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实用歇后语,写进心窝里!

【谚语俗语第1句】:【当官的动动嘴,当兵的跑折腿】(谚)折(she):断。当官的只要一动嘴,当兵的就得跑个没完没了。 旧指官兵关系严重对立,当兵的处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当官的一动嘴,当兵的跑断腿。 当官的一张嘴,小兵癞子两条腿。

【谚语俗语第2句】: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谚语俗语第3句】:【开空头支票】说话没有保证,实现不了。相关的:空口说 白话。浩然《艳阳天》:“光给我们开空头支票,不办真事儿, 要这样,我们还拥护他呀!”

【谚语俗语第4句】:【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释义:讥讽人的话,表示对人轻蔑,看不起。“嫩菜”又作“菜货”。例句:你这个人虽高,豆芽子长一房高。也是嫩菜;这个人虽小,她去站岗放哨也起点作用。

【谚语俗语第5句】:姐姐要代表水利局参加县工会举办的“国庆五十周年演讲会”。爸爸对姐姐说:“五年胳膊十年腿,二十年练不好一张嘴,得下工夫啊!”(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6句】:【蹦不了蛤蟆跑不了鳖】(惯)比喻当事人谁也逃不掉或脱不了干系。

【谚语俗语第7句】:【当着和尚骂秃子】(惯)比喻表面上骂那个人,实际上是骂眼前这个人。 也作“当着和尚骂贼秃”。

【谚语俗语第8句】:【桑木扁担——宁折不弯】(歇)桑木质地坚硬,做成的扁担即使被压断了也不会弯曲。形容人性格刚强,宁死也不屈服。

【谚语俗语第9句】:【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释义:雁门:山名,在山西省代县西北。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了,人们无论怎样也应准备过冬的衣食了。例句:田家杂谚: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

【谚语俗语第10句】:【说到风便扯篷】(惯)篷:船帆。 一说有风便立刻把帆升起来。1比喻一说什么便马上要干什么。2比喻态度转变得很快。

【谚语俗语第11句】:卡壳的卡宾枪——打不响

【谚语俗语第12句】:【千金难买老来瘦】(谚)指人到老年,最怕身体肥胖;清瘦一点,是难得的好事。 也作“有钱难买老来瘦”。

【谚语俗语第13句】:【人恶鬼不缠】(谚)恶:强横。人要是行为强横,就连鬼也避着,不敢招惹。指无所畏惧的人,能镇住邪恶小人,使其不敢侵犯。

【谚语俗语第14句】:邻居的王大伯最喜欢小孩。可是,有一次我故意把他的帽子碰落踢着玩时,他却狠狠地训了我一顿。这事让奶奶看见了,奶奶对我说:“惹人莫惹帽,打人莫打轿。”(湖北·丹江口)

【谚语俗语第15句】:【把舌头伸直了再说】话斥责人说话不利落,或不在理。类 似的:用擀面杖把舌头擀擀。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你该用擀面杖把舌头擀擀了吧?话内话外,咋这么多弯 儿!”

【谚语俗语第16句】:【独拳难打虎】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小,办不成大事。例句:虽然闻长山住院之后,徐庆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觉得“独拳难打虎”。但他毫不犹疑地保证道:“没问题,亲自负责就亲自负责。”

【谚语俗语第17句】:【 三年等个闰腊月】意即等待机会。相关的:十年难逢闰 腊月。西戎《两涧之间》:“咱们三年等他个闰腊月,不信他 们就没有用咱的时候。”

【谚语俗语第18句】:玉皇大帝调兵马——天兵天将

【谚语俗语第19句】:【眼睛一眨,母鸡变鸭】变化迅速,一时弄不明白原因。戴 厚英《人啊人》:“眼睛一眨,母鸡变鸭。他的问题变成了我 的问题。”

【谚语俗语第20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人的思想、心事,不容易得知。 明代《封神演义》:“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 内,知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谚语俗语第21句】:【百万豪家一焰穷】(谚)豪家:富豪之家。任你是百万富豪人家,一场火灾会烧得精光。指水火无情,必须谨慎防范。

【谚语俗语第22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形容好打抱不平。成语:见义勇为。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人家秦先生,根本与农场无关,纯 粹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谚语俗语第23句】:【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马溅泥;云往南,水潭潭;云往北,好晒麦】(谚)指从云的走向上可判断是否有雨:云往东走,无雨;云往西走,马足溅泥;云往南走,暴雨来临;云往北走,天晴。

【谚语俗语第24句】:【叫化子碰上要饭的——穷对穷】(歇)指穷困的碰上穷困的。

【谚语俗语第25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惯)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备受折磨,痛苦不堪。 也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谚语俗语第26句】:【高抬贵手】“高抬贵手”指求人开恩、求人饶恕时的恳求的话。看看它的由来,起初这只手并不高贵,是后人把这只手抬高了。原来,旧时乡下演戏,往往先由乡绅们出钱,包下戏班子在祠堂、庙宇中演出,然后他们再向群众卖票赚钱,群众凭票进场看戏。戏场只开一扇门,由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把门收票。这些看门的双腿跨在门槛上,双手挺在门框上,以防无票的溜进去。过去,农村的小孩个个都是小戏迷,很想看戏但又无钱买票。便谁想谁的办法,有爬墙头进去的,有钻出水洞进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门的求情的办法。一看把门的脸色高兴,态度好一些,就央求说:“叔叔,请你把胳膊抬高一点!”于是孩子们便趁势从看门人的胳肢窝下钻进去看戏了。后来,文人们便把“请抬高胳膊”雅化为“高抬贵手”,意思就是请人“开恩”,或行个方便。推而广之,便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求情了。

【谚语俗语第27句】:【话不传六耳】(谚)六耳:一人两耳,六耳是三个人。指机密的话只可你知我知,不可传到第三者的耳里。

【谚语俗语第28句】:【三十六计走为上】此语指事态无法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上”确实是三十六计之一,排在最后一计。那么,是谁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组合成一句俗语呢?据《南史·王敬则传》,南朝齐代,明帝萧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辅国将军王敬则趁机谋反。明帝的二儿子萧宝卷当时正在东宫议事,派人上屋观望,见征虏亭大火冲天,王敬则大兵将至,萧宝卷吓得赶紧收拾行装准备逃走。有人报告了王敬则,王敬则自言自语,像是对着明帝父子说:“过去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就让你们父子赶快逃命去吧!”看来王敬则虽然谋反,但没把事做绝。

【谚语俗语第29句】:【牵羊入屠户之家——一步步来寻死地】(歇)屠户:以宰杀牲畜为业的人家。指人一步一步走向绝路。多指自寻死路。

【谚语俗语第30句】:【踢破了门槛】(惯)形容上门的人很多或某人来的次数很多。

【谚语俗语第31句】:【一步一个脚印儿】做事踏实。或说:一步两脚窝。成语: 脚踏实地。老舍《正红旗下》:“只有堂堂正正,一步一个脚 印的妇人才能负此重任。”

【谚语俗语第32句】:【泡蘑菇】(惯)1比喻拖延时间。 2比喻故意纠缠。

【谚语俗语第33句】:鳄鱼的眼泪——信不得

【谚语俗语第34句】:秀才不打架不动手——讲礼(理)

【谚语俗语第35句】:不拉胡琴只吹箫——光在鼻孔里出气

【谚语俗语第36句】:一家盖不起夫子庙,一个人修不起洛阳桥。

【谚语俗语第37句】:我要给牛筛草,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刚才把筛子放哪儿了。妈妈说:“不是让你放到东……”妈妈的话还没说完,我便抢过话茬:“知道了,知道了。”妈妈说:“人家背起来了,你也扛起来了;人家说出来了,你也想起来了。”(河北·深州)

【谚语俗语第38句】:【肉中刺,眼中钉】比喻被仇视被憎恶的人。语序亦可换 置。成语:心腹之患。浩然《艳阳天》:“你在人家手心里攥 着,想圆就圆,想扁就扁,人家不是傻子,容你这个眼中钉, 肉中刺啊?”

【谚语俗语第39句】:一天放学,我在家里写作业时,听见外面有人吵架。我和奶奶出去一看,李阿姨家没水了,去王阿姨家担水,王阿姨不让担,她们就吵起来。奶奶就唠叨起来了:“磨是千家问,用水不用问。这事不值得吵。”(河南·沁阳)

【谚语俗语第40句】:【七条肠子,八个肝花】(惯)肝花:肝。形容人多心不齐。

【谚语俗语第41句】:一天一宿变两回——朝令夕改

【谚语俗语第42句】:【爬刀山,下火海】见“上刀山,下火海”。

【谚语俗语第43句】:【海水深了,什么鱼都有】释义:比喻环境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这几天俺才琢磨出个理儿来:海水深了,什么鱼都有,林子密了,什么鸟都有,天下大了,什么人都有,哪能都长师傅你一样的心肠。

【谚语俗语第44句】:【卸担子】(惯)比喻解除所承担的责任。

【谚语俗语第45句】:【两物相形,好丑愈见】(谚)人或物,只要两两放到一起比较,好的丑的,自会看得很分明。指比较是识别人与事物的最好办法。

【谚语俗语第46句】:山里的石头——雷打不动

【谚语俗语第47句】:【鸡儿不撒尿——各自有去处】(歇)鸡只有一个排泄器官,尿与屎一块儿排出。指人自有他的去处,或各有门路。 也作“鸡儿不撒尿——自有门道”。

【谚语俗语第48句】:【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谚)重裘:加料的皮毛衣裳。谤:诽谤。指解救寒冷的有效办法,最好是穿上加料的皮毛衣裳;抵御诽谤的有效办法,最好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谚语俗语第49句】:【仓廒府库,抹着便富】(谚)廒:存粮的大仓库。只要接触粮仓、银库,就一定会富起来。旧指凡管理粮仓、银库的,就没有不从中谋取财物的。

【谚语俗语第50句】:钱塘江的潮水——看涨

【谚语俗语第51句】:三伏天的烂鱼——臭东西

【谚语俗语第52句】:吊死鬼要账——活该

【谚语俗语第53句】:【驼子跌跟斗——两头不着实】(歇)驼子:驼背的人。跟斗:跟头。两头:本指头和脚,转指两方面。不着实:本指没有落在实处,转指事情落空。指两方面都落空。

【谚语俗语第54句】:【压岁钱】春节拜年时,很多地方都有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这个传统由来已久,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们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也有一种说法是,分压岁钱给孩子们,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们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古时候,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压岁钱”以彩绳穿钱,置于床脚,待年过后方可花掉,《燕京岁时记》有记载。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民国以后,流行用红纸包一百元铜元,寓“长命百岁”之意。纸币广泛使用后,大人们则喜爱选用号码相连的新钞票,赠给孩子们以作春节礼品。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不断攀升,从几十元到上百上千元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自己喜欢的物品,有的还把压岁钱拿出来支援灾区。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谚语俗语第55句】:【宁要一艺精,不要百艺通】见“百样通,不如一样精”。

【谚语俗语第56句】:【砍柴上山,捉鸟上树】(谚)要想砍柴,你就得上山;要想捉鸟,你就得上树。指有了确定的目标,还必须找对门路,盲目乱干不会有结果。

【谚语俗语第57句】:半天云里装喇叭——响(想)得高

【谚语俗语第58句】:【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歇)影戏人子:皮影戏中用皮或纸剪成的人物,也叫影戏人儿。指明摆着的这么回事儿,就是不去说破它罢了。

【谚语俗语第59句】:【 去年的皇历翻不得】皇历,指农历历书。它的节气不是固 定在某月某日,一年一个样子,隔年不适用。指不能按老规 矩办事。皇,也说:黄。孙犁《风云初记》:“去年的黄历,今 年不能使了。从脚下起,就得变个样儿!”

【谚语俗语第60句】:神仙难钓午后鱼。

【谚语俗语第61句】:【喝西北风】(惯)指没有饭吃,饿肚子。也指受冷风侵袭。 也作“吸西北风”。

【谚语俗语第62句】:老鼠出门撞着豹——恶心人碰着恶心人

【谚语俗语第63句】:【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释义:坏事很容易被人们知道。例句: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不大的工夫,寇家的丑事就传遍了全胡同。

【谚语俗语第64句】:【狗揽三堆屎】贪多务得,把住不放。清代《醒世姻缘传》: “你若不茁茁实实的说与他,狗揽三堆屎,有了和尚他还有 寺哩!什么是看长的人!”

【谚语俗语第65句】:玩月被云遮——扫兴

【谚语俗语第66句】:表弟常生病,爷爷叫他起来参加晨练,他就是不听。这天他又感冒了。爷爷笑眯眯地说:“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以后跟我一起早起锻炼吧!”(江苏·高邮)

【谚语俗语第67句】:狗尾巴放三年——变不了水貂皮

【谚语俗语第68句】:【鹭鸶不吃鹭鸶肉】释义:同类不相伤。例句:“悟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有方情。常言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不在,搅乱他做什?”

【谚语俗语第69句】:奶奶听我说明年再努力学习,就说:“今年盼着明年好,用件袍子改件袄。”(河南·永城)

【谚语俗语第70句】:【人不压众,貌不惊人】(惯)指人的相貌不出众,很普通。 也作“衣不压众,貌不惊人”。衣:衣装,衣饰。

【谚语俗语第71句】:在诊所,妈妈问医生:“我整天在屋加工服装,连门也没有出过,咋还会感冒呢?”医生听了笑着说:“海风,风行一大片;室风,风走一条线。所以,你不出屋门有时也会感冒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72句】:【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谚)指就像汲水的瓦罐往往会在井口碰破一样,久经战阵的将军免不了要战死在沙场。比喻本质脆弱的事物或常做危险事情的人迟早会遭到意外。 也作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瓦罐不离井上破,强人必在镝前亡。镝(di):箭头。 瓦罐终须井上破。 瓦罐不离井上破。 瓦罐总在井边破。

【谚语俗语第73句】:乌龟进灶门——爬灰

【谚语俗语第74句】:【光脚不怕穿鞋的】穷困者不怕失去什么,没有顾虑,胆子 大。曹禺《原野》:“光脚不怕穿鞋的汉,我虎子是从死口逃 出来的,并没打算活的回去。”

【谚语俗语第75句】:【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指职业上的竞争。徒弟年轻,一旦 有了本领,师父就可能失业。类似的:三步留一步,免得徒 弟打师傅。海外梁厚甫《海客随笔》:“何以古人有私心,因 为在封建时代,有教晓徒弟,饿死师父的说法,以书鸣世者, 往往不想把秘诀教人。”

【谚语俗语第76句】:【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谚)农业生产最难得的是农历五月干旱六月涝。指五月天旱,利于夏收复播;六月多雨,利于秋苗成长。

【谚语俗语第77句】:书店里失火——字燃(自然)

【谚语俗语第78句】:【褒弹是买主,喝彩是闲人】(谚)褒:称赞。弹:弹嫌。指品评货物好坏的才是真买主,喝彩叫好的往往是帮闲的人。也常借指既肯定优点也指出缺点才是对人真正的关爱。 也作“褒贬是买主,叫好是闲人”。

【谚语俗语第79句】:【一天等于二十年】谓发展极其迅速。此为大跃进时期流 行的口号。张贤亮《不可说》:“各种经济成份的企业在政治 和法律上真正一律平等……那么,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则会 有一个‘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飞跃发展。”

【谚语俗语第80句】:鲁智深倒拔杨柳——好大的力气;蛮劲十足

【谚语俗语第81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谚)指种的什么,就收获什么。多比喻人有什么行为,就会有什么结果。 也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谚语俗语第82句】:【穷怕亲戚富怕贼】(谚)穷人怕的是亲戚来了招待不起,富人怕的是贼来偷盗,遭受损失。指穷家富家,都有担心的事。

【谚语俗语第83句】:腊月里,木匠张成做了四个案板,先后拉到集市上去卖。前两个做工粗,却卖了好价钱;后两个做工细,便宜还卖不出去。他说给王大爷听,王大爷说:“彼一时,此一时也。先前就你一个人卖。现在卖的人多了,这就叫有好货不如有好行情(),’(河南·西平)

【谚语俗语第84句】:老鳖找螃蟹——各有所爱

【谚语俗语第85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惯)指没犯大错误,但小错常犯。

【谚语俗语第86句】:【屎壳郎打嚏喷——满嘴喷粪】(歇)屎壳郎:学名蜣螂,昆虫,身黑,吃动物尸体或粪尿。指信口胡说。含责骂意。 也作“屎壳郎打喷嚏——满口喷粪”。

【谚语俗语第87句】:【 困难留给自己,方便让与别人】为别人着想,乐于助人。马 寅初《新人口论》:“这予我以极大的方便,几百位先生愿以 困难留给自己,以方便让给了我。”

【谚语俗语第88句】:盲驴拉磨——瞎转圈

【谚语俗语第89句】:老竹做笛子——尽受气

【谚语俗语第90句】:粮棉大增产——丰衣足食

【谚语俗语第91句】:【俏眉眼做给瞎子看】表示友好,对方不领情。《姑苏烟水 集》:“就像几十年前的那位上海名家在小镇上‘漂脱’一样, 饶你头等技艺,也只是‘俏眉眼做给瞎子看’。”

【谚语俗语第92句】:【当差不自在,自在不当差】谓职务在身,由不得自己。袁 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们可别打枪。我这是给人家当 差啊!当差不自在,自在不当差,我这也是没办法呀!”

【谚语俗语第93句】:【一动不如一静】做事没有把握,不如维持现状。清代《红 楼梦》:“一动不如一静,我们这里就算好人家,别的都容易, 最难得的是从小一处长大,脾气性情都彼此知道的了。”

【谚语俗语第94句】:【好话不背人】(谚)指光明正大的话,不会避着人说。 也作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好话不瞒人,瞒人无好话。

【谚语俗语第95句】:【抱着扁担进门——直出直入】(歇)本指直着进出,转以形容说话做事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谚语俗语第96句】:【老公鸡披蓑衣——嘴尖毛长】(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说话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97句】:钟鼓楼上的麻雀——耐惊耐怕

【谚语俗语第98句】:【卖狗皮膏药】(惯)狗皮膏药:药涂在小块狗皮上的膏药,疗效较好,旧时常有卖假冒的狗皮膏药以骗人钱财的,故常用来比喻骗人的假货。比喻说假话骗人或耍贫嘴说漂亮话。 也作“卖膏药”。

【谚语俗语第99句】:人皮包骨头——心里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85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