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后语,句句珠玑 句句珠玑
【歇后语第1句】:【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人堵一道墙】释义:开一条路,指遇到困难得到帮助;堵一道墙,指给自己增加障碍。意为不要得罪人。例句:他喃喃地说:“我是说犯不着去得罪人呀!自古道:‘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人堵一道墙’。都是街坊邻居,一出门就见面,闹翻脸多不好!……”
【歇后语第2句】:麻雀的内脏——小心肝
【歇后语第3句】:【有智妇人,胜如男子】(谚)有智慧的妇女,往往比男子还能干。指不可轻视妇女。
【歇后语第4句】:【风吹墙头草——东吹西倒,西吹东倒】见“房上的草——哪边刮风哪边倒”。
【歇后语第5句】:【牛头不对马嘴】释义:比喻胡拉乱扯,二者毫不相关。例句:苏雨道:“我是苏爷的嫡亲兄弟,特地从涿州家乡而来。”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歇后语第6句】:【洒多少汗水,有多少收获】(谚)流的汗水多,收获的粮食就多。指农民种田,下苦多和收获大是成正比的。也泛指人在创造财富上,出多大的力,就会有多大的收益。
【歇后语第7句】:【拿着赶狗棒儿骂皇帝——贵贱也不自量】(歇)赶狗棒儿:乞丐讨饭时用来打狗的木棍。指人不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自以为了不起。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8句】:【无本难求利】(谚)指做生意要有本钱才能求得利润。
【歇后语第9句】:两个山头的斑鸠——唱一和
【歇后语第10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歇)吊桶:打水用具,多用辘轳吊入井中打水。本指七个桶上来八个桶下去,转以形容人心神慌乱不安或心神不定。 也作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歇后语第11句】:【萝卜花了肉价钱】释义:比喻成本过高,划不来。例句:“便宜?如果把所吃的谷子算上去,那就‘萝卜花了肉价钱’不合算……”童少英将不合算的道理,算给越华听。
【歇后语第12句】:行船靠舵,赶车靠鞭。
【歇后语第13句】:【人眼是秤,人心是镜】众人对待事物能衡量出轻重,分清 是非。类似的:人眼是尺,人心是秤。古华《姐姐寨》:“众人 的眼是秤,心是镜,人家当了你的面不敢说,背你的面就什 么都数落出来。”
【歇后语第14句】:【针眼里过牛】谓办不到的事。类似西方国家谚语:骆驼 穿过针孔。沙汀《淘金记》:“因为现在的事,真也真得,假也 假得。假的时候,针眼里过得牛!”
【歇后语第15句】:【牙疼不是病,疼杀无人问】(谚)指牙痛不算什么大病,犯上了却揪心般疼痛,别人无法体会。 也作牙痛不是病,疼开真要命。 牙痛不算病,痛起来真要命。
【歇后语第16句】:【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歇)光:本指光滑,转指光彩。比喻两面讨好或两全其美。 也作快刀打豆腐——两面光。 刀切豆腐——两面光。
【歇后语第17句】:【发空头支票】见“开空头支票”。
【歇后语第18句】:【狗皮膏药贴上了】纠缠摆脱不掉。浩然《艳阳天》:“马立 本这小子又是狗皮膏药往淑红身上贴,让淑红妈给寒碜了 一顿,没脸拉撒地走了。”
【歇后语第19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歇)指害人的东西,人人痛恨,群起而攻之。 也作“过街的老鼠——到处有人喊打”。
【歇后语第20句】:【一手托百家】(惯)一手:指一人。比喻一个人所做的事关系到众多人家的利益。
【歇后语第21句】:在一次聊天中,父亲说现在只要有钱,啥事都好办。接着还举了一个例子:某人以前家里穷,三十岁了还没人提亲;后来有钱了,登门说媒求亲的,拿着小鞭打成群。妈妈说:“这是高人一头.得到万人之敬。”(河南·平舆)
【歇后语第22句】:【唐人街】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唐人街”,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侨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自称或被人称呼。这其中的来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近年来史志工作者经过查阅大量的史志典籍和族谱家乘找到了根据。现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原内地迁徙到闽越地区的唐襄军。而这些唐襄军及其后裔称自己为“唐人”。故此,这些海外华人称自己为“唐人”,而且还把华侨聚居区称为“唐人街”。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观,认为“唐虞三代”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被人们称道的一次太平盛世。有诗为证,毛泽东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历史上最早的明君贤王尧帝,就称之为“唐尧”。据史书记载,尧为古之圣王,初封陶,后封唐,世称“陶唐氏”,史称“唐尧”。尧禅让舜,舜禅让禹,被传为佳话,万民称颂。另有文字解释:唐者荡也,广也,大也。《玉篇》:“尧称唐者,荡荡首先至大之貌。”中国老百姓向来喜欢太平,也认为自己的祖国是一个“荡荡然”广博的国家,所以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喜欢把“唐人”意为“唐虞三代”传下来的子孙。这含义,和“华人”、“炎黄子孙”的意义相同。三是,与唐朝有关。唐代的中国国势强盛,名声很大。外国便有称中国为“唐”的习惯。《明史·真腊国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 座右铭“座右铭”指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那么,最早的座右铭是个什么样子呢?
【歇后语第23句】:【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见“藏了和尚藏不了寺”。
【歇后语第24句】:家中的小太阳——独生子女
【歇后语第25句】:【将猫儿尾拌猫儿饭】见“割猫儿尾拌猫儿饭”。
【歇后语第26句】:该开学了,小伙伴都来找我。看见他们各自手里拿着干净的作业,我犯愁了,赶紧坐在桌前赶作业。妈妈说:“淘气鬼,早时不动,晚时挠腚。现在脚丫里长草——荒(慌)了脚。”(河南·宁陵)
【歇后语第27句】:兔子虽多——驾不了辕
【歇后语第28句】:【哪边炕热往哪边挤】(惯)指人钻营取巧,哪儿有好处就往哪儿钻。
【歇后语第29句】:扁鹊开药方——药到病除
【歇后语第30句】:【虎狼当道,不治狐狸】见“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歇后语第31句】:老龙王投江——死得其所
【歇后语第32句】:长篇小说——干言万语
【歇后语第33句】:半天里的灰尘——在飞哩
【歇后语第34句】:【当家三年狗也嫌】(谚)当家的时间长了,连家中的狗都会嫌弃。指当家人和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有意见是正常的。 也借指群众对领头人总少不了有意见。 也作“当家三年,猫狗都嫌”。
【歇后语第35句】:天冷了,村里的懒汉王老三穿着破烂的衣服从我家门前走过。爸爸看了说:“勤快勤快,有饭有菜;懒惰懒惰,挨冻受饿。”(安徽·肥西)
【歇后语第36句】:【运动不出汗,成绩不见面】(谚)指体育运动不练得出汗,就不会有效果。
【歇后语第37句】:【煮熟了的鸭子又飞了】谓得而复失,在接近成功时失败。 煮熟,也说:到嘴。类似的:煮熟了的鸡爬起来跑了。成语: 失之交臂。清代《儿女英雄传》:“别的都是小事,老爷那个 天性,倘然这一翻脸,要眼睁睁儿的把只煮熟了的鸭子给闹 飞了,那个怎么好?”
【歇后语第38句】:【冷手抓热馒头】(惯)比喻不熟悉情况的人去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 也比喻没费劲儿就得到好处。
【歇后语第39句】:【弄花一年,看花十日】释义:养花护花得用全年工夫,赏花才只十天。指花开时间很短。例句: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有京洛之遗风……其俗有“弄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语。
【歇后语第40句】:我的新衬衫被火烧了个洞,妈妈就在上面绣了只小花鹿,可漂亮了。邻居阿姨见了,直夸妈妈绣得好。妈妈却说:“唉!远看是朵花,近看是个疤。”(安徽·临泉)
【歇后语第41句】:摁着牛头喝水——办不到;勉强不得;耍蛮愣(蛮劲)
【歇后语第42句】:【三个和尚没水吃】自己只顾自己,没有团结合作精神,不 愿意多出力,互相推委。《鲁迅书信集》:“办小刊,我的意见 是不要贴大广告,却不妨卖好货色,编辑要独裁,一个和尚 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中国人的老 毛病。”
【歇后语第43句】:【七品芝麻官】今天,人们用“七品芝麻官”这个俗语,多指职位低权力小的干部。“七品芝麻官”为广大民众所知晓,得益于豫剧电影《唐知县审诰命》,著名豫剧喜剧大师牛得草把一个“七品芝麻官”演绎得活灵活现,特别是那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台词,在当时更是家喻户晓。何谓“七品芝麻官”?它原指旧时职位较低的县官。我国古代县级官制始于春秋时期。当时,各诸侯国君把兼并的土地和小国改为县,设长官为县令。特别是秦朝推行郡县制,这种模式,经过历朝演变,至清代,全国地方行政机构为省、道、府、县四级。新中国建立后,行政区划作了些调整,但仍保留了省、县建制,将道府改为地、市。清代的官以“品”论等级,最高为倾述林,最低为九品。每品有正、从两级,同现在的正副职一样,县长为正处级,副县长为副处级。共有九品十八级。县令是正七品,七品以下还有县丞、驿丞,这就是八品和九品官。
【歇后语第44句】:【 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指好东西不被赏识,没有派上用 场。陈登科《赤龙与丹凤》:“这才是乌龟吃大麦,糟蹋粮食。 我怎么也尝不出一个乐趣来。” 瞎子点灯,白费蜡指没有必要,浪费。浩然《艳阳天》: “我看咱们多余这一手,瞎子点灯,白费蜡,不如来个干脆 的!”
【歇后语第45句】:【说曹操,曹操就到】(惯)指非常凑巧,正提到谁谁就来了。 也作口说曹操,曹操就到。 讲着曹操,曹操就来。
【歇后语第46句】:棺材铺的买卖——死活都要钱
【歇后语第47句】:小红家里很穷,今年又连遭不幸。前不久学骑车时摔折了右腿,近两天又得了骨髓炎,乡亲们非常同情地说:“这风咋光往没袄人身上刮呢?”(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48句】:【惧法朝朝乐】(谚)朝朝(zha。 zha。):天天。指知法畏法,不会犯法,自然就天天过着心安理得的和乐日子。
【歇后语第49句】:【刀靶付与外人】(惯)刀靶:即刀把,比喻把柄。指给别人提供把柄或口实。
【歇后语第50句】:电话局的话务员——耳听八方
【歇后语第51句】:【家里没有梧桐树,也招不来彩凤凰】见“没有梧桐树,引不得凤凰来”。
【歇后语第52句】:【 正没窟窿下蛆,来了个卖藕的】藕内有孔(窟窿),藕、偶谐 音。谓偶然(碰巧)遇到了一个机会。刘彦林《春风得意》: “正没窟窿下蛆,来了个卖藕的。丁世宗顿时来了精神。”
【歇后语第53句】:【晴天还要防阴天】见“好天也得防阴雨”。
【歇后语第54句】: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
【歇后语第55句】:【活到老,学到老】(谚)学习是人一辈子的事,活到什么时候,就要学习到什么时候。指学习没有止境。
【歇后语第56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谓一人占据要害地位,众人无可奈 何。语出李白《蜀道难》。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伍香师 妹双手叉腰,堵着门,横眉立眼,正气凛然,那气派,自有‘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
【歇后语第57句】:【缠麻头,续麻尾】(惯)麻:这里指麻类植物的纤维,是纺织麻类织物的原料。比喻说话东拉西扯绕弯子,不直截了当。
【歇后语第58句】:一天,爸爸约几位朋友来打麻将。我问爸爸:“你戒了,怎么还打牌啊?”没等爸爸回答,妈妈就接上了:“他啊,吃的葱胡子,戒的蒜苗子。”(甘肃·天水)
【歇后语第59句】:人老病多,树老根多。
【歇后语第60句】: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才急着复习功课。妈妈说:“你手里总拿着短把镰,一点儿不作长远打算!”(山西·新绛)
【歇后语第61句】:大炮打群狼——轰而散
【歇后语第62句】:【儿不嫌母丑】(谚)孩儿不会嫌弃娘的长相丑陋。指孩儿对生身母亲的爱是最纯真的,任何外力都无法改变这种天赋的感情。 也作儿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 孩儿不嫌娘丑。
【歇后语第63句】:春天刚到,我就急着脱棉衣,奶奶在一旁说:“春寒四十五,三月还下桃花雪。春捂秋冻。你别这么急着换衣服。”(河南·焦作)
【歇后语第64句】:【朋友妻,不可戏】(谚)对于朋友的妻子,要尊重、严肃,不可有任何轻浮的表现。指朋友之间义气为重,对朋友妻尤其不得失礼。 也作朋友妻,不可欺。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灭.
【歇后语第65句】:【拿别人当梯子往上爬】(惯)踩着别人往上爬。比喻利用或损害他人,以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
【歇后语第66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语】人心中无事就平静,有不平的事情, 就会说出来。相关的:物不平则鸣。明代《醒世恒言》:“常 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这班闲汉替过迁衙门打点使 钱,亦是有所利而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 尘了。因有手迟脚慢的,眼看别人赚钱,心中不忿,却去过 老面前搬嘴。”
【歇后语第67句】:【花开能有几日红】释义:感叹青春短暂。例句:舒海力哈哈一笑,转了话题道:“花开能有几日红?你的库玛丹多大了?”
【歇后语第68句】:【 方的不来来圆的】变换手法。菡子《纠纷》:“你别看楼志 清就这么‘熊’掉了,他的鬼点子可多呢!方的不来来圆的, 硬的不来来软的。”
【歇后语第69句】:兔子不吃窝边草——给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歇后语第70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谚)指知道自己的兵力,深入了解敌情,在战争中就能稳操胜券。
【歇后语第71句】:蚯蚓钓鲤鱼——以小引大
【歇后语第72句】:【过五关,斩六将】此语比喻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英雄气概无人能当。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公请二嫂上船渡河。渡过黄河,便是袁绍地方。关公所历关隘五处,斩将六员。” 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后,在一次战役中三人失散。曹操十分喜爱关羽的德才,欲收入帐下。关羽为了刘备二位夫人的安全,与曹操“约三事”后,暂栖曹营。后来,关羽得悉刘备兵败后投在河北袁绍处,立即写信辞别曹操,从河南许昌出发,护送刘备的二位夫人去寻找刘备。由于关羽没有丞相曹操的文凭,沿途守关将领阻截关羽。关羽英武异常,斩将夺关而过。第一关:东岭关,斩孔秀。第二关:洛阳关,先斩孟坦,再斩韩福。第三关:沂水关,斩卞喜。第四关:荥阳关,斩王植。第五关:滑州关,斩秦琪。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成就了一世英名。
【歇后语第73句】:【家无生活计,不怕斗量金】释义:如果没有谋生的办法,即使有斗量黄金的家业也无济于事。例句:“‘家无生活计,不怕斗量金。’我如今又不做官了,无处挣钱,作何生意以为糊口之计?”
【歇后语第74句】:饭店里卖衣服——有吃有穿
【歇后语第75句】:【三个核桃两个枣】见“仨核桃俩枣”。
【歇后语第76句】:楼梯上打架——阶级斗争
【歇后语第77句】:【卜一佛出世,二佛升天】(惯)出世:降生,佛教认为世界每经历一小劫,才有一佛降生。升天:死去。 1形容历时极久或非常难得。2形容折腾得死去活来。 也作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生天:指死。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涅槃:佛教用语,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作佛或高僧死去的代称。
【歇后语第78句】:【多吃饭,少开口】安稳过日子,少说话,不要惹是生非。 茅盾《子夜》:“不要闹!不要闹!多吃饭,少开口,你们不晓 得这句古话么?”
【歇后语第79句】:【乌龟有肉在肚子里头】(谚)乌龟的肉不在表层,而是在内里。比喻老谋深算之徒的阴险诡计埋藏得很深,不容易被人发现。
【歇后语第80句】:【当了兵不认亲,吃了粮不认娘】(谚)吃粮:旧时当兵吃官粮。指为公家办事,就不能徇私情。
【歇后语第81句】:【儿女亲,辈辈亲,打断胳膊连着筋】释义:儿女亲家,世代相亲,拆分不开。例句:“老人古语说得好,儿女亲,辈辈亲,打断胳膊连着筋,你说是不是?”
【歇后语第82句】:【自己打嘴巴,给别人听响儿】贬低自己,以讨好别人。王 蒙《失态的季节》:“要不写个检讨,出发前给大进送去?他 一激灵。他也是要摘下舌头烧小菜的。他也是要自打嘴巴 给别人听响儿的。”
【歇后语第83句】:【河里淹死会水的】(谚)被河水淹死的,往往是自恃善于泅水的人。 比喻精通某一方面道术的人,常常会由于精通而疏忽大意,铸成大错。
【歇后语第84句】:【投错胎,走错行】选错了职业。台湾李敖《世论新语》: “对记者说,他干党务工作,是投错胎,走错行。”
【歇后语第85句】:我和爸爸都喜欢看电视剧《天下粮仓》,于是,我们约定晚上一起看。晚饭后,我想先小睡一会儿,便告诉爸爸等开演了就叫醒我。可是,我睡得太香了,任爸爸怎样叫也不想出被窝。第二天,爸爸对我说:“说到要做到,做人才可靠;说到做不到,等于放空炮。以后,你的言行要一致啊!”(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86句】:【房东】“房东”义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与“房客”相对。那么,为什么叫房东不叫房西?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东为上、为大,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两侧再造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权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辈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说出租或借给外人住了。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可见,房东、东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为何以东为主,在《礼记》中的《曲礼篇》记载:“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这句话说的是,有关主客之间礼仪的规定。从文中可以看到,“东”位就是代表主人。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东”、“东道主”中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歇后语第87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谚)徒:同类,同伙。水过于清澈,会使鱼失去生存的条件;人过于苛察,会使自己孤孤单单,失去群众。 指为人处世贵在宽厚,切忌苛求。 也作水清无鱼,人察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清则无徒。
【歇后语第88句】:河边没青草——不要多嘴驴
【歇后语第89句】:看戏挑媳妇——头满意
【歇后语第90句】:葱花拌豆腐——青(清)二白
【歇后语第91句】:理发店的徒弟——从头学起
【歇后语第92句】:【哄堂大笑】“哄堂大笑”源自唐代。据唐代赵磷《因话录》所载,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其中由台院一位御史专管杂事,称作“杂端”。凡是公堂食饭,大家都不准谈笑,犹如僧人斋饭一样,是为有修养。但有时杂端实在憋不住而大笑,这在当时称之为“烘(哄)堂”。由此可见,此记载“烘(哄)堂”只限于官吏食饭的公堂。到了宋代,烘(哄)堂的场合扩大。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载:“冯阳、和相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公靴新买,其直几何?’冯举左足示和日:‘九百’。和性偏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日:‘此亦九百’。于是烘(哄)堂大笑。”自此,凡人多的地方有人发端引起众人大笑,皆可日哄堂大笑。
【歇后语第93句】:晚饭后,妈妈从外边走进屋说:“前院老张家那小子刚才让公安局抓走了!”奶奶意味深长地说:“脚上的泡,自个走的。”(黑龙江·哈尔滨)
【歇后语第94句】:【脱帽礼】“脱帽礼”多在隆重、庄严的场合下使用,如升旗、聆听尊者讲活(讲课)或悼念亡者。这一礼节源自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战火不断,作战时与敌短兵相接,肉搏而战,头部容易受到袭击,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头盔。士兵们到达安全地带就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同时,到别人家里去,来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敌人,就首先把头盔掀开,露出自己的面孔。这种习惯发展到近代,就成了脱帽礼。
【歇后语第95句】:属蛀虫的——钻心
【歇后语第96句】:【戴大帽子】(惯)比喻夸大别人的错误,给人加上不实的罪名。
【歇后语第97句】:【吃奶的劲都拿出来了】指使出了全部力气。柳青《创业 史》:“庄稼人啊!当他们专心发家创业的时候,说增产,吃 奶的劲都可以使出来;说节约,肚里可以不觉得饥饿啊!”
【歇后语第98句】:【没缝也要下蛆】(惯)蛆:苍蝇的幼虫。比喻无中生有,造谣生事或寻衅闹事。
【歇后语第99句】:草帽烂边——顶好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