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谚语俗语文案沁人心脾的文案

【第1句】:【狮子搏兔用全力】(谚)狮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时,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比喻对付弱势敌人,也要当强敌来打。也比喻从事细微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也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第2句】:【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 释义:形容胆小怕事。 例句:“不行!谁都像你这样胆小,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你!”

【第3句】:【人穷长力气,人富长脾气】(谚)指穷人靠肢体勤劳度日,力气自然越来越大;富人养尊处优,恃财傲物,脾气自然越来越大。

【第4句】:【肚子里有货】(惯)比喻人有学问或有主意。

【第5句】:【上有老,下有小】(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儿女要抚育。指家里有负担,有拖累。

【第6句】:【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歇)轴子:指画轴,装裱后带有轴子的国画。画:谐“话”。指话语中暗含着别的意思。

【第7句】:【能者多劳】(谚)指能干的人总比别人多劳苦。 也作能者多劳,智者多忧。 巧者多劳拙者闲。

【第8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释义:借指自己不会伤害自己。 例句:众人看了,尽皆骇然道:“怎么外感症好吃这种大补药?算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一定是他错了,开错的,须接位高明先生来评评看。”

【第9句】:【木匠斧子——一面砍】(歇)本指木匠的斧子只有一面开刃,不能两面砍;转喻看问题片面,只说一面之理。也比喻处理矛盾纠纷不公正,偏袒一方。 也作“木匠的斧子——一边砍”。

【第10句】:【在刀子刃上过日月】见“刀尖上过日子”。

【第11句】:【豆腐一碗,一碗豆腐】(惯)比喻实质是一样的。

【第12句】:【瑞雪兆丰年】(谚)指冬天能下场好雪,是来年农作物丰收的预兆。

【第13句】:【水过地皮湿】 释义:比喻搞得不深不透,走过场。也指从中捞取好处。 例句:再说,咱这游击运动,应该是从零星的行动,到大规模的军事运动,再全面地起义。不能一下子轰起来,一下子又散了,水过地皮湿。

【第14句】:【和尚的房子——庙】(歇)庙:寺庙,谐“妙”。用来表示赞赏,指非常美妙,妙极了。

【第15句】:【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 释义:葵:蔬菜名,今称水芹菜,或指冬葵。早晨露水没干不掐葵叶,中午不在烈日下割韭菜。 例句:掐秋菜,必留五六叶。不掐则茎孤;留叶多则秆大。)-L掐,必待露解。 谚日:“触露不掐葵,日中不剪韭。”

【第16句】:【指着和尚骂秃子】(惯)比喻明指着这个人骂,实际上骂的是那个人。

【第17句】:【狗咬月亮——不知高低】(歇)指说话、做事不知深浅轻重。常含责骂意。

【第18句】:【没有弯弯肚子,不敢吃镰刀头】(谚)指有弯弯的肚子,才敢吞吃弯弯的镰刀。比喻人在某方面没有特别的本领,就不敢去冒某方面的风险。 也作没有弯弯肠子,别吞镰钩刀子。 没那弯弯肚子,也吞不下这镰刀头。

【第19句】:【省了一把盐,酸了一缸酱】(谚)制酱需盐,为节省一把盐,却使一缸酱发酸报废。比喻在不该节省的地方节省,结果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第20句】:【黄鼠狼给鸡拜年】 释义:比喻伪装友好,别有用心。 例句:珍儿听到这里,拧着身子说:“快去你的吧!黄鼠狼给鸡拜年,谁听你那一套!”

【第21句】:【正瞌睡,来了个枕头】见“瞌睡给了个枕头”。

【第22句】:【歪嘴和尚念不出正经】(谚)比喻人由于心术不正或水平太低,会把正确的原意宣讲成歪劣的。 也作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 歪嘴和尚念歪经。

【第23句】:【肉炒熟,人吵生】(谚)肉越炒越熟烂,人越吵越陌生。指人与人之间,贵在相互体谅,最忌稍有不和,便吵吵闹闹。

【第24句】:【粪不臭,挑起来臭】(谚)指粪便不动它不臭,要是挑动它,就臭不可闻。比喻见不得人的丑事,不张扬则已,一旦张扬开就难以收拾。

【第25句】:【四面墙挡八面风】(惯)比喻善干应付各种场面和事情。

【第26句】:【君子之交淡和水】此语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甜如美酒。君子虽淡但似亲人,小人虽甘但必情深。此论甚高。 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 君子之交淡如水,情却浓,历史上举不胜举,最负盛名的是唐代大将薛仁贵,少时贫穷,其后从军,能征善战,东征高丽,破敌二十余万,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总章元年(668年),再征高丽,又获全胜,被封为平阳郡公。其时文武大臣带着重礼前来祝贺,同时也有普通百姓夹在其中。对于那些大臣们形形色色的礼品,薛仁贵一概婉言谢绝,只收了平民王茂生的“两坛美酒”。不料打开酒坛,却无酒香,启封的执事官不解其意,因为坛中装的根本不是美酒,而是无色无味的清水!执事官赶紧禀报薛仁贵,他只是微微笑了笑,当场喝了三碗清水。在场的大臣们感到茫然,经薛仁贵解释才知端底。 原来,薛仁贵贫时饭量很大,常常遭遇断炊之危,幸得王茂生接济,这才活下命来。可以说没有这位善良的大哥帮忙,就没有薛仁贵的今日。现在谢绝众大臣的厚礼,只收下王茂生的清水,一来提醒牢记当时的窘境,告诫自己不可忘本。二来知道茂生大哥家境仍很贫寒,没钱买什么厚礼,就是这碗清水也是一番心意。众大臣听后感慨不已,方才见识了何为君子之交。此后,薛仁贵不改平民本色,他的部下纷纷仿效,朝野上下传为佳话。

【第27句】:【顽妻逆子,无法可治】见“蛮妻拗子,无法可治”。

【第28句】:【耳听干遍,不如手过一遍】 释义:亲手做一做,印象深刻。 例句:“……队里还出一台电动机来,让人们拆了装,装起来拆,钱老大说:‘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两天又拆卸开东方红拖拉机,重新装配咧!”

【第29句】:【海上飘白云,海底藏黄金,只要海不干,鱼虾便成群】 释义:形容大海美丽富饶。 例句:“对,又大又美,而且非常富饶。俗话说:‘海上飘白云,海底藏黄金,只要海不干,鱼虾便成群。’”接着纪洪涛又兴致勃勃地给她讲怎么看水纹,辨流向,避暗礁,识鱼群。

【第30句】:【丢在爪哇国去了】(惯)爪哇国:

【第31句】:【城隍庙里的菩萨——人造的】(歇)造:本指塑造,转指捏造、编造。指某些话语或事情是人编造出来的。

【第32句】:【买卖成交一句话】(谚)凭着一句肯定的话,买卖就成交了。指做生意得讲信用。

【第33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此语源自一个传说。相传很久以前,苏州一大户人家的女儿叫席盼盼。一次,她去紫金庵烧香,回来时发现髻上的一支宝簪不见了。而这簪是席盼盼家的祖传之物,所以只好贴出告示,重赏拾到簪者。 有一天,一位广东客商肩驮一猿来到紫金庵门前,看到告示后也没在意,心想,这种好事也轮不到自己。就准备在庵前人多的地方做点小生意。没承想猿将一支簪交给了他。原来,那天盼盼的簪被树枝钩住了。还是猴子眼尖,就爬到树上摘了下来。客商将簪送到席家。席家见客商一表人才,又没结婚,就将盼盼许配给他,择吉日完婚。不料,猿偷吃了厨房的东西,客商一气之下将猿杀死了。 一对新人入了洞房,新娘听说簪是猿找到的,就说:“女方媒人是簪,男方媒人是猿,应该谢谢猿。”可是,新郎却说,猿被他杀了。新娘一听非常生气,责骂客商伤天害理,说:“我们是有‘猿’千里来相会,无‘猿’对面不相逢。”还将新郎赶出洞房,婚事告吹。 由于“猿”和“缘”是谐音,“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就从中演化和引申出来。

【第34句】:【炕上一把剪子,地里一把铲子】(惯)形容妇女勤劳能干,家务活、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也作炕上一把剪,炕下一把铲。 炕上剪子,地下镰刀。

【第35句】:【贫极无君子】(谚)旧指人穷到极度,就不会再顾及道德礼仪。

【第36句】: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第37句】:【口有蜜,腹有剑】(惯)指嘴上说得好听,心里暗藏杀机。 也作“腹中剑,口中蜜”。

【第38句】:【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 释义: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对。 例句:鳄鱼头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亦是一非,彼亦是一非;你能说哪一个完全对?”

【第39句】:【掉枪花】(惯)枪花:武术中枪术变化的一种花招,能使对方产生错觉。比喻花言巧语,或耍花招、使手段、开玩笑。 也作“掉花枪”。

【第40句】:【豁牙子啃西瓜——净道道】(歇)道道:本指牙啃的一条条痕迹,转指主意、道理等。形容主意很多,或事情的道理、奥妙很多。

【第41句】:【洒热血,抛头颅】见“抛头颅,洒热血”。

【第42句】:人怕引诱,塘怕渗透.

【第43句】:【马在软地上打前失,人在好话里栽跟头】(谚)打前失:前蹄闪失。 栽跟头:跌跤受损。指马跑在软地面上容易失蹄,人处在恭维话中容易受骗吃亏。

【第44句】:【栽葫芦傍墙,养女儿似娘】(谚)葫芦藤爬着墙生长;女儿伴着娘成长,意趣、性格、生活方式都与娘相似。指女儿的品行受着母亲的直接影响。

【第45句】:运动使人健康长寿,静止使人衰弱短寿。

【第46句】:【烹牛而不盐,败其所为也】(谚)煮牛肉不舍得放盐,结果把牛肉煮坏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甚不可取。

【第47句】:【瓜子里出臭虫——啥仁都有】见“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

【第48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也作“过街的老鼠——到处有人喊打”。

【第49句】:【灶老爷上西天——有一句讲一句】(歇)灶老爷: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旧俗每年腊月廿三祭灶神,认为灶王爷此时会上天报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况。指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或隐瞒。 也作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灶王爷升天——实话实说。

【第50句】:【乌云遮不住太阳】 释义:比喻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 例句:常言说:乌云遮不住太阳;咱这集体日子就是太阳,什么也遮不住它!

【第51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谚)比喻朝着大的经济目标下手,自然就能得到很多利益。

【第52句】:【戴着木头眼镜——只看见一寸远】(歇)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第53句】:【狗急要跳墙】 释义:比喻人在情势危急时会冒险蛮干。 例句:李青山答道:“咱们已经掌握了主动权。不守,狗急要跳墙,常炯,各方面得多留心啊。”

【第54句】:【舍不得姐嫁走,哪能当小舅】(谚)小舅:妻的弟弟。姐不出嫁,就当不上小舅。泛指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得是用失换取的。

【第55句】:【卖关子】(惯)说书人在说到重要之处打住,以吸引听众接着往下听。比喻说话或讲故事在关键处故弄玄虚,让听者着急而央求自己或答应自己提出的要求。

【第56句】:【三脚猫】“三脚猫”形容人从艺做工技艺不精。“三脚猫”这一俗称流行于江浙沪一带,其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说,相传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一武林高手经常在上海十六铺江边卖艺,他十八般兵器无所不精,最后一招是举起江边的铁锚当做武器表演。艺人走后,许多人上前试举铁锚,但均败下阵来。铁锚有三只脚,于是人们便戏称这些人为“三脚铁锚”,后简称为“三脚锚”。“锚”“猫”谐音,日久,“三脚锚”居然讹传为“三脚猫”了。 二说,“三脚猫”最早出自明朝。明人郎英在《七修类稿》记载:“嘉靖间,南京神乐观有三脚猫一头,极善捕鼠,而走不成步。”“三脚猫”捕鼠技能很不错,却走不成步,所以“俗以事不尽善者,谓之三脚猫。”就这样“三脚猫”一词成了做事技艺不精的意思了。

【第57句】:【杂烩】“杂烩菜”是河南的特色菜。所谓“杂烩”,就是把白菜、粉条、白豆腐、油炸豆腐、肉丸子等放在一起,再加上葱、姜、香菜,以及其他佐料熬成一大锅。味美香浓,甚是好吃。吃时,一人一碗,或配蒸馍,或配白米饭,既简单方便,又经济实惠。因此,“杂烩菜”扩大了地域,北方大部分省份都喜欢吃这样的“大锅菜”,特别是在农村,红白喜事必不可少。 民间传说,杂烩菜起源于宋代。据说南宋时朱敦儒为兵部侍郎,因主张抗金,被奸相秦桧免职,回河南老家,这一年,时逢朱敦儒六十寿辰,就在准备寿宴时突然从京城临安传来消息说,抗金元帅岳飞被奸相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风波亭。朱敦儒无心庆寿,又不能让赴宴的人饿肚子,就吩咐家厨:“今日不饮酒,只把备好的疏菜熬在一起,一人一碗,配上蒸馍端来即是。”众人听说岳飞被害之事,都难过得吃不下饭。朱敦儒就说:“这碗熬菜中的丸子就当是秦桧的头,油炸豆腐就当是秦桧的肉,粉条就当是秦桧的肠子。”大家闻听此话,纷纷拿起筷子,顷刻之间就把一碗熬菜吃了个精光。吃完之后,众人给这道菜取名“杂桧菜”。因为此菜味道香美,就流传开来。又因为这道菜是将各种杂七杂八的菜烩在一起做成的,所以就将它叫做“杂烩菜”了。 另有一说,杂烩菜起源于福州。当时福州有一名厨,听说岳飞被秦桧诬陷而死后,特意取用多种原料烹制了一道取名“杂桧”的菜,“杂”的意思杂种,“烩”与秦桧的桧同音。 经考证,朱敦儒(1081-1195)字希真,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曾官至兵部郎中。1142年岳飞被害时,正在临安枢密行府谘议参军任上,七年后致仕。但1155年,因秦桧之子秦嬉喜好诗歌,起用朱敦儒之子为删定官,朱敦儒为鸿胪少卿。秦桧死后,敦儒也去职。“谈者谓敦儒老怀舐犊之爱,而畏避蹿逐,故其爷不终。”因而民间传说朱敦儒发明“杂烩菜”并不可信,而且宋时番薯还未传人中国,当时还没有粉条。而起源于福州之说,也没有历史根据。 但是“杂烩”菜确实是河南菜肴的重要代表,流传千年,影响很广。宋金战争中,河南地区是主要战场,人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岳飞十分爱戴,因此对秦桧的气愤情绪是真实的,最有可能的是“杂烩”确实是在痛骂秦桧,其发明者应是河南百姓,这个故事在流行过程中又附会了故旧乡贤,附会到朱敦儒头上的可能性较大。

【第58句】:【过二十年又是一条好汉】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第59句】:【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第60句】:【婆媳亲,全家和】(谚)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处得亲切,全家人自然就会和睦相处。指一家之中,婆媳矛盾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一解决,其他关系也就平和了。

【第61句】:【东方不亮西方亮】 释义:比喻这里行不通,还可以到别的地方去,希望总是有的。 例句: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第62句】:【白露身不露】 释义:“白露”时,不要再光膀子了。言天气渐冷,赤身露体易着凉。 例句:八月,秋兴:谚云:“白露身不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

【第63句】:【吃人不吐骨头】(惯)形容人极其贪婪、阴险和凶残。 也作“吃人不吐核儿”。

【第64句】:【骑着瞎马撞南墙】(惯)比喻由于盲目行动而遭受挫折。

【第65句】:【要取骊龙项下珠,先须打点降龙手】(谚)骊龙:黑色的龙。打点:准备。想要得到骊龙的项珠,先得备好降龙的人才。比喻要干成一件事,首先要找准这方面的人才。

【第66句】:【半斤对八两】(惯)旧制一斤是十六两,半斤是八两。形容双方一样,不分上下。 也作“一个半斤,一个八两”。

【第67句】:【鸡窝里飞出金凤凰】(惯)比喻条件、环境差的地方出了俊美、优秀的青年。 也作“鸡窝里飞出金翅鸟儿”。

【第68句】:【豆芽不好做柱,丫头不好做主】(谚)丫头:婢女。就像豆芽做不得顶梁的柱子一样,丫头不能当家作主。旧指地位低下的人不能当大事。

【第69句】:【人托人,接上天】(谚)人们办事一个转托一个,能够一直接通最上层。指人情转托可以打通各种人际关系,直到顶层。

【第70句】:【锅里有米,碗里有饭】 释义:比喻集体富裕了,个人也会富裕,个人依靠集体。 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办穷了大家也有份儿!“大河没水小河干。”“锅里有米,碗里有饭。”大家的事,就和大家商量么。

【第71句】:【大有大的难处】(谚)指规模大、产业大,固然风光,可也有外人不知道的为难之处。

【第72句】:【交游满天下,知交有几人】(谚)知交:知心的朋友。结交的朋友虽然很多,可知心的朋友能有几人? 指知己难得。 也作交遍天下友,知心有几人。 相交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第73句】:【糊涂庙里砌糊涂神儿】(惯)形容心里清楚却装糊涂。

【第74句】:【库里有粮心不慌】(谚)仓库里积存着足够的粮食,人心就稳定。指积存粮食备荒是头等大事。

【第75句】:冷死花旦,热死武生。

【第76句】:【黑煞神撞着个霹雳鬼】(惯)黑煞神:凶神。比喻厉害的人碰到了一起。

【第77句】:出劲长劲,歇着没劲。

【第78句】:【宁分数斗,莫增一口】(谚)宁可分出几斗粮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饭。指增添人口吃饭,是极大的经济负担。 也作宁出一斗,莫进一口。 宁赠一斗,莫增一口。 宁出一斗,莫增一口。

【第79句】:【四两换半斤】(惯)指占了点儿小便宜。

【第80句】:【雏鸟不练飞,永远振不起翅膀】(谚)雏鸟:小鸟。指小鸟必须练习飞翔,才能振翅高飞。比喻年轻人如果不在社会上磨炼闯荡,就不会坚强起来。

【第81句】:【猴子下井捞月亮,想得美,办不到】 释义:比喻空想,不能成为现实。 例句:“只怕是猴子下井捞月亮,想得美,办不到!”头人女儿一撇灰色小嘴,心想他多年来出生入死,非要当那空牌位的国王不可,不便当众使他泄气,只好暂且依顺着。

【第82句】:【拉硬弓】(惯)l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2比喻能担当重任。

【第83句】:【爬得高,跌得重】 释义:官职攀得越高,招来的灾祸越大。 例句: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穷。人心不知足,得陇又望蜀。

【第84句】:【多个香炉多个鬼】(谚)比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或支出。

【第85句】:【坐冷板凳】(惯)比喻不被重用,受到冷遇。

【第86句】:【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谚)涌泉:冒出的泉水。得到别人一点一滴的恩惠,就要以涌泉般的好处回报,指人有恩于我不可忘,得好好报答。 也作受人滴水之恩,应以涌泉相报。 滴水之恩,不忘涌泉相报。 人有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

【第87句】:【过了筛子又过箩】(惯)筛子:用竹篾、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要筛的东西放在上面,细碎的可以漏下去,块儿较大的则留在了上头。箩:一种器具,将网状物固定在木框或竹框上,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较粗的粉末或渣滓留在网上。比喻一遍又一遍地挑选或审查,非常仔细。

【第88句】:【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谚)指求助于别人,必须求那以济人为乐、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济别人,必须是在他处境窘困、急需救助的关键时刻。 也作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第89句】:【扬州虽好,不是久恋之乡】见“长安虽好,不是久恋之乡”。

【第90句】:【洗脸盆里扎猛子——不知深浅】(歇)扎猛子:游泳时头朝下扎到水里。讥讽人缺乏自知之明,不晓得风险有多大。

【第91句】:【冰炭不同炉】(谚)冰和炭不能同放在一个火炉里。比喻对立的双方不能和平共处。

【第92句】:【猴子不上竿,多敲两遍锣】(谚)指猴子不肯做爬竿表演,是锣声催得不紧。比喻事情不成功,是措施不力,压力不够。 也作“猴不上竿紧打锣”。

【第93句】:【明道好走,喑径难摸】 释义: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难行。 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径难摸。”他们按照盘太婆叙述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了枫树林后的大悬壁下。

【第94句】:【力敌不如智取】(谚)指凭勇力取胜不如用智谋取胜效果好。

【第95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释义:原指下棋。比喻当事人有切身利益,容易执著一端:旁观者置身事外,能比较全面、清醒地观察问题,判断是非。 例句:“从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姐姐细想;这宝砚雕弓岂不是天生地设的两桩红定?”

【第96句】:【锣鼓听声,说话听音】(谚)指听话要善于聆听话的弦外之音。 也作锣鼓听声,听话辨音。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第97句】:【为者如牛毛,获者如麟角】(谚)牛毛:牛身上的毛,极言其多。麟角:麒麟头上的角,极言其少。指从学的人往往一哄而上,人数极多;真正能够学有成就的,却实在少。

【第98句】:【青天白日说鬼话】(惯)比喻无中生有。

【第99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 释义:旧时北方民俗,腊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节吃黄米包枣做的粽子。 指过了端午青黄不接,穷人日子难熬。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子才会好过一些。 例句:人常说:“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一过五月端午,穷人就又该受冷挨冻。要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爷的麻糖棍棍,话说就又是春暖花开,穷人也就又熬出头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5738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