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生活每天一个经典歇后语!
【歇后语第1句】:【鼻子里插大葱——装象】(歇)象:谐“相”。指装模作样,欺骗人。 也作“鼻子插葱——充象”。
【歇后语第2句】:【潘郎倒骑驴——永不见你畜牲面】(歇)潘郎:晋代潘岳,字安仁,也称潘安,貌美,诗文中常作为美男子的代称。畜牲:本指驴,转用来骂人。指永远不与坏人见面。 多用来表示断绝关系。
【歇后语第3句】:【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指职业收入倒挂的现象,脑力劳 动收入不如体力劳动收入多。杂文图书:“民谣已经说了, 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
【歇后语第4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惯)1指动刀子杀人或杀生。2指跟人拼命。
【歇后语第5句】:【打擂台】(惯)擂台:为比武而搭起的台。本指上擂台参加比武,比喻:1向挑战者应战,与之较量手段、技艺。2耍花招,与人讨价还价。3有意跟人作对,难为人。
【歇后语第6句】:【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释义:成家业很不容易,败家业容易得很。例句:所以古人留下两句话:“成立之难如登天,覆败之易如燎毛。”言者痛心,闻者自应刻骨。
【歇后语第7句】:【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眼前】遇到屈辱、失败,要沉得住 气,善于忍耐,等待时机报仇。不一定要立即报仇。沈从文 《长河》:“打什么仗?调什么兵?君子报仇三年,小人报仇 眼前。”
【歇后语第8句】:好花要有绿叶扶,好汉要有众人帮。
【歇后语第9句】:【猛虎落在陷阱里——空只发威,不能动弹】(歇)动弹:活动。指厉害的人陷入困境,再耍威风也无济于事。
【歇后语第10句】:【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指有条件未及时利用,拖延了 时日。明代《初刻拍案惊奇》:“花烛之夜,朝霞见韩生气宇 轩昂,丰神俊郎,才貌甚是相当,哪里管他家贫?自然你恩 我爱,少年夫妇,极尽颠鸾倒凤之欢,倒怨父亲多事。真个 是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歇后语第11句】:吃罢黄连劝儿媳——苦口婆心
【歇后语第12句】:【羊肉馒头没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膻】(惯)比喻好处没得到,还惹下了麻烦。 也作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羊肉没吃到,先惹一身骚。 羊肉没吃到,弄得一身臊。
【歇后语第13句】:【 创业容易守业难】事业的发展比开创要困难。类似的: 开店容易守店难。浩然《山水情》:“常言说,创业容易守业 难。前辈人把这产业给咱创下了,咱得生着法儿别把它败 坏掉。”
【歇后语第14句】:【踹浑水】(惯)踹:踩。浑水:不正当的男女之事。比喻抓住别人搞不正当两性关系的短处,趁机占便宜。
【歇后语第15句】:【趁浑水摸鱼】释义:比喻趁混乱之机捞取好处。例句:我刚才了解了一下:有些人是怕“自由借贷”,以攻为守;有些人想趁浑水摸鱼,多少捞几个。
【歇后语第16句】:【挤破了门】(惯)形容人来得非常多。 也作“挤破了门框”。
【歇后语第17句】:【有鸡天也亮,没鸡天也明】释义:比喻不管少了谁,事情照样办。例句:“你走,你走,走就走呗;一句话说到底:有鸡天也亮,没鸡天也明!”
【歇后语第18句】:【赶鸭子上架/打鸭子上架鸡】上架,鸭不上架。指做事不 在行。成语:强人所难。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有能力 怎么办就怎么办,我不能打着鸭子上架。”
【歇后语第19句】:穿着拖鞋走路——迈不开步
【歇后语第20句】:水底捞月,天上摘星——想得到,办不到
【歇后语第21句】:【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名师有成就,师傅要求严格,能 培养出高才生。台湾白先勇《游园惊梦》:“您是顾师傅的高 足,名师出高徒,一定是好的。”
【歇后语第22句】:叔叔干活时,哪活轻抢着干哪活。爸爸冲着他说:“看来,你就是下油锅也得看看那个地方冒泡不冒泡啊!”(湖北·京山)
【歇后语第23句】:【钢要用在刀刃上】见“好钢使在刀刃上”。
【歇后语第24句】:【破财免灾】(谚)破费了钱财,可以免除灾祸。旧指丢失或耗费了钱财,能换来人的安乐。用来安慰失盗或意外破财者的常语。 也作“破财消灾”。
【歇后语第25句】:【拉皮条】(惯)指为男女搞不正当的关系牵线搭桥。 也作拉皮条纤。 牵马拉皮条。
【歇后语第26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借指身份高的人言行不正,下面的人 就会受影响。成语:上行下效。台湾琼瑶《船》:“他自己做 的好事!哼,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怨不得我赌钱!”
【歇后语第27句】:【不听老人言,祸患在眼前】释义:不听老年人的话,横祸就会到来。因为年老人阅历广,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话是经验之谈。例句:这可好,闹出毛病来没有?不听老人言,祸患在眼前!这简直把祁家的脸丢透了。
【歇后语第28句】:【各人脚下都有一条路】(谚)每个人的脚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借指人的生命历程,要靠自我选择,自我奋进。
【歇后语第29句】:【趁水和泥】释义:利用时机,利用条件。例句:“节目一演,马上会把基层干部的思想搞乱,这时咱们趁水和泥,联系实际,大揭大批,甚至当场可以把赵越揪出来……”
【歇后语第30句】:茶馆里摆龙门阵——想起什么说什么
【歇后语第31句】:【不图三分利,不起早五更】(谚)五更:天色未明的时刻。指人不是为了生活,为了谋利,谁也不肯起早睡晚,辛勤苦干。 也作“不为谋利,谁肯早起”。
【歇后语第32句】:【打鱼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释义:比喻不怕艰险,不畏强敌。例句:我不止一次对你说过,打鱼的人经得起狂风巨浪;打猎的人不怕虎豹豺狼。为了消灭你们这些杀人强盗。夺取革命最后胜利,我们随时都准备献出自己的生命!
【歇后语第33句】:【武大郎捉奸——有心无力】(歇)指有心去做,但能力不行。
【歇后语第34句】:【猫儿头差事】(惯)猫儿头:元代民间指勾结官府、称霸一方的人,转指讹索钱财的人。差事:被人派遣而去做的事情。比喻有利可图的差事。
【歇后语第35句】:【鸡屎拌面——假卤】(歇)卤:用肉类、鸡蛋、木耳等做汤加淀粉而成的浓汁,用来拌面条等食物,谐“鲁”。指假装愚钝或糊涂。
【歇后语第36句】:【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释义:比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法办事。例句:有些甚至采用“不跟你耍”的办法与自己原来的未婚夫一刀两断,如果这个未婚夫依然是个农民的话。这种“到哪个山头唱哪个歌”的风习,真是“实际”得不能再实际了。
【歇后语第37句】:高梁秆拴骡子——拉倒
【歇后语第38句】:【坠入五里雾中】见“堕入五里雾中”。
【歇后语第39句】:【拔短梯】(惯)拔:抽掉。比喻无端毁约失信,置人于困境或死地。
【歇后语第40句】:【大暑在七,大寒在一】释义:最热天在七月,最冷天在正月。例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补更小事,何乃成灾?原其所以,正月之时,天甫凄栗,里语:“大暑在七,大寒在一。”一谓正月也。
【歇后语第41句】:【相骂没好口,相打没好手】见“厮打没好手,厮骂没好口”。
【歇后语第42句】:错走一颗子,输了一盘棋。
【歇后语第43句】:【好时是他人,恶时是家人】(谚)人在春风得意时,外人自会来百般奉承结识;到了逆境困厄时,全靠自家人扶持关照,共渡艰难。
【歇后语第44句】:星期天,我去外婆的商店里玩,看见一位叔叔领着一位小姐姐在店前卖唱。外婆对那位叔叔说:“你应该让孩子上学。庄稼误了是一季儿,孩子误了是一辈儿。”(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45句】:【有苗三分收】见“见苗三分收”。
【歇后语第46句】:【扣帽子】释义:比喻不经调查研究轻率地给人加上罪名。例句:体兰!你可别给我扣帽子!我没说瞧不起妇女。
【歇后语第47句】:【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释义:比喻人或物有长处就会有短处,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例句:周松山一口担保说:“这个没问题,我了解他。这个人虽有些偏激情绪,但革命的坚定性无可怀疑。”大老刘笑起来说:“方木头不滚,圆木头不稳。那就让他去。”
【歇后语第48句】:镜花水月——虚像
【歇后语第49句】:【连中三元】现在比喻在三次考试或各种比赛中连续取得第一名。那么,“连中三元”典出哪里呢?宋代赵升《朝野类要·举业三元》有云:“解试、省试并为魁首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连中三元”即源于此。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一级乡试,二级会试,三级殿试。乡试由朝廷正副考官各一人到各省主持。参加乡试的对象,主要是生员科考中的优等生及监生、贡生。乡试每三年一次,考试在秋季八月,故称“秋闱”。乡试考取的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取举人就取得高一级会试的资格。会试,由全国各省举人参加。每三年一次。考期在春季二月(或三月),即乡试后的次年春天,故称“春闱”。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闱”。会试考取的称贡生,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在宫中殿廷举行,故又称“延试”。参加殿试的是贡生,考期在四月。因考试在宫中,故号称由皇帝主持,考一场,只考策题一科,名殿试策。策问大多是考问当时政治、经济或治国安邦、巩固政权之策。殿试考中的称进士,第一名叫“状元”。如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名,则叫“连中三元”。现在没有科举考试了,“连中三元”只剩用作比喻了。但在中考、高考时还借称第一名为“中考状元”、“高考状元”、“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这种用法还是受连中三元之影响。
【歇后语第50句】:【下的是牛马力,吃的是猪狗食】见“出的牛马力,吃的猪狗食”。
【歇后语第51句】:【衣不压众,貌不惊人】见“人不压众,貌不惊人”。
【歇后语第52句】:【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见“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
【歇后语第53句】:【先生讲书,屠夫讲猪】(谚)先生:教书先生。屠夫:以宰杀猪羊为专业的人。教书的先生说起话来总离不了书,杀猪的屠夫说起话来总离不了猪。指人们在谈话中总离不了本行的话题。
【歇后语第54句】:【钱有磨盘大,胆比绿豆小】(惯)形容人既贪财又胆小怕事。
【歇后语第55句】:两个婆娘一面锣,三个婆娘一台戏。
【歇后语第56句】:舅舅给我家送来了几包棉籽壳,叫种蘑菇。爸爸看着棉籽壳,皱皱眉头说:“种,没有时间;不种,棉籽壳又浪费了。怎么办呢?”妈妈说:“你遇事总是心问口,口问心。种!我包了。”说完就笑起来,我和爸爸也笑了。(山东·临沂)
【歇后语第57句】:【分开八片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水】(惯)比喻突然听到或遇到令人震惊的事情而惊恐万状。 也作“劈开两片顶阳骨,倾下一盆冰雪来”。
【歇后语第58句】: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落荒而逃
【歇后语第59句】:千条小河归大海,各种荣誉集体来。
【歇后语第60句】:【罐里养王八——越来越活】(歇)本指越来越有活力,转指活动越来越厉害,越来越不像话。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61句】:【清如水,明如镜】(惯)l形容为官清廉公正。2形容关系纯洁、清白。3形容话说得清楚明白。
【歇后语第62句】:世界地图吞肚里——胸怀全球
【歇后语第63句】:【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在民间,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是人们十分熟悉并崇拜的一对至高无上的天神,主宰世界上的一切。其实,这两位神仙根本不是一家人。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是谁乱点鸳鸯谱,把他们二人撮合在一起的?王母的概念在远古就有了,在《山海经》中就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是状如人还不属于人类。在《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人间的国王,不是神仙。东汉后期,道教产生后,天帝和西王母都成了道教所崇拜的神仙。但直到现在,在所有的道教典籍中,都没有两位天神是夫妻关系的记载。天帝是被道士正式奉为玉皇大帝的,道教认为玉皇大帝是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地位最高,神权最大。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成为夫妻,源自南宋以后的小说家们。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还看不到西王母同玉皇大帝有关系,所以把西王母强行嫁给玉皇大帝的应该是南宋以后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宋、元、明时期,许多文学家皆以王母蟠桃会为题材,写入小说、戏曲中,如《蟠桃会》、《瑶池会》、《王母祝寿》等,都是那时期的作品。特别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所描写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的故事,就是对上述剧本的进一步演绎,而且把西王母的户口从西方昆仑山迁到了天上,并给玉皇大帝作了皇后。从此,两位本互不相干的神成了夫妻,并千百年来被百姓所认同。
【歇后语第64句】:【表壮不如里壮】释义:事物的外表强壮不如事物的内里强壮。也可以比喻妻子善于持家,比男子更重要。例句:“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
【歇后语第65句】:破表——没准儿
【歇后语第66句】:【牛耕田,马吃谷】(惯)谷:谷物。 受累的不享福,享福的不受累。比喻分配不公。 也作“牛耕田.马食谷”。
【歇后语第67句】:【安逸出懒汉,逆境出人才】(谚)安逸的生活会养成人的惰性,使人不思上进,逆境却能激励人奋发成才。
【歇后语第68句】:家里来了客人,妈妈急着出去买菜。她没走前门,抄近路走堆了许多垃圾的后门,结果黑暗中摔伤了腿。外婆说:“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安徽·界首)
【歇后语第69句】:【人有七贫八富】(谚)七贫八富:穷和富反复交叉出现。指人生一世,穷和富没有定准,富起来又会穷下去,穷下去又会富起来。
【歇后语第70句】:老鼠爬冰凌——又尖(奸)叉滑
【歇后语第71句】:我同妈妈去摘豆角,没干多久就不想干了。妈妈说:“快干啊!秋天猫猫腰,顶上春天走一遭。”(河北·深州)
【歇后语第72句】:吃桑叶吐丝——肚里有货
【歇后语第73句】:耗子啃皮球——嗑(客)气
【歇后语第74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释义:听见风吹鹪叫就吓得心惊胆战,看见一草一木都当作是敌兵。形容惊慌恐惧,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例句:有的说鬼子到了盘龙山西南,有的说已到了郭家集;有的说有五六百人,有的说有两三千。这几天,特别是夜里,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歇后语第75句】:【财连于命】(谚)钱财和人的生命相连。指钱财等同于生命,对人非常重要。 也作财命两相当。 钱财通性命。
【歇后语第76句】:野蜂飞进渔网里——专找空子钻
【歇后语第77句】:【三天两头歇】经常中断,停止。歇,亦可换用其他动词, 意思也随着改变,如:忙、跑。茅盾《子夜》:“然而目前天津 八介大厂倒有七个停工,剩下一家也三天两头歇!” /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借指事多解决不了,只好由它去。 台湾梁实秋《雅舍小品三集》:“即使命不该绝,明天还有明 天的事,事越积越多,越多越懒得去做。虱多不痒,债多不 愁,那是自我解嘲!”
【歇后语第78句】:叔叔不小心把手机丢了,天天愁眉苦脸。爷爷安慰他说:“天有阴有晴,事有败有成,人有祸有福,有什么可发愁的?”(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79句】:红眼老鼠出油盆——吃里爬外
【歇后语第80句】:【树不砍,不成材】借指人需要教育培养。马烽西戎《吕梁 英雄传》:“古人说:树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难成器。让政 府的王法好好教育教育他们才对!”
【歇后语第81句】:【当着矮人,别说短话】释义:比喻当面不说人家的短处或人家忌讳的话。例句: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不犯着牵三挂四的。俗话说:“当着矮人,别说短话”。姑奶奶骂我,我不敢还言;这二位姑娘并没惹着你,小老婆长小老婆短,人家的脸上怎么过得去?
【歇后语第82句】:【水深见长人】(谚)长(chang)人:身材高大的人。比喻在关键时刻才能显现出英雄本色。
【歇后语第83句】:【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歇)死:本指死亡,转指拼死,不顾生命。指人财迷心窍,爱财如命,临死还不罢休。常含责骂意。 也作“棺材里伸出手来——死要”。
【歇后语第84句】:阎王爷出天花——净是鬼点子;鬼点子多
【歇后语第85句】:【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释义:谁敢干谁就得利。多指坏人得便宜,好人吃亏。例句:懒虫说:“你用不着害怕。这年头就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歇后语第86句】:【 一条藤上的瓜】比喻处境相同,关系密切j多指有血缘 关系或为同一社会阶层的人。成语:休戚与共、休戚相关。 刘绍棠《芳年》:“不要骂她,她跟我们都是一条藤上的瓜。”
【歇后语第87句】:【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谚)比喻机会难得,不能随便错过。
【歇后语第88句】:【 瓮里走不了鳖】意即出不了范围,容易得到。或说:罐儿 里王八跑不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全怪我睡了 觉,不要紧,瓮里的王八,他跑不了。包在我身上,非抓回来 不可。”
【歇后语第89句】:【换汤不换药汤】中医方剂。谓性质没变,只是换了一个 花样。马南邨《燕山夜话》:“表面上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 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歇后语第90句】: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歇后语第91句】:接生婆动刀——要孩子的命
【歇后语第92句】:【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人们形容女子长得漂亮,往往用“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来比喻。美貌与这四种事物何干?这种说法又是从何而来呢?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说从古就有,分别是形容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都还分别有一段有趣的历史传说。 “沉鱼”,是指西施。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美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这时,有鱼儿游过,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了。 “落雁”,是指王昭君。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宁。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昭君告别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昭君便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下来。从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代称。 “闭月”,是指貂蝉。《三国演义》说她善歌舞,色伎俱佳。她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宠爱。当时,董卓专权,飞扬跋扈,大臣们都敢怒不敢言。王允与貂蝉共同设下美人计、连环计,密谋杀死董卓。为此,王允和貂蝉便以父女相称。为了宣扬他女儿长得如何漂亮,王允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蝉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羞花”,是指杨贵妃。传说杨玉环进宫后,很是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鲜花说:“花儿呀,花儿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有出头之日啊!”她边说边用手摸了花儿一下。不想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恰巧,此事被一宫女看见。宫女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这件事传到唐玄宗耳朵里,喜出望外,大肆渲染,此事也就传开了。
【歇后语第93句】:【打连手】(惯)指联合起来做事情。
【歇后语第94句】:【锦堂客至三杯酒,茅舍人来一盏茶】(谚)富贵人家来了客人,设酒宴招待;贫穷人家来了客人,用茶水相迎。指无论贫富贵贱,客人来了都应以礼招待,不可怠慢。
【歇后语第95句】:沙锅挑子掉到山沟里——个也不剩
【歇后语第96句】:【吃人不吐骨头】形容剥削者的贪婪和残酷。类似的:吃 枣不吐核,吃人带皮骨。海外刘宜良《江南小语》:“剥削,剥 削,天下吃人不吐骨头的职业,莫过于律师了!”
【歇后语第97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惯)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或地方。 也作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老虎入山,蛟龙下海。 虎进深山,龙归大海。
【歇后语第98句】:【打醮水】(惯)醮(jia。)水:做道场的布施。指强迫人出钱。
【歇后语第99句】:【三个核桃两个枣】见“仨核桃俩枣”。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