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看一眼就忍不住收藏了!
【谚语俗语第1句】:【宁可人前全不会,不可人前会不全】(谚)宁愿在人前表现出自己全不会,也不在人前表现出自己半懂不懂的。指不懂装懂最丢人现眼。
【谚语俗语第2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此语的意思是荐举人才,对外不避仇人,对内不避亲属。形容任人唯贤,公正无私。此语源自《吕氏春秋·去私》,讲的是春秋时,晋国大夫祁黄羊年老退官,晋悼公要他荐举贤良。祁黄羊推荐仇人解狐做了南阳县令,又推荐自己儿子祁午在朝中做了军尉。孔子听说后赞叹道:“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可以说是公正无私啊!”
【谚语俗语第3句】:谢安做宰相——东山再起
【谚语俗语第4句】:【打官腔】(惯)旧指说一些官场上的门面话,现指利用规章制度来推托、责备。也指拿冠冕堂皇而不解决实际问题的话来应付人。
【谚语俗语第5句】:【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发威,不能动弹】(歇)动弹:活动。指厉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风也无济于事。
【谚语俗语第6句】:【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释义:猩猩:猿类,形似人。能言:指经过训练,可发几个简单的音节。猩猩纵然能说话,也还是禽兽本性。例句:鹦鹉能言,不禽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谚语俗语第7句】:【水火不相容】释义:水和火,不能同时在一个火炉里存在。比喻彼此相冲突,无法调和。例句:他绝不使自己的家业接近愁人姚士杰,那和他的“政治性儿”水火不相容。
【谚语俗语第8句】:飞蛾撵蜘蛛——自投罗网
【谚语俗语第9句】: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谚语俗语第10句】:柏油烫猪头——连根拔
【谚语俗语第11句】:腊月三十吃年饭——团圆
【谚语俗语第12句】:小叔要当新郎了,可他不愿意大操大办自己的婚事。同院的王阿姨来到我家,向奶奶打听小叔什么时候办喜事,奶奶不告诉她。王阿姨着急地说:“就告诉我一人吧,我不会告诉别人!”奶奶说:“坛口好扎,人口难塞。我就不告诉你了。”(河南·固始)
【谚语俗语第13句】:【喝惯了的水,说惯了的嘴】(惯)比喻人太爱说话,管不住自己的嘴。
【谚语俗语第14句】:【拜天地】在民间的结婚典礼上,一对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拜天地的习俗,来源于民间神话。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个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一天晚上,小伙子望着天空圆圆的月亮,自言自语地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情。”他刚说完,忽然月亮一闪,一个白眉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来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我又让女娲造了一个女的,给你领来。你们先认识一下,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雾散。姑娘见小伙子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正在这时,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两人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见了。从此以后,人们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习俗遂成,“拜天地”一词也随之出现了。现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换成了夫妻对拜。
【谚语俗语第15句】:便壶没鼻——不好捉摸;难捉摸
【谚语俗语第16句】:大伯家的猪糟蹋了二奶家的庄稼,他们两家在吵架。我对爷爷说:“就怨大伯,他为什么不把猪圈好呢?”爷爷说:“有活儿多插手,遇事少插嘴,你小孩家懂什么?”(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17句】:鸡鸭共一笼——语言不相通
【谚语俗语第18句】:【七个头,八个胆】(惯)形容人胆子非常大。
【谚语俗语第19句】:我们班来了个复读生,是没考上高中留下的,可现在仍不好好学习。老师生气地说:“咳!真是山姜断不了辣气啊!”(山东·文登)
【谚语俗语第20句】:【一斤肉包的饺子——好大皮子】(歇)皮子:本指包饺子的面片儿,转指外表、架势。指人派头、架子大。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21句】:【福从此起,祸从此起】(谚)福是从这儿起的,祸也是从这儿起。指福与祸从来都是相倚相伏的。
【谚语俗语第22句】:铁叉子刷牙——硬找渣(岔)
【谚语俗语第23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三国时谋士,曹操把他骗到 曹营,他决计不发表意见。事出《三国演义》。借指不说话。 老舍《骆驼祥子》:“他必审问我,我给他个‘徐庶入曹营,一 语不发’。”
【谚语俗语第24句】:太平间抬出的人——不行了
【谚语俗语第25句】:烧红了的煤球——吹不得,捧不得
【谚语俗语第26句】:神龛上挂粪桶——糟蹋神像
【谚语俗语第27句】:【值几个钱一斤】谓没有价值,或不起作用。表示轻视。 值,也说:卖。张恨水《八十一梦》:“正气卖多少钱一斤?你 那点本领,在我这里吹什么正气?”
【谚语俗语第28句】:骆驼脖子仙鹤腿——各有所长
【谚语俗语第29句】:【金刚钻小,能钻瓷器】释义:比喻人虽年轻或没有名气,却很有本领。例句:金刚钻小,能钻瓷器。我听说那岳元帅十三岁在内黄岁武考,独占鳌头。
【谚语俗语第30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谚语俗语第31句】:【墙上挂竹帘——没门儿】(歇)门:本指门户.转指门路、办法。指事情根本办不到或行不通。 也作“墙上挂帘——没门”。
【谚语俗语第32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谚)有多大的热能,就发多大的光。比喻不论能力大小,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谚语俗语第33句】:【观棋不语】观棋不语是看下棋时的一条纪律,它源于围棋。围棋的黑白两色,象征着日月,表示阴阳二气;棋子的圆形模拟浑圆的天象穹苍;棋盘四角比喻地象的四方;纵横各19条线,交织成361个棋位,这是旧历一年的天数;棋盘中间有9个星点叫做势眼,表示九大行星;棋盘长1尺2寸,表示12个月;白子表示白昼,黑子表示黑夜;黑子先走,表示一天从半夜的子时开始;黑白相对,表示阴阳应对之气,阴阳对应时不得混入他物。因此,下围棋时不许旁观者插嘴。可见围棋的高深莫测,是世界棋类之冠。
【谚语俗语第34句】: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谚语俗语第35句】:【打窝里炮】(惯)比喻内讧,自己人发生冲突和争斗。
【谚语俗语第36句】:【嘴软的小牛有奶吃】(谚)吃奶时不顶撞母牛乳部的小牛,奶就吃得饱。比喻说话谦和温顺的人办事就顺利,成功的几率就高。
【谚语俗语第37句】:提傀儡儿上戏场——少一口气
【谚语俗语第38句】:大理石铺路——大材小用
【谚语俗语第39句】:【八十岁学吹手——来不及】(歇)指学某种技艺或从事某项工作为时已晚。
【谚语俗语第40句】:【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谓找上门来就有麻烦事。香港金庸 《射雕英雄传》:“咱们一对一地跟他动手,谁也抵挡不住。 他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谚语俗语第41句】:暖水瓶爆裂——丧胆
【谚语俗语第42句】:【月亮底下打灯笼——空挂明】(歇)空:本指空中,转指虚而不实。 明:谐“名”。指只挂个虚名。
【谚语俗语第43句】: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谚语俗语第44句】:【执法如山】对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法官,人们赞誉他们“执法如山”。这个说法是从何而来呢?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冬十一月,太平公主赴雍州游玩,相中了当地寺院里的一盘水磨,未经寺院和尚同意,即吩咐随从运往京城,归为已有。寺院和尚迫于太平公主的权势,不敢当面阻拦,立即告到雍州司户李元绒那里。司户是个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的小吏。但李元绒不畏权势,公正刚直,当即受理此案。经查,该水磨确系寺院合法财产,太平公主无权霸占。随即将水磨判归寺院;这一判决,吓坏了李元绒的顶头上司,一向趋附权贵的雍州刺史窦怀贞。他即刻命令李元绒将水磨改判给太平公主。李元绒对这种恃强凌弱、媚上斯下的行径无比愤慨。二话不说,当即挥笔在原判决书的空白之处写“南山可移,此判无动”八个大字,坚决维持了原判。后世将这八个字逐渐浓缩成“执法如山”四个字。
【谚语俗语第45句】:【糠了的萝卜——没大辣气】(歇)糠:萝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 本指萝卜变得不辣了,转喻人变得不那么厉害了。
【谚语俗语第46句】:【择日不如撞日】(谚)选择吉日不如碰上的日子好。指事不宜迟,要抓住时机,不必专选吉日。 也作“择日不如撞日,撞日不如今日”。
【谚语俗语第47句】:逼狗到墙角——反咬
【谚语俗语第48句】:【口头禅】“口头禅”是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无意间时常说的话语,多无实际意义。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上,没有把禅理践行到现实生活中去。禅,是要用心去学,用心来悟的,是需三关悟渐,闭关打七的功夫。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挂在口头上。如果单单靠从口中滔滔不绝说出来的禅学,那就不是真正的禅,而是“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今天,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了。
【谚语俗语第49句】:【牛皮灯笼肚里亮】指心里明白。又指里头好,外表看不 出。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哼,牛皮灯笼肚里亮,你心 里还不明白?”
【谚语俗语第50句】:【山山有路,路路相通】释义:形容道路四通八达。“山山”又作“山口“。例句:“他们走的是哪条路?”“山山有路,路路相通!进来的时候就是分开走的,讲不准。”
【谚语俗语第51句】:【胖子也不是一口儿吃的】(谚)比喻事物的形成要靠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冒进,急于求成。
【谚语俗语第52句】:屠宰场上的肥猪——死到临头
【谚语俗语第53句】:扁担做桨用——划不来
【谚语俗语第54句】:【横挑鼻子竖挑眼】(惯)形容很不满意,百般挑剔。 也作“横挑眼,直挑眼”。
【谚语俗语第55句】:【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谚)实:实情,这里指隐私。打人不要打膝盖骨,打坏了人就无法站立;说人不要揭隐私,揭开了人就无法做人。指揭人隐私是极不道德的。
【谚语俗语第56句】:【 千拣万拣,拣个破灯】盏过于挑剔,最后挑选了一个最差 的。或说:东拣西拣,拣了个漏油灯盏。陈残云《香飘四 季》:“好好一门亲事,弃了不要,却自家把头撞到南墙上。 正是千拣万拣,拣来个破灯盏。”
【谚语俗语第57句】:【发什么声,得什么音】(谚)音:音讯,信息。指说出什么样的话,就能让人看出他是哪个层面上的人。
【谚语俗语第58句】:【班门弄斧——不知自量】(歇)班:鲁班,春秋末年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巧匠,被木匠、瓦匠等奉为祖师。弄:舞弄。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含讥讽意味。 也作“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谚语俗语第59句】:【冤死别告状,穷死别当当】(谚)告状:向衙门递上诉状书。当当:用实物抵押现金。指旧时衙门和当铺,是最黑暗和剥削最残酷的地方。
【谚语俗语第60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谚)腋(ye):狐腋下的一小片细绒毛。 一千张羊皮,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绒毛有价值。比喻庸人再多,也抵不上一个识见高远的人才。
【谚语俗语第61句】:天变的时候,妈妈总会说:“看看天上的云往哪儿飘,就知道会不会下雨。”还说出一句顺口溜:“云往北一阵黑,云往南水漂船,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河南·安阳)
【谚语俗语第62句】:【偷来的钱易尽,买来的官易坏】(谚)指偷来的钱花着不心疼,容易花完;买下的官来路不正,容易败坏。
【谚语俗语第63句】:妈妈经常劝我要坚持不懈,努力学习,她说:“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三里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64句】:【拿得起,放得下】(惯)1指人有本领、有技能。2指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3指处理问题果断、灵活,有能力承担,也舍得放弃。
【谚语俗语第65句】:【顺着蔓摸瓜】释义: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下去。例句:二愣说:“咱顺着蔓摸瓜呗。”
【谚语俗语第66句】:【按着葫芦扣籽儿】强行全部取走。清代《醒世姻缘传》: “哪像如今听见那乡里有个富家,定要寻件事,按着葫芦抠 子,定要挤他个精光。”
【谚语俗语第67句】:【老猫不在家,耗子上房巴】(谚)耗子:老鼠。猫离开了家,老鼠就张狂得缘墙上房。比喻主管的人不在,下属人员就失去管束。也指内部失防,就会招来里忧外患。 也作老猫不在家,耗子上屋爬。 老猫不在家,耗子造了反。
【谚语俗语第68句】:【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释义:冬青:常绿乔木,夏季开花,花小呈淡紫红色。在黄梅雨时节,冬青树一般不会开花;如果开花,便是旱象的征兆,黄梅雨便停止。例句:冬青花占水旱。谚云:“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雨不来。”
【谚语俗语第69句】:【家懒外头勤】释义:在外边勤劳,在家里什么都不管。例句:玉生是个“家懒外头勤”,每天试验这个,发明那个,又当着个民兵班长,每逢收夏、收秋、过年、过节就在外边住宿,根本不是管家的人。
【谚语俗语第70句】:九月的菊花逢细雨——点点人心
【谚语俗语第71句】:妈妈听我把一句话说了好几遍后说:“话说三遍淡如水。”(陕西·西安)
【谚语俗语第72句】:戏院里挑媳妇——相情愿
【谚语俗语第73句】:【 流星不落地】流星在大气层中即烧毁。借指人忙碌,不 得休息。《1983年佳作集》:“你又要啥?说,把人支得流星 不落地。”
【谚语俗语第74句】:【残物不过半价】(谚)残损的货物,要出卖只值原价的一半。指残缺损坏的物品不值钱。
【谚语俗语第75句】:嚼着甘蔗上楼梯——节节甜,步步高
【谚语俗语第76句】:【动肝火】(惯)指发脾气。
【谚语俗语第77句】:【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歇)元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银的一般重五十两,金的重五两或十两。指爱财胜过爱性命。讥讽人极其吝啬。 也作“揣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谚语俗语第78句】:【 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与别人】为别人着想,乐于助人。马 寅初《新人口论》:“这予我以极大的方便,几百位先生愿以 困难留给自己,以方便让给了我。”
【谚语俗语第79句】:人有三年旺,鬼神不敢挡;人有三年霉,草草倒了也咬人。(四川·小金)
【谚语俗语第80句】:妈妈叫小英看一会儿课外书,可小英还没坐稳,就又跑出去玩了。妈妈说:“你啊,真是坐不住的陀螺屁股,我看你长大会有啥出息!”(江苏·无锡)
【谚语俗语第81句】:【见一半儿不见一半儿】(惯)指看见的事装作没看见。
【谚语俗语第82句】:【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释义:借指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为人处世的艰难。例句:“你从小没爹,浑拙猛愣的,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说话不知深浅,咱家的日子又这么穷,你干啥,啥不行,一个钱也挣不来,将来可怎么办呢?”
【谚语俗语第83句】:【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扁食,即饺子。指嘴上没说,没表 示,心里明白。扁食,也说:饺子、蚕豆。老舍《骆驼样子》: “祥子,我说你呢,你才真是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儿呢。”
【谚语俗语第84句】:【春光一刻值干金】释义:形容春天时光极宝贵。例句:时候不早了,春光一刻值干金,别耽误时间了,你是领头的,你提个名,大家同意就行了。
【谚语俗语第85句】:【来得易,去得易】(谚)得来容易,失去也容易。多指财物不是通过正道取得的,往往不知心疼,随意挥霍浪费。 也作来得容易去得快。 来时容易去时快。
【谚语俗语第86句】:喇喇蛄(蝼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
【谚语俗语第87句】:【来了龙叫它先抓我】谓出事由我负责。《小说月报》 (1980,2):“要没有啥大变动,天明就开火。天塌下来我顶 着。来了龙叫他先抓我。咱生就的拿鞭子打牛屁股的手, 谁还能夺下咱的鞭子?”
【谚语俗语第88句】:【阴一句阳一句】(惯)形容说话阴阳怪气。
【谚语俗语第89句】:【乱点鸳鸯谱】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 鸳鸯谱”。乔太守自作主张,强使青年们婚配。借指胡乱安 排。刘绍棠《鹧鸪天》:“你真是乱点鸳鸯谱!你资格老,威 信高,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好端端的为什么想打退堂鼓?”
【谚语俗语第90句】:【奴要白饭,马要青刍】(谚)白饭:白米饭。青刍:青草。奴仆要吃饭,马匹要吃草料。指使用人和牲口要付出代价,不是白使唤的。
【谚语俗语第91句】:【重打锣鼓另开戏】释义:重新敲起锣鼓,从头另开演一场戏。比喻从头再干或另作新的打算。例句:人们的劲头又来了,又好像头年,萧队长找着一百二十多个贫雇中农男女,愿意重打锣鼓另开戏。
【谚语俗语第92句】:三伏天气,叫人捉摸不透,早上晴得好好的,中午就下起雨来。妈妈说:“六月天是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她还说:“三伏天瓦不干,现在是一年雨水最多的季节。”(河南·延津)
【谚语俗语第93句】:【发洋财】(惯)洋财:跟外国人做生意得到的财物。指从外国人身上得到财物或非常稀罕的东西。 也指得到不义之财。
【谚语俗语第94句】:【膏胸膛不挺背会驼】谓精神要振作起来。《香港小说选》: “山歌不唱忘得多,大路不行草成窝,菜刀不磨成死铁,胸膛 不挺背会驼。”
【谚语俗语第95句】:踩着梯子吃星星——离天远
【谚语俗语第96句】:听我大声喊同学的绰号,爸爸气得直瞪眼:“揭人别揭短,打人别打脸。知道不?雨不大湿衣裳,话不多恼断肠:还不快去认错!”(河南·唐河)
【谚语俗语第97句】:爸爸把猪娃赊给邻村一个人,妈妈担心人家赖着不给钱。爸爸说:“讨价还价是买卖,赊账赖账两不怪。不能怕赖账就不敢做买卖。”(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98句】:【 拆东墙,补西壁】挪用这个,补充那个,临时应付。类似 的:撕衣衫补裤子。西戎《盖马棚》:“为了护社投资,把一辆 新买的飞鸽自行车也卖了,闹起个小小的粉坊。这么拆东 墙补西墙的闹了几个月。”
【谚语俗语第99句】:密网捕渔——连锅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