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俗话民间俗语金句,句句直戳心窝!

【歇后语第1句】:【事后诸葛亮】(惯)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足智多谋,辅助刘备建立了蜀汉。1比喻事情过后才发表意见的人。2比喻事后才出主意、想办法。

【歇后语第2句】:狸猫换太子——以假充真

【歇后语第3句】:钻了空子的鱼——漏网

【歇后语第4句】:【病牛来到屠户家,自己来送死】释义:比喻自寻死路、找死。例句:“什么同志!花言巧语骗人,想不到还敢来,这真是病牛来到屠户家,自己来送死!”沈中说。

【歇后语第5句】:【屎一把,尿一把】见“一把屎一把尿”。

【歇后语第6句】:【白脸狼戴草帽——假充好人】(歇)白脸狼:狼的一种,体形较小,尾短,脸白,性极凶残。指恶人伪装成好人。

【歇后语第7句】:【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释义:行动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趁对方没有防备发动进攻。例句:要是里面真有人躲着,那就应该趁这夜里给他来个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样才能手到擒来。

【歇后语第8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谚)知府:州府的最高行政长官。雪花银:成色纯正的白银。当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可得到十万两雪花白银。指旧时无官不贪。

【歇后语第9句】:千口唾沫淹死人。

【歇后语第10句】:【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谚)骡子能负重,但比不上马善跑;是骡子还是马,拉到大道上跑一跑便知。比喻人的才能是高是低,放到实践中检验一番便见分晓。 也作是骡子是马,遛一遛看吧。 是骡子是马,上阵遛遛。上阵:上战场。

【歇后语第11句】:【一山不藏二虎】释义:比喻两个互不相让的强人不能在一起共事。例句:“只有一桩,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如果展公伏得住他,这人也有用处。”

【歇后语第12句】:【中暗箭】(惯)中:受到。比喻被别人暗中伤害。

【歇后语第13句】:扭着脖子想问题——尽是歪道理

【歇后语第14句】:【店大欺客,客大欺店】反映商店与顾客的一种关系,具有 优势者主动,无力者受欺侮。《新凤霞回忆录》:“旧时有句 话:店大欺客,客大欺店。确实,我们剧种小,演员穷,就被 人家看不起。”

【歇后语第15句】:吃豹子胆长大的——凶恶极了

【歇后语第16句】:【老虎借猪,有进没出】释义:强行夺取,不付代价。例句:“连个价钱也不容说定,就硬逼着把猪宰了。可是至今,连一文钱也不给。”说到这里,她揩着眼泪说:“大老板呵,你替我们想想,这不是合着了那句老话‘老虎借猪,有进没出’么?”

【歇后语第17句】:【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谚)有车在前边行,后边就会有碾出的车辙;有树长得高大,下面自会有树影。比喻再秘密的事也隐瞒不住别人。

【歇后语第18句】:【蜡烛不点不亮】(谚)比喻不使用硬的手段就没有效果,或不指点提醒就不会明白。 也作蜡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 蜡烛不点不亮,锣鼓不敲不响。

【歇后语第19句】:【拳头大的是哥哥】以力压人,无理可讲,谁力气大就听谁 的。《桥隆飙》:“俗语说:拳头大是哥哥,个头壮是强梁。在 大树底下,哪能有小草的露水?你我兄弟怎么能寄人篱 下?”

【歇后语第20句】:【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释义:比喻长寿,用于开玩笑。例句:“大伙都愿意你多活几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好给我们多发展几头壮牲口。”

【歇后语第21句】:【宁看贼挨打,不看贼吃耍】(谚)指看贼挨打受罚可以儆戒自己,而看贼用偷来的钱吃喝玩乐,则容易受邪恶的引诱。

【歇后语第22句】:四十四,眼生刺。

【歇后语第23句】:妈妈教姐姐绣花,姐姐的手不听使唤。妈妈说:“别着急,别着急,着急出问题;别慌张,别慌张,慌张出故障。熟才能生巧。”(河南·西华)

【歇后语第24句】:【八戒】提到猪八戒,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他为什么叫“八戒”?因为猪八戒也是文学作品中描写的佛教人物,他是唐僧的徒弟,取名自然和佛教有关。其实“八戒”是佛教名词,全称“八关斋戒”、“八斋戒”,指佛教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条戒条: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眠坐高广华丽之床;七不装扮、打扮及观听歌舞;八不食非时食(正午过后不吃饭)。

【歇后语第25句】:【饿鬼抢斋——不辨香臭】(歇)斋:斋饭,僧尼所吃的素食。指分辨不清香臭、好坏。

【歇后语第26句】:【猴儿拿虱子——瞎掰】(歇)拿:捉。掰:用手把物分开或折断。指胡来,胡说。

【歇后语第27句】:大轴子裹小轴子——画里有画(话里有话)

【歇后语第28句】:【泥捏人也要有时间晒干】(谚)用泥土捏成的人儿,也得有时间把它晒干才行。比喻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过程,不可操之过急。

【歇后语第29句】:【天道好还】(谚)天道:旧指掌握赏善惩恶之权的天意。好还:乐于主持报应。指天道总是公正无私的,善的就赏,恶的就惩。 也作天道好还,丝毫不爽。不爽:不差。 天道好还,报应不爽。 天道好还,无恶不报。

【歇后语第30句】:风吹墙头草——哪边风火哪边倒

【歇后语第31句】:逼狗到墙角——反咬

【歇后语第32句】:武大郎的身子一不够尺寸

【歇后语第33句】:【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谓渴望得到满足。明代《金瓶 梅》:“西门庆就在月娘房中歇了。两个是久旱逢甘雨,他乡 遇故知。欢爱之情,多不必说。”

【歇后语第34句】:【是真难灭,是假易除】(谚)是真的谁也难以否定,是假的自然容易消除。指凡真的自然经受得住考验,凡假的总经不住事实的验证。

【歇后语第35句】:夜猫子借鸡——有去无回

【歇后语第36句】:割鼻子换面吃——不要脸

【歇后语第37句】:【可着头做帽子】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尽量节省,不要浪 费。类似的:比着肚子裁裤子。清代《红楼梦》:“如今都是 可着头做帽子了,要一点儿富裕也不能的!”

【歇后语第38句】:【冤仇可解不可结】(谚)只可化解冤仇,不能结下冤仇。指冤仇化解了,就能构成人际间的和谐;冤仇结下了,就会没完没了,永无宁日。 也作冤仇宜解不宜结。 冤宜解,不宜结。

【歇后语第39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俗语现在形容某人有主意就是不说。此俗语源自《三国演义》。在三国故事中,徐庶是个传奇人物。他任侠使气,善击剑,遍访名师,有谋略。刘备驻守新野,他来辅佐,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斩吕旷、吕翔,破八门阵,计取樊城,杀得曹仁丢盔弃甲逃回许都,可谓战绩辉煌。正因为如此,才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便以徐母为人质,逼徐庶来降。徐庶是大孝之人,无奈只得投奔曹操。在临行前,徐庶郑重向刘备承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生不设一谋。” 徐庶真的信守诺言,尽管曹操想尽办法拉拢他,他都不为所动。不过,他破例为曹操出过一谋:长坂坡赵云为救二位皇嫂(准皇嫂)及幼主刘禅,独闯曹营,连杀曹操数员大将,身处险境。在旁观战的曹操问徐庶:“此人勇猛过人,谁欤?”徐庶答日:“此人乃常山赵子龙,莫非丞相有爱将之心?”曹操日:“然”。徐庶献计日:“只要活赵云,不要死子龙。”曹操采纳,结果,是徐庶暗中救了赵子龙。只此一谋,还是替刘备出力。从此留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一俗语。其实,这只是小说家言,《三国志》中,徐庶在曹营中先任中郎将,后升任御史中丞。

【歇后语第40句】:【田怕秋早,人怕老穷】(谚)指田禾最怕秋季干旱,人生最怕老来贫穷。 也作“田怕秋来旱,人怕老来贫”。

【歇后语第41句】:【家丑不可外扬】释义:家里的丑事不可对外宣扬。也指集体单位内部的丑,事不可让外人知道。“不可外扬”又作“不外扬”、“不可外谈”。例句:你们看什么?俺是吵家务,家丑不可外扬,你们倒来看笑话。一个个给我滚出去!

【歇后语第42句】:【连锅端】(惯)1比喻彻底消灭。2比喻全部出动。

【歇后语第43句】:【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谚)势:权势。以权势相交的,权势尽后朋友就散;以财利相交的,无利可图时交情就断。 指以权、钱相交的朋友是靠不住的。

【歇后语第44句】:【把送殡的埋在坟里】(惯)送殡的:送葬时陪送灵柩到坟地的人。 比喻伤害了好心帮忙的人。

【歇后语第45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释义:防止可能性极小的意外情况,劝人做事要格外谨慎。例句:“不能大意。”老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歇后语第46句】:【独拳难打虎】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小,办不成大事。例句:虽然闻长山住院之后,徐庆春如“砍掉一只有手”,觉得“独拳难打虎”。但他毫不犹疑地保证道:“没问题,亲自负责就亲自负责。”

【歇后语第47句】:【饺子】“饺子”,在我国是流行最广颇受欢迎的一种食品,俗话说,好吃不如饺子。饺子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来自民间传说,一是来自文字记载,各自成趣。先说民间传说。古时候,一位叫苏巧生的御厨技艺高超,一年腊月二十九,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夜里他想:明天是除夕,再做一样菜,即可回去与家人团聚了。翌日,苏巧生正为如何做好最后一样菜发愁时,突然看到案子上有余下的羊肉和菜,便将其混合剁碎,搁上调料,用白面包了许多小角角,置于锅里煮熟,奉给皇上。谁知皇上食后龙颜大悦,忙问:“此乃何菜?”苏巧生脱口而出:“角食也。”是他发明了水饺。之后,民间便流传过年包角食吃的习俗,这就是过年包饺子的由来。再说文字记载。饺子始于先秦,源于馄饨。据《通雅·饮食》记载,馄饨因浑氏、屯氏两人发明而得名。当时的馄饨,“形如偃月”,也就是像弯弯的月亮。这种馄饨就是原始的饺子。现珍藏在故宫博物院里新疆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几只古代饺子,形状就似偃月。在唐墓中出土实物水饺,证明水饺历史比较悠久。宋代开始有“贺岁吃角子”的风俗。北方人称“角”为“交”,故而叫饺子。贺岁吃饺子取意“更岁角子”。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饺子,必不可少。常言道“初一饺子初二面”。明代饺子别称“饺饵”、“粉角”、“扁食”等。张自烈《正字通·食部》:“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大小不一。” 可见,当时的饺子同现在的制法和品种已很相似。

【歇后语第48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谚)指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的女儿当然不愁嫁不出去。常借指最紧俏、最短缺的抢手货物,不愁卖不出去。

【歇后语第49句】:【用一只眼睛调线】过去,耍手艺的人一见面就会问对方是哪道线上的。传说,鲁班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张大,是石匠,使“红线”,被称为“红线上的”;二徒弟叫陈齐,是木匠,是使“黑线”的,被称为“黑线上的”;三徒弟叫李春,是瓦匠,是使“白线”的,又被称为“白线上的”。不管是石匠、木匠、瓦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用单眼调线找直,这是为什么呢?传说,鲁班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周游天下,到处打工。一天,他们来到赵州城南的汶水河边,看见这里河面宽、水流急,用船运送来往行人极为不便。为了解决人们的渡河困难,师徒四人就动手修起了石桥。一夜之间,一架拱形的长桥横跨两岸,百姓无不称快。这就是有名的赵州桥(实际该桥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所造)。这事叫“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知道.了,想试试石桥是否坚固,就约上仙人柴荣(周世宗)来到赵州桥。张果老倒骑着驴,驴背上的褡裢里放着“太阳”和“月亮”,柴荣的独轮车上载着“五岳名山”。二人一上桥,偌大的石桥就摇晃起来,眼看就要坍塌。鲁班一看不好,急忙跳下河,用双手将桥身托住。但张果老和柴荣在桥上震得尘土飞扬,一下子迷了鲁班一只眼。从此,石匠、木匠、瓦匠在调线时,总是闭着一只眼。

【歇后语第50句】:【急惊风遇见慢郎中】谓情况紧急,而行动迟缓。高云览 《小城春秋》:“现在剑平巴眼等着灯灭了。老姚还不来,正 是急惊风遇着慢郎中。”

【歇后语第51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谚)指吃人家的饭,就得听人家安排。 也作“端人碗,归人管”。

【歇后语第52句】:百年的歪脖子树——定型了

【歇后语第53句】:【炒鱿鱼】“炒鱿鱼”怎么成了“解雇”的同义词呢?它源自南方沿海一带,旧时有这样一个风俗,老板要解聘雇员,并不采用口头或书面通知,而是客客气气地请你吃一顿饭,如果最后一道菜是炒鱿鱼,就等于下了最后通牒:你被解雇了。被请者立即心知肚明,拍拍屁股走人。就像马三立说的相声“离婚上哪吃饭——‘狗不理…。请人吃鱿鱼有两层意思。第一,炒鱿鱼是档次较高的菜肴,最后款待你,聊尽主雇之谊。其实,这时候再好吃的饭菜还有什么味。第二,炒鱿鱼熟后呈卷筒状,暗示你应该卷起行李另谋高就,就像北方人把“被解雇”说成“卷铺盖卷儿”一样,蛮形象的。

【歇后语第54句】:【不食人间烟火】(惯)烟火:指烟火食,即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食人间烟火食。1形容人清高不俗,或逃避现实。2指诗词或书画作品意境超凡脱俗。

【歇后语第55句】:哥哥刚从警校毕业,练就一身好本领。有一天,他带我上街买东西,两个流里流气的小伙子故意找哥哥的碴儿。哥哥说:“你们别没事找事,我也是东山跑过驴,西山找过虎,见过点阵势的。”他们不听,伸手打了哥哥一拳,哥哥说:“你们真是疯狗咬太阳,不知道天高地厚。”说着,三脚两拳,打得他们抱头鼠窜。(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56句】:丈夫因舍不得花钱修车,不幸把髌骨磕碎了,到医院治疗,花了几千元。他妻子逢人就说:“他啊,没见过他省那几个钱,小窟窿掏出了个大螃蟹。”(河南·正阳)

【歇后语第57句】:月亮底下晒谷子——白费工夫;不顶用

【歇后语第58句】:阎王涂水彩——色鬼

【歇后语第59句】:【砖儿何厚,瓦儿何薄】对人态度不一样,有厚有薄。类似 的:金砖何厚,玉瓦何薄。清代《歧路灯》:“金砖何厚,玉瓦 何薄,一般都是兄弟如何两样看承?”

【歇后语第60句】:【出处不如聚处】(谚)出处:物品的原出产地。聚处:物品的贸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产地不如在贸易场所充足。也指从原产地购物,远不如从贸易场所购物方便。 也作“产处不如聚处”。

【歇后语第61句】:【一肚子苦水】(惯)指心中有说不完的痛苦辛酸的事。

【歇后语第62句】:【乱点鸳鸯谱】“乱点鸳鸯谱”比喻胡乱撮合姻缘。这句俗语源自明代冯梦龙话本小说集《醒世恒言》中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杭州有一个叫刘秉义的人生有一儿一女,叫刘璞和慧娘,分别与孙寡妇女儿珠姨、裴九家儿子裴政订亲。此外,孙寡妇家还有一个儿子名叫孙润,是珠姨的孪生哥哥,也是自小便与徐家女儿文哥订亲。当时刘璞长到十六岁时,得了一场大病,久治不愈,刘家便想到要与孙寡妇女儿珠姨早日成亲来冲喜。孙寡妇得知刘璞病重在身,不愿把女儿嫁入刘家,于是便将儿子孙润扮为女装冒充妹妹嫁到刘家。成亲那天,刘家因刘璞不能起床,便让女儿慧娘代兄与“嫂子”孙润拜堂,还让女儿晚上陪新娘过夜。但这一陪就出了问题。男扮女装的孙润与前来陪夜的慧娘正值青春年少,独处一室后互相心生爱慕,顺理成章地发生了男女关系。事发后,双方都告到衙门,裴家告刘家悔婚,刘家告裴家诱奸。按当时的法律,悔婚和通奸都是犯罪行为,是要受处罚的。受理此案的杭州知府乔太守十分怜惜这些年轻人,一心想成全美事。经过权衡利弊,乔太守想出了一个最佳方案,在征得四家同意后,以杭州府的名义给三对年轻人重新做媒。刘家的儿子刘璞与孙寡妇的女儿珠姨重新拜堂成亲,慧娘因与孙润已行过拜堂仪式,认定他们的婚姻合法有效,为弥补裴家公子裴政的损失,将徐家女儿文哥介绍给裴政。三对新人即刻在公堂上拜堂。这样成就了三对情侣,一时被传为美谈。按当时的官情民俗,做到这一点已经难能可贵了。可作者冯梦龙却出错丫题目《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冤枉了乔太守。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寓意深刻的俗语——乱点鸳鸯谱,流传至今。

【歇后语第63句】:【丑媳妇也得见公婆】谓有什么错误缺点,无法隐瞒,早晚 也要让人知道。相关的:丑媳妇怕见公婆。池莉《来来往 往》:“再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将来林株总是要与他们见面 的。”

【歇后语第64句】:乌鸦当向导——把人带到死尸堆

【歇后语第65句】:【太阳从西边出来】见“日头打西出来”。

【歇后语第66句】:【小账不可大算】(谚)小账:零星开支的账目。大算:总起来计算。 指小账如果单宗看,为数不多;但日积月累,总起来计算,数字就会大得惊人。

【歇后语第67句】:吃了鸟枪药——火气冲天

【歇后语第68句】:【好狗不挡路】(谚)指机灵的狗不卧在道路当中,阻挡往来交通。比喻知趣晓事的人,绝不做妨碍别人行动的事。 也作好狗不挡道。 好狗不碍路,碍路没好狗。

【歇后语第69句】:【豆腐】“豆腐”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家常菜。豆腐不仅味美价廉,营养丰富,还具有相当的养生保健作用,自问世以来,颇受大众的喜爱。中国是豆腐的故乡,这种传统美食的历史可追溯到汉朝。据五代谢绰《宋拾遗录》载:“豆腐之术,三代前后未闻。此物至汉淮南王亦始传其术于世。”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叶子奇的《草目子》,罗欣的《物原》等著作,都把豆腐的发明权归功于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诗为证,明代一个名叫苏平的人创作了一首豆腐诗:“传得淮南术最佳,皮肤褪去见精华。一轮磨上流琼液,有沸汤中滚雪花。瓦缸浸来蟾有影,金刀剖破玉无瑕。个中滋味谁得知,多在僧家与道家。”这首诗通俗易懂,只有两个地方需要稍作解释,一是“淮南”,指淮南王刘安;一是“蟾”,指明月。据说,刘安的这项发明得益于他的神仙梦。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被封为“淮南王”。他生性喜好炼丹之术,潜心炼丹欲求长生不老。众所熟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和他有关。刘安一生耽于修炼丹药,他在一次炼丹过程中用磨制的豆汁来培育丹苗,结果豆汁与盐卤意外凝结成美味可口的“豆腐”,并最终走进了千家万户,还漂洋过海到了日本、朝鲜、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周边国家。现在恐怕遍及全世界。

【歇后语第70句】:花儿里的牡丹一出类拔萃

【歇后语第71句】:【早不忙,晚发慌】不及早抓紧时间,事情做不完,陷于慌 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早不忙晚发慌,晚上熬油补 裤裆,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歇后语第72句】:【人怕齐心,虎怕成群】人齐心,力量巨大;虎成群,凶猛可 怕。意即团结就是力量。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人怕齐 心,虎怕成群,咱们要齐了心,也能闹成赵家沟那样。”

【歇后语第73句】:【当地蝼蛄当地拱】(谚)蝼蛄:昆虫,善拱土,吃农作物嫩茎。指蝼蛄只在它生长的地面上拱土。比喻作案的坏人总离不开本乡本土。

【歇后语第74句】:林子帮人打群架,嘴被别人打得血流不止。他妈半是心疼半是怨恨地说:“不亏,身单力薄,自己一屁股屎还擦不净,还想去替别人擦!”(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75句】:【死了老子卖了娘】(惯)老子:父亲。父亲死了连母亲也能卖了。 形容心肠狠毒,没有一点儿人性。

【歇后语第76句】:南天门搭戏台——唱高调

【歇后语第77句】:【久旱遇甘雨,他乡遇故知】(谚)甘雨:对农作物有利的雨水。故知:老友。指在异乡遇上了老友,如同旱久得甘雨。

【歇后语第78句】:手拿谜条猜不着——执谜(迷)不悟

【歇后语第79句】:走路轧断腿——半途而废

【歇后语第80句】:【抬头不见低头见】(惯)指彼此经常见面,很熟悉。 也作“低头不见抬头见”。

【歇后语第81句】:【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友好不是单方面的,要双方相 互真诚相待。成语:将心比心。张恨水《啼笑因缘》:“从今 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换人心这句话是假的,不过是金子换人 心罢了。”

【歇后语第82句】:【枸杞子】“枸杞子”既是良药,又是保健食品,很受人们的青睐。我国宁夏枸杞子驰名中外。那么,“枸杞子”之名是怎么得来的呢?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戍边。一晃十年过去了,狗子命大戍边归来。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乞讨,饿殍遍野,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恐慌,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到家以后,发现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感到非常惊讶,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回答说,自己采摘山间红果和老母充饥,才免于挨饿。老母也说,如果不是儿媳采红果,自己就见不到儿子了。狗子喜极而泣,对妻子更加敬重。邻居听说后,都争相采食红果,并称之为“枸杞食”,讳“狗妻杞氏”之不雅。后人发现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特别补肾效果更佳,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为“枸杞子”,简称“枸杞”。

【歇后语第83句】:【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医得眼好】双方都得到好处。成语:一 举两得。明代《西游记》:“你的造化,我有营生。这才是凑 四合六的勾当。你也不须远行,莫要花费了银子。我们不 是那不济的和尚,脓包的道士,其实有些手段,惯会拿妖。 这正是一来照顾郎中,二来医得眼好。”

【歇后语第84句】:【老鼠儿见了猫】(惯)比喻弱者见到了惧怕的人。 也作“耗子见了猫”。

【歇后语第85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谚)苦海:深重的苦难。岸:彼岸,佛家把得到正果叫到达彼岸。原指苦难无论多么深重,只要一心向佛,就能得到正果;后多指无论犯的罪恶多大,只要改恶从善,就有出路。

【歇后语第86句】:【阴曹地府】“阴曹地府”是古代封建社会里讲迷信的人认为是死人的去处,鬼魂的世界。它源自道教。按照道教的说法,阴曹地府共有两处:一处叫“酆都城”,亦叫“平都山”。晋葛洪《神仙传》载:东汉时代的阴长生,三国时代的王方平先后在平都山修炼成仙,后人把阴、王读为阴王,以讹传讹变成了“阴间之王”或“幽冥之王”。后来逐渐演变,遂以酆都为“阴曹地府”。另一处叫“罗酆山”,据说在北方癸地,山高2600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道教称“酆都大帝”是主宰幽冥地府之神。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酆都北阴大帝”居神次之第七位,并说其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申,为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

【歇后语第87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谚)苦中苦: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人上人:出类拔萃的人。指只有承受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才能出人头地。

【歇后语第88句】:人头上长疥疮——毛病

【歇后语第89句】:【驴跟马跑折了腿】谓比不上,勉强追赶没有益处。海外 张爱玲《茉莉香片》:“你那个英文——算了吧!跷脚驴子跟 马跑,跑折了腿,也是空的!”

【歇后语第90句】:逼着乌龟伸脑袋——越逼越不行

【歇后语第91句】:【捕得老鼠,打破油瓮】(惯)瓮:缸。比喻因小失大。

【歇后语第92句】:【跑单帮】(惯)l指一人来往于各地经商。2指一个人单独行动。

【歇后语第93句】:【半路上捡了个喇叭——有吹的】(歇)吹:本指吹气演奏,转指吹牛、说大话。讥讽人有了吹牛的资本或借口。

【歇后语第94句】:【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释义:比喻做事要谨慎稳定,不可轻举妄动。例句:头脑不要发胀,这些年来,咱们吃亏就在于轻举妄动,别忘了,癫狂的马容易闪失,慌张的人常出乱子。

【歇后语第95句】:【只要桨花齐,不怕浪花急】(谚)桨花:用桨划船时溅起的水花。划船时只要大家动作一致,水浪再猛也不怕。比喻齐心协力,就能克服困难。

【歇后语第96句】:【 君子不夺人之所好】君子尊重别人,不能侵犯别人的利 益。香港梁凤仪《千堆雪》:“君子不夺人之所好。何况,争 得到,也未必好!”

【歇后语第97句】:【青史】“青史”即史书。那么,历史为什么被称为“青史”呢? “青史”里的“青”指的是竹简。制作竹简其实并不容易,要选择上等的青竹,其他竹不堪用,所以称为“青”;“史”指历史或史书。因为在还没有发明纸张的古代,平常的书籍大都是用竹简制成。制作竹简还有个程序,就是将竹筒放到火上炙烤,经火烤处理的竹简不仅刻字方便而且能够防虫蛀,可长久保存。当时人们把这种火烤的程序叫做“杀青”,也叫“汗青”。古人将这些竹简编连成形状像“册”字的书,它是古代人用作书写的工具,也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后来就以“青史”或“汗青”作为史书的代称了。如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歇后语第98句】:【一张嘴不能言两宗事】(谚)旧多指说书艺人的一张嘴不能同时讲两件事情。 也作“一张口难说两家话”。

【歇后语第99句】:奶奶听说惯偷王五的儿子在学校偷人家的钢笔,就说:“唉!根不正,秧不正,结个葫芦扭着腚啊!”(河南·南召)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07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