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间俗语俗话,句句珠玑 深入人心
【歇后语第1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释义:蚍蜉:大蚂蚁。撼:摇撼。嘲笑人不自量力。例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歇后语第2句】:【翻老皇历】释义:皇历:历书。岁月更换了,翻看旧历书无用。比喻只知按老经验办事。例句:咱不能净翻老皇历呀!党早就告诉我们,我们不能走其他国家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边一步一步爬行。
【歇后语第3句】:【干屎抹不到身上】(谚)干了的臭屎,无法抹到别人的身上。比喻人若是行为端正,则任凭邪恶小人恶言中伤,栽赃陷害,都不能损坏其名誉。
【歇后语第4句】:【吉人自有天相】(谚)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帮助。旧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难自有老天佑护。
【歇后语第5句】:【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原指下棋。引申为:旁观者无切身利 益,看情况比较冷静全面;当事人有切身利益,常执着一 端。语序亦可换置。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我只是一个 局外人,没有权力来干涉您府上的事。但是俗语说得好,当 局者迷,旁观者清。”
【歇后语第6句】:【树挪死,人挪活】见“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
【歇后语第7句】:【躲在门缝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见“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歇后语第8句】:【我有黄金千万两,不因亲者却来亲】(谚)指只要有了大量的金钱,无亲无故的人也会来攀亲结故。
【歇后语第9句】:【男僧寺对着女僧寺——没事也有事】(歇)男僧:和尚。女僧:尼姑。指身处是非之地,即使没事也会招惹嫌疑。
【歇后语第10句】:【见水就渴,见饭就饿】想占便宜,什么都想要。韩志君等 《篱笆·女人和狗》:“那两口子,见水渴,见饭饿!看我三嫂 回去帮家里干点活儿,他们也眼红。”
【歇后语第11句】:石灰浆写文章——尽是白字
【歇后语第12句】:【只知有己,不知有人】(惯)l形容人骄傲自大,目中无人。2指人自私,光为自己着想,不顾别人。
【歇后语第13句】:【不打勤的,不打懒的,就打不长眼的】机灵人会取巧,不机 灵的则倒霉。袁静《淮上人家》:“走吧。不打勤,不打懒,就 打不长眼。小心点!”
【歇后语第14句】:【反说反有理,正说正有理】(惯)反面正面都有理。指人狡辩,无论怎么说,自己都有理。
【歇后语第15句】:【兵无强弱,将有巧拙】释义:兵:士兵、军队。军队无强弱之分,将领有智愚之别。指选择带兵的将领,要重在智略。例句:古语有之:“兵无强弱,将有巧拙。”故选将以智略为本,勇力为末。
【歇后语第16句】:【挤牙膏】(惯)比喻靠外界施加压力才肯交代问题。
【歇后语第17句】:接生婆摆手——不接了
【歇后语第18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惯)路上丢了东西没人捡,晚上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治安非常好。 也作路不拾遗,门不夜掩。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歇后语第19句】:【萝卜快了不洗】泥商业谚语。谓来不及应付,降低了质 量。成语:偷工减料。《北京日报》( 1981,7,8):“目前许多 消费品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企业和领导部门就实 行‘萝卜快了不洗泥’,不注意质量了。”
【歇后语第20句】:【挂羊头,卖狗肉】谓卖假货。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以 坏充好。成语:弄虚作假。古华《浮屠岭》:“因为浮屠岭地 方只有单干农户,不存在什么集体农民。这里的一切都是 挂羊头卖狗肉。”
【歇后语第21句】:【河边无青草,不用多嘴驴】(惯)斥责人多嘴多舌。
【歇后语第22句】:【关起门来做皇帝】妄自尊大,独断独行。巴金《家》附录: “在大小军阀割据的地方、小规模战争时起时停的局面下, 长一辈的人希望清朝复辟,下一辈人不是‘关起门来做皇 帝’,就是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年轻一代却立誓要用自己的 双手来建造新的生活,他们甚至有‘为祖先赎罪’的想法。”
【歇后语第23句】:【水仙不开花,装蒜】水仙根似蒜。指假装不知道。成语: 装聋作哑。商业图书:“即使太太手上的铁证如山,他都会 像水仙不开花一样,装蒜。”
【歇后语第24句】:还清了房钱——且住
【歇后语第25句】:秃子打伞——无法无天
【歇后语第26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惯)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到深水池边。比喻盲目行动,乱闯乱撞,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歇后语第27句】:一个势孤俩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歇后语第28句】:【杏林】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除了“妙手回春”一类题词外,还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赞语。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处?据说,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董奉医术精湛,行善乐施,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庐山。他身处山林,却心系患者,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决定不收任何报酬,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要种植杏树,小病种一棵,大病种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争相种树。数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医药行业也称为“杏坛”。
【歇后语第29句】:【野马上了笼头】受到拘束,多指儿童开始入学。相关的: 没笼头的野马。清代《红楼梦》:“宝玉下学回来,见了贾母。 贾母笑道:好了,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
【歇后语第30句】:【一个老鸹叫,一个老鸹应】指互相配合,互相呼应。或说: 上山老鸹叫得好,下山老鸹应得好。成语:一唱一和。古华 《相思树女子客家》:“每逢他俩讲话,就像唱双簧,一个老鸹 叫,一个老鸹应。”
【歇后语第31句】:狗熊戴凉帽——里外不像人
【歇后语第32句】:一向不学无术的张叔叔看到别人办商店赚了钱,也办起一个,结果不到一个月就赔了七十多元。几个老奶奶在一起谈论这件事儿,王奶奶说:“兔子能拉车,还养驴干啥?”(山东·牟平)
【歇后语第33句】:【海底捞月,水中求酥】释义:酥: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出来的脂肪。到海里去捞月亮,在水中寻求酥油。比喻白费力气,根本办不到。例句:他们要同陈鲩刺作对,也不想一想,小舢板好去撞大船?海底捞月,水中求酥,会有什么结果?
【歇后语第34句】:【晴天还要防阴天】见“好天也得防阴雨”。
【歇后语第35句】:不拉胡琴只吹箫——光在鼻孔里出气
【歇后语第36句】:【黑纱】中国人治丧,儿女后辈只穿孝不戴黑色,农村现在也如此。后来,西风东渐,才开始戴黑纱,也只限于城市和公职人员。那么,戴黑纱从何说起呢?它源自欧洲。在古代欧洲,如果一个贵族死了,他的仆役都要为他穿黑色丧服致哀。英国仆役在购不起丧服的情况下,首倡用一块黑纱佩戴在左臂上表示致哀。就这样,节俭易行的佩戴黑纱的丧礼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歇后语第37句】:【恨不得爷娘多生两只脚】(惯)形容恨自己跑得太慢。 也作“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
【歇后语第38句】:【只见食,不见钩】(惯)比喻只看见诱人的利益,没看见背后的陷阱。
【歇后语第39句】:刀切大葱——两头空
【歇后语第40句】:【树不砍,不成材】借指人需要教育培养。马烽西戎《吕梁 英雄传》:“古人说:树不砍不成材,逆子不教难成器。让政 府的王法好好教育教育他们才对!”
【歇后语第41句】:运动在身,用意在心。
【歇后语第42句】:骑马拜判官——马上见鬼
【歇后语第43句】:黄鼠狼生鼬子———色货
【歇后语第44句】:错把驼峰当肿背——大惊小怪
【歇后语第45句】:【铁树开花】释义:铁树:常绿乔木,不易开花。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例句:血泪淋侵千万行,便铁树开花愁怎忘,劝你满饮琼觞。
【歇后语第46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歇)吊桶:打水用具,多用辘轳吊入井中打水。本指七个桶上来八个桶下去,转以形容人心神慌乱不安或心神不定。 也作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落。 十五个吊桶——七上八落。 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歇后语第47句】:【一人一把土,堆起万丈山】(谚)一个人掬起一把土,就能堆起一座高山。指积零就能成整,积少就能成多。也指一项大事业,要靠众人协力才能成功。
【歇后语第48句】:穿上航空衣——要飞了
【歇后语第49句】:家里蒸年糕,刚一起锅,我趁妈妈不注意,偷吃了一块。妈妈问是谁吃的,我红着脸说:“不知道。”妈妈说:“别瞒我,出门观天色,出言看脸色。不用说,我也猜得着。”(江西·湖口)
【歇后语第50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想要又好又省,想要人们努 力工作,却不给条件和报酬。马烽《三年早知道》:“真是又 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你又要我们多浇地,又不多给 水。”
【歇后语第51句】:【热脸贴冷屁股】(惯)比喻向人献殷勤,却受到冷遇。 也作热脸碰个冷屁股。 热脸挨了个冷巴掌。 热气呵冷脸。
【歇后语第52句】:皇粮国税——免不得
【歇后语第53句】:【成人容易做人难】(谚)成人:指人发育成熟。做人:指做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指成人容易,但要成为一个有修养有作为的人却很难。
【歇后语第54句】:破茶壶掉进水里——几头吃水
【歇后语第55句】:【十亩地里长了一棵庄稼——独根独苗儿】(歇)比喻独生子。
【歇后语第56句】:【脸皮比城墙厚】不知羞耻。成语:厚颜无耻。杜鹏程《年 轻的朋友》:“你是谁的女婿呀?脸比城墙还厚哩。”
【歇后语第57句】:【跌跟头】见“栽跟头”。
【歇后语第58句】:【在自家饭锅里偷嘴】(惯)偷嘴:偷吃东西。比喻破坏己方的事情。
【歇后语第59句】:爸爸穿上一套西装,我和姐姐都说潇洒。妈妈打趣地说:“今天,你爸爸是老山羊打喷嚏——洋(羊)气冲天。”(河南·西华)
【歇后语第60句】:经市中医院刘医生两天的精心治疗,爸爸康复出院了。姐姐对他说:“药对方,一口汤;不对方,一水缸。爸,要是您仍在江湖游医那里医治,只怕再过十天,病情也不见得会有好转呢!”(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61句】:【脱帽礼】“脱帽礼”多在隆重、庄严的场合下使用,如升旗、聆听尊者讲活(讲课)或悼念亡者。这一礼节源自欧洲。在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战火不断,作战时与敌短兵相接,肉搏而战,头部容易受到袭击,因而不得不戴上笨重的头盔。士兵们到达安全地带就脱下头盔以减轻负担;同时,到别人家里去,来者为了表示自己不是敌人,就首先把头盔掀开,露出自己的面孔。这种习惯发展到近代,就成了脱帽礼。
【歇后语第62句】:【有手不打上门客】(谚)上门客:登门求见的客人。指对来客要以礼相待,不得粗暴。
【歇后语第63句】:筛子里的米粒——无孔不入
【歇后语第64句】:玻璃灯罩——吹起来的
【歇后语第65句】:航空公司开业——有机可乘
【歇后语第66句】:【三过家门而不入】(惯)传说夏朝大禹为了治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形容一心为公而不考虑个人利益。
【歇后语第67句】:火鸡[吐绶鸡]躲猎人——藏头露尾
【歇后语第68句】:锯子缺齿——快不了
【歇后语第69句】:【白脸奸臣】“白脸奸臣”不是生活中的小白脸都是奸臣,是戏剧中脸谱的一种色彩,一般涂白色脸谱的人物多为奸臣。其代表人物是曹操。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但他对当时历史的发展——由分裂到统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大约在曹操当时,许劭就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这句话是说曹操若生活在太平盛世,则必然是皇帝的股肱之臣;假如生活在乱世,他就会成为驰骋天下的英雄,可以成就一番霸业。这本是对曹操的溢美之词,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开始断章取义,将枭雄变成了奸雄。这个变化大约开始于两宋之交。逐渐兴起的北方游牧民族蚕食北宋天下,于是,人们开始向江南逃难。逃到江南后,面对日益强大的北方,人们心里开始害怕,现实生活中对其又无可奈何,于是只好借助艺术来丑化北方。而代表着北方的历史人物曹操,一样对南方虎视眈眈,逐渐曹操就变成了民间的假想敌。恰逢此时民间文艺开始兴盛,勾栏瓦肆成为专业表演场合。于是,人们开始在舞台上丑化曹操。久而久之,曹操成了奸诈之徒的典范。尤其随着《三国演义》的问世,曹操在民间的形象彻底定型,“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了背汉的奸臣。《三国演义》反过来影响了戏曲舞台对曹操形象的塑造。清代以来,随着京剧的诞生,三国戏在舞台上独领风骚,白脸曹操也就成了奸臣的代表,以后的奸臣脸谱都涂白色。
【歇后语第70句】:【破蒸笼——不盛气】(歇)盛:谐“成”。气:谐“器”。指没有出息。
【歇后语第71句】:【瞒人没好事,好事不瞒人】(谚)正大光明的事不会瞒哄人,瞒哄人的事不会是正大光明的。指做好事光明正大,做坏事偷偷摸摸。
【歇后语第72句】:这天又下起了雨,奶奶叹气道:“唉,月逢初四雨,一个月晴九天;这个月晴天又不多了。”(江苏·建湖)
【歇后语第73句】:【 盖屋子请教箍桶匠】请错了人,不对头。茅盾《清明前 后》:“啊哟哟,您真是盖屋子请教箍桶匠,找错了人吧?”
【歇后语第74句】:哪山唱哪山歌——到哪说那
【歇后语第75句】:【成气候】(惯)比喻有成就或有前途、有出息。
【歇后语第76句】:【风吹墙头草——东吹西倒,西吹东倒】见“房上的草——哪边刮风哪边倒”。
【歇后语第77句】:【好戏耐看,好曲中听】(谚)好戏让人久看不厌,好曲子让人百听不烦。指优美的戏曲能给人提供高雅的艺术享受。
【歇后语第78句】:我的学习成绩落下来了,爸爸狠狠地批评我说:“你过着‘槽里吃食,圈里搔痒’的日子,学习再不好,还对得起谁?”(江苏·金湖)
【歇后语第79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天下太平
【歇后语第80句】:【天下事难尽如人意】事情往往不顺利,不圆满,或希望难 以实现。成语:事与愿违。茅盾《子夜》:“他现在看明白了: 家乡的匪祸不但使他损失了五六万,还压住了他的两个五 六万,不能抽到手头来应用。他稍稍感到天下事不能尽如 人意了。”
【歇后语第81句】:【乌龟吃了萤火虫——心里明】(歇)萤火虫:昆虫,腹部末端有能发光的器官。明:本指明亮,转指明白。指心里很清楚、明白。
【歇后语第82句】:【越渴越吃盐】(谚)吃盐多了口渴,越口渴越吃盐,越吃盐就越口渴。比喻人越是没钱,却越需要花钱,或越是无力应付困难,困难偏偏越多。
【歇后语第83句】:蚕宝宝的肚皮——净是丝(私)
【歇后语第84句】:曹营的关老爷——人在曹营心在汉
【歇后语第85句】:【好人怕夸,坏人怕扒】(谚)扒:揭露,揭发。指好人怕的是夸赞,夸赞多了就会骄傲松劲;坏人怕的是揭发,揭发罪行就能使他原形毕露。
【歇后语第86句】:【有功同赏,有罪同罚】待遇平等,不厚此薄彼。成语:一视 同仁。姚雪垠《李自成》:“愿意留下的,分在窦开远、丁国 宝、黄三耀三人手下,从今后和他们三个人的老弟兄一样看 待,有功同赏,有罪同罚。”
【歇后语第87句】:举重场上比高低——斤斤计较
【歇后语第88句】:【话里有文章】(惯)指话语里含有其他的意思。
【歇后语第89句】:阎罗王的梯子一鬼上
【歇后语第90句】:活鱼丢在沙滩上——干蹦跶
【歇后语第91句】:【金女银男,不如生铁老伴】(谚)值金值银的儿女,也比不上生铁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贵在有老伴彼此体贴照料。
【歇后语第92句】:【扁担无钉两头塌】两头落空。或说:扁担没扎,两头打 塌。周立波《山乡巨变》:“那边挡驾,这边又不能转去,落得 个扁担没扎,两头失塌。”
【歇后语第93句】:两个山头的斑鸠——唱一和
【歇后语第94句】:【上山砍柴,过河脱鞋】。释义:比喻碰到什么情况,采取什么样办法对付。“砍柴”又作“打柴”。例句:“上山砍柴,过河脱鞋”——到哪说哪。生死福祸有个天命管着哪!只要这会儿不被打死,到时候,咱哥俩就在一起混,你听我的,不会叫你吃亏。
【歇后语第95句】:【穷家难舍】(谚)指家虽贫穷,但曾长居久住,总舍不得离开。也指故乡即使是穷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长在那里,也会与那里难分难舍。 也作穷家难舍,热土难离。热土:住久了的乡土。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故土:故乡。 穷家难离,熟土难舍。
【歇后语第96句】:口袋里盛娃娃——装人
【歇后语第97句】:【鱼见饵不见钩,人见利不见害】(谚)饵(er):诱鱼上钩的钩头肉。 鱼只见香饵,不会想到因此丧命;人只见钱财,很少顾及背后的陷阱,指眼前的利益会诱发致命的灾祸。
【歇后语第98句】:【叫化子要黄连——自讨苦吃】(歇)黄连:一种味极苦的中药。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99句】:【攀高枝儿】见“爬高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