼
【歇后语第2句】:【小人无罪,怀璧其罪】见“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歇后语第3句】:【吃虱子,留大腿】释义:比喻过分吝啬。例句:原来李克用是吃虱子留大腿的人。因见白娘子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
【歇后语第4句】:叔叔成天大吃大喝的,就是不愿意干活。爸爸对他说:“找点活干吧,行走三分利,坐吃山也空啊!”(湖北·钟祥)
【歇后语第5句】:【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释义:比喻互不干涉,互不侵犯。也说:“人没伤虎心,虎有伤人意”,意即你不伤害他,他倒要伤害你。例句:三藏道:“天那,天那!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行者道:“你知古人云: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风”
【歇后语第6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惯)形容奄奄一息,即将断气。
【歇后语第7句】:头上点灯——唯我高明
【歇后语第8句】:【打狗看主面】(谚)指要打狗,还得顾及主人的脸面。比喻惩处下人,必须看在主子的面上,手下留情。
【歇后语第9句】:半天云里挂口袋——装风
【歇后语第10句】:【 行得春风,指望夏雨】指因果关系,做事会有结果。类似 的:行了秋风,望下了雨。明代《警世通言》:“我施某也不是 无因至此的,行得春风,指望夏雨!当初我们做财主时节, 也有人求我来,却不曾恁般怠慢人!”
【歇后语第11句】:【一失足成千古恨】(谚)失足:失脚跌倒,借指犯了大错。指在关键时刻行为不慎,犯了大错,就会造成终生遗憾,至死无法弥合。 也作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一失脚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人。 一失足为千古恨,惊回首已百年身。
【歇后语第12句】:【好牛不缓,好马不颠】释义:好牛行走不迟缓,好马骑着不颠簸。例句:不骑就不骑,不要胡说八道。我的白龙马可不是颠人哩!常言说,“好牛不缓,好马不颠”,不相信可以实践。
【歇后语第13句】:【 废铁炼成钢】把无用的人变为有用的人。《解放区短篇 小说选》:“咱们怎样也不能忘记共产党,她把废铁炼成钢 了。”
【歇后语第14句】:黄蜂找窝——乱嗡嗡
【歇后语第15句】:【 虾子也有三道浪】能量虽小,但也能起作用。亦可反用。 汪幸福《浪迹台湾岛》:“你们几个小虾造得起大浪?搞得不 好,还要落个坐牢的下场。”
【歇后语第16句】:【抱一颗猪头,还找不到庙门】释义:比喻好人不担心没有人要,或有东西不担心送不出去。例句:有一场好雨马上种谷,我看你快找旁的哪组少人的参加吧,我不信抱一颗猪头,还找不到庙门,你父子好手把呀。
【歇后语第17句】:【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交谈中受到启发。赞美或恭维 之词。清代《老残游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是 闻所未闻!”
【歇后语第18句】:孤雁出群——总在前头
【歇后语第19句】:翻老皇历的——背时佬
【歇后语第20句】: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歇后语第21句】:妹妹写作文爱用“美词儿”。妈妈批评说:“你这是丑大嫂穿花衣,里三层外三层,层层丑。”在一旁的爷爷大笑不止,也说:“在马屎蛋上绣花,怎么能绣得好?”(湖南·邵阳)
【歇后语第22句】:【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歇)掠:撩,顺手抛。本指心肝被抛过墙,是死了的心落在地上;转指人主意已经拿定,死不改变。
【歇后语第23句】:大年三十要账——催命鬼
【歇后语第24句】:字是门楼书是房。
【歇后语第25句】:虫蛀的老槐树——腹内空空
【歇后语第26句】:【吃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谚)挺尸:谑称躺倒睡觉。板脂:皮下脂肪。吃过饭如果不睡一觉休息一下,人就长不起肉膘。指饭后睡觉休息,有益于身体强壮。
【歇后语第27句】:【赶狗入穷巷】穷巷,死巷,走不出去。谓逼入绝境,会拼 死抗争。香港梁凤仪《千堆雪》:“不是不惊惶的,赶狗入穷 巷的后果堪虞,那头若是无家可归的疯狗,更难以估计他反 噬的凶狠程度。”
【歇后语第28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妈妈说西院的刘奶奶一天打麻将能赢七八十元。奶奶说:“只见赌博卖庄卖地,不见赌博买房娶妻。人老几辈子,没见过赌博成大事、立大业的,倒是听说为赌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不少。”(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29句】:【骑着马,好找马】一方面保留,一方面再选择。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有人在一个单位玩不转了就托人找关 系,一走了之。这就助长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骑着马找 马。”
【歇后语第30句】:【拔钉子】(惯)比喻除掉所憎恨的人,或除掉危害极大的祸患。
【歇后语第31句】:【不到黄河心不死】不碰得头破血流,不会回心转意。又 指决心大,非干到底不可。沈从文《长河》:“大爷你不用怕, 让他们去试试看,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些人能办什么事!”
【歇后语第32句】:【吃闭门羹】(惯)比喻前去拜访却被人拒之门外。
【歇后语第33句】:【头三脚难踢】(谚)原指武技表演场上开头的拳脚难施展。借指任何事在打开局面之前,很难理出头绪。也指凡事开头难。 也作头三脚难踢,头茬树难立。 头三脚难踢,开锣戏难唱。 头一脚难踢,头一句难唱。
【歇后语第34句】:小芳在家是个宝贝蛋,闹了东又闹西。妈妈常说她“越说你脚小,你越扶墙走”。(河南·商水)
【歇后语第35句】: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歇后语第36句】:【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惯)形容人非常胆小怕事。
【歇后语第37句】:【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谚)酒是白色的,喝多了却使人面红;金子是黄色的,却能诱发世人贪取的黑心。指对金钱的贪婪能使人丧失天良。 也作“吃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
【歇后语第38句】:【大眼看小眼】(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恐或无奈而一时说不出话来。 也作大眼望小眼。 大眼瞪小眼。 大眼对小眼。
【歇后语第39句】:【人老不以筋骨为能】见“老不以筋骨为能”。
【歇后语第40句】:邻居小弟弟是个又懒又馋的小家伙,他妈妈这样说他:“远叫不答应,近叫发迷瞪,听见吃点啥,跑得腿肚疼。”(河南·兰考)
【歇后语第41句】:关云长失荆州——大意
【歇后语第42句】:【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一样长久,用作对老年人的祝颂。“寿比南山”源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诗经,民间诗歌居多,一般没有作者姓名,又是属于文学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无可考据。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指西安南边的终南山;一说是指山东益都县的云门山。《现代汉语词典》上说是指终南山。然而,云门山的遗迹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称南山。在山东云门山北崖上,镌刻着一个巨大的“寿”字,字高【第7句】:5米,宽【第3句】:7米,气势磅礴,苍秀峥嵘,远远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门山山体融为一体,雄浑奇伟,横绝寰宇。据史料称,此“寿”字出自明嘉靖年间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笔。 1981年,益都县文物局首次拓下这个书法与雕刻技术双绝的“寿”字。拓字时,以60米白布代纸,15公斤鸡蛋清调【第3句】:5公斤朱砂为墨,分段拓下了这个“寿”字。在益都县县城里,自古有“寿比南山”的说法。人们提到老人长寿时,总是说“寿比云门山”。
【歇后语第43句】:【输钱只为赢钱起】(谚)指在赌博场上输了钱的,往往都是开头赢了钱被诱惑的。也借指遭人算计的,往往都是由自己算计别人引发的。
【歇后语第44句】:【紧行无好步】见“急行无好步”。
【歇后语第45句】:【喝了蜜——嘴甜】(歇)嘴:本指嘴巴,转指说话。甜:本指味道甜美,转指使人感到愉快、舒适。指人嘴上说得动听。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46句】:【一步棋走错满盘输】指犯了关键性的错误。相关的:走错 了一步棋/棋差一着便为输/下棋干着,全看最后一着。姚 雪垠《李自成》:“自成明白,在这千钧一发的危险时刻,一步 棋走错就会全盘输掉,所以他尽管非常愤怒和激动,却不肯 马上下命令。”
【歇后语第47句】:拿了秤杆忘秤砣——不知轻重
【歇后语第48句】:玻璃缸里的标本——缺乏生气
【歇后语第49句】:【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释义:比喻对母亲之爱,也比喻对祖国之爱。例句:俗话说,子不嫌母丑,祖国再穷,家乡再落后,但总是生我养我的亲娘、故土,我怎能不眷恋!
【歇后语第50句】:【 闭门不问天下事】不过问社会上的大事。类似的:两耳 不闻窗外事。梁斌《红旗谱》:“干脆,闭门不问天下事,心里 倒也干净。”
【歇后语第51句】:【年老莫娶年少妻】(谚)老年男子不要娶年轻女郎。指男女婚配,贵在年龄相当。
【歇后语第52句】:【以五十步笑百步】释义:作战时逃跑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比喻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稍轻,就去讥笑别人。例句:想到这里,他觉得即使自己的手不是那么软,也不能去打瑞丰了;他和瑞丰原来差不多,他看不起瑞丰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歇后语第53句】:楼顶上看人——把人看低了
【歇后语第54句】:深山藏大树——栋梁之才
【歇后语第55句】:【文有文才,武有武艺】文武全才。刘绍棠《二度梅》:“你要 是文有文才,武有武艺,花枝儿似的姑娘挤破了门。”
【歇后语第56句】:突然起雾了,我问妈妈:“秋天为什么还有雾?”妈妈说:“春雾晴,夏雾热,秋雾连阴冬雾雪。说不定天还晴不了。”(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57句】:【从前作过事,没兴一齐来】(谚)没兴:倒运,败兴。指从前做过的见不得人的丑事坏事,到破败时就会一件不漏地全部清算到自己头上。 也作从前作事,没兴齐来。 从前作过事,败落一齐来。 从前作过事,不幸一齐休。
【歇后语第58句】:【戴高帽】“戴高帽”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那么,“戴高帽”从何而来呢?先从“高帽”说起。古代皇帝、高官们戴的帽子叫冠。太子、王侯戴七寸高的远游冠;宫廷儒生们戴前面七寸后面三寸的进贤冠。可见帽子代表了人们的身份和等级。后来,虽各朝代规定不同,但帽子的高低大小尺寸,装饰华丽与否,多与等级相关。那么,“戴高帽”又是怎么回事呢?据《北史》记载:宗道晖喜好戴高帽,穿大木屐。州官来上任时,他戴高帽穿大木屐去拜见,自言学识可与三公比。后来,人们对妄自尊大或喜欢别人称赞自己叫做“好戴高帽”;而以吹捧、恭维别人叫做“给人戴高帽”。清代俞樾写过一段笑话:一位京都小官到外地做官,出任前他去向他的老师告别。老师嘱咐说:“外地的官不好当,要处处当心啊!”此人说:“不怕,我已备了百顶高帽,逢人赠送一顶,应当不至于意见不合而闹矛盾吧?” 老师生气地说:“吾等之人以正直之理待人,怎能用这种庸俗手段?”此人赶忙进言道:“天下如老师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屈指有几?”老师听后,点头赞同道:“你的话,确也不无道理。你还是有些见识。”此人告别出门,叹道:“高帽只剩九十九顶了。”
【歇后语第59句】:【地是大家种,路是众人走】(谚)土地,是大家种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权利行走。
【歇后语第60句】:【大风刮不了多日,亲人恼不了多时】(谚)就像狂风刮来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一样,亲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只是暂时的。指亲人之间怨嫌最容易开解。
【歇后语第61句】:【担水向河里卖】(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歇后语第62句】:【棉花耳朵风车心】(惯)形容人耳软心活,没有主见,容易听信他人。
【歇后语第63句】:我去大姨家,大姨对我说:“我们这儿有个人非常懒,庄稼都荒了,也不去管理。”我说这人真是懒如猪。大姨说:“岂止懒如猪啊,简直是棒打屁股都不动一下呀!”(河北·平泉)
【歇后语第64句】:看着二哥不努力学习的样子,爸爸忧虑地说:“春华呀,澡盆里学不会游泳,板凳上练不出骑术,不流汗、不吃苦,咋能学到真功夫啊?”(河南·鹿邑)
【歇后语第65句】:【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链基,不如待时】(谚)磁(zT)基:古时农具名,大锄。纵然智慧高超,也不如趁个有利的形势;纵然使用着先进农具,也不如遵从农时效果好。 指善于待时和乘势,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也作虽有兹基,不如逢时。兹基:即磁基。 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歇后语第66句】:【 巧者多劳拙者闲能】干的人做得多,辛苦;笨拙者做不 了,反而清闲。成语:能者多劳。明代《西游记》:“那呆子 笑我哩!正是巧者多劳拙者闲,老孙这般舞弄,他倒自 在。”
【歇后语第67句】:【水流千里,终归大海】(谚)比喻事物千变万化,总要归结到根本上。也比喻人奔走千里万里,最终总要回归故土。 也作水流千转归大海。 水流千遭归大海,树老叶落要归根。
【歇后语第68句】:【镴枪头戳石块——弯回半截】(歇)锻:锡铅合金,俗称焊锡或镴锡,质软。本指枪头戳到石头马上弯了,转喻弱者遇到强者被迫退缩。
【歇后语第69句】:【高足】“高足”指优秀的门生(学生)。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 “高足”本义是指骏马,怎么从马演变成优秀的学生呢?我们的先人用高足、中足、低足来评判马的优劣的。高足是最好的,在古代就是指骏马。那么高足怎么又用来评价人呢?魏晋时的《世说新语·文学》中记载:“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得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又,《世说新语·规箴》有:“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这里的“高足弟子”、“高足之徒”就是指才高优秀的弟子,都是把优秀的学生称为“高足”。例如,宋代的高俅在与高丽人踢球时,在大宋的球队落后的情况下,一个人踢进了三球而反败为胜。宋徽宗感慨地称高俅为他的高足。看来有其师必有其徒,君臣一对混入。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于一些敬辞用法是很多的,像“高足”一词就是用“骏马”比喻学生当中的高才生。
【歇后语第70句】:【挨揍打呼噜——假装不知道】(歇)指知道得很清楚,却故意装作不知道。
【歇后语第71句】:兔子虽多——驾不了辕
【歇后语第72句】:【打了盆说盆,打了碗说碗】(谚)打:打破。指发生了什么问题,就只讨论与解决什么问题,不必拉扯别的事。 也作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 打锅说锅,打碗论碗。
【歇后语第73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谚)千里长的堤坝,会因小小的蚂蚁洞而溃决。泛指小小的隐患如不及早防治,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千里长堤,溃于一穴。
【歇后语第74句】:【物聚于所好】(谚)好:爱好,偏爱。东西往往聚集在对它有喜好的人那里。比喻人们总会聚合到所偏爱的东西那里。
【歇后语第75句】:这山看着那山高——见异思迁
【歇后语第76句】:妈妈从筐里拿起一个白萝卜,一看外边让老鼠给啃了,里边又糠了。妈妈说:“真是黑心萝卜虫窜了,里里外外全占了。”(河北·蔚县)
【歇后语第77句】:【谷怕碾不出米,人怕来个比】(谚)谷经过碾,才能看出颗粒是饱是瘪;人经过比,才能见出品行才学是优是劣。指比较能够显出人与人的差别来。
【歇后语第78句】:【把新鞋往泥里踏】(惯)踏:(在雨雪、泥水中)踩。比喻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79句】:玻璃耗子琉璃猫,铁铸公鸡铜羊羔———毛不拔
【歇后语第80句】:树荫底下使罗盘——阴不阴来阳不阳
【歇后语第81句】:【否极生泰】(谚)否、泰:《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名,否是凶卦,泰是吉卦。否和泰是对立统一的,可以互相转化。指事情坏到极点时,就会转好。 也作否极早生泰。 否极泰来,泰极否生。
【歇后语第82句】:【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谚)山不同,长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应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习惯也得跟着变。
【歇后语第83句】:割对耳朵给你——不愿听
【歇后语第84句】:【放马后炮】(惯)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事过之后才采取行动,已来不及。
【歇后语第85句】:【 郎不郎,秀不秀】郎官(宫中武官)不像郎官,秀才不像秀 才,意即不文不武,不像样子。成语:不三不四。明代《醒世 恒言》:“郎不郎时秀不秀,长衣一领遮前后。畏寒畏暑畏风 波,养成娇怯难生受。”
【歇后语第86句】:麻雀打鼓——跳(调)皮
【歇后语第87句】:【办酒容易请客难,请客容易款客难】(谚)指请客比办酒难,招待得好比请来客人难。
【歇后语第88句】:板凳上打麻将——抓不开
【歇后语第89句】:【打开场锣鼓】(惯)原指戏曲开场前敲一阵聚众锣鼓。比喻在进行某活动之前造声势。 也作“敲开场锣鼓”。
【歇后语第90句】:【大乱住城,小乱住乡】(谚)指世道荒乱不安定时,大局动荡避在城里比较安全,局部骚动避在乡里比较安定。 也作“大乱避城,小乱避乡”。
【歇后语第91句】:指鹿为马——胡说;混淆是非;强加于人
【歇后语第92句】:大海里扎猛子——有本事尽管使
【歇后语第93句】:地头的韭菜——去了一茬又一茬
【歇后语第94句】:两个人打架,一个眼看就赢,却撒手走开了。旁边一个人说:“这叫宰相肚子阔,可以跑骆驼;大人不计小人过。”(山东·乳山)
【歇后语第95句】:【腊月生的孩子——冻手冻脚】(歇)冻:谐“动”。指动作不规矩(多指性骚扰)。
【歇后语第96句】:【水不来,先垒坝】释义:比喻事先做好防范工作。例句:那年搞清查,要不是我妹子从招待所里探听点消息,你能做到水不来先垒坝?
【歇后语第97句】:妈妈经常批评我,我对妈妈说:“妈妈,你为什么不说我的优点呢?”妈妈说:“优点不说不会跑,缺点不说不得了。”(四川·大竹)
【歇后语第98句】:【狮子大开口】狮子嘴大,借指开口要大价钱,提出高要 求。海外张爱玲《连环套》:“她们是大宅门里串惯了的,狮 子大开口,我可招架不了!”
【歇后语第99句】:【乡有乡规,民有民俗】(谚)乡里有乡里的规程,地方有地方的风俗,不可忽视,也不可混同。指进入一个新的地域环境,必须顺从地方风俗民情。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627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