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有启发的歇后语,让人无法拒绝!

【谚语俗语第1句】:【 是金子就会放光】有才能自会表现出来。反义说:放光 的不都是金子。《中国妇女》(1999,4):“女性的特点是,只 要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女人的韧性足以做到这一点。”

【谚语俗语第2句】:猪板油挂在颈上——腻了

【谚语俗语第3句】:自从哥哥工作以后,妈妈总是买有营养的东西给哥哥吃,却从来不给我买,还数落我:“别光看鱼喝水,不看鱼鳃漏;你哥哥每天上班劳累,不多给他加点营养怎么能行呢?”(安徽·滁州)

【谚语俗语第4句】:做做力出,缩缩病出。

【谚语俗语第5句】:【一日三,三日九】【第9句】:久谐音,谓经过较长时间。明代《古 今小说》:“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小孩儿 出来,举家大惊。”

【谚语俗语第6句】:【当面鼓,背后锣】释义:比喻人耍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例句:吴书记听了,马上沉下脸来,说了句:“当面鼓,背后锣,尽搞破坏!”

【谚语俗语第7句】:【圣诞老人】圣诞节期间,在英、美等国,不少大百货商店、超市专门派人装扮成圣诞老人,向顾客,尤其是孩子们分发糖果和礼品,这一风俗现在已传到中国,商店或超市也有了圣诞老人的形象。那么,圣诞老人是怎么回事呢?相传,圣诞老人是罗马帝国东部小亚细亚每拉城(今土耳其境内)的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圣尼古拉主教生前乐善好施,曾暗地里赠送金子给一个农夫的三个待嫁的女儿做嫁妆,将其中一袋金子从烟囱口扔进去,恰好掉在壁炉上的一只长筒袜子中。于是,现在每逢圣诞夜,必有不少天真的孩子把袜子口朝上小心翼翼地吊在壁炉旁,期待圣诞老人送来礼品。圣诞老人的形象非常可爱。他是个留着银白胡须、和蔼可亲的老人。头戴红色尖帽,身穿白皮袖边,白皮领子的大红袍,腰间扎一条宽布带。传说圣诞老人住在北极。在圣诞夜,圣诞老人架着八只鹿拉着满载礼品的雪橇,从北方雪原来到各家,由屋顶的烟囱下来,经过壁炉到房间内,把糖果、玩具等礼品装进孩子们早已吊在壁炉旁或床头上的袜子里。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谚语俗语第8句】:【有恩不报反为仇】(惯)指用仇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情。

【谚语俗语第9句】:【长木匠,短铁匠】(谚)指木匠下料,总要留长点,长了可以裁短;铁匠打铁,总要留短点,短了可以锻长。比喻做事必须留有余地,以便从容处理。

【谚语俗语第10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谚语俗语第11句】:【要想前台显贵,必须后台受罪】人前的成功,来自人后的苦 练。相关的:只见人前富贵,不见人后受罪。《新凤霞回忆 录》:“要想前台显贵,必须后台受罪呀!小凤就是偷着看戏 学的本事。”

【谚语俗语第12句】:【狮子搏兔用全力】(谚)狮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时,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比喻对付弱势敌人,也要当强敌来打。也比喻从事细微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也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谚语俗语第13句】:【看准狍子再搂火】释义:搂火:开枪射击。比喻看准对象,摸清情况后再进攻。例句:二雪冲出门:“大骆驼,你看准狍子再搂火!心邪歪胡放炮也不怕缺德损寿!”

【谚语俗语第14句】:有很长时间姑姑没有来看奶奶了。奶奶叹道:“唉,娘疼孩子不顾命,孩子疼娘没有空。真是天高指不住星星啊!”(河南·登封)

【谚语俗语第15句】:【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恩怨分明。类似的:有恩不报非君 子,有仇不报是小人。老舍《离婚》:“咱小赵是有恩报恩,有 仇报仇,男子汉大丈夫!”

【谚语俗语第16句】:【时辰】“时辰”是什么意思,是中国古人的计时单位。原来,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等份,每一等份称为一个时辰,共有12个时辰。12时辰用地支12个代号表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时辰简称子时或子牌,相当于今23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整。余类推,也就是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

【谚语俗语第17句】:一棵草易凋,一滴水易干。

【谚语俗语第18句】:人们对张家饭店掺杂使假、缺斤少两很是气愤。二爷说:“那小子本来就很贪,看见有人担了大粪走过,也要沾一指头。”(辽宁·锦州)

【谚语俗语第19句】:【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见“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

【谚语俗语第20句】:【碾盘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盘: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盘。根子:本指根部,转指根底、后台、靠山等。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比喻后台、靠山很硬。 也指基础雄厚,很有实力。

【谚语俗语第21句】:【心在嘴上长着】(惯)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毫不隐瞒。

【谚语俗语第22句】:【腊月】我国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来历有二。一是接也,含有送旧迎新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开皇四月十二日,诏日:“古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接之意,可以十二月为腊。”可见,在隋朝以前就称十二月为腊月。二是同猎同祭有关,用猎物祭祀。“腊”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从周代起,各诸侯均于年终时以猎物举行祭祀祖先和百神的活动。汉代以后,腊月祭祀更隆重。由于腊祭都是在农历十二月举行,所以十二月被称为“腊月”。以后,与腊月相关的往往都加上一个“腊”字,如腊月开的梅花叫“腊梅”,腊月腌制的肉也称“腊肉”,民俗腊月初八喝粥称“腊八粥”。

【谚语俗语第23句】:【往脑袋上扣屎盆子】(惯)比喻栽赃、陷害。

【谚语俗语第24句】:【人心隔肚皮】(谚)人的心隔着一层肚皮,谁也看不到、摸不准是在谋算着什么。指人心最难猜测,更不要说认得清、识得真了。 也作人心隔肚皮,里外不相觑。 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心隔肚皮,对面两不知。

【谚语俗语第25句】:【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指不自觉,没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动 做事。张贤亮《河的子孙》:“这样,庄户人干起活来就跟算 盘珠儿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的连地也不会种了。”

【谚语俗语第26句】:【春天孩儿面】(谚)孩儿面:小孩的面部表情,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没个定准。指春天的天气就像小孩的脸一样多变,阴晴风雨,说变就变。

【谚语俗语第27句】:【吹枕边风】(惯)指妻子向丈夫灌输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要求。 也作“吹枕头风”。

【谚语俗语第28句】:【秤杆不离秤砣】经常在一起,形影相随。类似的:砣不离 秤,影不离身/针不离线,线不离针。成语:形影不离。骆宾 基《罪证》:“金三天天和雅亭混,秤锤不离秤杆,人家谁不笑 话。”

【谚语俗语第29句】:【剩饭炒三遍,狗都不吃】(谚)已炒过多遍的剩饭狗也不吃,何况人。比喻讲话写文章如果没有新意,只是一味重复,就会惹人生厌。

【谚语俗语第30句】:天狗吃日头——吃了就吐;无从下口;

【谚语俗语第31句】:草帽烂边——顶好

【谚语俗语第32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谚语俗语第33句】:【法场上的麻雀——胆子早吓大了】(歇)法场:刑场。指经历险境多,胆子早变大了。

【谚语俗语第34句】:【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无据】(谚)扁(ji。ng):门闩,门环。 注:注子,酒壶。指嘴巴像有门闩一样把得很严的人,说话很守信用;嘴巴像倒水一样毫无约束的人,说话没有根据。

【谚语俗语第35句】:【捧臭脚】(惯)指对人极力巴结、讨好、吹捧。

【谚语俗语第36句】:【一问三不知】开头、过程、结局均不知道。一无所知,或 不愿意回答。老舍《骆驼祥子》:“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 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

【谚语俗语第37句】:一天晚上,我在做《社会》课本上的讨论题,可是怎么也想不出个道道儿。爸爸看过之后说:“一块砖头难砌墙,一根木头难盖房啊!咱们一起来想想。”(山东·昌邑)

【谚语俗语第38句】:【倚酒三分醉】(惯)倚仗喝了点酒就装出醉态来。指人借酒生事。

【谚语俗语第39句】:【—网打尽满河鱼】做事干脆彻底。也指事情做得过分, 不留余地。成语:一网打尽。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李 左德说那不行,你这是一网打尽满河鱼。”

【谚语俗语第40句】:【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释义:比喻进退两难。例句:一时间,他真有点像“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

【谚语俗语第41句】:【打黑枪】(惯)指在暗处向人开枪射击。 也作“打冷枪”。

【谚语俗语第42句】:妈妈掀开笼盖,我看到白生生暄腾腾的热馒头,伸手就拿,谁知还没拿起就烫得缩回了手。妈妈笑着说:“你真是烧虾等不到红啊!”(江苏·泰兴)

【谚语俗语第43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谚语俗语第44句】:【不管大哥二哥麻子哥】(惯)比喻不管是谁,不管他的地位如何。

【谚语俗语第45句】:【柴米夫妻,酒肉朋友】(谚)有柴有米,夫妻间才能安然度日;有酒有肉,朋友间自可你来我往。指人际关系,必须有物质条件作基础才能建立。 也作“酒肉朋友,柴米夫妻”。

【谚语俗语第46句】:【靠山吃山,靠山养山】(谚)靠着山区居住,就要凭山区的资源养活自家;靠山区资源养活,就必须爱护与建设山区。指在什么环境就靠什么生活,靠什么生活就必须在这方有所投入。 也作靠山吃山,吃山养山。 靠山吃山要养山,造林成林要护林。

【谚语俗语第47句】:妈妈让我做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就顺口说:“唉!这道题怎么像打了个死结似的。”(浙江·桐乡)

【谚语俗语第48句】:属野猪的——到处乱拱;乱撞人

【谚语俗语第49句】:【 打如意算盘】按照自己的愿望、利益来计划安排事情。 台湾琼瑶《窗外》:“你也未免太打如意算盘了。假如你珍惜 这个家,假如你还爱爸爸妈妈和你的弟弟妹妹,你就和康南 断绝!”

【谚语俗语第50句】:【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谓抽时间作准备。成语: 未雨绸缪。梁斌《红旗谱》:“这放机关枪,对咱穷人本来没 有好处,可是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将来咱用着 这机关枪了,拿起来就能放。”

【谚语俗语第51句】:【老母鸡下出凤凰蛋】(惯)比喻根本不可能有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52句】:【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见“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谚语俗语第53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遇到困难,得到公众的帮助。类似 的:一人有难,万人出力。姚雪垠《李自成》:“看看,你老大 公子一人有难,万人出力。谢天谢地,你出狱了,我的这出 戏也唱完了。”

【谚语俗语第54句】:【买金偏撞不着卖金的】(惯)比喻偏偏遇不上称心如意的配偶。 也作“买金的遇不上卖金的”。

【谚语俗语第55句】:【赏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谚语俗语第56句】:【脚正不怕鞋歪】谓自己正派,不受坏的影响。周立波《暴 风骤雨》:“走就走,谁还怕啥呀?你告我,架不住我没有过 呀,脚正不怕鞋歪,走就走呗。”

【谚语俗语第57句】:【定乾坤】(惯)乾坤:乾,八卦之一,代表天;坤,八卦之一,代表地。 比喻决定大局。

【谚语俗语第58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释义:比喻山再高,水再深,总有路可通。例句: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谚语俗语第59句】:牛屁股缝里的虻虫——钻了空子又吸血

【谚语俗语第60句】:【既来之,则安之】这个词语的意思是,在某种不太情愿的情况下,既然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或者安顿下来。 “既来之,则安之”语出《论语·季氏》,其原文是:“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意思是,如果能做到这样,那么远方的人如果不归顺我们.我们就要倡导文教德化来吸引他们,他们已经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就要好好安排他们,不能撒手不管。提倡的是以德服人。它的原意是对内说的,劝自己的人。而现在的意思是劝外来的人。这个词语的原意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意思已经相去甚远了。

【谚语俗语第61句】:【放马后炮】(惯)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事过之后才采取行动,已来不及。

【谚语俗语第62句】:【羊群走路靠头羊】做事有领头人。李季《王贵与李香 香》:“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起了共产党。”

【谚语俗语第63句】:放学回家,我看见菜板上有个南瓜,就对爸爸说:“让我来炒南瓜。”爸爸说:“你还小,如果现在让你炒,你准会在锅上开一个窗户!”(安徽·黄山)

【谚语俗语第64句】:夏不睡石,冬不困板。

【谚语俗语第65句】:【哭的是各人的儿,落的是一样的泪】(谚)各人落的泪都是一样的,但落泪的因由却各不相同。指各人都有自己的悲苦事,外人很难体味得出。

【谚语俗语第66句】:【落在鬼手里,不怕见阎王】既然遇到危难,就不必企求幸 免。柳青《铜墙铁壁》:“他把洋锹掼在一边,说:落在鬼手 里,不怕见阎王!爱怎办怎办!不挖!”

【谚语俗语第67句】:【好汉不怕出身低】(谚)指好男儿贵在有真才实学,能自立自强,不在乎出身门第的高下贵贱。 也作好汉不怕出身贱。 英雄何论出身低。

【谚语俗语第68句】:【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挽歌郎,替丧家唱挽歌的人。指事 前的要求在事后提出,被动。明代《水浒》:“眼望旌旗至,专 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饥时饭,渴时浆谓正应急需。成语:雪中送炭。明代 《古今小说》:“恰好王媪说起马秀才,分明是饥时饭,渴时 浆,正搔着痒处。”

【谚语俗语第69句】:眼睛下贴钞票——认钱不认人

【谚语俗语第70句】:【鱼怕水浅,人怕护短】(谚)鱼在浅水中,不容易存活;人要是护着短,越护短处越多。指人有错误要指正,护短只能发展缺点。

【谚语俗语第71句】:【泥鳅难捉,人心难摸】(谚)泥鳅:鱼类,体呈圆柱形,有黏液,光滑难捕捉。指人心难以摸清,就如同泥鳅难以捉摸一样。

【谚语俗语第72句】:哥哥就要当兵走了,妈妈包饺子为他送行,说是“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走遍天下事好办”。(河南·宝丰)

【谚语俗语第73句】:【黄金遍地走,单等有志人】(谚)指财富到处有,只等有志向的人去取得。

【谚语俗语第74句】:【珍馐百昧,一饱便休】(谚)珍馐(xiu):珍美的食物。指再好的美食,也不过是吃饱肚子就算了。劝人不必贪求美食的常语。

【谚语俗语第75句】:织装鸟做窝——精工细活

【谚语俗语第76句】:吃竹竿长大的——直性人;直性子

【谚语俗语第77句】:儿媳妇的肚皮——装孙子

【谚语俗语第78句】:【家私不论尊卑】释义:家中财产,不论尊卑,人人有份。例句:“自古道‘家私不论尊卑。’母亲何不告官申理?原薄凭官府判断,到无怨心。”

【谚语俗语第79句】:【天塌压大家】(谚)指天灾人祸临头,大家都会遭殃,不用独自担忧。 也作天塌砸众人。 天塌有大家。 天塌大家死。

【谚语俗语第80句】:【粪堆上长出灵芝草】在条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姚雪垠 《李自成》:“咱马家祖宗八代没出过排场人,轮到你捞到印 把子,这叫做粪堆上生棵灵芝草,老鸹窝里出凤凰。’

【谚语俗语第81句】:懒老婆上鸡窝——奔(笨)蛋

【谚语俗语第82句】:【西瓜系在鳖腿上——滚不了西瓜,也跑不了鳖】(歇)比喻彼此利害攸关,谁也无法摆脱掉谁。常用于讥讽。

【谚语俗语第83句】:下了十八层地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谚语俗语第84句】:【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释义:比喻青年人反比老年人死得早,害得老人没有儿子。例句:三藏闻言,止不住腮边泪下道:“这正是古人云:‘黄梅不落青梅落,老天偏害没儿人。”

【谚语俗语第85句】:理发不用刀子一光推

【谚语俗语第86句】: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一样

【谚语俗语第87句】:【举白旗】在现代战争中,举白旗表示投降,已是国际惯例。它源自古代战争。在战争中使用白旗始于远古,但当时白色旗帜代表要求进行谈判先休战,而不表示投降。当交战的一方打出白旗时,对方便知道另一方要求谈判,于是下令停止一切进攻活动。持白旗的一方则派出军使、号手、旗手和翻译到对方指挥都会明谈判条件和意图。军使从展示白旗始到再回到本方为止享有不可侵犯的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把在战争中打出白旗转认为是投降,后来打白旗就成了投降的标志,一直沿用到今天。

【谚语俗语第88句】:【说千道万,不如一干】(谚)指嘴上说得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实干有用。

【谚语俗语第89句】:【家里无贼贼不来】(谚)家里如果没内贼,外贼是进不来的。指外贼行窃,往往离不开家贼作内应。也泛指外界坏人作乱,总有内奸帮衬。

【谚语俗语第90句】:【到乡随乡,骑马随鞍】(谚)指到一个新的生活环境里,就要随顺着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和人情,这跟骑马必须贴着马鞍是一个道理。 也作“骑马随鞍,入乡随乡”。

【谚语俗语第91句】:伤寒加痢疾——大伤元气

【谚语俗语第92句】:【属鸭子的——肉煮烂,嘴也是硬的】(歇)嘴:本指鸭子的嘴,转指说话。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 指人心里已经认输,嘴上还很强硬。常含讥讽或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93句】:【麦糠底下走水】(惯)麦糠底下流水,表面上看不出来。比喻暗中行事。

【谚语俗语第94句】:大地养活人民,英雄保卫祖国。

【谚语俗语第95句】:踩死蚂蚁也要验尸——过分认真

【谚语俗语第96句】:老鸹落到黑猪身上——光看别人黑

【谚语俗语第97句】:【拍胸脯】(惯)比喻为某人或某事担保,下保证。也比喻反思自己做得如何。 也作拍胸口窝。 拍胸膛。 拍胸口。

【谚语俗语第98句】:六一快到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条花裙子。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要妈妈给我穿上。妈妈指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你真是炒虾子等不得红啊!”(江苏·南京)

【谚语俗语第99句】:【水火不相容】释义:水和火,不能同时在一个火炉里存在。比喻彼此相冲突,无法调和。例句:他绝不使自己的家业接近愁人姚士杰,那和他的“政治性儿”水火不相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26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