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俗话,道理深刻!
【谚语俗语第1句】:【笱里的鱼儿——有进无出】(歇)笱:竹制的捕鱼器具,口很小,鱼进去就出不来。指人或物只有进来的,没有出去的。
【谚语俗语第2句】:有这么一家子,老子蹲过监狱,大儿子、二儿子又先后被公安局抓走了。我奶奶叹息道:“这一家人哪,真是刺猬肚子里爬出来的小子——没一个光溜的。”(安徽·天长)
【谚语俗语第3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惯)一方付给现金,一方交出货物。指当场交易,货、款两清,互不拖欠。 也作“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谚语俗语第4句】:出须的萝卜——肚子空
【谚语俗语第5句】:【掉枪花】(惯)枪花:武术中枪术变化的一种花招,能使对方产生错觉。比喻花言巧语,或耍花招、使手段、开玩笑。 也作“掉花枪”。
【谚语俗语第6句】:打雷不下雨——光响(想)有啥用;虚张声势
【谚语俗语第7句】:【纱帽底下无穷汉】(谚)纱帽:乌纱帽,旧时官员的帽子。指只要当上官,自然就有钱。也指一人当上官,家属、亲友就都沾光发财。
【谚语俗语第8句】:【飞鸟各投林】释义:比喻各有各的归宿。例句:战事虽长,也终有和平的一天,有一天,胜利来到,惊喜袭击了各个人的心,那时真是“飞鸟各投林”,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大地。
【谚语俗语第9句】:【古筝】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相传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传到全国、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相传,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个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宛无义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义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更好听的声音。宛无义早忘了责怪女儿们,他把半边瑟分别作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来。
【谚语俗语第10句】:【没有好种,长不出好苗】(谚)种:种子。指农作物没有好种子,就长不出好禾苗来。比喻父母品行不正,子女就很难学好。
【谚语俗语第11句】:当我拿着奖状在家人面前炫耀时,哥哥劝我说:“不可花开一时红,但愿叶绿四季青。千万不要因为一次胜利冲昏了头,你的路还长着哩!”(河南·西平)
【谚语俗语第12句】:【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释义:纣王:商朝末代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俸禄:薪水,工资。比喻袒护自己的主人、靠山。例句:许多人只是因为吃纣王俸禄,不肯说纣王无道,将百姓造反看成罪不容诛,而谁逼百姓造反倒不问了。
【谚语俗语第13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释义:男女成年以后应该结婚。例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三十出头的人,老哥老嫂操心你的终身大事,你怎么反倒不赏老哥老嫂的脸?”
【谚语俗语第14句】:【但得方便地,何处不为人】(谚)只要有对人行方便的条件和环境,就要努力做出有益于人们的事情。 指人要有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精神。
【谚语俗语第15句】:妈妈回家晚了,我问她是怎么回事。她说:“隔壁王大妈说话真是狗扯羊肠,越扯越长,让我听也不是走也不是。”外婆听到了,接过话茬儿:“你说话倒是三下五除二,挺干脆利落的。”(江西·乐平)
【谚语俗语第16句】:【前车覆,后车诫】(谚)覆:翻倒,倾覆。指前边的车翻倒了,后边的车就要引以为戒。比喻前人失败了,后人就要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也作前车既覆,后车当戒。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谚语俗语第17句】:【西瓜系在鳖腿上——滚不了西瓜,也跑不了鳖】(歇)比喻彼此利害攸关,谁也无法摆脱掉谁。常用于讥讽。
【谚语俗语第18句】:王某出外打工,没有挣到几个钱,家里的地却荒了。他妻子说:“到外挣块板,家里却丢扇门。”(辽宁·大连)
【谚语俗语第19句】:梦中游太空——想入非非(飞飞)
【谚语俗语第20句】:【夜眠清早起,更有早行人】(谚)黑夜打早起身赶路,可路上还有比自己起身更早的人。指自己行动快,还有比自己更快的。也指人前有人,凡事不可自满自足。 也作夜眠清早起,还有不眠人。 夜眠清早起,路上又有早行人。
【谚语俗语第21句】:【山水还有相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谚)山山水水都可能有相逢的机会,人别离后还能没有再见面的一天?指人和人离别不必愁苦,定会有再见面的一天。
【谚语俗语第22句】:【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惯)体面眼:指势利眼。心里只向着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势利。
【谚语俗语第23句】:爸爸检查弟弟的家庭作业时,看着弟弟写的字皱着眉头说:“经你这小手写出的方块字,可真是老雕会家雀——大的大来小的小!”(河北·丰宁)
【谚语俗语第24句】:【三折肱知为良医】(谚)肱(g。ng):胳膊。指多次折伤胳膊,就会悟出治疗的方法,甚至成为这方面的良医。比喻屡次受挫,就会总结教训,领悟道理。 也作三折肱而成良医。 三折肱,成良医。
【谚语俗语第25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谚)指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谚语俗语第26句】:土罐里的螺蛳——在劫难逃
【谚语俗语第27句】:【十里没真信】(谚)信:信息,传言。即使相隔十里,传来的信息也是很不可靠的。指传播的消息往往失真。 也作十里无真言。真言:真实的信息。 十里无真信。
【谚语俗语第28句】:【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释义:雁门:山名,在山西省代县西北。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了,人们无论怎样也应准备过冬的衣食了。例句:田家杂谚: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
【谚语俗语第29句】:邻居张大妈与王二婶吵架时,李大嫂前去劝架,说:“千年结亲,万年搁邻,可别为一点小事伤了两家的和气啊!”(河南·宁陵)
【谚语俗语第30句】:足寒伤心,民怨伤国。
【谚语俗语第31句】:【脸皮薄】(惯)指人容易害羞,不好意思。 也作“脸皮嫩”。
【谚语俗语第32句】:沙锅挑子掉到山沟里——个也不剩
【谚语俗语第33句】:【有勤无俭,好比有针无线】(谚)有勤无俭,就不会有积蓄,就像有针无线,白扎针费工夫一样。指勤与俭必须并重。
【谚语俗语第34句】:【事不关心,关心者乱】事不关心则已,关心起来精神上势 必有负担。明代《警世通言》:“事不关心,关心者乱,打点做 这节非常的事,夜里就睡不着了。”
【谚语俗语第35句】:【笛子吹走了调,并不比木鱼好听】释义:比喻好话说过头并不好,要实事求是。例句:乱捧场没啥意思。笛子吹走了调,并不比木鱼好听。表扬也要注意分寸。
【谚语俗语第36句】:【好汉不吃眼前亏】见“光棍不吃眼前亏”。
【谚语俗语第37句】:我第一次用糖兑水做冰砖,先放进冰箱,没过一会儿,就要拿出看看冻没冻。奶奶说:“不到时候。你可真是猴洗孩子不等毛干。”(黑龙江·哈尔滨)
【谚语俗语第38句】:【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惯)比喻夸大其词,把小事渲染成大事。 也作一尺水翻腾做一丈波。 一尺水十丈波。
【谚语俗语第39句】:【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使多数人受损失,不如让一家人受损 失。海外传记图书:“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成为传 诵一时的政治格言。”
【谚语俗语第40句】:【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谓先打击要害。清代《红楼 梦》:“俗语说:擒贼先擒王。他如今要作法开端,一定是拿 我开端。”
【谚语俗语第41句】: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最珍贵。
【谚语俗语第42句】:【把天放在头上说话】(惯)指说话做事公平公正,不违天理。
【谚语俗语第43句】:【牡丹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谚)指牡丹花再美,离开绿叶陪衬,也显不出它的艳丽。比喻本事再高强的人,离开得力人的辅佐,也成不得事。 也作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牡丹虽好,绿叶扶衬。扶衬:扶持,帮衬。 牡丹花少不得绿叶扶。
【谚语俗语第44句】:平时我在家里不爱劳动,有一次,我帮邻居家的刘奶奶提了一小桶水,妈妈见了笑着说:“你呀,真是内懒外勤,喜坏外人。”(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45句】:关公亮相——大红脸
【谚语俗语第46句】:【见了火的蜡——软了】(歇)本指蜡熔化后变软,转指人遇到强手,态度由硬变软。
【谚语俗语第47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犁《风 云初记》:“既然干了这个,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 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 不话多,不爱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谚语俗语第48句】:【隔年的皇历看不得】释义:皇历:阴历历书。它的节气不是固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个样子,隔年不适用。借指不能按老规矩办事。例句:“……可后来往深里一寻思,就觉得咱思想老了,跟不上趟了。老黄历翻不得哕!……”
【谚语俗语第49句】:【千日锛子百日斧】(谚)锛(ben)子:木匠斫削木料的工具。指木匠使用工具,三年才能练好锛子,一百天才能练好斧子。泛指各行业要练好基本功并非易事。
【谚语俗语第50句】:【只有包做媒人,没有包养儿子】(谚)指媒人只管婚前介绍,不管结婚后的事。
【谚语俗语第51句】:快十点了,我还在玩。妈妈一边催我早点睡,一边说:“一顿吃头猪,不如一觉呼。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学习。”(安徽·舒城)
【谚语俗语第52句】:阎王打判官——鬼打鬼
【谚语俗语第53句】:能吃能睡,长命百岁。
【谚语俗语第54句】:亮亮好逞强,有时把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也不放在眼里。院里的奶奶说:“你呀,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别人顺脚捞捞,反脚敲敲,就够你受的了!”(安徽·太湖)
【谚语俗语第55句】:大热天捧个烂西瓜——吃又吃不得,扔又舍不得
【谚语俗语第56句】:【满肚子墨汁】(惯)形容人书读得多,非常有学问。
【谚语俗语第57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释义:能否相识(也指结婚),不在距离远近,而在有无机缘。例句:宋江听了大喜,向前拖住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只我便是黑三郎宋江。”
【谚语俗语第58句】:【气儿不打一处来】极为生气。或说:火儿不打一处冒。 老舍《四世同堂》:“胖菊子恰好由外面走进来,一眼看到晓 荷,她的气儿不打一处来。”
【谚语俗语第59句】:【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释义:人多主意多,办法多,就像稻多出米多一样。例句:有事要多和战士们商量,俗话说,“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战士们有战斗经验,有主意有办法,有了困难和大家商量,总可以解决的。
【谚语俗语第60句】:【一手托两家】(惯)比喻同时为当事双方办事,一次解决两家的问题。
【谚语俗语第61句】:水里的蚂蟥——粘上便难脱
【谚语俗语第62句】:驴子赶到磨道里——不转也得转
【谚语俗语第63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释义:分分合合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比喻形势总有变化。例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谚语俗语第64句】:【树怕烂根,人怕无志】释义:人要是没有志向,必定一事无成。例句:树怕烂根,人怕无志。什么是力量?理想是力量,意志是力量,知识是力量。只要努力,这一切你都能争取得到。
【谚语俗语第65句】:橡皮擦子一有错就改
【谚语俗语第66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释义:表:说。叙述故事时,放下一头,讲另一头。“两”又作“干”。例句: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谚语俗语第67句】:【狗咬挎篮的,贼抢有钱的】释义:挎篮的:指挎着篮子讨饭的人。即乞丐。比喻坏人专门欺压穷人。例句:天保没好气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篮的,贼抢有钱的’,一点不假!我这没逃跑的也还活着。”
【谚语俗语第68句】:【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见“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谚语俗语第69句】:生铁犁头——宁折不弯
【谚语俗语第70句】:掏了肚的鱼——全无心肝
【谚语俗语第71句】:【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释义:比喻互不干涉,互不侵犯。也说:“人没伤虎心,虎有伤人意”,意即你不伤害他,他倒要伤害你。例句:三藏道:“天那,天那!火起时,只该助水,怎转助风?”行者道:“你知古人云:人没伤虎心,虎没伤人意。他不弄火,我怎肯弄风”
【谚语俗语第72句】:【有钱三尺寿,穷命活不够】(谚)三尺寿:形容寿命不长。指富人过着奢侈淫逸的生活,想多活偏短命;穷人过着劳苦节俭的生活,无享受偏命长。
【谚语俗语第73句】:【老母猪吃万年糠】(惯)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猪嚼万年糠”。
【谚语俗语第74句】:老天爷不下雨——靠自浇(觉)
【谚语俗语第75句】:【福从赞叹生】(谚)赞叹:发自内心的赞美与感激。指得到人们普遍的、由衷的赞叹,这才是真正的福气。
【谚语俗语第76句】:【狼叼来喂狗】(惯)比喻得来的东西又被别人抢走了。 也作“狼叼来的肉喂了狗”。
【谚语俗语第77句】:庙里的观音——站得住脚
【谚语俗语第78句】:【有钱难买自主张】强调遇事要有主见。或说:千主张,万 主张,黄金难买自主张。清代《说岳全传》:“众位哥哥,自古 道: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大丈夫随机应变, 着什么忙?”
【谚语俗语第79句】:【来者不惧,惧者不来】(谚)敢于前来的,就无所畏惧;胆怯害怕的,自然就不敢来。指凡是敢于前来应战或挑起事端的,就没有胆小怕事的。 也作“来者不怕,怕者不来。”
【谚语俗语第80句】:【有法儿开台,无法儿收场】(惯)开台:戏曲开演。比喻有办法挑起事端,却没本事控制局面。
【谚语俗语第81句】:【吃得端午粽,还要冻三冻】释义:吃过端午节的粽子,还要一冻再冻。形容端午节后天气仍可能返寒。
【谚语俗语第82句】:胡葱掐了头——装蒜
【谚语俗语第83句】:【三钱银子买个老驴——自夸骑得】(歇)只用三文钱买来的老驴,肯定不能骑,却自夸能骑。指人自吹自擂,夸耀自己。
【谚语俗语第84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惊天动地
【谚语俗语第85句】:【商场如战场】经商如同作战,要能够抓住时机,大胆果 断,争利不认人。池莉《来来往往》:“俗话说商场如战场,恐 怕今后很难兼顾家庭这一头了。”
【谚语俗语第86句】:【海上飘白云,海底藏黄金,只要海不干,鱼虾便成群】释义:形容大海美丽富饶。例句:“对,又大又美,而且非常富饶。俗话说:‘海上飘白云,海底藏黄金,只要海不干,鱼虾便成群。’”接着纪洪涛又兴致勃勃地给她讲怎么看水纹,辨流向,避暗礁,识鱼群。
【谚语俗语第87句】:小军的铅笔断了,顺手拿起水果刀去削,结果弄得一团糟。妈妈走上前说:“镰刀不能砍大树,斧头不能割青草,什么事都要做得有规矩。”(湖南·长沙)
【谚语俗语第88句】:十月的桑叶——谁采你(谁睬你)
【谚语俗语第89句】:【顽妻逆子,无法可治】见“蛮妻拗子,无法可治”。
【谚语俗语第90句】:【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谚)指人的前半辈子不知爱护身体,一味恃强蛮干而种下病根;后半辈子体质开始衰弱,原来潜伏的疾病就都逐渐出现。
【谚语俗语第91句】:人家都在种麦子,可爸爸却像没事人似的。妈妈催他,他却说:“三个月不同点,三个月同收。慌个啥哩?”(四川·达县)
【谚语俗语第92句】:看到好吃懒做的小叔,爷爷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你呀,天不会下黄金雨,地不会结金苹果,吹牛打不了粮食,说谎填不饱肚子,再不好好干可咋办啊?”(浙江·温州)
【谚语俗语第93句】:【树老易空,人老易松】见“人老易松,树老易空”。
【谚语俗语第94句】:【 大难来时各自飞】大难来临,无人能够救助,只能自己顾 自己。香港金庸《笑.傲江湖》:“大难来时各自飞。姓林的无 力照顾众位兄弟,大家要去便去罢。”
【谚语俗语第95句】:【咽不下这口气】(惯)比喻不能忍受别人的欺侮或冤枉。 也作咽不下这口窝囊气。 咽不下这口屈气。
【谚语俗语第96句】:【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释义:比喻任何成果都是长期下苦功取得的。例句:张嘉庆看忠大伯心思有了转变,也想,滴水穿石,不是一日之功,要从长远着想。
【谚语俗语第97句】:【王八脖子缩回去/做缩头乌龟】鳖头能缩回甲壳。形容畏 缩,后退。成语:畏葸不前。香港电影:“坐了二十年牢,天 天想报仇,报仇的机会到了,又做了缩头乌龟。”
【谚语俗语第98句】:【蝗虫吃过界】(谚)蝗虫:昆虫,善飞善跳,农作物的害虫。指蝗虫结队飞行,作践庄稼,不分地域。 比喻贪官污吏肆意侵吞,损国害民。
【谚语俗语第99句】:【不怕外来盗,就怕地面贼】(谚)外来盗:从外地窜来的盗贼。地面贼:熟悉情况的本地盗贼。指本地盗贼熟悉情况,容易作案。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