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经典民间俗语金句,错过就太可惜了!
【歇后语第1句】:【 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勉强可以,凑合能行。马烽《三年 早知道》:“包管就包管,反正咱已经不能跑跳了,秃子当和 尚,正好将就材料。”
【歇后语第2句】:【瓜好吃,夜难守】释义:看瓜守夜很辛苦,不容易。例句:他边吃边称赞说:“看二大爷哕,这些瓜都能叫上名呀!有的说:瓜好吃,夜难守。大爷一个人睡这里不怕呀?”
【歇后语第3句】:【早知三日事,富贵一千年】(谚)人能预知未来三天的事,就可抓住机遇,获取无穷无尽的财富。指预知未来最是难能可贵。
【歇后语第4句】:锯大树做镰把——大材小用
【歇后语第5句】:为老不正.带坏儿孙。
【歇后语第6句】:【腰里掖副牌,谁到跟谁来】指随时可能发生争吵,或发生 性关系。浩然《艳阳天》:“瞧你这个人,怎么腰里掖着一副 牌,谁到跟谁来呀?我们有我们的事儿。”
【歇后语第7句】:【打着灯笼没地方找】(惯)形容非常好,非常难得。 也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打着灯笼都难找。
【歇后语第8句】:鳄鱼的眼泪——可怜不得;假慈悲;掩盖不了凶相
【歇后语第9句】:【心去意难留】(谚)指当人决意要离开时,就不必勉强挽留,因为即使能留住他这人,也留不住他的心。 也作心去意难留,留下结冤仇。 心去最难留,留下结冤仇。
【歇后语第10句】:人家的棺材抬自家——自讨晦气
【歇后语第11句】:【烂肉煮不出香汤】(谚)比喻素质低劣的人,说不出品味高雅的话或做不成让人赞许的事。
【歇后语第12句】:快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歇后语第13句】:黄鼠狼躲在鸡棚里——不是偷鸡也是偷;想偷鸡(想投机)
【歇后语第14句】:【拉帮套】(惯)1比喻在一旁帮腔、帮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歇后语第15句】:【一个萝卜顶三个坑】释义:比喻一个人承担三个人的工作任务。例句:今天我这个班,就没剩下几个大罐。我怎能不去?厂里的人都连轴转,一个萝卜顶三个坑,谁也没法填我这空位。
【歇后语第16句】:【端公家饭碗子】见“吃皇粮”。
【歇后语第17句】:【描不成,画不就】(惯)形容容貌美丽非凡,难以描绘。
【歇后语第18句】:小亮学习退步了,却不以为然。爸爸批评他,他竟不服气,还说:“我在班上还是名列前茅呢!”爸爸无可奈何,点着他的鼻尖说:“哼!你呀,就会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比起人家小刚来,你是扁担竖在电杆下——差一大截哟!”(江西·南昌)
【歇后语第19句】:【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富贵需要努力争取,不是轻易 得来的。明代《西游记》:“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 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 死工夫。”
【歇后语第20句】:姑姑经常说她干活多,我干活少。奶奶数叨她说:“黄鳝泥鳅本来就拉不了一般长。”(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21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释义:道:僧道修炼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过正面力量,无法制伏。旧社会统治者把自己的反动统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现在比喻革命力量胜过反动势力。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歇后语第22句】:【饿狗不离主】(谚)狗再饿,也不肯离开它的主人。指狗有不嫌主人贫穷的本性,只要见到狗在哪里,也就能断定它的主人在哪里。
【歇后语第23句】:【不打无准备的仗】泛指做事情要有准备,要有成功的把 握。莫应丰《将军吟》:“不打无准备之仗,情况是复杂的,我 们要做复杂的准备。”
【歇后语第24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无法相处,不能合作。成语:势不两 立。浩然《艳阳天》:“这一回,你这美梦就不用想做成,有你 没我,有我没你!拼了!”
【歇后语第25句】:【 为别人的豆子,炒烂自己的锅】为帮助别人,牺牲了自己的 利益。张恨水《夜深沉》:“您早知道我是个热心的人 吧!……就为了这一点,常常为着别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 锅。”
【歇后语第26句】:【水路不通走旱路】另想办法,另找出路。《毕竟有声胜无 声》:“现在农民开始得到实惠,水路不通走旱路,小春不小, 大有高头,种植方面的这些改革,是农民老早以来的心愿。”
【歇后语第27句】:【赏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歇后语第28句】:七十多岁的张爷爷和李奶奶要结婚了。张爷爷对儿女们打趣道:“好儿好闺女,不如半路好夫妻。你们年轻人结婚是金花配银花,俺这把年纪结婚可是西葫芦配南瓜哟!”婚后老两口恩恩爱爱,形影不离。村里人笑说他俩是“老头不离老婆,秤杆离不开秤砣”。(安徽·萧县)
【歇后语第29句】:【半截身子入土】(惯)已经活了半辈子。比喻人已年老,余生无多。 也作“黄土埋了大半截”。
【歇后语第30句】:七十瓦上霜,八十不稀奇。
【歇后语第31句】:长坂坡前的赵云——孤军奋战
【歇后语第32句】:【开元通宝——外圆内方】(歇)开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其间铸的铜币(通宝),圆形中间有方形孔。形容人表面圆融,实际上很有准则或个性极强。
【歇后语第33句】:口含糍粑——难开腔
【歇后语第34句】:【烧的纸多,惹的鬼多】(谚)给鬼烧化的纸钱多,招来讨要纸钱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无原则,迁就照顾的面越宽,招惹来的麻烦事就越多。
【歇后语第35句】:我不用上树就摘到了树上的一个桃子,高兴地对妈妈说:“我又长高了。”妈妈风趣地说:“豆芽子就是长成树,也是吃货。”(河北·丰产)
【歇后语第36句】:【 七十二行,庄稼为强】农业是根本。欧阳山《高干大》:“可 是七十二行,还是庄稼为王!土里长出来的东西,比什么都 值钱!”
【歇后语第37句】:【老树枝,转不过弯来】释义:比喻执迷不悟。例句:咱老孙头是老树枝,转不过弯来,还跟高国权挨肩儿打唧唧。傻狗不识臭,不晓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歇后语第38句】:【金花配银花,西葫芦配南瓜】(谚)金花和银花可搭配,西葫芦和南瓜可搭配。比喻男女婚配要门当户对,条件相当。
【歇后语第39句】:【鸡蛋碰石头——白白送死】(歇)指不自量力,作无谓的牺牲。
【歇后语第40句】:【糠箩里跳到米箩里】(惯)箩:盛粮食的器具。比喻生活环境一下由坏变好了。
【歇后语第41句】:【 矮子里拔将军/矮子里挑大个】原本不够格,不得已而求其 次,在差的里面挑选稍微好一点的。成语:降格以求。谌容 《减去十岁》:“班子问题需要重新考虑。现在不得已,矮子 里拔将军。”
【歇后语第42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释义:不能吹牛,应该说实在话。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光说不行……”
【歇后语第43句】:【鸡蛋里挑骨头】故意找毛病。成语:吹毛求疵。《孟伟哉 小说选》:“要是捕风捉影,鸡蛋里挑骨头,哼,我敢说天底下 就没有一个好人。”
【歇后语第44句】:一天早上,妈妈的胃有点疼,我知道后急忙替妈妈找来药。妈妈笑着说:“还是闺女好,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河南·商丘)
【歇后语第45句】:【蚊虫遭扇打,只为嘴伤人】(谚)蚊虫用嘴叮人,免不了要遭到扇子的扑打。比喻人说话放肆,出口伤人,自不免要招灾惹祸。
【歇后语第46句】:【地没坏地,戏没坏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谚)指地无好坏,只要勤耕作,多施肥,自然就能多打粮;戏无好坏,只要勤排多练下功夫,自然就能表演好。
【歇后语第47句】:【当差不自由,自由不当差】(谚)差(chai):差役。指当差役的,受上司或主人的指使与管束,身不由己,不得自由;要想自由,只有不当差。 也作“当差不自在,自在不当差”。
【歇后语第48句】:【惟有感恩并积恨,万年千载不成尘】(谚)成尘:化作尘埃,指不再存在。指世间什么事都能淡忘,只有感恩和仇恨,时间再久也不会忘记。 也作惟有感恩并积恨,千年万载不成尘。 惟有感恩并报怨,千年万载不生尘。
【歇后语第49句】:【乱王年年改号,穷士日日更名】(谚)乱王:乱世的国君。号:年号。乱王总是频繁地更改着年号,不走运的读书人总是频繁地更改着名字。讽嘲人不从根本上下功夫,总喜欢在表面上做文章。
【歇后语第50句】:【自己塞了自己的嘴】(惯)指说话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歇后语第51句】:【雨天背蓑衣——越背越重】(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易浸水。本指蓑衣遭雨淋后会越来越重,转以形容负担越来越重。
【歇后语第52句】:众人是杆秤,斤两自分明。
【歇后语第53句】: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是你的;勿吃亏;一份账
【歇后语第54句】:兵糊涂一个,将糊涂一群。
【歇后语第55句】:人头上长疥疮——毛病
【歇后语第56句】:【阎王不在家,业鬼由他闹】(惯)业鬼:即孽鬼,生时作恶的鬼。比喻主事的人不在,坏人乘机捣乱。
【歇后语第57句】:【大意失荆州】“大意失荆州”形容一个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损失。这个俗语来源于三国时期关羽丧失荆州的史实和《三国演义》文学作品。赤壁之战后,吴蜀两国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但荆州既是蜀汉的重要战略要地,更是孙吴免遭魏、蜀双重威胁的国家生命线。孙吴为了要回荆州,无所不用其极,包括使用美人计;刘备为了保住荆州,派出蜀汉第一名将关羽镇守荆州,可见荆州的重要性。然而,关羽骄傲自满,从不把孙权放在眼里,才为“大意失荆州”埋下了伏笔。起先,“权遣使为子索羽女”,本义是想通过联姻巩固联盟,也有讨好关羽之意。但“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搞得孙权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向曹军发动大规模的襄樊战役,斩庞德,掳于禁,军威所及,长安为之动摇,更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关羽曾说:“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孙权)邪!”孙权乃转而与曹魏密谋,联合夹击关羽。孙吴大将吕蒙用计,自称染病,换小将陆逊代之。关羽不知是计,更不把陆逊放在眼里,放弃了警惕,在吕蒙偷袭下,荆州失守,关羽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不是一时大意,而是长期大意的结果。由此,“大意失荆州”常被人们引以为戒。
【歇后语第58句】:晚饭时,妈妈叫弟弟吃菜,弟弟不肯吃。妈妈一边给弟弟夹菜,一边对弟弟说:“三天不吃青,行路不正经。”(广东·吴川)
【歇后语第59句】:高空跳伞——落千丈
【歇后语第60句】:【抓两头带中间】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带动中间。也指先 做最大的、最小的,再做一般的。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抓两头带中间,已经抓了两个大鬼,再抓出两个小鬼来。”
【歇后语第61句】:【圣诞老人】圣诞节期间,在英、美等国,不少大百货商店、超市专门派人装扮成圣诞老人,向顾客,尤其是孩子们分发糖果和礼品,这一风俗现在已传到中国,商店或超市也有了圣诞老人的形象。那么,圣诞老人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圣诞老人是罗马帝国东部小亚细亚每拉城(今土耳其境内)的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圣尼古拉主教生前乐善好施,曾暗地里赠送金子给一个农夫的三个待嫁的女儿做嫁妆,将其中一袋金子从烟囱口扔进去,恰好掉在壁炉上的一只长筒袜子中。于是,现在每逢圣诞夜,必有不少天真的孩子把袜子口朝上小心翼翼地吊在壁炉旁,期待圣诞老人送来礼品。圣诞老人的形象非常可爱。他是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头戴红色尖帽,身穿白皮袖边,白皮领子的大红袍,腰间扎一条宽布带。传说圣诞老人住在北极。在圣诞夜,圣诞老人架着八只鹿拉着满载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原来到各家,由屋顶的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早已吊在壁炉旁或床头上的袜子里。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歇后语第62句】:【有锤就敲,有炮就放】释义:形容人性情急躁,心直口快,有啥说啥。例句:不能因为自己出于一片好心,自以为看法正确,就可以不看对象,不顾场合,不讲方式,有锤就敲,有炮就放。
【歇后语第63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释义:不干坏事,自重自爱。例句:“告诉你,我这个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们干这号事儿!”
【歇后语第64句】:【耗子钻牛犄角——尽了头了】见“老鼠钻牛角——无路可走”。
【歇后语第65句】:柏油马路赛摩托——你追我赶
【歇后语第66句】:彩云和白云谈情——吹就散(苗族)
【歇后语第67句】:看乒乓球比赛——左顾右盼
【歇后语第68句】:瓦罐里冒烟——土里土气
【歇后语第69句】:【乌鸦彩凤不同栖】(谚)比喻志趣高雅的君子,绝不会和低三下四的小人混在一起。
【歇后语第70句】:【千年纸墨会说话】纸墨,多指契约文书档案。这些纸墨 可以作为凭证。刘江《太行风云》:“空口无凭,有字据为证, 你不识字,千年纸墨会说话,还可以请旁人给念念听听。”
【歇后语第71句】:犬守夜,鸡司晨——各尽其能
【歇后语第72句】:【眼/羊死不闭眼。】成语:死不瞑目。老舍《骆驼祥子》:“这玩 艺一成家,连大带小,好几口儿,死了也不闭眼!你说是不 是?”
【歇后语第73句】:【相马失之瘦,相士失之贫】(谚)相(xiang):观察,审度。相马,容易因马瘦而致误;相士,容易因其贫困而致误。指选用人才要重在实质,不能只看表象。
【歇后语第74句】:【芝麻掉到针鼻儿里——赶巧】(歇)针鼻儿:针头上的小孔。指凑巧、巧合。
【歇后语第75句】:哑巴做梦——说不得
【歇后语第76句】:【三分人才,七分修饰】(谚)人才:人的身材长相。一个人的仪表美,三分靠生成,七分靠打扮。指衣着打扮对人的外观形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也作三分人样,七分打扮。 三分相貌,七分打扮。
【歇后语第77句】:【一人一把号】(惯)比喻一人一个主意,意见不一致。
【歇后语第78句】:【乱世出英雄】(谚)战乱的年代,往往会涌现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歇后语第79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歇后语第80句】:【猴儿拿虱子——瞎掰】(歇)拿:捉。掰:用手把物分开或折断。指胡来,胡说。
【歇后语第81句】:【驴皮影子,由人耍】驴皮影子,指皮影戏中的人物,由演员 在幕后操纵。比喻傀儡。浩然《艳阳天》:“你哩,主任,主任 还是副的,屁味儿,挂牌子的,跑龙套的,驴皮影子,由着人 家耍。”
【歇后语第82句】:【鲁班门前不敢弄斧】释义:鲁班:又写作“鲁般”,古代巧匠。比喻不敢在高手面前逞能,卖弄本领。例句:田月轩落落大方地说:“鲁班门前不敢弄斧,善人面前焉敢焚香?我今天来,是诚心诚意想听听你老先生和团总的指点哩。”
【歇后语第83句】:海瑞见皇帝——拼着一死
【歇后语第84句】:孝子吃豆腐——里外都是白
【歇后语第85句】:小叔干什么事都懒得动手,却一心想着挣大钱。爷爷说:“天上不会掉金子,地上不会长银子,啥事都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行。”(安徽·淮北)
【歇后语第86句】:【你立你的功,我撞我的钟】撞钟,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敷衍了事。谓不求上进,自甘落后。《北京日报》(1985,1, 14):“其实,见人受重奖眼红,也不全是什么坏毛病,至少比 那种你立你的功,我撞我的钟,见别人受重奖连眼珠子都不 眨一下的人要好得多。”
【歇后语第87句】:【败为寇,成为王】见“成则为王,败则为虏”。
【歇后语第88句】:下棋不语,落子不悔。
【歇后语第89句】:【屎壳郎掉在磨道里——充大耳朵驴】(歇)磨道:牲口拉磨时绕磨盘四周走的圆形小道。大耳朵驴:即驴,因耳朵较大而称。比喻品行低劣或无能之辈冒充体面的人物。 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90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交友要慎重,说话要慎 明代《金瓶梅》:“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老婆还有个里外心儿,休说世人。”
【歇后语第91句】:【打猎的人有鸟吃】指职业上的方便,有利。王统照《山 雨》:“他还图这点小便宜?犯不上!人家干的什么,打猎的 人没有鸟吃?每年到镇上做这份生意的谁不得送上三五 两?”
【歇后语第92句】:擀面棍捞饺子——搅混一锅汤
【歇后语第93句】:刘二婶常为自己家过得不如别人而生气,奶奶劝她:“穷没根,富没苗。一根竹竿十二节,说不定谁过到哪一节呢,还是想开点好哇!”(河南·长垣)
【歇后语第94句】:【走漏风声】见“露风声”。
【歇后语第95句】:【肉中刺,眼中钉】比喻被仇视被憎恶的人。语序亦可换 置。成语:心腹之患。浩然《艳阳天》:“你在人家手心里攥 着,想圆就圆,想扁就扁,人家不是傻子,容你这个眼中钉, 肉中刺啊?”
【歇后语第96句】:【外头赶兔,屋里失獐】(惯)獐:獐子,哺乳动物,像鹿而比鹿小,头小而尖,毛较粗,没有角,皮可制革。外头赶着捉兔子,家里却丢了獐子。比喻贪小而失大。
【歇后语第97句】:【让人指后脊梁骨】谓背地里受人责骂,或被议论。类似 的:让人背后骂娘。高云览《小城春秋》:“昧心钱赚不得! 一家富贵千家怨,咱不能让人家指脊梁骨!”
【歇后语第98句】:姑娘做嫁妆——早晚用得上
【歇后语第99句】:【羊羔掉进虎口里】(惯)比喻弱者陷入危险境地或落入强者手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