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很现实的民间俗语俗话,女生都喜欢!

【歇后语第1句】:【知底莫过当乡人】(谚)当乡人:同乡人。再没有比同乡人更清楚底细的了。指在同乡人面前,不要想隐瞒自己见不得人的事。

【歇后语第2句】:狗长犄角——装羊(佯);出羊(洋)相

【歇后语第3句】:妈妈去买猪肉,卖肉的人给妈妈称了一块很瘦的五花肉。回到家里,奶奶一看就知道是母猪肉,她嘟囔着说:“卖肉的人没良心,买肉的人没眼睛。”(广西·柳州)

【歇后语第4句】:【煽阴风,点鬼火】(惯)比喻暗中挑动,散布谣言。

【歇后语第5句】:【 身入宝山不识宝】指认识不到事物的价值。类似的:身 在羊群不认羊。成语:熟视无睹。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 “你可真是身在宝地不识宝啊。我要是早知道早就来了。”

【歇后语第6句】:【门神】门神画像多为唐代名将秦琼和尉迟恭。传说唐太宗即位后身体很差,夜间多做噩梦,常见群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凄厉呼叫。群臣建议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果然,太宗不再梦见闹鬼。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效果依然。后流传民间,人们在画像两边添加一副对联“昔为开国将,今作镇宅神”,与画像一起贴于门上,镇守宅门。门神的形象很多,还有钟馗、穆桂英、四大天王等。与其他神祗相比,门神所受礼遇较差。每逢新年,户主买一张新画像,把旧的撕掉,然后贴上就算完事,所谓“旧桃换新符”,没有供品也没有鞭炮迎送。难怪有一剧本写门神满腹委屈请玉帝另选高明,要撂挑子不干了。

【歇后语第7句】:【夹肢窝生疮——阴毒】(歇)夹肢窝:也作“胳肢窝”,腋窝。本指阴处长毒疮,转指阴险毒辣。

【歇后语第8句】:【卖糖的不卖醋,卖醋的也别卖糖】(谚)卖糖的就只卖糖,卖醋的就只卖醋,不要互相掺和。比喻人各干各的营生,不要相互搅扰干预。

【歇后语第9句】:【剜下眼珠子当泡儿踩】(惯)比喻给以严厉的惩罚。 也作“剜了眼睛当泡儿踩”。

【歇后语第10句】:【拜天地】在民间的结婚典礼上,一对新人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人洞房”。那么,拜天地是怎么回事呢?拜天地的习俗,来源于民间神话。相传,女娲造人的时候,开始只造了俊俏的后生,这后生虽说有吃有穿,逍遥自在,但孤孤单单一个人,总觉得很闷,所以常唉声叹气。一天晚上,小伙子望着天空圆圆的月亮,自言自语地对月亮说:“月老月老你细听,给我找个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领你情。”他刚说完,忽然月亮一闪,一个白眉长须老人领着一个姑娘飘悠悠地来到小伙子面前,对小伙子说:“我又让女娲造了一个女的,给你领来。你们先认识一下,一会儿,我给你们办喜事。”说完,老人就不见了。小伙子见姑娘脸腮绯红,像月季一般,不禁喜上眉梢,愁容云消雾散。姑娘见小伙子眼睛明亮,诚实坦白,也觉得情投意合。二人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正在这时,长须老人领着两个白发白须的老人站在两人面前,指着两个老人说:“这是天公和土地,你们以后的生活都离不开他俩。现在,我给你们办喜事,首先,给养育你们的天公、土地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对“天地”拜了三拜。随后,月下老人笑着说:“我给你们牵红线,你们还得给我拜拜哩!”于是小伙子和姑娘又对着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刚拜完,三位老人就不见了。从此以后,人们在结婚时必须一拜天地,二拜月老,三拜父母。习俗遂成,“拜天地”一词也随之出现了。现在稍有不同,媒人不拜了,换成了夫妻对拜。

【歇后语第11句】:【太阳打西边出来】谓不可能发生,或指反常、罕见。台湾 白先勇《孽子》:“这倒是新闻!太阳该从西边出来了。”

【歇后语第12句】:【墙里开花墙外红】(谚)花在墙里开,却向墙外展现它的鲜红艳美。 比喻人或事物往住在当地不受重视,在远处却影响很大,非常吃香。

【歇后语第13句】:【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释义:生活富裕就会发生不正当的事,饥寒交迫就会产生盗窃的想法。例句:日间与人讲拳论棒,甚是有兴;夜来孤身自眠,未免有些寂寞。正是:饱暖生闲事,饥寒发盗心。

【歇后语第14句】:高明的谎言——算卦

【歇后语第15句】:【对着镜子作揖】恭维自己。或说:对着穿衣镜作揖.自己 恭维自己。类似的:鞭炮店失火,恭维自己。成语:自我吹 嘘。《小说月报》(1980,4):“大家对韩老头的印象不错:佩 服他有一手捕蛇、医蛇伤的高艺绝招,尊敬他慷慨助人的善 良心地,偏爱他特别有趣的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 己的精神嗜好。”

【歇后语第16句】:【哑子漫尝黄檗味——难将苦口对人言】(歇)漫:徒然,白白地。 黄檗:即黄柏,落叶乔木,树皮中医入药,味很苦。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心里有苦,难以对人开口。 也作哑子漫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向人言。 哑子漫尝黄连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歇后语第17句】:天鹅落到鸡窝里——盛不下它

【歇后语第18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得了人家好处,不容易坚持 原则。张贤亮《河的子孙》:“不过,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软。两碗香喷喷的羊肉大米饭下肚,不给人家撂下些啥, 总觉得过意不去。”

【歇后语第19句】:【结发夫妻】“结发夫妻”是指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呢? “结发”又叫“束发”。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行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头发。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岁也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这里的“结发”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关系,在结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发髻上的丝缨解开,这是“结发”夫妻的一项重要仪式。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礼之夜,夫妻二人要“对镜结纽”,即对着镜子把头发束好。唐宋时期婚礼中的这些礼仪,就是由“结发”演变而来。由此,人们称首次结成的夫妻为“结发夫妻”。倘若再婚,就没有资格称为“结发夫妻”了,男方称为续弦,娶二房称为纳妾,女方则称再醮了。

【歇后语第20句】:天平上乱加砝码——不公平

【歇后语第21句】:爷爷早已退休了。前不久,不知怎么,单位把他的档案弄丢了,要爷爷重新填写履历表。爷爷说:“我今年七十多岁了,还填什么表,真是‘重上摇篮倒做周(生日)’。”(安徽·无为)

【歇后语第22句】:【人老三不贵:贪财、怕死、没瞌睡】(谚)贵:稀奇少见。指老年人有三种常见的毛病:一是贪图钱财,二是担心死去,三是睡眠很少。

【歇后语第23句】:【得罪了土地爷,养不活小肥猪】(谚)民间传说,土地爷专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恼了土地爷,就养不活小猪。比喻要办成事,必须处好有关方面的人事关系。

【歇后语第24句】:【逆子顽妻,无药可治】见“蛮妻拗子,无法可治”。

【歇后语第25句】:吃了猪下巴——爱搭嘴

【歇后语第26句】:【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故人】(谚)故人:老朋友。在家里不会热情款待宾客,出门在外才体会到缺少朋友的难处。指不能热情交结与招待朋友的人,必然得不到朋友的关爱。

【歇后语第27句】:【阎王好作,小鬼难当】指头领清闲,手下人劳累。老舍《我 这一辈子》:“巡警一天到晚在街面上,不论怎样抹稀泥,多 少能说会道,见机而作,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既不给官面 上惹麻烦,又让大家都过得去;真的假的吧,这总得算点本 事。而作警官的呢,就连这点本事似乎也不必有。阎王好 作,小鬼难当,诚然!”

【歇后语第28句】: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歇后语第29句】:【见人挑担不吃力】(谚)吃力:费力。比喻凡事不经过亲身实践,就不知其中的甘苦。 也作“见人挑担不吃力,自家挑担重千斤”。

【歇后语第30句】:【一匹马配两个鞍子】(惯)鞍子:放于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比喻做两手准备。

【歇后语第31句】:【肚子里有货】(惯)比喻人有学问或有主意。

【歇后语第32句】:【叉手不离方寸】(惯)方寸:指心。两手在胸前相抱,表示恭敬。

【歇后语第33句】:【买金须问识金家】(谚)要买金子,就要让辨识金子的专家来鉴定,这才不至于买来假货。指不识真金的人,会把真金当假金。比喻宝物在外行眼里,显不出它的真价值。

【歇后语第34句】:【酒后吐真言】人喝醉了酒,往往忘却顾虑,说出真话。或 说:酒后见真情。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生旺看他说 话有些醉意,马上想起古人说的‘酒后吐真言’的话来,因又 问道:今儿到底为什么事这么不舒服?”

【歇后语第35句】:【从小离娘,到大话长】(谚)指从小就离了娘亲,长大以后就有说不完的苦楚。也泛指人经过的事多而且杂,不是一时说得完的。 也作从小没娘,说来话长。 孩子没娘,说来话长。

【歇后语第36句】:【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谓找上门来就有麻烦事。香港金庸 《射雕英雄传》:“咱们一对一地跟他动手,谁也抵挡不住。 他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歇后语第37句】:叔叔老爱吹他本领高,爸爸一听就不耐烦,说:“你吃一个豆子,屙两个豆瓣,也叫本事?”(河南·汤阴)

【歇后语第38句】:姥姥死去几年了。一天,舅姥爷到我家来,妈妈上前拉住舅姥爷的手亲热地说:“拉着舅的手,闻到娘的香。”(四川·南江)

【歇后语第39句】:【吐了舍不得,咽了怕撑着】(惯)比喻做事迟疑,拿不定主意。

【歇后语第40句】:【担雪填井——没个满的日子】(歇)本指填不满水井,转指人的欲望永无满足的时候。

【歇后语第41句】:缸里盛酒——不在乎(壶)

【歇后语第42句】:【滚石不生苔】滚动的石子不长青苔,借指经常变动不容 易发展。台湾语文图书:“劝人家不要经常换工作,做一行 怨一行——滚石不生苔。”

【歇后语第43句】:衙门前的石狮子——张牙舞爪不咬人

【歇后语第44句】:【心急绣不出好花】(谚)指从容耐心才能把细活做好。

【歇后语第45句】:【杀鸡不用牛刀】见“割鸡焉用牛刀”。

【歇后语第46句】:【问不出个子丑寅卯】(惯)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比喻各种事情。指什么话也问不出来或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歇后语第47句】:【 瓮里走不了鳖】意即出不了范围,容易得到。或说:罐儿 里王八跑不了。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这全怪我睡了 觉,不要紧,瓮里的王八,他跑不了。包在我身上,非抓回来 不可。”

【歇后语第48句】:獾狼下耗子———代不如一代

【歇后语第49句】: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歇后语第50句】:【放秃尾巴鹰】(惯)比喻借出去的钱和物收不回来。

【歇后语第51句】:【 有被的不会睡,会睡的没有被】有条件的没有能力,有能力 的没有条件,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不一致,做事力不从心。 类似的:会吃栗子无得吃,不会吃的夹壳吃/张三有马不会 骑,李四会骑没有马/张郎有钱不会使,李郎会使又无钱。 刘云若《小扬州志》:“你是自讨罪受,简直不应该把财神爷 往外推。我寻财神又寻不着,这才是有被的不会睡,会睡的 没有被。”

【歇后语第52句】:【人随王法草随风】(谚)王法:国家的法律。指在法律面前,人人必须知法畏法,遵守法度,就像草顺着风势一样,违抗不得。

【歇后语第53句】:【 地里挑瓜,挑得眼花】数量多,难以选择。指拿不定主意。 地,也说:箩。类似的:满眼看花,看得眼花。成语:眼花缭 乱。柳青《创业史》:“‘商州牛多得很!到冬,荒山坡上一群 一群放着。你不知情,到那里买牛,是瓜地里挑瓜,挑得眼 花!”’

【歇后语第54句】:买猪头讨个胆——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55句】:九牛去一毛——微不足道

【歇后语第56句】:【有智不在年高】(谚)有智谋不在于年龄大小。指拔尖的人才往往出于青年人中。

【歇后语第57句】:爬高楼摘月亮——空想

【歇后语第58句】:我放学回家后,妈妈让我去写作业。爸爸说:“是蝈蝈也得歇歇鞍,是老虎也得打个盹儿。”妈妈说:“累不着!”(河南·平顶山)

【歇后语第59句】:瓜地里栽花——分外香

【歇后语第60句】:表哥初中毕业,嫌自己家穷,想出外打工。舅母说:“人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只要你脚踏实地地干,在哪都会过上好日子。”(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1句】:【孩儿不嫌娘丑】见“儿不嫌母丑”。

【歇后语第62句】:【二则二,一则一】见“一是一.二是二”。

【歇后语第63句】:【拉硬弓】(惯)l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2比喻能担当重任。

【歇后语第64句】:厕所里吃甘蔗——臭嚼

【歇后语第65句】:【说千道万,不如一干】(谚)指嘴上说得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实干有用。

【歇后语第66句】:【鞋趿拉袜捣蒜】(惯)鞋趿(t。)拉:把鞋帮后部踩在脚后跟下。袜捣蒜:袜子不合脚,走路时老往脚心跑。形容衣着不整齐,不利落。

【歇后语第67句】:蜗牛背“房子”——只顾自己

【歇后语第68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释义:事情总有个边儿,有个限度,可以弄清楚。例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世事没有绝对秘密,何况沙木龙兄弟还提示过我。现在看来,茶三钱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脱了。

【歇后语第69句】:【老狗熊耍不了新把戏】比喻人老没有能力创新。西方的 谚语中有相反的说法。老舍《离婚》:“我平日总以为事事有 办法,敢情我已经是老狗熊了,耍不了新玩艺!”

【歇后语第70句】:【萝卜不能当成人参卖】释义:比喻不够资格,不能充数。例句:我看你们都请黄半仙跳过大神。所以还不如那个破烂秀才。比他还迷糊。你们是染缸里捞不出白布。毛脚鸡上不得锅台!萝卜不能当人参卖。

【歇后语第71句】:【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头上动土”比喻不畏权势敢于触犯强权的行为。源出两支。一说“太岁”是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与木星(岁星)运行的方向相反。旧时迷信,认为太岁是个凶恶的煞神,是“百神之统”。他“奉领诸神,统正方位,斡运时序。”太岁所经过的方位为凶方。有一句谚语就是这样说的:“太岁当头坐,非实便是祸。”《土风录》云:“术家以太岁为大将军,动土迁移者必避其方。”意为建筑盖房时找准方位,避免与太岁冲突。于是民间就有了“不要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说法。二说“太岁头上动土”源于一个故事。唐朝末年,黄巢率领起义军走潼关、入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这位农民起义领袖习惯流动作战,在皇宫里待不住,常常率领亲兵亲将百余人出长安观察地形,研究作战方案。一天,行至临潼县荆山原边,被一座高大坟墓挡住去路,上前一看,原来是刘邦之父——汉太上皇陵,占据大片良田。黄巢心想,这个太上皇生前鱼肉百姓,死后还霸占着这么多田地苦害百姓,挡我去路yipinjuzi.com,实在可恨,便唤随从借了一把铁锨挖了起来,因用力过猛,锨把折了,于是,他又亲自向农夫借了一把大锨,登至墓顶,几锨就把墓顶挖了个大坑。黄巢放声大笑,朗吟了诗一首:“辗转中原逐惊鹿,西进长安过齐都。吾辈岂是山野人,太岁头上敢动土。” 吟罢,余怒未息,拖锨下原,竞把原边划了一条深沟,人们叫它铁锨沟。从此,“太岁头上动土”这句话就流传下来。

【歇后语第72句】:【糠菜半年粮】(惯)指生活贫寒,一年中有半年吃糠咽菜。

【歇后语第73句】: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

【歇后语第74句】:【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歇)本指百年松树枝干粗,五月芭蕉叶子大,转喻做事不细致,不认真。

【歇后语第75句】:【不蒸包子蒸(争)口气】(惯)蒸口气:谐“争口气”。争气:要强,

【歇后语第76句】:打灯笼走亲戚——明来明去

【歇后语第77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谚)百足之虫:一种多足的爬虫,即马陆,躯干多节。僵:倒下。比喻有雄厚实力的权势门第,虽然衰败,还不至彻底消亡。 也作百足之虫,三断不蹶。 百脚之虫,至死不僵。

【歇后语第78句】:【人咸踬于垤,莫踬于山】见“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歇后语第79句】:【吃了冬至饭,巧女儿多做一条线】(谚)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从这天起,白昼渐长。指从冬至起,白天可以多做点活了。

【歇后语第80句】:我家才盖了楼房,可爸爸又要买这买那的。妈妈说:“借的钱还没还呢,你啊,抱个猪崽养养,弄个心思想想。”(江苏·泰兴)

【歇后语第81句】:【上马金,下马银】(惯)上马给金子,下马给银子。1形容招待非常热情或待遇十分优厚。2形容家境很富有。 也作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上马一锭金,下马一锭银。 上马提金,下马提银。

【歇后语第82句】:【吹胡子瞪眼】(惯)形容人发脾气时怒气冲冲的样子。也形容人虚张声势,故意装出吓人的样二也作吹胡子瞪眼睛。 吹胡子,瞪眼珠。

【歇后语第83句】:爸爸买了一条活鱼回来,十分高兴地对妈妈说:“赶快做做吧!猪要吃叫的,鱼要吃跳的!”(湖南·醴陵)

【歇后语第84句】:独柴难引火,蓬柴火焰高。

【歇后语第85句】:【心肠是铁做的】(惯)形容人心硬,不为感情所动。

【歇后语第86句】:生吞蜈蚣——挠心

【歇后语第87句】:【走路衣裳角都能打死人】(惯)形容人骄横强悍。

【歇后语第88句】:【有钱难买自主张】强调遇事要有主见。或说:千主张,万 主张,黄金难买自主张。清代《说岳全传》:“众位哥哥,自古 道: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大丈夫随机应变, 着什么忙?”

【歇后语第89句】:【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不再有希望,此为人生的大悲哀。 巴金《家》:“人说:哀莫大于心死。我的心早已死了。我不 该再到你们公馆里来,打扰你们。”

【歇后语第90句】:太阳地里点灯——不增光

【歇后语第91句】: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歇后语第92句】:【坐在家里等屋压】消极等待,没有好处。成语:坐以待 毙。王统照《山雨》:“再一说:咱也要另找点路子走,难道真 要坐在家里等屋压?”

【歇后语第93句】:泥人遇木偶——面面相觑

【歇后语第94句】:【一只脚已踏进棺材】(惯)形容人岁数大,来日不多了。

【歇后语第95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惯)前门挡住了猛虎,后门闯进了恶狼。比喻刚赶走一个坏人,另一个坏人又来了,灾难接踵而至。 也作前门拒虎,后户进狼。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歇后语第96句】:【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谚)三年不上亲戚朋友处走动,该当是关系亲密的,也会疏远起来。指亲友之间,贵在经常联系,增进情谊。

【歇后语第97句】:【对待失意人,别说得意事】(谚)面对事不遂心或者倒运的人,不要谈说称心如意的事。指说话要看对象,不要触及别人的痛处,惹人生厌。

【歇后语第98句】:【福倒】春节贴“福”字时,许多人喜欢把福字倒着贴,借用“福倒”的谐音—~“福到”。那么,倒贴福字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传说。一说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没有福字的人家则以暗通元军统统杀掉。夫人马皇后知道后决心救下这些无辜的百姓,心生一计,于是传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门上贴上福字。谁料有户人家又着急天又黑,慌乱中竟把“福”字给贴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竞把“福”字给贴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这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劝道:“这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给贴倒了,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气是您这位明君给带来的,您应该高兴才是啊!”朱元璋一听转怒为喜,传令放人。一场塌天大祸被马皇后巧妙化解。人们从此便将“福”字倒贴。另一说源于清朝。那年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将“福”字贴到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便将大门上的“福”字给贴倒了。恭亲王福晋(夫人)知道后大发雷霆,扬言要狠狠惩治那个家奴。大管家担心这事要连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晋面前说道:“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贺喜了!”福晋听了转怒为喜,厚赏了大管家和那个家奴。这件事从恭王府传扬出去,北京城里纷纷仿效,后来,倒贴“福”字成了全国的风俗。

【歇后语第99句】:【打了梅香,丑了姑娘】(谚)梅香:通称侍候小姐的丫环。姑娘:指小姐。打的虽然是丫环,却使小姐丢了脸面。泛指惩治下人,失体面的却是主子。 也作打的丫环,吓的小姐。 打坏了丫环,哭坏了小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66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