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很现实的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经典中肯!
【谚语俗语第1句】:【人哭天没泪】(惯)指陷入困境,无人同情、帮助。
【谚语俗语第2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说那
【谚语俗语第3句】:【宁穿朋友衣,不戏朋友妻】(谚)指朋友的东西不妨借用,但对朋友的妻子不能轻浮随便。 也作“宁穿朋友衣,不占朋友妻”。
【谚语俗语第4句】:【老佛爷】现在,清代的影视剧泛滥,将慈禧太后称为“老佛爷”,误导大家一提到“老佛爷”就认为是慈禧太后。其实,“老佛爷”并不是慈禧太后所独有的,甚至不应她所有,是她强加于自己的。 “老佛爷”源于清初。清朝是由满族(先初称为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女真族首领被称为“满柱”,“满柱”是佛爷“曼珠”的转音,是佛爷吉祥的意思。以后代代相传,清朝建立后,将满语的“满柱”译为汉语的“佛爷”,于是“佛爷”就成了皇帝的特称。慈禧太后虽独断朝政,但她没有做过女皇,何来“老佛爷”之称。慈禧太后为什么被称为“老佛爷”呢?其中有一个故事。光绪初年,慈禧为了再度垂帘听政,使用种种手段为自己大造声势。心腹太监李莲英明白主子的心意,令人依照慈禧的模样在万寿寺大雄宝殿后面新建了一座观世音像,接着向太后谎称万寿寺大雄宝殿有双佛显光。慈禧去之后发现大雄宝殿还是原来的三世佛,勃然大怒。李莲英请太后到后殿御览,慈禧转到三世佛后,果然看到一尊观世音像,李莲英大喊“老佛爷到”,在场的大臣们立刻跪下高呼“恭迎老佛爷。”慈禧太后故作不解地问道是哪个老佛爷啊,大臣们立刻回答道:“就是太后您老佛爷啊!”“您就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请您再度垂帘听政,解救万民。”这一席话让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很快“太后老佛爷”之称就举国上下无人不知了。慈禧太后强奸民意称她“老佛爷”,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谚语俗语第5句】:【往脸上抹黑】(惯)比喻丑化人,使其名誉受损。 也作朝脸上抹黑。 给脸上抹黑。
【谚语俗语第6句】:【摇车里的爷爷,拄拐的孙孙】(谚)身卧摇车的小孩,却是爷爷辈的;拄着拐棍的老人,却是孙子辈的。指旧时的主子再小也是老爷,仆人再老也是下人。
【谚语俗语第7句】:【开了话匣子】见“打开话匣子”。
【谚语俗语第8句】: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死不要脸
【谚语俗语第9句】:三十晚上盼月亮——没个指望
【谚语俗语第10句】:我班有些同学纪律差,老师一转向黑板写字,他们就在下面说起话来。一次,老师写完字后面向同学们说:“我们班有些同学,在老师面前是人,在老师背后是鬼。”(广西·扶绥)
【谚语俗语第11句】:【狗咬耗子——多管闲事】(歇)指人管了不该管的事情。常含责骂意。 也作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狗抓老鼠—一多管闲事。 狗捉老鼠——多管闲事。
【谚语俗语第12句】:【丰年珠玉,俭年谷粟】(谚)俭年:五谷歉收的年景。丰收年里,人们珍爱的是珠宝玉石;遭灾年景,人们关心的是口粮。指供玩赏的是珠宝,关民命的是粮食。
【谚语俗语第13句】:好汉上梁山——逼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14句】:【子孙不如我,要钱干什么;子孙胜于我,要钱做什么】(谚)子孙后代不肖,给他们留财产干什么;子孙后代比自己强,给他们留财产又有什么必要。指子孙后代不论好坏,祖辈父辈都没有必要留财产给他们。
【谚语俗语第15句】:两个阿姨在吵架,妈妈走过去劝她们:“抬头不见,低头见,何必为一点小事儿扯不清呢?”(安徽·太湖)
【谚语俗语第16句】:【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见“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
【谚语俗语第17句】:开云见日——迎光明
【谚语俗语第18句】:【千里相送,归于一别】(谚)送客到千里远,最终也还是要分手的。 指送行只表情意,不必远送。劝止送行者的常语。 也作千里送君,终须一别。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谚语俗语第19句】:【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见“鸟向明处飞,人往高处走”。
【谚语俗语第20句】:【狼是铜头铁脚麻秆腰】释义:狼头像铜一样硬,脚像铁一样坚,腰却像麻秆儿一样软,容易断。例句:俗话说,狼是铜头铁脚麻秆腰。白脸狼脊背朝地重重地摔在土坎上,直挺挺躺在地上,死了过去。
【谚语俗语第21句】:风筝脱了线——扶摇直上;摇摇欲坠
【谚语俗语第22句】:【无立足之地】(惯)立足:能站住脚或生存下去。比喻没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惭愧,无地自容。
【谚语俗语第23句】:【不信直中直,须防仁不仁】(谚)貌似正直的人,要提防他面直心不直;满口仁义的人,要提防他口善心不善。指对于表里不一的人要严加防范。 也作“莫信直中术,须防人不仁”。
【谚语俗语第24句】:一个书法家伯伯来我家看我写字。我怕写不好不敢写,伯伯说:“写字不怕丑,只要笔笔有。”(河南·博爱)
【谚语俗语第25句】:麦芒掉进针眼里——巧上加巧
【谚语俗语第26句】:六九头刮春风——开冻(动)了
【谚语俗语第27句】:【早晨栽下树,到晚要乘凉】(惯)比喻急于得利。
【谚语俗语第28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歇)本指镜子里面、镜子外面都不像人的模样;转指做事里外或两个方面都没有落下好,到处遭人埋怨。 也作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够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落人。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像人。
【谚语俗语第29句】:【尖担担柴——两头脱】(歇)尖担:两头尖的扁担。尖担两头没有钩槽,挂在两头的东西容易脱落。 指两头都落空。
【谚语俗语第30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歇)八仙:道教传说中的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位神仙。 神通:指修行有成就的人所具备的神妙莫测的能力,今指特别高超的本领。相传八仙渡海到蓬莱山赴蟠桃会,一路上能行风的行风,能下雨的下雨,各自施展法力。比喻各自施展本领,或各有各的一套好办法。 也作八仙过海——各使神通。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谚语俗语第31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原为佛教用语,指改恶从善。成语: 改邪归正。香港梁凤仪《西风逐晚霞》:“他要放下屠刀,立 地成佛是他的事,把我也惹穷了,我可不依呢。”
【谚语俗语第32句】:堂前中央挂灯笼——正大光明
【谚语俗语第33句】:【世事有常有变,英雄能屈能伸】(谚)指世事有经久不变的规律,也有升沉起伏的变化;英雄豪杰做事,贵在随时应变,失意时能承受屈辱,得志时能施展才干。
【谚语俗语第34句】:谷子稗子堆一垛——好坏不分
【谚语俗语第35句】:剜肉补疮——顾此失彼
【谚语俗语第36句】:夜猫子报喜——坏名誉了;没有的事
【谚语俗语第37句】:【旧瓶装新酒】(惯)比喻用旧的形式来表现新的内容。 也作“旧瓶盛新酒”。
【谚语俗语第38句】:我吃饭时爱挑食,爸爸总爱说:“这个时候是有啥吃啥,等将来富裕了才能吃啥有啥。”(山东·昌乐)
【谚语俗语第39句】:【房檐滴水不成河】(谚)比喻人的闲言碎语成不了气候。
【谚语俗语第40句】:麦粒掉到太平洋——沧海一粟
【谚语俗语第41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谚)足赤:十足的纯金。完人:完美无缺的人。世上没有成色十足的纯金,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指人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对人不可求全责备。 也作金无足赤,人无十全。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谚语俗语第42句】:跛脚青蛙碰上瞎田鸡——难兄难弟
【谚语俗语第43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释义: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闹不起大乱子。例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你们这些臭鱼烂蟹来破坏俺们铁打的江山,妄想!
【谚语俗语第44句】:【水浅养不住大鱼】条件差,收揽不了人才。类似的:小笼 子盛不住大鸟。姚雪垠《李自成》:“就怕水浅养不住大鱼。 咱如今刚打了败仗,人家牛举人未必会留在这里。”
【谚语俗语第45句】:【 快刀打豆腐,两面光】指两面讨好,或使双方满意。或说: 刀切豆腐两面光。清代《活地狱》:“黄大老爷这样一做,算 是快刀切豆腐,两面光,上司也敷衍了,同寅也瞒过了。”
【谚语俗语第46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释叉:形容趋炎附势。例句:“常言道:‘人面逐高低,世情看冷暖。’冯主事虽然欠下老爷银两,i见老爷死了,你又在难中,谁肯唾手交还?”
【谚语俗语第47句】:【八百亩地的一棵苗——独生】(歇)八百亩的地里只生出了一棵苗。指独生的子女。
【谚语俗语第48句】:【毛坑越掏越臭】(谚)毛坑:粪坑,也称茅厕。指粪坑越搅动,臭气越浓。比喻丑事越张扬越糟得不可收拾。 也作“茅厕越掏越臭”。
【谚语俗语第49句】:赶脚的骑驴——图个眼前快活:一时的快活
【谚语俗语第50句】:【抢棺材奔命】(惯)骂快跑的人是抢着去死。
【谚语俗语第51句】:妈妈叫我掏灶里的灰,并说:“勤扫地,勤掏灰,一年省个大草堆。”(江苏·沭阳)
【谚语俗语第52句】:爸爸在果园里修剪果树,剪下了很多树枝,用拖拉机往家里拉了两趟,卸在我家院外。我和一群小伙伴一起把树枝朝院内搬,很快就搬完了。奶奶笑着说:“真是轻来轻去能搬山啊!”(山东·临沭)
【谚语俗语第53句】:锅边上的油渣——练(炼)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54句】:【宁少路边钱,莫少路边拳】(谚)离家出远门,宁可身边少带盘费,也不可少了防身的武功。旧指出门在外,总得有护身拳术,以防吃亏受欺。
【谚语俗语第55句】:【蚂蚁啃骨头】(惯)比喻靠一点一点不断苦干来完成大的任务。
【谚语俗语第56句】:鹰飞蓝天,狐走夜道——各有各的路
【谚语俗语第57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释义:形容实现了渴望已久的事或不期而遇的欢乐。例句:骆宏勋听得,举目一观,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谚语俗语第58句】:【连轴转】(惯)指白天黑夜不休息,一直不停地做事。
【谚语俗语第59句】:有一天,我问外婆:“什么时候能吃上枣啊?”外婆说:“七月边,枣红圈。”(河南·鲁山)
【谚语俗语第60句】:这几年,我家渐渐富起来。奶奶喜滋滋地念叨:“吃大锅饭时,咱这儿房子破,地皮薄,耗子进家要挨饿;现如今,可是仓不漏底,房不漏雨,鞋不夹脚,衣能遮体。吃不愁,喝不愁,‘大哥大’怀里搂,日子是越过越有甜头啊!”(安徽·萧县)
【谚语俗语第61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谚)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谚语俗语第62句】:用放大镜看书——显而易见
【谚语俗语第63句】:【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释义;好处没得到,反而落下坏名声。例句:“若是同人合伙,领了人的本钱,他只要一分八厘行息,我还有几厘利钱;他若是要二分开外,我就是‘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谚语俗语第64句】:小军平日很骄傲。这次考差了,神态沮丧极了,他爸爸说他“就像老绵羊的尾巴——翘不起来了”。(河南·浚县)
【谚语俗语第65句】:双休日的一天早上,妈妈叫我抓住清晨好时光读半个小时的书,可我读不到几分钟就或者走动一下,或者喝口水,或者翻一下书包。妈妈说:“种田勿离田头,读书勿离案头。你可好,一会儿都坐不安稳。”(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66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释义:比喻对手再强也会有办法制伏。例句:牛有千斤之力,人有倒牛之方。岂可坐视其猖獗,就没有个赢手。
【谚语俗语第67句】:【光请客不上菜】(惯)比喻只是嘴上说得好,没有实际行动。
【谚语俗语第68句】:【君子不跟牛使气】(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去和那些执拗无知的人争高论低,一般见识。 也作“君子不跟牛斗力”。
【谚语俗语第69句】:【寒天不冻勤织女,饥荒不饿苦耕人】(谚)指人只要勤苦劳动就不怕受饥受寒受灾荒。
【谚语俗语第70句】:病人掷铁球——强挣扎
【谚语俗语第71句】:【 躲一棒槌,挨一榔头】未能避免伤害。或说:躲了一枪,挨 了一刀。清代《三侠五义》:“俺刚脱了他的贼船,谁知却又 来到你这贼店,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头呢!”
【谚语俗语第72句】:【瓮里走了鳖——左右是他家一窝子】(歇)左右:反正。指某事反正是他家里的人干的,与外人无关。
【谚语俗语第73句】:病床上插牡丹——临死还贪花
【谚语俗语第74句】:【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谚)指妇女疑难病症多,难治;小孩儿不知配合,更难治。
【谚语俗语第75句】:【打小九九】(惯)小九九:乘法口诀。比喻在心里盘算。
【谚语俗语第76句】:【春天孩儿面】(谚)孩儿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个定准。指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多变,阴晴风雨,说变就变。
【谚语俗语第77句】:【瓜子里出臭虫——啥仁都有】见“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
【谚语俗语第78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费】(谚)小费:微小的开支。指要办成大事,就不能在小利上斤斤计较。
【谚语俗语第79句】:吃着鸡,抓着鸭——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谚语俗语第80句】:蝴蝶落在鲜花上——恋恋不舍
【谚语俗语第81句】:【 蛇掏窟窿蛇知道】蛇掏窟窿做窝。蛇、谁,音近借用,窟 窿,也指纰漏。谓谁出了事情自己心里有数。西戎《赖大 嫂》:“这还用我说,蛇掏窟窿蛇知道!”
【谚语俗语第82句】: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谚语俗语第83句】: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谚语俗语第84句】:【两口子打架不用劝,放上桌子就吃饭】(谚)两口子:也称小两口,年轻夫妻。指夫妻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小摩擦会自生自灭。
【谚语俗语第85句】:【 打得落花流水】形容惨败。明代《好逑传》:“铁公子按捺 不下,便放开手,东一拳,西一脚,将众人打得落花流水。”
【谚语俗语第86句】:老道吃荤——开戒了
【谚语俗语第87句】:【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谚)饶:尽管。任凭你怎样奸猾,还是把人家的洗脚水当汤喝了。指阴谋计划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难免上当受骗。 也作饶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脚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随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谚语俗语第88句】:山羊尾巴上挂铃铛——声儿不停;响(想)在后头
【谚语俗语第89句】:【喇喇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歇)喇喇蛄:蝼蛄的通称,一种生活在泥土中的害虫,吃农作物的嫩茎,也作拉拉蛄,也称蝼蝼蛄、土狗子。大衫:也叫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旧时绅士或有地位的人常穿。指小人物硬充大人物。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0句】:【七嘴八舌头】(惯)比喻众人争相发表意见。也比喻人多嘴杂。
【谚语俗语第91句】:【在小算盘上打】见“打小算盘”。
【谚语俗语第92句】:【在肚皮里打官司】(惯)比喻有想法不直说,而是在心里琢磨、盘算。
【谚语俗语第93句】:哥哥骑摩托很快,妈妈要他注意安全,哥哥却说他技术高,不要紧。妈妈批评他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小心没差错。”(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94句】:【胆大天下去得,胆小寸步难行】(谚)胆量大的人天底下任何地方都能闯,胆量小的人死守家门哪里也不能去。指胆大就会有作为,胆小不能有出息。 也作“胆大的漂洋过海,胆小的寸步难行”。
【谚语俗语第95句】:【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见“劁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谚语俗语第96句】:【天不言而自高,地不言而自卑】(谚)卑:低下。天不说自己高,但自在高处;地不说自己低,但自在低处。借指人的高下自有公论,不在自夸或自贬。
【谚语俗语第97句】:【歪理三千,不如正理一条】(谚)歪理:谬论邪说。指歪理再多,也抵不上一条正理能说服人。
【谚语俗语第98句】:【骑着马找马】(惯)比喻一边干,一边寻找新的出路。也比喻占有旧的,同时物色新的。
【谚语俗语第99句】:【 创业容易守业难】事业的发展比开创要困难。类似的: 开店容易守店难。浩然《山水情》:“常言说,创业容易守业 难。前辈人把这产业给咱创下了,咱得生着法儿别把它败 坏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