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句句触碰心灵!
【歇后语第1句】:【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难免有过错,不必灰心。浩然《艳 阳天》:“年轻人,没经过事,少锻炼呀。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呢?”
【歇后语第2句】:【临崖立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见“船到江心补漏迟”。
【歇后语第3句】:【见天日】(惯)l比喻摆脱了艰难的处境,见到了光明。2比喻把隐藏着的事情公示于众。 也作见青天。 见太阳。
【歇后语第4句】:李明在做数学作业时,该写单位的没有写,不需写单位的却写上了。老师说:“你是正当不当,豆腐里面放姜。”(江西·萍乡)
【歇后语第5句】:【露马脚】(惯)比喻隐瞒着的事露出了痕迹。
【歇后语第6句】:【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释义:只有没本领的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例句:“难是难,可世上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歇后语第7句】:【刀山敢上,火海敢闯】释义:形容非常勇敢。例句:“如果这样魁梧的小伙子,能碰上一个好样的带头人,准能造就成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英雄好汉……”
【歇后语第8句】:【当官的动动嘴,当兵的跑折腿】(谚)折(she):断。当官的只要一动嘴,当兵的就得跑个没完没了。 旧指官兵关系严重对立,当兵的处在被奴役的地位。 也作当官的一动嘴,当兵的跑断腿。 当官的一张嘴,小兵癞子两条腿。
【歇后语第9句】:张果老卖寿星——以(倚)老卖老
【歇后语第10句】:瓦匠干活——拖泥带水
【歇后语第11句】:【张家长,李家短】“张家长,李家短”这一俗语意思是特指那些喜欢说闲话的人。与张家李家并无关连,如同张冠李戴、张三李四一样,都是一种借代。但在源头上与张家李家并不是一点瓜葛也没有,“张家长,李家短”就源自张献忠与李自成。张献忠建立大西政权后,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双雄并峙,互争雄长。在民间流传有“张家长,李家短”的俗语,张献忠为此很欣喜,认为这句话是在说自己的实力很强大,能长久。李家的战斗力不行,是短命的,预示着自己必将战胜李自成,取代明朝坐上皇帝宝座,因而乐不可支。其实这只是张献忠的一厢情愿罢了。历史便是最好的证明,事实上张家李家都不长,张献忠一天皇帝也没做上,李自成只做了四十多天的皇帝。
【歇后语第12句】:有一次,李叔叔叫他儿子小舟做一件小事,小舟眉头一皱,不愿干,走了。李叔叔说:“牛脑煮不烂,得多烧二斤炭。”(陕西·靖边)
【歇后语第13句】:【 上一个新台阶】有了提高,有了进步。电视新闻:“这条 远洋渔轮的制造,标志着我国造船技术越上了一个新台 阶。”
【歇后语第14句】:【有心炒豆,不怕锅响】(谚)有心要炒豆子,就不怕锅里的豆子爆响。比喻决心要做某事,就不怕来自各方面的干扰。
【歇后语第15句】:黄鼠狼生耗子———辈不如一辈
【歇后语第16句】:【奴要白饭,马要青刍】(谚)白饭:白米饭。青刍:青草。奴仆要吃饭,马匹要吃草料。指使用人和牲口要付出代价,不是白使唤的。
【歇后语第17句】:【桑木扁担——宁折不弯】(歇)桑木质地坚硬,做成的扁担即使被压断了也不会弯曲。形容人性格刚强,宁死也不屈服。
【歇后语第18句】:【经是真经,叫歪嘴和尚念歪了】释义:比喻好事让人办坏了。例句:伍参谋道:“经是真经,就怕歪嘴和尚念歪哩!”冯有亮感慨地说:“是啊,担心的有道理。……”
【歇后语第19句】:【晴天打伞——有备无患】(歇)指事先做好准备以防祸患。
【歇后语第20句】:【山要大了,什么野兽都有】(谚)比喻社会是个万花筒,善恶、美丑、正邪,什么样的人都有。
【歇后语第21句】:【肚大如柳斗,神仙难下手】(谚)肚大:大肚子病,即臌(gu)症。柳斗:用柳条编织成的提斗。指臌症是不治之症。
【歇后语第22句】:【舍得珍珠换玛瑙】(谚)珍珠、玛瑙:两种珍奇的宝物。用此一宝物,才能换彼一宝物。指要想获得高规格的人与物,必须舍得付出同等价值的代价。
【歇后语第23句】:下午放学后,妈妈让我到鸡窝里收鸡蛋,我端着一瓢又白又大的鸡蛋向妈妈报喜说:“今天真多啊!共二十一个。”妈妈说:“是啊,交了二月半,是个鸡都下蛋。”(湖北·钟祥)
【歇后语第24句】:【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谚)履:鞋。冠:帽。到瓜田里,不要弯下腰去提鞋,免得人说你偷瓜;到李树下,不要伸手去整帽,免得人说你摘李。指处在容易引起怀疑的环境,要尽可能避开嫌疑。
【歇后语第25句】:【是狼是虎,来到面前再说】不必先发愁,遇到困难再想办 法。柳青《创业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来再说。”
【歇后语第26句】:【冰人】在古代媒人又被称为“冰人”或“大冰”。媒人一般都是热心肠,怎么反倒称为“冰人”呢?这一称呼最早见于《晋书·索统》中的一段故事:孝廉令狐策有一天梦见自己站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询问圆梦的解释说,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主阴阳之事,你在冰上和冰下人说话,人阳语阴,主为人说媒,因而你当为人说媒,冰河开了,婚姻也就成了。由此,后人称媒人为冰人。
【歇后语第27句】:【捋虎须】(惯)比喻冒险去触犯强者或有权势的人。 也作捋老虎须。 撩虎须。
【歇后语第28句】:高梁秆做磨棍——有劲使不上
【歇后语第29句】:【老不以筋骨为能】释义:人老了,不能靠身体发挥本领。例句:他已经七十五岁了,“老不以筋骨为能”,他必须往下压制自己的愤怒。
【歇后语第30句】:【惹了一鼻子灰】见“碰了一鼻子灰”。
【歇后语第31句】:【坐在家里等屋压】消极等待,没有好处。成语:坐以待 毙。王统照《山雨》:“再一说:咱也要另找点路子走,难道真 要坐在家里等屋压?”
【歇后语第32句】:【满壶全不响,半壶晌叮当】(谚)水装满一壶,摇着不响;只装半壶水,一摇就响。比喻品格高、学识深的人深藏不露,才疏学浅、为人轻浮的人总爱张扬。 也作满瓶不动半瓶摇。 整瓶不摇半瓶摇。 一瓶子不足半瓶子晃。
【歇后语第33句】:【 手大遮不住天】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可能包办一切。浩 然《艳阳天》:“几个干部手大遮不过天来,您得给我们出点 主意。”
【歇后语第34句】:【 手中一鸟,胜过枝上二鸟】重视实际,到手的才能算数。 或说:一鸟在手,胜于二鸟在林/众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握。 海外丛甦《兽与魔》:“哈瑞人虽愚昧,但实际,他相信‘手中 一鸟,胜过枝上二鸟’。”
【歇后语第35句】:飞机的屁股——尾巴翘上了天
【歇后语第36句】:【病无良药,自解自乐】(谚)生了病没有什么特效的药物,全靠病人自我开解,自寻快乐。指排除愁闷,保持乐观,是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案。
【歇后语第37句】:【秃子当和尚——将就材料儿】(歇)指拿条件类似的人或物勉强充数。有时用作谦语,指勉强凑合着。有时含责骂意。 也作秃子作和尚——将就着。 秃子跑到和尚庙——硬充数。
【歇后语第38句】:【公要馄饨婆要面】要求不同,难应付,难伺候。香港唐人 《金陵春梦》:“这几年我做夹肉面包做得好惨,把我急得团 团转;公要馄饨婆要面,难为了我这个媳妇!”
【歇后语第39句】:八竿子搭不着的亲戚——远着哩
【歇后语第40句】:【二踢脚上天——两头晌】(歇)二踢脚:双响的爆竹,点燃下端的药捻子后响一声,升到空中后上截爆炸,又响一声。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一说,响谐“想”,指两件事情都想做。
【歇后语第41句】:【一锥子扎不出血来】形容人性格内向,反应迟钝,寡言少 语。类似的:锥子儿扎不出声儿来。刘绍棠《两草一心》: “他在家里家外,都自甘寂寞,不愿出头露面,不想引入注 意.一天到晚难开几回口;菊婶骂他一锥子扎不出血来,比 木头人多口气。”
【歇后语第42句】:拉弓不放箭——虚张声势
【歇后语第43句】:妈妈让我去河边提水,我说:“以后我要换上自来水,免得天天朝河边跑。”妈妈听了说:“你是吃了灯草,说得轻巧。一个人能架得起管子?”(湖南·新宁)
【歇后语第44句】:爷爷做什么事都干脆利索,可种庄稼老是不慌不忙。今年秋天别人都在种麦子,爷爷还在赶着大牛犁二遍地。我又焦急又奇怪地问他,他还是满不在乎地笑着说:“孩子,冬耕多一遍,麦收多一石。”(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45句】:【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释义:梁园:园名,即兔园,汉代梁孝王刘武建造的花园,也叫“梁苑”,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东。比喻外地虽好,不可久留。例句:宋四公思量道:“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连更彻夜,走归郑州去。
【歇后语第46句】:【聪明反被聪明误】(谚)聪明:智力高,理解力强。指聪明人往往自恃聪明,对己不加检点,拒绝他人建议,结果反而做出蠢事,害了自身。
【歇后语第47句】:上高中的姐姐向妈妈诉苦:“怎么白天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妈妈说:“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过了十月中,梳头洗脸功。”(陕西·城固)
【歇后语第48句】:邻居王叔叔见到虎子妈,告了虎子一状:“你家虎子今天骂我了。”虎子妈开玩笑说:“活该。做大不正,做小不尊。谁叫你常和他闹着玩呢?”(江苏·兴化)
【歇后语第49句】:妈妈给我做了条新裤子,没几天,膝盖就磨破了。妈妈说:“你身上是不是长牙了,刚穿几天啊,新裤子就破了洞。”(安徽·天长)
【歇后语第50句】:【千口吃饭,主事一人】(谚)主事:主管事务。指一个群体里入员再多,出面主事的头领只能是一个。
【歇后语第51句】:【里外不是人】(惯)指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歇后语第52句】:【春蟹夏鲎秋翅冬参】(谚)鲎:节肢动物,有甲壳,生活在海洋中。指春季吃螃蟹,夏季吃鲎肉,秋季吃鱼翅,冬季吃海参。一年四季,营养价值极高的美食各有侧重。
【歇后语第53句】:【笨人有笨福】(惯)笨的人自有他的福气。多指意外得来好处。
【歇后语第54句】:“手当笔,地当纸,比你强的是老师。”奶奶经常告诫我,平时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步。(山东·滕州)
【歇后语第55句】:【上山容易下山难】(谚)指上山时重心在前,好用力;下山时脚步不稳,易打跌。也比喻人的社会地位上升时神情慰悦,下落时颜面无光。
【歇后语第56句】:【拧成一股绳】释义:比喻团结一心。例句:只要咱们大家拧成一股绳,按着党的话好好干,有啥困难都能克服。
【歇后语第57句】:【君子断交,不出恶声】(谚)断交:断绝交往。恶声:伤人的话语。指有修养的人和人断交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不以恶语相向。
【歇后语第58句】:夜里攀险峰——生死不顾
【歇后语第59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一心为公,没有私心。宋代范仲淹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孙犁《风 云初记》:“既然干了这个,就得好性干,不要跟坏人学,要跟 好人学,吃苦在前,享受靠后,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 不话多,不爱沾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
【歇后语第60句】:爸爸刚干完活到家,我又嚷着叫爸爸去做饭,妈妈笑着说:“真是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河北·承德)
【歇后语第61句】:猪板油挂在颈上——腻了
【歇后语第62句】:【谈天】“谈天”一词,也作聊天,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家事,大到国事,无所不聊。那么,“谈天”一词源出哪里呢?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孟荀列传》:“邹衍之述,迂大而宏辩……故齐人颂日:‘谈天衍’。”战国末期,齐国的哲学家、阴阳学家邹衍曾经游历许多诸侯国,针对各国的现状,他常常发表大胆的言论,并写了不少文章。但他的文章具有主论很高且不通常理的特点,其研究方法是从小事物一直推衍到漫无边际。人们听了都忍不住拍手叫绝,但真正要推行他的理论却是感到非常困难。后来齐国的人都称邹衍为“谈天衍”。《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说:“邹衍之所言……尽言天事,故日‘谈天’。”这就明确指出“谈天”的初义和出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就把随便的闲谈称作“谈天”或“聊天”了。
【歇后语第63句】:每到考试的时候,我的心里就紧张,成绩总不理想。妈妈对我说:“当瓢子的不怕汤烫,当学生的咋能怕考试啊?”(福建·霞浦)
【歇后语第64句】:【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歇)羊角葱:葱的一种,茎部粗大,叶子长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转指人老练狠毒。含讥讽或责骂意。
【歇后语第65句】:下课了,大家都到前边交作业。一个正在抄黑板上习题的同学嚷开了:“喂!我是抄题还是画脑袋呀?”(天津·宝坻)
【歇后语第66句】:弟弟对做好的饭菜很挑剔,这不吃那不要的,当过老红军的爷爷生气地说:“想当年我们是渴饮雪,饥吞毡。现如今你们是冬有棉、夏穿单,菜有油、饭有肉,出门不用走、回家电视看,就这还把饭菜嫌。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67句】:蜘蛛网——四通八达
【歇后语第68句】:吃冰棍拉[排泄(大便)]冰棍——没话(化)
【歇后语第69句】:【人去不中留】(谚)指人决意想离开时,不宜勉强挽留。 也作人去不中留,花落难返枝。 人去不中留,留人难留心。
【歇后语第70句】:水中的鱼,天上的鸟——自由自在
【歇后语第71句】:【耳听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谚)听别人讲说的次数再多,也不如自己亲手做一遍效果好。指一切真知,都必须经过实践方为可靠。 也作“眼过干遍,不如手过一遍”。
【歇后语第72句】:【心问口,口问心】(惯)指反复思考、盘算。
【歇后语第73句】:【人哭天没泪】(惯)指陷入困境,无人同情、帮助。
【歇后语第74句】:一条道儿走到黑——死心眼
【歇后语第75句】: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歇后语第76句】:【翻老账】(惯)老账:过去的账。 比喻重提已经过去,让人厌恶的事情。 也作“翻旧账”。
【歇后语第77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谚)指丈母娘爱女儿,自然就喜欢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亲。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歇后语第78句】:木偶做戏——受人牵连
【歇后语第79句】:【牛头高,马头高】(惯)比喻二人争高低,谁也不让谁。
【歇后语第80句】:飞机上放广播——想(响)得远
【歇后语第81句】:神仙难钓午后鱼。
【歇后语第82句】:【撑船撑到岸,帮人帮到底】(谚)撑船运送乘客,一定要送到对岸;帮助危难中人,一定要帮他彻底解除危难。指帮助人要有始有终,不可半途而废。
【歇后语第83句】:【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歇)幞头:古代男子戴的旁有两翅的一种巾冠。狼吃了幞头,咽不下吐不出,难受也只好在心里忍着。 指有苦说不出,只能暗忍。
【歇后语第84句】:【顺竿儿爬】(惯)比喻顺着别人的意思说话、行事。 也作顺杆子往上爬。 顺梯子往上爬。
【歇后语第85句】:【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谚)驻军的军营像铁铸一般,经久不动;军营里的士兵却一拨去了又来一拨,流动不停。指军营是固定的,士兵是流动的。 也作“铁打军营流水的兵”。
【歇后语第86句】:【 带着花岗岩的头脑去见上帝】指思想顽固不化,至死不 变。《短暂的春秋》:“她是绝不会低头认罪的,很有可能她 要戴着她那花岗岩般的脑袋去见上帝。”
【歇后语第87句】:癞蛤蟆剥皮不闭目——还想蹦鞑几下
【歇后语第88句】:【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歇)八哥:一种鸟,毛黑色,头部有羽冠,经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指欺负软弱的人,拿软弱的开刀。
【歇后语第89句】:懒牛耕田——不打不走
【歇后语第90句】:身体越炼越壮,脑子越用越灵。
【歇后语第91句】:【耳朵磨出了茧子】(惯)茧子:趼子,手掌或脚掌的某些部位因摩擦过多而生成的硬皮。形容对某些话听得太多而厌烦。 也作耳朵都听起茧了。 耳朵眼儿听得长茧子了。
【歇后语第92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风险,就不会取得好结果。它源自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今陕西扶风)人。班家一门名人辈出,尤其是班超兄妹三人,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堪比“三苏”(苏轼父子)。班超的哥哥班固,专心治史,完成了一部伟大的历史巨著《汉书》;班超的妹妹班昭,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与历史学家。班超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成语“投笔从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班超投笔从戎后,决心在外交和军事上建功立业。汉明帝十六年,班超随郭恂出使西域,为汉匈之间的战争寻找盟友和支持者。当时的西域各国多数位于今天我国的新疆地区,小国林立,汉朝与匈奴的势力犬牙交错,各国在两大势力之间来回摇摆不定。作为使者,班超他们来到鄯善,鄯善国王对他们很尊敬,招待很好。然而突然间又变得很疏远,不太搭理他们。班超断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国王狐疑不定,才会这样前热后冷。于是,他探明了匈奴使者的驻地,秘密召集自己的随从三十多人,激励大家说:“我们从故乡而来,想着能够完成任务,建功立业,而如今匈奴的使者才来几天,鄯善王就已经对我们疏远了,再多等些时日,我们一定会被他送给匈奴人,尸骨被豺狼啃食。如今的局势危急万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只能冒险出击,半夜火攻突袭匈奴使节,一举消灭他们,到时候鄯善王一定会害怕被匈奴报复,也会惧怕我们的决心。”于是,夜袭成功。第二天会见鄯善国王,将匈奴使者的头颅出示给他,鄯善王大惊失色,从此成为汉朝在西域的主要支持者。
【歇后语第93句】:刀切大葱——两头空
【歇后语第94句】:阎王摆手——没救;无法
【歇后语第95句】:【生铁补锅——看各人的手段】(歇)补锅要用熟铁,生铁性脆,补不牢。指看各人的本事,以决胜负。
【歇后语第96句】:【月光再亮也晒不干包谷】(谚)包谷:玉米。月亮散发不出热力,即使有亮光,也不会像太阳光一样晒干玉米。比喻素质差的人,再努力也不会创造出奇迹。
【歇后语第97句】:【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谓自己的事情不管,干涉别 人。成语:不务正业。《光明日报》(1987,12,5):“在这个问 题上往往管得不够,而在其他问题上管得多了,种了别人的 地,荒了自己的田。”
【歇后语第98句】:【口惠而实不至】(惯)指口头上给人好处却并不兑现。
【歇后语第99句】:【贫不学俭,卑不学恭】(谚)贫穷的人,不学俭省自然俭省;卑贱的人,不学谦恭自然谦恭。指人的习性受经济地位、社会地位制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