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民间俗语,真的太经典了!
【歇后语第1句】:【进在手里,吃在肚里】(惯)指生活比较拮据,收入多少,花掉多少,没有节余。
【歇后语第2句】:小华明明知道小强在搞小制作,却故意问:“你这是在摆弄啥呢?”小强说:“你是和尚戴个道士帽,装啥迷瞪僧呢?”(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3句】:【上坡路吃力,下坡路好走】(谚)比喻人进取向上艰难,消沉堕落却十分容易。
【歇后语第4句】:【定心丸】“定心丸”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定心丸不仅治“心病”,还确有其药,它源自明代军中。古代战争是很残酷的,刀光剑影,人嘶马鸣,一场激战下来,死伤很多。受了战伤,痛苦自不必言,那生死搏斗的场景,足以使人心有余悸。所以要治好战伤,有个起码的条件,首先要恢复心神,于是人们就专门配制了用于安心定神的药丸,取名“定心丸”。 “定心丸”为明代军中必备之药。明朝茅元仪《武备志》中记载的“定心丸”配方为“木香、硼砂、焰硝、甘草、沉香、雄黄、辰砂各等分,母丁洋减半”,把这几味药合炼为丸。其功效可抗菌防腐,安心定神,故起名“定心丸”。凡战争结束后,伤员们都知道要吃“定心丸”。后来,有些伤员转回老家养伤,也把军中这种吃定心丸的口语带回了家乡。凡遇到心中有底数的事情,就借用“吃了定心丸”一语来比喻。
【歇后语第5句】:【演空城计】见“唱空城计”。
【歇后语第6句】:【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湖辜负口】释义:长安:唐国都长安城,后作为京城的通称。两湖:湖南、湖北,泛指南方。不到京城看看,辜负了眼神;不到两湖走走,辜负了口福。指旅游胜地,不可错过。例句:九福:天下有九福,京师钱福、限福、屏帷福,吴赵口福,洛阳花福、蜀川药福,秦笼鞍马福,苏赵衣裳福、美女福。《珍珠船》云:“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湖辜负口。”
【歇后语第7句】:【插起招军旗,就有入伍兵】(谚)招军旗:招募兵士的招幌。比喻事情只要有人号召,就有人闻风响应。 也作“插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 吃粮:当兵的吃公家的粮饷。
【歇后语第8句】:太阳落坡月上山——周而复始;接连不断
【歇后语第9句】:【人没了人群找,羊丢了羊群找】(谚)要找人,就到人群中去找;要找羊,就到羊群里去找。指寻人找物必须对路,不能漫无目标。
【歇后语第10句】:姐姐跟姐夫发生了口角,一赌气跑回娘家住了十来天。妈妈开导她说:“房檐下是避雨哩,娘家不是住女哩。再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还是回去,夫妻俩商量着好好做事。”(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11句】:【按牛头吃不得草】强制无效。明代《石点头》:“众友不知 文子一诺无辞,一发不忿,毕竟按牛头吃不得草,无可奈 何。”
【歇后语第12句】:青蛙鼓肚子——气呼呼的
【歇后语第13句】:小荣的妈妈告诉小荣的爸爸,说刚建好的新屋梁下的柱子像在轻轻晃动,小荣爸不以为意。小荣妈说:“一根柱子动,根根屋梁晃。可千万不能大意啊!”(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14句】:【小鬼跌金刚】(惯)小鬼:迷信称鬼神的差役。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土,因手拿金刚杵而得名。小鬼把金刚摔倒。比喻小人物斗败或戏弄了大人物。
【歇后语第15句】:【财压奴婢,艺压当行】(谚)当行(hang):同行。指凭着钱财多就可使奴婢们服服帖帖听从使唤,凭着技艺高就可使行内人心服口服对你敬重。
【歇后语第16句】:【长命债,长命还】(谚)指长期拖欠下的借款,只能慢慢地分期归还,不能立马还清。
【歇后语第17句】: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正中间。
【歇后语第18句】:破船沉在死水沟——没出路
【歇后语第19句】:【让人三分不吃亏】(谚)指待人接物常存忍让之心,对自己是有益的。
【歇后语第20句】:【狼心狗肺】“狼心狗肺”比喻心肠狠毒或忘恩负义。源自一则传说。传说春秋战国时,名医扁鹊往伏牛山为民治病。一天,走到一个山坡上,看到草丛中有一具尸体,像是刚死不久。他想把他救活,可是。心肺已经坏了。正在犹豫,忽然一只狼从这里路过,他用手术刀一投,将狼扎死,取了它的心,安在尸体腔内;又见一只狗从这里跑过,捉住它又取了它的肺,也安在尸体腔内。经过抢救,尸首活了,猛地站起来抓住扁鹊道:“盗贼,还我财物!”扁鹊说:“是我救了你的命,怎么反说我是盗贼?岂有此理!”那人抓住扁鹊死死不放,口口声声喊道:“还我财物!”扁鹊无奈,一同去阳城见官。阳城县令听了二人申诉,对扁鹊道:“你趁他熟睡之机,盗他所带财物,尚未离去,被他醒后捉住,速将财物还他。”扁鹊道:“此人为狼心狗肺,如若不信,当场查验。”县令点头应允。扁鹊说:“把你的内脏打开看看。”那人胆怯,不愿意。扁鹊说:“看看我缝的刀口也可以。”那人解开怀.果然一眼看出,有新缝刀口在身。县令惊呆了,那人还想狡辩下去。这时,扁鹊一跺脚,飘然而去。县令急忙追赶,直追到山顶,却见他面朝东方,盘腿而坐,叫他起来,他却不言语了。县令命人查看扁鹊治病的地点,果然有死狼死狗还在,只是一个没心,一个没肺。县令说:“那人真是狼心狗肺呀!”于是将那人痛斥一番。从此,就有了“狼心狗肺”一词,用来形容忘恩负义之人。
【歇后语第21句】:【 有文事,有武备】做事要有文武两种准备。姚雪垠《李自 成》:“古人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何况今日是前去平乱,并 非文事。以你闯王的声威,此去定能成功,但是也不可不防 万一。”
【歇后语第22句】:【海外赤子】“海外赤子”即我们海外华人,侨胞,他们都是炎黄子孙,他们的根都在华夏。把他们称为“赤子”,正是对祖国母亲而言。 “赤子”一词本指婴儿,源自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后来将赤子一词引申为子民百姓。最早见于《汉书·龚遂传》:“故使陛下赤子,签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直到唐朝才有了“海外赤子”的雏形。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殿试射箭比赛,太宗对大臣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后来便从中引出“海内赤子”一语。而“海外赤子”则是从“海内赤子”转换而来的。后来“海外赤子”被海外侨胞用以表达他们热爱祖国、向往祖国的赤诚之心。
【歇后语第23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它是个家喻户晓的美丽传说故事,它是怎么来的呢?有关“八仙”的传说很早,早在晋代就产生了八仙群体,可惜已无据可考。要没有这些传说,也不会有杜甫的《饮中八仙》,称李白、贺知章等八位诗人是酒仙。也就不会有西蜀道士张素卿所画的“八仙图”,图中八仙是董仲舒等人。他们都是鲜活的凡人,与八仙毫不搭界。不过,这也证明“八仙”的传说早就存在。经过中唐、五代、两宋至元朝,仙班的成员逐渐清晰,到明代嘉靖年间才算固定下来。现在的“八仙”,源出明代吴元泰写的神话小说《东游记》(又名《上洞八仙传》),他们的姓名和神通本领如下:铁拐李,腿跛挟拐能借尸还魂;汉钟离,能点金济众,飞剑斩虎,本领全面;蓝采和,居无定所,到处旅游,有些散漫习气;张果老,倒骑驴,可以万变,高深莫测;吕洞宾,文武兼备,到处点化,组织能力强;韩湘子,不避艰危,乐于助人;曹国舅,潇洒风流,人物俊俏,不摆架子,很受女士们青睐;何仙姑,坚持独身,行走如飞,是个性格比较孤僻的女子。他们无门户之见,也不嫉贤妒能,在参加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后,于归途当中来到东海,借着酒力,各显神通,漂洋过海,上演了一出精彩的传奇故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认为,八仙的故事是由口头民间传说逐渐结集起来的。换句话说,它是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八仙过海的故事虽是虚构,但也不是一点原型也没有。据资料介绍,它来源于宋初建隆年间的真实故事。当时东海中的沙门岛(今山东长岛县庙岛群岛)是重要人犯流放地,自建隆三年(962年)开始,这里只关押犯罪军人。后来岛上的人犯越来越多,但朝廷只发给三百人的口粮,人多粮少的矛盾十分突出,使看守头目李庆很伤脑筋,无奈之下把多余的犯人扔进大海淹死,先后有七百多人葬身鱼腹。这天,有几十名犯人闻知会遭毒手,他们每人抱了根木头,乘夜往三十里外的蓬莱山游去。殊料途中遇风,只有八人侥幸游到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下,便在一个山洞中隐藏下来。不久,这八个人被当地渔民发现,他们害怕暴露真实身份,随口编了来自远洋的假话,渔民们惊异其为神人。此事传开,有人加以附会,编成了神话故事,于是,“八仙过海”之说不胫而走,一些渔民甚至为其祭祀。后来庙岛群岛显应官建有“八仙过海”的雕塑群像。想当年泅渡大海的八位好汉,变成了神通广大的“八仙”。
【歇后语第24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语是指忧患使人勤奋、警觉,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致死。常用来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于民于国同理。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人则无法家拂土,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战国时期的孟子经常到各国游说,用事实劝谏那些国君:传说中的虞舜曾当过农民。春秋时的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人,有的被囚禁,有的隐居海滨,有的靠放牛度日。经过这些磨炼,他们后来都担当了重要职务并成为很有成就的人。孟子指出:一个国家,如果经常处在安乐之中,在外没有敌人来犯的忧虑,国法又不严,那么这个国家往往很快就会灭亡。中国的历史反复证明了孟子的论断是正确的。
【歇后语第25句】:杂交的骡子一非驴非马
【歇后语第26句】:瓦屋盖蒿草——匿屋(物)
【歇后语第27句】:【东家种竹,西家治地】(谚)东边的人家种了竹子,西边的人家只要整好地,竹子就会长出来。指竹子爱向西南方向滋长,只要东边种竹,西边自然长出。
【歇后语第28句】:【冰炭不同炉】释义:两者不能共处。例句:她自从和武大郎配为夫妻,当然是冰炭不同炉:一个是绝色的美人,一个是满脸的麻子,而年龄又不相当,心里怨恨极了。
【歇后语第29句】:老鼠给猫刮胡子——溜须不顾命
【歇后语第30句】:早上,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田里有好几位农民伯伯正在种着什么。回到家,我请教妈妈,妈妈微笑着说:“榆钱黄,种谷忙。”(山西·潞城)
【歇后语第31句】:【属狗熊的——记吃不记打】(歇)指人只贪图眼前利益,不记取挨打吃亏或受苦难的教训。含讥讽或责骂意。
【歇后语第32句】:【日饲猫,夜饲狗】(谚)饲:喂。 猫要白天喂,夜里不喂,猫会捕食老鼠;狗要晚上喂,喂饱了,才能巡夜防守。指喂猫喂狗,要在时间上注重功效。 也作“朝喂猫,夜喂狗”。
【歇后语第33句】:【拿香供敬神,也该认准庙门】释义:比喻要认准对象,不要找错了人。例句:你太会投机了!你当了一辈子狗头军师!你拿香供敬神,也该认准庙门啊!
【歇后语第34句】:【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连太湖】释义:五月初一下雨,井中涌出泉水;五月初二下雨,井里泉眼要干枯;五月初三下雨,井水外流通太湖。例句:五月,谚云:“初一雨落井泉浮,初二雨落井泉枯,初三雨落连太湖。”又云:“一日值雨,人食百草。”
【歇后语第35句】:鸭子吃田螺——眼朝上;眼向上看:不知滋味
【歇后语第36句】:【各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谚)比喻每个人或每家都有自己的难处。 也作各人都有难唱的曲儿。 每家有一本难念的经。 家家有本观音经。
【歇后语第37句】:【钻故纸堆】(惯)故纸堆:成堆的陈旧书籍和资料等。指埋头研读大量的古代书籍、文献资料等。
【歇后语第38句】:小侄儿刚三岁就开始骂人,爷爷让叔叔好好管教管教。叔叔说,他还小,长大懂事后自然就没事了。爷爷说:“除草要趁早,教儿要从小。”(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39句】:【字三写,鱼成鲁,帝成虎】见“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歇后语第40句】:表哥每个月领到工资后,往往过不了半个月就口袋底朝天。姨妈对他说:“大吃大喝眼前香,细水长流幸福长。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千万不可铺张浪费。”(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41句】:【潘郎倒骑驴——永不见你畜牲面】(歇)潘郎:晋代潘岳,字安仁,也称潘安,貌美,诗文中常作为美男子的代称。畜牲:本指驴,转用来骂人。指永远不与坏人见面。 多用来表示断绝关系。
【歇后语第42句】:【一场混水一群鱼】混乱之中,会出现一批兴风作浪的人。 成语:应运而生。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俗话说:一 场混水一群鱼。史无前例的运动,总有一些人应运而生。”
【歇后语第43句】:【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惯)紫荆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紫红色,供观赏,树皮、木材可入药,为较名贵树种。为了折一根赶驴的棍子,损坏了紫荆树。比喻因小失大。
【歇后语第44句】:【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如实说出,不夸大,不缩小。相关 的: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北京日报》(1986,6,4):“群 众信任,选举我们当干部,我们就应当老老实实地为人民群 众办事情,实实在在地向上级反映本单位的情况,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
【歇后语第45句】:姑姑刚把表弟上大学的钱凑齐,表弟却因贪玩儿摔断了胳膊,姑夫心慌的老毛病急得也犯了。姑姑无奈地说:“真是十个坛子九个盖儿,怎么盖也盖不住啊!”(内蒙古·集宁)
【歇后语第46句】:【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谚)知:知交,交情很深的朋友。糟糠之妻:吃糠咽菜、同苦共难的妻子。堂:堂屋,正房。指人在发迹之后,一不可忘了患难朋友,二不可抛弃糟糠妻子。 也作贫贱交,不可忘;糟糠妻,不下堂。 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歇后语第47句】:【打顺风旗】见“扯顺风旗”。
【歇后语第48句】:【英雄只怕病来磨】见“好汉就怕病来磨”。
【歇后语第49句】:【有例不兴,无例不灭】(谚)原有旧例,就照着做去,不必另创新规;原本没有前例的,谈不上废除什么。旧指凡事墨守成规,遵循惯例就好。
【歇后语第50句】:【偷得爷钱没处使】(谚)指暗地里偷来的财物,不敢公开使用。也指发了横财却苦于没有发落处。
【歇后语第51句】:【有志不在年高】释义:人不在于年纪大小,贵在有志气。例句: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有志不在年高。”
【歇后语第52句】:【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惯)比喻夸大其词,把小事渲染成大事。 也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十丈波。
【歇后语第53句】:孙猴子打筋斗——十万八千里
【歇后语第54句】:【 恨铁不成钢】怨其不成材,目的是希望他成材。池莉《来 来往往》:“这就是段莉娜身上具备的高瞻远瞩的政治敏感 性,以及对康伟业恨铁不成钢的埋怨和鄙视。”
【歇后语第55句】:【人吃五谷生百病】见“吃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
【歇后语第56句】:【做秀】“做秀”是主观故意将亮点显摆给公众,目的带有功利色彩。 “做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港、台地区流行的新词,八十年代流人国内,并迅速蔓延。“做秀”一词,时下可谓蹿红,甚至泛滥成灾。“做秀”的秀拿出来还可单独使用,比如“秀一把”、“宝宝秀”等,不一而足。 “做秀”之源,中外皆有。先说国外之源。“秀”一词来自洋文的sh。w,是展览表演的意思,指艺坛歌星、影星的表演活动。后“做秀”一词应用日益广泛,并不单限于艺人。政治上有所谓政治秀,学术界里有学人做秀,他们看见摄影记者,挤着向前站,无时无地不抓麦克风,想秀一把。再说国内之源。中国古代的“秀”,源更深,流更长。“秀”在中文的本义虽非是展览、表演之意,却有引人注意之处。“秀”始出《论语》,孔子日:“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南宋朱熹的解释是:“谷之始生日苗,吐华日秀,成谷日实。”朱熹的解释虽是古文,却明白无误,“秀”就是花。《诗经》有诗云:“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就是形容禾谷生长的过程。《礼记·月令》孟夏之月有“王瓜生,苦瓜秀”的句子,也就是苦菜开花的意思。所以,花蕾绽放就是“秀”了。植物的“秀”,用以招蜂引蝶,传花授粉。艺人做秀,无非是绽放才华,展现年华,正像花卉吐华。今日之“做秀”,不要做作、故弄姿态,还是“实发实秀,实坚实好”的好。
【歇后语第57句】:【攀得高,跌得重】见“爬得高,跌得肿”。
【歇后语第58句】:【急惊风撞了个慢郎中】(惯)急惊风:中医指小儿因高烧引起的惊厥、抽搐。比喻事情紧急,却碰上了慢性子或漠然视之的人。 也作急惊风遇着个慢郎中。 急惊风偏碰着慢郎中。
【歇后语第59句】:见了王母娘娘叫大姑——攀高亲
【歇后语第60句】:【门子(门路)】现在,老百姓把在政府里或某些部门里有熟人、能办事的人称为有“门子”。这些门子如果不坚持原则,便会为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大开方便之门。那么,“门子”是怎么来的呢?门子,是古代衙门中的差役,相当于现在的门卫。古代的门子属于贱役,地位很低,甚至谈不上什么地位,但是位置却不可小视。他们把守着官衙门口,谁要想进衙办事,首先要经过大门关口。不管什么人,也不论什么事,哪怕火已上房,只要不经门子批准,休想与老爷见面。尤其是那些熟知官场规矩、心地贪婪的门子,常常把这一特殊位置,当成捞外快的福地。外人要想入见官员,先要拿银子说话,这叫“送门包”。所以古代的门子又被看做“门路”,要想顺利办成事,不走门子,恐怕十有八九会办砸了。可见,“门子”的作用何等重要。对外来办事的人是如此,对深居简出的官老爷,有些门子同样会耍些手段,或成人之事,或坏人之事。官老爷该见的人或阻挡在外,不该见的人或不速之客放人,或任意扩大事态,或刻意隐瞒真相。他们深谙本衙大人的喜好,也摸透了外来人员的心思,常以点拨、诱使、欺骗、夸大等种种手段为自己捞取好处。比如京剧《铡美案》中陈世美的门官给秦香莲出主意:你在前面跑,我在后边撵,扯下一片衣衫。将秦香莲放入驸马府中。可见,官府有了“门子”,也就有了“门路”。“门子”也就有了全新的含义,那就是走后门,办私事,以私损公。
【歇后语第61句】:邻居近几年木材和茶叶收入好几万元,可是,一笔生意没做好,连老本都赔上了。为了过个年,不得不四处借钱。爷爷说:“这真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好一世穷!”(安徽·石台)
【歇后语第62句】:榆木疙瘩的脑袋——死硬
【歇后语第63句】:属麂子的——胆小怕事
【歇后语第64句】:【老子英雄儿好汉】父子两代都是英雄。又指父亲是英 雄,儿子必然是好汉。表示血统高贵,或职业相承。梁斌 《红旗谱》:“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和你们老人家精神 头儿一模一样。”
【歇后语第65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家常菜。豆腐不仅味美价廉,营养丰富,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作用,自问世以来,颇受大众的喜爱。中国是豆腐的故乡,这种传统美食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发明权归功于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诗为证,明代一个名叫苏平的人创作了一首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去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有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只有两个地方需要稍作解释,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刘安;一是“蟾”,指明月。据说,刘安的这项发明得益于他的神仙梦。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被封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炼丹之术,潜心炼丹欲求长生不老。众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和他有关。刘安一生耽于修炼丹药,他在一次炼丹过程中用磨制的豆汁来培育丹苗,结果豆汁与盐卤意外凝结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终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现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歇后语第66句】:【洗耳】现在有个成语叫“洗耳恭听”,意为洗净耳朵认真谦虚地听别人讲话。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净耳朵,是怕听了别人的话脏了自己的耳朵。洗耳典出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说的是尧舜时代有个贤人名叫许由,字仲武,阳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相传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处寻访贤人时,发现了许由。尧曾多次向许由请教,认为他确实是难得的贤士,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然而许由自认为自己才德赶不上虞舜,在听到尧要让位于自己时,便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尧认为这是许由谦虚的表现,便对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请他,并对他说:如果坚持不接受帝位,则希望他能担任“九州长”。不料,许由听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掬水洗耳。这时,他的朋友巢父牵着牛来饮水,看见许由在洗耳,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许由说:“尧想召我为九州长,我觉得这话污秽了我的耳朵,所以来这里洗耳。”巢父听后,冷笑一声道:“你若隐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谁能知道你呀,你四处游荡就是想让人知道你,求得名声,别在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说着,牵着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饮水了。
【歇后语第67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顺风耳】释义:比喻各有各的本领。例句:但事后一想,又笑了起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顺风耳;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这次算个平局。”
【歇后语第68句】:【饥不择食,寒不择衣】释义:比喻急迫需要,不容选择。例句:“喂,牵走吧,一个猪的价钱。常言说: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凭你们柿树沟生产队,还能买多好的牲口!有好的,八千块,您要不起!”
【歇后语第69句】:【死棋腹中有仙着】(谚)死棋:无着可走的棋。着(zha。):下棋时走一步为一着。指棋下到看来是无路可走的死棋时,却有高明的一着使棋局转活。常比喻事情陷入绝境时,经过努力,往往会出现新的转机。 也作“死棋肚里有活着”。
【歇后语第70句】:【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释义:树好结的桃也好,地好长的庄稼也好。例句:常言道:“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土地是发展农业的根本。离开了土地,农作物就失去了生长的前提。
【歇后语第71句】:肚里吞金——有内才(财)
【歇后语第72句】:【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歇后语第73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谚)驻军的军营像铁铸一般,经久不动;军营里的士兵却一拨去了又来一拨,流动不停。指军营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动的。 也作“铁打军营流水的兵”。
【歇后语第74句】:【以貌取人】“以貌取人”的意思是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相貌,而忽视真才实学的错误做法。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往往漏掉贤才。 “以貌取人”源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由做武城帝宰,把武城治理得极好,百姓称赞,市井繁荣。孔子闻知,十分高兴。有一天,孔子亲自来到武城,问道:“由啊,你用什么办法把武城整治得这样好呢?’孔子由回答说:“我都是按老师的教诲,以礼治城。”孔子又问:“是否还有贤能的人在给你帮忙呢?”子由答:“有,就是子羽,许多治城的办法都是他告诉我的。”孔子一听,吃了一惊,原来,子羽也曾向孔子求教,因他相貌丑陋,被孔子拒之门外。后来,子羽就自修孔子的思想学说,成就很大,因他也是武城人,所以经常为子由出谋划策。此时的孔子真是后悔不迭,连声叹道:“我错了,我错了,我以貌取人,失去了像子羽这样贤能的人yipinjuzi.com,实在可惜呀!”
【歇后语第75句】:【黄鼠狼在鸡窝边——不偷鸡也偷鸡】(歇)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即使不做坏事,也会被怀疑。 也作“黄鼠狼躲在鸡棚上——不吃鸡也吃鸡”。
【歇后语第76句】:小康来找我弟弟玩,我弟弟对妈妈说:“我不和小康玩,小康是个坏孩子。”妈妈说:“但你是好孩子,小康可以和你玩啊!”弟弟说:“对啊!”于是就和小康出去玩了。(河北·新乐)
【歇后语第77句】:鞭子敲耳朵——打听
【歇后语第78句】:【水中月,镜中花】指虚幻。成语:镜花水月。《傅雷家 书》:“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歇后语第79句】:【家无主,屋倒竖】(谚)家里要是没有个当家理事的人,就会乱得连房屋也要颠倒过来。指家庭少不了主事的人。
【歇后语第80句】:【羊肉没吃上,惹一身膻】没讨着便宜,反而吃了亏。类似 :打不成狐狸,惹一身臊。张春帆《九尾龟》:“总是你和我 出的主意,如今弄得羊肉吃不着,惹得一身骚,倒上了他的 恶当。”
【歇后语第81句】:【寄物则少,寄言则多】(谚)托人捎东西,特别是吃的东西,会越捎越少;托人捎话,辗转相传,添枝加叶,会越捎越多。指话越传越失真。
【歇后语第82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众多的帮 助。相关的: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朋友堵一道 墙。李准《黄河东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个月.左邻右 舍,老乡朋友认识了一大堆。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歇后语第83句】:【一巧破千斤】(谚)凭着心灵手巧,可以破开他千斤重力。指巧用技艺或智谋,就能胜过身壮力大的人。
【歇后语第84句】:【狗不嫌家贫,人不嫌地薄】释义:比喻人总是眷恋故土和家庭。例句:人们常说:狗不嫌家贫,人不嫌地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
【歇后语第85句】:铁锤敲在钢砧上——锤锤有分量
【歇后语第86句】:【戳穿西洋镜】(惯)西洋镜:也叫西洋景,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可上下或左右推动若干画片,观者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揭穿假象或谎言。 也作戳破西洋镜。 拆穿西洋镜。
【歇后语第87句】:【耳闻是虚,眼见是实】(谚)靠耳朵听来的是虚的,凭眼睛看到的才是实的。指听来的信息不可靠,亲眼看到才是真实可靠的。 也作耳闻是假,目见始真。 耳闻未可信,眼见方为真。
【歇后语第88句】:【打破醋坛子】(惯)比喻在男女情爱上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情绪。 也作“扳倒了醋缸”。
【歇后语第89句】:【慢工出巧匠】慢,有可能精算,提高手艺。《刘澍德小说 选》:“古人说,慢工出巧匠。小郑心很巧,手也不慢。”
【歇后语第90句】:【老婆们斗牌——一张一张地来】(歇)斗牌:玩纸牌。指做事不急于求成,逐步进行。
【歇后语第91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惯)指办成事情的本领不大,把事情搞糟的本事却不小。 也作成事不足,坏事有余。 败事有余,成事不足。
【歇后语第92句】:爸爸炒肉时,忘了妈妈说过已经放过盐,就又放了一遍,结果咸得没法吃。妈妈埋怨爸爸说:“我说的话你总是左耳进入,右耳漏出。胡椒都够辣了还放姜。”(广东·吴川)
【歇后语第93句】:【吃后悔药】(惯)指事后懊悔。
【歇后语第94句】:【守着灯笼变不出火】(惯)守着点燃的灯笼却不知道取火。形容做事死板,不灵活。
【歇后语第95句】:【破表——没准儿】(歇)本指钟表走时不准,转指做事没有把握,不确定。
【歇后语第96句】:檀香木盖茅坑——香臭不分
【歇后语第97句】:【老牛拉破车】(惯)比喻做事磨蹭,节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车。 老牛破车。
【歇后语第98句】:怒画竹,喜画兰,不喜不怒画牡丹。
【歇后语第99句】:照相的挪机子——对相(象)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16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