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火的歇后语,句句戳心 句句穿心
【谚语俗语第1句】:没病买药——自讨苦吃
【谚语俗语第2句】:【人好不如家伙妙】(谚)家伙:工具的俗称。人再有能耐,也总比不上先进、得力的工具效果好。指要想提高效率,就必须大力发展科技,改进机械工具。 也作人巧不如家什妙。 人快还要工具利。
【谚语俗语第3句】:炕头上贴灶王爷——不是画(不是话)
【谚语俗语第4句】:【蔫牛不下磨,快牛门前卧】(谚)蔫(nian)牛:慢慢腾腾不起性的牛。同样拉磨,蔫牛拉得慢,下不了套;快牛早早拉完,卧在门前歇息。比喻干活利落的人,总显得轻松;干活不起性的人,什么时候都显得忙碌。 也作“快牛门前卧,蔫牛不下套”。
【谚语俗语第5句】:【烧高香】(惯)1指求神佛保佑。 2指心存感激之情。3指送礼。
【谚语俗语第6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谓采取相应的斗争方式、报复行动。 成语:针锋相对。老舍《四世同堂》:“不行,不能让她跑掉。 对她,就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谚语俗语第7句】:裹着蜜糖的黄连——还是苦(苦命人)
【谚语俗语第8句】:【两手拍屁股——光打光】(歇)形容一无所有,一点儿也不剩。
【谚语俗语第9句】:我村一家的东西被偷了,爷爷说:“这真是马有转缰之病,人有旦夕祸福!”(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10句】:【买金须问识金家】(谚)要买金子,就要让辨识金子的专家来鉴定,这才不至于买来假货。指不识真金的人,会把真金当假金。比喻宝物在外行眼里,显不出它的真价值。
【谚语俗语第11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释义:比喻呼告无门,处境十分困难。例句:我这是下了十八层地狱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谁知道我的苦楚。
【谚语俗语第12句】:【张开喉咙见心肺】(惯)比喻对人直抒胸臆,毫不隐瞒。
【谚语俗语第13句】:【乌金更比黄金贵】乌金,比喻墨,借指知识文化。谓知识 比财富重要。《北京日报》(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乌金更比黄金贵。指的是金钱再有价值,也没有知识 (墨)贵重。今天细细想来,此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谚语俗语第14句】:【 阎罗殿上撑好汉】指处境危险,态度强硬。马烽西戎《吕 梁英雄传》:“阎罗殿上撑好汉,我叫他们一个个都从我手中 逃不出去!”
【谚语俗语第15句】:【七大姑,八大姨】(惯)指众多的女性眷属。
【谚语俗语第16句】:【现在挥不动棒槌,将来不能举起长竿来】释义:比喻小事干不好,无法干大事。例句:今天的事要坏在我的头上,这怎么得了?雪娟哪,雪娟哪,人家是天,你怎么就是块砖哩!现在挥不动棒槌,将来还能举起长竿来?
【谚语俗语第17句】:黄连甘草挑一担一一一头苦来一头甜
【谚语俗语第18句】:【挤破了门】(惯)形容人来得非常多。 也作“挤破了门框”。
【谚语俗语第19句】:【一把手】“一把手”是民间俗称,指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最高领导人。“一把手”这一称呼的来历,与象征权力的印信印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一把手”这个词从产生之日起就与权力是紧密相连的。中国的印信起源很早,据史料记载,大概周朝就已经使用印章了。自秦汉以后,历朝都制定了官印制度,对印文、材质、印鼻、尺寸、印绶都有详细的规定,以区别不同的等级和权力的大小。比如秦汉时规定,皇帝用六玺,白玉质地,螭虎钮,皇后金玺蛇钮,诸侯王金玺驼钮,皇太子、列侯、丞相、太尉、三公、左右将军金印龟钮,食禄二千石银印龟钮,千石以下至二百石以上铜印鼻钮。这里的“钮”,根据《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就是指印鼻,也就是便于手把抓印面的借力饰物。从魏晋到宋元时期,印章印文和印绶都有较大的变化,而印钮的变化相对较小。进入明清时期,官印多为方形或长方形,宽边,细朱叠文,又称为“关防”。由于尺寸较大,材质厚,质量重,为了便于盖章,出现了把手,称为“印把子”、“印把手”。因为印章的加盖,也就意味着权力的确认和实施,所以,“印把子”、“印把手”逐渐讹传为“一把手”,象征着某一范围的最高权力。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橡胶印章大量应用,官方印章的形制基本稳定下来,印面上的把手非常明显,人们更乐于使用“一把手”这一形象的称呼,来指代某一范围的最高权力和主要负责人。
【谚语俗语第20句】:【宁作治世犬,莫作乱离人】(谚)治世:没有动乱的太平盛世。乱离:兵荒马乱的动荡时局。宁可在太平年间做狗,也不要在动乱年间做人。指动乱年间人们苦不堪言。 也作宁做太平狗,莫做乱世人。 宁作太平犬,毋为乱世人。
【谚语俗语第21句】:新学期一开学,爸爸就提醒我要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并风趣地说:“跟着凤凰走,不是凤凰也是个俊鸟;跟着黑瞎子走,不是黑瞎子也是狗熊。”(安徽·利辛)
【谚语俗语第22句】:三月里炒青蚕虫——又青(亲)又热
【谚语俗语第23句】:蝗虫飞行——走到哪里吃到哪里
【谚语俗语第24句】:【毛病】“毛病”现在经常被人们用来指缺点、错误、坏习惯,或者指器物有质量问题或瑕疵,后来也引申到指人身体不适以及微小疾病等。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最初“毛病”是指牲畜(尤其是马)的毛色有缺陷。古时候,马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人们对马的要求特别严格。相马首先就是看马的毛色如何,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明代的徐咸在《相马经》中说:“马旋毛者,善旋王,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意思是说,卷曲的马毛,有好有坏,位置生的不好,就是毛病。如果主人骑的话,对主人妨害最大。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 “毛病”由专指马的缺点引申为指人或物的缺点,大概源于宋代。如宋代吴涿《答徐安札书》中云:“盖文学毛病,如春草渐生……”黄庭坚《山谷刀笔》也有“乃是荆南人毛病”之句。 “毛病”一词,至今还在常用,特别是口语,用得更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小品:小品中的主人公说话不离“毛病”二字,实乃毛病也。
【谚语俗语第25句】:半空踩钢丝——左右摇晃
【谚语俗语第26句】:【王八掉进灶坑里——又憋气又窝火】(歇)气:本指气息,转指怒气。火:本指火儿,转指火气。指心里有怨气或怒气而发泄不出来。
【谚语俗语第27句】:石匠打铁——不会看火(货)色
【谚语俗语第28句】:【螳螂捕蝉,黄雀随后】(谚)螳螂一意捕蝉,不防身后的黄雀又来捕它。比喻人往往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的祸患。 也作螳螂捕蝉,黄雀伺后。 螳螂捕蝉,不顾身后。
【谚语俗语第29句】:【使的憨钱.治的庄田】(谚)憨钱:大注的银钱。只要舍得花大价钱,就能买到上等的庄田。指要想置好产业,就不可吝惜钱财。
【谚语俗语第30句】:【鱼过千层网,网后还有鱼】(谚)鱼网再密,捕捞的次数再多,也还有漏网鱼。比喻再严密、严谨的事情,也难免有疏忽之处。
【谚语俗语第31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惯)栈道:在悬崖峭壁上凿石打孔支架木桩,铺上木板而成的窄路。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是关中、汉中间的交通要道。《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采纳张良、韩信的计策,从汉中出兵攻打项羽时,表面上派人修复栈道,暗中却绕道奔袭陈仓,取得大捷。比喻表面上佯装做某事来迷惑对方,实际上另有所图。
【谚语俗语第32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谚)指不识货物的优劣真伪,最好的鉴别办法是进行比较;经过比较,自然优劣分明。也泛指对人、对事、对物,有比较就有鉴别。
【谚语俗语第33句】:【打墙也是动土】动土,指破土建筑。指规模大小不同,实 质上是一样的。相关的:一锄头是动土,两锄头也是动土。 清代《红楼梦》:“打墙也是动土,已经惊动了人,今儿乐得去 逛逛。”
【谚语俗语第34句】:【苏州蛤蟆——南蟾】(歇)南蟾:南方的蟾蜍,谐“难缠”。指人或事不容易应付。
【谚语俗语第35句】:叔父说我哥办事是“嘴上没毛,做事不牢,东一拖子西一耙子,上一斧子下一榔头,像杆没星的秤”。(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36句】:【土地庙里长草——荒神】(歇)土地庙:供奉土地神的小庙。荒:荒芜,谐“慌”。神:本指神灵,转指心神。形容人心慌意乱。
【谚语俗语第37句】:快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谚语俗语第38句】:【天不言而自高,地不言而自卑】(谚)卑:低下。天不说自己高,但自在高处;地不说自己低,但自在低处。借指人的高下自有公论,不在自夸或自贬。
【谚语俗语第39句】:【放大炮】释义:比喻对某人或某事进行猛烈的抨击。例句:她对于医院的制度、设施,谈得很多;起先有人说她放大炮,说她热心,说她爱出风头,慢慢成了老生常谈,不大为人所注意。
【谚语俗语第40句】:【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释义:比喻有备无患,也指防患于未然。也说“暖备寒衣睛备伞”。例句:“俗话说,晴天要备阴天伞,饱时要备饥时粮。”
【谚语俗语第41句】:【杀人不眨眼】此语形容残暴狠毒,杀人成性。典出宋普济《五灯会元·圆通缘德禅师》。宋朝初年,宋太祖赵匡胤派大将军曹翰出兵江南消灭割据政权。有一天,曹翰领兵来到九江庐山寺,许多和尚吓得仓皇逃跑,只有缘德禅师坦然静坐,旁若无人。曹翰厉声呵斥道:“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有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 缘德禅师睁开眼看了他一会儿反问道:“你怎么就不知道还有个天生不怕死的和尚呢?”
【谚语俗语第42句】:【说风就是雨】(惯)比喻说到什么,马上就要干什么。 也作“说起风就来雨”。
【谚语俗语第43句】:一缕棉丝难织布,一粒大米难做饭。
【谚语俗语第44句】:阎王奶奶害喜病——怀鬼胎
【谚语俗语第45句】:五岁的小峰,穿了一双新棉鞋,没几天,鞋子边儿就毛了。他妈妈说:“你的鞋是鸡啼做,狗叫破。”(注:鸡叫在天亮,狗叫在晚上。)(江苏·南通)
【谚语俗语第46句】:爸爸总告诫我,要和伙伴们搞好关系。他说:“吃不得亏,打不拢堆。”(四川·涪陵)
【谚语俗语第47句】:老鹰吃麻雀——连皮带骨一起吞;一点不留
【谚语俗语第48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释义:比喻人的个性不同。例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就像天底下没有相同的树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谚语俗语第49句】:【羊肉没吃上,惹一身膻】没讨着便宜,反而吃了亏。类似 :打不成狐狸,惹一身臊。张春帆《九尾龟》:“总是你和我 出的主意,如今弄得羊肉吃不着,惹得一身骚,倒上了他的 恶当。”
【谚语俗语第50句】:【树无土不活】释义:比喻什么人也不能脱离人民百姓。例句:宋蚺不服气地说:“我不懂,你懂。你就是忘记了一句老话:‘树无土不活。你这棵大树本事再大,没有土——百姓不服,你就生不了根。”
【谚语俗语第51句】:【新葫芦装旧酒】释义:比喻只改变形式,不改变内容,表面变了,实质未变。例句:旧支部也没撇开.中农也参加运动;支部书记王二合当上了贫农团的主任,村长刘老迫和个浪荡寡妇也选进主席团,换汤不换药,新葫芦装旧酒。
【谚语俗语第52句】:针当棍子一针(真)棒
【谚语俗语第53句】:【鹁鸽子旺边飞】(谚)鹁(b。)鸽子:即家鸽。指家鸽最喜在人烟兴旺的地方栖息。比喻人追求兴旺发达、有钱有势,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进。 也作雀儿只拣旺处飞。 老鸦野鹊拣旺处飞。
【谚语俗语第54句】:【 坐大船,划懒桨】比喻在集体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报》(1985,1,14):“多年来,人们习惯于有患同当, 有福同享,坐大船,划懒桨。”
【谚语俗语第55句】:【千金难买一句话】(惯)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轻易说话。
【谚语俗语第56句】:狮子张嘴——大开口
【谚语俗语第57句】:【瘦狗莫踢,病马莫欺】释义:借指对弱者要同情。例句:在胡玉音面前,秦书田十分知趣,眼睛不乱看,半句话不多讲。“瘦狗莫踢,病马莫欺”.倒是胡玉音觉得他落魄,有些造孽。有时舀给他的米豆腐,香油和作料还特意下得重一点。
【谚语俗语第58句】:【人情若像初相识,到底终无怨恨心】(谚)人和人的相交,最后如果能够保持初识时的那股热情,就不会彼此怨恨了。指人情往往善始不能善终,开始相亲,久后相怨。
【谚语俗语第59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能够生活在一起的人,人品也 差不多。浩然《艳阳天》:“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这两口 子又都比较胆子小,最怕惹是非。”
【谚语俗语第60句】:我数学测验得了100分,小姑听了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却说:“鸡生蛋,鸭子穷高兴,要是你也能考出这个成绩就好了。”一句话说得小姑面红耳赤。(江西·九江)
【谚语俗语第61句】:【说溜了嘴】(惯)指不加思考顺嘴就说出来了。
【谚语俗语第62句】:【看景不如听景】见“观景不如听景”。
【谚语俗语第63句】:刘大妈和儿媳妇又吵架了。邻居大嫂来劝解:“吵吵嘴没啥相干,谁家不是碗大碟小磕着碰着哩?”(山东·金乡)
【谚语俗语第64句】:【能书不择笔】(谚)书:书法。指书法高手不在乎毛笔的优劣倾述林文案馆网,凭的是他写字的功力。
【谚语俗语第65句】:【杀人不过头点地】(谚)即使被杀死,也不过是脑袋滚在地上罢了。 指充其量不过是个死,没有什么了不起。
【谚语俗语第66句】:【闺女】“闺女”指未婚女子,也指女儿。其来源与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有关。未婚女儿的住处称作“闺阁”。原来,古代住宅,在大门与堂室之间,还有一个小门,叫做“闺”,相当于后来的二门。《公羊传》宣公六年写晋灵公派人刺杀赵盾的情况:“于是使勇士某者往杀之。勇士人其大门,则无人门焉者(门:守大门);人其闺,则无人闺焉者;上其堂,则无人焉;俯而闚其户,(盾)方食鱼飧。”这段描述准确地勾勒出了勇士经过的路线:大门——闺——堂。闺门以内即主人起居之处,因此,后来称内宅为闺。枚乘《七发》日:“今夫贵人之子,必官居而闺处。”后来才引申为女子的住处。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闺塾》:“……闺门内许多风雅。”《宋史·涂端友妻传》日:“吾闻贞女不出闺阁。” 古人没有满足于将女人的居室称为闺阁、闺房,而进一步将不少有美女人的称谓与闺挂上了钩:称女儿为闺女,称富贵人家的女儿为闺秀,妇女品德高尚的叫闺范,京剧中演少女的演员叫“闺门旦”等。女儿出嫁叫“出阁”,不出闺阁的女子(未婚女子)当然就叫“闺女”。
【谚语俗语第67句】:【东亚病夫】一提起“东亚病夫”,准把账记在西方帝国主义者特别是日本侵略者头上,但他们确实用“东亚病夫”一词来蔑视中国人民,也成了国人忌讳的病根。其实,“东亚病夫”一词最初并非出自日本人之口,也并非贬义。此词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源出严复《原强》:“盖一国之事,同于人身,合夫人身,逸则弱,劳则强者,固常理也。然使病夫焉,日从事于超距赢越之间,以是求强,则有速其死而已矣。今之中国,非犹是病夫也耶!”意思是国家之事,像人的身体一样,闲逸就会虚弱,劳动(锻炼)就会强身健体,这是常理。但如果强迫一个病夫进行高强度超极限的锻炼,希望以此强健起来,只能导致其快速死亡。今日之中国,也像一个病夫,应按常理革新求强。自此以后,文人学者自称“病夫”多矣。清朝末年专写《孽海花》小说的文学家,也曾自号为“东亚病夫”,而国人自读自嘲之词之文章也不乏以“病夫”泛称中国人。这应是自醒求变之强音,绝非自暴自弃。弃弊图利,国强之始也。当时国人的这种自嘲自勉,决不允许西方帝国主义者与日本侵略者偷换词义来污蔑伟大的中国人民。
【谚语俗语第68句】:【不要气,只要记】(谚)指无论发生什么事,不必生气,只要记取经验教训即可。
【谚语俗语第69句】:弟弟一本正经地要去给邻居劝架,奶奶笑着说:“你倒真是吹糖人儿的出身,口气怪大。小小年纪的,蚂蚁戴眼镜——自觉脸面不小啊!”(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70句】:【船无水不行,事无钱不成】(谚)就像船离了水不能划行一样,做事离了钱财就办不成。指钱财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谚语俗语第71句】:【宁吃对虾一口,不吃杂鱼半篓】(谚)对虾:肉味鲜美,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市场上常成对出售,故称。 宁可品尝一口对虾,也不吃成堆的杂鱼。指食品宁可少而鲜,不要多而杂。
【谚语俗语第72句】:【软硬不吃】硬不吃好歹都不行,无法对付。老舍《龙须 沟》:“你这个家伙,软不吃,硬不吃,没法儿办!”
【谚语俗语第73句】:大海放鱼——各散四方
【谚语俗语第74句】:【 有花自然香】好东西自然会表现出来,无须宣扬。花,也 说:麝、肉。李英儒《还我河山》:“俺爸的功夫是练到家了。 总是不愿意露。老说:有麝自然香,不须迎风扬。”
【谚语俗语第75句】:旱了很长时间,终于下雨了。爷爷说:“这下该有指望了,都跟前些日子一样,连井里的尘土都有二寸深了,非吃风屙沫不可。”(河北·邢台)
【谚语俗语第76句】:【家中无鬼万年安】(谚)家里要是没有鬼怪作祟,就会长久地平安无事。指家庭出了邪佞,就会衰败。
【谚语俗语第77句】:【拿客气当福气】客气是礼貌,福气是指享福的命运。不 懂谦让,反觉得是应该的。王安忆《文革轶事》:“张思蕊命 好,从来都是把客气当福气,你夸海口,她照单全收,你怕连 个退路都没有了。”
【谚语俗语第78句】:神龛上戳窟窿——妙(庙)透了
【谚语俗语第79句】:玻璃杯盛雪——明明白白;明白
【谚语俗语第80句】:【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释义:比喻集体富了,个人也就多得。例句:弯弯绕希望有个人出头露面,能够钳住萧长春,多报点产量,多分点麦子。不论怎么一个方法,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弯弯绕的要求仅仅是这个。
【谚语俗语第81句】:【拉垫背的】(惯)1比喻找人顶替自己的错误或拉人一起去干坏事。 2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让别人好过。
【谚语俗语第82句】:【六国贩骆驼】释义:比喻到处钻营取利。例句:“这个娼妇,专管是个‘六国贩骆驼’的,听了这话,他有个不奉承去的!”
【谚语俗语第83句】:【脑壳提在手里耍】(惯)比喻不怕死,拿死不当一回事。
【谚语俗语第84句】:【好看千里客,万里去传名】(谚)看:看待,对待。千里客:远方来的客人。盛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他们自会把你的美名播得更远更远。指爱好交友的人,美名会传播四方。 也作“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
【谚语俗语第85句】:【舍不得姐姐嫁,哪有外甥回】有付出才有收入。做事不能 怕吃亏,应该全面考虑。类似的: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 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舍不得往外嫁,还想往回领外 甥?小伙子,为得儿子,该咋办,你自个琢磨。”
【谚语俗语第86句】:【头回上当,二回心亮】(谚)指头次上当受骗,到第二次就会接受教训,心明眼亮,不再失误。
【谚语俗语第87句】:【公众马,公众骑】见“大家马儿大家骑”。
【谚语俗语第88句】:【吃小亏占大便宜】释义:受一点小的损失,却得到很大的利益。例句:“杨吉利抢走了于芝秀,我来嫁给你!”天香粗野而又娇媚,“丢了一个残花败柳,得到一个清白女儿身,你吃小亏占了大便宜。”
【谚语俗语第89句】:奶奶数落小叔太懒惰:“你呀,扯草只扯尖尖,薅田只薅边边,扫屋不扫角落,洗脸不洗耳朵。”(湖南·邵阳)
【谚语俗语第90句】:【破罐子破摔】释义:比喻横下心,不顾后果,任凭事态恶化。例句:好些年来,他自轻自贱,成了习惯,破罐子破摔,不想学好了。
【谚语俗语第91句】:【偷食猫儿性不改】释义:比喻恶性难改。例句:常言道:偷食猫儿性不改。他在外边放荡惯了,看在家中,犹如牢狱一般,哪里坐立得住。
【谚语俗语第92句】:船上迈步——越走越窄
【谚语俗语第93句】:【方寸】“方寸”指人的内心。如“方寸已乱”、“聊表寸心。” 关于方寸一词,有个典故。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刘备礼贤下士,广纳天下人才。当时,刘备身边有一个叫徐庶的人,足智多谋,诸葛亮就是他推荐的。曹操为得到徐庶,为己所用,就软禁了徐庶的母亲。徐庶是个孝子,听说母亲被俘,心急如焚,决心回到母亲身边尽孝道。徐庶辞别刘备时,指着自己的心说:“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于是徐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投奔曹操去了。才引出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指一计不献)”。 “方寸”在古代指一寸见方的心部,又作“寸心”,后来人们用它来表示“心”,心烦意乱则称“方寸已乱”。
【谚语俗语第94句】:狗长犄角——装羊(佯);出羊(洋)相
【谚语俗语第95句】:阴沟里的死水——臭不可闻
【谚语俗语第96句】:【 两头不到岸】目的没达到,原有的也失去了,没有着落。 香港电视剧:“一心不能二用,不要顾此失彼,两头不到岸。” 马死黄金尽没有坐骑,也没有钱财,谓走投无路。明代 《初刻拍案惊奇》:“却不知乐极悲生,也有马死黄金尽的时 节。”
【谚语俗语第97句】:【忍事敌灾星】(谚)指为人处事,能做到克制忍让,就可以消除灾祸。 也作“忍字敌灾星”。
【谚语俗语第98句】:【掉链子】“掉链子”用于调侃人们做事情正在兴头上或关键时候,突然卡壳做不下去了,导致事情失败或无法进行。 “掉链子”源于北京口语,具有调侃意味。对喜欢玩单车(自行车)的人来说,都知道车行半路掉链子的尴尬。假期三五知己轻装短打,太阳镜一戴,单车径上风驰电掣竞技,绝对是赏心乐事,大家争先恐后踩动脚踏,链条拉动车轮飞车之时,突然“喀嚓”一声,脚丫子再也蹬不动了,那沾满油污的链子突然掉将下来,眼见驴友们载着欢声笑语远去,自己却要下来挂链条,本来高昂的情绪顿时一落千丈,像泄了气的皮球。北京的自行车是上百万人每日上班上学的主要交通工具,对脚下“私家车”掉链子的扫兴、尴尬、着急、无奈,体会更加深切。于是北京人展开联想,发明了“掉链子”一词,真是形象之至。
【谚语俗语第99句】:【 好汉不吃眼前亏】情况不利,不必硬拼。好汉,也说:光 棍。浩然《山水情》:“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亏的策略,更明 白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正理明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