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启发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精辟到毒死人!
【歇后语第1句】:耗子掉进灰堆里——憋气又窝火
【歇后语第2句】:卖了白面买笼屉——不蒸(争)馒头蒸(争)口气
【歇后语第3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谚)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指文武官员能达到这种境界,天下自然太平。 也作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惜命~
【歇后语第4句】:【不知葫芦里卖甚么药】(惯)旧时方士卖药把药装在葫芦里。指不了解内情,不清楚对方的意图。 也作不晓得葫芦里卖的甚么药。 不知道葫芦里装着什么药。
【歇后语第5句】:妈妈见我总是不愿干家务活,就说:“照你这样懒,长大了讨饭溜河边也干着瓢。”(安徽·五河)
【歇后语第6句】:哥哥没有考上大学,回家才做了两天农活就厌烦了。妈妈说:“黄瓜还没起蒂蒂——早得很呢!”(四川·璧山)
【歇后语第7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姜尚,即姜子牙。传说他 在渭水边上,用直钩离水面三尺钓鱼。日:“负命者上来!” 借指出于自愿,并非强迫。成语:心甘情愿。海外陈若曦 《突围》:“伍老师从来就公开承认是迷信。这像姜太公钓 鱼,愿者上钩。”
【歇后语第8句】:弟弟学习不认真,经常完不成作业,老师教育他说:“笔杆几克重,无志拿不动。你呀,要知道成功在于勤奋。”(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9句】:【你开你的顺风船,我行我的逆浪舟】释义:比喻各走各的路,互不相干。例句:大哥,潘字号的家规可是你立的。你再这样干,咱们就散伙!你开你的顺风船,我行我的逆浪舟。
【歇后语第10句】:【痢痢头上拍苍蝇——来一个着一个】(歇)着:打中。指来一个就勾搭或笼络住一个。也指来者不拒,统统接纳。
【歇后语第11句】:我整理了几篇日记,让姐姐帮我寄给报社寄去。谁知姐姐瞅了一眼说:“不行,不行,哪有你这种日记,东拉被子西扯毡,谁看啊!”我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陕西·成阳)
【歇后语第12句】:【飞来峰的老鸦——专一啄石头的东西】(歇)飞来峰:在杭州灵隐寺前,为石灰岩侵蚀残留的孤峰,多异石。老鸦:乌鸦。本指飞来峰的乌鸦只会啄食石头,转以责骂人是蠢货。
【歇后语第13句】:【麻布袋上绣花——底子太差】(歇)底子:本指花纹图案的衬托面,转指基础。指基础太差或品质太次。 也作“破麻袋绣花——底子差”。
【歇后语第14句】:我照妈妈的话拿来了蒸笼,妈妈问我是怎么拿下来的,我说·是用凳子搭脚拿下来的。妈妈说:“明明站在地上就可以拿到,真是砍倒树来捉麻雀。”(湖北·石首)
【歇后语第15句】:【骑上毛驴找毛驴】(惯)比喻到处寻找就在自己身边的东西。
【歇后语第16句】:船开才买票——错过时机
【歇后语第17句】:【黄连树下长大的】释义:比喻在困苦环境中长大的。例句:咱是从黄连树下长大,在苦头里活出来,还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闹革命,给咱穷人长点志气,你们说呢?
【歇后语第18句】:小旭拿着标有20分的语文卷子说:“爸爸,下次我要考95分,让你高兴一下……”小旭妈妈在一旁说:“你这才是破裤子先伸腿,说不定下次还考10分呢!”(山东·单县)
【歇后语第19句】:【冬至馄饨夏至面】释义:冬至日吃馄饨,夏至日吃面。是民间一种风俗。例句:冬至日,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日:“冬至馄饨夏至面。”
【歇后语第20句】:【过头饭难吃,过头话难讲】见“锅头饭好吃,过头话难说”。
【歇后语第21句】:【赶集走亲戚——顺便】(歇)赶集:到集市上去买卖货物。指乘做某事的方便做了另一件事。
【歇后语第22句】:【吃人不见血】见“杀人不见血”。
【歇后语第23句】:【贼去了关门】(惯)去:离开,离去。财物被贼偷走后才关门。比喻事后才采取防范措施。 也作贼走了才关门。 贼走了才拴门。
【歇后语第24句】:神龛上挂粪桶——糟蹋神像
【歇后语第25句】:【有死罪,没饿罪】(谚)在法律条文上,有判人死罪的,但没有判人饿罪的。指即使是犯了死罪的人,也不能不让他吃饭。
【歇后语第26句】:【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谚)恶:恶劣,不肖。硕:硕大,丰盛。人们总是不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不认为自己的田禾比别人的长得好。指人情一贯是:看儿子是自家的好,看庄稼是人家的好。
【歇后语第27句】:【战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军人要有准备牺牲的精神。张 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是战争,作为一个军人,战 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
【歇后语第28句】:【独占鳌头】见“占鳌头”。
【歇后语第29句】:【老树枝,转不过弯来】释义:比喻执迷不悟。例句:咱老孙头是老树枝,转不过弯来,还跟高国权挨肩儿打唧唧。傻狗不识臭,不晓得陷腿到哪一天哩。
【歇后语第30句】:【抓了权耙,就忘了扫帚】释义:比喻考虑问题不周到,顾了这个,忘了那个。例句:我扎得不稳.太急躁冒失了!怎么我抓了杈耙,就忘了扫帚?光记着去抄李懵之暗堂,就忘了过街惊?
【歇后语第31句】:【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谚)只喝酒不吃菜肴就容易醉倒。
【歇后语第32句】:【出了灯油钱,站在黑地里】付出代价,没有报酬。菡子《纠 纷》:“当年那么大灾荒都能带他们一家糊过来,换了旁人真 不易得的,帮工五六年没有算过一回工钱,反而倒掏自己腰 包,这笔工钱算算也吓人,人心换人心,不能叫刘二出了灯 油钱,站在黑地里。”
【歇后语第33句】:【船到桥头自会直】释义:船到了桥边自然会放直船身过去。比喻事到临头,自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句:“算了罢!‘船到桥头自会直’!王八才去赶他妈妈的夜市!打碎了吃饭家伙可不是玩的!”
【歇后语第34句】:【杀鸡焉用牛刀】此语比喻不能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谁能想这样一句俗语竟然出自孔圣人之口。《论语·阳货》记载,春秋时,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有一次,孔子到武城去,听到城里有弦歌之声,微微一笑说:“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说,武城这样一个小地方没有必要推行礼乐大道。子游一本正经地说:“过去您教导我们说:‘君子懂得礼乐之道就会有仁爱之心,小人懂得礼乐之道就容易被役使。’我正是按照您的教导去做的呀!”孔子听后对其他学生说:“子游说得对,我刚才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
【歇后语第35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眼光要远大,做事要踏实。《北京日 报》(1981,10,12):“文章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这就是把 理想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
【歇后语第36句】:我对参加数学竞赛信心百倍,认为自己一定稳操胜券。爸爸提醒我说:“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强中自有强中手,你还要多下工夫。”(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37句】:天上飞的雁——当不了盘中菜
【歇后语第38句】:奶奶见我既想考重点中学,又不努力,就说:“你是好吃鱼,懒下水,那怎么行呢?”(河北·阳原)
【歇后语第39句】:【既到大江边,不怕水湿脚】(谚)比喻人既然到了某个地步,就不怕生事惹麻烦。
【歇后语第40句】:【千里为官只为财】(谚)离家千里去做官,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指旧时离乡背井去做官的人,总脱不了发财求利的目的。 也作“千里求官只要财”。
【歇后语第41句】:【请字儿不曾出声,去字儿连忙答应】(惯)主人的“请”字还未说出口,客人就连忙答应说“去”。指迫不及待地盼望别人邀请。
【歇后语第42句】:【 东山的土地爷,到西山就不灵了】各管一方,管不了别人的 事情。或说:东头的火神爷,到西头就不灵了。西戎《丰产 记》:“办法是条好办法,金皇后玉米比普通玉米产量高,这 我并不怀疑,这几年在报上常看见这方面的情况,可是东山 的土地爷请到西山灵不灵,我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歇后语第43句】:千根木头随船走。
【歇后语第44句】:吃饱饭闲嗑牙——没事找事
【歇后语第45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释义: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难攻下。比喻地理形势的重要。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势便也。
【歇后语第46句】:导弹打色机——同归于尽
【歇后语第47句】:【名师出高徒】(谚)名师:德艺深孚众望的师傅。指高明的师傅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才艺出众的弟子。 也作名师手下出高徒。 名师自有高徒。
【歇后语第48句】:在学习上一遇到困难,我就爱去问老师和同学,妈妈说:“米靠碾,面靠磨,遇到问题靠琢磨。不勤思,哪来的长进?”(湖北·荆门)
【歇后语第49句】:狗头长角——装羊(佯)
【歇后语第50句】:叔叔在县机械厂工作,他总嫌单位不好,很不安心,今天请病假,明天请事假。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应该认清形势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51句】:【鲤鱼跳龙门】(惯)比喻脱离了原来的环境,提高了地位。
【歇后语第52句】:甘草心——甜中有苦
【歇后语第53句】:【装幌子】(惯)幌子:旧时店铺门外悬挂的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做出样子给人看。也比喻出丑,出洋相。
【歇后语第54句】:【人上有人,天上有天】(谚)强人之上还有更强者,蓝天之外还有更广阔的天。告诫人不可自满自足,须知高手之上还有高手。 也作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人上有人。
【歇后语第55句】:饭店里卖衣服——有吃有穿
【歇后语第56句】:【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谚)要知山下路的难易走向,还得问问过往的行人。比喻要了解真实情况,还应向实践着的人请教。
【歇后语第57句】:抱着木炭亲嘴——碰了一鼻子灰
【歇后语第58句】:【沙锅砸蒜——一锤子的买卖】(歇)本指沙锅是用陶土和沙烧成的,质地很脆,用来砸蒜,一下子就碎;转指不管结果如何,就全靠这一次行动。也指只干一次,就全坏了事。 也作“沙锅捣蒜——一锤子的买卖”。
【歇后语第59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一俗语是指阴谋家的野心已经非常明显,已为人们所共知。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他的职位,从此,魏国大权旁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谁反对他们,司马师就会将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对司马师兄弟的霸道行径极为不满,一直想撤掉司马氏兄弟的兵权。但还没等曹芳动手,司马师已经逼着皇太后把曹芳废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个孙子曹髦继承了皇位。司马师病死后,司马昭便做了大将军,他比司马师更为专横霸道。魏帝曹髦实在忍无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书王经等三个大臣召进宫里,气愤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着等死,今天,我要同你们一起去诛杀他。”虽然没有杀死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所杀,但比当傀儡受气有志气得多。
【歇后语第60句】:无弦的琵琶——丝不挂
【歇后语第61句】:【瘸子打围——坐着喊】(歇)打围:打猎。本指坐着呼喊,转指只是说空话、大话,没有实际行动。
【歇后语第62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歇后语第63句】:【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谚)毛利:本钱除过所得利润。指做买卖薄利多销周转快,自然受益多;牟利太重,没了顾主,就没钱赚。
【歇后语第64句】:【一面打墙,两面好看】(谚)两家的界墙,一家主动打起来,两家都整齐好看。指彼此共管的事,一方主动做,两方都有益。也比喻一举两得。 也作“一面打墙两面光”。
【歇后语第65句】:人们对张家饭店掺杂使假、缺斤少两很是气愤。二爷说:“那小子本来就很贪,看见有人担了大粪走过,也要沾一指头。”(辽宁·锦州)
【歇后语第66句】:木船上失火——底好
【歇后语第67句】:【窗户纸——一点就透】(歇)指稍一指点就明白。
【歇后语第68句】:【 山高遮不住太阳】指真实情况掩盖不住,或超越不过。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不怕,有理不在高言,山高遮不住 太阳。”
【歇后语第69句】:【耍笔杆儿】(惯)指人有文化、能写会算。也指靠给别人抄抄写写或写文章为生。
【歇后语第70句】:【春秋】“春秋”本意是春天和秋天。其实在古代,春秋也指季节,但并非和现在一样,古代所说的春秋,本指一年。中国商代及西周前期的相当长时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没有冬夏,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而一个个的春秋就成为历史了,引申义即历史。说起作为历史含义的春秋,它的起源与孔子有关。古代,朝廷设有不少史官,史官又分成左史官和右史官。右史官负责详细记载帝王的谈话言论,例如《尚书》即这类著作,可以说是帝王的文案。左史官则负责记载国家之事,他们把重要大事记人“策”中,小事写在“简”里。鲁国的那部《春秋》就是策和简合编而成的一套编年史。据说,《春秋》是由孔子亲自修订的。后世则把《春秋》记载的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代”了。这部《春秋》影响很大,如果阅读《春秋》,可能会觉得概括而简单,犹如一份大事记,不过,它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学术价值。后来出现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即为解说极其概括简约的《春秋》而作,“传”即解说之意。《春秋》的写作方法还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
【歇后语第71句】:半天云里扭秧歌——空欢喜
【歇后语第72句】:【留一手】(惯)指不是全部拿出来,而是有所保留。
【歇后语第73句】:星期天,我同爷爷一起下田割猪草。看到绿油油的麦苗,我对爷爷说:“今年的麦苗长得真好啊!”爷爷笑着说:“二月二,漫乌鸦;三月三,漫哈巴(狗)。你看这算不算好庄稼?”(湖北·钟祥)
【歇后语第74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语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可以通过时间和事情考验和证明。此语来源于一个传说: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为人大度,好善乐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马力原本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马汉,走到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马力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马力得中,从此二人也失去了联系。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就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
【歇后语第75句】:【真桐油不晃荡,真财主不露相】(谚)指真正的财主不露富,就像真正的桐油不会晃动一样。
【歇后语第76句】:【一回见面二回熟】(谚)头次见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见就是熟人了。 指人们的社会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歇后语第77句】:【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声在外】(歇)鸣:谐“名”。指人的名声在外面,广为人知。
【歇后语第78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释义:船漏了,水就进来,壶漏了,水就流完了。比喻方式相同,结果相反。例句:“鬻棺者欲民之死,蓄谷者欲岁之饥。‘船漏水入,壶漏内虚’也。”
【歇后语第79句】:【人不解甲,马不停蹄】(惯)甲:古时打仗穿的盔甲。人不卸掉盔甲,马一直在前行。形容事情紧急,不能停顿或休息。也比喻非常忙碌,顾不上休息。 也作人不歇脚,马不停蹄。 人不解甲,马不卸鞍。
【歇后语第80句】:【看人下菜碟儿】根据人的身份,用不同的菜肴招待。谓 看人行事,态度不一。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你就是 看人下菜碟儿呗,也不能这样啊!我和香草,人再不济,可 也有脸皮。”
【歇后语第81句】:【庙里猪头——有主】(歇)指女子已经有了婆家。也指东西已经有了主人。
【歇后语第82句】:【分银子都会有人骂】做好事也会有人不满。陈残云《香飘 四季》:“好比俗话说的,分银子都会有入骂,搞社会主义,跫 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总有些人不满意。”
【歇后语第83句】:【大白菜倒了秧——打根上坏】(歇)倒了秧:植物幼苗因病虫害等而枯萎。本指植物从根部坏死,转喻人从根本上变坏了。
【歇后语第84句】:一位阿姨又没领到工资,她找到厂长说:“我们出钱买马给你骑,你骑了一年只剩一张皮。”(广西·柳州)
【歇后语第85句】:【肩膀头儿不齐不是亲戚】(谚)站在一起一高一低的不是亲戚。 指贫富、社会地位相差太大的双方,不会结成真正的亲戚关系。
【歇后语第86句】:【小鱼上大串儿】以小充大,混在一起。台湾林海音《城南 旧事》:“她跟妈有诉说不尽的心事,奶妈,张妈,都喜欢靠拢 来听,我也小鱼上大串儿的挤在大人堆里,仰头望着兰姨那 张有表情的脸。”
【歇后语第87句】:【独头蒜——没瓣】(歇)独头蒜:指没分成瓣状的蒜头。瓣:谐“伴”。指未成家,单身。
【歇后语第88句】:【丑妇免不得见公婆】(谚)指再丑陋的媳妇,终究要见公婆的面,这是免不了的事。泛指无论怎样为难的事,总得要出面解决。 也作丑妇终须见姑嫜。姑嫜:公婆。 丑媳妇总躲不过公婆的面。
【歇后语第89句】:【抱粗腿】(惯)指攀附有钱有势的人。
【歇后语第90句】:【独子得惜】(谚)独子:独生儿子。 指独生子特别容易得到父母的宠惜溺爱。
【歇后语第91句】:【打屁股】(惯)比喻严厉地惩处或批评。
【歇后语第92句】:【假大空】(惯)指虚假、夸大、空洞的内容。
【歇后语第93句】:【 蚂蚁啃骨头】指聚集众多的力量,完成巨大的任务。图 书:“买主就这样联手压倒卖主,小户们就是这样打败大户 的。事后有人感叹说,这是蚂蚁啃骨头。”
【歇后语第94句】:【急惊风撞了个慢郎中】(惯)急惊风:中医指小儿因高烧引起的惊厥、抽搐。比喻事情紧急,却碰上了慢性子或漠然视之的人。 也作急惊风遇着个慢郎中。 急惊风偏碰着慢郎中。
【歇后语第95句】:姐姐在缝衣服,纫上针后,引了很长的线,一不小心,长长的线又团在了一起,怎么也解不开。妈妈见了,打趣说:“你这个拙丫头,用长线来捆疙瘩,想吃‘团圆蛋’啊!”(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96句】:【为五斗米折腰】(惯)折腰:弯腰向人鞠躬。原指为了微薄的俸禄而侍奉上司,后也指为了些许小利而向人低头。
【歇后语第97句】:【枪对枪,刀对刀】见“刀对刀,枪对枪”。
【歇后语第98句】:【有你没我,有我没你】无法相处,不能合作。成语:势不两 立。浩然《艳阳天》:“这一回,你这美梦就不用想做成,有你 没我,有我没你!拼了!”
【歇后语第99句】:半个铜钱——不成方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