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每日一句
【佛语禅语第1句】:但见众生清净胜德,而不见彼有诸愆犯。《大宝积经》卷四十一
【佛语禅语第2句】:弘法利生,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
【佛语禅语第3句】:面对痛苦,面对荣辱,谁又能做到真正的波澜不惊呢?
【佛语禅语第4句】:灾难从何而来?是来自我们人类,是我们自己破坏了宇宙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
【佛语禅语第5句】:善法犹可舍,何况非法?《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力品
【佛语禅语第6句】:生命的意义在于感恩,生命的意义在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的落实。
【佛语禅语第7句】: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8句】:于此财、法二种施中,法施最上,胜妙第一。《本事经》卷五
【佛语禅语第9句】:【天天禅语】双足能行万里路,双手能做天下事。
【佛语禅语第10句】:严净一切世界尽,我愿乃尽。《华严经》卷六十四,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11句】:祭神以求福,从后观其报,四分未及一,不如礼贤者。《法句经》卷上,述千品
【佛语禅语第12句】:尘相虚无,从心所生,了无自性,名为无相。(唐)法藏《华严义海百门》
【佛语禅语第13句】:【天天禅语】计较少一点,付出多一些,就是可爱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14句】:谄曲之心,与道相违,是故宜应质直其心。《佛遗教经》
【佛语禅语第15句】:从某种意义上说,痛苦和不幸,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快乐和幸运。
【佛语禅语第16句】:【佛心禅语】 谁逃避自己的责任,谁就会被命运捉弄,失去更多的朋友。
【佛语禅语第17句】:身体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质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贫穷。
【佛语禅语第18句】:【天天禅语】心有满满的爱,能化解仇恨与敌对。
【佛语禅语第19句】:若比丘为三宝种三种树:一者果树,二者花树,三者叶树。《毗尼母经》
【佛语禅语第20句】:【佛心禅语】 思之不及,议之不得,故日不可思议。——《兴善惟宽禅师》
【佛语禅语第21句】:【佛心禅语】 万事皆有自然定律,任何事物都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佛语禅语第22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这世界速度太快,灵魂跟不上来,想等等它都做不到!
【佛语禅语第23句】:【天天禅语】智慧,是心宽念纯、海阔天空,用爱拥抱大地苍生。
【佛语禅语第24句】:正信因果业报,正见无常苦空,明白缘起真理,奉行八种正道。
【佛语禅语第25句】:父母是儿子的第一个教师、师傅。南传《佛教格言·贤人品第十六》
【佛语禅语第26句】: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六祖坛经·机缘品》
【佛语禅语第27句】:菩萨摩诃萨修学一法通达一切法者,所谓般若波罗蜜。《胜天王般若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28句】:而“格”是格正,司马光解释为格杀,也就是说要格除物欲,人心才能向善。
【佛语禅语第29句】:不藏不露,不迎不拒;不远不近,不即不离;本色示人,真心做事。
【佛语禅语第30句】:【佛语禅话】知足善解常自在,不因是非起烦恼。
【佛语禅语第31句】:在修行的路上,只问耕耘,莫问收获。一直走下去,总有一天归家稳坐。
【佛语禅语第32句】:身为受限的生命,又活在混乱不堪的世界里,我们永远都会遇到困境。
【佛语禅语第33句】:【天天禅语】生命无价,会用才有价值,不会用则是白白浪费。
【佛语禅语第34句】:人心要像水一样,看似绵软柔弱,却涵力源源,不能切断。
【佛语禅语第35句】:【天天禅语】人性之富,富在有德;品行之贵,贵在重孝。
【佛语禅语第36句】:【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先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然后再去规范别人的行为。
【佛语禅语第37句】:【佛语禅话】大爱包含小爱,小爱却无法体会大爱。
【佛语禅语第38句】:五欲圃中,耘除爱草。《华严经》卷十四,净行品
【佛语禅语第39句】:入众应以五法:一下意,二慈心,三恭敬,四知次第,五不说余事。《五分律》
【佛语禅语第40句】:度有情,人世重于出世,生活重于生死。利他重于自利,普济重于独修。
【佛语禅语第41句】:为法因缘,不惜身命、妻子、财物。《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佛语禅语第42句】:【为工作而生活】义务的付出,在工作忙碌中,会产生一种享受牺牲的快乐。
【佛语禅语第43句】:出入来去坐卧行住一心不乱。《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十七
【佛语禅语第44句】:佛性者,即是人法二空所显真如。(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一
【佛语禅语第45句】:一心中一时能具足六波罗蜜。(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一
【佛语禅语第46句】:一切按照因缘果报的规律,这样才能够自由,也才能自在。
【佛语禅语第47句】:【不追求错误的东西】 有的人之所以痛苦,是追求错误东西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48句】:人生最踏实的事,是今日此时有多少力量就尽快付出——利益人群、造福社会。
【佛语禅语第49句】:有子有财,愚惟汲汲,我且非我,何有子财?《法句经》卷上,愚暗品
【佛语禅语第50句】:如人作恶行,自谓后无报,临其报至时,非亲所能代。《中阴经》
【佛语禅语第51句】:【天天禅语】面对困难,当下尽心、尽力、尽人事就对了。
【佛语禅语第52句】:参禅学佛,端在一念之间,“迷”与“觉”也仅一线之隔。
【佛语禅语第53句】:引导团队的良方,在“用智慧辅导,以爱心对待”。
【佛语禅语第54句】:爱不是要求对方,而是要由自身付出,无条件地奉献,做到事事圆满。
【佛语禅语第55句】:【天天禅语】爱惜、培育子女是责任;孝顺、供养父母是本分。
【佛语禅语第56句】:所有人置身于鱼缸里,每个人对环境的破坏都会害人害己。
【佛语禅语第57句】:【天天禅语】有辛苦的付出,才有美满的结果成就。
【佛语禅语第58句】:沿着自己铺设的路,达到涅槃。《经集》第三品,第六章《娑毗耶经》
【佛语禅语第59句】:【大彻大悟的佛学智慧】与人相处要合群,但不要随波逐流。
【佛语禅语第60句】:于怨亲所都无爱憎,不生二想。“四十华严”卷二十七
【佛语禅语第61句】:做人要厚道,随时给人留下转圜的余地。(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62句】:人生的学问无论多高,最重要的是不忘本,能照顾好自己的品格。
【佛语禅语第63句】:时间会给出答案,但代价很大。时光流年,不会为谁停留。
【佛语禅语第64句】:【禅语悟道】”志工”是将真诚的爱,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并身体力行的人。
【佛语禅语第65句】:学佛的第一步是要少欲知足,使心灵安住,智慧增长。
【佛语禅语第66句】:【佛心禅语】 如何说得娑婆苦,苦事纷纷等猬毛!(西斋禅师)
【佛语禅语第67句】:无原则地迁就一个人除非是还债,否则,就一定是在放债,且还是高利贷。
【佛语禅语第68句】:【成人之美、容人不足】 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事、容人之不足。
【佛语禅语第69句】:要想永久受苦,与永久受乐,均视此身。(古印度)寂天《入行论》
【佛语禅语第70句】:一块玉石,若要成为价值不菲的宝玉,必须经过砺
【佛语禅语第71句】:心无尽故,智亦无尽。《华严经》卷六十九,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72句】:而是心者,无内外中,无系缚解脱。《大宝积经》卷二十六,法界体性无分别会
【佛语禅语第73句】: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法句经》卷上,心意品
【佛语禅语第74句】:学佛,最重要的是培养慈悲心。若失去了慈悲心,就是失去佛教的精神。
【佛语禅语第75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好人愈多,苦难的人会愈少。
【佛语禅语第76句】:真正的自由是随遇而安的心态。自由不是逆来顺受,而是心境的坦然。
【佛语禅语第77句】:【经典禅语悟道】 一句话对人的伤害,就如同千把刀在人的腹中搅动。
【佛语禅语第78句】:道路曲折坎坷并不是通向目标最大的障碍,一个人的心志才是成败的关键。
【佛语禅语第79句】: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佛语禅语第80句】:心尘佛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语禅语第81句】: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不去理它,烦恼自然就不起作用。
【佛语禅语第82句】:无欲无求、少烦少恼,就容易开启心门拥有智慧。
【佛语禅语第83句】:【佛语禅心】 看似简单,但其实不失为一种睿智的识人方法。
【佛语禅语第84句】:有修养的人“在职尽责”——不计较时间,肯尽自己的责任做好本分事。
【佛语禅语第85句】:【天天禅语】法入心,才“有法度”,自度再度人。
【佛语禅语第86句】:一个女人,太四平八稳了,端正得过分,始终是不可爱的!
【佛语禅语第87句】:悟三世之妄心不可得而有真心,故日悟心。(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二十五
【佛语禅语第88句】:众生诸贪诤,皆因诸根起,若能摄诸根,疾得于解脱。《虚空藏菩萨经》
【佛语禅语第89句】:不破本参不入山,不到重关不闭关。直至山穷水尽处,逍遥法界任 西东。
【佛语禅语第90句】:【佛心禅语】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佛语禅语第91句】:【天天禅语】不要让外境影响内心,要发挥毅力用心转境。
【佛语禅语第92句】:【佛语禅话】真正的美,在于身形端庄、气质优雅。
【佛语禅语第93句】:求胜善法无有厌足,是名毗离耶波罗蜜。《华严经》卷三十七,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94句】:【天天禅语】只要自心有力量,就可以挑起使命,不怕外来的压力。
【佛语禅语第95句】:【天天禅语】享福的同时,要撒下福的种子,方能生生不息。
【佛语禅语第96句】:用惭愧心看自己,用感恩心看世界。(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佛语禅语第97句】:【天天禅语】有爱心,就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贵人。
【佛语禅语第98句】:须置身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浪之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佛语禅语第99句】:其心不动,犹如山王。《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