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俗话民间俗语金句,句句锱铢
【谚语俗语第1句】:【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释义:人多主意多,办法多,就像稻多出米多一样。例句:有事要多和战士们商量,俗话说,“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战士们有战斗经验,有主意有办法,有了困难和大家商量,总可以解决的。
【谚语俗语第2句】:【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歇)指在场的都是自家人。
【谚语俗语第3句】:筛子里的米粒——无孔不入
【谚语俗语第4句】:玻璃上绣花——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谚语俗语第5句】:【天睛总有天雨时】(谚)天气不可能总是晴的,总会有下雨的时候。 比喻得意中不免会有失意,顺利中要谨防出现挫折。
【谚语俗语第6句】:【耍花枪】现在指那些巧言花语、光说不练或只会摆花架子的行为。它的由来得从“枪”说起。中国古代军队里有一种在长杆上装上锐利尖头的武器,叫做枪,属于十八般兵器之一,是实战之利器。历史上枪使得最好的要属三国的赵云和南宋的岳飞。而花枪并不是一种武器,它是中国传统戏剧中使用的一种道具之一,枪杆大约有五尺长,枪头像梭,通常全是木质,枪头染成银色,猛一看跟真家伙一样。在枪头下面系着红缨,耍弄的时候借助着纤细的枪杆,枪头会抖动起来,红缨乱舞,使人眼花缭乱,故此得名“花枪”。传统戏曲表演中,经常会有角色舞动花枪,动作娴熟优美,给人视觉感官上美的享受。有一出京剧名字就叫《对花枪》,京剧老旦新秀袁慧琴演唱该剧,不仅唱功极好,“对花枪”一折武打也十分精彩,深得票友戏迷喜欢。不过,“耍花枪”的动作大多是花拳绣腿的假动作,这些好看不中用的虚招,在真实的打斗中是不管用的。所以,在实际工作中,要踏踏实实,就就业业,不能“耍花枪”。
【谚语俗语第7句】:群众当中老师多。
【谚语俗语第8句】:【一推三不转】(惯)形容人心眼儿实,头脑不灵活。
【谚语俗语第9句】:板凳上放鸡蛋——危险
【谚语俗语第10句】:钻井出油——全靠压力
【谚语俗语第11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
【谚语俗语第12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惯)取不尽,用不完。形容资源丰富。
【谚语俗语第13句】:【老虎头上拍苍蝇】(惯)比喻冒险去触犯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或势力。 也作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抓毛儿。
【谚语俗语第14句】:何家姑娘嫁郑家——郑何氏(正合适)
【谚语俗语第15句】:【虎门无犬种】出自名门的人,不会太差。相关的:将门出 虎子。茅盾《子夜》:“这就出山了!我原说的,虎门无犬 种!—一自然要请客罗!”
【谚语俗语第16句】:爸爸是教师。前天,我在他抽屉里发现一张荣誉证书,是今年教师节市政府刚发的。我拿起就跑,在爷爷奶奶面前夸耀。爸爸知道后批评了我,他说:“花开不是为了凋谢,而是为了结果;结果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奉献。”(河南·项城)
【谚语俗语第17句】:【不受磨炼不成佛】释义:不经受磨炼不会成为出色的人。例句:“不受磨炼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刘队长的那次教训,这些日子还不知得闯多少祸!”
【谚语俗语第18句】:【没头苍蝇,乱钻】形容人没有主意,忙乱。台湾朱秀娟 《女强人》:“她已找到了她努力的方向,不致再像个没头苍 蝇似的到处乱窜了。”
【谚语俗语第19句】:【擒虎易,纵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谚语俗语第20句】:【人不解甲,马不卸鞍】保持作战准备。姚雪垠《李自成》: “后来又到了西番地,整整一个月,一边走一边同曹变蛟打 仗,人不解甲,马不卸鞍,找不到粮食就杀马充饥。”
【谚语俗语第21句】:【磨了半截舌头】(惯)比喻费了许
【谚语俗语第22句】:【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儿】(歇)指拿条件类似的人或物勉强充数。有时用作谦语,指勉强凑合着。有时含责骂意。 也作秃子作和尚——将就着。 秃子跑到和尚庙——硬充数。
【谚语俗语第23句】:邻居家忘了关水龙头上班去了,结果他们家发了大水,我们家也遭了殃。哥哥气愤地要去找他们算账。奶奶说:“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常言说,走路要好伴,居家要好邻。千金买屋,八百买邻。为了一件意外的事伤了邻居和气,不值得。”(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24句】:锁头守门——家无闲人
【谚语俗语第25句】:【 十个便宜九个爱】爱占便宜是普遍情况。李六如《六十 年的变迁》:“怡和、太吉是英商,日清公司是日本人的,他一 家要战胜那两家,所以赠东西更多些。十个便宜九个爱,所 以大家就喜欢坐东洋船。”
【谚语俗语第26句】:【一日相思十二时】(惯)十二时:十二个时辰;旧时计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合现在的两小时。指日夜都在思念。
【谚语俗语第27句】:【擦屁股】(惯)比喻不情愿地替别人处理其没做完或没办好的事情。 也比喻事情办糟后做补救工作。
【谚语俗语第28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砺:磨(刀)。指宝剑的锋刃是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梅花的清香是从严寒的凛冽气候中逼出来的。比喻人才的成就来自勤奋与刻苦。
【谚语俗语第29句】:【做贼遇上打劫的】(惯)指遇上了对手。 也作“做贼的遇上截路的”。
【谚语俗语第30句】:【吃江水,说海话】释义:比喻口气大,净说不着边际的大话。例句:“你真是吃江水,说海话,口气那么大,也不怕闪了舌头。”
【谚语俗语第31句】:【笑贫不笑娼】看重金钱,不重道德。反义说:笑娼不笑 贫。李准《黄河东流去》:“城里人是笑贫不笑娼,乡下人是 笑娼不笑贫。”
【谚语俗语第32句】:【拉住黄牛当马骑】释义:比喻让能力小或条件差的承担繁重任务。例句:我们既要面对厂里的实际情况,更要看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咱们要拉住黄牛当马骑。
【谚语俗语第33句】:【挑字眼儿】(惯)指挑人措词用字上的小毛病。
【谚语俗语第34句】:【扯葫芦倒秧】释义:比喻说话絮叨,翻来覆去。例句:这老婆说起话来就没个头,刘永义知道要是不打断她,她扯葫芦倒秧,东家长西家短,不知道要说到什么时候。
【谚语俗语第35句】:【麻布袋上面绣不得花】(谚)粗糙的麻布袋上面无法绣花。比喻基础太差、秉性粗疏的人,无法培养提高。
【谚语俗语第36句】:【省了一把盐,酸了一缸酱】(谚)制酱需盐,为节省一把盐,却使一缸酱发酸报废。比喻在不该节省的地方节省,结果会造成更大的损失。
【谚语俗语第37句】:【秋风过耳——早休休】(歇)指早就完了。
【谚语俗语第38句】:【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捉摸说话人的用意。类似的:看人 看心,听话听音。成语:弦外之音。电影《沙家浜》:“锣鼓听 声,说话听音。照你这么说,人是我放走的了。”
【谚语俗语第39句】:【拜师不如访友】强调向所有的人学习。《新凤霞回忆 录》:“好心人为我指出明路:拜师不如访友,要向所有的老 演员学。”
【谚语俗语第40句】:耗子钻书柜——皎文嚼字
【谚语俗语第41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情况起了极大的变化。多指不 会永远处于不利地位。类似的:三年水流东,四年水流西。 每外聂华苓《失去的金铃子》:“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 西,有的佃户反而发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42句】: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就怕风大栽了跟头
【谚语俗语第43句】:夜饭太晚了,小红有点不高兴。妈妈说:“夜饭夜饭,吃到鸭子下蛋。”(注:鸭子是黎明前下蛋。)(江苏·南通)
【谚语俗语第44句】: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叉奸又猾)
【谚语俗语第45句】:【入深水者得蛟龙,入浅水者得鱼虾】(谚)比喻敢冒风险、下大苦的,才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价,就只能有小收获。
【谚语俗语第46句】:【拒人于千里之外】释义:形容态度傲慢,没有商量的余地。例句:杜秋葵冷若冰霜,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安天宝只有等下去,等来春到杜秋葵心头那一天。
【谚语俗语第47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谚)行军打仗,没有固定的阵势,就像水的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指打仗要随机应变,不能死守教条。
【谚语俗语第48句】:【蛇有蛇路,鼠有鼠路】(谚)蛇行有蛇路,鼠行有鼠路,各有各的路数。比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门路,绝不肯平白地让自己困着。 也作“鼠有鼠洞,蛇有蛇路”。
【谚语俗语第49句】:【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释义:三国:指罗贯中著的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看《三国演义》掉下了同情的眼泪,在为古人担忧。比喻担忧是多余的,没有必要。例句:你不是吃奶的孩子了,该咋样做你自个瞧着办!我说这话也不过是看《三国》掉眼泪,替古人担忧。反正你今后在外的一切行为都与本号无涉!
【谚语俗语第50句】:昨天语文测试,我的成绩不够理想,妈妈要我总结经验教训。她说:“你要挨一拳,得一招,不要光挨打不知道死活(为什么)。”(山西·稷山)
【谚语俗语第51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惯)小人:品行不好的人。度:推测。 君子:品行高尚的人。指以自己卑劣的心理去揣测道德高尚的人的心思。 也作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 将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谚语俗语第52句】:【随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见“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
【谚语俗语第53句】:【三斤面粉调好七斤浆糊——稀里糊涂】(歇)本指糊状物,转以形容人糊涂,头脑不清楚。
【谚语俗语第54句】:吃了定心丸——做事踏实
【谚语俗语第55句】:【宁叫人打死,别叫人吓死】强调要有斗争精神,不能懦弱 自弃。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怎么把牙都咬碎了,不值 得。在我们民族的老俗话中,我喜爱这一句:宁叫人打死, 别叫人吓死!”
【谚语俗语第56句】:躲过棒槌挨榔头——祸不单行
【谚语俗语第57句】:【怕鬼有鬼】(谚)指人越是怕见鬼怪,鬼怪就越会出现。比喻若是担心出问题,偏偏就会出问题。 也作怕鬼处偏有鬼。 怕处有鬼,痒处有虱。
【谚语俗语第58句】:拿着擀面杖当箫吹——实心眼儿
【谚语俗语第59句】:生吞蜈蚣——挠心
【谚语俗语第60句】:闭口葫芦——肚里空
【谚语俗语第61句】:暑假里,天落了小雨。放假在家的姐姐拿着锄头,却不知道锄什么地好。奶奶说:“傻丫头,湿锄豆,干锄花,下个小雨锄芝麻。还是锄芝麻去吧!”(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62句】:珠穆朗玛峰点灯——最高明
【谚语俗语第63句】:【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谚)溺爱:无原则、无节制地偏爱。指对人溺爱,就不能明察;贪婪财色,就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谚语俗语第64句】:【迷而知反,得道不远】(谚)反:通“返”,返回,回头。道:人生正道。迷失了正道知道回头,就会很快寻着正路。指犯错误贵在及时改正。 也作“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谚语俗语第65句】:【进鬼门关】(惯)鬼门关:迷信指阴阳两界的交界处。戏称人死亡。
【谚语俗语第66句】:【白天游街走四方,夜晚熬油补裤裆】不抓紧时间,不务正 业。或说:白天逍遥走四方,夜里熬油补衣裳。类似的:白 天满街打话,下晚点灯剥麻。成语:游手好闲。刘江《太行 风云》:“呀,白天游门走四方,黑夜点灯补裤裆,也不知道你 活计是多是少。”
【谚语俗语第67句】:【二月的韭菜——头一茬】(歇)韭菜: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一般农历二月割头茬。比喻头一次。
【谚语俗语第68句】:【舌头底下压死人】谓造谣中伤,能害死人。成语:人言可 畏。明代《金瓶梅》:“娘也少听韩回子老婆说话,他两个为 孩子好不嚷乱。常言道:要好不能够,要歹登时就一篇。房 倒压不杀人,舌头倒压杀人。”
【谚语俗语第69句】:【狗咬包子——露了馅儿】(歇)指泄露了机密,或暴露了真相。
【谚语俗语第70句】:孪生的娃娃——没大没小
【谚语俗语第71句】:【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惯)男盗女娼:男的做贼盗,女的做娼妓,指思想行为十分卑劣。形容人伪善,说得冠冕堂皇,灵魂却丑恶肮脏。 也作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
【谚语俗语第72句】:【等到黄河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等待时间太 长,没有指望。成语:遥遥无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们负屈衔冤,实在无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黄河清,日头从西边出来。”
【谚语俗语第73句】:东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报
【谚语俗语第74句】:拨好的闹钟——不到时候不打点
【谚语俗语第75句】:【两节甘蔗不能一口咬】释义:比喻有计划按步骤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例句:马远甫望着他们的背影,自己跟自己说:“那不好。要干也得一个一个来,两节甘蔗不能一口咬呀!”
【谚语俗语第76句】:蚂蟥见血——叮(盯)住不放
【谚语俗语第77句】:【墨守】“墨守”意为固执不知改变,如“墨守成规”。现在“墨守”一般用作贬义,而在当初,可具有积极意义。 “墨守”原意指战国时的墨翟守城术,后因称牢固防守为“墨翟之守”。源出战国时期《墨子·公输》。战国时期,公输盘(鲁班)应邀赴楚国帮其作战,楚国因为公输盘(鲁班)会制造攻城云梯,能在战争中取胜,决定攻打宋国。著名思想家墨翟听到这一消息,马上从齐国赶到楚国去劝阻,楚王于是让墨翟与公输盘做攻守演习。墨翟解下衣带作城墙,用木片做武器,作为守城一方。“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拒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守围有余”(《墨子·公输》)。意思是说,公输盘多次作攻城的机巧变化,被墨翟多次戳穿给挡回去了;公输盘攻城的器械已尽,而墨翟的守城计策还没有用完。也就是说墨翟更胜一筹。楚王看到没有取胜的把握,便改变了攻打宋国的计划。由此,后人遂把牢守、固守称为“墨守”,是对墨翟的肯定和赞扬。不过,“墨守”今天已不再指守城,而多借此喻固执己见,不肯改进,不求进取。
【谚语俗语第78句】:【金钱有价,情义无价】情义重于金钱。池莉《来来往往》: “按说金钱有价情义无价,这个道理贺汉儒是很明白的呀。”
【谚语俗语第79句】:【断桥】杭州西湖美名扬天下,到过西湖的人都要到“断桥”一游,结果“断桥不断”。关于断桥的得名众说纷纭:有人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故称断桥;有人说孤山之路到此而断,故名断桥。还有人说是冬日雪霁,古石桥上阳面冰雪消融,阴面依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似断非断,故名“断桥残雪”。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古时候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他们将西湖上的小木桥改造成为一座高高的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也不怕路滑桥断了。乡亲父老为纪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段”与“断”同音,久而久之又被称为“断桥”。
【谚语俗语第80句】:【人不凭嘴,狗不凭尾】(谚)人好不好,不是看他嘴头上如何说道;狗好不好,不是看它见了人尾巴摇得欢不欢。指看人要看他的实际行动。
【谚语俗语第81句】:【土块擦屁股——迷了门】(歇)门:本指肛门,转指门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谚语俗语第82句】:在回来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叔叔的钱包被小偷偷了。他哭笑不得地说:“唉!这年头,有的人真是螃蟹不大,多长了两只脚。”(安徽·淮北)
【谚语俗语第83句】:【放屁都不会放个响的】(惯)讥讽人没本事,说话、做事没有分量。
【谚语俗语第84句】:太阳落坡月上山——周而复始;接连不断
【谚语俗语第85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言行自相矛盾,出丑。或表示悔恨。 相关的:自己打耳光。老舍《四世同堂》:“大家都说一样的 话,别你说东,他说西,打自己的嘴巴!”
【谚语俗语第86句】:【拉弓得膀子,唱戏得嗓子】(谚)拉弓,靠的是好膀力;唱戏,靠的是好嗓门。指不同的行业,各自以本行业的专长取胜。
【谚语俗语第87句】:鹞子充鸡——没安好心
【谚语俗语第88句】:孔夫子丢了书——失册(策)
【谚语俗语第89句】:三十三头牦牛拉不回——倔脾气
【谚语俗语第90句】:【白昼老鼠,不敢见人】释义:比喻胆小怕人。例句:金枝嘲弄地说:“当乡长那阵子倒顶威风,胆子也大,如今却成了白昼老鼠,不敢见人,连徐文盛都比不上。”
【谚语俗语第91句】:【里外不是人】(惯)指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谚语俗语第92句】:猪咬尿泡——空欢喜
【谚语俗语第93句】:【掀差了皇历,做错了梦】释义:比喻打错了主意。例句:谁要还想把穷人当成算盘珠,愿怎么拨拉就怎么拨拉,那是掀差了皇历,做错了梦!
【谚语俗语第94句】:【提着头过日子】(惯)比喻时时处于危险的境地。
【谚语俗语第95句】:【得了便宜卖乖】得了好处,还说自己不想要。得,也说: 讨。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真是名利双收,得了便宜 卖了乖,再也没有这么美的事了。”
【谚语俗语第96句】:【打饥荒】(惯)1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与人纠缠不休。2指借债或欠债。
【谚语俗语第97句】:【水浅养不住大鱼】条件差,收揽不了人才。类似的:小笼 子盛不住大鸟。姚雪垠《李自成》:“就怕水浅养不住大鱼。 咱如今刚打了败仗,人家牛举人未必会留在这里。”
【谚语俗语第98句】:上课铃响了,我慢慢地走进教室。这时,老师已经把考试卷发下来,同学们都开始做了。我拿出铅笔慢慢地削起来,老师说:“你真是大火烧了眉毛还不着急。”(湖北·荆门)
【谚语俗语第99句】:干榆木疙瘩一一不开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