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俗话俗语,谁看谁心动!

【谚语俗语第1句】:梦里拾钞票——财迷心窍;财迷

【谚语俗语第2句】:【以五十步笑百步】释义:作战时逃跑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比喻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稍轻,就去讥笑别人。例句:想到这里,他觉得即使自己的手不是那么软,也不能去打瑞丰了;他和瑞丰原来差不多,他看不起瑞丰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谚语俗语第3句】:【顾了翻锅,忘了烧火】(惯)比喻顾此失彼。

【谚语俗语第4句】:长青藤搭在墙头上一一难分难离

【谚语俗语第5句】:姥姥见我要把剩饭倒掉,马上拦着说:“唉!百粒不成面。吃了不痛扔了痛啊!”(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6句】:桂花树旁修厕所一一一阵香来一阵臭

【谚语俗语第7句】:哈巴狗戴牛铃啥巴狗戴铃铛——假充大牲口;快活的狗腿子

【谚语俗语第8句】:【官不容针,私通车马】(谚)按官法,连针一样的违法小事也通不过;若徇私情,像车马一样大的非法之举也能通融。指旧时私情大于公法。

【谚语俗语第9句】:胡豆地里种芝麻——杂种

【谚语俗语第10句】:【 无马狗拉犁/无牛马耕田】借指替代,或不得已求其次。 相关的:有牛使牛,没牛使犊。周立波《山乡巨变》:“不要讥 笑吧,我做得什么队长啊!还不是无牛牛了马耕田。”

【谚语俗语第11句】:【一脚高,一脚低】见“高一脚,低一脚”。

【谚语俗语第12句】:【打成一锅粥】(惯)形容打作一团,场面十分混乱。

【谚语俗语第13句】:舅舅给我家送来了几包棉籽壳,叫种蘑菇。爸爸看着棉籽壳,皱皱眉头说:“种,没有时间;不种,棉籽壳又浪费了。怎么办呢?”妈妈说:“你遇事总是心问口,口问心。种!我包了。”说完就笑起来,我和爸爸也笑了。(山东·临沂)

【谚语俗语第14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谚)浮屠:也作浮图,梵语,即佛塔。能救活一条人命,那功德比建造一座七层高的佛塔还大。指救活人命是功德无量的事。 也作救人一命,胜过造佛七尊。 救人一命,胜造一座宝塔。

【谚语俗语第15句】:【一正敌千邪】(谚)正:正气。 邪:邪气。只要有一派正气,就能镇压住各种各样的邪气。指任何邪恶总是惧怕正气的。 也作“一正压百邪”。

【谚语俗语第16句】:【当家是个年轻郎,餐餐窝头心不凉】(谚)当家:方言词,妻子称丈夫叫“当家的”。窝头:玉米面蒸的粗食。指只要嫁个年轻的丈夫,生活再清苦也感到幸福。

【谚语俗语第17句】:【拐驴对破磨】(惯)拐:腿或脚有毛病,走路时身体不稳。比喻双方都不好,正好相配。

【谚语俗语第18句】:【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见“小大姐儿裁褯子——闲时置下忙时用”。

【谚语俗语第19句】:扳不倒儿盖被窝——个儿小被(辈)儿大

【谚语俗语第20句】:水龙头失灵——放任自流

【谚语俗语第21句】:【睁着眼睛不见贼】(惯)指人没有分辨能力,认不出坏人。

【谚语俗语第22句】:爸爸和妈妈吵了嘴。爸爸说:“打盆说盆,打罐说罐,你不要扯得簸箩乱动弹;东一榔头,西一斧子,光提那猴年马月陈谷子烂芝麻的事。妈妈说:“路走错了能拐回来,话说错了又拐不回来,我不说了行不行?”(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23句】:【家有家法,店有店规】强调要遵守法纪。家、店,亦可换用 其他表示集体单位的词语。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家有家法,店有店规。我们豆腐房,不允许走歪门邪道!”

【谚语俗语第24句】:【泼妇】“泼妇”是指生活中那些凶悍、蛮不讲理的归女。它源自哪里呢?汉代名臣朱买臣,在家是个“妻管严”,他不想这样狼狈地生活下去,准备外出找官做。妻子对他冷嘲热讽,讥其朽木不可雕,并跟他闹分手。朱买臣只好跟妻子分了手。岂料,这个朱买臣在外真的做了大官,骑着高头大马衣锦还乡时,妻子后悔了,又来找他,要求和他复合。朱买臣拿起一盆水泼在马前的地上,对妻子说:“如果你能把水都收回盆里,我就和你复合!”成语“覆水难收”也是由此而来。姓朱的恶老婆也就有了个“雅号”——泼妇,即像泼出水的妇人,不能再走回头路了。这就是历史上原装的“泼妇”。但“泼妇”的传播却与乾隆帝有关。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乾隆皇帝在一次下江南的行程中,路过古城镇江之时,看到大市场口有两个老妇在叫骂恶斗,极其不雅,不禁叹道:“天下之泼,唯……之妇也。”皇帝一出口,“泼妇”一词流传也就更快了。

【谚语俗语第25句】:两个分力的尖角越小,合力越大:一个集体团结越紧,攻关力越强。

【谚语俗语第26句】:【吃皇粮】(惯)皇粮:旧指朝廷发下的粮食。比喻吃公家的饭,靠工资生活。 也作“端公家饭碗子”。

【谚语俗语第27句】:妈妈让我干活,我没干,弟弟忙去告我的状。妈妈听后说:“你不要讲他了,你们都是一个师傅的徒弟。”(安徽·金寨)

【谚语俗语第28句】:大姑娘相亲——羞羞答答

【谚语俗语第29句】:【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释义:成家业很不容易,败家业容易得很。例句:所以古人留下两句话:“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言者痛心,闻者自应刻骨。

【谚语俗语第30句】:【—条肠子挂两头】指心中牵挂。挂,也指挂念。陈登科 《活人塘》:“薛陆氏这几天,心情也是一条肠子挂两头。”

【谚语俗语第31句】:【抱着扁担进门——直出直入】(歇)本指直着进出,转以形容说话做事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谚语俗语第32句】: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谚语俗语第33句】:肚里藏生铁——心情沉重

【谚语俗语第34句】:【驴唇不对马嘴】牛头不对马嘴多指语言文字杂乱,没有联 系。成语:文不对题。台湾李敖《笑傲五十年》:“为了加强 效果,可以想象,但想象要恰如其分,不能牛头不对马嘴,胡 乱丑化古人。”

【谚语俗语第35句】:坐飞机旅游——世界观

【谚语俗语第36句】:【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释义:做生意不能讲个人交情。例句:老棒子要跟他在账上找齐!——账可是一笔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交情是交情,买卖是买卖。何况他跟这个“黄毛”算什么交情?简直是他身上的一块牛皮癣,想起来就痒。

【谚语俗语第37句】:【有千年产,没千年主】(谚)有千百年不变的产业,却没有干百年不更换的主人。指财产是长久的,主人却是会变换的。

【谚语俗语第38句】:【名取西川,暗夺荆州】释义:名义上说是去夺取西川,实际上暗中去夺取荆州。比喻声东击西。例句:“你真是鬼主意多!我就依了你的,看你的什么名取西川,暗夺荆州”。

【谚语俗语第39句】:鹅毛落水——漂浮

【谚语俗语第40句】:【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歇)骆驼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对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 常含讥讽或诙谐意。

【谚语俗语第41句】:【识得秤来姜卖完】谓学会了本领用不上,有力无处使。 文章:“到了这种地步,后悔也晚了,正应了那句老话:识得 秤来姜卖完。”

【谚语俗语第42句】:一块石头落了地——放心了

【谚语俗语第43句】:【知道疯骆驼的性子,在草地上就不穿红袄】(谚)疯骆驼见了红色就发狂,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在草地上穿红衣服惹事。指知道事态发展后的厉害,就应谨慎行事,以防事故。

【谚语俗语第44句】:【奸不厮欺,俏不厮瞒】(谚)奸:歹的。厮:相。俏:好的。不论好歹,不相欺瞒。指打消一切顾虑,把真情告诉对方。

【谚语俗语第45句】:敲着空碗唱大戏——穷开心;穷快活

【谚语俗语第46句】:【拄棍要拄长,结伴要结强】(谚)指拄拐棍要拄长的,长的稳当;结伴当要结强的,强的可靠。

【谚语俗语第47句】:我上学、做事,老是磨磨蹭蹭的。妈妈批评我:“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这慢性子?厨房都失火了,还要在里边喝三碗热粥。”(广西·恭城)

【谚语俗语第48句】:【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生到好地方】(歇)狗尿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真菌,有黏液,有臭味,不能食,被人鄙视。指人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

【谚语俗语第49句】:【狗无廉耻,一棍打死;人无廉耻,无法可治】(谚)狗无耻处死即可,人无耻则难以处置。指人要是不顾羞耻就无药可救。

【谚语俗语第50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稳】释义:领导者遇事沉着,群众才台自安心。例句:“以后有事儿要沉着。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台能稳当。”

【谚语俗语第51句】:墙缝里的蝎子一暗中伤人

【谚语俗语第52句】:【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脸部表情一反常态,形容不 高兴。老舍《离婚》:“设若她们在院中遇见,而马少奶奶的 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那便有点麻烦。”

【谚语俗语第53句】:【八九不离十】释义:数字的顺序是八九紧接着十,比喻相差不多。另外,“十”与“实”谐音,常说明估计或猜测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很接近。例句:“……咱们对男人心理分析不了,可是对咱们自个儿总能透视个八九不离十……”

【谚语俗语第54句】:【 正没窟窿下蛆,来了个卖藕的】藕内有孔(窟窿),藕、偶谐 音。谓偶然(碰巧)遇到了一个机会。刘彦林《春风得意》: “正没窟窿下蛆,来了个卖藕的。丁世宗顿时来了精神。”

【谚语俗语第55句】:【草莽出英雄】(谚)草莽:草丛,指民间。指英才往往产生于民众。

【谚语俗语第56句】:【黄柏木作磬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歇)黄柏:即黄檗,落叶乔木,木材坚硬,味苦。磬:佛教打击乐器,似钵,多用铜制。体面:本指好看,转指光彩。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困难。指表面看起来似乎很体面,实际上却有许多难处。

【谚语俗语第57句】:光头上面长虱子一无处藏身

【谚语俗语第58句】:【衣服要自己穿破,不能叫人家指破】为人要正派,不能让人 背后议论,被人指责。孙犁《风云初记》:“名帖儿要正,脚跟 儿要稳,衣服要自己穿破,不能叫人从背后指点破!”

【谚语俗语第59句】:【卸包袱】(惯)比喻解除思想或经济上的负担。

【谚语俗语第60句】:【急出来的主意,逼出来的祸】(谚)指人在急迫中容易想出应急的办法,在被逼到走投无路时容易发生祸端。

【谚语俗语第61句】:【生在福中不知福】见“人在福中不知福”。

【谚语俗语第62句】:秦始皇治书生——坑害人(焚书坑儒)

【谚语俗语第63句】:【娃子不哭奶不胀】小孩没哭,无须喂奶;奶不胀,无须挤。 指没有发生什么麻烦,暂时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这 里‘娃子不哭奶不胀’,为什么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 口哭?”

【谚语俗语第64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释义:穴:洞。焉: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险亲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经验,获得成功。“焉得”又作“难得”、“怎得”、“捉不住”。例句:纪怀仁道:“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为了打下恶虎庄,为了黄河岸上民众的自由,为了党的事业,不说是危险,就是掉头丢脑袋,我也要亲自探一探!”

【谚语俗语第65句】:【小时】“小时”一词,既是舶来品,随着钟表的引进而引进,又是土洋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今天的24小时,半夜11点到凌晨l点为子时,1点到3点为丑时,3点到5点为寅时,依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人我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的时间一个钟点叫做“小时”。当时是“大时”、“小时”土洋并用。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消失,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66句】:星期天晚上,我告诉妈妈:“上午姑姑给了我本《新作文选》,下午二姨又给我买了文具盒。”妈妈笑着说:“好事都叫你碰上了,净拾蹦蹦枣儿!”(河南·镇平)

【谚语俗语第67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挡住了一个敌人,又放进一个敌人, 祸害仍未消除。传记图书《溥仪在伯力》:“中国真是多难, 前门赶走了一条狼,后门又来了一只虎。”

【谚语俗语第68句】:【姜太公使机变——不钓鱼儿只钓贤】(歇)机变:机谋,随机应变的计谋。指做事另有好的用意。

【谚语俗语第69句】:【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谚)后娘:继母。指孩子一旦失去了亲娘,父亲也就会和后娘一样对孩子只有冷淡,没有关爱。 也作有后娘就有后爹。 有后娘必有后爹。

【谚语俗语第70句】:吃晚饭时,又听见二溜子在门外喊穷,奶奶生气地说:“二溜子怕动弹,不劳动不生产,人家穿好他穿烂,人家吃好他在看。”(陕西·榆林)

【谚语俗语第71句】:【退一步想,过十年看看】事情眼光要远,不要争一时的得 失。清代《儿女英雄传》:“古语云:退一步想,过十年看。这 两句话似浅而实深。”

【谚语俗语第72句】:【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释义:龙一到浅水中,虾也会戏弄它;虎离开森林落到平川,狗也会欺侮它。比喻英雄在失势时,会受小人的气。例句:蜀人杜滑江令麻城,居官执法,不敢干以私。一日宴乡绅,梅西野倡令,要拆字入俗语二句……杜又云:“单其也是其,加点也是淇,除却淇边点,加欠便为欺。俗语云:龙居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谚语俗语第73句】:【戴笼头】(惯)笼头:骡马等头上套的东西,用皮条或绳子做成,用来系缰绳,有的还用来挂嚼子。比喻被人控制,受人支配。

【谚语俗语第74句】:【侮人还自侮,说人还自说】(谚)指轻慢别人、非议别人的人到头来总要自食其果。

【谚语俗语第75句】:【抖搂包袱底儿】(惯)包袱底儿:比喻最拿手的本领。指把最拿手的本领亮出来。

【谚语俗语第76句】:【 土命人心实】谓人心地诚实,不会用心眼,不会耍花招。 浩然《艳阳天》:“你往后别跟五婶逗着玩了,五婶是土命人 心实,遇着不顺眼的事儿,爱着急、上火,我要没轻没重地给 你一顿,多让人瞧不起你。”

【谚语俗语第77句】:口袋里盛米汤——装糊涂

【谚语俗语第78句】:戏台上敲小锣——帮腔

【谚语俗语第79句】:自从“争做文明少年”活动以来,纪律和卫生方面的流动红旗就像是在我们班歇了脚似的,从没间断过。“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班级搞好。”班主任表扬我们说,“这就叫众人拾柴火焰高。”(浙江·诸暨)

【谚语俗语第80句】:【能者多劳】(谚)指能干的人总比别人多劳苦。 也作能者多劳,智者多忧。 巧者多劳拙者闲。

【谚语俗语第81句】:亲邻互助山成玉,父子同心土变金。

【谚语俗语第82句】:两个鼻子眼出气——息息相关

【谚语俗语第83句】:【管天管地,管不着拉屎放屁】(谚)指不论权力多大,职位多高,也管不得人们的生活细事。

【谚语俗语第84句】:兔子不吃窝边草——给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谚语俗语第85句】:【冷手抓热馒头】(惯)比喻不熟悉情况的人去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 也比喻没费劲儿就得到好处。

【谚语俗语第86句】:大炮打群狼——轰而散

【谚语俗语第87句】:妈妈搬蜂窝煤的时候,我也要搬。结果,我把蜂窝煤摔烂了一块。妈妈笑着说:“你这是磕一个头放俩屁,行善没有作恶多。”(河南·周口)

【谚语俗语第88句】: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谚语俗语第89句】:【超市】“超市”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不过,超市的优越性很快显现,大大方便了顾客,人们现在已经离不开超市了。 “超市”是“超级市场”的简称,它指大型的商品销售市场。这个概念最先产生于西方国家,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超级市场于1930年8月在美国的纽约诞生。超市经营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以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用品,外面有停车场,免费为远来的顾客提供方便。超市门口有推车和提篮,供顾客选购商品使用。超市的特点是货物齐全,购物方便,出门集中收款,因此深受顾客欢迎。在我国,不仅引进了大超市的经营模式,独具创意又开办了许多小超市,使“超市”概念扩展,凡进店自由选购的都自称超市。

【谚语俗语第90句】:灯草抵门——靠不住;不可靠

【谚语俗语第91句】:【破蒸笼——不盛气】(歇)盛:谐“成”。气:谐“器”。指没有出息。

【谚语俗语第92句】:【甜瓜嘴,苦瓜心】谓一片苦心,好言相劝。韩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网》:“大伙说你这人是甜瓜嘴儿,苦瓜心。”

【谚语俗语第93句】:大妈为小庆的婚事快愁出了病,可小庆常说大妈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大妈叹气说:“我这是推完磨还挨磨棍打。”(河南·商水)

【谚语俗语第94句】:勒紧裤带拉二胡——饿(恶)作乐

【谚语俗语第95句】:小峰贪玩,不好好学习,他爸爸正在狠狠地训斥他。这时,一向宠他的奶奶走过来解围说:“骂他干啥?成人的杨六郎,不成人的卖麻糖。由他去好了。”(山西·太原)

【谚语俗语第96句】:【一刹那】“一刹那”表示时间极短,它是梵语的音译,是古印度最小的时间单位。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中提到:“时间极短者,谓刹那也,百二十刹那为咀刹那,六十咀刹那为一臘缚,三十臘缚为一牟呼栗多,五牟呼栗多为一时,六时合成一日一夜。”这样算来,一刹那约合现在的0.013秒,比一念0.018秒还少了0.005秒,真是够短的。从目前这些时间称呼看,一刹那是最短的。

【谚语俗语第97句】:考试成绩出来了,我拿着满分的卷子到处炫耀。爸爸见了对我说:“自满、轻信和自高自大,是人生的三大暗礁,成功的花环上必须用谦虚来镶边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8句】:九曲桥上拖毛竹——拐弯抹角

【谚语俗语第99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经过长期的考验,才能看出好 坏。浩然《艳阳天》:“我知道你上了人家的当,听了别人的 话儿,这会儿我的心意你不能一下子弄明白。我也不用多 说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吧。”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375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