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禅修心文案
【佛语禅语第1句】: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体性如实,净眼现证。《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
【佛语禅语第2句】:【禅语人生】修道人要忍人所不能忍的事,要让人所不能让的物,要吃人所不能吃的饭,要穿人所不能穿的衣,总而言之,需要受人所不能受的。
【佛语禅语第3句】:【禅心佛语】饭是自己吃才饱、道是自己修才开悟、事是自己做才成功,人是用心交才得人心。
【佛语禅语第4句】:【佛心禅语】别愁眉苦脸的,不论开心还是烦恼,你都应该享受它,老公对我好呢,我就享受幸福,老公对我不好,我就享受自由,这才是聪明女人。
【佛语禅语第5句】:解开心锁,禅悦心生,法喜为生,慈悲为子。跏趺而思,吉祥而静,随缘而修,光明而心。
【佛语禅语第6句】:【圣经句子】505他又对我说:“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终。我要将生命泉的水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喝。”(启21:6)
【佛语禅语第7句】:【禅心佛语】佛说: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佛语禅语第8句】:人生要解决的问题,都取决于我们每一个心念,如何来确定我们生命努力的方向。生命努力的方向选择对了,就是顺善法的,生命的发展就会沿着善业的轨道升华。
【佛语禅语第9句】:守住真如本性,不被世情污染,以智能为父,慈悲为母,学习清净法爱;“乘法身船,至涅柴岸,复还生死,度脱众生”。
【佛语禅语第10句】: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景德传灯录》
【佛语禅语第11句】:阿弥陀佛自己并不度众生,他是靠名号度众生;正如富翁自己不能救济人,而是用他的财富救济人;又如艄公用船度人,并非自己一个个背人过河。
【佛语禅语第12句】:【禅语人生】一般人通常所指的平静只限于心的安定,而非连杂染也平定下来。
【佛语禅语第13句】:【禅心佛语】其实就是指人的“五欲”。佛教所讲的“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
【佛语禅语第14句】:【生活禅语】与人摩擦,应感恩对方愿意磨练自己,使我们的心灵光亮。
【佛语禅语第15句】:【禅心佛语】为了我们的贪婪,为了我们的喜好,甚至于为了我们的傲慢。贪嗔痴嫉妒傲慢都可以成为我们伤害别的生命的因缘,会造成我们身心当中没完没了的煎熬。
【佛语禅语第16句】:【禅心佛语】出离,并非要我们放弃一切美好的事物。出离,是要摆脱一切束缚,通往生命的自由。
【佛语禅语第17句】:【圣经句子】236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路16:10)
【佛语禅语第18句】:【敬重贵人,礼待小人】敬重贵人,礼待小人。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修课。
【佛语禅语第19句】:人执着摄取就是执着死亡领域,就不会在一切世上摄取到任何东西。《经集》第五品,第十三章《跋陀罗弗达问》
【佛语禅语第20句】:【禅心佛语】菩提心分二,一为愿菩提心,指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愿成佛的心愿;一为行菩提心,是指依此愿而决心步入六度四摄的修持。
【佛语禅语第21句】:【圣经句子】320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
【佛语禅语第22句】:僧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日:“白牛吐雪彩,黑马上乌鸡。”——《大阳警玄禅师》
【佛语禅语第23句】:【佛心禅语】接着,婆罗门又问道:“你儿子被毒蛇咬死,你为什么不但不难过,反倒接着耕地播种?”
【佛语禅语第24句】:【禅语人生】一颗受伤的心,有慈悲方能疗愈、有信念方能重生。轮回的哀痛莫过于自私,无条件的爱是心灵的良药。无需再问如何无私,无私只在止心时。
【佛语禅语第25句】: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维摩诘经》卷中,佛道品譬如粪秽聚,弃着于大道,莲花生其中,香洁而悦意。《法句经·花品》
【佛语禅语第26句】:【禅语人生】用平常心来生活,用惭愧心来待人,心来处事,用菩提心契佛心。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点。
【佛语禅语第27句】:佛,并非天生而成,他们也都来源于平凡的人世间。用心去感悟人世的真谛,做好一个凡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位佛陀。
【佛语禅语第28句】:对付一个正常的客户要诚实守信;对待不讲信用的人,方式也可以灵活些。
【佛语禅语第29句】:【圣经句子】459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头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来12:2)
【佛语禅语第30句】:佛告比丘: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诸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悉皆是苦。《杂阿含经》卷十七,第473经
【佛语禅语第31句】:生活就像一个大容器,假如你用快乐把这个大容器给填得满满的了,那么烦恼就再也无法塞得进去了!
【佛语禅语第32句】:我们怎样才能使自己生活幸福呢?一是靠勤,二是靠俭。勤是开源,俭是节流。
【佛语禅语第33句】:爱久了,成了一种习惯;痛久了,成了一道刻痕;恨久了,成了一种负担。
【佛语禅语第34句】:人若执著自己的我相,就会变得傲慢起来,那么距离地狱就不远了;反之,能以谦卑平直之心待人,天堂就在眼前。——郑石岩
【佛语禅语第35句】:【禅语人生】有人生死轻如鸿毛,有人生死重如泰山。为何轻?因为不向善、不向上,为何重,因为,向善、向上。
【佛语禅语第36句】:论事,不能用情绪,事事面前摆出愤怒的姿态;论人,不能图痛快,人人面前都“出刀弄枪”意欲伤人。只有以对己之心对人,对人之心对己,方可处事理性,待人平和。
【佛语禅语第37句】:【佛心禅语】健健康康时,就做来“囤(积)”,不要做来“抵(消)”。
【佛语禅语第38句】:如果你每天从内心里呐喊三七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内心会霍然强大起来。
【佛语禅语第39句】:【禅心佛语】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所以历史无法改变;也没有人可以穿越未来,所以未来无法预知;我们能够把握的只有当下。
【佛语禅语第40句】:【佛心禅语】修行人还没有修成正果,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自己没有做好,没有资格说别人,充其量是五十步笑百步,何必呢?
【佛语禅语第41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佛语禅语第42句】:【禅心佛语】大脑细胞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看见的杯子一样的,容量是有一定限度的,装满了就不能再装其他的信息了。
【佛语禅语第43句】:【圣经句子】424以后我们这活着还存留的人必和他们一同被提到云里,在空中与主相遇。这样,我们就要和主永远同在。(帖前4:17)
【佛语禅语第44句】:【禅心佛语】为人要学会知足。知足是一种做人的性格,是一种为人的智慧。只有学会知足,才会体验到人生的乐趣,知足常乐。懂得知足,就是懂得珍惜,懂得拥有。
【佛语禅语第45句】:【禅语人生】心灵的偏见,往往导致我们对生活产生更多的成见,行走在消失的岁月中,让苦恼和岁月一起消失。
【佛语禅语第46句】:【禅心佛语】到底是他让我们烦恼,还是自己内心的形象让我们烦恼呢。认识到自己生活在妄想的牢笼中,有助于我们减轻执着,解放自己。
【佛语禅语第47句】:一个喜欢把“我是为你好”当口头禅的人,他的自恋自大自以为是,一定会逼他在你出问题的时候说这么一句话:你看吧,我当初说什么来着。
【佛语禅语第48句】:若是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宗教箴言录》
【佛语禅语第49句】:【禅心佛语】人因俗事缠身,不觉生命一日日骤减;如在风中摇曳的灯火,随时有熄灭的可能。
【佛语禅语第50句】:【禅心佛语】人怎么迷呢?因方而迷,分辨四方才迷惑。你不执着四方的因缘,就不迷惑了。
【佛语禅语第51句】:让我们豁然开朗的,也许只是一个道理,左右我们心绪的,也许只是一个心结。
【佛语禅语第52句】:【禅心佛语】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
【佛语禅语第53句】:【禅心佛语】给心一片清净的天空,才有能力建设一方无忧的天堂,善待属于你的每一个日子,你若不离,它便不弃。
【佛语禅语第54句】:【禅语人生】在无数个睡不着的晚上,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的开始闭上眼睛,安静的想念一个人,想念一张脸。而在他们心里,能够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想念,或许就够了。
【佛语禅语第55句】:生命之间需要对话,但不一定需要语言,和自然握手,和天地拥抱,随处结祥云。
【佛语禅语第56句】:【禅语人生】无论外在的世界赋予你多少压力,只要认识到它们的真相都是无常的,并以接受无常这样一种心态,那么就能坦然面对。
【佛语禅语第57句】:【禅心佛语】金钱是个颇有神力的照妖镜,小人、伪君子在它面前皆原形毕露;爱情是个手法高超的化妆师,爱人、年轻人受它影响都容光焕发。
【佛语禅语第58句】: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受。每个人都有权追求自己的幸福,前提是,一个人的幸福不能影响另一个人的幸福,更不能凌驾于大家的幸福之上。
【佛语禅语第59句】:【禅心佛语】春芽,青翠欲滴的小不点儿,却孕育着一个偌大的绿色世界。
【佛语禅语第60句】:【禅语人生】夜眠八尺,日啖二升,何须百般计较;书读五车,才分八斗,未闻一日清闲。
【佛语禅语第61句】:【禅心佛语】禅悟人生:经常地不肯妥协,不满于现状,舍了这个,下一个可能更差,过多的欲求往往使你失去眼前的幸福,有时应学会迁就。
【佛语禅语第62句】:【禅心佛语】时尚和本土本来就是一对反义词,真是本年度最好笑的笑话。
【佛语禅语第63句】:【圣经句子】14你们要归我为圣,因为我耶和华是圣的,并叫你们与万民有分别,使你们作我的民。(利20:26)
【佛语禅语第64句】:【禅心佛语】人人心中虽有佛性,但并没有萌芽开花、又有何意义呢?净化心灵、放空心灵才是佛性开花的前提啊。
【佛语禅语第65句】:生气,犹如毒药,它常常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蒙蔽我们的心性,让我们犯错,让我们后悔,让我们迷茫。
【佛语禅语第66句】:【佛心禅语】做人要五有:有强健的身体;有正当的职业;有精湛的技能;有丰富的知识;有公道爱人的热心。
【佛语禅语第67句】:【禅心佛语】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的智慧心,就能够在顺境及逆境中游刃有余,自由自在地向前看、向前行了。
【佛语禅语第68句】:新妇骑驴阿家牵,山青水绿。桃花红,李花白,一尘一佛土,一叶一释迦。一《洞山梵言禅师》
【佛语禅语第69句】:未人定位,系心于所缘;已入定时,不系心于境。《大般若经》卷三三二,善学品
【佛语禅语第70句】:彼烦恼不可得断,烦恼灭亦不可得,以灭不可得故,道亦不可得,无有如是道而无其果。此四圣谛,但是分别虚妄非有。《大宝积经》卷六十九,菩萨见实会
【佛语禅语第71句】:【心灵禅语】世间纷扰本来多,有的说不清,有的说不得。又没必要患得患失,冷静的看透这世间的喧闹,告诉自己一句话,糊涂真好。
【佛语禅语第72句】:【禅心佛语】观念比能力重要,策划比实施重要,行动比承诺重要,选择比努力重要,感知比告知重要,创造比证明重要,尊重生命比别人看法重要。
【佛语禅语第73句】:不求身体健康,只求精神敏睿——生命有限,慧命不灭;不求福寿安康,但求精神充足、智慧明睿,把握时间利益人群,充实人生使慧命长存。
【佛语禅语第74句】:【禅心佛语】是真的爱上了夜,而是爱上了在黑夜里静静地想你的那种感觉。
【佛语禅语第75句】:把气愤的心境转换为柔和,把柔和的心境再转换为爱,如此,这个世界将日益完美。
【佛语禅语第76句】:迷信自己的人,总是以为普天下唯“我”独尊,只有“我”能力最强。这种迷信自我、不信任他人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佛语禅语第77句】:【禅心佛语】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滚来滚去。五欲是财、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佛语禅语第78句】:不满足的爱就是缺爱症。唯有以宗教精神——用慈施悲来净化人心,洗净社会病态,让众生多得福报。
【佛语禅语第79句】:【禅语人生】这个世界就这么不完美。你想得到些什么就不得不失去些什么。
【佛语禅语第80句】:【禅心佛语】但言诸法皆在心内,离心偏心纯属外道。离心丢心无一切,降心用心成一切。其心无住超越一切。
【佛语禅语第81句】:释迦牟尼能够成为佛教的创始人,来源于他多年来的苦行,来源于他历经苦难之后的静思总结。苦难不是目的,醒悟才是开始。
【佛语禅语第82句】:【禅心佛语】在死亡的时候惟一能帮助我们的只有佛法,无明的众生阿,你之所以在不停的轮回,只因在不停的追求世俗虚幻之物。没有任何事情比当下修学佛法重要了。
【佛语禅语第83句】:【晚安禅语】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此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
【佛语禅语第84句】:【禅语人生】在此,“解打鼓”的“解”不是理解的“解”,而是情态动词“会”之意。禾山和尚不愧是一位听到击鼓之声而悟道的高人。
【佛语禅语第85句】:【禅语人生】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佛语禅语第86句】:对周围所见的人性与人道行为,能彼此互相启发鼓励,这才是正确的护生。若盲目地捉放生灵,不仅颠倒是非,甚至会“害生”!
【佛语禅语第87句】:有一种存在无声无息,就在清宁的世界氤氲的花开。风羁草色随心倾,如梦浮生禅心静。
【佛语禅语第88句】:【禅心佛语】没有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界限,也泯除了一切人我世相的痕迹,因缘自来自去,白云空往空回,一切自然和合圆满。
【佛语禅语第89句】:【禅心佛语】但已经迟了,一幕惨不忍睹的悲剧发生了,那牧童被猛虎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了。
【佛语禅语第90句】:一粒种子,可以长出累累的果实,虽是两个金钱的布施供养,就会有无穷尽的收获。可见,大事都由小事做起。
【佛语禅语第91句】:【禅心佛语】善与恶,一念之间;迷与悟,一念之间;好与坏,一念之间;成与败,一念之间。把握当下一念,便是把握生命的未来。
【佛语禅语第92句】:毁灭生命,杀、砍、拥、偷盗、说谎、行骗、欺诈、虚伪、与他人之妻同居,荤腥是这些,而不是食肉。《经集》第二品,第二章《荤腥经》
【佛语禅语第93句】:【禅语人生】无论你有什么,别「拥有」它;让它自是它,别使它成为你的。
【佛语禅语第94句】:【禅心佛语】禅宗的“明心见性”就是要我们去了知自己的心,善于调伏自己的心,才能转识成智、化烦恼为菩提。
【佛语禅语第95句】: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执著于偶像,平常看待世间事却不乏虔诚;心无杂念,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就离佛更近了一步。
【佛语禅语第96句】:【禅语人生】我们今生获得的暇满人身,是宿世修善而得的果报,应倍加珍惜并精进修法。
【佛语禅语第97句】:一者思惟诸佛发菩提心,二者观身过患发菩提心,三者慈愍众生发菩提心,四者求最胜果发菩提心。(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上
【佛语禅语第98句】: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无法成就事业、学业与道业。修行必定要能堪忍无量的苦,无忍决不会有所成就,是故“忍”为修学佛法的重心。
【佛语禅语第99句】: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圆觉经》卷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2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