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启发的俗语经典歇后语,集锦
【歇后语第1句】:孙子用兵——以一当十
【歇后语第2句】:【风后暖,雪后寒】(谚)指大风过后,气温回升,人会有暖和的感觉;雪融化时,需吸收热量,因此天气会更加寒冷。
【歇后语第3句】:【山有山主,水有水霸】释义:比喻各个地方都有称霸者把持。例句:“这三河镇旧社会是啥样?”姚春心酸地说,“真不敢想。”“山有山主,水有水霸。三汤五虎震山河,三河灾难多。”
【歇后语第4句】:【萝卜精——头上青】(歇)精:精灵。头:本指萝卜顶部,转指人口头。青:青色,谐“清”。本指萝卜露出地表的顶部是青色的,转指人(多指官员)只是口头上清廉。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5句】:【母老虎投胎】指妇女泼悍。成语:河东狮吼。台湾琼瑶 《我是一片云》:“我告诉你,你最好离我这个妹妹远一点,她 是母老虎投胎,又凶又霸道,而且毫无理性的!”
【歇后语第6句】:【吹牛不打草稿】说大话露出破绽。台湾琼瑶《月朦胧鸟 朦胧》:“雪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成千成万的 蝴蝶?你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歇后语第7句】:山鹞子站在崖头上——高瞻远瞩
【歇后语第8句】:【盆朝天,碗朝地】(惯)形容东西放置无序,乱七八糟。
【歇后语第9句】:【一个模子铸的】(惯)模子:用压制或浇注的方法使材料成为一定形状的I具。形容东西或人物一模一样。 也作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一个模子里磕出来的。
【歇后语第10句】:【明道好走,喑径难摸】释义:熟悉的道路好走,陌生的道路难行。例句:有道是:“明道好走,暗径难摸。”他们按照盘太婆叙述的方位,不多时,便来到了枫树林后的大悬壁下。
【歇后语第11句】:被打败的公鸡——垂头丧气
【歇后语第12句】:【打人一拳,防人一脚】伤害别人,会遭到报复。清代《三侠 五义》:“那人忙中有错,忘了打人一拳,防人一脚,只听 ‘拍’,面上早已着了石子,哎哟一声,顾不得救他的伙计,负 痛逃命去了。”
【歇后语第13句】:【靶场上的人头——干等着挨打】(歇)指被动地等待挨对方整治。
【歇后语第14句】:进了美术展览馆——尽是好画(话
【歇后语第15句】:【言必信,行必果】说话有信用,做事见效。从维熙《泥 泞》:“他是个言必信,行必果的人,长得虽然瘦小枯干,但精 神世界却极富有。”
【歇后语第16句】:【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歇后语第17句】:【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谚)好男儿不吃结婚时的现成饭,好女子不穿出嫁时的现成衣。 指有志气的青年,贵在能独立生活,不靠祖业,不享现成福。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
【歇后语第18句】:【放空炮】(惯)比喻光说空话,不做实事。
【歇后语第19句】:【和尚庙里借梳子和尚光头,不备梳子】谓找错了门路。 电视剧:“你到我这儿来借钱,是跑到和尚庙里借木梳来 了。”
【歇后语第20句】:【不知道铁锹几个齿】齿、耻谐音。头脑不清醒,不知耻辱。 周立波《暴风骤雨》:“韩老六殷勤地劝酒,嚷得热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杨老疙瘩灌得手脚飘飘,不知道铁锹儿个齿 了。”
【歇后语第21句】:【死水不藏龙】释义:蛟龙不在死水里藏身。比喻有雄心壮志的人,不愿在安闲舒适中生活。例句:梁山缘观禅师问:“家贼难防时如何?”师日:“识得不为冤。”日:“识得后如何?”师日:“贬向无生国里。”日:“莫是他安身立命处也无?”师日:“死水不藏龙。”
【歇后语第22句】:【鸨儿爱钞,姐儿爱俏】(谚)鸨儿:老鸨,旧时妓院的老板娘。姐儿:也称小娘,妓女。指老鸨爱的是钱财,妓女爱的是俊美男子。 也作小娘爱俏,鸨儿爱钞。 妓爱俏,妈爱钞。妈:老鸨。
【歇后语第23句】:【打破头用扇子扇】遇到危难,不在乎。或说:打破脑袋不 怕用扇子煽/脑袋破了用扇子扇。成语:处之泰然。孙犁 《风云初记》:“至于将来的事,他早已想通:脑袋破了用扇子 煽,就只当是万贯家财叫儿子糟了,管不了那么许多!”
【歇后语第24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释义:受人一点点好处,要多多地报答。例句:人家对我们的恩情……哪管是一点好处,都不能忘记的。老人常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
【歇后语第25句】:静而少动,眼花耳聋;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歇后语第26句】:【肥皂泡——吹得再大也要破】(歇)指吹嘘得再厉害,最终也要破灭。
【歇后语第27句】:六九头刮春风——开冻(动)了
【歇后语第28句】:【奶妈抱孩子——人家的】(歇)指人或物属于别人,不属于自己。
【歇后语第29句】:【没了头的苍蝇,乱撞一气】释义:比喻失去主宰,行为不能控制。例句:他们老人家越要以他们的眼睛当作我的眼睛,我就越想不用眼睛,而像没了头的苍蝇似的,乱撞一气。
【歇后语第30句】:【 创业容易守业难】事业的发展比开创要困难。类似的: 开店容易守店难。浩然《山水情》:“常言说,创业容易守业 难。前辈人把这产业给咱创下了,咱得生着法儿别把它败 坏掉。”
【歇后语第31句】:【千金念白四两唱】(谚)念白:也叫白口,戏曲表演中的道白。道白可值干金,唱只值四两。指戏曲表演,唱词远不知道白难度高。
【歇后语第32句】:【好花需绿叶扶持】见“红花虽好,也仗绿叶衬映”。
【歇后语第33句】:【乌不三,白不四】(惯)乌:黑。 形容人不三不四,不像样子。
【歇后语第34句】:肚里装鞋底——心里有底
【歇后语第35句】:【金钱有价,情义无价】情义重于金钱。池莉《来来往往》: “按说金钱有价情义无价,这个道理贺汉儒是很明白的呀。”
【歇后语第36句】:【好儿女志在四方】青年人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不应留恋 某一个地方。类似的:男儿志在四方。香港梁凤仪《千堆 雪》:“对呀,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带尊荣所带来的层层压力?”
【歇后语第37句】:没牙老婆吃胡豆——软磨硬泡
【歇后语第38句】:放学回到家,我把书包朝桌子上一放,就向外跑。妈妈连忙叫住我说:“你不要朝门外蹿了,快去担两担水,水缸里快旱死蛤蟆了。”(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39句】:【快刀斩乱麻】(惯)比喻用干脆利索的办法解决复杂难办的事情。 也作快刀断乱麻。 快刀砍乱麻。
【歇后语第40句】:【拔钉子】(惯)比喻除掉所憎恨的人,或除掉危害极大的祸患。
【歇后语第41句】:戏台上起年号——称王称霸
【歇后语第42句】:【拉硬套】(惯)指干重活或承担重要的工作。
【歇后语第43句】:【冷在三九,热在三伏】(谚)三九:冬至节后第三个九天。三伏:夏至节后分头伏、中伏、末伏。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热。 也作冷不过三九,热不过三伏。 热不过三伏,冷不过三九。
【歇后语第44句】:【有眼不识泰山】(惯)泰山:我国五岳之一,为东岳。长着眼睛却不认得泰山。比喻见识浅薄,认不出地位高、本领强或名气大的人。
【歇后语第45句】:【口说曹操,曹操就到】见“说曹操,曹操就到”。
【歇后语第46句】:石灰木炭一把抓——黑白不分
【歇后语第47句】:一天下午,出去踢完足球回家时,弟弟要拿球,爸爸不让。弟弟又哭又闹,坚持要拿,结果被狠狠地打了顿。妈妈知道了说:“这叫犟人吃犟亏,犟驴挨犟鞭。”(陕西·西安)
【歇后语第48句】:【红盖头】“红盖头”俗称“蒙头红”。旧时婚礼中的新娘,头上会蒙着一块方形大红绸缎,被称作“红盖头”,这种婚俗古已有之,那么新娘为什么要蒙红盖头呢?来源有三。一说史载最早的盖头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当时女子用它遮风挡雨,只盖在头顶。到了唐朝,这种盖头演变成了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后来唐明皇李隆基又下令在帷帽上盖一块薄纱作为装饰物,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头”。从后晋到元朝,这种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了新嫁娘的一种头部装饰。中国历来视红色为喜庆,因此新娘的盖头都是红色的。二说来自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朵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音一落,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会聚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三说这种习俗来自礼教。古代十二岁以上的姑娘不见任何男性外人,新婚洞房后才可以抛头露面。红盖头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新娘从娘家到婆家的路上不被外人看到。
【歇后语第49句】:【小账不可大算】(谚)小账:零星开支的账目。大算:总起来计算。 指小账如果单宗看,为数不多;但日积月累,总起来计算,数字就会大得惊人。
【歇后语第50句】:【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谚)恩:恩惠。指生养自己的故乡虽好,但也不必留恋,哪里能给自己好处,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户。 也作“莫道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歇后语第51句】:【薛仁贵不叫薛仁贵——叫白袍】(歇)薛仁贵:名礼,唐初大将,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因身穿白袍,人称白袍将军。白:本指白的颜色,转指徒然、白白地。袍:谐“跑”。指白白地跑了一趟。
【歇后语第52句】:出土的甘蔗——节节甜
【歇后语第53句】:【捧铁饭碗】见“端铁饭碗”。
【歇后语第54句】:【锅里有米,碗里有饭】释义:比喻集体富裕了,个人也会富裕,个人依靠集体。例句:富裕了大家有,社办穷了大家也有份儿!“大河没水小河干。”“锅里有米,碗里有饭。”大家的事,就和大家商量么。
【歇后语第55句】:【官断十条路】(谚)指官府判案自有许多的手段和法子。
【歇后语第56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谚)指种的什么,就收获什么。多比喻人有什么行为,就会有什么结果。 也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歇后语第57句】:老鼠集合——愉粮大队
【歇后语第58句】:【脚打着脑勺子】(惯)脑勺子:后脑勺。形容跑得极快。也形容非常慌乱或非常忙。 也作脚踏着脑勺子走。 脚后跟打着脑勺子。 脚后跟打后脑勺。
【歇后语第59句】:阿波罗闯月球——开创人类新纪元
【歇后语第60句】:【天下事难尽如人意】事情往往不顺利,不圆满,或希望难 以实现。成语:事与愿违。茅盾《子夜》:“他现在看明白了: 家乡的匪祸不但使他损失了五六万,还压住了他的两个五 六万,不能抽到手头来应用。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尽如 人意了。”
【歇后语第61句】:【 人嘴快如风】形容传话快。清代《歧路灯》:“又道入嘴快 如风,登时内外男女,都知道谭绍闻家闹出搜赌乱子来了。”
【歇后语第62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惯)比喻外表看起来很体面,内心却很肮脏或什么也不懂。
【歇后语第63句】:打死儿子招女婿——安的啥心肠
【歇后语第64句】:卖布不带尺——存心不量(良);胡扯
【歇后语第65句】:【揭底就怕老乡亲】(谚)揭底:揭开见不得人的老底。指老乡亲最知底细,要揭发老底,最有效的还是知情的老乡亲。
【歇后语第66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众多的帮 助。相关的: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朋友堵一道 墙。李准《黄河东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个月.左邻右 舍,老乡朋友认识了一大堆。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歇后语第67句】:老没牙的喝稀饭——无齿(耻)下流
【歇后语第68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俗语比喻不知究竟,弄不清底细或缘由而心中纳闷。那么,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传说。一说源自苏州西园寺,寺里有座罗汉堂建成一个“八卦”形,五百多个罗汉布置得往返循环,上上下下,将房屋的角角落落全部利用了起来yipinjuzi.com,实在高妙。据说,设计这种奇特建筑的人,是本寺一个老和尚,他身高丈二有余,大家不喊他法号,都喊他“丈二和尚”。施工中,他一不画图纸,二不将施工计划告诉大家,只管招呼大家干活。一个“八钋”式的建筑,左拐右拐,东弯西弯,把一般工匠弄得晕头转向,都叹息:“丈二和尚弄得我们摸不着头脑。”等到竣工那天,大家细细一看,这个八卦形的罗汉堂精美极了,大家称赞:“难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yipinjuzi.com,实在是本领太高了。”从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话就传开了。二说来源于山西普救寺。普救寺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城西北,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西厢记》故事。元代时,普救寺的香火旺盛,僧人们除了化斋念佛就是吹拉弹唱,很喜欢关汉卿的昆曲戏,一个俗名叫张耳的和尚尤其着迷,演唱起来废寝忘食,常常忘记到斋堂吃饭。尽管师兄师弟好心提醒,张耳依然如痴如醉。有时想起吃饭了,可到了斋堂以后,别的和尚早已吃过,第一个拿勺盛饭的从来没有张耳。寺里有个僧人爱开玩笑,说“张耳和尚摸不着头勺”。这句话传到普救寺外,日久天长就成了“丈二(张耳)和尚摸不着头脑(头勺)”,一直流传至今。
【歇后语第69句】:包大人的告示一开诚布公
【歇后语第70句】:晚上做完作业后,妈妈总爱催我练琴。一次我烦了,就告诉妈妈:“琴今晚有毛病了,音老调不准,怎么练啊?”妈妈说:“脚痒别往头上挠,累了就去睡觉吧!”(陕西·武功)
【歇后语第71句】:斜嘴开口——尽说歪话
【歇后语第72句】:【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释义:要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例句: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牛茂盛看着曹老三一家人的举动,捉摸到有不测的风云。
【歇后语第73句】:【虎瘦雄心在】(谚)瘦:瘦弱。比喻志向高远的人,纵然年老体弱或遭遇坎坷,锐气不会减退。 也作“虎瘦雄心在,身死骨不倒”。
【歇后语第74句】:【鸡也飞了蛋也打了】(惯)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了空。
【歇后语第75句】:【刀不离手,弓不离身】释义:形容处于戒备状态,警惕性高。例句:尽管这群人队伍不齐整,有的站着,有的蹲着,却都是刀不离手,弓不离身,准备着随时厮杀。
【歇后语第76句】:脸盆里栽豆芽——根根扎到底
【歇后语第77句】:钱塘江的潮水——看涨
【歇后语第78句】:【地头文书铁箍桶】(谚)地头:地方上,专指当地的衙门。铁箍桶:用铁条紧箍的木桶。指当地衙门的文书,就像铁箍的桶一样牢实,是当地人人都必须遵从的。 也作“地头的文书,铁箍的桶”。
【歇后语第79句】:这山看着那山高——见异思迁
【歇后语第80句】:九月的菊花逢细雨——点点人心
【歇后语第81句】:【咬人的狗不露齿】指不动声色,或坏人阴险。或说:恶狗 咬人不露牙。张贤亮《土牢情话》:“看不出你,还有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唤,暗地里来啊!”
【歇后语第82句】:【说到风便扯篷】(惯)篷:船帆。 一说有风便立刻把帆升起来。1比喻一说什么便马上要干什么。2比喻态度转变得很快。
【歇后语第83句】:病人掷铁球——强挣扎
【歇后语第84句】:【人死留名,兽死留皮】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歇后语第85句】:泥人儿掉在河里——没人模样
【歇后语第86句】:我们家正在盖房子,花了很多钱,有两万元呢!家里快没钱了,可爸爸的工厂又让集资。“去哪儿借钱?”妈妈叹着气说,“唉!这真是‘穷汉碰上闰月年’啊!”(河南·尉氏)
【歇后语第87句】:弟弟望着挂历上又大又红的苹果直流口水,惹得我们哈哈大笑。爸爸装作遗憾的样子对弟弟说:“只可惜肠子痒痒手难挠哇!”(河南·信阳)
【歇后语第88句】:【饥了吃糠甜如蜜.饱了吃蜜也不甜】见“饿咽糟糠甜似蜜,饱饫烹宰也无香”。
【歇后语第89句】:【西凤酒】西凤酒,原名柳林酒,是我国十大名酒之一。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参加“南洋万国赛会”,获奖牌,受到各国评酒专家的交口称赞。西凤酒的名称来自一个久远的典故。传说唐代仪凤年间,吏部侍郎裴行俭欢送出使长安的波斯王子回国,来到扶风郡雍州(今陕西省凤翔县)的十里长亭,发现路上蜜蜂、彩蝶纷纷落地不起,非常好奇。经向路人询问,得知附近的柳林镇有一家酒坊刚从地下挖出一坛窖藏老酒,气味浓香无比,因而导致蜂蝶醉倒,卧地不起。后来郡守便把这坛美酒送给裴侍郎。裴氏非常高兴,即兴吟诗一首:“送君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将这坛美酒献给高宗皇帝,从此柳林酒便身价百倍,被列为朝宴、国宴佳酿。因该酒产自西部凤翔,后来便改称“西凤酒”,一直沿袭至今。
【歇后语第90句】:隔门缝看吕洞宾——小看了大仙
【歇后语第91句】:【撞到老虎窝里】(惯)比喻闯进极危险的境地。
【歇后语第92句】:小毛驴拉磨——有转(赚)头
【歇后语第93句】:【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释义:旧指人或早或晚总会碰到好运气的。例句:就是那李九强得了那两吊钱,二十多两银子,也成了个过活。虽说是“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毕竟还得那“贵人提掇起,才是运通时。”
【歇后语第94句】:【 兔子尾巴,长不了】兔子尾短。指不会持久。张贤亮《河 的子孙》:“此刻,他大脑计算机输出的第一个数据就是:这 伙人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歇后语第95句】:学戏不懂意,等于活烂泥。
【歇后语第96句】:【花架子】“花架子”比喻徒有其表、华而不实的行为或中看不中用的用具。现在的机器为什么用“架”来表示,如一架飞机等。这和古代的纺车、织布机有关,它们的形状都像“架子”,时称一架织布机。“花架子”来源于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说在元朝时,松江纺织家黄道婆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远近闻名。而和黄道婆同在一个镇上的李秀才,他不愿意从事认为低贱的体力劳动,生活不下去,就到浙江湖州乡下当私塾先生.以此维持生活。这个秀才教书的地方也是个纺织之乡,大家听说李秀才是黄道婆家乡的人,就纷纷找他请教纺织新技术。李秀才对纺织技术一窍不通,又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就撒谎说自己是读书人,没动手亲自纺织过,但他可以把黄道婆的织机图纸画给乡亲们,让他们改进工具,提高技术。乡亲们拿着秀才画的图纸,请木工做_了一架织布机。织布机看起来很漂亮,很新颖,但是却不好用,根本没法工作。大家去问秀才,他却说你们的手艺不行,对最新的机器理解不透,所以才织不出布来。后来,黄道婆发明的织机传到这里,人们才知道李秀才画的织布机只是样子好看而已,根本不具备实用性,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花架子”。
【歇后语第97句】:【不走高山,咋会显平地好】释义:不走艰险的山路,显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经过比较,不知道哪个好。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说:“当然喽,不走高山,咋会显平地好?你们两人和好如初,还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歇后语第98句】:【毡袜裹脚靴】(惯)毡袜、裹脚布、靴子都是穿在脚上的东西。比喻关系密切的人。
【歇后语第99句】:【老婆当军——充数儿】(歇)当军:当兵。指用不符合要求的人或物勉强凑数。 也作“老婆当军——没的充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