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金句,万里挑一!
【谚语俗语第1句】:【神龙见首不见尾】(惯)形容行动巧妙迅速,或行动诡秘,不见踪影。
【谚语俗语第2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释义:好药吃起来虽苦,但对治病有好处;忠诚的劝告听起来虽不愉快,但对行动确有好处。例句:“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谚语俗语第3句】:小刚自己的作业都没有完成,还告妹妹小兰的状。妈妈说:“自己都是四尺八,拿着五尺量人家,管住你自己就行了。”(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4句】:王婶丢了钱包,她叹气说:“唉!人走了运,扁担头儿都开花哩;人倒了霉,推磨子都走岔路哩。”(陕西·干阳)
【谚语俗语第5句】:【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释义:比喻人爱贪小便宜,不论便宜大小,都想得到。例句:元宝{艮元用簸箕搂,对待伙计穷抠搜,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
【谚语俗语第6句】:墨里藏针——没处寻;难寻
【谚语俗语第7句】:【开口告人难上难】(谚)告人:求人。指张嘴求人是非常为难的事。 也作“开口求人难”。
【谚语俗语第8句】:【人生唯有别离苦】(谚)指人生在世,最令人痛苦的是生离死别。 也作人生最苦是离别。 人间最苦处,死别共生离。 人生最苦难堪事,莫过死别与生离。
【谚语俗语第9句】:叔叔在县机械厂工作,他总嫌单位不好,很不安心,今天请病假,明天请事假。爷爷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应该认清形势啊!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10句】:显微镜看人——把人瞧小了
【谚语俗语第11句】:【覆巢之下无完卵】(谚)指鸟巢翻落下来,巢内的鸟蛋必定全部破碎。比喻整体覆灭,局部也就难以保全。 也作覆巢之下,那有完卵。 毁巢之下,势无完卵。 破巢之下,焉有完卵。
【谚语俗语第12句】:【冬不可以废葛,夏不可以废裘】(谚)葛:葛麻,夏季衣料。裘(qiu):冬季皮毛衣裳。指冬季虽然不穿葛麻衣服,但不可丢弃它;夏季虽然不穿皮毛衣裳,但也要把它保管好。泛指凡事要有长远打算,不可眼光短浅。
【谚语俗语第13句】:【靴里无袜自得知】(谚)光脚穿上靴子,别人看不出,自己是知道的。 泛指做下瞒人的事,自己心知肚明,无法瞒过良心。
【谚语俗语第14句】:铁丝做门闩——经不起推敲
【谚语俗语第15句】:【青草发芽不离旧根】释义:比喻走老路,按老办法干。例句:兄妹俩唾沫说干,余家富全然不听,忽而跳下床来比手画脚说理,忽而又上床去躺着唠叨:“百样雀乌百样音,我青草发芽不离旧根。”
【谚语俗语第16句】:【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大事情。例句:韦步平抬头,瞅他片刻才说:“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一个入成不了队伍,要干还得联合更多的弟兄才行。”
【谚语俗语第17句】:【推山山倒,填海海平】释义:比喻力量大,无往而不胜。例句:只有天下穷人都团结起来,扭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个点上使,共同对敌,才能推山山倒,填海海平,把旧世界砸个落花流水。
【谚语俗语第18句】: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我嘴上答应,可就是不想起来。妈妈说:“你可别光敲梆子不卖油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19句】:【英雄何论出身低】见“好汉不怕出身低”。
【谚语俗语第20句】:【君不正,臣投外国】(谚)君王无道,做臣子的就可以离开他,投奔别的国家。指上级不正,手下人员采取叛离的行动是合理的。
【谚语俗语第21句】:【人言可畏】释义:流言飞语令人生畏。例句:大兴营是个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可不是小事。常言说‘人言可畏’,…一
【谚语俗语第22句】:妹妹这一段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大家刚一表扬她,她就骄傲起来。叔叔对她说:“不踏实的人,犹如水上的浮萍;贪虚荣的人,犹如昙花一现。你刚有点进步,可不能骄傲啊!”(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23句】:【登着鼻子撒尿】(惯)形容欺人太甚。
【谚语俗语第24句】:【情人节】“情人节”本是洋节,现在中国人也开始过起了情人节,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脱销,情人商品走俏,土产的“情人节”“七月七”却反遭冷遇。公元270年,英国一个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罗马统治者的专制而遭到逮捕。在狱中,他与监狱长的女儿产生了恋情。随着刑期的临近,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诀别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临刑之前,他给自己的心上人写了一封情书,述说了自己的情怀,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场。从此,基督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自由而献身的年轻人,就把2月14日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谚语俗语第25句】:【英雄不夸当年勇】见“好汉不提当年勇”。
【谚语俗语第26句】:【你不嫌我箩疏,我不嫌你米碎】不相嫌弃,互相谅解。你、 我、他,可互易。类似的:你不说他的疤瘌,他不说你的瘤子 你不说我头秃,我不笑你眼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反正,铜锁,咱俩是一家人了。我不嫌你箩粗,你也别 嫌我米碎了。”
【谚语俗语第27句】:【天子避醉汉】(谚)连皇帝也要躲开喝醉酒的人。指醉汉已失去理智,不能再和他打交道。
【谚语俗语第28句】:叫花子拨算盘——穷打算
【谚语俗语第29句】:【说书的嘴,唱戏的腿】(谚)指说书的人,凭着过硬的嘴功;唱戏的人,凭着过硬的腿功。也泛指各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专业功夫。
【谚语俗语第30句】:我们班上有的同学,遇到稍难一点的题就望而生畏。班主任张老师耐心地说:“身怕不动,脑怕不用;刀子越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河南·长葛)
【谚语俗语第31句】:心里生起一盆火——浑身热乎乎
【谚语俗语第32句】:【破人生意,如杀人父母】(谚)破坏别人即将做成的生意,如同谋杀他父母一样使他不幸。指别人做买卖,只可促成,不可破坏。
【谚语俗语第33句】:江心补漏——不济事
【谚语俗语第34句】:【人也憎,鬼也嫌】(惯)形容谁都憎恨、厌恶。 也作人嫌狗不爱。 人嫌狗不待见。待见:喜欢。
【谚语俗语第35句】:垃圾堆里的画——废画(话)
【谚语俗语第36句】:烂了脚丫子一该歇了
【谚语俗语第37句】:【一人拼命,万夫难当】(谚)一个人舍命地冲杀,再多的人也难以抵挡。指人要是拼命战斗,就会产生无穷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万夫难敌。 一人不怕死,万夫莫近身。
【谚语俗语第38句】:蝎子敲门——毒到家了
【谚语俗语第39句】:耗子扛枪——窝里横
【谚语俗语第40句】:山羊尾巴上挂铃铛——声儿不停;响(想)在后头
【谚语俗语第41句】:西施戴花——美上加美
【谚语俗语第42句】:【乱点鸳鸯谱】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 鸳鸯谱”。乔太守自作主张,强使青年们婚配。借指胡乱安 排。刘绍棠《鹧鸪天》:“你真是乱点鸳鸯谱!你资格老,威 信高,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好端端的为什么想打退堂鼓?”
【谚语俗语第43句】:【开空头支票】(惯)空头支票:不能兑现的支票。常比喻许不能实现之诺。 也作给空头支票。 发空头支票。
【谚语俗语第44句】:【前人撒土迷了后人的眼】(惯)比喻含糊了事。
【谚语俗语第45句】:【三九四九冻死狗】(谚)三九四九:从冬至节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是冬至后第三个九天,四九是冬至后第四个九天。指三【第9句】: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 也作三九四九,冻破石头。 三九四九,冻死忙牛。 三九四九,隔门叫狗。
【谚语俗语第46句】:猪咬尿泡——空欢喜
【谚语俗语第47句】:妈妈让我到村南的小商店买盐,我要骑车去,可妈妈却说:“屁股挪到胯骨上那么远儿,还值得骑车?”(河南·西平)
【谚语俗语第48句】:荷包里鬼叫——腰(妖)精
【谚语俗语第49句】:车把式扔鞭子一下赶(敢)
【谚语俗语第50句】:【一语道破天机】(惯)天机:迷信指神秘的天意,比喻重要的秘密。 指一句话揭穿了秘密。
【谚语俗语第51句】:【没有好果子吃】(惯)比喻没有好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52句】:【挂羊头卖狗】肉这一俗语,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看似比喻商业行为,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实际上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以售其奸。实指政治手段,一些所谓得道高人,不厌其烦讲经说法,混淆视听,欺骗群众,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指世俗之间弄虚作假、以赖充好,愚弄人、糊弄人。总之,这一俗语运用十分广泛。那么,它源于哪里呢?原来,它出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最早不叫“挂羊头卖狗肉”,而叫“挂牛头卖马肉”,后转为“挂羊头卖狗肉”。典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据载:齐灵公喜欢看宫内女人着男装,齐国女人皆效法。但灵公有点叶公好龙,却讨嫌宫外女子着男装,便下令官府制止,有女子着男装者撕衣断带,但还是制止不了。灵公便问齐相晏子,这是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您喜欢官内女人穿男装,却禁止宫外女人穿,这如同在门上挂牛头,而在门里卖马肉。你如果先禁宫内女子,则宫外女子莫敢再穿。” 齐灵公采纳晏子的建议,果然在一月之内没有女人再穿男装。后世,挂牛头卖马肉逐渐转为“挂羊头卖狗肉”。
【谚语俗语第53句】:【说得出,做得到】(惯)指人信守诺言,敢作敢为。 也作说得出来,干得出来。 说得出来就做得出来。
【谚语俗语第54句】:【羊毛出在羊身上】释义:给某人的钱物,是从某人身上得来的,别人并没有受损失。例句:“但是有一句俗语,叫做‘羊毛出在羊身上’,无非还是拿着老爷的钱贴补他舅老爷罢了。”
【谚语俗语第55句】:管家婆的鸡蛋——有数
【谚语俗语第56句】:【无巧不成书】生活中有些事情,或文学作品中有些情节 带有偶然性。书,也说:话。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无 巧不成话。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
【谚语俗语第57句】:【被窝里放屁——独吞】(歇)讥讽人独占财物或好处。 也作“蒙被子放屁——独吞”。
【谚语俗语第58句】:【月满则亏,水满则溢】释义:比喻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例句:“常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有道是‘登高必跌重’。如今我们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尚或‘乐极生悲’,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诗书旧族了?”
【谚语俗语第59句】:【官断十条路】(谚)指官府判案自有许多的手段和法子。
【谚语俗语第60句】:【萝卜精——头上青】(歇)精:精灵。头:本指萝卜顶部,转指人口头。青:青色,谐“清”。本指萝卜露出地表的顶部是青色的,转指人(多指官员)只是口头上清廉。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61句】: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谚语俗语第62句】:【京剧】“京剧”是中国的国剧,是国粹。它源于徽剧和汉剧。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召集全国各地著名的戏班进京贺演。寿庆之后,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的精彩演出受到喜爱,继续留京献艺。1830年,湖北楚调(汉剧)也进入北京,汉剧和徽剧出于同源,因而时常合班演出。汉剧是西皮调的唱腔,徽剧以二黄调为主,这两种腔调同台演出,取长补短,并不断汲取当时流人北京的秦腔、弋腔和昆曲等戏曲的精华部分,同时又根据观众的要求和北京的语言特点,创造南北观众都能接收的戏剧语言——韵白。这样京剧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由当初的“皮黄”改称“京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同治、光绪年间(1862年-1908年),京剧已经在全国盛行开来。京剧艺术比其他剧种更突出了戏曲集中、概括、夸张的特点,形成了念、唱、做、打一套完整体系和统一风格,表演时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节奏感。京剧形成的初期,老生最受重视,出现了“老生三杰”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后来又出现“老生新三杰”谭鑫培、汪秋芬、孙菊仙。到了民初,旦角的地位开始变得重要了,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各行当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并形成了京剧流派。
【谚语俗语第63句】:【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歇)网儿:网巾,用来拢住头发的头巾。面皮:本指脸面,转指体面、情面。讥讽人自以为面子很大。
【谚语俗语第64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此语的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耐力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都可以通过时间和事情考验和证明。此语来源于一个传说:宋朝时,路遥为南京绅士,富甲一方,为人大度,好善乐施。马力是开封府尹包拯麾下马汉的侄子,当时是穷困潦倒的书生。马力原本赶考顺道投靠叔叔马汉,走到南京时盘缠用尽,身患重病被困客栈。马力闻得路遥乐于助人遂去求助。到路府后并未说明他与马汉的关系,路遥热情接待,为他请医治病,还腾出房屋让马力读书。路遥赏识马力的才学,二人义结金兰。马力病愈后,路遥赠送二百两纹银助他上东京(今开封)赶考,马力得中,从此二人也失去了联系。多年后路遥家中失火,家道中落无以为生,只有撇下妻子到开封投靠义弟马力。一路行乞到达开封,谁知马力不在家中,家人没有接待路遥。路遥以为马力不念旧情,一气之下拂袖而去。马力回家听说后,知是当年恩人来过,一面痛斥家人无礼,一面派家丁日久追赶路遥。日久追上路遥后说明原委,二人化解误会。后马力将路遥一家接到开封。于是就有了“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典故。
【谚语俗语第65句】:西山日头倒流水——净是怪事儿
【谚语俗语第66句】:【拴不到一个槽上】弄不到一块儿。申跃中《挂红灯》:“光 抓了你大叔去,也算是他应分的事。谁叫他跟人家拴不到 一个槽上呢?”
【谚语俗语第67句】:出卖风云雷雨——玩弄花头
【谚语俗语第68句】: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谚语俗语第69句】:狗叼猪尿泡——空欢喜
【谚语俗语第70句】:一天早上,我起床迟了,顾不得吃早饭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跑。中午放学回家,端起饭碗就吃。我对奶奶说:“今天的米饭做得真香。”奶奶笑着说:“不是今天的饭香,是肚饥好下麦仁汤。”(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71句】:鸭子上锅台——靠猛劲;逼出来的;逼的
【谚语俗语第72句】:【大丈夫能屈能伸】(谚)指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汉既能受得了委屈,忍辱负重,也能在得志时施展抱负才华。劝人暂作退让之话。
【谚语俗语第73句】:【鸡屎拌面——假卤】(歇)卤:用肉类、鸡蛋、木耳等做汤加淀粉而成的浓汁,用来拌面条等食物,谐“鲁”。指假装愚钝或糊涂。
【谚语俗语第74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谓环境使人陶醉。明代《警世通言》: “又造百花楼一座,与玉堂春做卧房。随其科派,件件许了。 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谚语俗语第75句】:【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下里耽搁】(歇)两下里:两边,两头,两方面。指两头都耽搁,或两方面都落空。
【谚语俗语第76句】:山里的石头——雷打不动
【谚语俗语第77句】:【蚂蝗缠住鹭鸶脚——要想脱来不得脱】(歇)蚂蝗:蛭纲动物,生活在水田湖沼中,能刺伤皮肤。指被纠缠或陷入困境,难以脱身。 也作“蚂蝗缠脚——要想脱身脱不了”。
【谚语俗语第78句】:【守着井喝不到水】(惯)比喻有现成的东西却没有办法享用。
【谚语俗语第79句】:开甑的蒸气——直往上冲
【谚语俗语第80句】:十五只小船出海一七颠八倒
【谚语俗语第81句】:【 红口白牙跑舌头】谓好好的人却昧良心胡说八道。或 说:满嘴跑舌头/舌头跑出了牙关。成语:信口雌黄、信口开 河。刘绍棠《蒲柳人家》:“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 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谚语俗语第82句】:【七钱银子二分铜的银元——假也假不了多少】(歇)银元:也作银圆,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一个银元掺进了二分铜,所占的比重很小。 指即使有假也假不到哪里去。
【谚语俗语第83句】:【做梦吃星星——想法不低】(歇)指人想得美,却不切实际。含讥讽或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84句】:【官大一级压死人】以行政手段强迫命令。西戎《纠纷》: “爱怎么就怎么吧,官大压死人,你是咱二小队的队长,叫住 司法科马上就卷被子走,姓张的不说二话。”
【谚语俗语第85句】:【 他要我的心肝,我要他的五脏】指拼命,作殊死战,成语: 势不两立。陈登科《活人塘》:“不要怕,他能杀我们,我们就 不能杀他?他要我肝花,我就要他肚肠。”
【谚语俗语第86句】:【只见食,不见钩】(惯)比喻只看见诱人的利益,没看见背后的陷阱。
【谚语俗语第87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惯)1形容人处世圆滑。2形容人能随机应变。 也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见一种人说一种话。
【谚语俗语第88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谚)腋(ye):狐腋下的一小片细绒毛。 一千张羊皮,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绒毛有价值。比喻庸人再多,也抵不上一个识见高远的人才。
【谚语俗语第89句】:【武大郎捉奸——有心无力】(歇)指有心去做,但能力不行。
【谚语俗语第90句】:天变的时候,妈妈总会说:“看看天上的云往哪儿飘,就知道会不会下雨。”还说出一句顺口溜:“云往北一阵黑,云往南水漂船,云往东一阵风,云往西披雨衣。”(河南·安阳)
【谚语俗语第91句】:【有虎父即有虎子】释义:父亲英雄,儿子也英雄。例句:太宗日:“有虎父即有虎子。”遂命领兵三千迎敌。
【谚语俗语第92句】:铁钉钉铁板——硬对硬
【谚语俗语第93句】:【窝里狗,往里咬】借指内哄。西戎《两涧之间》:“你就是 窝子里的狗,专会往里咬!”
【谚语俗语第94句】:【刀切豆腐两面光】释义:比喻人两面讨好。例句:如今过日子不能刀切豆腐两面光,在谁面前都想赚好人。脚踩两只船略有点风浪就会闪到海里去,轻了呛几口水,重了会淹死。
【谚语俗语第95句】:【连着藤,扯着蔓儿】释义:比喻相互联系着。例句:不能说,不能说!说了这个不要紧,可这个跟老账连着藤哪,扯着蔓儿哪!
【谚语俗语第96句】:妈妈叫我干活,我说正写着作业没有空。妈妈说:“你啊,叫你干活比拉牛上树还难。”(广东·封开)
【谚语俗语第97句】:【外贼易挡,家贼难防】(谚)外来的贼是明的,容易对付;家里的贼是暗的,很难防范。指在预防贼寇方面,强大的外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蔽的、知情的内奸。 也作外贼易打,内奸难防。 外贼好防,家贼难挡。
【谚语俗语第98句】:【书记】“书记”这个称呼人人知道,指政党或团体等社会组织的负责人(也有称主席的)。有人认为“书记”一词源于国外,其实,在我国占已有之,也是一种官职,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岑参皆任边塞幕府“掌书记”的职务,《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所住寺庙里也有“书记”。这些书记都是指掌管文书、档案的小职员。 “书记”这个词本身虽然不是舶来品,但把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织织负责人称为“书记”,却是源于国外的。据说,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巴黎会面,商讨成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更名为共产党)的事宜。恩格斯问马克思,该怎样称呼这个组织负责人,马克思毫不犹豫地回答:就叫书记。在1850年左右的英、法、德等国,已经实行了较为完整的公务员制度,当时的“书记”是级别很低的负责事物性工作的小勤务员,也许马克思将共产党组织负责人称为书记,也是希望担任这个职务的人能够勤勤恳恳地工作,当好人民的勤务员,完全、彻底、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甘当人民的公仆。
【谚语俗语第99句】:【全福人】结婚前请“全福人”帮忙,结婚时请全福人操持是结婚时的一种风俗。所谓“全福人”,一般指此人自己的父母健在,老公及公公婆婆也健在,她自己还需要儿女双全。这是为什么呢?它来源于要借“全福人”的福,非全福人不能到跟前。缝被子需要全福人帮忙,被子的四角要放上红枣、桂圆、花生、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娘子吃的饺子、长寿面需要全福人来做;结婚这天,娶亲太太需要由全福人来充当;入洞房后,新郎新娘同坐,并由全福人喂没有煮熟的饺子,边喂边问:“生不生?”新娘定要回答:“生。”(生孩子与水饺生同音);睡前要由全福人给新人铺好被褥,放上栗子、花生、枣,意为“早立子,花搭着生。”至此,全福人的任务圆满完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