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句句入心的俗语,分享后会圈粉无数!

【歇后语第1句】:小林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她妈妈说:“难道你就不能吐字清楚些?嘴里像含着热茄子似的,难听死了。”(安徽·肥东)

【歇后语第2句】:有一天,我正在写作业,听见邻居家的阿姨对我爷爷说:“注意小花猫,别让它抓了小鸡!”爷爷说:“不怕。鸡怕狐狸,猫捕鼠;草怕严霜,霜怕日。一物降一物。”(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3句】:【逃出了黑店,又搭上了贼船】(惯)黑店:坏人开的杀人劫货的客店。比喻逃脱了一个灾难,又遇上了另一个灾难。

【歇后语第4句】:开会请了假——没出席(息)

【歇后语第5句】:【逼公鸡生蛋】释义:比喻要求苛刻,强人所难。例句:袁廷发头也不回,抵塞他:“你们简直在逼公鸡生蛋哕。”

【歇后语第6句】:【俩山字儿摞一块儿——请出】见“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请出”。

【歇后语第7句】:【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谓恃强欺弱,吞并。成语:弱肉 强食。姚雪垠《李自成》:“至于异姓之间,不是我骑在你头 上,便是你骑在我头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蚂虾。”

【歇后语第8句】:麻雀当家——七嘴八舌

【歇后语第9句】:【久病成医】(谚)指患病时间长了,对病因、病情以及用药治疗等都有切实的了解,几乎算得个医生了。

【歇后语第10句】:打开西窗看风光——晚景;夕阳无限好

【歇后语第11句】:纱线板做牌楼——枉费心机

【歇后语第12句】:【冤有头,债有主】(谚)报仇找对头,讨债找债主。指报仇讨债,各有其主。也指出了事,总有人要承担责任。 也作冤各有头,债各有主。 冤有冤家,债有债主。 债有主,冤有头。

【歇后语第13句】:劳劳碌碌的蜜蜂——甜头给了别人

【歇后语第14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谚)指只要有青山在,自然就有树木,有树木就不愁没有柴火。比喻只要保住基本力量,就不愁得不到发展。 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歇后语第15句】:姐姐忌妒她的班长,常在家里说人家的不是。爸爸批评她说:“人无十全,瓜无滚圆,不要吹灰尘找芝麻缝,要多看看人家的长处。”(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16句】:双休日,爸爸去卖菜。我说:“爸爸,我去帮你照看摊儿。”爸爸说:“你小孩家懂什么,在家里写作业。”奶奶说:“秤砣虽小压千斤,辣椒虽小辣人心。让他去锻炼锻炼。”(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17句】:【嘴一份,手一份】(惯)指人能说能干。

【歇后语第18句】:【离了你地球照样转】释义:意谓没有你也行。例句:“不要以为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大学里漂亮的女学生有的是!”

【歇后语第19句】:星期天,我去外婆的商店里玩,看见一位叔叔领着一位小姐姐在店前卖唱。外婆对那位叔叔说:“你应该让孩子上学。庄稼误了是一季儿,孩子误了是一辈儿。”(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20句】:【吹胡子瞪眼】(惯)形容人发脾气时怒气冲冲的样子。也形容人虚张声势,故意装出吓人的样二也作吹胡子瞪眼睛。 吹胡子,瞪眼珠。

【歇后语第21句】:出了澡堂进茶馆——里外涮(骗局)

【歇后语第22句】:【后生不看《水浒》,老来不看《三国》】(谚)后生:青少年。旧指《水浒传》是写造反的,青少年读了会不安分守己;《三国演义》是写争斗权谋的,老年人读了会增添奸诈贪得之心。 也作“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歇后语第23句】:爸爸怕我用脑过度,常劝我要劳逸结合,我却因此而贪玩起来。妈妈怨爸爸不该这样,说:“马儿都很怪,骑着比牵着跑得快。孩子没一点压力,怎么会学好基础知识啊!”(山西·万荣)

【歇后语第24句】:煮烂的鸭子——嘴还硬

【歇后语第25句】:【受熬煎】(惯)指倍受折磨。 也作“受煎熬”。

【歇后语第26句】:【面笑心不笑】(惯)指表面装出笑容,内心却并不高兴。

【歇后语第27句】:八仙桌上放盏灯——明摆着

【歇后语第28句】:【药不对症,参茸亦毒】参茸:人参和鹿茸,中药里最有滋补功能的两味药物。指用药如果和病症不相投,再名贵的药物也会对身体有损害。

【歇后语第29句】:白银子扔人——银(人)打人

【歇后语第30句】:【乌纱帽】乌纱帽早已成为历史,它的词义已变成官员职务的代称。其实,乌纱帽刚一问世时,并不为官员所独占,而是官民皆可戴用的普通帽子。据史载,乌纱帽最早出现于南北朝期间,当时,南朝有个叫休仁的人,他以乌纱抽扎帽子边沿,称其帽子为乌纱帽。随后,又有人用白纱甚至杂色纱扎帽边,这样也就有了“白纱帽”、“杂纱帽”了。这许多帽子官民都可戴。到唐代,乌纱帽已十分普通,通用于天子、士人、妓艺。天子视朝时,按南朝旧制戴白纱帽,民间则盛行乌纱帽,只是一种俗帽,因其比较洒脱而为隐士山人偏爱,当时乌纱帽是一种十分随便的穿戴。到宋代,才规定朝中官员都要戴乌纱帽,连皇帝也不例外,乌纱帽两旁各有一根长翅(可参照宋朝皇帝的画像),足有一尺多长,所以走起路来上下颤动。为了保护帽翅免于抖落,官员走路都小心翼翼。而翅的作用是“镇仪”,据说这种特别装束是为了保证戴帽者走起路来端正庄重,保持做官的尊严。明朝时,官员仍戴这种乌纱帽,但皇帝已经不戴了。明朝规定:官员上朝和办公时,皆须戴乌纱帽,穿团领衫,束腰带。帽翅长度较前缩短了,而且宽窄也不相同,官阶越高,纱帽的双翅越窄,反之,双翅越宽。乌纱帽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词义却保留了下来,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民间经常能听到丢官就是丢掉乌纱帽。

【歇后语第31句】:刨嘴吃刨花——没个饱

【歇后语第32句】:【入火海,上刀山】见“上刀山,下火海”。

【歇后语第33句】:【藕发莲生,必定有根】释义:比喻问题的产生必定有根源。例句:藕发莲生,必定有根。看来,他们可能要利用廖德俊和李旺这个事,搞什么把戏,居心叵测,葫芦里不定装着什么毒药呢!

【歇后语第34句】:【瞒债必穷,瞒病必死】(谚)隐瞒债务的,必定穷愁潦倒;隐瞒病情的,必定得不到及时治疗,最终误了性命。指凡事不可隐瞒,不然没有好结果。

【歇后语第35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歇后语第36句】:【干杯】在宴会上,“干杯”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杯不干,罚酒三杯。孰料,在国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词,却是个外来语。据说“干杯”一词起源于十六世纪的爱尔兰,原意为“烤面包”。当时的爱尔兰饮酒者常有这样的习惯,将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纯性。直到十八世纪,“干杯”才有今天的含义,并且发展成为祝酒颂词。

【歇后语第37句】:【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广博。成语:博闻强识。清代 《儿女英雄传》:“慢说别的,只他幕中那几个参谋,真真是上 知天文,下知地理,深明韬略,广有计谋。”

【歇后语第38句】:木头人锯树——忘本

【歇后语第39句】:【不吃苦中苦,难得惊人艺】(谚)让人感到惊奇的技艺,是从常人忍受不了的艰苦中打熬出来的。指要想技艺出众,必须吃苦下死功夫。

【歇后语第40句】:【画鬼容易画人难】释义:鬼容易画,人难画。鬼本来不存在,画鬼无所谓像不像,所以容易画;人则不容易画得像,所以难画。例句:罗聘笑道:“先生过奖了,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我画鬼不过信手涂来!”

【歇后语第41句】:过河踩钢丝——玄乎

【歇后语第42句】:【年号】“年号”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词,如我们十分熟悉的康熙、乾隆、道光、光绪等,都是皇帝的年号,不是他们的名字。那么,年号创始于何时,出自谁手呢?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由汉武帝刘彻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依此类推。以后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自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论在位时间长短,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我国历代各朝所定的年号,为了称谓之便,大多以两个字命名,如汉初建元、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清乾隆等。但也有少数是三个字、四个字以至六个字的。如王莽的“始建国”、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封建帝王年号在用词上是十分考究的,总要经过反复筛选,采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应、元、天、中、永”等字开头。如汉武帝刘彻一共使用过十一个年号,其中“元”字开头的就占五个,“太”字开头的占二个,“天”字开头的一个。

【歇后语第43句】:晚上没有电,妈妈点着蜡烛,放在酒瓶上。我问妈妈为什么放那么高,妈妈说:“这叫高照低明。放得高了,照的地方大。”(河南·获嘉)

【歇后语第44句】:东施效颦——生搬硬套

【歇后语第45句】:【两手提两篮——左也篮来右也篮】(歇)篮:谐“难”。指左右为难。

【歇后语第46句】:【云端里看厮杀】不介入纠纷,看热闹。清代《儿女英雄 传》:“天下最妙的是云端里看厮杀,你我且置身事外,袖手 旁观,看后来安水心先生,怎的下手?”

【歇后语第47句】:【栽跟头】(惯)走路摔倒。比喻受到挫折或犯了错误。 也作跌跟头。 摔跟头。

【歇后语第48句】:【拿人钱财,与人消灾】见“得人钱财,与人消灾”。

【歇后语第49句】:【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谚)对仇敌或丑类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恶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儿是爱憎分明的。

【歇后语第50句】:【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见“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

【歇后语第51句】:跪着养猪——看在钱份上

【歇后语第52句】:【倒了核桃车子】(惯)装满核桃的车子倒了,一车核桃哗哗泻地。形容人说话又急又快,滔滔不绝。

【歇后语第53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夜猫子,猫头鹰。叫,是正 常的现象;笑,是反常的现象。表示不吉利,或要警惕坏人 耍阴谋。海外梁容若《故乡集》:“俗话说:不怕夜猫子叫,就 怕夜猫子笑。呻吟在床的病人,夜静更深,听见了夜猫子的 笑声,病人立刻感到精神的死灭,看护病人的人,也就心灰 意冷了。”

【歇后语第54句】:【惧法朝朝乐】(谚)朝朝(zha。 zha。):天天。指知法畏法,不会犯法,自然就天天过着心安理得的和乐日子。

【歇后语第55句】:【同心结】“同心结”是青年男女的定情之物,意为永结同心。那么,“同心结”源于何时呢? “同心结”源于《诗源》里的一个故事:文胄与相邻的女子姜氏相爱,文胄送给姜氏一枚百炼水晶针,作为定情的信物。姜氏打开箱子,用双针穿上连理线,织成同心结回赠文胄。缕缕丝线织进无限情思,从此“同心结”成为男女定情的最好信物。“同心结”是用两股彩绳或彩带,绾成连环回文样式再抽紧而成,因其形态是两股彩绳交相盘于“结”的中心,代表着男女爱情的心心相印,而被看做“永结同心”之意。 “同心结”有真实记载的首见于南北朝。南齐歌妓苏小小作《西陵歌》说到了“同心结”:“妾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南朝梁武帝在《有所思》诗中也有“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的记述,可见,从歌妓到最高统治者,都知道这种表示爱情的信物了。如今,男女青年仍旧对“同心结”情由所钟,一旦成为定情之物,则永久珍藏,以作纪念。现代人还把它作为一种装饰品带在身上,作为束发的带饰、腰带的结饰、身上的佩饰,此形影不离。

【歇后语第56句】:【土地庙里长草——荒神】(歇)土地庙:供奉土地神的小庙。荒:荒芜,谐“慌”。神:本指神灵,转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乱。

【歇后语第57句】:【睁眼说瞎话】(惯)指公然撒谎。 也作“睁着眼睛讲瞎话”。

【歇后语第58句】:【成不了气候】释义:指做不成大事。例句:“我看咱们少当家的成不了气候。”

【歇后语第59句】:【拉硬弓】(惯)l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2比喻能担当重任。

【歇后语第60句】:【 一个女儿吃两家茶】谓轻易许诺两家,互相矛盾,或脚踩 两只船。或说:一个姑娘许两个婆家。清代《孽海花》:“幸 亏英相罗士勃雷婉言谢绝,否则一个女儿受了两家茶,不但 破坏垂成的和局,而且丧失大信。”

【歇后语第61句】:【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释义:不怕事情做得晚,只怕不成功。例句:“你们众位不必着急。常言道:‘不怕晚了恨,只怕事不成。’天还早哩,就是上灯时节也将他等了去。”

【歇后语第62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谚)三年不上亲戚朋友处走动,该当是关系亲密的,也会疏远起来。指亲友之间,贵在经常联系,增进情谊。

【歇后语第63句】:【山怕无林海怕荒,人怕老来花怕霜】(谚)有山无林,水土必定流失;大海无鱼,就是一片荒海;人老无为,生活无依无靠;花朵见霜,很快就要凋落。指人或物都有最难排解的伤害。

【歇后语第64句】:步枪卡了壳——不响

【歇后语第65句】:【打连手】(惯)指联合起来做事情。

【歇后语第66句】:【喝西北风】(惯)指没有饭吃,饿肚子。也指受冷风侵袭。 也作“吸西北风”。

【歇后语第67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

【歇后语第68句】:【东庙里烧香,西庙里许愿】(惯)许愿:迷信的人祈求神佛保佑时许下某种酬谢。比喻到处许愿,求人帮助。 也作东庙里拜佛,西庙里烧香。 东庙里打斋,西寺里修供。 打斋:念经做法事。修供:向神佛敬献供品。

【歇后语第69句】:【种田的儿郎不顾衣】(谚)儿郎:泛指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的年轻人,只顾耕田种地,不怕弄脏衣服。指劳动者不怕脏。

【歇后语第70句】:老牛身上的毛——没有数

【歇后语第71句】:【为着别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锅】(惯)比喻为给别人办事,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歇后语第72句】:【天塌下来有高人,地陷下去有矮子】谓不论发生什么灾难, 都不会先临到自己头上,尽管放心。沈从文《长河》:“师爷, 说好倒真是你们好,什么都不愁,不怕,天塌了有高长子顶, 地陷了有大胖子填。吃喝自在,日子过得好不自在!”

【歇后语第73句】:【脸朝黄土背朝天】(惯)形容农民辛勤种地的情景。 也作面朝黄土背朝天。 脊梁朝天脸朝土。

【歇后语第74句】:一着小慎,满盘皆输。

【歇后语第75句】:【嫌人易丑,等人易久】见“等人易得久,嗔人易得丑”。

【歇后语第76句】:一天,在省城上小学三年级的表姐莹莹不小心把小狗贝贝带进了一家商场。商场的保安叔叔没有生气,只是笑眯眯地摸了摸贝贝的头,说:“亲爱的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儿是不准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出去时,千万别忘了带走你身边的这位小姑娘啊!”(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77句】:【海水深了,什么鱼都有】释义:比喻环境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这几天俺才琢磨出个理儿来:海水深了,什么鱼都有,林子密了,什么鸟都有,天下大了,什么人都有,哪能都长师傅你一样的心肠。

【歇后语第78句】:【草膘料力水精神】释义:吃草能使牲口长膘,吃料能使牲口增力,喝水能使牲口存精神。例句:如果黑夜喂不好,牲口就要受伤,一夜要喂五六次,我有的工夫一次接一次,直喂到天亮才算。这吃草料饮水还有讲究,常言说:“草膘料力水精神”。

【歇后语第79句】:【做了几天和尚,连肉味也忘了】指忘记过去的经历。汪幸 福《浪迹台湾岛》:“过去,你男人为升官想方设法巴结我。 今天,我浪迹到这里,你却忘恩负义拒我于门外,做了几天 和尚,连肉味也忘了。”

【歇后语第80句】:【又想吃鱼,又怕沾腥】(惯)比喻既想得利,又怕沾上坏名声。 也作又吃鱼儿又嫌腥。 又想吃鱼,又怕腥气。

【歇后语第81句】:【说出一朵花儿来花】话谐音。话说得好得不得了。成 语:天花乱坠。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便是说出一朵花来, 也掩不住女人的口,枉落得自己吃亏,众人笑话。”

【歇后语第82句】:【卖石灰见不得卖面的】(谚)石灰和面粉都是白的。比喻同行之间往往会互相嫉妒。 也作“卖白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

【歇后语第83句】:【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指说话不能改口,做事无法挽 回。成语:覆水难收。巴金《寒夜》:“我要是你,我就登报跟 她离婚,横竖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

【歇后语第84句】:【当官不打送礼的】做官的喜欢人巴结,也指不拒绝馈赠。 《人妖之间》:“但是俗话说得好,当官的不打送礼的呀。再 说,这都是那年月有钱也买不到的东西呀。”

【歇后语第85句】:【难字压顶,寸步难行;闯宇当头,随意纵横】(谚)被困难压住头的人是什么事也做不得的;只要敢闯,就会有希望有前途。指事业上要想有成就,就必须大胆开拓。

【歇后语第86句】:【鲁班门前抡斧——不知天高地厚】(歇)指缺乏自知之明,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本事。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87句】:【七字两点——斗出弯来了】(歇)“七”字左上角加两点,就成了“斗”字下面加个弯钩。斗:谐“抖”。指人因境遇好转而得意洋洋起来。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88句】:【叶落归根,人老还乡】见“树高干丈,叶落归根”。

【歇后语第89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释义:眼前又有了新的道路。比喻事情有了新的转机,有了新的希望。这是陆游《游山西村》诗句。“山重水复”又作“山穷水尽”。例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绕过险崖,眼前豁然开朗,宽阔的航道又伸展在眼前了。

【歇后语第90句】:【蔫人出豹子】(谚)蔫人:不起性的人。豹子:猛兽,代指举止凶恶的人。指脾性一贯和善的人,有时也会突然发作得非常暴烈。

【歇后语第91句】:暑假期间妈妈让我下地撤粪,因为是头次撒,铁锨总不听使唤,撒出去就是一堆。妈妈边示范边讲:“撒粪要均匀,扬起一条线,落下一大片。”(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92句】:妈妈叫我去割草,我嫌门口草太矮,不好割,想到村后去割。妈妈说:“远跑不如近磨,你有跑的工夫,在门口早就割好了。”(江苏·丹阳)

【歇后语第93句】:【不能正己,焉能化人】(谚)自己不能严于律己,使自己品行端正,又怎能教化别人。指要想教育别人,必须先严格要求自己。

【歇后语第94句】:【看见坟堆儿就磕头】(惯)比喻不了解情况,对人盲目恭敬。

【歇后语第95句】:村里有两个邻居为一点儿小事发生了口角,找王大婶评理。王大婶对两人说:“我这个人是肚子里有半斤,嘴上就会倒五两,有啥说啥,你们可不要怪我。”(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96句】:【闭着眼睛说瞎话】(惯)指不顾事实地胡说。 也作“闭着眼睛胡说”。

【歇后语第97句】:依靠群众,如鱼得水;脱离群众,如树断根。

【歇后语第98句】:【瞌睡要从眼上过】瞌睡就睁不开眼。指事情发展不能避 免。西戎《盖马棚》:“过去不愿意,现在愿意了也行,早不入 迟入,瞌睡要从眼上过,迟早是一样。”

【歇后语第99句】:【忍宇中间一把刀,不忍分明把祸招】(谚)忍字的结构是“心”上有“刀”,是指如果遇事不忍,就会惹出杀身之祸。指遇事能忍,自会免除灾祸。 也作忍自忍,饶自饶,忍饶相加祸自消。 忍自忍,饶自饶,忍耐比着饶恕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38262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