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适合自己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文案

【谚语俗语第1句】:破罐子破摔——豁出去了;自暴自弃

【谚语俗语第2句】:【飞得高,跌得重】(谚)物体上升得越高,跌下来摔得就越重。比喻贪婪的人名利地位攀升得越高,一旦失脚,受打击受损失就越惨重。 也作“飞得高,摔得重”。

【谚语俗语第3句】:【秋后问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特例,根据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质,进行不同处理。秋后算账“秋后算账”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或清算。它的本义是,到秋后,农作物收获了,有了经济收入,那么在这一年当中欠下的费用就可以在秋后结账了。因为古代我国的农民没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卖了农产品,有了钱才能与人结算。至于秋后算账的含义(比喻),是与原意的相关联才形成喻体。秋天,还是个肃杀的季节,秋字加个心就是个“愁”字。秋后算账蕴含着新账旧账一起算,最后清算总账的意思,它来源于明清秋后斩杀犯人的惯例,民间口头相传,秋天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账”这一今义的俗语来。

【谚语俗语第4句】:【将人心,比自心】为别人着想。成语:设身处地。冯德英 《苦菜花》:“我是想,人都有颗心,将人心,比自心,遇事替别 人想想,把别人的事放在自己身上比比,看看该怎么做才 对,这样做倒不一定错。”

【谚语俗语第5句】:风水先生的卜辞——阴阳都占(沾)着

【谚语俗语第6句】:【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谚)指人前半辈子,正在成长之年,众人看重他,是看在他父亲的情面上;后半辈子,父亲老了没作为,众人敬重他父亲,是看在儿子的情面上。

【谚语俗语第7句】:群众当中老师多。

【谚语俗语第8句】:【得理不让人】(惯)指占了理,就不肯宽容、饶恕别人。 也作“得理不饶人”。

【谚语俗语第9句】:【惟大英雄能本色】修养极高的人,能够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红楼梦》:“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谚语俗语第10句】:【没骨头的伞——支撑不开】(歇)本指张不开伞,转喻人软弱,打不开或支撑不了局面。

【谚语俗语第11句】:买猪头讨个胆——自讨苦吃

【谚语俗语第12句】:邻家两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可儿子成家后就再也不孝敬他们了。妈妈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地说:“唉,可真是只有瓜连(怜)子,没有子连(怜)瓜啊!”(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13句】:【薄饼从上揭】(谚)薄薄的面饼,要一层层从上到下揭取。比喻做事不能乱来,必须按照顺序,依次而行。

【谚语俗语第14句】:【正月】我国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叫“正月”,为什么叫正月,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在先秦以前,以哪一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相同:夏代以建寅的月份——现在的农历正月为第一个月;商朝以建丑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二月为第一个月;周朝以建子的月份——现在的农历十一月为第一个月。这些朝代每改正后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正”是改正的意思。朝代改后,把纪年的方法也改过来,树立新政权的权威,直到汉武帝时,才最后确定以建寅的月份,作为农历的第一个月——正月,一直通行到现在。再一种说法,正,是一年的开始。古代帝王都在每年的头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为了表示庄重独尊,便将一月称为正(政)月。周朝时,许多国家大事都安排在正月处理,所以干脆叫正月为政月。那么,“正”月的“正”字又为何读“征”音呢?据说与秦始皇有关,秦始皇名赢政,他嫌“正”字读音与他的名字中的“政”字相同,犯忌讳,就下令把“正”月念成“征月”。从那时起,正月的“正”字,就读成“征”音,延续至今。

【谚语俗语第15句】: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

【谚语俗语第16句】:【躺在席子上吹死猪——长吁短叹】(歇)指长一声、短一声地叹气。 形容人因遭到困难、挫折或失败而灰心丧气的样子。

【谚语俗语第17句】:背人偷酒喝——冷暖自己知

【谚语俗语第18句】:【贫贱夫妻百事哀】释义:[唐]元稹诗句,指贫贱夫妻事事困难。例句:虽然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倒也还能不断地“柳暗花明又一村”。

【谚语俗语第19句】:干坝里的河沙——捏不到一块

【谚语俗语第20句】:【心急喝不了热锅粥】谓操之过急,达不到目的。类似的: 性急吃不上热豆腐。陆文夫《围墙》:“其实大可不必,心急 吃不了热粥,你不让虱子叮,就得被蛇咬,脱光了膀子是会 伤风的,这是经验。”

【谚语俗语第21句】:【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谚语俗语第22句】:【麻将】打麻将牌是我国一种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麻将”,也称之为“麻雀”或“雀牌”,它究竟起源于何时,据专家考证,麻将的雏形应该是明代盛行的马吊牌,最先流行于江浙一带。吴地方言,马吊发言近似为马鸟,雀又为鸟,所以演变为麻雀、麻将。关于麻将是怎么来的,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这里只介绍一种主流说法。麻将既然又名麻雀,当然与麻雀有关。一种说法认为麻将是由看守粮仓的小吏发明的,粮仓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防止雀患,捕雀就成为经常的事务。仓官为鼓励兵丁捕雀,就下发竹制筹牌记数酬劳,筹牌上刻有字,类似有价证券或奖券,可以用来作赌注定输赢。后来,筹牌慢慢演变为游戏工具,并固定成型,称作麻将牌,即今天的麻将。麻将的玩法、术语等仍包含捕捉麻雀的成分,例如“筒、索、万”。 “筒”的图案是打鸟用的火枪的象形符号,几筒表示几具火枪;“索”即束,是用绳捆绑起来的鸟雀,“一索”图案是一只鸟,“二索”以上图案像竹节,用来表示鸟雀的脚,官吏验收时以鸟足数量计酬;“万”即赏钱。此外,风向影响准度,打枪时需考虑风向,所以设“东南西北”风。“中”即打中,受伤鸟出血涂上红色表示击中。“白”即白板,放空枪未击中。“发”,即得赏钱发财。“碰”即“砰”,鸟枪声。成牌之“和”应为“鹘”,类似老鹰的一种猛禽,有了它就不愁抓不到麻雀,故赢牌日“鹘(和)”。还有麻将中的“吃”、“杠”等术语无一不与捕捉麻雀有关。麻将虽好玩,但不要成瘾,更不要赌钱,一旦沾赌,贻害无穷。

【谚语俗语第23句】:【背后捅刀子】(惯)指暗地里害人。

【谚语俗语第24句】:【卖菜的不掺水,买菜的撅着嘴】只看表面,甘心受骗。或 说:卖菜的不掺水,买菜的不喜欢。李准《黄河东流去》:“卖 菜不使水,买菜撅着嘴,卖青菜全凭一个干净鲜嫩。你不放 水,他占了便宜还不高兴,你把菜偷偷洒上水,赚了钱他还 舒坦。”

【谚语俗语第25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谚语俗语第26句】:【客随主便】(谚)指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听主便。 客听主安排。

【谚语俗语第27句】:【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惯)比喻只看见别人享受,没看见别人付出的代价。

【谚语俗语第28句】:【狗还向主人三分】释义:骂人不知向着主人,不如狗。例句:他妈的,狗还向主人三分。你们端着掌柜的碗,掌柜的遭了难,一点都不着急,简直是没良心。

【谚语俗语第29句】:【怪人者不知情,知情者不怪人】(谚)指嗔怪别人,往往是由于不了解情由;一旦了解了事实真相,消除了误会,自然就不会再嗔怪人。

【谚语俗语第30句】:【人不像人,鬼不像鬼】(惯)1形容相貌丑陋。2形容人受到惊吓、恐吓后难看的样子。3形容人行为不端,不务正业。4形容处在困境中或过着非人的生活。 也作“人不人,鬼不鬼”。

【谚语俗语第31句】:【是亲不是亲,便要做乔家公】(惯)乔:假扮。乔家公:假冒的家长。指不管有没有关系,都要装出很亲的样子。讥讽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地位。

【谚语俗语第32句】:【低头不见抬头见】释义:形容经常见面。常用来指办事、说话要看情面。例句:老妈劝他去,说道:“一个村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谁也有求到谁身上的时候,别把路走窄巴了。”

【谚语俗语第33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句话是人们常用到的一个俗语,言简意明,富有哲理。那么它源自哪里呢?此语出自《菜根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毋逆人之诈,此伤于察也,二语立存,精明而浑厚矣。” 这句话告诫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对己,如何对人。对己要严,要光明磊落,要宽以待人,与人共事要和睦相处,与世无争,不能存有害人之心。但另一方面,不可单纯地以己推人,以为天下人都和自己样,那就坏了,该设防还是要设防的。最近有一部电影叫《天下无贼》,其实天下并不太平。如果疏于设防,可能像吕伯奢遇到曹操一样,可能像东郭先生遇到狼一样,可能像农夫遇到冻僵的蛇一样。这些血的教训应该吸取。

【谚语俗语第34句】:瞎骡子驾辕——乱套了

【谚语俗语第35句】:浑水摸鱼——捞一把

【谚语俗语第36句】:升上五年级,我们就要学英语了。我问爸爸学英语难不难,爸爸笑着说:“自身下水知深浅,自口品味知酸甜。你学学就知道了!”(广东·茂名)

【谚语俗语第37句】:【—个巴掌拍不响】发生纠纷,双方都有责任。又指力量 孤单,没有配合。成语:孤掌难鸣。清代《红楼梦》:“一个巴 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谚语俗语第38句】:【耽误了庄稼是一季,误了孩子是一代】(谚)误了农时只是一季没收成,教育孩子的事耽误了,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指教育子女是头等大事,千万不能含糊。 也作“地误误一季,人误误一辈”。

【谚语俗语第39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总是人们乐见的。

【谚语俗语第40句】:【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谚语俗语第41句】:【先吃肉后啃骨头】先处理容易的,再处理麻烦的。张涛 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从天津的地形出发,攻击天津 的战役部署应该是东西并进,拦腰切断,再分割围歼,先吃 肉后啃骨头。”

【谚语俗语第42句】:老母猪吃碗渣——满嘴是瓷(词)

【谚语俗语第43句】:爸爸想买台彩电,妹妹急忙把积攒下来的买零食的钱交给爸爸。我不屑一顾地嘲笑道:“就你那点钱够买什么?”爸爸严肃地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没有一分哪有百元啊!”(河北·巨鹿)

【谚语俗语第44句】:【当着和尚骂秃子】(惯)比喻表面上骂那个人,实际上是骂眼前这个人。 也作“当着和尚骂贼秃”。

【谚语俗语第45句】:【事要多知,酒要少吃】(谚)指事理要知道得越多越好,以增添识辨是非的能力,饮酒却是越少越好,以免伤身滋事。

【谚语俗语第46句】:茶馆的火剪——倒霉(捣煤)

【谚语俗语第47句】: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谚语俗语第48句】:【 金子还是金子】质量高,性质不变。相关的:金子碎了分 量在/金银不怕碎。艾煊《碧螺春汛》:“不管怎么严格的检 验,金子总归还是金子。”

【谚语俗语第49句】:【 官出于民,民出于土】人民种地,缴纳捐税,养活官府。叶 紫《丰收》:“县太爷自己也明白:官出于民,民出于土!种子 不设法,一年到了头大家都捞不着好处的。”

【谚语俗语第50句】:太阳落坡月上山——周而复始;接连不断

【谚语俗语第51句】:【 走错了庙门,敬错了神】找错了地方,求错了人。刘绍棠 《鹧鸪天》:“当年你爸爸自讨苦吃,偏要学经济,而且学的是 农业经济,真是走错了脚步,进错了庙门。”

【谚语俗语第52句】:【旺火没湿柴】见“火大无湿柴”。

【谚语俗语第53句】:【 有花自然香】好东西自然会表现出来,无须宣扬。花,也 说:麝、肉。李英儒《还我河山》:“俺爸的功夫是练到家了。 总是不愿意露。老说:有麝自然香,不须迎风扬。”

【谚语俗语第54句】:天上的老鹰不吃脏东西——清高

【谚语俗语第55句】:【好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见“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谚语俗语第56句】:【结发夫妻】“结发夫妻”是指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呢? “结发”又叫“束发”。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行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头发。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岁也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这里的“结发”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关系,在结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发髻上的丝缨解开,这是“结发”夫妻的一项重要仪式。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礼之夜,夫妻二人要“对镜结纽”,即对着镜子把头发束好。唐宋时期婚礼中的这些礼仪,就是由“结发”演变而来。由此,人们称首次结成的夫妻为“结发夫妻”。倘若再婚,就没有资格称为“结发夫妻”了,男方称为续弦,娶二房称为纳妾,女方则称再醮了。

【谚语俗语第57句】:【泥牛入海——永无消息】(歇)本为佛教语,比喻接受大道教化之后便忘却小我。后指人一去不复还,没有音信。也指东西没有下落。 也作泥牛入海——一无消息。 泥牛入海——毫无消息。 泥牛入海——音讯全无。

【谚语俗语第58句】:面条锅里整人——软收拾

【谚语俗语第59句】:【碎麻拧成绳,能提千斤鼎】(谚)零零散散的麻丝拧成麻绳,能提起千斤重的大鼎。比喻把分散的人组织起来,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谚语俗语第60句】:【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称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来”,谓情况达到极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梦》:“只是苦了几个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谚语俗语第61句】:【紧行无好步】太快了办不好事。紧,也说:快。明代《三 国演义》:“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 尽人事,听天命尽力而为,碰运气。台湾琼瑶《心有千 千结》:“以后的事,我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

【谚语俗语第62句】:吃中午饭了,我一看还是面条,就说:“不爱吃面条,我不吃。”妈妈说:“想吃啥?我给你做。”爸爸在一旁生气了,说:“不吃偏食,身体结实;挑饭拣菜,身体变坏。”(河南·鄢陵)

【谚语俗语第63句】:我在写《我的家乡》的作文时,问爷爷家乡以前的情况。奶奶在一旁插话说:“小亮子人小心路大,倒刨树清根地问不完了。”(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64句】:【 一箭就上垛】垛,箭靶。喻立即生效,容易成功。成语: 一拍即合。明代《金瓶梅》:“你不知,他爹大小事儿甚是托 他,专信他说话,管情一箭就上垛。”

【谚语俗语第65句】:【 知道铧是铁打的】知道原委。铁打的,兼指强硬,厉害。 姚雪垠《李自成》:“三年来我们吃了不少亏,才知道铧是铁 打的。”

【谚语俗语第66句】:月亮底下晒谷子——白费工夫;不顶用

【谚语俗语第67句】:【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释义:比喻没见过世面。例句:所以连青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赶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

【谚语俗语第68句】:【老头吃糖——越扯越长】(歇)糖:指麦芽糖,能拉长。扯:本指拉,转指漫无边际地闲谈。形容说话漫无边际,越说越多,没完没了。

【谚语俗语第69句】:鸭子呱呱狗吃屎——本性难移

【谚语俗语第70句】:白布盖墨印——黑白分明

【谚语俗语第71句】:【乌鸦别笑猪儿黑】见“老鸹别嫌猪黑”。

【谚语俗语第72句】:口技表演——嘴上的功夫

【谚语俗语第73句】:【大乱住城,小乱住乡】(谚)指世道荒乱不安定时,大局动荡避在城里比较安全,局部骚动避在乡里比较安定。 也作“大乱避城,小乱避乡”。

【谚语俗语第74句】:【怀里揣着兔子】(惯)形容心里害怕、慌乱。

【谚语俗语第75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一俗语多指心甘情愿。也指故弄玄虚,不可能实现。此俗语源自商、周交替时期。商朝末期,商纣王无道,周文王决定讨伐昏庸残暴、民心尽失的商纣王,便留心物色一位有才能的军事指挥者来辅佐自己。一天,周文王带着他的儿子到渭水北岸去打猎,看到一个老翁在渭水边钓鱼。令人奇怪的是他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有二三尺。老翁一边钓鱼一边自言自语:“姜尚钓鱼,愿者上钩。”这时,一个樵夫走近他,嘲讽道:“像你这样钓鱼,别说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那老翁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鱼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文王见状大为惊奇,就下车,与之交谈。得知他叫姜尚(又叫吕尚,“吕”是他祖先的封地),是一个精通兵法布阵的高人。周文王喜出望外,便诚恳地请他一起回宫。此后,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广为传诵,遂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谚语俗语第76句】:【好货不怕行家瞧】(谚)行家是最识货的。只要货好,就不怕行家反复验看。指优质货物不会在行家眼中降低了品位。

【谚语俗语第77句】:【天子不差饿兵】见“朝廷不差饿兵”。

【谚语俗语第78句】:我的表弟吃饭总爱掉米粒。他的妈妈生气地问他:“要不要到外婆家捉几只鸡养到桌子下面?”他每次吃饭很慢,他的爸爸说他是“人前吃到人后,种麦种到收豆”。(江苏·姜堰)

【谚语俗语第79句】:金刚扫地——劳神

【谚语俗语第80句】:【晴天里一声霹雷】见“青天里一个霹雳”。

【谚语俗语第81句】:运动使人健康长寿,静止使人衰弱短寿。

【谚语俗语第82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谚语俗语第83句】:伏天的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谚语俗语第84句】:【男儿有泪不轻弹】释义:男人不轻易落泪。例句:夏竞雄的胸中也是波澜起伏,但在女性面前,却要男儿有泪不轻弹。

【谚语俗语第85句】:【夸海口】(惯)指话说得很大,漫无边际。

【谚语俗语第86句】:最崇高的爱情是爱祖国。

【谚语俗语第87句】:【钱财是倘来之物】(谚)倘来:偶然得来。钱财是偶然来到你手,又偶然被你掌握的。指钱财是身外之物,有了不必喜,失去不必愁。

【谚语俗语第88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还有一个一字之差的反版:“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截然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它的来龙去脉、发展变化就清楚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源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那么,它是怎样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变成“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呢?儒家认为,谦谦君子应该“温良恭俭让”,应该“己所不欲,先施于人”。而“无毒不丈夫”这一俗语显然与儒家的君子标准相抵触。产生这样反叛儒家道德准则的俗语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的,而元代平民社会中便具有这种基础,因此“无毒不丈夫”这个俗语能够得以生存并被广泛使用。后来人们用正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去改造这个俗语,结果是“毒”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被曲解为“度”,为了与“度”对偶,“恨”被换作“量”,“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讹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由于“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强大,影响太深,结果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有肚量,有志气有作为的人该狠毒时就要狠毒,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经过改造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境界虽高,使用率却远不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原因是高处不胜寒。

【谚语俗语第89句】:肚饿不论芥和麦——饥不择食

【谚语俗语第90句】:【得一尺进一步】(惯)容人贪心不足。 也作“得了一步进一步”。

【谚语俗语第91句】:星期天,弟弟和伙伴们玩得正高兴。妈妈说他:“就知道玩!人要脸,树要皮;窗户要纸炕要席;学生就该要成绩!还不学习去!”(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92句】:【一园瓜,就一个熟的】只有一个成熟、出众。成语:出类拔 萃。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咋知道我没照顾?就 你有情,别人都没意?一园瓜,就你一个熟透了!”

【谚语俗语第93句】:【饿眼见瓜皮——不管好歹收揽下】(歇)讥讽人贪婪,不分好坏都要占有。

【谚语俗语第94句】:【别人求我夏天雨,我求别人六月霜】求人难,要看人家脸 色。明代《警世通言》:“吃饭已毕,并不提起昔日交往,亦不 问及家常之事。施还忍不住了,只得微露其意。桂迁低眉 摇手,嘿然不答。正是:别人求我夏天雨,我求别人六月 霜。”

【谚语俗语第95句】:【乱点鸳鸯谱】(惯)《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中描写,乔太守不了解情况,凭自己的主观错判了三对姻缘,歪打正着,成全了三对美满夫妻。比喻胡乱为人搭配婚姻。也指不根据情况瞎安排事情。 也作“乱点鸳鸯”。

【谚语俗语第96句】:【四面点火,八方冒烟】到处制造麻烦,制造事端。《【第9句】:11 美国恐怖大爆炸》:“从这次事件中,我们也希望美国对于自 己的行为要更检点一些,不要四面点火,八方冒烟,到处得 罪人,到头来受害的还是自己。”

【谚语俗语第97句】:【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滑】(歇)喉咙像用磨砖砌成似的很光滑。形容食物吞咽得很快。

【谚语俗语第98句】:哥哥考上大学后,妈妈准备拼死拼活地也让我考学。邻居二伯劝道:“隔手的金子不如在手的铜,你还是让他下地干活吧!”(甘肃·镇原)

【谚语俗语第99句】:吃竹竿长大的——直性人;直性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77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