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句句扣人心弦!
【谚语俗语第1句】:【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比喻长辈带坏晚辈。类似的: 大狗爬墙,小狗照样。成语:上行下效。韩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网》:“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我实话说,你们家铜 锁、香草,也包括枣花,都是叫你给拐带坏的。”
【谚语俗语第2句】: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才急着复习功课。妈妈说:“你手里总拿着短把镰,一点儿不作长远打算!”(山西·新绛)
【谚语俗语第3句】:【扣屎盆子】(惯)指无中生有地陷害人,损害其名誉。
【谚语俗语第4句】:【忧能伤人】(谚)指忧愁烦闷,容易使疾病发生。
【谚语俗语第5句】:吴三桂引清兵——吃里爬外
【谚语俗语第6句】:【铁打衙门流水官】(谚)衙门:官署,官员办公的地方。指衙门像铁铸的一样原处不动,官员却像流水一样,一任去了一任来。 也作“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
【谚语俗语第7句】:【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别,混在一起处理。或说:头发 眉毛一起剃。成语:混为一谈。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他越想越火:你们真个胡子眉毛一把抓,人人眼里插棒槌, 难道姓苗的眼里那么好揉沙子?”
【谚语俗语第8句】:【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俗语比喻不知究竟,弄不清底细或缘由而心中纳闷。那么,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传说。一说源自苏州西园寺,寺里有座罗汉堂建成一个“八卦”形,五百多个罗汉布置得往返循环,上上下下,将房屋的角角落落全部利用了起来,实在高妙。据说,设计这种奇特建筑的人,是本寺一个老和尚,他身高丈二有余,大家不喊他法号,都喊他“丈二和尚”。施工中,他一不画图纸,二不将施工计划告诉大家,只管招呼大家干活。一个“八钋”式的建筑,左拐右拐,东弯西弯,把一般工匠弄得晕头转向,都叹息:“丈二和尚弄得我们摸不着头脑。”等到竣工那天,大家细细一看,这个八卦形的罗汉堂精美极了,大家称赞:“难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实在是本领太高了。”从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句话就传开了。二说来源于山西普救寺。普救寺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城西北,这里曾经发生过著名的《西厢记》故事。元代时,普救寺的香火旺盛,僧人们除了化斋念佛就是吹拉弹唱,很喜欢关汉卿的昆曲戏,一个俗名叫张耳的和尚尤其着迷,演唱起来废寝忘食,常常忘记到斋堂吃饭。尽管师兄师弟好心提醒,张耳依然如痴如醉。有时想起吃饭了,可到了斋堂以后,别的和尚早已吃过,第一个拿勺盛饭的从来没有张耳。寺里有个僧人爱开玩笑,说“张耳和尚摸不着头勺”。这句话传到普救寺外,日久天长就成了“丈二(张耳)和尚摸不着头脑(头勺)”,一直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9句】:【开水煮,滚油煎】(惯)形容受着悲惨、痛苦生活的煎熬。
【谚语俗语第10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释义:用灯草做的拐棒儿,拄不得。比喻人靠不住。例句:你干净是个球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了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
【谚语俗语第11句】:【下坡容易上坡难】(谚)人走下坡路不费力,要走上坡路却是每一步都得使劲的。比喻退步容易进步难。
【谚语俗语第12句】:【远女近地家中宝】(谚)远女:远嫁的女儿。近地:离家近的地。家中宝:指丑妻。旧指远女少生闲气,丑妻不惹是非,近地种收方便,是农家过平安日子的基本条件。
【谚语俗语第13句】:【疤瘌眼儿照镜子——自找难看】(歇)疤瘌眼儿:指眼皮上有疤的人。指人自找难堪,或自讨没趣。
【谚语俗语第14句】:【十年九不遇】(惯)形容非常少见,难得碰到。
【谚语俗语第15句】:【按倒葫芦瓢起来】(惯)葫芦: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两个上小下大的球连在一起,中间较细,表面光滑,可做器皿。瓢: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刚把葫芦摁入水里,瓢又浮了起来。比喻问题一个接一个,刚解决一个,另一个又冒了出来,使人应接不暇。 也作按倒葫芦漂起瓢。 按下葫芦瓢起来。
【谚语俗语第16句】:【吃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谚)指人免不了要吃五谷杂粮,也就免不了要生百病。 也作“人吃五谷生百病”。
【谚语俗语第17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释义:溃:溃决。蚁穴:蚂蚁洞。比喻小处不注意,就会酿成大祸。例句:“找教导处,退回去。这样的人,我们不欢迎!”……“高见!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不能开这个耗子洞。”
【谚语俗语第18句】:【合唱一台戏】(惯)比喻勾结在一起做某事。
【谚语俗语第19句】:【骑着脖子拉屎】(惯)比喻欺人太甚。 也作骑在人头上拉屎。 骑到脑瓜顶上拉屎。 骑在脖子上屙屎撒尿。
【谚语俗语第20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释义:冯唐:西汉人,头发都斑白了还只做郎官,一次文帝过郎署,跟他谈论任用将帅的事,谈得很投机,拜他为车骑都尉。景帝时,被贬,出为楚相。武帝时,广求贤才,有人推荐他,可他已经九十多岁,不能任职了。“冯唐易老”是说在能发挥聪明才智时不去发现使用,当要使用时,人已经老了。李广:西汉人,文帝时因征讨匈奴有功,封为武骑常侍,景帝时擢为将军,在同匈奴作战中屡建战功,匈奴畏惧他,称为“飞将军”。到武帝时,李广手下的人因战功封侯的已达数十人,而李广却未能得封。现用“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形容用人之弊,不能知人善任。也表示一种牢骚,批评人用人不当。例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历史上早就有这样的教训。如果发现了确实是人才,就要果断地把他放到一定的位置上去。
【谚语俗语第21句】:【手里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见“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
【谚语俗语第22句】:癞蛤蟆爬在鳖身上——遇圆(缘)了
【谚语俗语第23句】:中午,妈妈一边忙着做饭,一边叫正在看电视的哥哥去翻翻房顶晒着的麦子。哥哥正看在兴头上,不耐烦地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妈,吃了饭再说吧!”妈妈听了生气地说:“你这孩子,饿了喘,饱了懒,不饱不饿又不想动弹,快去!”(河南·社旗)
【谚语俗语第24句】:【包脚布当孝帽——一步登天】(歇)包脚布:也叫裹脚布,旧时妇女裹小脚用的白色长布条。孝帽:守孝时戴的用白布做成的帽。本指位置一下子升高了许多,转喻人骤然得志或发迹,一下子爬上了高位。
【谚语俗语第25句】:【土地不负勤劳人】(谚)指土地不会辜负勤劳耕作的人,只要下工夫,就会有好的收成。
【谚语俗语第26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创业 史》:“那白占魁再过二十年还是个普通社员。蝎子的尾巴, 有点毒水,也不多!”
【谚语俗语第27句】:前几天,我们这里的天气裉不正常,有时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有时阴云密布,狂风大作。昨天还出人意料地下了一场小雪,北风吹得冷飕飕的。我对妈妈说:“真奇怪,春暖花开了还下雪。”妈妈说:“老话说得好: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这都是看怪不怪的事。”(山东·招远)
【谚语俗语第28句】:【泥鳅掀不起大浪,跳蚤顶不起被窝】释义:力量弱小,成不了大事。例句:“现在谷存夫还剩了二三十个人,泥鳅掀不起大浪,跳蚤顶不起被窝,我们可以高枕而睡了。”
【谚语俗语第29句】:【拼得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铁杵:短而粗的铁棒。拼着下大功夫,即使是粗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指人只要肯下苦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也作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钢梁磨绣针,功到自然成。
【谚语俗语第30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谚)无门:没有门径。指祸或福的到来,是人自身招引的。 也作祸福无门皆自取。 祸福无门人自攀。
【谚语俗语第31句】:【忠厚是无用的】别名谓老实人缺乏斗争性,让人欺侮。鲁 迅《坟》:“俗话说:忠厚是无用的别名,也许太刻薄一点罢, 但仔细想来,却也并非唆人作恶之谈,乃是归纳了许多苦楚 的经历之后的警句。”
【谚语俗语第32句】:【见阎王】(惯)阎王:迷信指管地狱的神。指死亡。 也作见阎罗王。 见阎王爷。
【谚语俗语第33句】:乌鸦当向导——把人带到死尸堆
【谚语俗语第34句】:【卖菜的不掺水,买菜的撅着嘴】只看表面,甘心受骗。或 说:卖菜的不掺水,买菜的不喜欢。李准《黄河东流去》:“卖 菜不使水,买菜撅着嘴,卖青菜全凭一个干净鲜嫩。你不放 水,他占了便宜还不高兴,你把菜偷偷洒上水,赚了钱他还 舒坦。”
【谚语俗语第35句】:【夹雨夹雪,无休无歇】(谚)雨点中夹杂着雪花,会下得没完没了。 指雨夹雪往往会久雨难晴。
【谚语俗语第36句】:【钢刀虽快,不斩无罪之人】(谚)钢刀无论怎样锋利,也不该斩杀没有罪行的人。指国家的法律再严,也不会向守法的人施以刑罚。 也作“刀斧虽利,不加无罪之人”。
【谚语俗语第37句】:【闲觉日偏长】(谚)指闲着无事,就会觉得时光过得太慢难打发。
【谚语俗语第38句】:标点符号的位置——字里行间
【谚语俗语第39句】:赶马车的开汽车——不懂那一套
【谚语俗语第40句】:外练身、法、步,内练精、气、神。
【谚语俗语第41句】:【另起炉灶】(惯)另外再垒砌炉灶。1比喻重新开始。2指分家另过。3比喻另搞一套。 也作另立炉灶。 另立灶火门。
【谚语俗语第42句】:叫花子拨算盘——穷打算
【谚语俗语第43句】:梅兰芳唱旦角——拿手好戏
【谚语俗语第44句】:【以貌取人,失之千里】(谚)从人的外表上选取人材,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失错。指选取人材,重在德才与实践,不在外貌。
【谚语俗语第45句】:【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释义:不干坏事,自重自爱。例句:“告诉你,我这个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们干这号事儿!”
【谚语俗语第46句】:【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惯)无明:佛教用语,没有智慧之意。业火:怒火。由于没有智慧,不能了解正理,结果引起许多烦恼,因称发怒为“无明业火”。形容怒气冲天,按捺不住。 也作无明火高三千丈。 无名怒火高万丈。
【谚语俗语第47句】:【人面虎狼心】(惯)形容人外表慈善,内心凶狠。
【谚语俗语第48句】:【打破砂锅问到底】流传在民间的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十分认真的态度,一心要把事情弄个明白。 “打破砂锅问到底”源自生活中的自然象。砂锅即用含沙的泥烧制成的锅,多为人们用作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烫火锅的器具。这种锅稍不小心极易破碎,据说,药熬好后;从火上取下来不能马七往木头制品上放,一放就裂,而且一裂就会裂到底。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纹”到底,变成了漏锅。因为裂纹的“纹”同“问”谐音,后来就变成了“问到底”了。
【谚语俗语第49句】:关公战秦琼——乱了朝代
【谚语俗语第50句】:耕者离开牧者,耕者要冻死;牧者离开耕者,牧者要饿死。
【谚语俗语第51句】:【百行孝为先】(谚)人有各种行为,当以孝敬老人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为先”。
【谚语俗语第52句】:公鸡打鸣——尽天职;嗓门高;天天如此
【谚语俗语第53句】:【狐狸不能和鸡同笼】释义:比喻不能和敌人生活在一起。例句:是呀,狐狸不能和鸡同笼,黑心肝的渔霸不会跟穷抓鱼的拉亲家!
【谚语俗语第54句】:【强迫不成买卖,强求不成夫妻】(谚)买卖要愿买愿卖,不能强迫;婚姻要两相情愿,不能强求。指使用强迫手段,任何事情都难以办成。 也作“强迫不成买卖,捆绑不成夫妻”。
【谚语俗语第55句】:地图上量距离——咫尺万里
【谚语俗语第56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谚)指有道德修养的人通过正道取得钱财。
【谚语俗语第57句】:【把死人说活】(惯)形容人特别能说会道。 也作把死人说活,把活人说死。 把木头人说活。
【谚语俗语第58句】:爸爸是车间主任,妈妈经常劝他不能光听好听话,要听得进不同意见。妈妈说:“冰糖只能使嘴巴甜一阵子,忠言却能让人受用一辈子。”(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59句】:【树上十鸟,不如手握一只】见“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谚语俗语第60句】:【和尚庙里借梳子和尚光头,不备梳子】谓找错了门路。 电视剧:“你到我这儿来借钱,是跑到和尚庙里借木梳来 了。”
【谚语俗语第61句】:《百家姓》不念头个字——开口就是钱
【谚语俗语第62句】:【关公放屁——不知脸红】(歇)关公:据《三国演义》描写,关羽面如重枣,是一个红脸汉子。脸红:本指脸面发红,转指害臊、羞耻。 指人不知羞耻。常含责骂意。 也作“关老爷放屁——不知道脸红”。
【谚语俗语第63句】:大雪落在海里头——看得见,摸不着
【谚语俗语第64句】:【武大郎捉奸——有心无力】(歇)指有心去做,但能力不行。
【谚语俗语第65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风雨无阻,坚持工作,长期辛 劳。老鬼《血色黄昏》:“冬天冻死,夏天晒死,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没人乐意干。”
【谚语俗语第66句】:【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富贵需要努力争取,不是轻易 得来的。明代《西游记》:“师父,你常以思乡为念,全不似个 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忧。古人云:欲求生富贵,须下 死工夫。”
【谚语俗语第67句】:【财动人心】(谚)钱财能打动人心,使人改变主意。
【谚语俗语第68句】:我决定和班长交朋友,买了张贺卡送给她。爸爸说:“人心靠赢得,不能靠馈赠。”(河南·正阳)
【谚语俗语第69句】:【跌到茅坑就不怕屎臭】(谚)人跌进屎尿坑里,也就顾不得屎尿的臭气了。比喻人既然已经陷入险恶的境地,也就豁出去了。
【谚语俗语第70句】:长坂坡前的赵云——孤军奋战
【谚语俗语第71句】:【说谎不瞒当乡人】(谚)当乡人:当地人,最知底细的人。指在知根知底的当乡人面前,说骗人的假话会立即被揭穿的。 也作说谎莫瞒本乡人。 撒谎瞒不过当乡人。
【谚语俗语第72句】:鞭子敲耳朵——打听
【谚语俗语第73句】:【天上一拳,地下一脚】(惯)形容说话东拉西扯或做事没有条理。
【谚语俗语第74句】:爸爸卖菜很晚还没回来,哥哥说:“要是我去卖,早就回来了。”妈妈接过话说:“你呀,仨钱买,俩钱卖,不图卖钱只图快。”(河南·偃师)
【谚语俗语第75句】:【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饮羽】(谚)饮羽:饮没箭身尾部的羽毛,指箭射入很深。水受的阻力不大,就激不起破舟的浪;弓弦的拉力不大,就射不出饮羽的箭。比喻人没有激励,就不会有昂扬的斗志。 也作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谚语俗语第76句】:【要知心腹事,但昕口中言】(谚)要想知道一个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事,只要听他嘴里说些什么就明白了。指言为心声,嘴里说出的往往就是心里所想的。
【谚语俗语第77句】:我要去外婆家,却把自行车借给了一位远道的同学,只好到隔壁吴叔叔家去借。妈妈见了笑着说:“你啊,真是砍柴卖,买柴烧!”(江西·萍乡)
【谚语俗语第78句】:【往脸上贴金】(惯)比喻美化、夸耀自己或他人。 也作“给脸上贴金”。
【谚语俗语第79句】:买个喇叭不透气——实心眼
【谚语俗语第80句】:三十亩地一头牛——安居乐业
【谚语俗语第81句】:乱麻一团——解不开
【谚语俗语第82句】:【欺软不欺硬】(惯)指欺负软弱的,不敢惹厉害的。
【谚语俗语第83句】:火车上演戏——载歌载舞
【谚语俗语第84句】:【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指职业收入倒挂的现象,高科技 职业收入低于简单劳动。《中国青年报》( 1999,7,7):“旧的 平衡打破了,新的平衡尚未形成。在分配上,出现了‘制导 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畸形格局。”
【谚语俗语第85句】:【死后方知万事休】(谚)指生前的恩恩怨怨,权势名利,死后都一笔勾销,可人活着时却难得有真正的超脱。
【谚语俗语第86句】:人群里有聪明人,高山里有金和银。
【谚语俗语第87句】:邻家两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儿子养大,可儿子成家后就再也不孝敬他们了。妈妈愤愤不平又无可奈何地说:“唉,可真是只有瓜连(怜)子,没有子连(怜)瓜啊!”(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88句】:【草窝里飞出金凤凰】(谚)比喻环境条件差也能出杰出之人。
【谚语俗语第89句】:野狗跑进狼窝里——没好事
【谚语俗语第90句】:【里程碑】“里程碑”本是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引申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阶段性标志的大事件。里程碑源于我国古代。早在汉代以前,我国就已用土堆标记里程。故当日寸的里程碑称为堠,亦称里堆。东汉时是路侧一里置一堠,唐代又改为五里一堠,十里双堠。宋代以后,各地逐渐兴起以石块做里程碑,再以后又兴起用条石,故而里程碑名副其实。现在用混凝土预制块,刻上公里数,国道附加路线编号,如“107”国道,做里程标记。
【谚语俗语第91句】:粥越煮越烂,力越练越强。
【谚语俗语第92句】:【三一三十一】(惯)原为珠算口诀,用三除十,得三余一。指三个人每人平均一份。
【谚语俗语第93句】:喝饱了黄连水——满肚的苦
【谚语俗语第94句】:三更半夜出世——亥时人(害死人)
【谚语俗语第95句】:【伸着脑袋让人弹】谓不会处理事情,老是被动,吃亏。浩 然《艳阳天》:“他有什么谋略,光会伸着脑袋让人弹。”
【谚语俗语第96句】:小明见又吃萝卜菜,嘟着小嘴说:“不爱吃。”妈妈笑着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97句】:兔子不吃窝边草——给自己遮窟窿;留青(情);偷外不偷里
【谚语俗语第98句】:【好马不用鞭催】(谚)好马上路,会自觉奔驰,不需主人用鞭催赶。 比喻有高度自觉性的人,做事认真负责,用不着别人指使督促。 也作好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槌。 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锤。
【谚语俗语第99句】:士气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