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民间俗语俗话,适合发到朋友圈!
【谚语俗语第1句】:白菜熬豆腐——谁也不沾谁
【谚语俗语第2句】:国际商船——外行(航)
【谚语俗语第3句】:【毒蛇黄鳝分不清】释义:黄鳝:鳝鱼,像蛇而无鳞。比喻分不清真假好坏。例句:武斌呀!你可不能毒蛇黄鳝分不清,好人坏人辨不明呀!你要看看清,想想明,不要把敌人的砒霜当冰糖吃,受骗上当啊!
【谚语俗语第4句】:【事到着急处,就有个出奇处】(谚)事情到了最紧急的关键时刻,自会逼出应急的计策来。指人急智生,往往会想出平时连想也不敢想的奇谋妙计来。
【谚语俗语第5句】:【当地蝼蛄当地拱】(谚)蝼蛄:昆虫,善拱土,吃农作物嫩茎。指蝼蛄只在它生长的地面上拱土。比喻作案的坏人总离不开本乡本土。
【谚语俗语第6句】:【新安茅厕香三天】(谚)茅厕:茅房,厕所。新砌好的茅房总能保持三天没臭味。比喻素质差的人或事物,开头还好,往后就一天不如一天。 也作新开茅厕三天香。 新砌茅厕三天新。
【谚语俗语第7句】:【厨师的高帽】厨师戴白色的高帽是世界通行的习俗,显得清洁卫生、别致。它源自希腊。最初,它只是一种作为区别他人的一种标志,没有行业色彩。中世纪的希腊,战乱频繁,城里人往往逃人修道院避难。据说有一次几个著名的厨师逃进修道院,他们换上黑衣黑帽,打扮得跟修道士一样。日子一长,他们觉得应该把自己与修道士区别开来,于是将修道士戴的黑色高帽改为白色。从此,厨师们戴的白色高帽便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谚语俗语第8句】:【城墙上跑马——难掉头】(歇)本指难以掉转马头往回跑,转指面临困境,难以退缩或走回头路。
【谚语俗语第9句】:火线上飞出来的鹰——见过响枪大炮
【谚语俗语第10句】:王婶家的儿子因扒窃被拘留了。爸爸惋惜地说:“都是几个惯偷把他带坏了。”妈妈却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啊!”(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11句】:【挤讹头】(惯)比喻敲诈勒索。
【谚语俗语第12句】:活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谚语俗语第13句】:鼠肚鸡肠——心胸狭窄
【谚语俗语第14句】:【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跟什么人都能打交道,随机应 变,分别对待。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见人说人话,见 鬼说鬼话,她是多么不容易哟!”
【谚语俗语第15句】:【林冲打洪教头——后发制人】(歇)林冲:《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豹子头,武艺高强,他在柴进庄上作客时,因洪教头再三挑战,被迫与之比武,他让洪教头先动手,然后利用对方破绽将其打倒在地。 指让对方先动手,然后加以反击,制服对方。
【谚语俗语第16句】:【做了皇帝想登仙】(惯)形容人贪心不足。
【谚语俗语第17句】:【不知其人视其友】(谚)朋友是一个人的影子,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只要看看他所交的朋友就可知晓。 也作“不知其子观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谚语俗语第18句】:【上床夫妻,下床君子】(谚)指晚间上床共枕,白天相敬如宾,才是好夫妻。 也作上床夫妻,落地君子。 上床夫妻下床客。
【谚语俗语第19句】:去年夏天,两户人家在挨边地上都种了西瓜。一户靠科学种植,瓜大瓤红,卖了一千多元钱;另一户凭经验种植,瓜歪瓤白,没卖几个钱。村民们感慨地说:“勤劳苦干不可少,但科学技术更是致富的宝啊!”(河南·太康)
【谚语俗语第20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大家待遇都一样。金近迈《欧阳海 之歌》:“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在山上我早有安排,囤了好 些粮食。”
【谚语俗语第21句】:【赖泥下穿——烧不成个东西】(歇)赖泥:土质不好的泥。比喻素质差的人成不了人才或成不了气候。
【谚语俗语第22句】:林黛玉的脾气——爱使小性子
【谚语俗语第23句】:拿锅盖戴头上——乱扣帽子
【谚语俗语第24句】:【讲风凉话】见“说风凉话”。
【谚语俗语第25句】:【败子回头金不换】(谚)败子:败家子。指败家子浪荡成性,要改邪归正,实属难能可贵,那是用金钱买不来的。 也作“浪子回头金不换”。
【谚语俗语第26句】:【在江边上卖水】(惯)比喻向行家或有本事的人挑战。
【谚语俗语第27句】:妈妈给我一块钱买火柴,回家后,妈妈问剩下的钱呢?我说:“买糖了。”妈妈说:“真是猴子嘴里倒不出枣。”(山东·昌乐)
【谚语俗语第28句】:【进在手里,吃在肚里】(惯)指生活比较拮据,收入多少,花掉多少,没有节余。
【谚语俗语第29句】:节节草——虚心
【谚语俗语第30句】:妈妈买了一件新衣服,穿在身上试了试,衣袋小了点,想去商店换一件。奶奶说:“世上哪有无核的枣,一点小毛病就算了。”(湖南·浏阳)
【谚语俗语第31句】: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
【谚语俗语第32句】:【 躲一棒槌,挨一榔头】未能避免伤害。或说:躲了一枪,挨 了一刀。清代《三侠五义》:“俺刚脱了他的贼船,谁知却又 来到你这贼店,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头呢!”
【谚语俗语第33句】:【借官台,演私戏】利用客观条件,发展自己。成语:假公 济私。《新凤霞回忆录》:“师傅大爷们劝我,挣的钱少也好 好的唱,这叫‘借官台,演私戏’。”
【谚语俗语第34句】:【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湖辜负口】释义:长安:唐国都长安城,后作为京城的通称。两湖:湖南、湖北,泛指南方。不到京城看看,辜负了眼神;不到两湖走走,辜负了口福。指旅游胜地,不可错过。例句:九福:天下有九福,京师钱福、限福、屏帷福,吴赵口福,洛阳花福、蜀川药福,秦笼鞍马福,苏赵衣裳福、美女福。《珍珠船》云:“不到长安辜负眼,不到两湖辜负口。”
【谚语俗语第35句】:【人熟狗不咬】(谚)狗见到熟人不咬。指人熟地熟好办事。
【谚语俗语第36句】:【恨不得生出一百张口来】(惯)形容被人怀疑,急切想分辩清楚。 也作“恨不得长出一百张嘴来”。
【谚语俗语第37句】:索贿人的口头禅——研究研究(烟酒烟酒)
【谚语俗语第38句】:【口惠而实不至】(惯)指口头上给人好处却并不兑现。
【谚语俗语第39句】:【七巧板】“七巧板”是孩子们的益智玩具,在现代社会长大的孩子,绝大多数都玩过七巧板。“七巧板”还被制成各种花色图案,还走出了国门,在国外被称为“唐图”,“唐”代表中国,类似于“唐装”、“唐人街”一类的称呼。“唐图”被李约瑟称为“东方最古老的消遣”。那么,七巧板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传统七巧板源于宋代的“燕几图”。所谓“燕几”,同“宴几”,就是请客人吃饭的小桌子。宋朝有一位叫黄伯恩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而且热情好客,他首先发明了一种用六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后来有人又增加了一小几,把它改进为七张桌子组成的宴几。七张宴几可遵循七巧板“勾股法”设计原理,视宾客的多少,任意拼成不同形状的桌面。比如三人拼成三角形,四人拼成方形,六人拼成六方形等,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这就是传统七巧板的雏形,为后世的拼图玩具开创了先河。后来,明朝戈汕依照“燕几图”的原理,又设计了“蝶翅几”,由十三件不同的三角形案几组成,拼在一起呈蝴蝶展翅状,分开则可拼出一百多种图形。现在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可以说七巧板最初的确是用桌子摆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40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绝对保密。成语:秘而不宣。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小声些!这事儿可得保守秘 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谁也不能给知道。”
【谚语俗语第41句】:【钱是一个一个上万的,粮是一颗一颗上石的】(谚)石(da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钱必须一文一文地攒,才能上万;粮必须一颗一颗地积,才能上石。指积少才能成多,积零才能成整。
【谚语俗语第42句】:【纸糊灯笼肚里亮】释义:比喻自己心里清楚明白。例句:大家说礼训管林业队账目,是纸糊灯笼肚里亮,一人有数,众人没数。
【谚语俗语第43句】:鸭子吃糠壳——白欢喜;空欢喜;空喜一场
【谚语俗语第44句】:【国难显忠臣】(谚)指国家到了危难之际,才能显出谁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国难见忠臣。 国乱显忠臣。
【谚语俗语第45句】:【官官相卫】(谚)旧指当官的为了各自的私利,往往互相包庇、袒护。 也作“官官相护”。
【谚语俗语第46句】:一放学,我就练起了“少林拳”。忽然,手碰到了砖棱上,我“哎哟”一声,捂着手哭起来。妈妈看见了,不来看我的手,反而说:“这次你可要记住,‘人猖没好处,老鼠猖了猫咬住’。”(陕西·陇县)
【谚语俗语第47句】:【不怕夜猫子叫,就怕夜猫子笑】夜猫子,猫头鹰。叫,是正 常的现象;笑,是反常的现象。表示不吉利,或要警惕坏人 耍阴谋。海外梁容若《故乡集》:“俗话说:不怕夜猫子叫,就 怕夜猫子笑。呻吟在床的病人,夜静更深,听见了夜猫子的 笑声,病人立刻感到精神的死灭,看护病人的人,也就心灰 意冷了。”
【谚语俗语第48句】:我和邻居小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这几天,因为一点儿小事,我俩吵翻了,谁也不理谁。妈妈说:“友情是花,愈开愈美;友情是酒,愈陈愈香。你呀,要珍惜这段友情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49句】:【千里为官只为财】(谚)离家千里去做官,只不过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指旧时离乡背井去做官的人,总脱不了发财求利的目的。 也作“千里求官只要财”。
【谚语俗语第50句】:【鬼门关】“鬼门关”用来比喻凶险的地方。原指迷信传说中的阴阳交界的关口。其实,人间也有鬼门关,不过是地名,且有三处。一处,据《唐书·地理志》记载:“客州北流县南,有两石相对,迁谪至此者,罕得生还,俗称鬼门关。”《北流县志》中也有记载:天门隘高崖邃谷,路径其中,旧名“鬼门关”。很清楚,“鬼门关”就在广西北流县以西,介于北流、玉林两地之间。这里左右两峰夹峙,其间只隔三十步。关南气候温热,茂密的山林中弥漫着能使人生病的瘴气。古代官僚文人获罪迁谪蛮荒,多经由此,而死者甚多,罕有生还。所以民谣说:“鬼门关,十人去,九不还。” 二处,在今南京中华门外约九公里处的铁心桥乡后庄,断臂山与将军山之间有一山坳。西侧的龙泉寺前布满黝黑巨石,状如生物,或蹲或立,阴森恐怖,两侧斜伸的岩石挡道。当地人称此处为“鬼门关”。三处,在南京通济门。这里古树蓊郁,奇石万状,小径僻静险要,被称为“鬼门”。不管是传说中的“鬼门关”,还是作为地名的“鬼门关”,都与凶险有关。
【谚语俗语第51句】:【有冤没处诉,有苦没处说】(惯)指冤屈或苦恼无处申雪、诉说。 也作有冤无处申。 有苦没处说。
【谚语俗语第52句】:【村里夫妻,步步相随】(谚)农家夫妻,一同在家,一同下地,总是厮守在一起。指村里的夫妻没有别离之苦,终生相伴。
【谚语俗语第53句】:【装龙似龙,装虎似虎】装什么人像什么人,或干什么像什 么。张贤亮《河的子孙》:“你呀,装龙是龙,装虎是虎,装个 狮子能舞,嘴皮子就是活,要不怎么能当干部呢?”
【谚语俗语第54句】:【踢破了门槛】(惯)形容上门的人很多或某人来的次数很多。
【谚语俗语第55句】:【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谓自己的事情不管,干涉别 人。成语:不务正业。《光明日报》(1987,12,5):“在这个问 题上往往管得不够,而在其他问题上管得多了,种了别人的 地,荒了自己的田。”
【谚语俗语第56句】:【痢痢头上拍苍蝇——来一个着一个】(歇)着:打中。指来一个就勾搭或笼络住一个。也指来者不拒,统统接纳。
【谚语俗语第57句】:【治疮不能怕剜肉】救急不能心疼好东西。成语:挖肉补 疮。李准《不能走那条路》:“我想着‘想治疮不能怕挖肉’, 卖!就想起了卖地。”
【谚语俗语第58句】:【狗是百步王,只在门前狂】(谚)百步王:在离家百步以内逞能。指狗只会在家门口狂吠,一离家门口就老实了。比喻没见过世面的人,一到生地方就会胆怯。
【谚语俗语第59句】:【丁是丁,卯是卯】(惯)丁:天干的第四位。卯:地支的第四位。丁卯不能混为一谈。一说丁卯谐工艺制作中的“钉铆”。钉,榫头;铆,铆眼儿。钉和铆的尺寸错了,器物便安装不成。形容对事认真,一丝不苟,毫不含糊。 也作“钉是钉,铆是铆”。
【谚语俗语第60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镜,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的装置,内装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动的西洋画,观众从透镜中观赏。指白费时间、精力。
【谚语俗语第61句】:早上起床后,我推开门一看:啊!好大一场雪呀!房屋、树木都变成了白色的,路也被白雪覆盖着,我好像进入到一个童话世界,可妈妈说:“干净猛雨,邋遢雪。”(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62句】:【打虎要力,捉猴要智】(谚)老虎凶猛,打虎须有力气;猴子灵活,捉猴须用智谋。指处理不同性质的事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策略。
【谚语俗语第63句】:【碾盘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盘: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盘。根子:本指根部,转指根底、后台、靠山等。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比喻后台、靠山很硬。 也指基础雄厚,很有实力。
【谚语俗语第64句】:虱子躲在皮袄里——有住的没吃的
【谚语俗语第65句】:【汤元】“汤元”是中华美食之一,既好听又好吃,它历史悠久,但其名却历史不长。这么好听的名字,却与臭名昭著的袁世凯有关。汤元雅名元宵。食品的元宵和节日的元宵同名,显然是因借而来。元宵形如圆月,所以还有“圆宵”、“汤团”、“团子”等别称。此外,元宵还叫元子、糖元、汤元等。这里的“元”,大概是和卜元之元联系着的。而关于汤元的名称,还有一则与袁世凯有关的故事。据说,民国年间,时任大总统的袁世凯觉得元宵和“袁消”同音,很不吉利,他又整天怕百姓推翻他的统治,所以下令改称“汤元”。然而,民意难违,袁某人只做了八十三天皇帝梦,该消还是消了。
【谚语俗语第66句】:父母难保子孙贤。
【谚语俗语第67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闲】(歇)先生:民间对瞎子的戏称。瞎子迷了路闲转悠,坐在家里也是闲坐着,反正是一样闲着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费心思去想去做。
【谚语俗语第68句】:【鸡长起牙,狗长起角】(惯)比喻事情不可能发生。
【谚语俗语第69句】:冰冻三尺——不是一天的工夫
【谚语俗语第70句】:【医生】现在,我们把专门治病救人的人称作“医生”。而在我国古代,行医的人,北方称为“大夫”,南方称为“郎中”。据此,有人认为“医生”是一个外来词,随西医而进。其实不然,“医生”一词在我国古已有之,而且和医有关。 “医生”作为一种称谓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而且与医学、医术有关。唐代太医署下开始设立专门的医学,属于学校性质的教育机构,招收学生,培养医学人才。针对不同专业,学校将学生分为五种:医生、针生、按摩生、咒禁生、药园生。其中所谓“医生”,其实就是学习医学病理的学生。而其他学生分别以学习针灸、按摩推拿、念咒施法、识用药材而命名。这时候“医生”一词专指一种医学学生,即准医生。那么,“医生”是怎么成为职业行医者的称谓呢?这与近代西医东传有直接的关系。在日本,明治维新后称职业行医者为“医师先生”。在中国,渐渐演化为“医生”。这其实与“博士”、“学士”在学位上的用法来历类似,是采取中国古代早已存在的相关名词,拿来称谓西方传来的新的文化内容。所以“医生”一词并不是外来词。
【谚语俗语第71句】:【不吃葡萄不知酸甜】释义:比喻不经过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的特点。例句:其实,不吃葡萄不知酸甜,不下水不知深浅,我看你们不妨大着胆子试试。
【谚语俗语第72句】:【纺车头上出黄金】释义:纺车头上能生出黄金来。比喻辛勤劳动可以致富。例句:纺车头上出黄金。皆由车出。
【谚语俗语第73句】:【泼水节】在影视剧中,看到泼水节很浪漫、很好玩、很开心。其实,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傣历的年节,在农历清明的后十天。关于泼水节的由来,在傣族人民中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傣族家乡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后来来了一个火魔,使傣族家乡变得酷热干燥,寸草不生。火魔接连抢走了七个年轻貌美的姑娘,其中一个最小的叫依香。她聪明伶俐,为了除掉火魔,她设法取得了火魔的信任。傣历六月(农历三月)的一天,她趁火魔高兴时,假意奉承说:“大王,火、刀、剑、水,哪一样武器都不能伤害你,你永远活着该多好啊!”火魔得意至极,便泄露了天机:“我只告诉你一个人,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有一个办法能整死我,只要拔下我一根头发,勒紧我的脖子,我就活不成了。”夜里,依香趁火魔熟睡之机,轻轻地从他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在他脖子上一勒,果然火魔的头就掉下来了。可火魔的头一落地,马上就着了火,滚到哪里火就烧到哪里。依香赶忙把其他六个姑娘叫来,轮流抱着魔头,不让魔头落地。魔头火热滚烫,姑娘们只好不住地往身上泼水降温。她们一人抱一年,直到七年以后,魔头才死去。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为民除害的七位姑娘,便在每年傣历六月(农历三月)举行泼水节。
【谚语俗语第74句】:【狼到天边不改性】释义:比喻坏人本性不改。例句:狼到天边不改性,会同我们一条心?十年来,我们的人怎么死的,我两眼怎么瞎的?他们比狼还狠十分!
【谚语俗语第75句】:【花果山的猴王——不服天朝管】(歇)花果山:传说中傲来国附近海中的一座名山,见《西游记》第一回。猴王:《西游记》中人物孙悟空,在花果山为猴王。本指孙悟空敢于大闹天宫,不服天上朝廷管教,转喻人有造反精神,敢于同统治者作斗争。
【谚语俗语第76句】:【黄狸黑狸,得鼠者雄】(谚)狸:狸猫。不论是黄色的猫还是黑色的猫,哪个能捉住老鼠,哪个就是好猫。比喻用人只求有实际的办事能力,其他可以不论。 也作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谚语俗语第77句】:【说一千,道一万】(惯)指不管说多少都是一个结论。 也作“说千言,道万语”。
【谚语俗语第78句】:耗子进碗柜——尽咬瓷(词)
【谚语俗语第79句】:刀切大葱——两头空
【谚语俗语第80句】:【贼过后张弓】(惯)张弓:拉弓。 比喻采取措施不及时,放马后炮。
【谚语俗语第81句】:【三九四九冻死狗】(谚)三九四九:从冬至节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是冬至后第三个九天,四九是冬至后第四个九天。指三【第9句】:四九是一年中最冷的天气。 也作三九四九,冻破石头。 三九四九,冻死忙牛。 三九四九,隔门叫狗。
【谚语俗语第82句】:【人生面不熟】(惯)指彼此没见过,不认识。
【谚语俗语第83句】:【树高不能撑着天】释义:比喻本领再大也有个限度。例句:俗话说得好,树高不能撑着天。孙悟空本事大,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
【谚语俗语第84句】:【踏着鼻子上脸】见“登鼻子上脸”。
【谚语俗语第85句】:二月二拜年——瞎拜(瞎掰);瞎献情
【谚语俗语第86句】:【被窝里伸腿——不是脚也是脚】(歇)脚:谐“搅”。指横竖都是胡搅蛮缠。
【谚语俗语第87句】:【天塌下来有高人,地陷下去有矮子】谓不论发生什么灾难, 都不会先临到自己头上,尽管放心。沈从文《长河》:“师爷, 说好倒真是你们好,什么都不愁,不怕,天塌了有高长子顶, 地陷了有大胖子填。吃喝自在,日子过得好不自在!”
【谚语俗语第88句】:【水平不流,人平不言】释义: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才出面讲话。例句:常言道:水平不流,人平不言。这些闲汉替过迁衙门打点使钱,亦是有所利而为之。若是得利均分,倒也和其光而同其尘了。
【谚语俗语第89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众人都有相同的认识。老舍《四世 同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不能怪你!你有个好心 肠!”
【谚语俗语第90句】:饿猫衔鱼——嘴紧
【谚语俗语第91句】:【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谚)少吃点,有滋有味;过饱了,会伤肠胃。指饮食要有节制。
【谚语俗语第92句】:【棒打鸳鸯两分离】释义:比喻夫妻或情人被拆散。“离”又作“开”。例句:严志和喑喜,说:“许着,咱得给他们帮点劲,别学了运涛和春兰那个,棒打鸳鸯两分离!”
【谚语俗语第93句】:鼻子大了压到嘴——难开口;口难开:不好张口
【谚语俗语第94句】:【家有一心,有钱买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谚)全家上下一条心,积累起来的财富可以买得起黄金;一家人各怀二心,就会穷得连根针也买不起。指家人的同心协力是致富的康庄大道。 也作“家有一心,堆积黄金;家有二心,无钱买针”。
【谚语俗语第95句】:听哑巴唱戏——莫名其妙
【谚语俗语第96句】:一天,老师让做报纸上的作业题,由于我的报纸忘到家里了,就找出差生陈垒的报纸做。有位同学说:“陈垒啊陈垒,你可真是买了爆竹给别人放。”(浙江·宁波)
【谚语俗语第97句】:【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到别的麻烦。泥、你谐音,又指牵 涉到对方。《文汇报》(1984,5,10):“不揭彭的问题,说明自 己也有问题,怕拔出萝卜带出泥。”
【谚语俗语第98句】:老鼠给猫刮胡子——溜须不顾命
【谚语俗语第99句】:【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惯)体面眼:指势利眼。心里只向着富人,眼里只看得起有地位的人。形容人非常势利。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