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很现实的俗语经典歇后语,一打开我就陷入了回忆!

【谚语俗语第1句】:【是真难假,是假难真】(谚)真的就是真的,不能变成假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充成真的。指真与假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不容混同。 也作是假不能真,是真不能假。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谚语俗语第2句】:【两把钥匙挂在脖子下——开心又开心】(歇)开心:本指打开心房,转指高兴。形容非常高兴。

【谚语俗语第3句】:【 孙猴子七十二变】变化不定。或说:属孙悟空的,七十二 变。类似的:一天十八变。成语:变化无常。古华《浮屠 岭》:“放了口风。任什么人,都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还讲 什么孙猴子七十二变,一个跟头能打出十万八千里,但逃不 出如来佛的巴掌心。”

【谚语俗语第4句】:【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 |释义:意指要讲情面,不要揭发别人的短处。例句:“大奶,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我是你家小老婆,谁人不知?也不该为一个使女子,便无情无义地骂我!”

【谚语俗语第5句】:【娃子不哭奶不胀】(谚)小孩子不哭着要吃奶,妈妈的奶就不发胀,想不起来喂奶。比喻没有外界的刺激与干扰,自身乐得清静。

【谚语俗语第6句】:【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山】(谚)多交一个朋友,就等于给自己多修了一条方便的路;多结一个仇人,就等于给自己多设了一重阻碍前行的山。指朋友要多交,怨仇要少结。

【谚语俗语第7句】:【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惯)指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

【谚语俗语第8句】:【狗改不了吃屎】(谚)狗生来就吃惯了人的粪便,这是改变不了的。 比喻坏人总要做坏事,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他为非作恶的本性。

【谚语俗语第9句】:放学后,我总喜欢玩打仗。为了这个,常有同学到我家告状。妈妈说:“你爸爸说过你多少次了,就系不住心,那红白萝卜还有个心呢!”(河北·邯郸)

【谚语俗语第10句】:赤脚戴礼帽——顾上不顾下

【谚语俗语第11句】:【上赶着不是买卖】(谚)买卖:商场中的交易。紧追着买主硬要把货卖给人家,这不是做生意。指做事要等待恰当的时机,不能强求。

【谚语俗语第12句】:【心在嘴上长着】(惯)指心里怎么想,嘴里就怎么说,毫不隐瞒。

【谚语俗语第13句】:【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释义:哼啥二将:佛教守护庙门的两个神,形象威武凶恶,看了使人害怕。在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他们两个被描写成有法术的督粮官,一个鼻子里哼出白气,一个口里晗出黄气。后来用“哼哈二将”比喻有权有势的人手下的两个得力帮手;也比喻狼狈为奸的两个帮凶。哼哈二将虽然不镇庙,可是还能起吓唬人的作用。比喻有某种身份的人,在客观上就起某种作用。例句:有咱们在干部里面掺和着,不管他拿咱们当不当神仙拜,咱们俩总是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哪。

【谚语俗语第14句】:【婆娘做鞋——一针一线往前锥】(歇)锥:谐“追”。指一点一点地深入追问。

【谚语俗语第15句】:斑鸠吃小豆——心中有数

【谚语俗语第16句】:【泰山】妻子的父亲被称为“泰山”。这一称呼从何而来?出处有三。一说认为称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顶上有丈人峰的缘故。《唐六典》记载:“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顶,特出群峰之表。”由此可见,泰山顶上确有丈人峰。这一说法到宋代又被确认,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也说:“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长,‘泰山’也成为妻父的尊称。”这是唐宋资料所载,非传说,后世便称妻父为“泰山”。二说“泰山”之称源自晋朝。清代赵翼著《陔余丛考》一书,其卷三十七说,晋人乐广为卫瑜妻父,卫瑜尊其为“乐丈”,“乐”、“岳”谐音,“乐”讹为“岳”,“乐丈”讹为“岳丈”。其实,卫瑜尊其妻父乐广为“乐丈”,名副其实,无可厚非。“乐丈”讹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约定俗成规律。后又从“岳丈”变为“岳父”。“岳”又使人联想到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称为“泰山”。为了与“岳父”相并称,人们将妻母尊称为“岳母”。为了与“泰山”相并称,便将妻母称为“泰水”。这圈子兜得也太远了,不过,它的轨迹是乐丈——岳丈——泰山,落脚点还是“泰山”。三说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命中书令张说为封禅使,前往泰山修庙筑路。张说顺便将女婿郑镒也带了去,把修庙筑路的任务交给郑镒办理。郑镒是个贪官,偷工减料,趁机大捞一把,赃银翁婿二人平分。这当然得到张说的欢心,于是张说给郑镒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禅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却像坐直升机一样一下子升了四级,从九品芝麻官一下子成了五品大员,绿衫换成了大红袍。工程完毕,唐明皇领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举行封神大典。他见工程质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悦,正好又看见负责施工的郑镒的官服突然换了颜色,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侍立在一旁的郑镒问群臣:“诸位爱卿,尔等可知郑镒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群臣慑于张说的权势,不敢直言。此时,一个叫黄幡绰的伶人灵机一动,当即用手指了指脚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着张说,一语双关地说:“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碍于张说的面子,不便发作。此言一下子传遍朝野,听者无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戏称他人妻父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戏称变为尊称。

【谚语俗语第17句】:【麦子上场,小孩儿没娘】(谚)割倒的麦子堆到场里,急摊急碾,妇女们都忙着麦场上的事,小孩儿也就没娘照料。指麦子上场,是收麦过程中最紧张、最忙迫的时候。

【谚语俗语第18句】:灶王爷栽跟头——砸锅

【谚语俗语第19句】:拉磨的驴——瞎转

【谚语俗语第20句】:小兵要用自己漂亮的泡沫文具盒去换小强的米老鼠文具盒。奶奶说:“你啊,何必用会下蛋的母鸡去换不下蛋的公鸡呢?”(四川·汶川)

【谚语俗语第21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谚)这地方不收留人,总会有收留人的地方。指天地之大,何处不可安身,不必死守一处。 也作此处不留有留处。 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 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

【谚语俗语第22句】:指到黄牛便是马——信口雌黄;自欺欺人

【谚语俗语第23句】:妈妈买回几个月饼,要等爸爸回来一块儿吃,我却想快点儿吃。妈妈说:“看把你急的,有羊还愁赶不进山?”(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24句】:【村无大树,蓬蒿为林】释义:蓬蒿:蓬草与蒿草。村里无大树,蓬蒿便被视为林木。形容没有出众的人,稍有能力的人便很显眼。例句:解结问僚佐:“河北何少人士?”答日:“英伟大贤,多出山泽;河北土平地均,蓬蒿才高三尺,不足成林故也。”按:今谚村无大树,蓬蒿为林,当由此演。

【谚语俗语第25句】:【耍嘴皮子】(惯)指夸夸其谈或能说会道,口才出众。 也作耍嘴皮。 卖嘴皮。

【谚语俗语第26句】:【能叫挣死牛,不叫打住车】(谚)在坎坷的坡路上,宁可把牛累死,也不能让车打住不前进。比喻人宁可心力交瘁,付出生命,也不能使事业中途而废。

【谚语俗语第27句】:【门前结起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谚)门前拴着高头大马,有钱有势,不是亲戚的也会来认亲戚。 旧指人情势利,攀高结贵,只要有钱有势,人人都会来奉承。 也作门前扣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戗着讨饭棍,骨肉之亲不上门。 门前缚仔高头马,不来亲者也来亲;门前挂着破帘子,嫡亲娘舅陌路人。

【谚语俗语第28句】:【皇帝不使病人】(谚)皇帝也不派遣有病的人去公干。指病人休养治疗,是任何人不得干涉的。

【谚语俗语第29句】:【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跟什么人都能打交道,随机应 变,分别对待。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见人说人话,见 鬼说鬼话,她是多么不容易哟!”

【谚语俗语第30句】:【事不经过不知难】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没有亲身经 历,体会不到难处。《民国通俗演义》:“俗语有云:事非经过 不知难,蘧伯玉年至五十,才觉知非。”

【谚语俗语第31句】:【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释义:没有某种能力或力量,就不要招揽某种事情。例句:徐秋斋说:“长官,没有金刚钻,也不敢揽你这瓷器活。你放心吧!”

【谚语俗语第32句】:家有一老,犹如一宝,有了疑问,问之便晓。

【谚语俗语第33句】:【玩把戏】(惯)本指表演杂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戏”。

【谚语俗语第34句】:驴骑后,马骑前,骡子骑在正中间。

【谚语俗语第35句】:【跟着指挥棒转】交通警察用指挥棒指示车辆行驶方向。 引申为:盲目听从,绝对服从。成语:亦步亦趋。尤凤伟《中 国一九五七》:“我又横下一条心,决心不跟着他们的指挥棒 转。”

【谚语俗语第36句】:【使唤什么马,用什么鞭子】采取相应的方法。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我暴,是对你,啥马,用啥鞭子!”

【谚语俗语第37句】:【一传十,十传百】(惯)形容消息传播得非常快。 也作一传两,两传三。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谚语俗语第38句】:【死猪不怕开水烫】(谚)猪已经死了,任开水怎样烫都毫无知觉。比喻人身处绝境,无计可施,索性横下一条心,任由事态发展去。

【谚语俗语第39句】:【象棋】象棋在中国是一种非常普及且深奥无止境的一种棋类游戏。乍一看来,象棋好像产生在汉代。因为棋盘中心格的界河中写有“楚河、汉界”字样。其实,它是借用两军对垒的局势,渲染气氛,与楚汉相争无关。中国象棋的来源有几种说法,多与周朝文、武二王有关。《诗·踯颂序》中说:“维清,奏象舞也。”周文王时已有击刺的战斗技术,武王作乐,象征击刺排练为舞,故取此名。说明象棋是一种战争厮杀的棋戏。还有人认为象棋就是周武王所造:“象棋,武王所造,其进退攻守之法、日月星辰之象,乃争国用兵战斗之术。以象牙饰旗,故日象棋。”到底哪种说法有道理,至今没有定论。在没有史料和文物实物出土之前,所谓定论,只是讨论者一家之言。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高人(有智慧的人)所创,历代研习完善,才形成了超人的智慧。看看象棋活动的发展轨迹,或许对认识它的产生会有帮助。象棋活动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文字记载。如《楚辞·招魂》:“蓖蔽象棋,有六博些;分曹并进,道相迫些……”早期象棋活动到南北朝时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象棋迷,首次撰写出《象经》,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象棋博弈的指导书籍。到了北宋,象棋就基本定型了,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洛阳北宋墓中发现了瓷质象棋,黑白子各十六枚,与今象棋十分相似。明代的象棋活动,已经比较成熟,其标志是棋书、棋谱多达17种。清代的棋书、棋谱大都完整保存下来,基本分为三类:应用棋谱、残局谱、全局谱。这些棋谱是历代象棋活动的经验总结,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谚语俗语第40句】:【人生一盘棋】释义:指人的一生像一盘棋一样变化莫测。例句:唉!人生一盘棋,得得失失,真不易拿稳啊!

【谚语俗语第41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释义:用灯草做的拐棒儿,拄不得。比喻人靠不住。例句:你干净是个球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了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

【谚语俗语第42句】:【私凭文书官凭印】(谚)民间的房产地产发生纠纷,是以文契字据为根据的;官场中的公事交往,是以官印为根据的。指公事私事全靠实据,不凭口说。 也作“私凭文契官凭印”。

【谚语俗语第43句】:无弦的琵琶——丝不挂

【谚语俗语第44句】:逮兔打狐狸——举两得

【谚语俗语第45句】:又娶媳妇又嫁女——双喜临门

【谚语俗语第46句】:疯狗咬月亮——狂妄

【谚语俗语第47句】:【望乡台上打莲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乡台:迷信传说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登此台可望见阳间家乡情况。莲花落:曲艺的一种,用竹板击出节拍以辅唱,旧时常有乞丐用以乞讨。指不知自己处境的险恶或不知死到临头,还一意孤行的人。含讥讽、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48句】:戴铃铛的骆驼——后面跟着

【谚语俗语第49句】:【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马蹄刀: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东西用具。本指用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会漏掉,转以形容人极其吝啬,舍不得拿出钱来。也形容人言行严密周到,毫无漏洞。 也作“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谚语俗语第50句】:属麂子的——胆小怕事

【谚语俗语第51句】:【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释义:只有没本领的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例句:“难是难,可世上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谚语俗语第52句】:【拉下水】(惯)比喻用卑鄙的手段使人上钩,迫使其同流合污。 也作拉人落水。 拖下水。 扯下水。

【谚语俗语第53句】: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谚语俗语第54句】:鸭脚上挂铜铃——响当当;当当响

【谚语俗语第55句】:【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释义:借指事情自有公论。例句:你啥话也别说,只管放声大哭,一天哭它三场,你哭不上三天,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论短长。

【谚语俗语第56句】:有这么一家子,老子蹲过监狱,大儿子、二儿子又先后被公安局抓走了。我奶奶叹息道:“这一家人哪,真是刺猬肚子里爬出来的小子——没一个光溜的。”(安徽·天长)

【谚语俗语第57句】:【灭门刺史,破家县令】见“破家县令,灭门刺史”。

【谚语俗语第58句】: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谚语俗语第59句】:【眼不见,心不烦】看不见也就算了,不操心。类似的:耳 不听,心不烦。清代《红楼梦》:“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 气,任凭你们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 了。”

【谚语俗语第60句】:【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惯)为了抓到热油锅里的钱而不怕烫手。形容人贪婪,为了钱而不怕冒风险。

【谚语俗语第61句】:眼镜蛇张嘴——放毒

【谚语俗语第62句】:【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贪婪,自不量力。明代《警世通 言》:“古人说得好:人心不足蛇吞象。当初贫困之日,低门 扳高,求之不得;如今掘藏发迹了,反嫌好道歉起来。”

【谚语俗语第63句】:【 没犯罪充了一军】无缘无故受苦受累。李准《老兵新 传》:“我还没见过这种房子,学校里边那个鸡舍牛圈也比这 个强,这可算来到地方了,没犯罪充了一军。”

【谚语俗语第64句】:【哈密瓜】“哈密瓜”外形金黄灿灿,肉质丰厚,芬芳诱人,香甜满口,扬名四海。新疆正好有个地方叫哈密,所以人们以为哈密瓜的故乡在哈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哈密瓜的故乡可不是哈密。哈密瓜的种植历史超过千年,它的故乡确实在新疆,但不是哈密,而是鄯善。鄯善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绿水环绕,昼夜温差大,极适合甜瓜生长。鄯善瓜之所以变成哈密瓜,源于人们张冠李戴的误传。清代时,康熙皇帝封赏统治哈密的额贝都拉为哈密王。额贝都拉对清廷赐予他封号感激涕零,他亲自率领一个使团前来京城,以叩谢皇帝赐予的荣耀。出发前,特意从鄯善带了一大批鄯善甜瓜,当做送给皇帝的贡品。因为古代交通不便,那么遥远带来的瓜果自然非常珍贵,这种瓜果从来没有在京城出现过。康熙帝第一次吃鄯善甜瓜,感觉芳香扑鼻,味甘如蜜,于是赞不绝口,龙颜大悦。便问大臣:“这瓜享何贵名,产于何地?”大臣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瓜,哪里知道它的名称呢。有一个大臣灵机一动,立刻回复皇帝说:“这瓜是哈密王上贡的,就是哈密瓜了。”自此之后,鄯善甜瓜便更名改姓,变成了“哈密瓜”。

【谚语俗语第65句】:失群的大雁——孤孤单单

【谚语俗语第66句】:黄牛钻鼠洞——行不通

【谚语俗语第67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谚)画出虎的皮毛容易,要把虎的风骨画出很难;认识人的外貌容易,要看清人的内心很难。指世间最难的事莫过于识透人心。 也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画虎难画骨,知人难知心。

【谚语俗语第68句】:【树老易空,人老易松】见“人老易松,树老易空”。

【谚语俗语第69句】:沸腾的开水——响(想)得厉害

【谚语俗语第70句】:一个势孤俩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谚语俗语第71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俗语比喻造什么因,得什么果。它看似一条农谚,却是一个典故,典出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九卷。说的是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有个叫柳宣教的书生考中进士,当上临安(今杭州)府尹。上任时,厅下一应人全部来参拜,唯独城南水月寺住持玉通禅师不到。柳宣教怀恨在心,决心报复他,定下一计,让一个叫红莲的绝色女子去与玉通禅师私通。玉通禅师得知上当,当晚自处圆寂。他死后,同样没有放过柳宣教,投胎柳妻,生下一女,名叫柳翠,不守妇道,干尽风流韵事。佛家认为这是玉通禅师对柳宣教的惩罚性报复,该到此为止了,便决定找个机会度玉通禅师出世。也就是说要使玉通禅师的化身——柳翠皈依佛门。所以,佛家委派法空长老点化柳翠。一天,法空长老来到柳翠门前化缘,柳翠问道:“师父,你有何本事来此化缘?”法空长老说:“贫僧没有什么本事,只会说些因果之事。”柳翠问道:“什么因果?”法空长老说道:“前为因,后为果;作者为因,受者为果。如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样,种是因,得是果。没有播种,哪里会有收成?好因得好果,恶因得恶果。”一番话,说得柳翠一下子明白了。她死后,人们都说是活佛显化,很多人赶来送葬。

【谚语俗语第72句】:【两边倒】(惯)指没有主见,对两边的意见都随声附和。

【谚语俗语第73句】:【硬来硬抗,软来软磨】(惯)指不向对方屈服,以对方采取的态度来对付对方。

【谚语俗语第74句】:【狗咬吕洞宾——不认得真人】(歇)吕洞宾: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也叫吕祖。真人:道教称修行得道的人。指不认得真正有身份的人,或真正好心的人。常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75句】:【二虎相斗,必有一伤】释义:比喻双方互相争斗,终有一方失败、受损失。“相斗”又作“相争”、“争斗”。例句:他无情,咱们不能无义。如今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咱们还不很清楚。二虎相斗,必有一伤,正中杨嗣昌的心怀。

【谚语俗语第76句】:儿童节这天,学校要举行讲故事比赛。由于我平时没抓紧练习,没记牢,心里很急,就求妈妈中午不休息陪我练讲故事。妈妈说:“你呀,真是水到屋檐才开沟。”(广西·贵港)

【谚语俗语第77句】:【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多指相貌 方面的缺点。期刊:“你老觉得我难看,你可以摇摇头,撇撇 嘴,说我丑人多作怪,马不知脸长,但你没有资格说我下 贱。”

【谚语俗语第78句】:【水是土地的血液】释义:没有水,土地就不能长庄稼。例句:沙比尔望着这有水便可以变成良田的荒地,心里可不是滋味。“水是土地的血液”,“土地离不开水,好汉离不得群。”

【谚语俗语第79句】:【有了千田想万田,做了皇帝想成仙】(惯)形容人贪得无厌。

【谚语俗语第80句】:【瞎子见钱眼睛开】(谚)指金钱对人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也作瞎子见钱眼也开。 瞎子见钱眼睛亮。

【谚语俗语第81句】:【驴唇不对马嘴】见“牛头不对马嘴”。

【谚语俗语第82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蚍蜉,蚂蚁。比喻做事不自量 力。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近有文僧,勾结小报,竟也作 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而且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了。”

【谚语俗语第83句】:【一百个朋友嫌少,一个仇人嫌多】(谚)朋友交得越多越好,仇人最好是一个也没有。指人应广交友,不结仇。

【谚语俗语第84句】:【佛在心头坐,酒肉穿肠过】(谚)只要人心中常存着佛经教义,纵然不守清规戒律饮酒吃肉也不害事。 指行善重在修养善心,不在形式。 也作佛在心头坐,酒肉腑肠过。 滔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

【谚语俗语第85句】:【请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做事另有企图。成语:别有用 心。柳青《种谷记》:“我早看见行政请女客引外甥,就是请 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谚语俗语第86句】:【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谚)聚宝盆:传说中聚积着取之不尽的财宝的盆。摇钱树:传说中能摇落金钱的树。指俭和勤是相辅相成的,俭能积存,勤能创收,能创收又能积存,自然就能致富。 也作“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谚语俗语第87句】: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谚语俗语第88句】:【好汉不怕出身低】(谚)指好男儿贵在有真才实学,能自立自强,不在乎出身门第的高下贵贱。 也作好汉不怕出身贱。 英雄何论出身低。

【谚语俗语第89句】:不爱人民的人,什么也不爱。

【谚语俗语第90句】:癞蛤蟆蹲门槛——想装石狮子

【谚语俗语第91句】:【盗虽小人,智过君子】(谚)盗贼虽说是小人,但其机智程度,往往超出常人。指智谋的高下并不完全受社会文明层次的制约。

【谚语俗语第92句】:【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释义:妻子贤惠,能及时提醒丈夫,少犯错误。孩子孝顺,当父亲的就安心了。例句:若是殷家女子贤惠时,劝她丈夫学好,也不至于后来惹出这场大事了。自古妻贤夫祸少,应知子孝父心宽。

【谚语俗语第93句】: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谚语俗语第94句】:小军平日很骄傲。这次考差了,神态沮丧极了,他爸爸说他“就像老绵羊的尾巴——翘不起来了”。(河南·浚县)

【谚语俗语第95句】:【乌不三,白不四】(惯)乌:黑。 形容人不三不四,不像样子。

【谚语俗语第96句】:【糠了的萝卜——没大辣气】(歇)糠:萝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 本指萝卜变得不辣了,转喻人变得不那么厉害了。

【谚语俗语第97句】:【没有三分利,谁肯起五更】(谚)三分利:三分的利润。五更:一夜分五个更次,第五个更次在黎明时分。指人们起早摸黑苦干,无非就是为了财利。

【谚语俗语第98句】:【下软蛋】(惯)比喻向对方服输。

【谚语俗语第99句】:【物不平则鸣】(谚)比喻人在受到不公正对待时,就会呜叫呼冤。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08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