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俗话俗语,很潮很洒脱!
【谚语俗语第1句】:谷子地里长玉茭[玉米]——突出
【谚语俗语第2句】:【杀人一万,自损三千】(谚)两军对战,即使打了胜仗,杀死敌方一万人,己方也得损伤三干。指打仗就得有牺牲,纵然是战胜的一方,也免不了要付出伤亡代价。 也作杀人一千,自损八百。 杀人三干,自损八百。
【谚语俗语第3句】:小霞后天就要到县城参加歌咏比赛了,可她仍像没事似的。她妈妈对老师说:“别看她这几天表面上挺悠闲的,心里可又是锣又是鼓的,在暗暗用劲呢!”(山东·平度)
【谚语俗语第4句】:【后脑勺上都长着眼】(惯)形容人警惕性非常高。也形容人非常留意观察周围的动静。 也作“后脑勺上长眼睛”。
【谚语俗语第5句】:【铁不磨要锈,水不流要臭】(谚)铁要打磨,才不会生锈;水要流动,才不会发臭。比喻人要经常运动身体,才能保持健康。
【谚语俗语第6句】:【打皮科儿】(惯)指开玩笑,逗笑。
【谚语俗语第7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释义:事实不容歪曲。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几张嘴,我也不怕!”
【谚语俗语第8句】:喜鹊落头上——红运到了
【谚语俗语第9句】:【好儿女志在四方】青年人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不应留恋 某一个地方。类似的:男儿志在四方。香港梁凤仪《千堆 雪》:“对呀,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带尊荣所带来的层层压力?”
【谚语俗语第10句】:【一个单子吃药】(惯)单子:指药方。按照同一个药方吃药,患的是一样的病。比喻处境相同。
【谚语俗语第11句】:人字双着写——不从也得从
【谚语俗语第12句】:河里没鱼市上见——不愁见不到
【谚语俗语第13句】:我们靖城有一种名吃——蟹黄汤包。一位老大爷刚吃完,抹着嘴说:“这汤包鲜得打嘴巴子也不会丢碗啊!”(江苏·靖江)
【谚语俗语第14句】:【三人出来,小的儿苦】一起出门在外,身份低的人要听从 指挥,多做事情。明代《西游记》:“师父没主张。常言道:三 人出来,小的儿苦。你况是个父辈,我等俱是弟子。古书 云:有事弟子服其劳。等我老猪去。”
【谚语俗语第15句】:【好饭不怕晚】(谚)指只要饭好,推迟就餐会吃得更有滋味。也泛指任何美好的事物,早得到反不如迟得到更有意义。 也作“好饭不怕晚,趣话不嫌慢”。 趣话:幽默、风趣的言谈。
【谚语俗语第16句】:【吃了砒霜药老虎】(惯)砒霜:无机化合物,白色粉末(有时略带黄色或红色),有剧毒。为毒死老虎,自己先吃砒霜中毒,再让老虎吃自己的死尸中毒。比喻做事太愚蠢,得不偿失。
【谚语俗语第17句】:【人活年轻,货卖时新】(谚)人年轻时,是最风光、最有活力的;货物的款式时新,是最招买主、最畅销的。指人一生最美好的时候是青春。
【谚语俗语第18句】:落雪天喝冰水——从头凉到脚
【谚语俗语第19句】:大炮轰苍蝇——不够本钱;不够本:不上算;不合算;大材小用;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谚语俗语第20句】:【媳妇到门前,还得个老牛钱】(谚)新媳妇迎到门前,还得耗费一条牛的价钱。指旧时娶媳妇花费很大,从提亲到订亲直到完婚,花钱无数。
【谚语俗语第21句】:【压轴戏】“压轴戏”是京剧用语。现在“压轴戏”用来比喻引入注目、有影响的或最后出现的事件。如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三章:“因为他们(外国记者)都没有逃走的必要,只消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晚上,便要看到‘改朝换代’的压轴戏了。”因此,许多人误认为“压轴戏”就是最后一出好戏,其实并非如此。 …时,戏园演白天戏,中午卜二点多开锣,傍晚六点多打住,戏目有六七个甚至八九个。一般分为三段。前三出通常为新角儿或学生们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是观众期待的最受欢迎的戏。这三段每一段的末一出做“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这是清末民初北京几家戏园子演戏的规程。所以说“轴子”就是最末演出的剧目,倒数第二出便成了“压轴”。为什么说最好的演员所演的剧目叫“压轴”呢?这和北京老戏班的传统有关。派戏人总是把唱工最好的戏,也就是这戏班的台柱子演员的戏,排在倒数第二出。而最末一出戏,则是全武打行的武戏(本戏班全体武行演员参加演出)。这类戏占用的时间也就是一刻钟,所谓“一打散”(角色上来简单地交代一下情由,就双方开打,打几个回合胜负一定,戏就结束了)。多数听戏行家、达官贵人之属,看大轴子一上,往往就起座出园。有这样的一句话:“轴子一上就套车。”说的就是这个情况。那时没有小汽车,达官贵人看戏都是坐骡车来的。所以那年代的大轴子,又叫“送客戏”。真正的好戏乃在倒数第二出的压轴戏。
【谚语俗语第22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顺风耳】释义:比喻各有各的本领。例句:但事后一想,又笑了起来:“你有你的千里眼,我有我的顺风耳;你有你的关门计,我有我的跳墙法,这次算个平局。”
【谚语俗语第23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创业 史》:“那白占魁再过二十年还是个普通社员。蝎子的尾巴, 有点毒水,也不多!”
【谚语俗语第24句】:【猪来穷家,狗来富家,猫来孝家】(谚)旧指猪来使家穷,狗来使家富,猫来使家死人办丧事。一说猪常到穷人家,狗常到富人家,猫常到耗子多的人家。
【谚语俗语第25句】:公共厕所丢炸弹——激起公粪(愤)
【谚语俗语第26句】:龟兔赛跑——骄者必败
【谚语俗语第27句】:卖碗又卖盆——套又一套
【谚语俗语第28句】:【让人指后脊梁骨】谓背地里受人责骂,或被议论。类似 的:让人背后骂娘。高云览《小城春秋》:“昧心钱赚不得! 一家富贵千家怨,咱不能让人家指脊梁骨!”
【谚语俗语第29句】:玉皇大帝调兵马——天兵天将
【谚语俗语第30句】:【 穿针要个引线人】需要有人介绍推荐。成语:穿针引线。 马加《北国风云录》:“我可不认识日本指导官,穿针还要个 引线的。”
【谚语俗语第31句】:爸爸总提防我结交品质不好的同学。他说:“学坏没有种,就怕别人拱。”(安徽·临泉)
【谚语俗语第32句】:腰要弓,蹬用劲,手抓缰,心要平。
【谚语俗语第33句】:【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拖】木头造寺。寺、事谐音,谓出 事,出了问题。明代《西游记》:“这是玉旨来拿你,不当小 可。我父子只为受了一炷香,险些儿和尚拖木头,做出了 寺!”
【谚语俗语第34句】:【眼大要有神,耳大要有轮】(谚)指人生得一双大眼,必须有灵气才好;生得一双大耳,必须有耳轮才好。
【谚语俗语第35句】:久旱逢甘雨——及时;喜煞人;正是时候
【谚语俗语第36句】:【瘦猪哼哼,肥猪也哼哼】借指处境好的差的都不满意。贾 平凹《废都》:“而我和他在这些地方说不拢,他总骂我是瘦 猪吭吭,肥猪也吭吭。”
【谚语俗语第37句】:两个媳妇为孩子打架的事吵得不可开交。赵大爷走过来劝架,结果两个媳妇反倒骂赵大爷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围观的人说赵大爷:“没吹熄人家的火把,却烧了自己的胡子。”(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38句】:一锹煤炭难炼钢,一块砖头难砌墙。
【谚语俗语第39句】:鸭子不吃瘪谷——肚子里有货
【谚语俗语第40句】:【家乡的山坡不嫌陡】(谚)故乡的山坡再陡也不会嫌弃。指人对故乡的眷恋,不会因条件差而改变。
【谚语俗语第41句】:一天,我和爷爷到责任田干活时,我想解个手,爷爷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在咱家地里解吧。”(河北·鹿泉)
【谚语俗语第42句】:我在四处寻找我的钢笔。妈妈问我:“什么丢了,打破了脑袋地找?”(湖南·保靖)
【谚语俗语第43句】:【远水不救近火】此俗语比喻用较远的办法或工具解决不了当前急迫的问题。意同“远水解不了近渴”。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了春秋时,鲁穆公不与邻国齐国搞好关系,却派几个儿子到远方的晋国和楚国做官。犁组进谏说:“你这样做就好比请越国人来解救落水之人,越国人水性再好,等他来了,鲁人也必定活不了;又好比取来海水解救火灾,海水水量再大,火也必定不会被扑灭,因为远水不救近火!”
【谚语俗语第44句】:烂了脚丫子一该歇了
【谚语俗语第45句】:【吃虱子,留大腿】释义:比喻过分吝啬。例句:原来李克用是吃虱子留大腿的人。因见白娘子容貌,设此一计,大排筵席。
【谚语俗语第46句】:【塔尖上亮相——高姿态】(歇)亮相:戏曲演员上下场或一节舞蹈、武打完毕后,为突出角色精神状态而做的塑像式姿势。本指在高处摆出某种姿势,转指人在处理问题时站得高,态度宽容。
【谚语俗语第47句】:娶媳妇死老娘——哭笑不得
【谚语俗语第48句】:【老鸹野雀旺处飞】比喻人投奔兴旺之处。类似的:雀儿 只拣旺处飞/蜜蜂只拣旺花飞/鸟向亮处飞。姚雪垠《李自 成》:“俗话说:老鸹野雀旺处飞。如今他看见咱们困在此 地,有翅难展,他自然要另打主意,不肯回来。”
【谚语俗语第49句】:【叫你吃屎你也吃】斥责人盲从。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你师帅叫你吃屎,你为什么不吃给他看!幸而你的 师帅做个媒人,不过叫女儿嫁个兔崽子,倘使你师帅叫你女 儿当娼去,你也情愿做老乌龟,拿着绿帽子往头上去磕了!”
【谚语俗语第50句】:【臭寡妇不如香嫁人】(谚)指丈夫死后,与其和外边的男人鬼混,还不如名正言顺地另嫁为好。
【谚语俗语第51句】:【狗戴帽子装人】释义:骂人假装正经。例句:牛打江山马坐殿,你倒狗戴帽子装人了!你他妈的问问天,问问你祖宗!谁给你置的家,谁给你养活的人?
【谚语俗语第52句】:【俩山字儿摞一块儿——请出】见“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请出”。
【谚语俗语第53句】:【破题儿第一遭】破题,八股文开头两句。借指开端,首 次。类似的:开宗明义第一回。《傅雷家书》:“像这样不打 草稿随手翻译,在我还是破题儿第一遭。”
【谚语俗语第54句】:【心宽出少年】(谚)心胸开阔,能使人保持年轻。指人乐观豁达,无忧无虑,就不易衰老。
【谚语俗语第55句】:【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谚)知府:旧时州府最高的行政长官。 知府一下了台,无官无职,在人们眼里,连只活着的老鼠也不如。旧指官场重在权势,权势在人情在,权势没人情灭。
【谚语俗语第56句】:床头鸡叫——啼(提)醒
【谚语俗语第57句】:【槐花黄,举子忙】(谚)槐花黄:槐花在农历七月开放。举子:科举时代应试的读书人。指农历七月正是举子忙于应试的时节。
【谚语俗语第58句】:爸爸要到重庆去,我也嚷着要去。爸爸说:“你睡在扁担上——想(得)宽,还是学习去吧!”(四川·渠县)
【谚语俗语第59句】:【伤元气】(惯)元气: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和能力。比喻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受到损害。
【谚语俗语第60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个人凭借权势,企图封锁消息,掩盖 真相。《民国通俗演义》:“思以强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谚语俗语第61句】:荷花结籽——心连心
【谚语俗语第62句】:【寿比南山】“寿比南山”比喻人的寿命像南山一样长久,用作对老年人的祝颂。“寿比南山”源出《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 诗经,民间诗歌居多,一般没有作者姓名,又是属于文学作品,至于是指哪座南山,无可考据。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指西安南边的终南山;一说是指山东益都县的云门山。《现代汉语词典》上说是指终南山。然而,云门山的遗迹较多,因其在城南,故亦称南山。在山东云门山北崖上,镌刻着一个巨大的“寿”字,字高【第7句】:5米,宽【第3句】:7米,气势磅礴,苍秀峥嵘,远远望去,此字上刺青天,下屹大地,宛若巨匾,和云门山山体融为一体,雄浑奇伟,横绝寰宇。据史料称,此“寿”字出自明嘉靖年间衡王府管家周全的手笔。 1981年,益都县文物局首次拓下这个书法与雕刻技术双绝的“寿”字。拓字时,以60米白布代纸,15公斤鸡蛋清调【第3句】:5公斤朱砂为墨,分段拓下了这个“寿”字。在益都县县城里,自古有“寿比南山”的说法。人们提到老人长寿时,总是说“寿比云门山”。
【谚语俗语第63句】:【哪壶不开提哪壶】专拣不好办的事说。赵树理《三里 湾》:“你小子真是茶馆里不要了的伙计一一哪一壶不开你 偏要提哪一壶!我费尽一切心机来对付你,都为的是怕你 要分家,你怎么就偏提出这个来?”
【谚语俗语第64句】:学校里背书——不望(忘)本
【谚语俗语第65句】:百只麻雀炒一盘——嘴多
【谚语俗语第66句】:【驴粪球,外面光】指外表还可以,内里很糟。浩然《艳阳 天》:“人家主人专意要这样。人家不图驴粪球子外面光,图 的是缸里点灯里头亮。荞麦面的肉包子,别看皮黑,一兜 肉!”
【谚语俗语第67句】:自鸣钟断了发条——全身不活络
【谚语俗语第68句】:【拣日不如撞日】(谚)撞日:碰巧遇上吉日。指与其挑个好日子办事,不如现在就办。
【谚语俗语第69句】:核桃树旁种棉花——软硬兼施
【谚语俗语第70句】:【鸡蛋里寻骨头】(惯)比喻故意挑刺、找毛病。 也作鸡蛋里挑骨头。 鸡蛋里找骨头。
【谚语俗语第71句】:【因风吹火,用力不多】指顺便,或利用有利条件。因,也 说:顺。成语:顺水推舟。明代《警世通言》:“因风吹火,用 力不多,一发搭了她去。”
【谚语俗语第72句】:【草根】“草根”现在比喻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群体。草根,世界各地除沙漠海洋外遍地都是,但作为一个比喻,它却源于英文,产生于19世纪的美国寻金热流行时期,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着黄金。从广义上看,“草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和政府或者决策者相对的势力,这层含义和意识形态联系紧密一些。我们平常说的一些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一般都可以看做是“草根阶层”。有学者就把非政府、非官方组织称作草根性人民组织。另一种含义就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弱势阶层群体。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众化。 “草根”有两个特点:一是顽强,二是广泛。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独立性和大众性。从草根的喻义和特点来看,西方的“草根”和中国的“草民”很相似,都是下层弱势群体。如中国古代的贪官污吏把百姓看做草民,把农民起义称作草寇。老百姓有时也自称“草民”,这是长期受奴化的结果。至于草根的顽强生命力,唐代的大诗人白居易作出了高度概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真正理解“草根”的含义,追究渊源,恐怕将中西、古今结合起来更全面。 “草根”一词,在2011年春节像春风一样传遍中国大地,传向世界。因为在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出现了许多“草根”演员,如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西单女孩”等,一夜成为“草根明星”。
【谚语俗语第73句】:走上步看下步——瞻前顾后
【谚语俗语第74句】:【有药敷在疼处,有话说在明处】(谚)药用在疼处,见效快;话说在明处,少怀疑。指有话摆在明处说,不要背后说闲话。也指说话要直截了当,不要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75句】:【睁眼说瞎话】(惯)指公然撒谎。 也作“睁着眼睛讲瞎话”。
【谚语俗语第76句】:【惟恐天下不乱】(惯)惟恐:只怕。指居心叵测的人只怕人间太平,一心想制造事端和混乱,无事生非。
【谚语俗语第77句】:【病好打太医】将恩人当仇人。成语:恩将仇报。汪幸福 《浪迹台湾岛》:“狗婆子,过河丢拐杖,病好打太医。过去, 你男人为升官想方设法巴结我。今天,我浪迹到这里,你却 忘恩负义拒我于门外,做了几天和尚,连肉味也忘了。”
【谚语俗语第78句】:【人犯王法身无主】(谚)王法:国家的大法。人要是触犯了国法,就要受法律的制裁,自身也就失去了自由。指人要想保持自主自由,必须畏法守法。
【谚语俗语第79句】:【无雨莫种麦】(谚)麦田下种之前如果没有好雨,底墒不足,种子入土后就长不出壮苗。指麦田底墒好是麦子丰收的先决条件。
【谚语俗语第80句】:【醉死也不认酒钱】(惯)比喻在事实面前死不认错或死不认账。
【谚语俗语第81句】:【人留后代草留根】(谚)指人只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长继不衰。 也作“人留子孙草留根”。
【谚语俗语第82句】:【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歇)馒首:馒头。本指狗咬走馒头再不回头,转指人一走再不回来,或回不来(多指死去)。也指东西拿出去再也收不回来。 也作肉馒头打狗——有去无回。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谚语俗语第83句】:【 疾风知劲草】刮大风,可以看出草长得是否壮实。比喻 在困难中可以看出人的品质。张恨水《啼笑因缘》:“古人 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所以必定要到为难的时候, 才看得出好人来的。”
【谚语俗语第84句】:【人不亲艺亲,艺不亲刀把子亲】(谚)艺:专指习武行。刀把子:习武人手握的刀柄。指人和人即使不熟,但只要同是习武的,便会使人亲热起来。也泛指只要是同行,就有同情心。 也作人不亲艺亲,艺不亲刀柄亲。 人不亲艺亲,艺不亲祖师爷亲。祖师爷:创建武艺行的鼻祖。
【谚语俗语第85句】:【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释义:求别人很不容易。例句:回去,是的,现在就是路费问题了。怎么张口,怎么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她跟谁提头呢?表姑?表姑父?根本不行。
【谚语俗语第86句】:【又想吃鱼,又怕沾腥】(惯)比喻既想得利,又怕沾上坏名声。 也作又吃鱼儿又嫌腥。 又想吃鱼,又怕腥气。
【谚语俗语第87句】:【经是真经,叫歪嘴和尚念歪了】释义:比喻好事让人办坏了。例句:伍参谋道:“经是真经,就怕歪嘴和尚念歪哩!”冯有亮感慨地说:“是啊,担心的有道理。……”
【谚语俗语第88句】:我对现在有些企业成立智囊团、策划部大为不解,爸爸笑着说:“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人多智慧大呀!”(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89句】:一个同学修改病句,改了半天,也没找出病句的真正错误。老师开玩笑说:“哭了半天,也不知谁死了。”(山东·莱阳)
【谚语俗语第90句】:剥了皮的青蛙,烂了根的葱——眼不闭心不死
【谚语俗语第91句】:玉米一收下来,妈妈就把吃的麦面换成了玉米面。我嘟囔着说:“打几千斤麦还舍不得吃,也不知道省个啥?”妈妈说:“过日子比树叶还稠,不能吃今儿没有明儿。细水长流,省了还是咱自家的。”(河南·郸城)
【谚语俗语第92句】:半夜里捉麻雀——掏窝儿
【谚语俗语第93句】:【开方子】(惯)原指医生给病人开处方,比喻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或办法。
【谚语俗语第94句】:【狗养的狗亲,猫养的猫爱】(谚)狗生的崽子狗知道亲,猫生的崽子猫知道爱。比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爱。 也作狗养的狗亲,猫养的猫亲,不养的不亲。 猫下的猫疼,狗养的狗爱。
【谚语俗语第95句】:【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谚语俗语第96句】:【和尚在钵盂在】(惯)钵盂(b。 yu):和尚化缘用的器具。形容密不可分。
【谚语俗语第97句】:亮亮好逞强,有时把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也不放在眼里。院里的奶奶说:“你呀,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别人顺脚捞捞,反脚敲敲,就够你受的了!”(安徽·太湖)
【谚语俗语第98句】:【光棍眼,赛夹剪】(谚)光棍:聪明伶俐、深谙世故的人。夹剪:形状像剪刀,用以夹取物件的工具。 指光棍有着非凡的眼力,能迅速识辨事物的本质。
【谚语俗语第99句】:心里塞团麻——乱糟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