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经典民间俗语俗话文案,精辟到噎死人!

【谚语俗语第1句】:秋后的高梁——红透了

【谚语俗语第2句】:打灯笼走亲戚——明来明去

【谚语俗语第3句】:【开锣的戏难唱】释义:比喻做事开头困难。例句:中匡I有句俗话:开锣的戏难唱,头三脚难踢。我把眼泪咽进肚子,总算是迈出了坚强的第一步。

【谚语俗语第4句】:拳要打,字要写。

【谚语俗语第5句】:一次,我上房顶取东西,看见外面电视天线密密麻麻,比在地上看多得多。进屋后,我给妈妈一学,谁知妈妈没好气地说:“喝了六载的墨水,连登高望远都不懂?真是的!”(河北·蔚县)

【谚语俗语第6句】:小叔看我每次订本子都找他要钉,就说:“你真是吃惯了嘴,跑惯了腿。这条路,看来是让你跑顺了。”(河北·承德)

【谚语俗语第7句】:【千金不死,百金不刑】(谚)犯了死罪的,用千金可以免去死罪;犯了刑法的,用百金可以免去刑罚。 旧指金钱万能,只要用钱,死罪可赎,活刑可免。

【谚语俗语第8句】:【—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坏的成分加入,破坏了质量。 类似的:一个死苍蝇坏了一锅粥/一泡鸡屎,坏了一缸酱。 刘心武《班主任》:“你弄个小流氓来,陷到作他个别工作的 泥坑里去,哪还有精力抓教学质量?闹不好,还弄个一粒耗 子屎坏掉一锅粥!”

【谚语俗语第9句】:【官升脾气大】(谚)指官位越高,脾气往往越急躁,越不能谦和平等地待人。 也作“官大脾气长”。

【谚语俗语第10句】:【春鲢夏鲤,吃了不悔】(谚)指春天的鲢鱼,夏天的鲤鱼,正是肥美鲜嫩的时候,应时品尝,是极好的享受。

【谚语俗语第11句】:【无功不受禄】(谚)禄:俸禄。指没有建立功劳,就不可无故接受俸禄。也泛指对人家没有好处,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馈赠或优待。 也作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无功受禄,反受其殃。

【谚语俗语第12句】:【好汉识好汉,英雄识英雄】(谚)英雄好汉独具慧眼,他们最能认准谁是英雄好汉。指杰出人物能鉴别人才。

【谚语俗语第13句】:星期天,我也想炒个菜露一手,可妈妈却怕我炒坏了,不答应。爸爸在一旁说:“不是撑船手,不来弄竹竿。他有心学学,就让他试试!”(江苏·丹阳)

【谚语俗语第14句】:【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谚)指树林大了,有益鸟也就有害鸟,有善鸟也就有恶鸟,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比喻人多了,少不得就有邪恶的人。 也作“树林大了,什么鸟都有”。

【谚语俗语第15句】:【招猫递狗儿】(惯)比喻不务正业,招惹是非。

【谚语俗语第16句】:【九九八十一,家家做饭坡里吃】(谚)九:自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指九九共八十一天,九九过完,天气转暖,农家忙于春耕,顾不上在家吃饭,家家都把饭送到地里。

【谚语俗语第17句】:邻居二哥成天吹嘘自己很有能耐,在外打工一年能挣几万。爸爸撇撇嘴说:“能叫唤的猫不捉老鼠,凭他那吹牛的样子还会挣钱?除非天上掉馍馍!”(山东·沂水)

【谚语俗语第18句】:隔河作揖——承情不过了

【谚语俗语第19句】:急雨打在水缸里——乱了点

【谚语俗语第20句】:核桃仁蒸蜂蜜——又香又甜

【谚语俗语第21句】:草上露水瓦上霜——不久长

【谚语俗语第22句】:因为家穷,大伯小时候只读了两年书。他常对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可要好好学习,不能再像我——睁眼瞎一个,拎起来不像粽子,捧起来不像糍粑的,干啥啥难啊!”(江苏·仪征)

【谚语俗语第23句】:【一场混水一群鱼】混乱之中,会出现一批兴风作浪的人。 成语:应运而生。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俗话说:一 场混水一群鱼。史无前例的运动,总有一些人应运而生。”

【谚语俗语第24句】: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走如风。

【谚语俗语第25句】:【狗是忠臣,猫是奸臣】见“猫奸狗忠。”

【谚语俗语第26句】:【不怕肚不饱,就怕气不平】(谚)不怕受饿,就怕受气。指受人凌辱比挨饿更难忍受。

【谚语俗语第27句】:【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谚)指希望中的多数,不如实际据有的少数。 也作“树上十鸟,不如手握一只”。

【谚语俗语第28句】:【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释义:“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例句: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谚语俗语第29句】:【不骑马,不摔跤;不打水,不掉筲】(谚)筲(sha。):水桶。指不骑马就不会从马背上摔下来,不打水就不会把桶掉到水里。指凡干事情总不免会出差错。

【谚语俗语第30句】:【 扯了龙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无论轻重,都有死罪, 干脆豁出去,大胆干。类似的:一锥子也是疼,一刀子也是 疼。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今天去修碉堡,又叫黄皮猴 子打了一哭丧棒,不是村里人紧拉住,我真要揍他两下!反 正扯了龙袍也是死,打死太子也是死,一命换一命算了!”

【谚语俗语第31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谚)有多大的热能,就发多大的光。比喻不论能力大小,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谚语俗语第32句】:【扎空枪】(惯)比喻办事落空。

【谚语俗语第33句】:黑乌鸦唱歌——引入讨厌

【谚语俗语第34句】:【好汉不打上门客】(谚)英雄好汉不慢待那些好意上门来的人。指凡能上门,都应以客礼相待,即使彼此不和,也应宽恕。

【谚语俗语第35句】:我每晚做完作业,总想看电视不想睡觉,可是到早上却起不来。妈妈说:“你呀,晚上像豺狼,早上像绵羊。”(安徽·黄山)

【谚语俗语第36句】:《三字经》横着念——人性苟(狗)

【谚语俗语第37句】:【整篓洒油,满地捡芝麻】见“大篓洒油,满地捡芝麻”。

【谚语俗语第38句】:【各打各的算盘】释义:各人作各人的打算。例句:扰你们五十四个大包子,就算手工钱。哎,倒也罢了,各有各的想法,各打各的算盘。

【谚语俗语第39句】:【 说到激动处,泪从腮边流】感动得流泪。《人民日报》 (1981,8,29):“至于有些做广告宣传的,更是尽夸‘瓜’甜, 待到读者买到书之后,仔细一看,便觉得并不是这么回事, 更谈不上‘看到激动处,泪从腮边流’了.。”

【谚语俗语第40句】:【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谚)见“法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谚语俗语第41句】:【娘】“娘”是对母亲的称呼。但“娘”字产生时,却不是指母亲。南朝萧齐的《玉篇》解释说:“娘,女良切,少女之号。”当时该字并非母亲的代称,而是指年轻女子。作为母亲的称谓,当时习用“孃”字。“娘”、“孃”读音相同。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指出:“唐人此二字分用画然,故耶孃字断无有作娘者。今人乃罕知之矣。”意思是在当时,人们把“娘”、“孃”二字区分得非常严格,没有用“娘”字作为母亲代称的。考察唐代小说诗词,确实如此。“娘”字基本上用于年轻女子的名字,如武媚娘、杜十娘、谢秋娘等。或者用“娘子”等作为年轻女子的泛称。涉及母亲代称,则用“孃”字。如杜甫《兵车行》:“耶孃妻子走相送。” 不过,由于“娘”、“孃”两字发音相同,后来人们逐渐用“娘”字代指母亲了。到了明清时期,甚至超过“孃”的用法。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汉字进行简化改革,干脆用“娘”字取代“孃”字,“娘”字代指年轻女子的意思便废弃不用了。但“姑娘”仍旧指年轻女子,应是古意的延续。

【谚语俗语第42句】:照相机对准马尾巴——拍马屁

【谚语俗语第43句】:【打虎打头,杀鸡割喉】(谚)指凡事必须从要害处入手,才能奏效。

【谚语俗语第44句】:【 十个明星,当不得月】星光不如月光。比喻人虽多,也抵 不上一个有能耐的人,没有能超过的。或说:满天星星,抵 不上月亮。明代《金瓶梅》:“难得你明日另养出来,随他多 少,十个明星,当不的月。”

【谚语俗语第45句】:草原上点火——着慌(荒)

【谚语俗语第46句】:【礼多人不怪】(谚)对人多讲究礼貌,人不会见怪。指礼貌是文明的举止,以礼待人,谦恭有礼,人们总是乐于接受的。 也作礼到人不怪。 礼多不罪人。

【谚语俗语第47句】:【丢去九霄云外】(惯)九霄:天的最高处。指扔得远远的。

【谚语俗语第48句】:小华的妈妈总爱指责别人,说这个人如何如何不好,那个人怎么怎么不行。小华爸爸听不下去了:“谁的脚丫子能没一点臭味?你自己就那么四面净,八面光?”(吉林·农安)

【谚语俗语第49句】:奶奶总爱在私人小店里给我买衣服。每次买回来没几天,不是这儿绽线了,就是那儿拉链坏了,修补不停。再不,就重买新的。妈妈说:“图便宜,买老牛,三年买两头。”(江苏·南京)

【谚语俗语第50句】:【外公死儿——没有舅了】(歇)舅:谐“救”。指不可挽救或无可救药。

【谚语俗语第51句】:张果老骑毛驴——背道而驰;往后看

【谚语俗语第52句】:病猫的尾巴——翘不起来

【谚语俗语第53句】:【一时猫脸,一时狗脸】(惯)猫脸:指善相。狗脸:指凶相。形容态度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对人又哄骗又威胁。

【谚语俗语第54句】:【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捉摸说话人的用意。类似的:看人 看心,听话听音。成语:弦外之音。电影《沙家浜》:“锣鼓听 声,说话听音。照你这么说,人是我放走的了。”

【谚语俗语第55句】:【大闺女上花轿——半推半就】(歇)形容心里愿意,表面上假装推辞。

【谚语俗语第56句】: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

【谚语俗语第57句】:鼻孔喝水——够戗

【谚语俗语第58句】:【地和生百草,人和万事好】(谚)地通和,各种各样的花草都会长得茂盛;人和睦,办事就会顺利方便。 指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以和为贵。

【谚语俗语第59句】:玻璃瓶里插蜡烛——心里亮;肚里明

【谚语俗语第60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原为毛泽东题词,谓不怕任何困难。 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我队应去,要准备死几个 人,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谚语俗语第61句】:【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指人浮于事,或工作拖 拉,作风闲散。成语:无所事事。《北京日报》( 1982,10, 31):“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现象,已经没有 了。”

【谚语俗语第62句】:【连阴百日,也有天晴;冬长三月,早晚打春】释义:比喻好日子总会到来。例句:“你不能死,你得活着。连阴百日,也有天睛;冬长三月,早晚打春。我就不信这种闷死人的日子没有尽头!”

【谚语俗语第63句】:【 老天爷有眼】老天爷有眼看得清楚,谓人世间的善恶会 有报应。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老天爷若有眼,他应当 保佑这一对好孩子,让他们完成婚配才是。”

【谚语俗语第64句】:【豺狼当道,安问狐狸】(谚)豺:形体似狼而小,性凶猛。豺狼:比喻凶恶残忍的人。安:表反问。指豺狼当道伤人,消灭豺狼是当务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鸡的狐狸!比喻铲除恶人应当先除首恶。

【谚语俗语第65句】:比着葫芦画个瓢一走不了样

【谚语俗语第66句】:【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释义:雨打娇花,乌云遮月。比喻好人遭受突如其来的打击。例句:赵氏玉贞衣不解带,昼夜伺候,不想大限已到,古语说的是:“好花偏逢三更雨,明月忽来万里云。”李文元一病不起,呜呼哀哉,竟自死去。

【谚语俗语第67句】:邻居张爷爷辛勤耕作一年,庄稼获得了好收成。他高兴地对我说:“钱不会枉花,工夫不会枉搭。这学习和种地一样,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河南·登封)

【谚语俗语第68句】:【瘸腿驴跟马跑——赶不上】(歇)指落在人后追赶不上。

【谚语俗语第69句】:乌龟皎王八——自家人不识自家人

【谚语俗语第70句】:【堵窝掏螃蟹】(惯)比喻在对手的老窝稳稳地将其抓获。

【谚语俗语第71句】:鸭子吃糠壳——白欢喜;空欢喜;空喜一场

【谚语俗语第72句】:【阎王好见,小鬼难挡】(谚)求见阎王还容易,和阎王手下的小鬼打交道却很难。比喻首领人物还好应付,办事人员反而会百般刁难。 也作阎王好说,小鬼难缠。 阎王好见,小鬼难求。

【谚语俗语第73句】:赤脚戴礼帽——顾上不顾下

【谚语俗语第74句】:【麒麟送子】“麒麟送子”是古代一种生育观念。据说,祈祷麒麟的出现就能够得到儿子,保证香火的顺利传递。这种风俗源自孔子的诞生。麒麟,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祥瑞,最早出现在《礼记》中,与凤、龟和龙并称为“吉祥四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介绍麒麟的:麒麟分雌雄,雄的名麒,雌的名麟,性情温和,从不伤害人和牲畜,更不任意践踏花草,因而被人们称为仁兽。它的形状像鹿,尾如牛尾,雄的长独角,雌的没有角,口中可以吐火,声音如雷声。它的出现能给天下带来太平,给人们带来好运,使家族人丁兴旺。因而在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据传,孔父和孔母只有一个儿子,腿脚有疾病,活动起来不方便,不能继承祀事。夫妻二人感到非常遗憾,想再生个儿子,于是到尼山祈祷,希望能再为孔家增加人口,保证孔家香火能永不熄灭。有天夜里,一头麒麟踱进阙里,举止优雅,不慌不忙从嘴里吐出一方帛,上面写着文字:“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第二天麒麟不见了,孔家有个孩子呱呱坠地,这就是仲尼,于是麒麟送子的消息在民间也就传开了。哪家有不育的妇女,就扶着载有小孩的纸扎麒麟在庭院或堂屋里转一圈,就能喜得贵子了。这一传说,代代相传,至今还能看到“麒麟送子图”。

【谚语俗语第75句】:【老鹰抓小鸡】(惯)形容动作快捷而凶猛。 也作老鹰捉小鸡。 老鹰抱小鸡儿。

【谚语俗语第76句】:玻璃掉在茅坑里——又滑又臭

【谚语俗语第77句】:我做作业的时候,本来要答周长是多少,可最后忘答了。妈妈检查完作业后,说:“看来,周长是没跟你拜年哪!”(江西·临川)

【谚语俗语第78句】:【拍马挨了踢,上劲崩了弦】(惯)比喻想讨好人却遭人冷待,想干好事却办成了坏事。

【谚语俗语第79句】:【胡子眉毛一把抓】(惯)1比喻做事没有条理,不分主次先后。2形容不分情况一样对待。 也作胡须眉毛一齐来。 眉毛胡子一把抓。

【谚语俗语第80句】:【 买酱油的钱,买不得醋】专款专用,借指不打乱原来的计 划。《敌后武工队》:“常说打油的钱不买醋,你俩怎么在枪 子底不还东张西望的?”

【谚语俗语第81句】:【开弓没有回头箭】释义:比喻事情无法挽回,无法改变。例句:“一句话,开弓没有回头箭,下午我们还得赶火车哩!这个地方我们是住够了!”

【谚语俗语第82句】:【火烧屁股——慌了手脚】(歇)形容情势急迫,人惊慌失措。

【谚语俗语第83句】:【阎王好做,小鬼难当】(谚)指当个阎王发号施令容易,当个小鬼跑腿应差却十分难。比喻上司头目好当,下级办事人员难做。

【谚语俗语第84句】:【累死没人买棺材】做事白忙,无人感谢。孙犁《风云初 记》:“你这孩子,就不想想,你就是忠心保国,累死在谷子地 里,田大瞎子也不会给你买口柳木棺材的。”

【谚语俗语第85句】:老人家拜年——年不如一年

【谚语俗语第86句】:快开学了,我的假期作业还有很多没有做,可仍在一个劲儿地玩。妈妈说:“麦芒都快锥着屁股了,还不着急。”(四川·西充)

【谚语俗语第87句】:学科竞赛那天,我乡五里堂小学的一位老师来我校监考。考试结束后,我的班主任留他吃饭,他执意不肯。班主任笑着说:“吃个便饭吧,咱们是同行,和尚不亲帽子还亲呢!”(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88句】:【热脸贴冷屁股】指巴结讨好,自找没趣。香港梁凤仪《西 风逐晚霞》:“顾力真有点难为情,无端端地把热脸孔贴在冷 屁股上头,尤其是他心上有鬼,更有点下不了台似的。”

【谚语俗语第89句】:【割不断的亲,打不断的邻】见“打不断的亲,骂不断的邻”。

【谚语俗语第90句】:【十个指头不一般齐】(谚)比喻人或事物相互间总有差异,不会人人都一样,事事都一般。 也作十个指头往外伸,长短大小不一样。 十个指头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

【谚语俗语第91句】:【让礼一寸,得礼一尺】(谚)对别人有一寸的礼让,就会得到别人十倍的回报。指待人处事,你能尊重人,人自然会尊重你,而且是更加尊重。

【谚语俗语第92句】:【吊死鬼抹胭粉——臭美】(歇)讥讽人得意地显耀自己。

【谚语俗语第93句】:【恩人相见,分外眼青】(谚)眼青:眼珠在中间,对人正视,表示对人尊重或喜爱。《晋书·阮籍传》说,阮籍能作青白眼,见俗人用白眼;和恩人见了面,就作青眼,格外亲切热情。指人有恩于我,则心怀感激,时刻不能忘怀。 也作恩人相见,分外眼明。 恩人相见处,两眼倍生光。 恩人相见,分外眼清;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谚语俗语第94句】:【打打闹闹,白头到老】(谚)指夫妻之间发生冲突争吵,是正常现象。 也作“吵吵闹闹到白头”。

【谚语俗语第95句】:狮子大张口——胃口不小

【谚语俗语第96句】:【明月不常圆,好花容易落】(谚)落:凋谢。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称心如意的事情往往为时很短。

【谚语俗语第97句】:【头醋不酽彻底薄】(谚)酽:液汁味道浓烈。酿造的醋如果头茬酸味不浓,那二茬、三茬的醋味肯定很淡。比喻事情如果起点低,往后就定然高不了。 也作头醋不酸,到底儿薄。 头醋不酸,二醋不辣。 头醋不酸,彻底皆薄。

【谚语俗语第98句】:【有鸡子叫天明,没有鸡子叫天也要明】(谚)天明不靠雄鸡报晓。比喻离开了某个人,事情照样进行。

【谚语俗语第99句】:莲藕有节又有孔——以通不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08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