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抖音火爆民间俗语金句,让人忍不住哭泣!
【歇后语第1句】:【嫫母有所美,西施有所丑】(谚)嫫(m。)母:古时有名的丑女。西施: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女,后为美女的代称。嫫母虽丑,也还有她的美点;西施虽美,也还有她的丑处。指美与丑都不是绝对的。
【歇后语第2句】:【千日琵琶百日琴,告化胡琴一黄昏】(谚)告化:叫花子,乞丐。学好琵琶需要三年工夫,学琴只需百日,至于乞丐拉的胡琴,一晚上就能学会。指琵琶难学,胡琴容易。
【歇后语第3句】:熟戏要当三分生,练成要加三分功。
【歇后语第4句】:【两袖清风】“两袖清风”比喻为官清正廉洁。此词确实源自清官。明朝时候,在外居官的臣子如果有机会奉旨进京朝见皇帝,都要带上许多当地的“土仪”(即土特产)去献给皇帝和朝中权贵。当时有位著名的清官叫于谦,在外省当巡抚(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有一次,于谦也奉命进京面见圣上,但他既不张罗礼物,也不采办“土仪”,而是准备空手前去。有人问他什么缘故,于谦作了一首诗回答:“绢帕蘑菇并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诗中“绢帕”、“蘑菇”、“线香”借指土特产,“阊阎”借指老百姓。为了避免老百姓议论,黎民指斥,于谦做到了“为官不扰民”。后来,人们就把居官清正、一尘不染赞颂为“两袖清风”。
【歇后语第5句】:【救人须救彻】(谚)救助人,必须做到完全彻底地使之渡过难关。 指救助人要负责到底,不能单凭一时的激情。 也作“救人救到底”。
【歇后语第6句】:【劈柴看柴势】(谚)指要劈开木柴,先得看清木柴的纹理走势。比喻着手做事或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它的来龙去脉,审时度势,注重方法。 也作“劈柴要看纹理”。
【歇后语第7句】:我和邻居的几个小朋友商量后,终于把一件难办的事办好了。爸爸见了笑着说:“这真是一人不如二人计,三人合伙唱台戏啊!”(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8句】:【青蛙要命蛇要饱】谓都要生存,不能为了满足自己的欲 望,不顾别人死活。相关的:蛇要吃饱,不知青蛙要命。陈 登科《赤龙与丹凤》:“今天我要把话说清楚:青蛙要命蛇要 饱。他不为老家出力,谁又去为他卖命?”
【歇后语第9句】:爸爸下班回来说,老张家三个儿子,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整天闲逛啃老子。爷爷在一旁说:“好虎一只能镇山,耗子一窝喂猫的货。”(黑龙江·哈尔滨)
【歇后语第10句】:【五更】中国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饺子拜年。那么,“五更”是怎么来的呢?我国古代把夜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或梆子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在秋分时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晓时分,正所谓“鸡鸣五更”。
【歇后语第11句】:群叔到汪二爷家收电费。一进门,汪二爷就凑到群叔耳边问:“每月忙里忙外的,从中能捞多少油水?”“这斑鸠下蛋,有数的东西,我怎么能多使?”群叔笑着说。(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12句】:壁上的春牛——离(犁)不得
【歇后语第13句】:【 会偷吃不会抹嘴】指被抓住把柄,或露马脚。陈残云《香 飘四季》:“可水生真像个偷了油吃不会揩嘴的人,样子尴尬 得厉害,使他一眼就明白是什么回事。”
【歇后语第14句】:【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谚)屋顶上面漏水,上面不知道,屋下面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比喻上层执政者的过错,人民群众看得最清。
【歇后语第15句】:【眼里揉不进沙子】眼皮内有细小异物就感不适,借指不 能够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骆驼祥子》:“刘四爷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闻所见都搁在一处,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歇后语第16句】:补了又补的破轮胎——到处泄气
【歇后语第17句】:【一家人臭嘴不臭心】(谚)臭嘴:斗嘴,说出些难听的骂人话。指一家人过日子,免不了要顶嘴闹别扭,但总是一心一意过日子的。
【歇后语第18句】:【打错了算盘】估计错误。老舍《四世同堂》:“如果你们俩 敢合起来算计我,那就打错了算盘。”
【歇后语第19句】:车把式扔鞭子一下赶(敢)
【歇后语第20句】:【挨打不记数】(惯)比喻吃亏受挫却不记取教训。
【歇后语第21句】:蜗牛爬树——想高升
【歇后语第22句】:马路不拐弯——正直公道
【歇后语第23句】:【看着茅房拉不出屎来】(惯)比喻时机来了却想不出主意。
【歇后语第24句】:【拉出的屎又坐回去】(惯)比喻说话不算数,答应的事情又反悔了。
【歇后语第25句】:【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使多数人受损失,不如让一家人受损 失。海外传记图书:“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成为传 诵一时的政治格言。”
【歇后语第26句】:【真理越辩越明】(谚)指真理不怕辩论,越辩论越明白清楚。
【歇后语第27句】:茶馆里挂斧头——胡(壶)作(斫)非为
【歇后语第28句】:路边含羞草——见人就低头
【歇后语第29句】:一到星期天,李奶奶的儿子就带着孙子孙女们回来团聚。别人都说李奶奶真有福气,李奶奶却皱着眉头说:“有啥福气?他们回来就像鬼子进村一样大吃大喝,真是忙死老爹累死娘。”(河南·鲁山)
【歇后语第30句】:【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谚)有:富有。无:指贫穷。 指注意节约要在平日富有之时。 告戒人过日子要作长远打算,不可挥霍浪费。 也作“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歇后语第31句】:猴儿脸——说变就变
【歇后语第32句】:【不怕肚不饱,就怕气不平】(谚)不怕受饿,就怕受气。指受人凌辱比挨饿更难忍受。
【歇后语第33句】:【天字第一号】《千字文》首句为“天地玄黄”,过去常用以 分类标号。此语表示头号的,最大的。成语:首屈一指。香 港刘以鬯《酒徒》:“沈家宝笑不可抑,说我是天字第一号傻 瓜。”
【歇后语第34句】:【打狗看主人】释义:比喻看在主人或上司的面上,对某人宽容、饶恕。“主人”又作“主子”。例句:保安团、警备队、马大胡子,都有她的亲戚,惹翻了那帮人,可不好对付。怎么办?打狗看主人,只有把她放掉。
【歇后语第35句】:【豆棚瓜架,搭起来就行】要求不高,初步有个框架就可以 了。语文图书:“说文章结构是豆棚瓜架,搭起来就行,那是 一种极大的误解。没那么容易。”
【歇后语第36句】:宋江的绰号——及时雨
【歇后语第37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镜,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的装置,内装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动的西洋画,观众从透镜中观赏。指白费时间、精力。
【歇后语第38句】:【拉住状元喊姐夫】(惯)讥讽人不顾廉耻去攀附权贵。
【歇后语第39句】:【两眼一抹黑】不熟悉情况。成语:一无所知。谌容《光明 与黑暗》:“现在,摆在面前的,是个六十八万人口的大县,真 有点两眼一抹黑呀!”
【歇后语第40句】:【人作千年调,鬼见拍手笑】(谚)调:谋划,打算。人生不过几十年,却要作千年的谋算,其愚妄连鬼也会拍手讥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实际的事,莫作无聊的空想。
【歇后语第41句】:【好汉一言,快马一鞭】(谚)指好男儿一诺千金,说到做到;这和快马只需一扬鞭就上道奔驰,不需再催促是一个理。 也作好汉一言,驷马难追。驷马:古时四匹马共驾一辆车。 好人一言,好马一鞭。
【歇后语第42句】:【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至理BBB是勉励人们要惜时如金。要知其来源,先要知其时间是怎么得来的,寸阴是多长时间。古代用日晷计时,日晷是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的计时仪器。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晷针垂直地穿过晷面中心,日晷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之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上划上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投影就会投向晷面,并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表盘,以此来显示时刻。将晷面上的格子用“寸”来衡量,晷针投下的阴影,就叫“寸阴”。那么“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句话是怎么来的,古人早就使用“寸阴”一词了。如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南宋陈亮《上光宗皇帝鉴成箴》:“当效禹王,寸阴是惜;当效文王,日昃不食。”此处均是用“寸阴”代表光阴。将“寸阴”最早比作“寸金”的是唐代诗人王贞白,其诗云:“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后来元代诗人同恕《送陈嘉会》也这样比喻:“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说的最完整的是清代周希陶编著的《重订增广贤文》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此,这句话就十分流行。
【歇后语第43句】:狗急了——要跳墙
【歇后语第44句】:老猫不吃肉——假撕闻(假斯文)
【歇后语第45句】:山狸猫上树——手脚利索
【歇后语第46句】:近视眼打靶——目的不明
【歇后语第47句】:【未穷先穷不穷,未富先富不富】(谚)家业将穷时,赶紧作过穷日子的打算,便不至于穷倒;家业未富时,就按富家的排场过活,肯定富不起来。指早作穷打算不受穷,早作富打算必不富。
【歇后语第48句】:【疾风知劲草】“疾风知劲草”与“烈火识真金”一样,用来形容只有经过一番考验才能分晓是非真假,辨别忠奸曲直,结识真正朋友。它典出刘秀。疾风知劲草这个典故是有关刘秀与王霸的故事。王霸是河南颍阳的地方豪强,但他一直不甘心只做个地方上的小官。适逢刘秀起兵路过颍阳,王霸就带领自己的门客投奔刘秀。刘秀起兵并不顺行,他赤手空拳渡过黄河,抵达河北后遭遇到诸多不顺,处境非常危险,先前和王霸一起投奔刘秀的几十个门客都陆续不辞而别,只剩下王霸忠诚地为刘秀效力。刘秀感激地对他说:“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 一次,刘秀仓皇躲避自邯郸追来的王郎,王霸更是舍命相伴。追兵把刘秀等人逼到滹沱河边,眼看就要追上,刘秀的侦察兵报告说河水太深,没有船无法渡河。这时王霸为稳定军心,就扯了个谎,告诉大家河结冰了可以踏冰过河。等刘秀人马到了河边,河果然结了冰,更为神奇的是等他们过了河,冰立刻就化了,挡住了追兵。此乃与“泥马渡康王”一样神奇。真龙自有天助。自此,“疾风知劲草”广为流传,就连唐太宗李世民也引用过:“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歇后语第49句】:【捆绑不成夫妻】(谚)指婚姻是要男女两相情愿的,不能使用强迫的手段。
【歇后语第50句】:我们家来了个客人,可我不认识。客人点着我的鼻尖说:“这小鬼,没见过我吧?我们两家可是扒拢筷子能吃饭的人呢!”(湖南·株洲)
【歇后语第51句】:【咬菜根】(惯)比喻过清苦的日子。
【歇后语第52句】:【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人在社会上磨练,能增长才干。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缺点是有,那不要紧,克服了缺 点,这是优点。古语说得好: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你 们今天就好好儿检讨检讨吧!”
【歇后语第53句】:【冬至吃饺子】每年冬至这天,家家吃饺子,并流传着“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说法。这种习俗,源自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爱民如子,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流行,他在大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时,正值寒冬季节,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仿照在长沙时的办法,让弟子们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用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药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冻烂的耳朵全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在冀、鲁、豫一带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歇后语第54句】:【一个巴掌拍不晌】(谚)比喻单方面的启动引发不了矛盾冲突。也比喻势孤力单的人成不了事。
【歇后语第55句】:【刀子嘴,豆腐心】释义:比喻嘴硬心软。例每:村里人都知道,别看秀英姑娘说话厉害,心里却善良,都说她是刀子嘴,豆腐心。
【歇后语第56句】:天渐渐地冷了。早晨,我总是坐在床上先暖和一会儿才起来。妈妈说:“你真是早晨难出窝,夜晚难脱壳。”(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57句】:【睡下去一个人,站起来一条身】(惯)指没家没口,只有单身一人。
【歇后语第58句】:【六部尚书】“尚书”是古代官职的称谓,源自秦朝。据唐代,徐坚《初学记·诸曹尚书》介绍:这一称呼来自秦代“诸曹尚书”。“曹”是分部门办事的意思。秦代没有“六部”,中央行政机构为“九卿”分别执掌。魏晋以后,实行行政部门改革,由尚书分曹治事,按照分工合并为“六曹”,“曹”渐变成后来的部。“部”的长官称“尚书”。自隋唐时期开始,中央行政机构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自此,“六部”的名称确定下来,一直到清朝没有大的变化。 “六部”的名称和分工如下:【歇后语第1句】:吏部:主管全国文职官吏的挑选、考查任免,调动,封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组部、人事部。 【歇后语第2句】:户部:主管全国户籍、田亩、货币、赋税、官员俸禄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农业、财政、税务、民政部门的职能。 【歇后语第3句】: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邦来宾。类似于现在的教育部、外交部礼宾司。 【歇后语第4句】:兵部:主管全国武职官员的选用和任免,以及兵籍、练兵、军械、驿站、军令等军政大计。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歇后语第5句】:刑部:主管全国的司法、行政、刑狱等。具有现在的司法部、公安部、检察院、法院的职能。 【歇后语第6句】:工部:主管全国的屯田、水利、工程、营造、交通等。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职能部门。尚书是官名。“尚”即执掌之义。“尚书”就是各部的正职长官,相当于现在的部长。副职称“侍郎”。在六部之下设若干司,分掌本部某一方面的工作。“司”的长官称“郎中”,副长官称“员外郎”。
【歇后语第59句】:鸡蛋里孵不出小鸡——坏蛋
【歇后语第60句】: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
【歇后语第61句】:【灯盏不亮有人擦,事情不平有人说】(谚)灯盏:旧时油灯下有灯台高擎,上有盛油的碟状灯具。指遇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自会有人出面评说。
【歇后语第62句】:哈密瓜加上糖——甜透了
【歇后语第63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谚)蹊(xi):小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它们的花果很吸引入,人来人往,树下自然就踩出了条条小路。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自然引人景仰。 也作桃李不言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歇后语第64句】:【摆擂台】(惯)擂台:旧时为比武而搭的台子。原指搭台子欢迎人来比武,现比喻向人挑战。
【歇后语第65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谓看情况如何,以后再看结果。马 烽西戎《吕梁英雄传》:“打量你们这些毛贼也成不了器!二 老爷没有工夫和你们磨牙。骑驴看唱本,咱走着瞧!”
【歇后语第66句】:【袄子没绱线——搞到夹层里去】(歇)袄子的里子边上没绱线,手或其他物件就容易进入夹层。比喻弄错了或理解错了。
【歇后语第67句】:躲过棒槌挨榔头——祸不单行
【歇后语第68句】:【东西】“东西”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东西”非东非西,它指的是物品。来源于朱熹与他人对话的一段妙语。在南宋,朱熹和盛温如都是大学问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温如,正巧在街头相遇。朱熹见他手里提一只新编的竹篮,便随口问道:“拿这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如回答道:“去买东西。”朱熹听后便开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为己任,为何不买‘南北’,只买‘东西’呢?” 盛温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这竹篮是不能盛的。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装在篮里却不要紧,所以,我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啊!” 盛温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说,解释了买“东西”的道理,从此传开,“东西”一词使用至今。
【歇后语第69句】:【姜太公使机变——不钓鱼儿只钓贤】(歇)机变:机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指做事另有好的用意。
【歇后语第70句】:【百尺高楼从地起】(谚)百尺高的楼房,也必须从平地建起。比喻任何大的事,都要从基础抓起。
【歇后语第71句】:【蟛蜞裹馄饨——里戳出】(歇)蟛蜞:蟹的一种,体小,可食用。戳出:蟛蜞做馄饨馅,它的壳、足等会把皮戳破。指在内部搞破坏。
【歇后语第72句】:星期天晚上,我告诉妈妈:“上午姑姑给了我本《新作文选》,下午二姨又给我买了文具盒。”妈妈笑着说:“好事都叫你碰上了,净拾蹦蹦枣儿!”(河南·镇平)
【歇后语第73句】:【饭饱肉不香】(谚)指饭吃饱后就没了食欲。借指物品多了,就不那么稀罕贵重了。
【歇后语第74句】:【窗户纸——一点就透】(歇)指稍一指点就明白。
【歇后语第75句】:【树正不怕月影斜】(谚)比喻自身行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 也作树正何愁月影斜。 树正不怕影子斜。
【歇后语第76句】:【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衙门,旧称政权机关。大门 两侧的墙,呈八字形。谓衙门没有公理,只要钱。或说:天 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沈从文《长河》:“古话说: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不是花钱你来有什么事。”
【歇后语第77句】:大姐姐抱着个小孩儿,一位阿姨见了说:“啊,这是谁家的孩子啊,长得多粉!”(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78句】:屋漏又遭连阴雨——祸不单行
【歇后语第79句】:猫儿抓老鼠——本能;祖传秘方
【歇后语第80句】:【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歇)掸子:一种除尘工具,常用鸡毛绑在小竹棍上做成。掸:谐“胆”。惊叹或指责人胆子太大。
【歇后语第81句】:【开小差】(惯)原指军人擅自离开部队。比喻思想不集中或未经同意擅离岗位。
【歇后语第82句】:船开才买票——错过时机
【歇后语第83句】:八月十五桂花香——花好月圆
【歇后语第84句】:【揣着元宝跳并——舍命不舍财】见“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歇后语第85句】:【呆子有呆福】(谚)指呆笨的人心眼单一平实,往往有福气交好运。 也作“憨人自有憨福”。
【歇后语第86句】:【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军营存在,士兵却不住的变动。借 指人员不停地流动。余杰《火与冰》:“这个行业是流动性最 大的行业,房间还是原来的房间,小姐却换了无数个新面 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门口永远是闪烁的灯火。”
【歇后语第87句】:入市乌龟——得缩头时且缩头
【歇后语第88句】:【揭老底】(惯)比喻揭露不愿让人知道的内情或底细。 也作揭底子。 揭根子。 翻老底。
【歇后语第89句】:【地靠粪养,人靠饭长】(谚)土地经常施肥,才能肥沃,长好庄稼;人每天吃饭食,才能维持生命,使身体健壮。指人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注意饮食。
【歇后语第90句】: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歇后语第91句】:我数学测验得了100分,小姑听了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却说:“鸡生蛋,鸭子穷高兴,要是你也能考出这个成绩就好了。”一句话说得小姑面红耳赤。(江西·九江)
【歇后语第92句】:中午,我和姑姑都去帮妈妈煮饭,爸爸见了笑着说:“这真是‘七个厨子八个客’啊!”(四川·忠县)
【歇后语第93句】:“大毛”常偷偷摸摸,谁知他的儿子才十来岁,手脚也不干净了。邻居们说:“这真是啥山照啥影,啥葫芦出啥种;老鼠溜屋檐,辈辈往下传哩!”(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94句】:【偷的锣儿敲不得】(谚)比喻做下见不得人的事,不敢在人前露相,只能偷偷摸摸,遮遮掩掩。 也作“偷来的锣鼓敲打不得”。
【歇后语第95句】:媳妇堂前拜,公婆背利债。
【歇后语第96句】:【秤砣虽小压千斤】(谚)指杆秤上的秤砣虽然小,却能压住千斤的重量。比喻岁数小或身材矮的人往往很有智谋与才能,不可小觑。
【歇后语第97句】:【 狗咬狗,争骨头】为了争夺权利,而互相伤害。成语:争 权夺利。古华《浮屠岭》:“山外边那花花绿绿、乱乱轰轰、狗 咬狗,争骨头的地方去不得!”
【歇后语第98句】:【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释义:洞庭山:有洞庭东山与洞庭西山,均在太湖中,属江苏省吴县,盛产橘子。比喻忘本。例句:二喜瞅了他一眼道:“好良心!吃了桶子就忘了洞庭山了。”
【歇后语第99句】:【睁眼说瞎话】(惯)指公然撒谎。 也作“睁着眼睛讲瞎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16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