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经典民间俗语金句,每天读一遍!
【歇后语第1句】:【东亚病夫】一提起“东亚病夫”,准把账记在西方帝国主义者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头上,但他们确实用“东亚病夫”一词来蔑视中国人民,也成了国人忌讳的病根。其实,“东亚病夫”一词最初并非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并非贬义。此词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源出严复《原强》:“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合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意思是国家之事,像人的身体一样,闲逸就会虚弱,劳动(锻炼)就会强身健体,这是常理。但如果强迫一个病夫进行高强度超极限的锻炼,希望以此强健起来,只能导致其快速死亡。今日之中国,也像一个病夫,应按常理革新求强。自此以后,文人学者自称“病夫”多矣。清朝末年专写《孽海花》小说的文学家,也曾自号为“东亚病夫”,而国人自读自嘲之词之文章也不乏以“病夫”泛称中国人。这应是自醒求变之强音,绝非自暴自弃。弃弊图利,国强之始也。当时国人的这种自嘲自勉,决不允许西方帝国主义者与日本侵略者偷换词义来污蔑伟大的中国人民。
【歇后语第2句】:【耍花招】(惯)比喻玩弄欺诈的手段。 也作耍花样。 耍花枪。
【歇后语第3句】:【碰瓷】“碰瓷”是泛指一些投机取巧、敲诈勒索的行为。原是北京方言,后流行全国各地。碰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起源于清末,那时候有一伙人为了诈人钱财,专门抱着瓷器去路边撞马车。与马车发生碰撞后,这伙人就故意把瓷器摔坏,一窝蜂一样围住车主要求赔偿。说那瓶是他爷爷的奶奶的二舅妈的大姨那代的古董,值多少多少银子。于是车主就被狠宰了一把,要不然就甭想脱身而去。瓷器碰马车,就叫碰瓷。另一种说法,认为“碰瓷原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可怜被“碰瓷”者气受了,钱花了,还得抱回一堆碎瓷。现如今,“碰瓷”又死灰复燃,而且花样翻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多发生在汽车身上。他们不是抱着瓷器撞汽车,而是行人或自行车故意撞汽车,造成汽车撞人的假象,讹人钱财。在北京、广州等地甚至还出现了团伙作案的“职业碰瓷党”,更有甚者他们还利用汽车碰汽车讹诈更多的钱财。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
【歇后语第4句】:宁犯天公怒,莫惹众人恼。
【歇后语第5句】:老母猪吃芍药———肚花(花:点子)
【歇后语第6句】:【讨饭怕狗咬,秀才怕岁考】(谚)岁考:清代各省学政对所属府、州、县学生员举行的考试。指秀才们怕的是岁考,就像讨饭的乞丐怕狗咬一样。
【歇后语第7句】:【做官把印丢了】指丢了最重要的东西。周立波《山乡巨 变》:“好家伙,你好警醒呵,做官的把印都丢了。”
【歇后语第8句】:【叫化子要黄连——自讨苦吃】(歇)黄连:一种味极苦的中药。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9句】:大伯看到别人下海挣了大钱,说:“我也要辞掉工作去打工,挣不来钱就不回来。”奶奶说:“做事都要留条后路,能吃过头饭,不能说过头话。”(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10句】:【民以食为天】(谚)老百姓把粮食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指粮食是民生的根本,是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重中之重。
【歇后语第11句】:【人怕输理,狗怕夹尾】(谚)狗害怕了,就夹起尾巴逃走;人输了理,就和狗夹尾一样狼狈不堪。指人做事占理就理直气壮,输理就无地自容。
【歇后语第12句】:【无梁桶——枉提】(歇)梁:提把。本指没有梁的桶,想提也提不起来;转指话说了也是白说。
【歇后语第13句】:【老太婆缝补丁——纫针】(歇)纫:引线穿过针鼻儿,谐“认”。针:谐“真”。指做事严肃对待,毫不马虎。
【歇后语第14句】:【冬至长于岁】(谚)冬至:节气名,标志着从这一日起,进入严寒时段。长(zhang):大。指按照民间习俗,冬至节比过大年还热闹。
【歇后语第15句】:【挡住千人手,捂不住百人口】无法禁止人讲话。类似的: 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口。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挡得住千人手,捂不住百人口,谁爱说啥让他说去。我就 不信,舌头嚼烂了能当肉吃!”
【歇后语第16句】:邻居小红爱使小性子,动不动就生起气来。妈妈逗她:“看小红,嘴噘得能挂个油葫芦了。”说得小红哧地笑了。(河南·镇平)
【歇后语第17句】:【针过得去,线也过得去】(谚)线穿在针上,针过去了,线也就过去了。比喻前面的人与事行得通,后面的人与事自然也行得通。
【歇后语第18句】:【打棍子】(惯)指罗织罪名陷害人,打击人。
【歇后语第19句】:鸡子啄米——乱点头
【歇后语第20句】:一到星期天,李奶奶的儿子就带着孙子孙女们回来团聚。别人都说李奶奶真有福气,李奶奶却皱着眉头说:“有啥福气?他们回来就像鬼子进村一样大吃大喝,真是忙死老爹累死娘。”(河南·鲁山)
【歇后语第21句】:【 见过鬼怕黑受过挫折,老有顾虑。】成语:心有余悸。陈 残云《香飘四季》:“是呀,见过鬼怕黑,你便断了这条心吧。”
【歇后语第22句】:【夫妻安,合家欢】(谚)夫妻之间和谐相处,全家也就会欢乐愉快。 指一个家庭是否相安和谐,夫妻关系能否处理好是关键。
【歇后语第23句】:一天,我和妈妈到地里拔草,我忽然看见一棵麦子长穗了,妈妈笑着说:“一穗二穗,一月上囤。”(河南·长垣)
【歇后语第24句】:十盏明灯熄五盏——半明半暗
【歇后语第25句】:湿柴烧炕——又冒烟又冒火
【歇后语第26句】:【鸦浴风,鹊浴雨,八哥儿洗浴断风雨】(谚)浴:鸟儿在天空飞翔。 指乌鸦在空中飞翔,是将要起风的征兆;喜鹊在空中飞翔,是天要下雨的征兆;八哥儿在空中飞翔,是无风无雨的征兆。
【歇后语第27句】:哥哥当年上学时不用功,现在吃尽了文凭低的苦头。父亲说:“这叫过了那个村没那个店,想吃那号饺子没那号馅儿。”(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28句】:鹅食盆不许鸭插嘴——吃独食
【歇后语第29句】:【阴阳不可信,信了一肚闷】(谚)阴阳: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动。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气闷不舒、心绪难宁。
【歇后语第30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释义:旧时北方民俗,腊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节吃黄米包枣做的粽子。指过了端午青黄不接,穷人日子难熬。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子才会好过一些。例句:人常说:“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一过五月端午,穷人就又该受冷挨冻。要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爷的麻糖棍棍,话说就又是春暖花开,穷人也就又熬出头来。
【歇后语第31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惯)比喻看见不合理的现象装聋作哑,容忍迁就,敷衍了事。 也作睁只眼,闭只眼。 睁一眼,闭一眼。
【歇后语第32句】:【熟能生巧】“熟能生巧”这个俗语是指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 “熟能生巧”源自北宋欧阳修的《归田录》,书中记载在北宋时期有个射箭能手叫陈尧咨,射箭百发百中,观看的人无不拍手叫绝。但有一个卖油的老头却不以为然,老头说,你不过是手法熟练而已,和我倒油的道理是一样的。说着取出油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放在葫芦口上,舀一勺油倒向葫芦口,只见油如细丝穿过钱眼,而钱眼四周没有沾一点油,看的人都惊呆了,陈尧咨也佩服不已。老头却说:“我这也没什么稀奇的,唯手熟尔。”这就是“熟能生巧”的源头。今天人们常用“熟能生巧”来形容高超的技艺来自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没有捷径。
【歇后语第33句】:【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谚)火:火候。指生手做饭,只看锅里;行家做饭,只看火候。 比喻会办事的人,总是掌握时机,不让时机错过。
【歇后语第34句】:爸爸在教育我们如何做人时常说:“身体不好是残品,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35句】:鸭子的巴掌鸭子的脚板——联成一片
【歇后语第36句】:二月的韭菜——头一茬
【歇后语第37句】:【春蟹夏鲎秋翅冬参】(谚)鲎:节肢动物,有甲壳,生活在海洋中。指春季吃螃蟹,夏季吃鲎肉,秋季吃鱼翅,冬季吃海参。一年四季,营养价值极高的美食各有侧重。
【歇后语第38句】:【习惯成自然】释义:适应了某种情况,就不觉得拘束了。例句: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可孙旺泉偏偏不习惯,反倒生出一股反抗。
【歇后语第39句】:【未穷先穷不穷,未富先富不富】(谚)家业将穷时,赶紧作过穷日子的打算,便不至于穷倒;家业未富时,就按富家的排场过活,肯定富不起来。指早作穷打算不受穷,早作富打算必不富。
【歇后语第40句】:茶馆里开除的伙计——哪壶不开提哪壶
【歇后语第41句】:【鸟穷则啄,兽穷则触,人穷则诈】(谚)穷:窘困无出路。触:用头顶撞。指鸟到窘急时,会用嘴啄;兽到窘急时,会用头顶;人到窘急时,会欺诈骗人。 也作“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佚”。攫:抓。 佚:乱跑。
【歇后语第42句】:【打柴的不跟遛马的走】(谚)遛马:拉着马散步,让马在紧张的奔驰之后舒缓筋骨。指打柴的和遛马的根本走不到一起。比喻人穷富不同,不能相随。
【歇后语第43句】:乌龟跟着兔子跑——望尘莫及
【歇后语第44句】:【连阴百日,也有天晴;冬长三月,早晚打春】释义:比喻好日子总会到来。例句:“我才不死,我偏活着!”碧桃站在大街上,不是向老爹,而是向那些鬼打墙的小人们发出挑战的宣告,“连阴百日,也有天睛,冬长三月,早晚打春;我要眼睁睁看见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才咽这口气。”
【歇后语第45句】:【家穷有口锅,人穷不离窝】(谚)家里穷到只有一口做饭的锅,也还是不肯离开自己的家。指人总是留恋故土,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肯远走他乡。
【歇后语第46句】:有一天,妈妈要给姥姥捎东西,姥姥不让捎。姥姥说:“东西越捎越少,话越捎越多。”(山东·济南)
【歇后语第47句】:【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谚)梅香:通称侍候小姐的丫环。姑娘:指小姐。打的虽然是丫环,却使小姐丢了脸面。泛指惩治下人,失体面的却是主子。 也作打的丫环,吓的小姐。 打坏了丫环,哭坏了小姐。
【歇后语第48句】:【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别进店】(歇)《水浒传》描写武大郎身材矮小。指人妒贤嫉能,不能容纳比自己强的人。
【歇后语第49句】:【顺竿儿爬】(惯)比喻顺着别人的意思说话、行事。 也作顺杆子往上爬。 顺梯子往上爬。
【歇后语第50句】:【猛火烤不出好烧饼】谓做事要细心,不能急躁。王杏元 《绿竹村风云》:“俗话说:猛火烤不出好烧饼。绿竹村这 一阵风搭起来的互助组,合上没多久,鸡脚高来鸭脚低, 组里就发生矛盾了。”
【歇后语第51句】:【驼背夹直,其人不活】(谚)驼背:后背隆起的人。如果硬要把驼背夹直,那这个人就没命了。指矫正事物的缺陷,要因事制宜,过激就会适得其反。
【歇后语第52句】:【砍的比旋的圆】(惯)旋:旋转着切削。一般砍的不会比旋的圆。 比喻事情违背常理。
【歇后语第53句】:【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谚)比喻好吃懒做、挥霍成性的人,不会有积蓄。
【歇后语第54句】:眉毛上失火——红眼
【歇后语第55句】:【疑心生暗鬼】(谚)怀有疑心,看什么都似乎有鬼附身一样。指疑心重的人,对一切都疑神疑鬼。
【歇后语第56句】:灵堂上唱大戏——有哭有乐
【歇后语第57句】:【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说不出好话来。刘云若《红杏出墙 记》:“呸,你真是狗嘴吐不出象牙。我只说了一句话,便勾 出你多少话来。”
【歇后语第58句】:【小脚一双,眼泪一缸】(谚)小脚:旧礼教摧残妇女,女孩从【第7句】:八岁时起缠足,折断趾骨,弯成三寸小脚。女子缠就一双小脚,眼泪就得流满一缸。指缠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脚一双泪一缸”。
【歇后语第59句】:扳不倒儿盖被窝——个儿小被(辈)儿大
【歇后语第60句】:【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不用费心寻找,眼前就能找到。袁 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嗨,不用找!远在天边,近在眼 前,现成儿就摆着一个呢!”
【歇后语第61句】:【好事不在忙】(谚)指好的事情做起来不必急躁忙乱。
【歇后语第62句】:【地头文书铁箍桶】(谚)地头:地方上,专指当地的衙门。铁箍桶:用铁条紧箍的木桶。指当地衙门的文书,就像铁箍的桶一样牢实,是当地人人都必须遵从的。 也作“地头的文书,铁箍的桶”。
【歇后语第63句】:乌龟进灶门——爬灰
【歇后语第64句】:【出处不如聚处】(谚)出处:物品的原出产地。聚处:物品的贸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产地不如在贸易场所充足。也指从原产地购物,远不如从贸易场所购物方便。 也作“产处不如聚处”。
【歇后语第65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谚)想要让人不知道,只有自己不去做。指凡事只要自己做了,特别是丑恶的事,就没有办法瞒住人。 也作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歇后语第66句】:吃了线团-子——心里结疙瘩
【歇后语第67句】:【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谚)宁可迎娶大户人家的奴婢,也不要娶小户人家的女儿。指大户人家的婢女往往知书识礼,而小家女子往往缺少教养。
【歇后语第68句】:【树枝交叉才有荫凉,人有交情才会顺当】释义:要注重人情交往,与人互相帮助。例句:凡事都从长远着想,树枝交叉才有荫凉,人有交情才会顺当……我问你,家里是不是还缺粮?有什么为难的事,你尽管跟我来商量。
【歇后语第69句】:【正人先正己】(谚)指要纠正别人,先要自己做好。
【歇后语第70句】:西山日头倒流水——净是怪事儿
【歇后语第71句】:吃油条蘸大油——腻透了
【歇后语第72句】:【一人在朝,百人缓带】(谚)缓带:放宽衣带,形容舒适、安然的样子。旧指一人在朝做官,亲友都能过上悠闲的生活。
【歇后语第73句】:见着猫儿当老虎——大惊小怪
【歇后语第74句】:毒蛇牙齿马蜂汁——全是毒
【歇后语第75句】:【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谓容易获得,便不被重视。清 代《十二楼》:“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内中没 有几个是艰难迟钝的。古语云:‘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 看。”’
【歇后语第76句】:吴三桂引清兵——吃里爬外
【歇后语第77句】:老母猪进菜地——拉下脸就啃
【歇后语第78句】:【三句甜,两句苦】(惯)指一会儿软的,一会儿硬的,连劝带吓唬。 也作三句苦,两句甜。 三声紧,两声慢。
【歇后语第79句】:【五花八门】“五花八门”一语,多用来比喻花样繁多,变化多端。它源出两说。一说“五花八门”是古代战术中变幻多端的阵势:“五花”即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五行阵是古代根据五行排布的战阵。八门阵也称八卦阵。这个阵势,原来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的。但是,八八可变为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辨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卦阵。后来,三国时的诸葛亮又将八卦阵改变成八阵图。二说认为“五花八门”指从事十三种行业的人。 “五花”是:金菊花——卖茶的女人;木棉花——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玩杂耍的人;牵牛花——挑夫。八门是:一门巾——算命占卦者;二门皮——卖草药者;三门彩——变戏法者;四门挂——江湖卖艺者;五门平——说书评弹者;六门团——街头卖唱者;七门调——搭篷扎纸者;八门聊——高台唱戏者。这时的“五花八门”已经包含了社会上的许多行业,泛指各行各业的繁杂和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花八门”扩展到其他各种事物。
【歇后语第80句】:妈妈叫我拿梳子给她,而我却拿了牙刷。妈妈说:“你真是摸到黄牛就是马。”(安徽·庐江)
【歇后语第81句】:【 死水怕勺舀】没有来源,花费不起。清代《醒世姻缘传》: “其一切打银带,做衣服,买礼物,做盘缠,都是丁利国这碗 死水里舀,却也当真舀得干上来了。”
【歇后语第82句】:【人过三十不学艺】人应在年轻时学习,三十岁以后不容 易专心。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人过三十不学艺,老了, 手脚也不灵便了,叫人家年轻人们闹吧。”
【歇后语第83句】:【好人不长寿,赖人活不够】(谚)指好人安分守己,正道直行,却往往早死;坏人为非作歹,横行霸道,却往往长寿。 也作好人没长寿,赖人活不够。 好人命短,坏人命长。
【歇后语第84句】:【牛瘦不倒架子/倒驴不倒架】指坚持,支撑。牛瘦,也说: 虎死、猪死。邓友梅《那五》:“他是倒驴不倒架儿,穷了仍然 有穷的讲究。”
【歇后语第85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谚)豺:形体似狼而小,性凶猛。豺狼:比喻凶恶残忍的人。安:表反问。指豺狼当道伤人,消灭豺狼是当务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鸡的狐狸!比喻铲除恶人应当先除首恶。
【歇后语第86句】:水煮石头——难熬
【歇后语第87句】:【三长两短】“三长两短”是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特别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长两短”望文生义好像是用一组数字说长论短,形容长长短短参差不齐的样子,其实不然。那么,“三长两短”是怎么来的呢?旧时,凡是出了生命攸关的大事,例如横死凶杀,同今日办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没有现代科技手段,是将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员验尸查案。此类待查的死尸,不属盖棺入土的正式入殓,所以,只有棺材而没有棺材盖。无盖的棺材由五块木板钉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块长板子,头尾各有一块小(短)的板子。人们不愿意直说躺在这无盖儿棺材里等待处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话筒略地说了“三长两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长两短”暗指灾祸、事故或死亡了。 “三长两短”有时也被缩略成“长短”,意思不变。如《红楼梦》第十一回“可是呢!好个孩子。要有个长短,岂不叫人疼死!”
【歇后语第88句】:【脖子里割瘿袋——杀人的勾当】(歇)瘿袋:指生长在颈部的一种囊状瘤,包括甲状腺肿大等。指危及生命的行为。
【歇后语第89句】:七十多岁的张爷爷和李奶奶要结婚了。张爷爷对儿女们打趣道:“好儿好闺女,不如半路好夫妻。你们年轻人结婚是金花配银花,俺这把年纪结婚可是西葫芦配南瓜哟!”婚后老两口恩恩爱爱,形影不离。村里人笑说他俩是“老头不离老婆,秤杆离不开秤砣”。(安徽·萧县)
【歇后语第90句】:【 百闻不如一见】强调亲身体验。百,也说:千。海外於梨 华《三人行》:“不过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闻不如一 见,这也是我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歇后语第91句】:【吃水不忘打井人】见“喝水的别忘了掏井的”。
【歇后语第92句】:语言泡泡糖——吹牛
【歇后语第93句】: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歇后语第94句】:地板擦子刷地——拖拖拉拉
【歇后语第95句】:【棋力酒量】(谚)指下棋比的是智力,智力不高,棋就下不赢;饮酒比的是酒量,酒量欠缺的人,多饮一杯就会醉倒。
【歇后语第96句】:【真理越辩越明】(谚)指真理不怕辩论,越辩论越明白清楚。
【歇后语第97句】:【鹰犬、爪牙】“鹰犬”、“爪牙”用来指匪首或反动集团的党羽或帮凶。 “鹰犬”、“爪牙”本义是褒义词,鹰犬表示为主忠诚,爪牙则意指国之利器。飞将军李广一次闯了祸,上书向武帝请罪,武帝回答说:“将军者,国之爪牙也。”此外,禁卫军的将官又称作“爪牙官”,比喻他们就像鸟兽的爪牙一样,是保护自我的主要手段。东汉陈龟,被任为度辽将军,前去抵御边患,临行前上疏,自称“驰骋边陲,展鹰犬之用。”袁绍向献帝上疏,称“臣颇有一介之节,可责以鹰犬之功”等等,都是自表忠心的。后来,鹰犬、爪牙逐渐演变成反面的词汇,变成了坏人的帮凶。
【歇后语第98句】:【不暗不聋,不成姑公】(谚)喑(yIn):哑。姑公:婆婆与公公。指不会装聋作哑,就当不了公婆。也泛指当家人就得要装得糊涂些。 也作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不痴不聋,不作阿家阿翁。
【歇后语第99句】:【有钱难买老来瘦】见“干金难买老来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