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民间俗语经典谚语,女生一看就倾心!
【歇后语第1句】:【少年夫妻老来伴】释义:指夫妻共同生活,能互相照顾。例句:生下个红头花色的崽娃来,他王家也不致断了香火子嗣。就是生不下崽娃,少年夫妻老来伴,寒冬腊月也有个暖被窝的……
【歇后语第2句】:【男子无妻财无主,妇女无夫身落空】(谚)男子不娶妻,财产就无人掌管;妇女不嫁丈夫,自身就没依靠。指男女婚配,才能建立家庭。 也作男无妇,家无主;妇无夫,身无主。 男无妇,家无主。
【歇后语第3句】:半江中盖房子——从何做起
【歇后语第4句】:【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谓各有各的做法,方法不 同。成语:异曲同工。鲁迅《伪自由书》:“俗语说,戏法人人 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 有人看,总有人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
【歇后语第5句】:铜钱眼里打秋千——小人
【歇后语第6句】:毒蛇爬竹竿——绞(狡)滑(猾)
【歇后语第7句】:【小康】现在,我们国家正在建设小康社会,“小康”一词使用频繁。那么,小康源出何处?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里,《诗经·民劳》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生活比较安定的意思。到春秋战国时代,小康是儒家学说中阐述的一种社会境界,它相对于“大同世界”而言,层次比较低。东汉郑玄说过,小康是比较安定的生活状态。大约到了宋代,小康一词才逐渐接近现代含义,指家庭比较富裕,不愁温饱,可用小康表示。今天我们所说的小康,具有崭新的内容,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不单是有钱就是小康,而且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的综合反映,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文化、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歇后语第8句】:【蝗虫吃过界】(谚)蝗虫:昆虫,善飞善跳,农作物的害虫。指蝗虫结队飞行,作践庄稼,不分地域。 比喻贪官污吏肆意侵吞,损国害民。
【歇后语第9句】:【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褶,包子捏合时形成的面纹。谓质 量好,不一定表现在外面。类似的:有肉的馍馍,不用捏褶。 浩然《金光大道》:“你不用装穷,包子有肉不在褶子上,外面 棒子面,一咬里面全是油!”
【歇后语第10句】:【羊羔掉进虎口里】(惯)比喻弱者陷入危险境地或落入强者手中。
【歇后语第11句】:盖房子请到箍桶匠——找错了人
【歇后语第12句】:【远观不如近睹】(谚)指远距离观望不如近处观察认识得更全面。
【歇后语第13句】:【宰相肚里好行船】(谚)宰相:朝廷中官职最高的大臣。指大人物胸襟开阔,度量大。也泛指有修养的人能宽容别人,不计较小事。 也作宰相腹中撑得船过。 宰相肚里横开船。
【歇后语第14句】:表哥初中毕业,嫌自己家穷,想出外打工。舅母说:“人勤,穷不久;人懒,富不长。只要你脚踏实地地干,在哪都会过上好日子。”(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15句】:鸭上架——全靠逼
【歇后语第16句】:【刘寄奴】“刘寄奴”是一味中草药,它是用人名命名中草药的级别最高的人。 “刘寄奴”本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传说刘寄奴小时上山砍柴,见一巨蛇,急忙拉弓搭箭,射中蛇首,大蛇负伤逃蹿。第二天他又上山,隐隐约约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捣药声,即随声寻去,只见草丛中有几个青衣童子捣药,便上前问道:“你们在这里为谁捣药?治什么病呢?”童子说:“我王被寄奴射伤,故遣我们来采药,捣烂敷在患处就好了。”寄奴一听,便大吼道:“我就是刘寄奴,专来捉拿你们。”童子们吓得弃药逃跑,寄奴便将其草药和臼内捣成的药浆一并拿回,用此药为人疗伤,颇有奇效。后来,刘寄奴领兵打仗,凡遇到枪箭所伤之处,便把此药捣碎,敷在伤口,很快愈合,甚为灵验。但士兵都不知道叫什么药,只知道是刘寄奴射蛇得来的神仙药革,于是就把它叫“刘寄奴”。这是唯一用皇帝的名字命名的中草药,一直流传到现在。
【歇后语第17句】:放学回家,我只顾玩耍,很晚了作业还没做,妈妈狠狠地批评了我。爸爸在一旁说:“赶前不赶后,赶后有气受。”(河南·孟津)
【歇后语第18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谓采取相应的斗争方式、报复行动。 成语:针锋相对。老舍《四世同堂》:“不行,不能让她跑掉。 对她,就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歇后语第19句】:【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释义:初三晚上月亮下有云带,初四白天就有倾盆大雨。例句:新月下,有黑云横截,主来日雨。谚云:“初三月下有横云,初四日里雨倾盆。”
【歇后语第20句】:【朝来愁檗,暮来愁米】(惯)缺柴少米。形容生活困难。
【歇后语第21句】:【丢了芝麻,捡了西瓜】(惯)比喻得大于失。 也作“撒了芝麻捡个西瓜”。
【歇后语第22句】:【耳目】“耳目”一词指替人刺探消息的人。耳目,本义是耳朵和眼睛,如孔子“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文案,要求的便是耳和目的安分守礼。眼睛能视能见,耳朵可听可闻,于是在古汉语中,耳目再引申为审察和了解的意思。作为刺探消息的“耳目”,即源于此引申义。如《国语·晋语五》中说:“若先,则恐国人之居耳目于我也,故不敢。”既然耳目有这种审察、了解的功能,于是发挥耳目作用的人,如我们今天说的特工、暗探、线人等,便也成了别人的“耳目”。《汉书·赵广汉传》载:“赵迁颍川太守,……吏民相告讦,广汉得以为耳目,盗贼以故不发,发又辄得。”这里的“耳目”,指为间谍情报机构刺探情报的人。和当今一些国家的安全部门的间谍活动有很相似的地方。
【歇后语第23句】:【三十六计走为上】此语指事态无法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上”确实是三十六计之一,排在最后一计。那么,是谁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组合成一句俗语呢?据《南史·王敬则传》,南朝齐代,明帝萧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辅国将军王敬则趁机谋反。明帝的二儿子萧宝卷当时正在东宫议事,派人上屋观望,见征虏亭大火冲天,王敬则大兵将至,萧宝卷吓得赶紧收拾行装准备逃走。有人报告了王敬则,王敬则自言自语,像是对着明帝父子说:“过去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就让你们父子赶快逃命去吧!”看来王敬则虽然谋反,但没把事做绝。
【歇后语第24句】:【情真不言谢】(谚)真情实意的人之间,不说感谢的套话。指彼此感情真挚,就用不着说客套话。
【歇后语第25句】:【有卖的,有买的】谓互相需要,事情总能办成。或说:有 丢的,有拾的/有丢的,有拣的。王统照《山雨》:“你真是个 雏子,有卖的就有买的,没有销路我自己还吸得下?”
【歇后语第26句】:【乖气致戾,和气致祥】见“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歇后语第27句】:【人离乡贱】(谚)旧指人离开本乡本土,到外地去谋生,人地生疏,到处求人,总不免要看别人的脸色。 也作人离乡贱,物离乡贵。物离乡贵:货物离开它的原产地就值钱了。 物离乡贵,人离乡贱。
【歇后语第28句】:生长在花园里的花朵是美丽的,生活在祖国土地上的人民是自豪的。
【歇后语第29句】:【无立足之地】(惯)立足:能站住脚或生存下去。比喻没法生存下去。也形容非常惭愧,无地自容。
【歇后语第30句】:【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做事无论是出于爱还是恨,都 要做到底,有效果,不能半途而废。明代《水浒》:“鲁智深 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 州!”
【歇后语第31句】:茶馆里的买卖——滴水不漏
【歇后语第32句】:【 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人太老实,不会说话。成语:寡 言少语。台湾琼瑶《几度夕阳红》:“他那个太太呀,和他正 相反.三拳打不出一个闷屁来,问一句,答一句,别别扭扭, 不过很漂亮。”
【歇后语第33句】:【夜长梦多】(谚)夜眠的时间过长,往往做的梦就多。指问题不及早解决,时间拖长,事态容易发生不利的变化。 也作夜长梦多,日久生变。 夜长梦多,好事多磨。
【歇后语第34句】:【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惯)比喻采取损害他人的手段,求得个人地位的提升。
【歇后语第35句】:【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谚)和尚跑得了,和尚庙却跑不了。指当事人可以跑掉,但产业还在,有干系的人还在。比喻暂时的应急办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也作跑了和尚有庙在。 跑得了老道跑不了观。观:道教的庙观。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寺。
【歇后语第36句】:【生日吹蜡烛】孩子们过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开始赠送生日蜡烛。生日那天,吃着蛋糕,又吹蜡烛,别提有多高兴了。不过,过生日吹蜡烛的来历恐怕孩子们不知道。过生日要吹灭插在蛋糕上的蜡烛,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弥新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在圣坛上摆上插着蜡烛的甜蜜蛋糕。后来,古希腊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烧着的蜡烛,并增加了吹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隐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们要求一个心愿,并且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他们便可以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歇后语第37句】:天高皇帝远——管不着;有冤无处申
【歇后语第38句】:有财万事足,无病一身轻。
【歇后语第39句】:两人坐跷跷板——此起彼落
【歇后语第40句】:【拿猪头送错了庙门】(惯)比喻巴结、投靠错了人。
【歇后语第41句】:白银子扔人——银(人)打人
【歇后语第42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谚)指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只要有决心,百折不挠,总会成功的。 也作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
【歇后语第43句】:【老鼠儿见了猫】(惯)比喻弱者见到了惧怕的人。 也作“耗子见了猫”。
【歇后语第44句】:楼顶上看人——把人看低了
【歇后语第45句】:【见缝儿就钻】钻,兼指钻营,想方设法占便宜。相关的: 找空子下蛆/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类似的:见缝儿就钻,不 知道背能不能过去。老舍《东西》:“永远劝人多挣钱,永远 教给人见缝子就钻。”
【歇后语第46句】:娃儿们在一块儿玩,卢二奶总说自家孙子心善要吃亏。王三婶听不惯,嘴一撇说:“黄鼠狼只说它娃儿香,刺猬总觉它娃儿光。谁家的娃儿谁看不顺溜?”.(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47句】:【 长流水不断线】稳步持续发展。《小说月报》( 1980,7): “留点后路,长流水不断线,万一哪个月出点事,没有完成任 务,仍然可以发奖。”
【歇后语第48句】:【千金小姐】“千金小姐”是敬辞,多称别人的女儿。女孩何以称千金小姐,典出春秋伍子胥。 “千金小姐”和我国古代的货币单位有关系。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以一镒为一金(镒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镒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汉朝为一斤金子为一金。秦汉时金多指黄铜,“千金”实为铜千金。后人借“千金”以言贵重,如“一字千金”、“一言千金”、“一诺千金”等均是。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离楚国,投奔吴国。途中他饥困交加,见一位浣纱姑娘竹筐里有饭,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顿生恻隐之心,慨然相赠。伍子胥饱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对方为他的行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触为礼教和舆论所不容,她随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见状,伤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后来,伍子胥在吴国当了国相,率军队攻入楚国。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报了大仇,又想到要报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当年跳水的地方。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来。用“千金”来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元代曲作家张国宾所写的杂剧《薛仁贵荣归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以后就流行起来了。
【歇后语第49句】:【抛头颅,洒热血】(惯)指为了信仰而流血牺牲。 也作“洒热血,抛头颅”。
【歇后语第50句】:【充耳不闻】“充耳不闻”汉语词典解释是“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词典也有望文生义之嫌,“充耳”并不堵塞,也不充满耳道,它来自古代皇帝的皇冠,称为冕,它的形状就像我们今天见到的大学生毕业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见到。冕的造型非常讲究,最上面的木板称为冕板,前圆后方,代表天圆地方,象征天子必须效法天地之德。后面比前面高出一寸,呈向前倾斜形状,提醒国王应该时刻关怀百姓。冕冠两侧,各有一孔,用于穿插玉笄,以与发髻拴结。并在笄的两侧系上丝带,在颌下系结。在丝带上的两耳处,还各垂一颗珠玉,名叫“充耳”。不塞入耳内,只是系挂在耳旁,以提醒皇帝切忌听信谗言,具有象征意义,这就是“充耳不闻”这个词的来历。
【歇后语第51句】:【打破脑袋用扇子扇】释义:比喻把生死置之度外,满不在乎。例句:黄金湖一看,来者不善,又是老对头。心里一横,想起金山大哥的那句话:“打破脑袋用扇子扇,上肖县长、常专员那打官司去!”
【歇后语第52句】:足球队员——不用手(守)
【歇后语第53句】:吃虱子留后腿——小气
【歇后语第54句】:一台无二戏,台上无闲人。
【歇后语第55句】:鸭子过河——随大流
【歇后语第56句】:村里修公路,需要拆民房,村民们对此众说不一。爷爷捋了一把胡子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干部都拆了房,咱还有啥说的?”(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57句】:二百钱一双乌拉——贱皮子(不知羞耻)
【歇后语第58句】:【国手】“国手”指精通某种技能在国内数第一流的人,也特指人选国家队的体育选手。不过,足球运动员又称之为“国脚”。有许多人认为“国手”是现代词汇,其实古已有之。国手源于古代的一句谚语,本意是指善于下棋的人。有古代谚语为证:“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意思是再聪明的人,再善于算计的人,也有算不到的地方,国家的一流棋手还有输棋的时候,意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其中“围手”就是指的善于棋弈的大家。后泛指国人中的佼佼者,指才能、技艺出类拔萃的人。如中国派出参加世界中学生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选手也称国手。
【歇后语第59句】:【给人送肉,不如教人养猪】(谚)指教会别人养猪比给人送一块肉强,因为这能从根本上使人解决吃肉的问题。比喻帮人要从根本上帮。
【歇后语第60句】:石头缝里的荆疙瘩——根子硬
【歇后语第61句】:一天一宿变两回——朝令夕改
【歇后语第62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惯)比好的差一些,比差的好一些。指处于中等水平。
【歇后语第63句】:【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歇)元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银的一般重五十两,金的重五两或十两。指爱财胜过爱性命。讥讽人极其吝啬。 也作“揣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歇后语第64句】:【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指困难的时候,能够看出人的 品质。王蒙《失态的季节》:“家贫出孝子,国乱显忠臣,同样 的逻辑也适用于兄弟姐妹。”
【歇后语第65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的口】(谚)簸箕:用竹篾或竹条编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难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让说话。指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不让人品评议论。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让人们传播。
【歇后语第66句】:山泉多的地方河流总是澎湃,群众多的地方智慧将在那里产生。
【歇后语第67句】:【 前有车,后有辙】辙,轮迹。谓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前有车,后有辙,双喜就是我的 榜样!”
【歇后语第68句】:【八个人也抬不走一个“理”字】(谚)理:公理。指凡事只要遵循公理,任凭他人多势众也不能改动。
【歇后语第69句】:奶奶说:“六月的韭菜没有九月的韭菜好吃,六月韭,臭死狗;九月韭,九朵菊花下烧酒。”(云南·祥云)
【歇后语第70句】:【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惯)指对方不够资格,根本不配与自己相比。
【歇后语第71句】:【起头容易结梢难】(谚)结梢:结尾,做到底。指做事开始时容易,有头有尾一直做到底却很不容易。 也作“起头易,到底难”。
【歇后语第72句】:【砍的不如镟的圆】(谚)镟(xuan):用车床或刀刃转着圈地削。指用刀斧砍的不如镟下的圆。 比喻编造的假话不如顺情合理的话可信。也指做事死搬硬套不如灵活应付好。 也作“砍的不圆镟的圆”。
【歇后语第73句】:【贱陀螺——不打不转】(歇)陀螺:海螺形玩具,木制,玩时用绳子或布条缠绕后用力抽开,使直立旋转,越抽打转得越快。本指陀螺不抽打就不转,转喻不施加压力或不来硬的就不听从。
【歇后语第74句】:【百拙无一能】(惯)拙:笨。指一点本领、能耐都没有。
【歇后语第75句】:【一日三,三日九】【第9句】:久谐音,谓经过较长时间。明代《古 今小说》:“一日三,三日九,捱到十月满足,生下一个小孩儿 出来,举家大惊。”
【歇后语第76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歇)汤里来: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浆后,再加入石膏或盐卤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处来,还回到何处去。也形容四处劳苦奔波。
【歇后语第77句】:我的胆子小,晚上不敢出门,奶奶鼓励我说:“鬼怕恶人铁怕炭,豆腐渣也怕那个烂米饭。勇敢点!”(河南·长垣)
【歇后语第78句】:【喝墨水】(惯)比喻有文化、有知识。 也作“喝墨汁”。
【歇后语第79句】:【火锅】在当今的饮食活动中,火锅是最受人们青睐的饮食之一.最知名的火锅当属重庆火锅。其实,火锅并不是近代人的创举,火锅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那时不叫火锅,而是叫温鼎(翻译成现代语其实就是火锅)。它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西周时得到发展。它们均属于小型鼎,有着使用方便、易于移动、边煮边食、可涮可食的特点。从出土的实物来看,各地的温鼎器型相差较大,有方形的,有圆形的,还有带托盘的。从火膛的位置看,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两种。尽管这些温鼎造型各有特色,但其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用于筵席间加热食物。因为筵席是席地而宴,用当时的鼎加热食物,会烧坏筵席,所以,发明了温鼎,炭火不直接暴露在外,放在筵席上不会造成什么火光之灾。商周时代的温鼎应该说是当代火锅的鼻祖,经过几千年的变迁,材料与外形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功能本质却没有变,仍保留着原始的构造。拿出土的温鼎来涮羊肉,一样味美可口。但那是文物,价值昂贵,使不得。
【歇后语第80句】:【拿得起,放得下】(惯)1指人有本领、有技能。2指人心胸开阔,不计较小事。3指处理问题果断、灵活,有能力承担,也舍得放弃。
【歇后语第81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释义:无房无地,一无所有,形容非常穷困。例句:三间烂草房也让马大头夺了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她们母女只得沿街乞讨,漂泊他乡。
【歇后语第82句】:【大象口里拔生牙】释义:比喻做事冒险,或触犯强者。例句:那官员每(们)手里东西,有进无出。“老虎喉中讨脆骨”,“大象口里拔生牙”,都不是好惹的,不要思想到手了。
【歇后语第83句】:吃过晚饭,妈妈看天色还早就去备课,可是没备多久天就黑了。妈妈说:“怎么黑得这么快呀?我还没备完一堂课呢!”爸爸说:“天黑做不久,天亮困不久。”(湖南·株洲)
【歇后语第84句】:高射炮手——见机行事
【歇后语第85句】:【刀钝石上磨;人钝世上磨】(谚)钝刀要在砥石上磨砺,才能锋利;笨人要在社会上磨炼,才能开化。 指社会实践最能使人增长才干。
【歇后语第86句】:抱着干柴救火——帮倒忙
【歇后语第87句】:【黑煞神撞着个霹雳鬼】(惯)黑煞神:凶神。比喻厉害的人碰到了一起。
【歇后语第88句】:【破表——没准儿】(歇)本指钟表走时不准,转指做事没有把握,不确定。
【歇后语第89句】:【一而再,再而三】(惯)比喻由此及彼,连续多次。
【歇后语第90句】:头穿袜子脚戴帽——切颠倒
【歇后语第91句】:【一个朋友一条路,一个冤家一堵山】(谚)多交一个朋友,就等于给自己多修了一条方便的路;多结一个仇人,就等于给自己多设了一重阻碍前行的山。指朋友要多交,怨仇要少结。
【歇后语第92句】:邻居有个小孩子,什么都好,就是贪吃,而且自己的东西从不给别人吃。他爷爷说他“你吃别人的东西吃出汗来,别人吃你的东西急出汗来”。(江苏·常州)
【歇后语第93句】:【蛟龙归大海】谓到了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地方。类似 的:龙归大海,虎人深山。成语:得其所哉。徐光耀《平原烈 火》:“老周这次回来,就是蛟龙归了大海,咱大队又添了一 员虎将,无论如何,今天得庆贺庆贺!”
【歇后语第94句】:桅杆做了顶门杠——大材小用
【歇后语第95句】:不叫的黄蜂——暗里叮人
【歇后语第96句】:船老大带徒弟——从何(河)说起
【歇后语第97句】:【富家一席酒,贫汉一年粮】(谚)富家豪华奢侈,一席酒筵的费用,就是够买贫穷人家一年的口粮。 指富人生活极其铺张浪费。也指贫富之间的差距惊人。
【歇后语第98句】:【乱点鸳鸯谱】故事出自《醒世恒言》第八卷“乔太守乱点 鸳鸯谱”。乔太守自作主张,强使青年们婚配。借指胡乱安 排。刘绍棠《鹧鸪天》:“你真是乱点鸳鸯谱!你资格老,威 信高,领导工作经验丰富,好端端的为什么想打退堂鼓?”
【歇后语第99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释义:比喻事物小而齐全,可以作为典型代表。例句:那小饭馆可以说是北京市最基层最不起眼,甚而会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视为最低级最不屑一顾的社会细胞。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整个北京城的阴睛风雨、喜怒悲乐,都能从那小小的饭馆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响。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