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深入人心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真的太经典了!

【谚语俗语第1句】:【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释义:读书窗下不要谈论命运好坏,考试场中不要谈论文章如何。例句:秦宗师笑道:“俗语说得好:‘窗下休言命,场中莫论文。’我本偏不信此说,场上乃论文之地,若不论文,却将何为据?”

【谚语俗语第2句】:【三魂掉了二魄】形容人害怕,发呆,精神恍惚。类似的:. 失了三魂,丧了七魄。成语:魂不守舍、魂飞魄散。菡子《纠 纷》:“她已经怀了身子了呀!她少不得怨恨自己,怨恨刘 二,每天担着一笔心事,三魂掉了二魄似的。”

【谚语俗语第3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惯)指被敌军围困,孤立无援,陷处绝境。 也作内无粮草,外无援军。 内无粮弹,外无援兵。 外无救援,内绝粮食。

【谚语俗语第4句】:煎熬过的中药——全是渣滓

【谚语俗语第5句】:【人不压众,貌不惊人】(惯)指人的相貌不出众,很普通。 也作“衣不压众,貌不惊人”。衣:衣装,衣饰。

【谚语俗语第6句】:咬破饺子皮——露了馅

【谚语俗语第7句】:【 为别人的豆子,炒烂自己的锅】为帮助别人,牺牲了自己的 利益。张恨水《夜深沉》:“您早知道我是个热心的人 吧!……就为了这一点,常常为着别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 锅。”

【谚语俗语第8句】:【鸭子过河——不沾水】(歇)鸭子羽毛有防水的油质物,游小时沾不上水。比喻经历风险,不受伤害。

【谚语俗语第9句】:【人皮包着狗骨】(惯)骂人不是人。

【谚语俗语第10句】:【兵悚悚一个,将悚悚一窝】悚,无能。借指领导不力,连累 全体。类似的:主将无谋,累死千军。社会学图书:“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话,道是兵悚悚一个,将悚悚一窝,诚为古今经 验之谈。从某种意义讲,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 着整个班子的水平和性质。”

【谚语俗语第11句】:【裹脚布围脖子——臭一圈儿】(歇)裹脚布:旧时女子缠足用的布条。臭:本指气味难闻,转指坏的(名声)。形容人名声不好,让周围一带的人都厌恶。

【谚语俗语第12句】:【天上下雨地下滑,自己跌倒自己爬】(谚)比喻遭受失败要振作起来自我奋斗。也指在哪儿受了挫折,就在哪儿总结教训重新干起。

【谚语俗语第13句】:【吃人家碗半,被人家使唤】(谚)哪怕是吃了人家半碗饭,也必须服从人家的指使。指得了人家的一点好处,就得为人效力。 也作吃人一碗,听人使唤。 吃谁家的饭,归谁家管。 吃人茶饭,与人担担。

【谚语俗语第14句】:【死蛟龙,不如活老鼠】(谚)蛟龙:传说中能兴风作浪的神异动物。蛟龙只要一死,就连一只活着的老鼠都不如。指世间的一切贵在新生有活力。也专指文艺作品贵在活泼有生气。

【谚语俗语第15句】:土地爷打城隍——管得宽

【谚语俗语第16句】:【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人不可轻信。姚雪 垠《李自成》:“走的好,走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 不可无。万一有一个料不到,连老本儿就赔上了。”

【谚语俗语第17句】:十二月天找杨梅一难上难

【谚语俗语第18句】:狗戴礼帽——不像人

【谚语俗语第19句】:沤烂的花生——不是好仁(人);没有好仁(人)

【谚语俗语第20句】:【一园瓜,就一个熟的】只有一个成熟、出众。成语:出类拔 萃。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咋知道我没照顾?就 你有情,别人都没意?一园瓜,就你一个熟透了!”

【谚语俗语第21句】:爬高楼摘月亮——空想

【谚语俗语第22句】:【二月间的桃子——不熟】(歇)本指桃子尚未成熟,转指对人或事物不熟悉。

【谚语俗语第23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师傅只能引导,学习钻研要靠 自己努力。刘云若《红杏出墙记》:“不说就不说,我这是点 破你们,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将来你们有了那一天, 可不要忘了我。”

【谚语俗语第24句】:【敢怒而不敢言】这一俗语的意思是心里愤怒但嘴上却不敢说。此典出自唐代杜牧《樊川文集·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阿房宫”是秦朝的宫殿,且早已被焚毁,杜牧何以想起要作此赋。原来,唐敬宗(李湛)时,大修宫殿,以致朝政昏乱,民不聊生。大诗人杜牧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借助揭露秦朝统治者大修防房宫的奢侈荒淫,对唐敬宗进行讽谏,借古讽今。看来,杜牧也是敢怒而不敢言,顾此而言彼。杜牧的《阿房宫赋》中写道:秦始皇应以自己的心去体会千万人的心。秦人喜爱奢侈豪华,臣民百姓也都思念自己的家园。为什么把锱铢一般微小的东西都掠夺干净,却像泥沙一样地去使用!使支撑栋梁的柱子多于田里辛勤劳动的农夫;梁上的椽子比织布机上的织女还多;一颗颗的钉头比粮仓里的谷粒还多;纵横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杂乱的管弦乐器声音超过了集市上人们的说话声。统治阶级这样的穷奢极欲,天下臣民嘴上不敢说,心里却满怀着无比的愤怒….|

【谚语俗语第25句】:【按着葫芦抠子儿】(惯)比喻用强硬的手段逼供或索取财物。

【谚语俗语第26句】:【老母猪吃万年糠】(惯)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猪嚼万年糠”。

【谚语俗语第27句】:厂长批评罗小平说:“你这条‘鱼’太大了,我的池塘小,容不下你。”(湖南·衡阳)

【谚语俗语第28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谚)指丈母娘爱女儿,自然就喜欢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亲。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谚语俗语第29句】:【使功不如使过】(谚)任用有功劳的人办事,不如任用犯过错误的人办事得力。指有功的人往往以功自居,有过的人却常常引咎奋勉。

【谚语俗语第30句】:【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谚)任何人都不会十全十美,就像车轮没有绝对圆的一样。指世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也作哪个瓜也不圆,哪个人也不全。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人不能全,车不能圆。

【谚语俗语第31句】:【军无媒,中道回】(谚)媒:向导。 军队行军如果没有向导,就无法前进,只好中途返回。指行军离不开好向导。

【谚语俗语第32句】:【知错改错不算错】(谚)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就不算错误了。指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关键在于知错能改。 也作知错能改不为锘。 知错改锘不算错,知错不改错中错。

【谚语俗语第33句】:【老鸦落在猪身上——只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己黑】(歇)老鸦:乌鸦。指只看见别人长得黑,看不见自己长得黑。也指只看到别人的坏或不好,看不见自己的坏或不好。

【谚语俗语第34句】:【大厦千间,不过身眠七尺】(谚)高大的房屋纵然有成百上千间,一个人睡眠也不过只需七尺的地面。 指人在世问,物质的享用应当知足知止,多贪多占毫无意义。

【谚语俗语第35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惯)指人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为了脸面而宁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谚语俗语第36句】:【三折肱知为良医】(谚)肱(g。ng):胳膊。指多次折伤胳膊,就会悟出治疗的方法,甚至成为这方面的良医。比喻屡次受挫,就会总结教训,领悟道理。 也作三折肱而成良医。 三折肱,成良医。

【谚语俗语第37句】:方字比万字——差一点;多一点

【谚语俗语第38句】:【公鸡下蛋,河水倒流】释义:强调事情不可能,也指事情颠倒过来了。例句:叫我们走回头路,受二遍苦,再给看召草当奴隶,趴在地下让他们踩,除非公鸡下蛋,河水倒流,办不到!

【谚语俗语第39句】:云南老虎蒙古驼——素不相识

【谚语俗语第40句】:【打铁要趁热,治病要趁早】(谚)泛指办事要抓紧时机,及时采取行动。 也作“趁热打铁,趁早治病”。

【谚语俗语第41句】:【卖灰面遇见吹大风】(惯)灰面:白石灰末。比喻局面糟得无法收拾。

【谚语俗语第42句】:【希望】“希望”是指人们期望达到某种目的,或者盼望某种情况的出现,是实现某种目标的欲期。毛泽东曾对青年人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其实,“希望”这个词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满月圆,并无它义。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满月圆呢?这还得从“望”字说起。“望”字的产生与月亮有关。众所周知,月有阴晴圆缺,造成圆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发光,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月光,是因为它反射太阳光的结果。月亮绕着地球转,农历每月月初之时,月亮转到地球与太阳中间,月亮正对着地球的那一面因为照不到太阳,使得我们无法看到它,这就是新月,古人将其称为“朔”。随着月亮的转动,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阳光时,就成了满月,古人称之为“望”。《说文》解释:“望,月满也。”“望”在农历的十五六,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满月之后,月亮又逐渐变“瘦”,至完全看不见,新月时期又开始了。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止境。因此,月相变化的周期,也就是从“朔”到“望”,再从“望”到“朔”的时间。月圆月缺一个周期.恰好一个月。正因为“望”是月满月圆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圆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写道:“天意将月圆,人心等满时。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表达了人心等满,愿月满无缺,花好月圆。圆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词逐步引申演化为期望达到某种目的,实现某种目标,而达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43句】:【凤凰飞在梧桐树】(惯)比喻英雄或有功之人,地位得到提升。也比喻漂亮的女子找到了好归宿。 也作凤凰飞在梧桐上。 凤凰落在梧桐树。

【谚语俗语第44句】:【把死蛤蟆说成活的,活蛤蟆说成死的】释义:比喻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例句:这里还有一种人叫“律师”,专门“编筐捏篓”,颠倒黑白,只要你有钱,他能把把死蛤蟆说成活的,活蛤蟆说成死的。一张传票下来就得要几块钱酒钱。

【谚语俗语第45句】:肩膀上扛大梁——压趴架(承担不了)

【谚语俗语第46句】:【装一佛像一佛】(惯)比喻装什么人像什么人。

【谚语俗语第47句】:树叶掉下来捂脑袋——小心过分;过分小心

【谚语俗语第48句】:【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释义:眼力不同,有的识货,有的不识货。例句:“嘿嘿,龙跟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我金某人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地界看了十几年的风水,像这样好的山形地势见着的还不多。”

【谚语俗语第49句】:【站干岸儿】(惯)比喻冷眼旁观或站在一旁不介入。

【谚语俗语第50句】:【借棍子打狼】利用一个打击另一个。成语:借刀杀人。 张贤亮《男人的风格》:“西北人有句土话:借棍子打狼。有 人是借你这根棍子打我这只老狼。”

【谚语俗语第51句】:【一盆浆糊,浆糊一盆】极言糊涂。成语:糊里糊涂。《人民 日报》(1981,12,27):“家庭里笼罩着一层混沌,又何以教育 儿女成人?一盆浆糊,浆糊一盆,想来未免有点可怜。”

【谚语俗语第52句】:厕所题诗——臭秀才

【谚语俗语第53句】:【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谚)实:实情,这里指隐私。打人不要打膝盖骨,打坏了人就无法站立;说人不要揭隐私,揭开了人就无法做人。指揭人隐私是极不道德的。

【谚语俗语第54句】:想不到哥哥和舅舅搭伙做生意也会闹矛盾,两人互相指责,闹得不可开交。嫂嫂气得直嚷:“亲戚不结财,结财合不来。这话真没说错!”(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55句】:【牛皮灯笼肚里亮】指心里明白。又指里头好,外表看不 出。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哼,牛皮灯笼肚里亮,你心 里还不明白?”

【谚语俗语第56句】:【 恭敬不如从命】谦让不如服从,不必谦让。台湾朱秀娟 《女强人》:“我国有句成语,恭敬不如从命。但愿在很快的 将来,让我也有尽尽地主之谊的机会。”

【谚语俗语第57句】:【 草怕严霜霜怕日】指一物怕一物。浩然《艳阳天》:“草怕 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一回,有人整他了,他就 要垮台了。”

【谚语俗语第58句】:【大鱼奔深水】释义: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门或大单位。例句:“县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朱升瑶瑶鞭杆,大鱼奔深水、古今一理。”

【谚语俗语第59句】:出卖风云雷雨——玩弄花头

【谚语俗语第60句】:三个手指头捡田螺——十拿九稳

【谚语俗语第61句】:我总懒得做家务,爸爸常对我说:“勤,不富也饱;懒,不穷也饿。照你这样,是不会有啥好处的。”(广西·都安)

【谚语俗语第62句】:【这手来,那手去】(惯)1指钱仅仅从手中过一下,并不花用。2指花钱没有节制,挣多少花多少。 3指日子不富裕,没有积蓄。

【谚语俗语第63句】:【恶作剧】“恶作剧”的意思是故意捉弄他人,使他人难堪的行为。 “恶作剧”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盗侠》:“僧始扪中处,徐日:‘郎君莫恶作剧’。”讲的是唐德宗建中初年,有个叫韦生的人搬家到汝州,在搬家途中遇到一个僧人。韦生与这个僧人交谈甚欢,感觉非常投机。僧人问韦生:“我住的寺院就在前边不远的地方,到我那里坐坐,怎么样?”韦生爽快答应了。韦生跟着僧人走了十多里地,还没有走到。他怀疑僧人是盗贼,就偷偷地从鞋子里取出弹弓,弹射僧人的脑袋。开始时僧人好像没有感觉,韦生一连射了五次,他才摸着被射中的地方慢声说道:“郎君莫恶作剧(你不要这样开玩笑)。” 恶作剧之风一开,至今还有人变着法效仿,甚至还走出国门,专门设了一个“愚人节”。

【谚语俗语第64句】:一到冬天,我就好感冒,经常嗓子刚刚不疼了,又开始咳嗽。妈妈说:“你这是去了个孙悟空,又来了个猴儿。”(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65句】:【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谚)有车在前边行,后边就会有碾出的车辙;有树长得高大,下面自会有树影。比喻再秘密的事也隐瞒不住别人。

【谚语俗语第66句】:【饭来张口,水来湿手】(惯)指人不劳动,坐等着享福。 也作饭来张口,茶来伸手。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谚语俗语第67句】:麻雀吃不下二两谷——肚(度)量小

【谚语俗语第68句】:脚底长疮,头顶流脓——坏透了

【谚语俗语第69句】:小荣的妈妈告诉小荣的爸爸,说刚建好的新屋梁下的柱子像在轻轻晃动,小荣爸不以为意。小荣妈说:“一根柱子动,根根屋梁晃。可千万不能大意啊!”(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70句】:电视里播放广告,我在一旁尖声怪调地随着学说广告词。妈妈嫌难听,白了我一眼说:“嘴不尖学鹰叫。”(山东·平邑)

【谚语俗语第71句】:【鬼迷心窍】(惯)比喻受入迷惑或受邪念驱使,头脑迷糊不清醒,以至做出蠢事。

【谚语俗语第72句】:三赖的儿子和他一样不安分,村里人说真应了“腥锅里煮不出素豆腐”这句老话。(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73句】:公安局长蹲监狱——以身试法

【谚语俗语第74句】:【伤元气】(惯)元气: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和能力。比喻人或国家、组织的生命力受到损害。

【谚语俗语第75句】:爸爸刚干完活到家,我又嚷着叫爸爸去做饭,妈妈笑着说:“真是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河北·承德)

【谚语俗语第76句】:爸爸听说我考试不及格,就说:“这真是笑人前,落人后啊!上次你还笑话人家小军呢。”(湖南·保靖)

【谚语俗语第77句】:【得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谚)能宽恕人的地方尽量宽恕,能饶恕人的地方尽量饶恕。指为人处世不宜太苛刻,要有大度量,对己严,对人宽。 也作“好放手时须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谚语俗语第78句】:没牙老婆吃胡豆——软磨硬泡

【谚语俗语第79句】:【起脚饺子落脚面】(谚)起脚:人出远门,离家时称“起脚”。落脚:从远方归来,脚进家门称“落脚”。 指民俗讲究远出离家前吃饺子,归来时吃面条。

【谚语俗语第80句】:海里的浪花——不是吹的

【谚语俗语第81句】:【粉丝】现在,“粉丝”是个使用频率十分高的热词,相当于追星族。粉丝是个外来语,与粉丝、粉条这种大众食品没有任何关系。 “粉丝”是英文fans的音译,原意是“热心的追随者”的意思。因为在中文里,说“我是他(她)的迷”这样的话是不通的,必须在“迷”之前再加一个字,如“歌迷”、“影迷”、“球迷”等。在许多场合,这样用起来还是繁琐,为了方便,干脆就把“热心的追随者”——“粉丝”拿来使用,不管是歌迷、影迷、球迷,都可以直称“我是某某的粉丝”。并迅速流传开来。

【谚语俗语第82句】:【万事皆从急中错】(谚)任何事情,如果急躁慌忙,就容易出错。 指处事贵在从容镇静,越在紧急时越不能慌乱。

【谚语俗语第83句】:上坟烧纸钱——自家人哄自家人

【谚语俗语第84句】:【离了你地球照样转】释义:意谓没有你也行。例句:“不要以为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大学里漂亮的女学生有的是!”

【谚语俗语第85句】:【 蛇掏窟窿蛇知道】蛇掏窟窿做窝。蛇、谁,音近借用,窟 窿,也指纰漏。谓谁出了事情自己心里有数。西戎《赖大 嫂》:“这还用我说,蛇掏窟窿蛇知道!”

【谚语俗语第86句】:【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见“好物不贱,贱物不好”。

【谚语俗语第87句】:【好天也得防阴雨】(谚)再好的天气,也得有阴雨天的防备。比喻人即使身处顺境,也必须有承受逆境的思想准备。 也作“晴天还要防阴天”。

【谚语俗语第88句】:【是疖子就得流脓】借指坏事总要暴露。类似的:脓包早 晚要破。浩然《艳阳天》:“他甚至于感到,只要政局不发生 一点儿变化,自己身上这个脓包早晚要破。”

【谚语俗语第89句】:【洗耳】现在有个成语叫“洗耳恭听”,意为洗净耳朵认真谦虚地听别人讲话。然而,“洗耳”的原意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洗干净耳朵,是怕听了别人的话脏了自己的耳朵。洗耳典出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欲召我为九州长,恶闻其声,是故洗耳。”说的是尧舜时代有个贤人名叫许由,字仲武,阳城槐里人,他品德高尚,很受当时人们的推崇。相传尧觉得自己年事已高,在四处寻访贤人时,发现了许由。尧曾多次向许由请教,认为他确实是难得的贤士,就决定把天下让给他。然而许由自认为自己才德赶不上虞舜,在听到尧要让位于自己时,便连夜逃到箕山隐居起来。尧认为这是许由谦虚的表现,便对他更加敬重,又派人去请他,并对他说:如果坚持不接受帝位,则希望他能担任“九州长”。不料,许由听后,便立刻跑到山下的颍水边,掬水洗耳。这时,他的朋友巢父牵着牛来饮水,看见许由在洗耳,就问他这是怎么回事。许由说:“尧想召我为九州长,我觉得这话污秽了我的耳朵,所以来这里洗耳。”巢父听后,冷笑一声道:“你若隐居在道路不通的高山深谷中,谁能知道你呀,你四处游荡就是想让人知道你,求得名声,别在这玷污了我小牛的嘴巴。”说着,牵着小牛,径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饮水了。

【谚语俗语第90句】:【杀人空落两手血】害人没有得到好处。刘云若《红杏出 墙记》:“不过红冰又想出一个主意,以为杀人莫枉落两手 血,这样把他害了落不着什么好处。”

【谚语俗语第91句】:妈妈经常和对门的王婶吵架。姥姥数落妈妈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你这可好,跟人家两天小吵,三天大吵。靠吵架过日子了?”(江苏·邳州)

【谚语俗语第92句】:【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谚语俗语第93句】:有人做事只图自己方便,却给别人带来麻烦,叔叔说这些人是“侧着身子放屁——只顾自己顺气儿”。(陕西·子洲)

【谚语俗语第94句】:近视眼看告示——迫在眉睫

【谚语俗语第95句】:【老虎掉进山涧里——伤人过重】(歇)山涧:山间的水沟。重:谐“众”。指伤害的人太多。 也作“老虎掉在山涧里——伤人太重”。

【谚语俗语第96句】:【强盗遇着贼爷爷】(惯)指双方是一丘之貉。

【谚语俗语第97句】:【事看谁办的,法看谁犯的】(谚)事情要看是谁办的,国法要看是谁犯的。指旧时认钱不认理,认权不认法。

【谚语俗语第98句】:【干一行,怨一行】(谚)行(hang):行业。干哪一行营生,时间长了,往往也会对这一行产生厌烦情绪。指干哪一行,怨哪一行,是人之常情。 也作干一行,伤一行。 干啥的,烦恶啥。

【谚语俗语第99句】:【捂盖子】(惯)比喻掩盖真相,不许别人揭露矛盾或揭发坏人坏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02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