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 知乎 文案》
【佛语禅语第1句】:当以慈心养育幼弱,见禽兽虫蛾、下贱仰人活者,常当愍念,随其所食,令得稣息。《佛说阿难四事经》
【佛语禅语第2句】:【佛心禅语】 一处透脱,千处百处该通;一机洞明,千机万机圆转。——《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3句】:木鱼封唇,瘦骨嶙峋,声声胜蝉鸣,怎教贫僧禅定。寺庙空灵,冤怨微熏,蜡灭缘尽。
【佛语禅语第4句】:有爱,就没有距离;用爱调和,能消除社会乱象。
【佛语禅语第5句】: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一切法无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佛语禅语第6句】:【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平常无生句?”师日:“白云覆青山,青山顶不露。”——《大阳警玄禅师》
【佛语禅语第7句】:当头棒喝暮鼓晨钟,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亦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佛语禅语第8句】:【天天禅语】付出一分功能,就有一分慧命成长。
【佛语禅语第9句】:那种极其困难的环境中,人生乐趣仍然是有的。在任何情况下,人生也绝不会只有痛苦。这就是我悟出的禅机。
【佛语禅语第10句】:我的眼睛对风沙特别敏感,如果这个世界到处充满沙尘,我活着肯定毫无快乐而言。
【佛语禅语第11句】:【佛心禅语】 行善并不是让你去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小事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 善心。因此,不要因善小而不为,行善从身边的小事开始。
【佛语禅语第12句】:【佛心禅语】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佛语禅语第13句】:非幻无有譬,说法性如幻,不实速如电,是故说如幻。《楞伽经》卷二
【佛语禅语第14句】: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金钱,那只是一点点;如果失去了自我,那就失去了 很多;如果失去了敢于冒险的勇气,那他就失去了全部。
【佛语禅语第15句】:无量劫中所修行,一切功德悉回向,为欲救度诸群生,其心毕竟不退转。《华严经》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佛语禅语第16句】:【佛心禅语】 许多人都有贪得无厌的毛病,正因为贪多,反而不容易得到。结果患 得患失,徒增压力、痛苦、沮丧、不安,一无所获,真是越想越得不到。
【佛语禅语第17句】:【佛心禅语】 信得即心即佛及,只是空信,须要行证。若无行证,徒信无益,岂有但以信字便为了彻耶?——《憨山老人梦游全集》
【佛语禅语第18句】:【佛心禅语】 快乐的时光过去了,不要流连:痛苦的岁月过去了,也不应日日深陷其中。
【佛语禅语第19句】:面对美食,心说不可多食,口还在忙个不停。凡夫对自己的约束是无力的,若是弥陀的约束就有力。
【佛语禅语第20句】: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
【佛语禅语第21句】:【佛心禅语】 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自己,最陌生的也莫过于自己;最亲近的是自己, 最疏远的也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就是自己!
【佛语禅语第22句】:不该听的事不要去打听,不该说的话不要说出口,不该想的事不要去胡思乱想。
【佛语禅语第23句】:何谓菩萨能持禅定?佛言:能除身心粗相。《思益梵天所问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24句】:人是很脆弱的,生老病死的历程中,害怕恐惧更是每个人都曾有的经验,“怕死了”“恐怖极了”的感觉会使人“生不如死”。
【佛语禅语第25句】:如龟善方便,以壳自藏六,比丘习禅思,善摄诸觉想,其心无所依,他莫能恐怖,是则自隐密,无能诽谤者。《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600经
【佛语禅语第26句】:【佛心禅语】 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幽溪法师)
【佛语禅语第27句】:生活即修禅。定力不坚,心随神移的凡夫俗子,被花红柳绿、光怪陆离的尘世迷了眼,分了心,因此,只能成为米饭,甚至是半生不熟的夹生饭。
【佛语禅语第28句】:若诸菩萨,求诸世间工巧明处,以少功力,多集珍财,为欲利益诸众生故。(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三十八
【佛语禅语第29句】:佛日:菩萨和凡夫,器者无高无下。一《佛说文殊师利现宝藏经》
【佛语禅语第30句】:【佛家经典禅语】 无论认识事物的内在性质还是认识事物的外在现象,都不可能离开心。
【佛语禅语第31句】:菩萨见人亲里死亡,若亡失财物,种种忧苦,若恶心瞋心不往慰喻者,犯重垢罪。《优婆塞五戒威仪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32句】:原夫真参实悟者,先须叩己,发辉本有之灵明;后必遇人,究彻向上之巴鼻。(明)慧经《寿昌无明和尚文案》卷四
【佛语禅语第33句】:人们若少了文化,就如同处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有学识、文化,才有美好的绿洲。
【佛语禅语第34句】:不要轻视己灵,我们与佛有同等的智慧、同等的慈悲大爱,佛能我亦能。
【佛语禅语第35句】:昼夜勤行利他事,利己内心无我相,如母爱子常卫护,寒暑虽苦心无倦。《佛母宝德藏般若经》
【佛语禅语第36句】:我们的精神一定要有抗体才能免疫,也才不致被外在的环境或人事所左右,这个抗体就是定力。
【佛语禅语第37句】:【走过球场,仿佛还有欢呼声在耳边回荡;走过教室,仿佛还有书声在耳边坏绕;这就是我们的母校,充满着美好的回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佛语禅语第38句】:身为受限的生命,又活在混乱不堪的世界里,我们永远都会遇到困境。
【佛语禅语第39句】:【佛心禅语】 生命不能总是算计,否则会越算越短;固执也不能丈量,否则会越量越长。
【佛语禅语第40句】:大气是一种境界,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拥有大气的你,此时站得高,看得远!
【佛语禅语第41句】:当你需要帮助时,平时种下的“因”便会和你因缘际会,产生相应的果报。
【佛语禅语第42句】:颠末禅师的一番开示,信徒终于会心过来,以后全力地改掉了焦躁的本性,再也不等闲发性情了。
【佛语禅语第43句】:现量所得,以智自入,不由他悟。体性如实,净眼现证。《华严经》卷四十,十定品
【佛语禅语第44句】:【敬重贵人,礼待小人】 敬重贵人,礼待小人。这是所有成功人士的必修课。
【佛语禅语第45句】:世间有许多事情功亏一篑的主要原因就是意志不坚定,不能坚持到底。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坚定意志,我们就不能享受成功的幸福。
【佛语禅语第46句】: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大般涅槃经》卷十一,现病品
【佛语禅语第47句】:一句善意的话语可以给别人带来莫大的鼓舞,点燃他人的自信,这便是善语的力量。
【佛语禅语第48句】:【天天禅语】以为自己最好或不如人,都是内心的障碍;能去我执,才能轻安自在。
【佛语禅语第49句】:有缺乏的人,才能显出知足者的人格;有需求的人,才能显出无所求者的伟大。所以,应该时时感恩那些接受我们布施的人。
【佛语禅语第50句】:内心财富无价宝,造物忌名尤忌财,钱财为何保不住?聪明反被聪明误,智者保富亦保福。
【佛语禅语第51句】:开悟实际上就是在生命拼搏过程中的一次大碰撞。经过一次大碰撞后,我们内心深处就受到一次彻底地净化。
【佛语禅语第52句】:把财物投进火里,是不净布施。例如给先人烧纸钱纸马,只是表达某种心意,不是布施。
【佛语禅语第53句】:心净则国土净,我们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被贪嗔痴等毒害侵袭;更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暴力充斥社会,让灾难破坏家园、污染
【佛语禅语第54句】:做到了“诸恶莫作”,心灵环境就得到了保护;做到了“众善奉行”,精神的能源就得到了开发。
【佛语禅语第55句】:【佛心禅语】 人生在世应以慈悲为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佛语禅语第56句】:【佛心禅语】 最会原谅自己的人,最得不到别人的谅解和佛天的原谅;最肯责备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别人的原谅和佛天的宽恕。——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57句】:【佛语禅话】觉悟的人生,知道如何付出与造福。
【佛语禅语第58句】:佛说:对一切因缘造作的现象,应该这样来看:都像梦幻泡影一样,并不真实;都像朝露和闪电一样,瞬间生灭。
【佛语禅语第59句】:我执越重的人,烦恼就越重;烦恼越重的人,痛苦也就越多。五蕴是生活,照见五蕴皆空就是禅。
【佛语禅语第60句】:菩萨求佛道,应当学一切法,得一切智慧,所谓声闻、辟支佛、佛智慧。(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八
【佛语禅语第61句】:世尊上雪山,有谁为之说。仗此无情剑,便把青丝截。四相本来空,万法一无得。解脱内外着,生死从兹歇。一虚云和尚
【佛语禅语第62句】:促进良好人际关系,财富从布施而来,施比受更有福。
【佛语禅语第63句】:【佛心禅语】 土地不耕种,则必杂草丛生,所以行善要日日行、时时行,不断去行,哪怕是举手投足也要存有一分善念。——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64句】:有人盯着你,有人嫉妒你,有人批评你,说明你还有价值,对方的层次越高,说明你的价值越大。
【佛语禅语第65句】:当家、住持地位很高,心要很下,下贱、下作才相配,才稳,才能沉到底。位高心也高,必然不稳,会颠覆——不是别人颠覆,是自己翻倒。
【佛语禅语第66句】:【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迦叶上行衣?”师日:“鹤飞千点雪,云锁万重山。”——《镇州万寿和尚》
【佛语禅语第67句】:【佛语禅话】用善解过滤是非,让浊流化成清流。
【佛语禅语第68句】: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复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无碍慧身无所依。《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69句】:无论你看与不看,花都在那里,不悲,不喜。做人如兰,烦恼和忧愁就会随风飘散,幸福和快乐就会到处弥漫。
【佛语禅语第70句】:【将智慧落实到生活中】我们要过上智慧的生活,光知道智慧是什么还不够。知道智慧是什么,只走出了“知”的第一步,还需要迈出“行”的第二步。
【佛语禅语第71句】:【佛心禅语】 幸福就在每一次转念、每一次转身之间。转个念头,心情就不再灰暗,转个身,就能看见阴影背后的阳光。
【佛语禅语第72句】:菩提心者,即是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佛法之根本也。《大宝积经》卷三十六,菩萨藏会
【佛语禅语第73句】:【佛心禅语】 无事是贵人,但莫造作,只是平常。——《镇州临济慧照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74句】:【佛心禅语】 早在古代就已经这样传说了:沉默的人受到毁谤;话太多的人会受到毁谤;话太少的人也受毁谤;世界上没有不被毁谤的人。——《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75句】:事物的变化需要一种能量来推动,生命也不例外,需要灵性能量来推动,这种灵性能量用中国智慧的老祖宗的语言叫“德”,即阴德、功德。
【佛语禅语第76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智慧是从人与事之间磨练出来的,若逃避现实,离开入与事,便无从产生智慧。
【佛语禅语第77句】:所谓看开人生,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能及时行善;也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什么都知足!
【佛语禅语第78句】:弥勒菩萨在《宝性论》当中说过,佛教的真理具备八种功德:【第1句】:不可思议;【第2句】:无二;【第3句】:无念;【第4句】:清净;【第5句】:光明;【第6句】:对治;【第7句】:灭谛;【第8句】:道谛。
【佛语禅语第79句】:【佛心禅语】 所有那些奸猾、谄媚、伪善、欺诈、迷惑别人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直率,而内心却怀着奸诈和自私,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善于明察真伪。
【佛语禅语第80句】:微博就像恋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才离开两日,已感地老天荒。于是决定回来。
【佛语禅语第81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知足则有福,不知足则招祸。
【佛语禅语第82句】:爱无过于己,财无过于谷,光明无过慧,萨罗无过见。《杂阿含经》卷三十六,第1006经
【佛语禅语第83句】:【佛心禅语】 执著自我的人,心智将会受到干扰。处处只考虑自我的人,就会给自己带来忧愁。一《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84句】:茫茫人海,芸芸众生,相遇何其不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牵手,就应当相互扶持,互敬互爱。
【佛语禅语第85句】:恭敬和尚及和尚同学,恭敬阿阁梨及阿阁梨同学,恭敬上下座,是名威仪行。《舍利弗阿毗昙论》
【佛语禅语第86句】:妙语是理解的精华,理解的知识是禅定的精华;一个粗疏懈怠的人,他的理解力和知识都不会增长。《经集》第二品,第九章《戒行经》
【佛语禅语第87句】: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立场”,才能遵从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环,是能否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
【佛语禅语第88句】:“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我们就是要在心生心灭之间,体会那不生不灭的佛性。
【佛语禅语第89句】:【佛心禅语】 “形式”是次要的,重在“实质”——行者的言谈、行状,机锋毕露,大有禅境。
【佛语禅语第90句】:以本法界观,生老病死苦,我无彼亦空,何者有生死?设知生死本,泥洹在我前,能知泥洹法,无佛亦无我。《中阴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91句】:【佛心禅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和尚
【佛语禅语第92句】:【佛语禅话】清清淡淡地生活,自然就平平安安。
【佛语禅语第93句】:以根本四禅,是众行之本。一切内行功德,皆因四禅发,依四禅而住。(隋)智颇《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
【佛语禅语第94句】:自信不是自大,自信也不是自恋,自信实际上是一种扬长避短的大学问。
【佛语禅语第95句】:一切随缘——随缘消旧业,随缘度众生,随缘了生死。
【佛语禅语第96句】:世间所有无量别,种种善巧奇特事,粗细广大及甚深,靡不修行皆了达。《华严经》卷三十一,十回向品
【佛语禅语第97句】:老僧行脚时,除却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除外更别无用心处。若不如是,大远在。(唐)赵州从谂禅师《传灯录》卷十
【佛语禅语第98句】:【佛心禅语】 快乐在于找到内在的纯粹和自由,快乐不是费尽心机计算出的结果,而是一个无心而求的美好过程。
【佛语禅语第99句】:身相既定,气息亦调。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打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日本)道元《普劝坐禅仪》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08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