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史上最经典俗语,精辟现实!

【歇后语第1句】:妈妈要吃萝卜,我也嚷着要吃。爸爸笑着说:“你真是人家拉屎,你屁股眼儿痛。”(河北·唐山)

【歇后语第2句】:【脚面砌锅——踢倒就走】(歇)比喻人没有烦事缠身或没有家庭、子女、财产等牵挂。

【歇后语第3句】:麦忙假里的一天,我帮妈妈去收割小麦。妈妈对我和姐姐说:“快点干啊,紧收的庄稼,水中的买卖。”(注:怕阴雨天麦子发霉生芽。)(河南·商丘)

【歇后语第4句】:背后挂镜子——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歇后语第5句】:【一根线上拴的蚂蚱】释义:互有联系,谁也跑不脱。例句:“咱俩是一根线上拴的蚂蚱,到时蹦不了我,也跑不了你。”

【歇后语第6句】:【一跤跌入青云里】(惯)青云:高空的云,比喻高的地位。指交了好运。

【歇后语第7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惯)比好的差一些,比差的好一些。指处于中等水平。

【歇后语第8句】:【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个人 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也说:公家、集体。反义说:家事 再小是大事,国事再大是小事。《小说月报》(1980,2):“国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话虽不 错,可惜只是讲给我们这样的人听的。”

【歇后语第9句】:高梁秆拴骡子——拉倒

【歇后语第10句】:【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释义:多向几个老师求教就会本领高强。例句:“俗话道:‘井淘三遍吃甜水,人从三师武艺高。’往后儿,你要注意随时随地向认字的入学习,多认些老师。”

【歇后语第11句】:【锣齐鼓不齐】(惯)形容行动不一致。

【歇后语第12句】:【磨了半截舌头】(惯)比喻费了许

【歇后语第13句】:【宁吃天上二两,不吃地上一斤】见“能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

【歇后语第14句】:擀面杖当箫吹——实心眼;缺少心眼

【歇后语第15句】:【比登天还难】极言困难,简直做不到。李白诗:蜀道之 难,难于上青天。老舍《骆驼祥子》:“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 儿的打算一个人混好,比登天还难。”

【歇后语第16句】:【脑袋砍了碗大个疤】见“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歇后语第17句】:【老鸦嫌猪黑】释义:比喻只知嫌恶别人的缺点毛病,不知自己的缺点毛病也和别人一样。例句:俗语道:“……老鸦嫌猪黑,乌龟笑鳖跛。”

【歇后语第18句】:两个人报数——不数一就数二

【歇后语第19句】:奶奶过生日了。吃饭的时候,爸爸夹了鱼头对奶奶说:“吃了鱼头,万事不愁。”妈妈夹起了鱼尾,对奶奶说:“吃了鱼尾,顺风顺水。”我给奶奶夹了块鱼身放在她的盘里,说:“吃了鱼身,万象更新。”奶奶高兴极了。(河北·易县)

【歇后语第20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惯)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第1句】:自相矛盾,使自己难堪。

【歇后语第21句】:小山沟里的青蛙想吃云间白鹤肉——痴心妄想

【歇后语第22句】:【冷手挝不着热馒头】(谚)挝(zhua):抓。馒头:馍馍。指冰冷的手难抓热馍馍。比喻时机不到办不好事,或方法不对头难办成事。 也作冷手难抓热馒头。 冷手抓不住热馍馍。

【歇后语第23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释义:至察:过于苛察琐细。徒:同类,同伙。水过于清了,水中不会有鱼;人太苛察了,就没有人与他交往。例句:我这个人就很严肃,毛主席批评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歇后语第24句】:小寡妇生孩子一有老底儿

【歇后语第25句】:【说风凉话】“说风凉话”比喻别人遇到困难或麻烦,不但不帮助或鼓励,反而说些推波助澜的讽刺话。 “说风凉话”起源于《旧唐书》,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唐文宗和他的大臣们聚在宫廷里乘凉,那时没有电扇和空调,天子和百姓同热,皇家的优越性也不过是“公子王孙把扇摇”。君臣们一边乘凉一边吟诗。唐文宗首先吟了一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大臣柳公权马上接了一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人们都认为盛夏天热太难熬,君臣们却一起说着凉快的话。从此就留下了“说风凉话”这个俗语。

【歇后语第26句】:【 偷来的锣鼓打不得】敲起来就被发现。借指不合法,见不 得人。清代《红楼梦》:“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二房,偷来 的锣鼓儿打不得。”

【歇后语第27句】:【人作千年调,鬼见拍手笑】(谚)调:谋划,打算。人生不过几十年,却要作千年的谋算,其愚妄连鬼也会拍手讥笑。指人生苦短,只可做最切实际的事,莫作无聊的空想。

【歇后语第28句】:有一天,妈妈要出去吃席。这时,外面还刮着大风,很冷。妈妈说:“八里地赶个嘴,不如在家喝凉水。在家吃吧!”(河北·廊坊)

【歇后语第29句】: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

【歇后语第30句】:橄榄核卡喉咙——上不得,下不得

【歇后语第31句】:【海枯石烂不变心】感情专一,永不变心,多指爱情。尤凤 伟《中国一九五七》:“只要两人真诚相爱,海枯石烂不变心, 终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的。”

【歇后语第32句】:【鬼迷心窍】(惯)比喻受入迷惑或受邪念驱使,头脑迷糊不清醒,以至做出蠢事。

【歇后语第33句】:【打开棺材喊捉贼——冤枉死人】(歇)死:本指死亡,转指程度达到极点。指太冤枉人。

【歇后语第34句】:【送礼被打落托盘】讨好别人,反遭没趣。李英儒《野火春 风斗古城》:“这等于说他:拍马挨了踢,上劲崩了弦,送礼被 打落托盘,作揖叫人家抽嘴巴子。”

【歇后语第35句】:【行动有三分财气】(谚)指只要肯劳作,或多或少总会有几分报酬。

【歇后语第36句】:【年三十放炮仗——响到一块儿】(歇)响:谐“想”。指彼此或众人所想的都一个样。

【歇后语第37句】:【寒从脚底来】(谚)脚底有涌泉穴与心相通,人周身的寒气是通过脚底传入的。指要防寒必须从脚部的保暖做起。

【歇后语第38句】:【拳来拳打,刀来刀当】(惯)当:抵挡,阻挡。比喻以对方的手段来对付对方。

【歇后语第39句】:【 天上掉下来的,地下冒出来的】指不可能,或意外出现,幸 运得到。曹禺《日出》:“您说这钱现在不从四爷身上想法 子,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

【歇后语第40句】:我吃饭的时候直掉米粒,妈妈说:“你下巴上有洞啊,怎么一个劲儿漏饭?”(河北·新乐)

【歇后语第41句】:【说曹操,曹操就到】(惯)指非常凑巧,正提到谁谁就来了。 也作口说曹操,曹操就到。 讲着曹操,曹操就来。

【歇后语第42句】:【摸摸筷子就算入席】释义:只要沾点边,就算有关系。例句:“别胡思乱想了,只要你摸摸筷子就算入了席,吃,也扰了,不吃,也扰了:我看你还是领头快冲,一冲,麦子就算到手,别的事儿,咬着白面馍再说!”

【歇后语第43句】:两个麻子结婚——点子不少

【歇后语第44句】:【在商为义士,在周为顽民】(谚)商:商朝。义士:忠于朝廷的人。 周:周朝。顽民:不顺从的人。商朝认为的义士,周朝则视作顽民。 指站在不同的立场、角度看问题,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歇后语第45句】:【到哪条河边,喝哪条河的水】释义:处在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样的办法。例句:马国彪只好打断她的哭声,嬉皮笑脸地说:“翠花,到哪条河边,喝哪条河的水。”

【歇后语第46句】:蚂蟥钻进牛鼻孔——难解脱

【歇后语第47句】:小明没经考试就进了县高中,欢欢也梦想着能够这样。她妈妈说:“你怎么能和人家比?小明他爸腿上拔下一根汗毛也比你爸的大腿粗。”(山西·平顺)

【歇后语第48句】:早上,姥姥切萝卜准备炒菜,我让她给我切青的那头儿吃,姥姥说辣。我说那就吃根那部分,那部分甜。姥姥点着我的脑门说:“你这傻孩子,人家吃萝卜是‘青的辣,白的淡,只吃当间二指半’。”(河南·临颍)

【歇后语第49句】:【大富由命,小富由勤】(谚)指发大财要靠有好的命运,好的机遇;能过上小康生活则凭的是自身的勤劳苦干。 也作“大富由天,小富由人”。

【歇后语第50句】:【垫刀背】(惯)比喻替人去冒风险或代人受过。

【歇后语第51句】:【十年一贯制】原为中小学教学年限的一种规定。借指长 期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十,或说其他数字。《北京日报》 (1985,2,28):“不少产品好像故意与广大消费者对着干,几 十年一贯制,爱买不买。”

【歇后语第52句】:【下课】“下课”一词原本是教学用语,指一堂课结束。现在却增添了新的词意,指体育教练因执教能力被迫停教。它源自四川的球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四川球迷们的演绎,下课词义得到进一步的拓展,变成了足球队教练被迫离职的一种生动写照。“下课”最初应用在中国足球队第一任外籍教练施拉普纳身上。当时这位德国老头告诉中国球员,如果不知道将球往哪踢好,就往门里踢,1993年中国足球队却在成都惨败,而在成都也破天荒地响起了“施拉普纳,下课”的愤怒声音。从此,“下课”一词被广泛地应用在足球领域,随后,又被广泛地引申到其他体育领域,几乎与引咎辞职同义了。同时,也用于指示某些事物该被淘汰的意思。

【歇后语第53句】:【墙头的冬瓜——两边滚】(歇)比喻两头讨好。

【歇后语第54句】:【公众马,公众骑】见“大家马儿大家骑”。

【歇后语第55句】:【起了风,少不得要下点雨】(谚)风是雨头,既然风起了,跟着或大或小总要下点雨。借指对方既然已经提出了条件,总得多少有点表示。

【歇后语第56句】:【跛子走路——一脚高一脚低】(歇)比喻人思想、行动缺少一定准则或掌握不住分寸。

【歇后语第57句】:理发不用刀子一光推

【歇后语第58句】:【大红袍】“大红袍”是一种茶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贵珍品,产于福建崇安东南的武夷山。这里方圆六十公里,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大红袍和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名品合称“四大名枞”。说起“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有一位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生了一种怪病,整天没有食欲,武夷山天心寺的老方丈听说之后,命人泡了一碗茶给他喝,病一下子就好了。后来秀才考中了状元,被御赐一件大红袍,招为东床驸马,专程来到武夷山谢恩。状元到了天心寺后,方丈引着他从天心岩南下,来到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棵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当年你犯厌食症,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的。状元听了,先在石壁前摆下香烛贡品,对着三株树行了三叩九拜大礼。然后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御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三株树产的茶叶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上“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歇后语第59句】:星期天妈妈让我到集上买菜,我问妈妈买什么好,妈妈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不要图贱买老牛。”(山东·高密)

【歇后语第60句】:阎王给小鬼拜年——弄颠倒了;颠倒着做

【歇后语第61句】:妹妹吃饭很快,这次又是狼吞虎咽的,妈妈生气地说:“少吃香来慢吃香,定时定量身体强。都说过你多少次了,还不记得改?”(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2句】:爸爸卖菜很晚还没回来,哥哥说:“要是我去卖,早就回来了。”妈妈接过话说:“你呀,仨钱买,俩钱卖,不图卖钱只图快。”(河南·偃师)

【歇后语第63句】:小叔要当新郎了,可他不愿意大操大办自己的婚事。同院的王阿姨来到我家,向奶奶打听小叔什么时候办喜事,奶奶不告诉她。王阿姨着急地说:“就告诉我一人吧,我不会告诉别人!”奶奶说:“坛口好扎,人口难塞。我就不告诉你了。”(河南·固始)

【歇后语第64句】:【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难免有过错,不必灰心。浩然《艳 阳天》:“年轻人,没经过事,少锻炼呀。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呢?”

【歇后语第65句】:【大意失荆州】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例句:他推了推眼镜说:“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大意失荆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歇后语第66句】:【让猫看肉,让獾守田】(惯)獾:即狗獾,哺乳动物,毛灰色,腹部和四肢黑色,趾端有长而利的爪,善于掘土,昼伏夜出。比喻为坏人干坏事提供方便。

【歇后语第67句】:【恶人自有恶人磨】释义:厉害的人自有厉害的人去对付。例句:看的人随后跟来,观看两家怎地结局?铜盆撞了铁扫帚,恶人自有恶人磨。 ………

【歇后语第68句】:【吃百家饭,穿众手衣】(惯)指在衣食上依靠大家抚养照料。

【歇后语第69句】:【七岁八岁讨狗嫌】(谚)男孩子在七八岁时特别顽皮淘气,连狗都讨厌他。指男孩儿在七八岁时最难管教。 也作七岁八岁,鸡狗都嫌。 【第7句】:【第8句】:九,厌死狗。 七岁八岁,没人刮得。没人刮得:没有谁愿意理睬他。

【歇后语第70句】:【猫踏破油瓶盖——一场快活一场空】(歇)指白高兴一场。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71句】:【强不知以为知】(惯)强:勉强。 指不懂硬装懂。

【歇后语第72句】:【患难朋友,艰苦夫妻】(谚)患难中建立起来的友谊最坚实,艰苦中打磨过来的夫妻最恩爱。指好朋友贵在经过患难的考验,好夫妻贵在走过艰苦的历程。

【歇后语第73句】:【版版六十四】(惯)版:指宋代铸钱用的铜模。每版铸钱六十四枚。 版也写作“板”。形容人办事严格认真,没有通融的余地。

【歇后语第74句】:【正面文章反面看】从文章、言行中,看出相反的含义。 看,也说:做。鲁迅《伪自由书》:“里巷间有一个笑话:某甲 将银子三十两埋在地里面,怕人知道,就在上面竖一块木 版,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隔壁的阿二因此将这掘去了, 也怕人发觉,就在木版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 曾偷。’这就是在教人正面文章反面看。”

【歇后语第75句】:【玉波去四点,依旧是王皮】(谚)玉字去一点,还是王字;波字去三点,还是皮字。指表面上略有变化,但本质上还是不变。

【歇后语第76句】:【戏台上出大恭——唱不成】(歇)出大恭:排泄大便。本指唱不成戏,转指办不成事情。

【歇后语第77句】:【 你不仁,我就不义】报复对方。池莉《来来往往》:“你不仁 我就不义,可是如果人敬我一尺,我就还人一丈。”

【歇后语第78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惯)明知有危险,仍然冒险前行。比喻无所畏惧,敢于冒险。 也作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明知山有虎,故向虎边行。 明知山有虎,故作砍樵人。

【歇后语第79句】:【不看僧面看佛面】释义:僧:和尚。佛:佛教徒信仰的对象,一般指释迦牟尼。即使不看和尚的面子,也要看佛的面子。意谓要讲情面。例句:听说那五落魄,云奶奶跟哥哥商量,要把他接来同住。她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能让街坊邻居指咱脊梁骨,说咱不仗义。”

【歇后语第80句】:【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谚)纵:放纵,宽容。对于敌人,绝不能宽容,以免留下无穷的后患。指对敌对势力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彻底消灭。

【歇后语第81句】:落雨打麦——难收场

【歇后语第82句】:吃了黄连吃甘草——先苦后甜

【歇后语第83句】:【 手中一鸟,胜过枝上二鸟】重视实际,到手的才能算数。 或说: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握。 海外丛甦《兽与魔》:“哈瑞人虽愚昧,但实际,他相信‘手中 一鸟,胜过枝上二鸟’。”

【歇后语第84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释义:比喻彼此存在依附关系,离不开。“秧”又作“藤”。例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呀!”连阴天老虎挂念珠儿,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歇后语第85句】:【把送殡的埋在坟里】(惯)送殡的:送葬时陪送灵柩到坟地的人。 比喻伤害了好心帮忙的人。

【歇后语第86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有指望

【歇后语第87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丈二,身高,摸不着头脑。借指 弄不明白。和尚,也说:金刚。成语:莫名其妙。王朔《私人 律师》:“林崖惊异地望着这对表情奇特的男女,有点丈二和 尚——摸不着头脑。”

【歇后语第88句】:【城隍庙里卖假药——哄鬼】(歇)指用编造假话或玩弄手段欺骗人。

【歇后语第89句】:肚子里吞擀面杖——直肠子

【歇后语第90句】:菜锅里炒鹅卵石——不进油盐

【歇后语第91句】: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

【歇后语第92句】:【 锣齐鼓不齐】步调不一致,不整齐。张孟良《儿女风尘 记》:“除去几个头目和不懂事的小孩子,谁也不拍手,稀稀 拉拉,锣齐鼓不齐。”

【歇后语第93句】:【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歇)影戏人子:皮影戏中用皮或纸剪成的人物,也叫影戏人儿。指明摆着的这么回事儿,就是不去说破它罢了。

【歇后语第94句】:【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亲的尊称。后借用为对有权有势、凌驾于别人之上者的一种蔑称。 “太上皇”源自秦汉。据说,汉高祖刘邦当了皇帝后,万事如意,却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种礼节对待自己的父亲刘太公。一天,刘邦去看望老父亲,老父毕恭毕敬地迎接他。刘邦惶惑不解。其父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然是你父,也不过是个平民百姓,区区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杀头的啊!”刘邦听出话中有话,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亲为太上皇的例子,马上举行大典,将父亲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歇后语第95句】:【杏林】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除了“妙手回春”一类题词外,还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赞语。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处?据说,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董奉医术精湛,行善乐施,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庐山。他身处山林,却心系患者,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决定不收任何报酬,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要种植杏树,小病种一棵,大病种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争相种树。数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医药行业也称为“杏坛”。

【歇后语第96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是说一个人坏事干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它源出《左传·隐公元年》:“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有个弟弟,名叫共叔段,他深得母亲姜氏的宠爱。姜氏为他向庄公讨封京地,庄公答应了。共叔段与母亲姜氏一起密谋,想除掉庄公,自立君主。为了积蓄力量,共叔段把京地的都城修得很大,超过了国城,并且招来许多人。郑国的大夫祭仲看到这种情况,便告诉庄公说,共叔段修建的都城超过了国城,违犯了祖制,是大逆不道,趁他还没有成气候,赶紧除掉他吧。庄公没有听祭仲的劝告,只是说:“他既然多做不义的事情,就一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瞧吧!” 共叔段得寸进尺,又占据京地北边的大片地盘,扩大了军队,制造兵器,准备与姜氏里应外合,企图一举推翻郑庄公。郑庄公早有准备,他得到共叔段叛乱的消息后,便下令攻打京地,派兵包围了京城,京城内部的士兵也反叛过来,袭击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惨败,只得逃之天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虽然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现在还被人们经常引用。

【歇后语第97句】:【满园葡萄一根藤】借指同根,同一系统。类似的:千朵桃 花一树生/千枝万叶一条根。语文图书:“满园葡萄一根藤, 一根藤就是主线。主次分清,多而不乱。”

【歇后语第98句】:【没玻璃的眼镜框子,再也盖不住烂眼边儿了】释义:比喻真相掩盖不住了。例句:往回想也罢,往远看也罢,越想越清楚,越看越透亮;没玻璃的眼镜框子,再也盖不住烂眼边儿了!

【歇后语第99句】:【媳妇多了吃冷饭,头头多了事难办】(谚)指媳妇一多,你推我靠,不肯上厨房做饭,没得热饭吃;头头一多,互相扯皮,不肯担当责任,办事效率差。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161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