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很现实的歇后语,真的太走心了!

【谚语俗语第1句】:【假戏真做】(谚)戏文是假的,但演员却要像真的一样去表演。借指明知是假,却要真做,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也作假戏还得真唱。 假戏只好真做。

【谚语俗语第2句】:钢条做钉子——宁折不弯

【谚语俗语第3句】:黄鼠狼钻进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驴

【谚语俗语第4句】:【冬至未来莫道寒】释义:冬至未到不要说天冷。指严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来莫道寒.这东北的大冷天,还在后头呢!

【谚语俗语第5句】:【 不吃鱼,口不腥】不贪便宜,不会惹麻烦。孔厥《新儿女 英雄续传》:“我们不要占便宜,不吃鱼,口不腥!”

【谚语俗语第6句】:【太刚则折】(谚)折:折断。物体过于刚硬,就容易折断。比喻人在为人处世上过于刚烈,就容易受挫折。

【谚语俗语第7句】:【病好打太医】将恩人当仇人。成语:恩将仇报。汪幸福 《浪迹台湾岛》:“狗婆子,过河丢拐杖,病好打太医。过去, 你男人为升官想方设法巴结我。今天,我浪迹到这里,你却 忘恩负义拒我于门外,做了几天和尚,连肉味也忘了。”

【谚语俗语第8句】:今年与去年相比是一个丰收年。爸爸说:“这就像小秃长个脸面胡——缺处有补。”我建议把一部分粮食卖掉,可爷爷说:“庄稼佬生得怪,东西越贵越不卖。”(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9句】:【望乡台上打莲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乡台:迷信传说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登此台可望见阳间家乡情况。莲花落:曲艺的一种,用竹板击出节拍以辅唱,旧时常有乞丐用以乞讨。指不知自己处境的险恶或不知死到临头,还一意孤行的人。含讥讽、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10句】:冷炉打铁——不成

【谚语俗语第11句】:红娘牵线——成人之美

【谚语俗语第12句】:【老虎屁股上搔痒痒】释义:比喻触犯强者,干危险的事。例句:咳,你这里“老虎屁股上搔痒痒”,大事办不成,光赚些祸害来家,除了自己挨打外,你还能治人怎么的?

【谚语俗语第13句】:二伯见东院大爷在县城开饭馆发了财,也赶紧到县城赁了房子开上饺子铺。谁知人们吃饭走熟道,东院大爷的饭馆里吃饭的人排长队,二伯的饺子馆却冷冷清清,半年下来二伯赔了许多钱。他叹息说:“咱是背了运喝口凉水也塞牙,人家是走了运栽个跟头也拾钱。真是有同行,没同利。”(河北·石家庄)

【谚语俗语第14句】:【过五关斩六将】释义:《三国演义》记载:蜀国大将关羽连闯了东岭关等五个关口,杀掉了不许他通过的守将孔秀等六人。比喻过去值得骄傲和称赞的英雄业绩。也比喻克服了重重困难。例句:席间谈话大都是追溯往事,三个人净说“过五关斩六将”的光彩事,对他们互相倾轧、不欢离别的丑行只字不谈。

【谚语俗语第15句】:【虎落平川被犬欺】释义:借指失去有利条件,有本领的人也无法发挥作用。例句:马名骓山穷水尽,长叹一声,说:“想不到虎落平川被犬欺,你们打算把我怎么发落?”

【谚语俗语第16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释义:三尺坚厚的冰,不是一天的寒冷造成的。比喻事物达到目前的状况,不是一时一日完成的,而是经过了量的积累才形成了质的飞跃。例句:他苦笑了一下,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孩子堕落已久,一时半时是不容易改掉他的毛病的!”

【谚语俗语第17句】:六月的蚊子——叮死了

【谚语俗语第18句】:【好汉无钱到处难】(谚)指钱财重要,任何人都离不了。

【谚语俗语第19句】:【开口见喉咙】(惯)指一张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或一说话就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

【谚语俗语第20句】:【活人不能叫尿憋死】(谚)指遇到问题总要设法解决,不能让事情把人难住。 也作“活人哪能让尿憋死”。

【谚语俗语第21句】:【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谚)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北方的没经见过的骆驼,北方人不会梦到产于南方的没经见过的大象。指梦幻只会反射熟悉的物相。

【谚语俗语第22句】:【没头苍蝇,乱钻】形容人没有主意,忙乱。台湾朱秀娟 《女强人》:“她已找到了她努力的方向,不致再像个没头苍 蝇似的到处乱窜了。”

【谚语俗语第23句】:【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歇)美人灯儿:旧时有钱人家小姐等用的灯笼,外观小巧精致。本指美人灯禁不住风吹,转以形容身体弱不禁风。

【谚语俗语第24句】:【新账老账一起算】有了新问题,连过去的问题一起追究。 浩然《弯弯的月亮河》:“如果新旧账目一齐算,对他定会杀 不赦,不能冒此风险!”

【谚语俗语第25句】:黑板上的粉笔字——抹就掉

【谚语俗语第26句】:爸爸见我总和小刚一起,打趣说:“你们俩真是秤杆离不了秤砣。”(山东·临的)

【谚语俗语第27句】:【马好还得鞍子配】见“好马须得配好鞍”。

【谚语俗语第28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释义:无房无地,一无所有,形容非常穷困。例句:三间烂草房也让马大头夺了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她们母女只得沿街乞讨,漂泊他乡。

【谚语俗语第29句】:爸爸锄地到吃午饭时才回家,吃过饭,碗一丢,又急急忙忙地上工。我对爸爸说:“现在是闲天,你怎么那么忙?“爸爸笑着说:“麦锄三道草,粒大秆不倒。现在不抓紧,小麦拔节以后就不好锄了。”(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30句】:【让了甜桃,去寻酸李】释义:比喻把好的让给别人,自己去找差的。例句:“让了甜桃,去寻酸李。奴将你这定盘星儿错认了。”

【谚语俗语第31句】:儿童节这天,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赛。由于我平时没抓紧练习,没记牢,心里很急,就求妈妈中午不休息陪我练讲故事。妈妈说:“你呀,真是水到屋檐才开沟。”(广西·贵港)

【谚语俗语第32句】:【十年一贯制】原为中小学教学年限的一种规定。借指长 期没有变化,没有创新。十,或说其他数字。《北京日报》 (1985,2,28):“不少产品好像故意与广大消费者对着干,几 十年一贯制,爱买不买。”

【谚语俗语第33句】:爸爸是中学教师。一次,他和学生们谈起了“团结友爱”这个话题,大哥哥大姐姐有的说“团结就是力量”,有的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还有的说“众人划桨开大船”……爸爸笑了,边点头边说:“水里鱼多掀大浪,岸上人多有力量啊!”(四川·宣汉)

【谚语俗语第34句】:大麦芽做饴糖——好料子

【谚语俗语第35句】:对着镜子谈心——左右无人

【谚语俗语第36句】:【可着头做帽子】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节省,不要浪 费。类似的:比着肚子裁裤子。清代《红楼梦》:“如今都是 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裕也不能的!”

【谚语俗语第37句】:哈巴狗见了主人——俯首帖耳;摇尾乞怜

【谚语俗语第38句】:前天,大伯给棉花打药不小心中了毒,多亏邻居用拖拉机把大伯送往医院,才使他脱离了危险。爷爷感慨道:“好酒好肉敬远亲,雷打火烧靠近邻啊!”(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39句】:生孩子不叫生孩子——下(吓)人

【谚语俗语第40句】:中午,我和姑姑都去帮妈妈煮饭,爸爸见了笑着说:“这真是‘七个厨子八个客’啊!”(四川·忠县)

【谚语俗语第41句】:【说到风便扯篷】(惯)篷:船帆。 一说有风便立刻把帆升起来。1比喻一说什么便马上要干什么。2比喻态度转变得很快。

【谚语俗语第42句】:下雨了,王大爷一边收着麦子,一边埋怨说:“这老天爷真让人摸不透,半月都是晴天,却让我晒到雨肚里。”(河南·原阳)

【谚语俗语第43句】:吃着海椒[辣椒]训人——说话带辣味

【谚语俗语第44句】:【牛食如浇,羊食如烧】(谚)农作物被牛吃过,就像被水浇过一样,会长得越发茂盛;被羊吃过,就像被火烧过一样,会干枯死去。指牛吃青苗无害,羊吃青苗必枯。

【谚语俗语第45句】:【卖狗皮膏药】(惯)狗皮膏药:药涂在小块狗皮上的膏药,疗效较好,旧时常有卖假冒的狗皮膏药以骗人钱财的,故常用来比喻骗人的假货。比喻说假话骗人或耍贫嘴说漂亮话。 也作“卖膏药”。

【谚语俗语第46句】:房顶上的草——刮来的种

【谚语俗语第47句】:八月十五的月亮——格外明;光明正大;年年如此;又圆又满;圆圆滚滚

【谚语俗语第48句】:妹妹写作文爱用“美词儿”。妈妈批评说:“你这是丑大嫂穿花衣,里三层外三层,层层丑。”在一旁的爷爷大笑不止,也说:“在马屎蛋上绣花,怎么能绣得好?”(湖南·邵阳)

【谚语俗语第49句】:铡刀剃秃头——拿脑袋开玩笑

【谚语俗语第50句】:【装洋蒜】(惯)比喻装糊涂或装腔作势。

【谚语俗语第51句】:【空口说白话】(惯)指光说不做或说了不兑现。 也作空口讲白话。 空口说空话。

【谚语俗语第52句】:【吃迷魂汤】(惯)迷魂汤:迷信指地府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1比喻被假象或甜言蜜语所迷惑,头脑不清醒。2泛指人糊涂,不明事理。 也作吃迷魂药。 吃迷药。

【谚语俗语第53句】:【败家容易兴家难】(谚)败坏家业是很容易的,创建与振兴家业却是艰难的事。

【谚语俗语第54句】:【换汤不换药汤】中医方剂。谓性质没变,只是换了一个 花样。马南邨《燕山夜话》:“表面上看去,文章似乎很短,但 在实际上不过是为短而短,内容仍旧换汤不换药。”

【谚语俗语第55句】:夜壶不叫夜壶——臭水瓶(平)

【谚语俗语第56句】:一天,我正在做作业,爸爸在看电视,我说:“把电视关了吧。”爸爸说:“不行。”这话被正在做饭的妈妈听到了,她说:“做大不正,教坏子孙。”(江西·上饶)

【谚语俗语第57句】:【开弓没有回头箭】谓无法改变,无法收回。王朔《编辑部 的故事》:“真不后悔?开弓没有回头箭。”

【谚语俗语第58句】:【上山容易下山难】(谚)指上山时重心在前,好用力;下山时脚步不稳,易打跌。也比喻人的社会地位上升时神情慰悦,下落时颜面无光。

【谚语俗语第59句】:飞机舱里伸出个巴掌来——高手

【谚语俗语第60句】:袖筒里揣刀子一暗藏杀机

【谚语俗语第61句】:【瞌困撞着枕头——正是货】(歇)瞌困:瞌睡。是货:谐“适合”。指正合心意。 也作“瞌睡碰枕头——对路”。

【谚语俗语第62句】:【饭越捎越少,话越捎越多】(谚)托人捎饭食,捎着吃着,越捎越少;托人捎话,捎着添着,越捎越多。 指传言会越传越多,越传越走样。

【谚语俗语第63句】:【屙屎的死在粪坑里——臭鬼】(歇)臭:谐“丑”。指相貌丑陋的人。

【谚语俗语第64句】:奶奶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很不满,说是普通老百姓办个事真难,不送礼办不成事,送礼又不知道该送给谁,真是“拿着猪头,摸不着庙门”。(河南·荥阳)

【谚语俗语第65句】:【水流千里,终归大海】(谚)比喻事物千变万化,总要归结到根本上。也比喻人奔走千里万里,最终总要回归故土。 也作水流千转归大海。 水流千遭归大海,树老叶落要归根。

【谚语俗语第66句】:【君子不吃无名之食】释义:君子不平白吃人食物。例句:“你不说明,我也不吃。常言说得好:君子不吃无名之食。”

【谚语俗语第67句】:【得罪了土地爷,养不活小肥猪】(谚)民间传说,土地爷专管家畜家禽。指要是惹恼了土地爷,就养不活小猪。比喻要办成事,必须处好有关方面的人事关系。

【谚语俗语第68句】:【寒门生将相】(谚)寒门:穷苦人家。将相:将帅和卿相。将相这样的栋梁之材,往往出自穷苦人家。 指贫穷人家的子弟往往有大出息。 也作寒门产贵子,白户出公卿。 贵子:达官贵人。白户:白草盖顶的屋子,借指贫寒人家。 寒门出将相,草莽出英雄。

【谚语俗语第69句】:【教的言语不会说,有钱难买自主张】(谚)别人教的东西往往难以化成自己的东西说出来,做事贵在自己有主见,不盲从别人。

【谚语俗语第70句】:人皮包臭肉——心里脏

【谚语俗语第71句】:【 坐大船,划懒桨】比喻在集体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报》(1985,1,14):“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有患同当, 有福同享,坐大船,划懒桨。”

【谚语俗语第72句】:【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谚)九十九:指高寿。指晚饭少吃,可以养胃、促进健康,从而益寿延年。

【谚语俗语第73句】:李大伯教训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儿子:“不要认为家里富了就可以浪费,钱是一元元积成万的,米是一斤一两装上担的,你可不要把这每天花出的三五元零花钱不放在眼里!”(广西·崇左)

【谚语俗语第74句】:云里伸拳头——露一手

【谚语俗语第75句】:每天早晨梳头发的时候,我总是这儿跑跑那儿遛遛,全家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我脱落下来的头发。妈妈拖地的时候,见地上都是头发,就说:“你看,你的足迹遍布全家了!”(河南·焦作)

【谚语俗语第76句】: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我拿着门后的扁担去顶门。妈妈瞅了我一眼说:“扁担顶不得门,石头打不得人。”(湖北·英山)

【谚语俗语第77句】:【—网打尽满河鱼】做事干脆彻底。也指事情做得过分, 不留余地。成语:一网打尽。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李 左德说那不行,你这是一网打尽满河鱼。”

【谚语俗语第78句】:【土块擦屁股——迷了门】(歇)门:本指肛门,转指门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谚语俗语第79句】:老牛倒嚼——细品滋味

【谚语俗语第80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释义:无房无地,形容非常贫穷。例句:仅剩的三间茅草屋也被黄老拐夺去抵了债,他们爷孙俩已是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了。

【谚语俗语第81句】:【装一佛像一佛】(惯)比喻装什么人像什么人。

【谚语俗语第82句】:【有眼牙人无眼客】(谚)牙人:也叫牙客,旧时集市上货物买卖的中间人,现称经纪人。客:外地来当地购物的客商。指生意场上中间人心中有数,采购客商却不时受骗。

【谚语俗语第83句】:【公婆爱长孙,爹妈疼小儿】(谚)公婆:此处指祖父、祖母。长孙:孙子里最大的。指祖辈爱的是孙子里最年长的,父辈疼的是儿子里最年幼的。 也作“公疼头孙,爷疼晚崽”。

【谚语俗语第84句】:【羊羔知道跪乳,乌鸦知道反哺】见“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谚语俗语第85句】:【走后门】(惯)比喻利用私人关系或行贿等不正当手段达到个人目的。

【谚语俗语第86句】:【挡住千人手,捂不住百人口】无法禁止人讲话。类似的: 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口。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挡得住千人手,捂不住百人口,谁爱说啥让他说去。我就 不信,舌头嚼烂了能当肉吃!”

【谚语俗语第87句】:我的新衬衫被火烧了个洞,妈妈就在上面绣了只小花鹿,可漂亮了。邻居阿姨见了,直夸妈妈绣得好。妈妈却说:“唉!远看是朵花,近看是个疤。”(安徽·临泉)

【谚语俗语第88句】:【噙着骨秃露着肉】(惯)骨秃:骨头。形容说话吞吞吐吐。

【谚语俗语第89句】:含着冰块说话——冷冰冰:硬邦邦

【谚语俗语第90句】:【成龙的上天,成蛇的入地】释义:比喻各奔前程,互不相干。例句:余家富连连点头,“成龙的上天,成蛇的入地,各种各的,又怎会你跟我生气,我跟你吵嘴?”

【谚语俗语第91句】:卖面具的被人抢了——丢脸

【谚语俗语第92句】:【蜜罐子嘴,秤钩子心】释义:比喻嘴甜会说,心里打着鬼主意。例句:茶三钱、尼佳你们这些鬼东西,哪个不晓得哟!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哪个敢信!

【谚语俗语第93句】:【吃二遍苦,受二茬罪】(惯)指重新遭受苦难。

【谚语俗语第94句】:【如入宝山空手回】比喻放过了好机会,很可惜。清代《儒 林外史》:“放着这样一注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 回?”

【谚语俗语第95句】:【方丈】人们都知道,寺院住持叫“方丈”,那么,“方丈”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方丈”原来指禅林寺院中住持的居室或客殿。《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说,印度那烂陀寺的僧房,宽皆方丈许,故叫做“方丈之室”。唐代以后,由于方丈往往足禅林正寝,寺院住持的住所,故称寺主日“方丈”。原指僧房的“方丈”转而指住持的居室,最后直接称住持本人,从而变成一种职务的称渭了,俗称“方丈”或“方丈和尚”。方丈在一寺中具有很高的权威,所有的高阶干事都由方丈任命,另外,他可与所有的高职僧会谈,可解聘能力不足的干事,方丈有权处罚犯戒者,也能颁布新规。方丈还可以决定寺院的经费使用。当然,方丈所要负的责任也很繁重,他要领导僧众修行,要给寺众们讲经开示。

【谚语俗语第96句】:【月里嫦娥爱少年】(谚)嫦娥:神话中居住在月亮里的仙女。即使是仙女嫦娥,爱的也是年轻男子。 指年龄相当,本是男女情爱的基础。

【谚语俗语第97句】:【给力】“给力”一词,意思是很有帮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给力”原属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它从网络到社会应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和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竟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头版头条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文章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如此给力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与年轻人接轨。网友们笑了,正规媒体开始接纳网络语言。自此,“给力”一词频繁出现,并被人们接受。

【谚语俗语第98句】:黄蜂找窝——乱嗡嗡

【谚语俗语第99句】:【不出门的聪明汉,不如周游的愚笨人】(谚)周游:游遍各地。聪明人不出家门,反倒不如到处游览的愚笨人有见识。指出外游览能增长人的智慧,开阔人的眼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382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