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歇后语,保证你看完必赞!
【歇后语第1句】:鱼鹰下洞庭——大有作为
【歇后语第2句】:【打破脑袋用扇子扇】(惯)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豁出去了。 也作“脑袋破了用扇子扇”。
【歇后语第3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谚)江山:江河山川。禀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赋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却难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
【歇后语第4句】:【战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军人要有准备牺牲的精神。张 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这是战争,作为一个军人,战 死是本份,活着是侥幸。”
【歇后语第5句】:【狗眼看人低】释义:比喻人眼光势力,看不起人。例句:去,老张头,待着你的去!真是狗眼看人低,怎么会不认识这位曹长7宜?!
【歇后语第6句】:【口头禅】“口头禅”是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无意间时常说的话语,多无实际意义。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上,没有把禅理践行到现实生活中去。禅,是要用心去学,用心来悟的,是需三关悟渐,闭关打七的功夫。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挂在口头上。如果单单靠从口中滔滔不绝说出来的禅学,那就不是真正的禅,而是“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今天,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了。
【歇后语第7句】:爸爸平时经常帮助乡邻,和许多人交上了朋友。爷爷常对我说:“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你可得好好向你爸爸学习啊!”(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8句】:还没过门儿呢,芳芳就今儿向婆家要衣服,明儿向婆家要首饰。婆婆不耐烦地说:“我看她不是盏省油的灯。”(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9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无处可去,绝望。成语:走投无路。 明代《西游记》:“不须罗噪,但依我分摆:孙大圣和太子同领 着兵将下去,我们三人在口上把守,做个里应外合,叫他上 天无路,入地无门,才显些手段。”
【歇后语第10句】:【辕门】“辕门”是古代的军营之门。如京剧《辕门斩子》,因杨宗保在两军阵前私自招亲,其父杨六郎在辕门怒而斩子,后被众将劝解而得救。此词源出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代,两军作战是在马拉着的战车上进行的。当军队宿营或驻扎时,为防止敌人袭扰攻击,兵士们就将战车围成圆形以为屏障。为了便于出入,就在合适的位置留有出口,则以两车相向成为门,因车辕相对,故名“辕门”。由于约定俗成,因袭相传,由车战转为马战,虽战车早被淘汰,凡遇安营扎寨,仍用“辕门”一词,并推而广之,把一些高级军事衙署的正门也称“辕门”了。
【歇后语第11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主观客观条件均极为不利,面 临危险。台湾李敖《启发你的小故事》:“三十四年来,已经 面目全非,已经陷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世界。”
【歇后语第12句】:小叔学了两年木工活,自以为技艺精深,常常目中无人。爷爷有意再让他继续拜师学艺,小叔不听。爷爷眼一瞪,训斥他道:“井淘三遍出好水,人从三师武艺精,做什么事都不能骄傲翘尾巴!”(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13句】:黄鼠狼不出洞门——死守臊窟窿
【歇后语第14句】:【啄木鸟翻跟头——卖弄花屁股】(歇)比喻人卖弄花哨,或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或才能。含讥讽意味。 也作啄木鸟打跟头——耍花丽屁股。 啄木鸟翻筋斗——耍花丽屁股。
【歇后语第15句】:唱戏不拉胡琴——干嚎
【歇后语第16句】:【说的比唱的好听】说得轻巧,唱高调,实际上不那么简 单。成语:花言巧语。张抗抗《无雪的冬天》:“没看见,不过 听说了。说的比唱的都好听,谁知她心里想的是什么!”
【歇后语第17句】:吃辣椒喝白干——里外发烧
【歇后语第18句】:【此一时,彼一时】见“彼一时,此一时”。
【歇后语第19句】:爸爸听说我考试不及格,就说:“这真是笑人前,落人后啊!上次你还笑话人家小军呢。”(湖南·保靖)
【歇后语第20句】:【敢揽瓷器活,定有金刚钻】(谚)瓷器活:修补瓷器的活计。金刚钻: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钻子。有金刚钻,就敢揽修补瓷器的活计。借指有某方面的专长,就敢承办某方面的事情。
【歇后语第21句】:【一辈冤家十辈仇】(谚)一辈人结的冤仇,十辈子都难以开解。指冤仇宜解不宜结,解开了就一了百了,要记仇就没完没了。
【歇后语第22句】:【 鼍鸶不吃鹭鸶肉】比喻同类不相伤。明代《西游记》:“悟 空,且休争竞。我们既进来就出去,显得没了方情。常言 道:鹭鸶不吃鹭鸶肉。他师既是不在,搅乱他做什?”
【歇后语第23句】:【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团结一致,就能兴旺发达。反 义说:一人一条心,穷断骨头筋。柳青《创业史》:“有些人羡 慕郭振山,说他弟兄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歇后语第24句】:【一个好汉三人帮,一根屋柱三个桩】(谚)指一个人再有本事,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就像一根屋柱子,离不开三个木桩来稳固它一样。 也作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篱笆三个桩,好汉也要众人帮。 一个篱笆要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歇后语第25句】:【顽妻逆子,无法可治】见“蛮妻拗子,无法可治”。
【歇后语第26句】:猎人打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歇后语第27句】:【行家眼,如夹剪】(谚)夹剪:像剪刀形状的夹取物件的工具。指行家观察事物的眼力非常敏锐而准确。
【歇后语第28句】:【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了解人的思想不容易。 刘绍棠《含羞草》:“过去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 心,如今可是都知道谁是什么变的了。”
【歇后语第29句】:【煮夹生饭】(惯)夹生饭:半生不熟的米饭。比喻做开头没做好、以后也很难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继续做先前没有做好的事情。
【歇后语第30句】:【强将下,无弱兵】(谚)指有本领高强、作风过硬的将领,就不会有软弱无能的士兵。泛指在一个群体之中,领头人强,下属就不会懦弱。 也作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帅才身边无草包。
【歇后语第31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释义:比喻想算计别人的人,又被另外的人所算计。例句:正当快活得意的时节,哪晓得钻出一个奚笃的老婆郭氏来,不惟抵盗的他财物精光,且把个性命拐得了去。这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歇后语第32句】:【好经念给聋施主】好话说了没起作用。或说:好话说给 聋和尚。马烽《刘胡兰传》:“我天天说,日日劝,全是为她 好,咳!好经念给聋施主,白费唾沫!”
【歇后语第33句】:【福无双至日,祸有并来时】(谚)走红运的事不会同时到来,遭厄运的事却往往是接二连三。多指人往往会连续发生不幸的事。 也作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祸不单行,福无双至。
【歇后语第34句】:【走一步,看一步】(惯)指做事情心中无数,边干边作打算。
【歇后语第35句】:【二十四只乌鸦乱张口——不知听谁的是】(歇)指众说纷纭,使人无所适从。
【歇后语第36句】:【脸皮薄】(惯)指人容易害羞,不好意思。 也作“脸皮嫩”。
【歇后语第37句】:【家常饭,粗布衣,知寒知暖自己的妻】(谚)家常饭吃得饱,粗布衣穿着暖;自己的妻子最能知热知冷,体贴入微。指不要羡慕山珍海味,不要贪图绫罗绸缎,更不要眼热那些妖艳的女色。 也作“家常饭,粗布衣,知热知冷结发妻”。结发妻:原配妻。I
【歇后语第38句】:搬起碾子砸磨盘——石打石(实打实)
【歇后语第39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谓一人占据要害地位,众人无可奈 何。语出李白《蜀道难》。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伍香师 妹双手叉腰,堵着门,横眉立眼,正气凛然,那气派,自有‘一 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勇。”
【歇后语第40句】:【 买酱油的钱,买不得醋】专款专用,借指不打乱原来的计 划。《敌后武工队》:“常说打油的钱不买醋,你俩怎么在枪 子底不还东张西望的?”
【歇后语第41句】:妹妹总爱偷吃零食,还常常“赖账”。妈妈说:“耗子吃了有堆壳,大火烧了有堆灰,你咋瞒得了我?”(广东·湛江)
【歇后语第42句】:【财去身安乐】(谚)去:失去。失去了钱财可以换来自身的平安康乐。旧时对失去钱财的安慰语。 也作“财去人平安”。j
【歇后语第43句】:苍蝇头上顶绿豆壳——什么人戴什么帽
【歇后语第44句】:【腿肚子贴灶王爷——人走家搬】(歇)灶王爷:迷信称掌握一家祸福的神,供奉在锅灶边,这里指灶神的画像,指代“家”。指单身一人,没有家室拖累。
【歇后语第45句】:学校成立了“微机兴趣小组”,我怕自己笨,不敢报名参加。爸爸知道了,鼓励我说:“刀钝石上磨,人笨努力学。只要你认真下苦功学,还有什么学不会的呢?”(江西·赣州)
【歇后语第46句】:【露马脚】(惯)比喻隐瞒着的事露出了痕迹。
【歇后语第47句】:在诊所,妈妈问医生:“我整天在屋加工服装,连门也没有出过,咋还会感冒呢?”医生听了笑着说:“海风,风行一大片;室风,风走一条线。所以,你不出屋门有时也会感冒啊!”(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48句】:白菜熬豆腐——谁也不沾谁
【歇后语第49句】:下午我和妈妈从姥姥家回来时,天还明亮亮的,可刚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妈妈说:“太阳是早晨骑着马,中午骑着牛,晚上骑着轱辘球。”(河北·深县)
【歇后语第50句】:【积丝成寸,积寸成尺;尺寸不已,遂成丈匹】(谚)丝:十分之一寸的长度单位。一丝一丝织成寸,一寸一寸织成尺;不断积累,才成丈匹。 指成匹的布是由一丝一寸织成的。 泛指凡事必须注重由少到多的积累,持之以恒,直至成功。
【歇后语第51句】:为一件小事,我和小梅吵了架,母亲询问我时,我只说自己有理。母亲批评我说:“别说了,谁不知道你是一盆糨子端四十五里,有名的疙瘩蛋。”(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52句】:【上马金,下马银】(惯)上马给金子,下马给银子。1形容招待非常热情或待遇十分优厚。2形容家境很富有。 也作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 上马提金,下马提银。
【歇后语第53句】:【过了筛子又过箩】(惯)筛子:用竹篾、铁丝等编成的有许多小孔的器具,要筛的东西放在上面,细碎的可以漏下去,块儿较大的则留在了上头。箩:一种器具,将网状物固定在木框或竹框上,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较粗的粉末或渣滓留在网上。比喻一遍又一遍地挑选或审查,非常仔细。
【歇后语第54句】:【按着三眼一板】(惯)板、眼:民乐和戏曲中的节拍,每一小节中最强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 比喻言行有条理、合规矩,一丝不苟。
【歇后语第55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谚)旧指为善或作恶终究会有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也作善恶终有报,只争旱与迟。 善恶必报,迟速有期。
【歇后语第56句】:【人勤地不懒】(谚)指在农业生产上,人越是勤苦,地越能丰收。 也作人勤地不懒,粮多望客来。 人勤地有恩,黄土变成金。
【歇后语第57句】:叫林黛玉抡板斧——强人所难
【歇后语第58句】:电视里播放广告,我在一旁尖声怪调地随着学说广告词。妈妈嫌难听,白了我一眼说:“嘴不尖学鹰叫。”(山东·平邑)
【歇后语第59句】:五岁的表弟太淘气了,一会儿工夫就把我舅妈擦好的地板弄得一团糟,舅妈批评了他一顿,可一转眼,他又把墨汁瓶碰倒,墨汁洒了一地,并弄脏了我的衣服。舅妈气得抬手就朝他的屁股上来了一巴掌。舅舅说小表弟:“你呀,就是屎壳郎飞到了磨眼儿里——转着圈儿挨!”(山东·五莲)
【歇后语第60句】:听书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歇后语第61句】:【茶是茶,饭是饭】(惯)形容饮食很讲究,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歇后语第62句】:耕地摔鞭子——催(吹)牛
【歇后语第63句】:花大姐逛公园——花花世界
【歇后语第64句】:【拜倒在石榴裙下】(惯)比喻男子为心爱的女人所倾倒,事事迁就。
【歇后语第65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歇后语第66句】:【一是一,二是二】(惯)形容说话做事老老实实,是一不二。 也作一则一,二则二。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歇后语第67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镜,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的装置,内装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动的西洋画,观众从透镜中观赏。指白费时间、精力。
【歇后语第68句】:放秋假的时候,我和父母收了花生收玉米,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我问爸爸能不能让我在家休息半天,爸爸却说:“抢秋抢秋,不收就丢。秋天地里弯弯腰,抵上冬天跑三遭。这会儿可不是偷懒的时候啊!”(河北·行唐)
【歇后语第69句】:吃豹子胆长大的——凶恶极了
【歇后语第70句】:【犯夜倒拿住巡更的】(惯)犯夜:违反夜禁,指小偷。巡更:夜间巡逻打更。窃贼反把执勤的人抓住了。比喻做了坏事不认错,反倒诬陷打击无辜的人。 也作“犯夜的倒拿巡夜的”。
【歇后语第71句】:宁养顽子,莫养呆子。
【歇后语第72句】:【刨土圪垃】(惯)土圪垃:土块。 指以种地为生。
【歇后语第73句】:【小时】“小时”一词,既是舶来品,随着钟表的引进而引进,又是土洋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对应今天的24小时,半夜11点到凌晨l点为子时,1点到3点为丑时,3点到5点为寅时,依此类推。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小时,所以,当钟表刚刚传人我国时,就有人把一个时辰叫做“大时”,新的时间一个钟点叫做“小时”。当时是“大时”、“小时”土洋并用。以后,随着钟表的普及,“大时”一词消失,而“小时”却沿用至今。
【歇后语第74句】:【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指做事不能心急,应该沉得住气,坚 持到底。类似的:走一处不如守一处。明代《西游记》:“古 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贫僧在此等一等罢。”
【歇后语第75句】:【 双拳难敌四手】两只手打不过四只手。成语:寡不敌众。 明代《西游记》:“行者见两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立难撑,正 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
【歇后语第76句】:【一不做,二不休】做事下狠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底。 茅盾《子夜》:“到这地步,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 了!”
【歇后语第77句】:【光砍树,不造林】释义:比喻只耗费,不建立基业。例句:第二件,飙字军需要有个家,战士们说得对,不能“光捉鱼,不建船”,不能“光砍树,不造林”。
【歇后语第78句】:【 苍蝇想咬人】谓小人物逞能,想欺负人。类似的:屎壳螂 想螫人。成语:自不量力。李准《大河奔流》:“嘿!没见个 苍蝇还想蜇人!你是哪个山坳里蹦出来的!还想来赤扬岗 当人物头!”
【歇后语第79句】:【心病还从心上医】(谚)指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还得从心理上、精神上找出原因加以调理。 也作心病还须心上医。 心病终须心药治。 心病要用心药医。
【歇后语第80句】:吃黄瓜蘸雪——乏味
【歇后语第81句】:野狗见了饿狼——个比一个凶
【歇后语第82句】:【饿眼见瓜皮——不管好歹收揽下】(歇)讥讽人贪婪,不分好坏都要占有。
【歇后语第83句】:这天的饭好香啊!我把碗盛得满满的,边走边撒,差点烫伤了手。妈妈看见了急忙接过碗,没好气地说:“茶七饭八,盛满肯撒。”(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84句】:锯子锯掉烂木头——摧枯拉朽
【歇后语第85句】:【压大的力气吓大的胆】见“力气是压大的,胆子是吓大的”。
【歇后语第86句】:【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歇】处境相同,不应讥笑别人。或 说:乌龟笑鳖爬。古华《芙蓉镇》:“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 歇。都是一样落难,一样造孽。”
【歇后语第87句】:【愁人苦夜长】(谚)指忧愁烦闷的人,一到夜里,会觉得更加愁苦而难熬。
【歇后语第88句】:【张公吃酒李公醉】(惯)姓张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处,却由另一方枉担其名。也比喻代人受过。
【歇后语第89句】:【黄鼠狼夸它孩儿香,刺猬说它孩儿光】释义:比喻谁都觉得自己孩子好。例句:“这大概就叫黄鼠狼夸它孩儿香,刺猬说它孩儿光。然乎?”江学辉笑嘻嘻地插上说。
【歇后语第90句】:【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歇)窍:本指窟窿,转指窍门。比喻对某件事一点儿也不懂。
【歇后语第91句】:【有柴一灶,有米一锅】(惯)有了柴米一次用光吃光。比喻过日子不知计划和节省。
【歇后语第92句】:【下马威】“下马威”是指古代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展示自己的威风,起震慑作用,以图站稳脚跟。“下马威”来源于“下车威”。《汉书·叙传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班伯这个人志气很高,有勇有谋,勇于任事。当时定襄郡(治所在今内蒙古和尔格林县西北土城子)局面十分混乱。班伯有出使匈奴的经历,且年轻力壮,自请担任定襄郡太守,扭转社会治安糟糕的状况。定襄的豪门大户和动乱分子都听说过班伯厉害的名声,“畏其下车作威”,嚣张气焰有所收敛。而班伯也确实来了个“下车威”,他到任之后,立即将所属官吏集合起来,严厉打击地方恶霸势力,惩处制造动乱的不法之徒,社会秩序很快好转,班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充分显示了他的“下车威”。这样的“下车威”值得叫好。 “下车威”后来怎么变成“下马威”了呢?原来,这与古代官员的乘坐工具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官员就按照级别乘车。到后来,马的位置逐渐代替了车子,官员们出行改为骑马,由过去的下车到任变成了走马上任,一F车威”的官习沿袭下来,由“下车威”变成了“下马威”。现在,新官乍到,对坏人和不良风气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治,当然是好,这个“下马威”使得。如果对百姓耍威风,讲派头,摆官架子,这样的“下马威”(有的官员改坐“宝马”豪车了)要不得。
【歇后语第93句】:玻璃掉在茅坑里——又滑又臭
【歇后语第94句】:小芳的爸爸经常买六合彩,她的奶奶痛心地劝他说:“不要再赌了,俗话说染上嫖、赌、吹,百万家财都会飞。”(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95句】:【摸到韭菜就当葱】(惯)比喻由于简单草率而错把不同的事物当成一回事。
【歇后语第96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谚)指做事不能急躁,没耐心的人是什么事情也难做得成的。
【歇后语第97句】:莲藕有节又有孔——以通不通
【歇后语第98句】:【官盐成了私盐】正当的事情不明不白,无法辩解。清代 《红楼梦》:“实是你哥哥赏他哥哥的,只不该私自传送,如今 官盐反成了私盐了。”
【歇后语第99句】:米仓里的老鼠——尽你享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2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