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俗语,谚语顺口溜-民间谚语-倾述林文案网
【第1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谚)指做事不能急躁,没耐心的人是什么事情也难做得成的。
【第2句】:【裁衣不值缎子价】(谚)缎子:未裁剪的丝织品。指已经裁剪或缝成的新衣,不如未裁剪的缎子值钱。也泛指凡经改造的物品,都不及原物可贵。 也作“成衣不敌段儿价”。成衣:缝成的新衣。段儿:缎子。
【第3句】:【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 释义:借指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为人处世的艰难。 例句:“你从小没爹,浑拙猛愣的,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说话不知深浅,咱家的日子又这么穷,你干啥,啥不行,一个钱也挣不来,将来可怎么办呢?”
【第4句】:【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惯)指不说还好,说出来的事情令人大吃一惊。
【第5句】:【妓爱俏,妈爱钞】见“鸨儿爱钞,姐儿爱俏”。
【第6句】:【慢橹摇船捉醉鱼】(惯)橹:人力摇的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醉鱼:比喻喝醉酒的人。指慢慢地把人灌醉后再下手。也指从容施计,稳步达到目的。
【第7句】:【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谚)指年景是旱还是涝,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就见了分晓;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第8句】:【对牛弹琴】讥笑讲话不看对象或对不明事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唇舌。如《镜花缘》第九十回:“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的狠好,咱们一总再算帐。”这句俗语出于中国第一篇佛教论文,即汉代的《牟子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禅宗亦用此语,如《续灯录·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指的是禅师说法不对根机,达不到效果。又如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李明权)
【第9句】:【地藏菩萨】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中国民间熟悉的菩萨。也称为“地藏王菩萨”、“地藏”。如巴金《秋》四三:“这天(指农历七月三十日)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又如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六:“请来了便赞。从观音大士,玉帝,地藏,到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地藏菩萨,梵名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等记载,他“安忍不动如大地”,故名。传说他受佛的嘱托,在释迦佛已经入灭而弥勒佛尚未降生的这段时期度化众生。他曾发下大誓愿,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民间因有地藏王主幽冥之说。相传唐时航海来九华山的新罗国太子金乔觉是地藏化身,他住九华山数十年,伀化后肉身不坏,全身入塔,后建肉身殿。九华山遂成为地藏菩萨的道场。(李明权)
【第10句】:智者人前不自夸,蠢人才爱说大话
【第11句】: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各种条件)”和合而产生的,空无自性,变化无常。事物不断地前生后灭的“异相”,谓之转变?如《俱舍论》卷四所说:“何名转变?渭相续中前后异性。”此外,唐代说唱通俗佛经变文等的一种艺术,也称“转变”。“转”是说唱的意思,“变”是奇异的意思。转变就是说唱奇异故事的通俗艺术。
【第12句】:千金难买心中愿,无油灯盏枉费心
【第13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比喻办事情没有规则、标准,就不会有合于这种规则、标准的结果。特别是对人的约束,不能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约束,才能保证社会和谐运转发展前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源自战国时期《孟子》一书。《孟子·离娄上》中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矩”是校正方形的工具。这句话是说,公输班(即鲁班)虽然木工技能高超,但是他不用规和矩这两种工具,也画不出方和圆的图形,做不出方形或圆形的木制品。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乎。
【第14句】:【癞蛤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歇)旧俗民间取癞蛤蟆表皮腺体的分泌物制药,可外用治疗痔疮等症,时间在每年阴历五月初五(小端午节)和五月十五(大端午节)两天。比喻有了事情想躲也躲不过去。
【第15句】:【不知道天高地厚】 释义:不了解客现实际情况,对自己估计过高。 例句:不过,潘秀娅——这位一会儿便要坐着出租小轿车来的新娘子,绝不是那种不知道天高地厚、贪心不足的人。
【第16句】:【正瞌睡,来了个枕头】见“瞌睡给了个枕头”。
【第17句】:【不听老人言,吃苦在眼前】(谚)指老年人的话,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后辈不听取,必然会落得个悔恨无及。 也作不听老人言,祸事在眼前。 不听老人言,必定打破船。
【第18句】:【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 释义:大虾分作三段烧,哪一段都疼。比喻多方受难为。 例句:她总的意思,是不打算叫“女犯”去北平。这一来,把我夹在当中,老鼠进风箱才两头受气,大虾烧三段,三节挨痛。一个“犯人”三家争,龟喜要送,川岛要命,瑞琪要纵,这差事昨伺候。
【第19句】:利他佛教有“二利”之说,上求佛法为“自利”,下化众生为“利他”。如《无量寿经》卷上:“自利利人,人我兼利。”利人,即利他。“利他”是大乘佛教行菩萨道、普度一切众生的特征。利他是在自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如唐代伽才《净土论》所说:“应知由自利故,则能利他;非是不能自利而能利他也。”佛教认为,不具备由自利而修得的智慧、定力、正见、慈悲等,就无法真正地利他。
【第20句】:【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谚)指只有经过相互比较,才能看出优劣,找出差距。
【第21句】:【同仁堂】“同仁堂”是中药行业最著名的老字号,时至今日,长盛不衰。最近有一出新编京剧《风雨同仁堂》,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志和赵葆秀主演,好评如潮。那么,“同仁堂”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同仁堂的店名和康熙有关。 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的御医怎么治也不见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一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一个小药铺,里面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康熙心想,自古道小药铺内有人参,我何不到这里看看。于是,康熙上前敲门,说明来意。郎中说:“好,你脱去上衣,让我看看。”康熙脱去上衣,郎中只看了一眼便说:“你平日吃山珍海味太多了,再加上长期吃人参,火气上攻,因此起了红点子,以致发痒。”康熙问:“此病能根除吗?”郎中肯定地回答:“能,只要用些药就会好的。”顺手抱起木架子上的一个罐子,铺开一个包袱,把罐子里的药全部倒出来,足有七八斤重,说:“这是大黄,你拿回去,用这八斤大黄,煮水百斤,放入缸内,等水温适中,便入缸洗浴,少则三次,多则五次,即可痊愈。”康熙回到宫中,按郎中所嘱,如法洗浴。果然洗了三遍之后,竟全好了。 康熙十分高兴,第四天又微服来到小药铺。一打听原来郎中名叫赵桂堂。 于是康熙想荐他进宫当御医,但赵桂堂行医为普天下百姓,不想进宫,只想建一个药堂。 康熙一听毫不犹豫地说:“若真要建药堂,就叫同仁堂吧,你看这个名字怎样?”说着从桌子上拿起笔来,顺手写了一张字条,又盖上印章,然后说:“赵兄,明天你到内务府衙门去一趟,那儿有我的一位朋友,说不定真能管事。”说完,告辞而去。 第二天,赵桂堂忍不住好奇地拿着字条找到内务府衙门,果真拿到了不少银子。原来,写字条的人就是康熙皇帝。赵桂堂受宠若惊,回去建起了“同仁堂”。 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这就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就就业业、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第22句】:临财不苟得,临难不苟免
【第23句】:【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释义:年纪大,有经验,办事得力,起作用大。 例句:“那一定。咱们身板硬朗的老头也算数。”赐福老头吐了一口浓烟,拍着胸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第24句】:【糖大蒜——又甜又辣】(歇)形容人嘴上甜美,手段毒辣。
【第25句】:【车到山前终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谚)比喻事情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关键时刻,总有办法解决。 也作“车到山前必有路”。
【第26句】: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第27句】:【酱锅里煮元宵——混蛋】(歇)本指浑浊的球形东西,转指不懂道理或不明事理的人。含责骂意。
【第28句】:【会嫁的嫁对头,不会嫁的嫁门楼】(谚)对头:合适的男子。门楼:高门楼,有钱有势的门第。指给女儿选择婆家,要选个合适的女婿,不要着眼于有钱有势。 也作会嫁的嫁儿郎,不会嫁的嫁家当。 会选的选儿郎,不会选的选田庄。
【第29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变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 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一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太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第30句】:【与凤同飞,必出俊鸟;与虎同眠,没有善兽】(谚)和凤凰同飞的自然是善鸟,和猛虎同穴的必定是恶兽。比喻与英雄豪杰在一起,就会变得勇敢、智慧;与坏人在一起,就会变成坏人。
【第31句】:【初八二十三,整天见海滩】 释义:农历每月初八和二十三这两天潮水最小,整天能看到海滩。这是渔民总结出的潮水规律。 例句:老七说:“你没听说吗?‘初八二十三,整天见海滩’,这几天去赶海正是时候呢。”
【第32句】:【马老卸鞍,虎老归山】(谚)马老了,就应卸下鞍鞯,不再征战;虎老了,就应归卧深山,不再腾跃。比喻人到老年,就应辞去职务,颐养天年。
【第33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释义:在天气最冷和最热的时候进行锻炼。 例句:早先在院子里芭蕉叶上练字,后来砌了一堵砖壁粉墙,常在上面练习草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几年一过,自成~体,果真是“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第34句】:【挑水寻错了码头】(惯)比喻找错了地方。
【第35句】:【隔层肚皮隔垛墙】(谚)隔着一层肚皮,就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有着极大的隔阂。旧指妇女对待非亲生儿女会百般歧视,加以虐待。 也作隔重肚皮隔重山。 隔层肚皮隔层山。
【第36句】:【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吃斋、念佛是佛教徒日常修持的基本内容。“斋”的本义是“过午不食”,也叫“不非时食”,属于出家人的戒律。大乘佛教提倡不肉食(包括不食五辛),“斋”的意义也就转化为吃素食。原始佛教主张念释迦牟尼佛,大乘佛教认为一佛即一切佛,主张念十方三世一切佛。自净土宗盛行以来,“念佛”多专指念西方净土的教主阿弥陀佛。俗语“一人吃斋,十人念佛”,谓一个人虔诚地信佛修持,身体力行,便能够带动许多人向善学法。如《平妖传》第七回:“常言道:一人吃斋,十人念佛。因这杨巡检夫妻好道,连这老门公也信心的。”(李明权)
【第37句】:【化缘】本来是指佛、菩萨、高僧等在世间示现的教化因缘。释迦牟尼与我们这个世界和众生“有缘”,一生教化不懈,就是他的“化缘”。又如唐·白居易《上弘和尚石塔碑序》说“随顺化缘,故坐甘露坛而誓众,主盟者二十年。”这是高僧的化缘。俗亦称僧侣乞食为化缘。如宋·洪迈《夷坚志》卷一谓:“元晖,近村王大子也,即作僧,为街坊化缘。”原来,佛门僧侣比丘,意为乞士,也就是以乞食为生的人。佛教戒律谓:僧侣为了维持生命而乞食,便是“净命自居”,可以“省事修道”,“破一切骄慢”。僧侣募化乞食,广结佛缘,故称化缘。推而广之,为了佛事而举办的一切募化活动,也叫化缘。(李明权)
【第38句】:【锅里没米,碗里难有饭】 释义:比喻集体贫穷,个人也难以富裕。 例句:秀真,你真糊涂!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锅里没米,碗里难有饭;集体生产搞不好,光凭那仨核桃俩枣救不了急。
【第39句】:【挤牙膏】(惯)比喻靠外界施加压力才肯交代问题。
【第40句】:【蛇无头而不行】(谚)无头的蛇是不能前行的。比喻群体中没有领头人就成不得事。也比喻有兵无将是无法打仗的。 也作蛇无头而不往,鸟无翅而不飞。 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 蛇无头不行,兵无将自乱。
【第41句】:【无病一身轻,有子万事足】(谚)人只要身体健康,无病无灾,精神自然轻松愉快;再有个儿子继承家业,一切就都感到满足。多指在私有制社会里,有个顶门立户的继承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42句】:【眼中疔,肉中刺】(惯)比喻心中最恨的人。 也作眼中钉,肉中刺。 眼中钉,心上刺。 眼中之钉,舌中之刺。
【第43句】:法师指精通佛教教义,又能如法修行,并善于为他人演说教法的僧尼。比如精通经律论三藏的,称三藏法师。就广义讲,佛在世时,许多外道分别论师都在宣讲他们的教义,也被称为法师。佛“十号”中有天人师一号,也就是说,佛是为天人等说法的大法师。佛教经论中,对于法师的资格有其特定的含义,其运用也非常广泛。如《法华经·法师品》说: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共五种法师。《辩巾边论》说十种法师。法师又是菩萨的异名,如《瑜伽师地论》和《大乘庄严经论》说:法师(说法者)即菩萨十六种异名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一般对出家僧人尊称为法师。道教受了佛教的影响,道上善于符篆祈禳诸法术者,亦称为法师,如《唐六典》:“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日法师,其二日威仪师,其三日律师。”
【第44句】:如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范蠡霸越之后,脱屣富贵,扁舟五湖,可渭一尘不染矣。”又如《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听起来,老人家又是位一尘不染,两袖皆空的。”“尘”即“尘境”,包括眼所对的色、鼻所对的香、耳所对的声、舌所对的味等,即色、香、声、味、触、法,统称“六尘”。“六根”与“六尘”相对接触,会引发许多迷妄与烦恼,佛家称为“尘劳”。(参见“尘劳”条。)《普曜经·论降神品》云:“闻大法声,消除一切尘劳之难。”修道的人不被六尘所沾染,即为“一尘不染”。
【第45句】:【人生难得,大道难闻】《四十二章经》说:“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闻。”又《福盖正行所经》卷二说:“纵得人身,不生中国,诸根不具,或于佛法心不爱乐,或复生彼无佛世界。”佛教认为,这就是众生要脱离生死烦恼的“三难”。后转化为俗语“人生难得,大道难闻”,谓来到世间做人不容易,而能听到大道、真理就更难了。意在劝人珍惜有限而难得的人生,要从善修行。如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十出:“〔上〕人生难得,大道难闻。〔拜坛介〕弟子丁继之稽首了。”再举两个变式。如《西湖二集》卷七:“从来道:人身难得,至道难闻。奉劝修行之人切不可有一毫贪着之心、衔恨之念,错走了道儿,再救不转。”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员外又问:‘你等打斋听经,有何功德?’众人言语:‘人生在世,佛法难闻,人身难得。’” (李明权)
【第46句】:一理通,百理融.
【第47句】:后世用为谦词,比喻用粗浅的看法,引出成熟高明的意见。元代贯云石《斗鹌鹑·佳偶》套曲:“他道是抛砖引玉,俺却道因祸得福。”《镜花缘》第十八回巾:“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来抛砖引玉,以为借此长长见识。”
【第48句】:严于责己,宽于待人
【第49句】:【百年难遇岁朝舂】 释义:百年中也难以遇到元旦立春。旧日寸认为是一种吉兆。 例句:崇祯元年元旦立春,谚云:“百年难遇岁朝春。”适际改元,尤千古罕遇,天道庚始,人事聿新,圣作物睹,其以不言示与?
【第50句】:【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谚)皇帝的宝座也应该是轮流着坐,不应该是由一人独占到底。指任何权利都应平均享用。
【第51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释义:百足之虫:指马陆、蜈蚣一类节肢动物,身体圆长,由很多环节构成,切断后还能蠕动。僵:僵硬()。比喻人虽死或家境败落,但其势力或影响仍然存在。 例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凭刘湘庭这样的财主,拔一根汗毛比穷人的腰都粗,稍微能再抠摸出点什么来,就比到小户人家敛掠那些破衣烂衫值钱。
【第52句】:走路不怕上高山,撑船不怕过险滩。
【第53句】:【踩小板凳儿糊险道神——差着一帽头子】(歇)险道神:即险道神将,旧时出殡时纸糊的开路神。险道神身长,制作时,踩在小板凳上还够不着头部。指相差一大截。 也作“踩着板凳糊险道神——还差着一帽头儿”。
【第54句】:一人修路,万人安步。
【第55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谚)天:旧指天意,亦指机遇。谋划事情,在于人的主观努力,而事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天意或机遇。指一件事情的能否成功,人事与机遇各占一半。 也作谋事虽在人,成事还在天。 谋事在人成在天。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第56句】:不是好汉不出手,不是肥土不栽姜
【第57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惯)1比喻做事没有条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况一样对待。 也作胡须眉毛一齐来。 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58句】: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第59句】:【怕摔跤先躺倒】(惯)比喻怕受挫折而事先采取预防措施。
【第60句】:【前人种树,后人歇凉】 释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 例句:小炮弹咯略笑起来:“说你农民意识,多想不开。庄稼熟了,终归有人收、有人吃就行了。你操那个心千什么?古语说:‘前人种树,后人歇凉’,咱们是专管开荒下种的。”
【第61句】:【不是打死大虫,就是被老虎吃掉】 释义:大虫:老虎。比喻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二者你死我活,不共戴天。 例句:到了这个关节,只有一个拼字。好比武松过景阳冈,不是打死大虫,就是被老虎吃掉,谁也躲不掉。
【第62句】:【费手脚】(惯)指事情复杂或麻烦,不好办。
【第63句】:《法苑珠林》卷八云:“故经日:行善得善报,行恶得恶报。”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警世格言》中亦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未报,时节未到”之说。这些都是告诫人们应当做好事,不要做坏事。
【第64句】:【萝卜雕宝盒——不是个材料】(歇)指不是做某事的合适人才。|
【第65句】:【外头闪电里头空】(惯)外表光鲜华丽,内里却空虚窘迫。比喻没落的富贵之家徒有其表,实际上已经财力空虚。
【第66句】:【摩登】“摩登伽”简作“摩登”,梵语matanga,系古印度旃陀罗族的贱民,以清道为业。佛经中有一部《摩登女经》,谓阿难持钵乞水,遇摩登女。女悦阿难,告母:“非阿难不嫁。”母请阿难赴宴,具述女意。阿难道:“我持戒,不蓄妻。”欲辞去。母以邪术蛊惑威逼阿难。阿难方窘迫间,佛持神咒救阿难出。明日,女复追阿难。佛示以人身不净等法。女悔悟,后成正果。《楞严经》亦以阿难遇摩登女事为一经的缘起。“摩登女”的故事说明爱欲污秽不净,是生死与烦恼的根本。明·徐渭《翠乡梦》第一出:“当时西天那摩登伽女是个有神通的娼妇,用一个淫咒,把阿难菩萨霎时间摄去,几乎儿坏了他的戒体。”即用此典故。也省为“摩登”。如元·伊世珍《琅环记》卷上:“天女本来净,摩登淫第一。”近代用摩登音译英语modern,意为时髦,合乎流行的式样。(李明权)
【第67句】:【黄道吉日】“黄道吉日”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作了这样的解释:“迷信的人认为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其实,“黄道”原是个科学术语,是天文学上对太阳直射地球而在地球上形成的轨迹的特称,它对天体气候的变化,人体感官的功能都有一定影响。 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航天、航海、军事、农业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所谓“吉日”,是根据黄道上六大星辰的运行来确定的。这六大星辰是: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和司命。此六大星辰,得之为吉,不得为次,悖之为凶。星相学家就是根据这些星辰的运行,来推算天气、潮汐、地质及其对人体生理、心理影响,并以此来判定吉凶的。 天体运行,本循自然规律。但经星相学家以此判定吉凶,人为制造了神秘面纱,变成了迷信。带黄道吉日的旧黄历,处处暗藏吉凶,步步设防,使人们无所适从。实践证明,按黄道吉日行事,吉凶不定。如1941年12月8日,是个罕见的“黄道吉日”,是经过日本星相家精心选择的,而这一天,处在西半球的美国日历却是12月7日,此乃凶煞之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美国损失惨重。而1986年9月20日汉城亚运会就没有那么灵验,开幕式那天,是根据多年气象资料选定的“黄道吉日”,可汉城开幕式会场大雨如注,影响了人们的情绪,晦气笼罩着汉城。这个黄道吉日没有选好。 那么,是不是黄道吉日一点作用也没有呢?那倒不是。生活中人们习惯办事选择黄道吉日,如喜庆之日、结婚聘女、修房盖屋等,选个黄道吉日,人们此举为图个吉利,心理得到宽慰,心情舒畅,有利于喜事办好,进展顺利。
【第68句】:【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释义:顺应发展趋势的就昌盛,违抗发展趋势的就灭亡,比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例句:古人语:“顺页天者昌,逆天者亡。”你若还是不改正,我可就没办法了。
【第69句】:【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一佛出世”比喻事情非常不易。《隋书·经籍志》:“每一小劫则一佛出世”。《海录碎事·臣职·中书舍人》:“朕闻,朝廷除(提拔)一舍人,六亲相贺,谚以为一佛出世,岂容易哉。”涅槃,梵音Nirvana,又作泥洹、涅槃那,译为灭度、解脱等,为佛教徒追求的最终目的,亦泛称释迦或其弟子之逝世为涅槃。“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是民间的一种戏语,形容病痛者或受刑者痛苦得死去活来。《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又第五十三回:“众人只得拿翻李逵,打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真珠姬一发乱·乱掷,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常正)
【第70句】:【脚下泥皮——满不要紧】(歇)指事情无关紧要,不放在心上。
【第71句】:【秦椒炒豆腐——外面辣,里面软】(歇)秦椒:细长的辣椒,非常辣。辣:本指味辣,转以形容人厉害。软:本指柔软,转以形容人柔和慈善。比喻人外表很严厉,内心却柔和善良。
【第72句】:【走了和尚丢了庙】(惯)比喻两头落空。
【第73句】:法无三日严
【第74句】:【放大炮】 释义:比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猛烈的抨击。 例句:她对于医院的制度、设施,谈得很多;起先有人说她放大炮,说她热心,说她爱出风头,慢慢成了老生常谈,不大为人所注意。
【第75句】:【脚上的燎泡——自己走的】(歇)指事情的不良后果,是自己造成的。 也作脚上的泡——自己走出来的。 脚上的茧子——自个儿走的。
【第76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惯)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或地方。 也作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老虎入山,蛟龙下海。 虎进深山,龙归大海。
【第77句】:只要自己上进,不怕人家看轻.
【第78句】:“别具只眼”,顾名思义,就是比常人多了一只眼。在佛书上,指的是“色究竟天”天主摩醯首罗(Mahesvara)竖生在额头上的那只“顶门眼”。《大智度论》卷二描绘道:“摩醯首罗天(秦言‘大自在’),八臂三目骑白牛。”神话中“灌口二郎神”的三只眼的形象,当源于此。那只“顶门眼”不是肉眼而是“天眼”,“天眼所见,自地及下地六道中众生诸物,若近若远,若覆若细,诸色无不能照”(《大智度论》卷五)。意即超尘脱俗、非同一般的。
【第79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谚)指对于素不相识的人,只能从衣着外表上进行观察;而熟人就不必这样了。
【第80句】:【力田不如逢丰年,力桑不如见国卿】(谚)国卿:朝廷高级官员。男子辛勤耕作,不如逢个好年景;女子尽力蚕桑,不如嫁个大官员。旧指辛勤劳动,不如巧遇机会。 也作力田不如逢丰年,力耕不如见公卿。公卿:原指三公九卿,后泛指朝廷高级官员。 力田不如逢年,采桑不如见郎。
【第81句】:【穿新鞋走老路】(惯)比喻形式变了,内容和实质没变,还是老一套。
【第82句】:离开群众的人,就像落地的树叶。
【第83句】:【口惠而实不至】(惯)指口头上给人好处却并不兑现。
【第84句】:【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谚)五谷:说法不一,一般指稻、黍、稷、麦、菽,也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指气候如果没有冷热的变化,五谷就不能生长成熟,结出果实。 也作“不热不冷,五谷不生”。
【第85句】:不可思议《大智度论》指出:“不可思议”是大乘佛教的特征。“心思路绝”,故“不可思”;“言语道断”,故“不可议”。《五灯会元》卷十六载,证悟禅师临终时只说了“不可思议”四个字,便合掌而逝。一般认为,“佛力”是最“不可思议”的。各部经对“不可思议”的具体内容有不同说法。例如:《仁王经》说三种“不可思议”:“佛身不可思议,众生身不可思议,乃至世界不可思议。”《增一阿含经》说四种“不可思议”,增加了一个“龙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一词还用于佛、法、僧三宝。如:阿弥陀佛又称“不可思议光如来”,《维摩诘经》义称“不可思议解脱经”,唐代灵妙寺有僧名“不可思议”,系善无畏的弟子,曾作《大日经》供养次第法疏,人称《不思议疏》。后用“不可思议”渭事物之难以理解,不可想象。如闻一多《端午节的历史教育》:“那时的人在自然势力的威胁之下,常疑心某种生物或无生物有着不可思议的超自然力量。”
【第86句】:【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释义:蚂蚱:即蚱蜢,一种昆虫。蚂蚱活不过冬天。比喻离死亡不远。 例句:贴墙根站着的贾正,不耐烦地朝炮楼的方向一瞥:“妈的,看你这秋后的蚂蚱,还能蹦几蹦?”
【第87句】:【要取骊龙项下珠,先须打点降龙手】(谚)骊龙:黑色的龙。打点:准备。想要得到骊龙的项珠,先得备好降龙的人才。比喻要干成一件事,首先要找准这方面的人才。
【第88句】:【连理枝】“连理枝”比喻恩爱夫妻。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写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为什么有此说法呢? 相传古代一君王荒淫残暴,他看上了随从韩凭的妻子,硬将其霸占囚禁在宫中。韩凭不堪受辱,自杀身亡。韩凭妻子得知后悲痛不已,决心随夫君而去。她借同君王登台游玩之机,从高台上跳了下去,以身殉夫。韩凭的妻子死前曾留下遗书,要求将自己与韩凭合葬。但君王心有不甘,故意将二人分开葬两处,隔路相埋,让他们“生不能同室,死不能同穴”。可是,过了不久,埋葬韩凭夫妇的两座坟竟然各长出了棵梓树,并且两树的枝干交错在一起,一对鸳鸯还在树枝上交颈悲鸣,声音感人。于是,人们将这两棵根枝交错相生的树,称为“连理枝”,并以此歌颂韩凭夫妇生死不渝的爱情。 “连理枝”体现了人们对美好愿望的寄托,又称之为“相思树”,用它来比喻恩爱夫妻再恰当不过了。
【第89句】:好高骛远一无所为,坚持实践必有所为
【第90句】:【坠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第91句】:【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 释义: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例句: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牛茂盛看着曹老三一家人的举动,捉摸到有不测的风云。
【第92句】: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第93句】:水有源,树有根
【第94句】:【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释义:比喻什么样的人会结交什么样的朋友。 例句:不听说话不看说事,看他交往的人,也可以知道一个人。……中国的古话说得简单:不知其人观其友。我们山里人,有句俗话说,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第95句】:【跳槽】“跳槽”一词已成现在流行语了,是个热门话题。《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人离开原来的单位到别的单位。”不少人认为它是个新词,其实古已有之。 跳槽原指牛马发情时烦躁不安,不好好在自己的槽里吃草料,而到别的槽里去吃。转义指男女间的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明代杨慎《升庵诗话甄后圹上行》日:“魏明帝初为王时纳虞氏为妃。及即位,毛氏有宠,而黜虞氏——其后郭夫人有宠,毛后爱驰,亦赐死。元人传奇以明帝为跳槽,俗语本此。”这里说得明白,“跳槽”一词始于元代,且仅指男女间喜新厌旧。 到明代,市井文学勃兴,旧语翻新,“跳槽”一词畸变为“妓女隐语”或“妓寨背语”。徐珂的《清稗类钞》对“跳槽”给出了非常确定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之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后则以言狎客,谓其去此适彼。”意思很明白,是说妓女或嫖客另投他人。明代冯梦龙编的民歌集《桂枝儿》里有一首《跳槽歌》,歌中的青楼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 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不难看到跳槽的用例,其词义已向非劣性方面转化,与时下流行义基本相同。“跳槽”这个充满狎邪意味的词被当成变换工作的代语了。
【第96句】:【水是土地的血液】 释义:没有水,土地就不能长庄稼。 例句:沙比尔望着这有水便可以变成良田的荒地,心里可不是滋味。“水是土地的血液”,“土地离不开水,好汉离不得群。”
【第97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谚)王叔和:魏晋时期名医,著有《脉经》十卷。熟读王叔和的医著,不如多积累临床诊治的经验。指医家贵在临床实践。
【第98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歇)油水:本指所含的脂肪质,转喻可以利己的好处。比喻可赚的钱不多,或可拿出的财物不多。 也作老鼠尾巴熬汤——没什么油水。 老鼠尾巴——没有多大油水。
【第99句】: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5736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