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关于古文的安全警句

【第1句】: 求古代关于“安全”的诗句,名言警句

在古代汉语中,并没有“安全”一词,但“安”字却在许多场合下表达着现代汉语中“安全”的意义,表达了人们通常理解的“安全”这一概念。

例如,“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系辞下》)这里的“安”是与“危”相对的,并且如同“危”表达了现代汉语的“危险”一样,“安”所表达的就是“安全”的概念。

【出处】:汉焦赣《易林·小畜之无妄》:“道里夷易,安全无恙。”《百喻经·愿为王剃须喻》:“昔者有王,有一亲信,于军阵中,殁命救王,使得安全。”

宋范仲淹《答赵元昊书》:“有在大王之国者,朝廷不戮其家,安全如故。” 【示例】:明无名氏《临潼斗宝》第三折:“你那铺谋定计枉徒然,我救的这十七国诸侯得安全。”

巴金《军长的心》一:“他衣服都烧起来了,他还忍住痛把老大娘放到安全的地方,才扑灭自己身上的火。” 释义二:保护、保全。

【出处】:《晋书·慕容垂载记》:“孤受主上不世之恩,故欲安全长乐公,使尽众赴京师,然后修复国家之业,与秦永为邻好。”《南史·陈纪下·后主》:“隋文帝以陈氏子弟既多,恐京下为过,皆分置诸州县,每岁赐以衣服以安全之。”

【示例】:宋苏轼《徐州谢上表》:“察孤危之易毁,谅拙直之无他,安全陋躯,畀付善地。”清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十:“张氏抱子仁玉逃依母氏得免其难,虽脱巨害,向非外祖张温保养安全,其何以有今乎。”

参考资料: /view/45【第47句】:htm。

【第2句】: 关于安全的名言诗句

【第1句】: 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第2句】: 安全记在心,平安走天下。

【第3句】: 道路牵着你我他,安全系着千万家。

【第4句】: 平安比什么都重要。

【第5句】: 平安,平安,平平安安,人人平安,家家欢喜。

【第6句】: 高高兴兴上班(学),平平安安回家。

【第7句】: 校园是我家,平安靠大家。

【第8句】: 我爱我们的祖国,因为是祖国培养我,教育我,还让我们感到有安全感。

【第9句】: 家中煤气经常关,莫用生命买教训。

【第10句】: 校园是我们与老师的家,安全也要时刻铭记在我们心中,同学们我们共同携起手,让安全永远在校园内。

【第11句】: 安全是革命本钱,健康是人生基础,但是,如果不注意,“本钱”将花尽,“基础”将毁掉。届时,即使你满腹经纶,只是昔日黄花。所以说,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过每一天。由此可证:安全是生命之本,安全是头等财富。

【第12句】: 穿马路时左右看,用家电时看插头,用火电时要小心,做工作时要认真,平平安安过一生。

【第3句】: 关于安全的古诗词

古代诗文一般不会直接用“安全”二字,一般都比较隐晦。

【第1句】: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第2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第3句】:人人得一生,不得再生。

【第4句】: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

壹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

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

【第5句】:宿昔青云志,蹉跎白发年.谁知明镜里,形影自相怜。

【第6句】: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第7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

【第8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第9句】: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第10句】: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第11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第12句】:人多求长命,长命复何如。日月同吾朽,山河是我奴。

【第13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第14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第15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16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第17句】:志不强者智不达。

【第18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第19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第20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古文: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不得志),无以(没有用来……的)为衣食业(职业),为(当、做)里监门吏。

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役使),县中皆谓之狂生。 及陈胜、项梁等起(起义、起兵),诸将徇地(攻占、夺取土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同“龌龊”,指气量狭小,拘泥小节),好苛礼(繁琐细小的礼节)自用(刚愎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郦生乃(于是就)深自藏匿。

后闻沛公将(带领)兵略(攻占)地【于】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恰好)郦生里中(同乡)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之】谓之曰:“吾闻沛公慢(傲慢)而易(看不起)人,多大略(远大的谋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跟随),莫(没有人)为(做、当)我先(引荐者)。

若(你)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戴着)儒冠(帽子)来者,沛公辄(总是)解其冠,溲溺(撒尿)【于】其中。

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凭着)儒生说(劝说)也。”

郦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郦生所诫(告诫)者。

沛公至高阳传舍(临时住的旅馆、客舍),使人召郦生。郦生至,入谒(拜见),沛公方倨床(坐在床上,伸直两足。

床,古代的坐具)使两女子洗足,而见郦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还是)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为……所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陆续起兵)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郦生曰:“必聚徒合(聚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倨傲)见长者。”

于是沛公辍(停止)洗,起摄(整顿)衣,延(延请)郦生上坐,谢(道歉)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合纵连横)时。

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郦生曰:“足下起(兴起)纠合之众,收(收拢)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凭借)【之】径入(直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要道),四通五达之郊(地)也,今其城又多积粟。

臣善(与……交好)其令,请得使之,令【之】下(臣服)【于】足下。即(就算)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

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

郦生言其弟郦商,使(让)将(带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出使)诸侯。

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兵遁(逃走),保(保卫)巩、洛。楚人闻淮阴侯破赵,彭越数反(造反)梁地,则分兵救之。

淮阴方东击齐,汉王数困(被围困)荥阳、成皋,计欲捐(放弃)成皋以东,屯(驻扎)巩、洛以拒(对抗)楚。郦生因曰:“臣闻知天之【为】天者(即知天意的),王事可成;不知天之【为】天者,王事不可成。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转运、运输粮食)久矣,臣闻其下乃有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适卒(因犯罪而充军的人)分守成皋,此乃(正是)天所以(用来)资汉也。

方今楚易取而汉反却(退却),自夺(改变)其便(便利的条件),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同时并存),楚汉久相持不决(了断),百姓骚动,海内摇荡,农夫释耒(放下农具),工女下机(织机),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敖仓之粟,塞(阻塞)成皋之险,杜(堵住)大行之道,距(扼制)蜚狐之口,守白马之津,以示(给……看)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

今田广据千里之齐,田间将二十万之众,军(驻扎)于历城,诸田宗强(强大),负(依仗)海阻河济,南近楚,人多变诈,足下虽遣数十万师,未可以岁月破也。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为汉而称东籓。”

上曰:“善。” 乃从其画(计划),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曰:“王知天下之所归乎?”王曰:“不知也。”

曰:“王知天下之所归,则齐国可得而有也;若不知天下之所归,即齐国未可得保也。”齐王曰:“天下何所归?”曰:“归汉。”

曰:“先生何以言之?”曰:“汉王与项王戮力(并力,合力)西面击秦,约先入咸阳者王之。汉王先入咸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711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