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民间俗语俗话,太经典了!
【谚语俗语第1句】:【人受一口气,佛受一炉香】(谚)人活着求的是气顺,就像佛要的是人们给它上香、对它敬重一样。指人不能忍受的是对自己的无礼和压制。 也作人争一口气,佛争一股香。 人争一口气,神争一炉香。 佛争一炉香,人争一口气。
【谚语俗语第2句】:蜜蜂的眼睛——突出
【谚语俗语第3句】:【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后脑勺,也 说:后颈窝、脖子后面的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 脑勺上长疮,自己看不见以为别人也看不见,那才笑话咧。”
【谚语俗语第4句】:【做梦吃星星——想法不低】(歇)指人想得美,却不切实际。含讥讽或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5句】:【君子之交淡和水】此语出自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意思是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甜如美酒。君子虽淡但似亲人,小人虽甘但必情深。此论甚高。酒肉朋友是靠不住的。君子之交淡如水,情却浓,历史上举不胜举,最负盛名的是唐代大将薛仁贵,少时贫穷,其后从军,能征善战,东征高丽,破敌二十余万,因功升右领军中郎将。总章元年(668年),再征高丽,又获全胜,被封为平阳郡公。其时文武大臣带着重礼前来祝贺,同时也有普通百姓夹在其中。对于那些大臣们形形色色的礼品,薛仁贵一概婉言谢绝,只收了平民王茂生的“两坛美酒”。不料打开酒坛,却无酒香,启封的执事官不解其意,因为坛中装的根本不是美酒,而是无色无味的清水!执事官赶紧禀报薛仁贵,他只是微微笑了笑,当场喝了三碗清水。在场的大臣们感到茫然,经薛仁贵解释才知端底。原来,薛仁贵贫时饭量很大,常常遭遇断炊之危,幸得王茂生接济,这才活下命来。可以说没有这位善良的大哥帮忙,就没有薛仁贵的今日。现在谢绝众大臣的厚礼,只收下王茂生的清水,一来提醒牢记当时的窘境,告诫自己不可忘本。二来知道茂生大哥家境仍很贫寒,没钱买什么厚礼,就是这碗清水也是一番心意。众大臣听后感慨不已,方才见识了何为君子之交。此后,薛仁贵不改平民本色,他的部下纷纷仿效,朝野上下传为佳话。
【谚语俗语第6句】:【人不亲土亲】(谚)土:乡土,故乡的土地。指本乡本土的乡亲有着天然亲情,即使彼此不多往来,故乡的情谊也会使他们亲热。 也作人不亲土亲,河不亲水亲。 人不亲土亲,心不热血热。
【谚语俗语第7句】:【腊月水土贵三分】(谚)指旧时一到腊月,逼近年关,所有货物都要涨价。
【谚语俗语第8句】:【宁可人前全不会,不可人前会不全】(谚)宁愿在人前表现出自己全不会,也不在人前表现出自己半懂不懂的。指不懂装懂最丢人现眼。
【谚语俗语第9句】:【唱空城计】(惯)空城计: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亭,魏将司马懿率军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战,故意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镇定自若地弹琴;司马懿怀疑有诈,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来指掩饰自己一方力量空虚以骗过对方的计策。1指用“空城计”。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没有实力。 也作“演空城计”。
【谚语俗语第10句】:【有了后娘,就有后爹】(谚)后娘:继母。指孩子一旦失去了亲娘,父亲也就会和后娘一样对孩子只有冷淡,没有关爱。 也作有后娘就有后爹。 有后娘必有后爹。
【谚语俗语第11句】:狐狸找豺狼——个刁,一个狠
【谚语俗语第12句】:【把火往怀里扒】(惯)扒(ba):拨动。比喻引火烧身,自招祸患。
【谚语俗语第13句】:老鼠管仓——越管越光
【谚语俗语第14句】:【干屎抹不到身上】(谚)干了的臭屎,无法抹到别人的身上。比喻人若是行为端正,则任凭邪恶小人恶言中伤,栽赃陷害,都不能损坏其名誉。
【谚语俗语第15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释义:比喻两个强者争斗,必然有一方受到伤害。例句:玄德急止之日:“不可!吾今提兵取川,全仗汝二人之力。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的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
【谚语俗语第16句】:屁股上吊响铃——响当当的人
【谚语俗语第17句】:屠夫送礼——提心吊胆
【谚语俗语第18句】:【人有见面之情】(谚)人和人见了面,往往会有化解怨恨、加深友谊的情分。指亲自当面央人,要比转托别人说情效果好。
【谚语俗语第19句】:【抛在东洋大海里】见“丢去东洋大海”。
【谚语俗语第20句】:毒蛇牙齿马蜂汁——全是毒
【谚语俗语第21句】:蜻蜓撞着蜘蛛网——有翅难飞
【谚语俗语第22句】:【走漏风声】见“露风声”。
【谚语俗语第23句】:【千日锛子百日斧】(谚)锛(ben)子:木匠斫削木料的工具。指木匠使用工具,三年才能练好锛子,一百天才能练好斧子。泛指各行业要练好基本功并非易事。
【谚语俗语第24句】:【 烧的纸多,惹的鬼多】好心惹麻烦。赵树理《老定额》:“烧 的纸多,惹的鬼多!我也觉得定额太细了,有毛病。”
【谚语俗语第25句】:【翻脸不认人】(惯)形容态度突然改变,不讲一点儿情义或情面。 也作“翻脸不认亲”。
【谚语俗语第26句】:【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释义:人得了额外收入才能富起来。例句:懒虫眯着眼,打量楚世杰的表情,嬉皮笑脸地说:“常言道,马不得夜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富呀!”
【谚语俗语第27句】:【为驴扭棍,伤了紫荆树】(惯)紫荆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紫红色,供观赏,树皮、木材可入药,为较名贵树种。为了折一根赶驴的棍子,损坏了紫荆树。比喻因小失大。
【谚语俗语第28句】:听我大声喊同学的绰号,爸爸气得直瞪眼:“揭人别揭短,打人别打脸。知道不?雨不大湿衣裳,话不多恼断肠:还不快去认错!”(河南·唐河)
【谚语俗语第29句】:暖水瓶爆裂——丧胆
【谚语俗语第30句】:【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谚)当父亲的小偷小摸做贼,儿子就会明火执仗去抢劫。指父辈行为不端正,儿子就会变本加厉地学坏。
【谚语俗语第31句】:【破船经不起顶头浪】经不起打击。高云览《小城春秋》: “破船经不起顶头浪,李木心上吃的那一惊,比他胸口吃的 那一拳还厉害。他挨不到三天,就咽气了。”
【谚语俗语第32句】:【属啄木鸟的——嘴硬屎稀】(歇)啄木鸟:一种益鸟,嘴尖而直,能啄开木头。嘴:本指啄木鸟的嘴,转指说话。指人说话的口气很强硬,行动却松懈、无能。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33句】:【旗杆上的灯笼——高明】(歇)本指在高处照明,转指见解或技艺等高超。
【谚语俗语第34句】:【北辰三夜,无雨大怪】释义:指半夜三更北天闪电定有大雨。例句:夏秋之间,夜睛而见远电,俗谓之热闪。在南,主久睛。在北,主便雨。……北闪俗谓之北辰闪,主雨立至。谚云:“北辰三夜,无雨大怪”,言必有大风雨也。
【谚语俗语第35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谚)这地方不收留人,总会有收留人的地方。指天地之大,何处不可安身,不必死守一处。 也作此处不留有留处。 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 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
【谚语俗语第36句】:【人不压众,貌不惊人】(惯)指人的相貌不出众,很普通。 也作“衣不压众,貌不惊人”。衣:衣装,衣饰。
【谚语俗语第37句】:【 堤龙也要盘起来,是虎也得趴下去】不论是谁,必须收敛驯 服。类似的:是老虎也得掰掉牙。成语:俯首帖耳。从维熙 《大墙下的红玉兰》:“这地方是监狱,是龙你也要盘起来,是 虎也得给我趴下。”
【谚语俗语第38句】:【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释义:形容人胆小、心狠。例句:此地事无一定,书店也早已胆小如鼠,心凶如狼,非常难与商量。但稿子放在上海,究竟较易设法,胜于藏在北平箱子里。
【谚语俗语第39句】:【用时不当】当时不用该用时没有,有了又不一定用得上。 言外之意:还是有准备的好。成语:备而不用。孙犁《风云 初记》:“用时不当,当时不用,多学一桩本领,又不担什么沉 重。”
【谚语俗语第40句】: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谚语俗语第41句】:【四两棉花——别弹了】(歇)只有四两棉花,不值得弹。弹:谐“谈”。指事情不好说,别提了。
【谚语俗语第42句】:麻雀走路——蹦三跳
【谚语俗语第43句】:【临死打哈欠——白张嘴】(歇)张嘴:本指张开嘴巴,转指说话。 指白说,说了不起作用。
【谚语俗语第44句】:【石榴裙】“拜倒在石榴裙下”是句大家都熟悉的俗语,多比喻男子对女子崇拜倾倒之意。那么,石榴裙是一条什么样的裙子,谁穿的裙子,居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这其间又有什么故事呢?先说石榴裙。古代的女子穿裙,多喜欢红色,而当时染红色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出来的,因此,人们把红裙称为“石榴裙”。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的填词,这是石榴裙的早期文字记载。而在唐朝的时候,石榴裙是一种流行的服饰,深受广大女子的喜爱,从唐诗中可见一斑。如李白的诗中“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的“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还有杜审言的“桃花马上石榴裙”;万楚的“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武则天的“不信比来长泪下,开箱验取石榴裙”……再说“拜倒在石榴裙下”。相传杨贵妃非常喜欢石榴花,当然也喜欢穿石榴裙。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中广种石榴。每逢石榴花开之时,这位风流天子便携带爱妃去赏花游玩,饮酒作乐。由于宠爱美人,天子不理朝政,疏于政务。但文武大臣谁也不敢指责皇上,他们只能迁怒杨贵妃,见了她,拒不行礼,杨贵妃很生气。这天唐明皇设宴招待群臣,并请爱妃献舞助兴。但见杨贵妃却将酒杯端起送到皇帝唇边,耳语道:“这些臣子对臣妾非常不恭敬,我不愿意为他们献舞。”唐明皇一听,爱妃受了这么大的委屈,这怎么行。于是下令,所有的文武百官,见了贵妃一定要下跪行礼,如果不这样做,就以欺君之罪严惩。所有的大臣们无可奈何,只得遵从。从此之后,只要一见到杨贵妃,莫不俯首叩拜。从此以后,“拜倒在石榴裙下”便流传开来,演绎成对女子崇拜倾倒之意,含有讽刺意味。
【谚语俗语第45句】:【桥归桥,路归路】(惯)比喻二者互不相干。也比喻事情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 也作“桥是桥,路是路”。
【谚语俗语第46句】:灯草搓绳——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谚语俗语第47句】:人们都想方设法挣钱,可王叔却每天闷在家里搞什么科学发明。王婶沉不住气了,唠叨说:“人们都在急眉火眼地挣钱抓日子,你却呆在家里冒傻气。兔子能驾辕,谁家还买骡马?”(河北·海兴)
【谚语俗语第48句】:羊群走路靠头羊。
【谚语俗语第49句】:我爸爸因妈妈长期患病而整天不快,光想外出打工一走了之。外公劝导他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你得振作起来,做好人父人夫。”(河南·鄢陵)
【谚语俗语第50句】:【膛地雷】(惯)比喻冒险。
【谚语俗语第51句】:黄牛学马叫——改不了声调
【谚语俗语第52句】:【香菇】“香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生菌类,无论炒菜炖汤都美味可口,是宴席上的珍品。何以叫“香菇”这样好听的名字,还有个十分动人的故事呢。很久以前,巫山脚下住着一对淳朴善良的夫妻,结婚几十年都没有个一儿半女。一直到老人满六十岁时,才生了个女儿,且一出生就天赋异禀,不同凡响,开口就能叫爹娘。老年得娇女,让老夫妻大喜过望,他们搜肠刮肚、苦思冥想地为她取了个名字叫香姑。香姑长到十三岁时,父母先后去世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她的生活顿时艰难起来。村里有个财主早就垂涎于香姑的美貌,见此机会便假惺惺地派人上门对香姑问寒嘘暖,心里却打着乘机霸占她的如意算盘。香姑年纪虽小,但早就看穿了财主的用心,她怒斥并赶走了财主派来的人。财主见来软的不行,就亲自带着家丁上门抢人。乡亲们听说后都替香姑担心。但香姑这时候气定神闲,她让乡亲们放心,说自己是天上的仙女,被派下来侍候两位老人,现在这件事已经圆满完成,自己也该回去了。说着她拍手一招,天上马上飞过来一只五彩锦鸡,落到了香姑的身旁,她骑上锦鸡飞到了空中。这时坏财主刚好赶到,看到煮熟的鸭子要飞了,急忙命人用箭向香姑射去。只见香姑不慌不忙,从空中撤下一把小白子儿,将射出的箭倒撞了回去。恶有恶报,财主被箭射死了。那些小白子儿落地后都慢慢变成了菌儿。乡亲们按香姑吩咐,把这些菌儿采来煮菜,味道极为鲜美。为了纪念香姑,人们便把这种菌儿叫做“香菇”了。
【谚语俗语第53句】:【艺高人胆大】(谚)艺:武艺。指武艺高强的人往往胆量就大。 也作艺高胆大,气壮心明。 艺高人胆大,英雄出少年。
【谚语俗语第54句】:【东家不知西家苦,南家不知北家难】(谚)西家的苦处,东家不知;北家的难处,南家不知。指家家都有说不出的苦处和难处,只是别家不知道罢了。 也作“东家不知西家,一家不知一家”。
【谚语俗语第55句】:【飞机上扔相片——丢人不知高低】(歇)指人丢尽了脸面。
【谚语俗语第56句】:王照好吃懒做,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改。人们背后说:“竖得起竹竿,竖不起井绳。什么时候进墓坑,什么时候才会勤快。”(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57句】:胡葱掐了头——装蒜
【谚语俗语第58句】:【锅开着等下米】释义:开:液体沸腾。比喻十分紧迫。例句:母亲心疼女儿,说道:“过几天再说吧吧,这也不是锅开着等下米的事儿。”
【谚语俗语第59句】:【张跟斗,竖直立】(惯)竖直立:做倒立。翻跟头,做倒立。比喻瞎折腾。
【谚语俗语第60句】:【张公帽儿李公戴】(惯)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 也作“张冠李戴”。
【谚语俗语第61句】:哥哥初中毕业后,整天游手好闲,不肯找工作。奶奶批评他说:“阳春三月不做工,寒冬腊月喝北风!耕田有谷,养猪有肉,你得趁着年轻力壮,多干点活儿。”(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62句】:【有珠不露,谁知是宝】(谚)比喻是人才而不显露出来,就不易被人发现。
【谚语俗语第63句】:【吃着碗里,望着锅里】释义:形容不满足,太贪心。例句:“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瞧着锅里的。”
【谚语俗语第64句】:【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惯)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谚语俗语第65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晴”与“情”谐音。比喻彼此毕竟有情谊。例句:他走的时候,没见到她来给他送行,心里恨恨的;可是,当他登上飞机的舷梯,回头望时,她出现在机场的入口处,向他挥手,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谚语俗语第66句】:【衣食足,知荣辱】(谚)人们在丰衣足食之后,才能讲究礼义,知道荣辱。指吃饱穿暖是讲礼义、知荣辱的前提。
【谚语俗语第67句】:【青草发芽不离旧根】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谚语俗语第68句】:生铁犁头——宁折不弯
【谚语俗语第69句】:【入深水者得蛟龙,入浅水者得鱼虾】(谚)比喻敢冒风险、下大苦的,才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价,就只能有小收获。
【谚语俗语第70句】:【狗子见了热脂油——又贪又怕】(歇)热脂油:猪板油熬成的热油。 指既想占有又有所顾忌。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71句】:【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谚)指人如果不存心伤害老虎,老虎也就不会无端伤害人。借指存心害人的人,往往招来别人对自己报复性的伤害。 也作人无害虎心,虎无伤人意。 人无伤虎心,虎无杀人意。 人无伤虎意,虎无杀人心。
【谚语俗语第72句】:脑门上抹黄连——苦到头了
【谚语俗语第73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谚语俗语第74句】:【促织不吃癞蛤蟆肉——都是一锹土上人】(歇)促织:蟋蟀。比喻都是地位低下或命运相同的人。
【谚语俗语第75句】:老奶奶的针线筐——杂七杂八
【谚语俗语第76句】:【说着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谚语俗语第77句】:【水湾里照影子——倒过来】(歇)指把事物颠倒过来。
【谚语俗语第78句】:【好郎没好妻,瘌痢配花枝】(谚)郎:男子。瘌痢:黄癣,长满黄癣的头,形容形象丑陋。俊美的男子娶不到娇妻,丑陋的男子偏配上美女。指男女婚配往往不相称。 也作好汉无好妻,赖汉娶娇枝。 好汉无好妻,赖汉娶仙女。
【谚语俗语第79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释义:比喻人最终总希望回到故乡;也比喻事情终究要归结到某处。“千丈” 又作“干尺”。“叶落”又作“落叶”。例句:兀术道:“古人有言:‘树高干丈,叶落归根。’卿家若然思念家乡,某家差人送你回国。”
【谚语俗语第80句】:【新来的媳妇三日勤】新到一个地方工作,总会积极一些, 时间久了,就渐渐疲塌。清代《醒世姻缘传》:“狄希陈也没 叫改姓,就收做了家人。‘新来的媳妇三日勤’,看看两口子 倒也罢了。”
【谚语俗语第81句】:门上的封条——扯不得;莫扯
【谚语俗语第82句】:【米粉越磨越细,手艺越做越精】(谚)米粉是磨出来的,磨的次数越多,米粉也就越细;技术是练出来的,练的次数越多,手艺也就越精。 指技艺的提高,贵在熟能生巧。
【谚语俗语第83句】:【 前怕狼,后怕虎】谓胆小怕事,顾虑重重。类似的:前头 怕狐狸,后头怕野猫。成语:瞻前顾后、畏首畏尾。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说话、办事儿,不能总是前怕狼,后怕 虎!”
【谚语俗语第84句】:下午我和妈妈从姥姥家回来时,天还明亮亮的,可刚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妈妈说:“太阳是早晨骑着马,中午骑着牛,晚上骑着轱辘球。”(河北·深县)
【谚语俗语第85句】:【硬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遇到难行的路,宁可把拉车的牛挣死,也不能让车停住。比喻在关键时刻,宁可人作出牺牲,也不能让事业受损。
【谚语俗语第86句】:【 一家过年都过年】过年是共同的节日。借指情况相同, 没有例外。《马烽小说选》:“一家过年都过年,到处都在盖 新房、建工厂。”
【谚语俗语第87句】:【上山容易下山难】释义:下山比上山难走。也比喻事情一经着手干就难停下来。例句:黄为民特别向众人交代,要打起精神,当心掉进山坑里去,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千万不能麻痹大意。
【谚语俗语第88句】:【蒺藜子拌草——不是好料】(歇)蒺藜子:蒺藜的果实,有毒,皮上有尖刺,俗称蒺藜狗子。料:本指饲料,转指材料。指人不是好东西。常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89句】:【时不再来,机不可失】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谚语俗语第90句】:【鸡子里头算出四两骨】(惯)比喻十分吝啬,极能算计。
【谚语俗语第91句】:【吃虱子,留大腿】释义:比喻过分吝啬。例句:原来李克用是吃虱子留大腿的人。因见白娘子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
【谚语俗语第92句】:【水米不打牙】(惯)指没吃饭、没喝水或没饭吃。 也作水米不沾牙。 水米没打牙。 水米没沾牙。
【谚语俗语第93句】:【烂泥糊不上墙】(谚)指毫无黏性的烂泥,无法将它抹上墙壁。比喻平庸无能的人无论怎样扶持,也难以成事或走向正路。 也作烂泥扶不上壁。 烂泥巴扶不上墙。
【谚语俗语第94句】:【罐里养王八——越来越活】(歇)本指越来越有活力,转指活动越来越厉害,越来越不像话。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5句】: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谚语俗语第96句】:【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谚)木柴再硬,也经不住斧百次砍斫,定会劈开;人再固执,也经不住上百次的劝说,定会回心转意。指思想工作只要耐心,自会生效。
【谚语俗语第97句】:【远观不如近睹】(谚)指远距离观望不如近处观察认识得更全面。
【谚语俗语第98句】:萝卜地里栽大葱——想冒顶
【谚语俗语第99句】:二伯见东院大爷在县城开饭馆发了财,也赶紧到县城赁了房子开上饺子铺。谁知人们吃饭走熟道,东院大爷的饭馆里吃饭的人排长队,二伯的饺子馆却冷冷清清,半年下来二伯赔了许多钱。他叹息说:“咱是背了运喝口凉水也塞牙,人家是走了运栽个跟头也拾钱。真是有同行,没同利。”(河北·石家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