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俗话,句句扣人心弦!
【谚语俗语第1句】:沙雁群里的头雁——警惕性高
【谚语俗语第2句】:蒸笼里伸出个头——熟人
【谚语俗语第3句】:【大人不记细怨】(谚)细怨:细小的怨恨。指大人物心胸宽广,不把细小的怨恨记在心上。
【谚语俗语第4句】:【入火海,上刀山】见“上刀山,下火海”。
【谚语俗语第5句】:【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应该负责,牵扯不 到别人。清代《红楼梦》:“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一身 作事一身当,为什么逃了呢?”
【谚语俗语第6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惯)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第1句】:自相矛盾,使自己难堪。
【谚语俗语第7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谚)量:度量。毒:狠毒。指度量小不能容人容物者,算不得品德高尚的真君子;对敌没有狠毒手段者,算不得敢作敢为的大丈夫。
【谚语俗语第8句】:【十六两】把重量单位一斤由十六两改为十两是1959年的事,改了之后,老百姓仍旧沿用若干年。而一斤等于十六两在中国至少存在了两千多年。古代人为什么把一斤定为十六两,民间有一种说法,既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又有一定根据和理由,且能自圆其说。民间传说一斤中每一两都是一颗星,十六两就是十六颗星,包括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卖东西的人在称重量时,不短斤少两,讲究诚信,就会得足星,尤其是得到福、禄、寿三星。如果心地不良,克扣重量,就会损星。克扣一两就会减福,克扣二两就会损禄,克扣三两就会折寿。所以商家应该诚信,否则会受到上天的谴责或遭受不祥的事情。这显然是一种附会,用这种说法使不良商贩有所收敛。但古代的秤确实和北斗七星是有联系的。古时候人们把北斗七星的第四星和第五星分别称为“天权星”和“玉衡星”,前四星像一个斗,后三星像一个柄,斗和柄相互依托,保持平衡。所以,古人就把秤杆叫做“衡”,把秤砣叫做“权”,把表示重量.的若干等分叫做“星”,如“定盘星”。所以,无论经商也好,从政也好,都要敬畏手中的权力,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有句台词:天底下有一杆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盘的星。
【谚语俗语第9句】:【顾了翻锅,忘了烧火】(惯)比喻顾此失彼。
【谚语俗语第10句】:【摆长蛇阵】(惯)长蛇阵:古时作战常用的一种阵法,队伍按一字长条形排列。比喻排长队。
【谚语俗语第11句】:体弱病欺人,健康人欺病。
【谚语俗语第12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俗语形容自私自利、少管闲事、明哲保身的为人处世的消极态度。此语出自宋代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自家扫取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此语诞生以来,流传甚广。要说对此语有独到见解的,还是非鲁迅莫属:这乃是“教人要奉公、纳税、输捐、安分,不可怠慢,不可不平,尤其是不要管闲事。”而对于压迫者来说,这句格言另有一番含义:“所以被压制时,信奉着‘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格言的人物,一旦得势,足以凌人的时候,他的行为就截然不同,变为‘各人不扫门前雪,却管他人瓦上霜’了。”
【谚语俗语第13句】:【染房里的捶布石——经过大家伙的】(歇)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场面。
【谚语俗语第14句】:黑瞎子回家——熊到家了
【谚语俗语第15句】:【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你活我死。此 为省略式.进一步的省略式为:“不是你(他),就是我”,意即 拼命。成语:不共戴天。萧军《八月的乡村》:“这年头非干 不行。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 凶!”
【谚语俗语第16句】:【来无迹,去无踪】(惯)来去没有踪影。形容行动诡秘或神速、隐秘。 也作来无踪迹去无影。 来无影,去无踪。 来无踪,去无影。
【谚语俗语第17句】:借他的缰绳拴他的驴——将计就计
【谚语俗语第18句】:【 太公八十遇文王】姜太公八十岁遇到周文王,文王拜他 为相,后助武王伐纣(见《封神演义》)。借指年老才遇到机 会。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女儿年纪一年大似一年,万一 如姜太公八十岁才遇文王,那女儿不等做老婆婆了?”
【谚语俗语第19句】:一次,我向妈妈说:“妈妈,吃完饭再写作业也不迟。”妈妈不高兴地说:“后插一日秧,晚收十天谷。”我一听,就乖乖地去写作业了。(河南·洛阳)
【谚语俗语第20句】:【口头禅】“口头禅”是指一个人习惯在有意无意间时常说的话语,多无实际意义。口头禅一词来源于佛教的禅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领悟,而把一些现成的经验挂在口头上,没有把禅理践行到现实生活中去。禅,是要用心去学,用心来悟的,是需三关悟渐,闭关打七的功夫。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挂在口头上。如果单单靠从口中滔滔不绝说出来的禅学,那就不是真正的禅,而是“口头禅”。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今天,口头禅已经完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意思了。
【谚语俗语第21句】:睡觉不蒙头,活到九十九。
【谚语俗语第22句】:石灰浆写文章——尽是白字
【谚语俗语第23句】:【轻伤不下火线】受伤不休息,坚持工作。李存葆《山中那 十九座坟茔》:“近几天来,指导员连续表扬他,号召全连向 他学习,轻伤不下火线。”
【谚语俗语第24句】:【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指不自觉,没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动 做事。张贤亮《河的子孙》:“这样,庄户人干起活来就跟算 盘珠儿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的连地也不会种了。”
【谚语俗语第25句】:【煮夹生饭】(惯)夹生饭:半生不熟的米饭。比喻做开头没做好、以后也很难做好的事情。也比喻继续做先前没有做好的事情。
【谚语俗语第26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外财不富】(谚)夜草:夜里给牲口喂的草料。 外财:也叫横财,不是通过正当渠道得来的钱财。马没有夜草就不会上膘,人不得外财就不能暴富。 指人的暴富,往往都是发了横财的。 也作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外财不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野草不肥。
【谚语俗语第27句】:【—网打尽满河鱼】做事干脆彻底。也指事情做得过分, 不留余地。成语:一网打尽。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李 左德说那不行,你这是一网打尽满河鱼。”
【谚语俗语第28句】:【应人事小,误人事大】(谚)答不答应替人办事倒无关紧要,答应却不办,从而耽误人家的事,这就麻烦了。指应诺的事必须实践。
【谚语俗语第29句】:【舍命不舍财】(惯)宁可舍弃性命,也不放弃钱财。指人太贪财。
【谚语俗语第30句】:奶奶常说我是“长不管,短不管,三餐只会捧大碗”。(四川·达县)
【谚语俗语第31句】:金铸的鞋模——好样子
【谚语俗语第32句】:【你不嫌我箩疏,我不嫌你米碎】不相嫌弃,互相谅解。你、 我、他,可互易。类似的:你不说他的疤瘌,他不说你的瘤子 你不说我头秃,我不笑你眼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反正,铜锁,咱俩是一家人了。我不嫌你箩粗,你也别 嫌我米碎了。”
【谚语俗语第33句】:【三十年前子靠父,三十年后父靠子】(谚)指人在三十岁以前,要靠父亲养活、扶持,儿子得听从父亲的指使;三十岁以后,父亲要靠儿子关照,自然是儿子说话算数。
【谚语俗语第34句】:蚂蚁搬泰山——下了狠心;自不量力
【谚语俗语第35句】:【冬至未来莫道寒】释义:冬至未到不要说天冷。指严寒在冬至以后。例句:冬至未来莫道寒.这东北的大冷天,还在后头呢!
【谚语俗语第36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原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 今多指另有用意,别有企图。茅盾《虹》:“但是来听讲的,只 有几个学生,而且他们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还不是借此出 来看看夜市罢了。”
【谚语俗语第37句】:案板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
【谚语俗语第38句】:【阿母爱郎,脱裤换糖】(谚)郎:儿郎。阿母爱儿,不惜脱下裤子换糖给儿子吃。指母亲疼爱子女,往往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
【谚语俗语第39句】:【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谚)胆小的人怕的是胆大的人,胆大的人怕的是拼命的人。指人到了连命都不要的程度,那是没人敢惹的。
【谚语俗语第40句】:肚脐眼贴膏药——贴(铁)了心
【谚语俗语第41句】:【贼人的腿,艺人的嘴】(谚)贼人怕捉,腿跑得快;艺人嘴巧,能说会道。指不同营生的人,都根据需要,发展着自己的特长。
【谚语俗语第42句】:【不是姻缘莫强求】(谚)旧指男女双方如果没有缘分,就不要勉强结合到一起。
【谚语俗语第43句】:我很馋嘴,想跟妈妈去很远的地方吃宴席,妈妈说:“就知道吃肥走瘦。”(贵州·印江)
【谚语俗语第44句】:【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谚)皱眉:皱着眉头,有愧良心。切齿:咬牙切齿,十分痛恨。 指为人只要不做有愧于良心的事,世上就不会有和自己过不去的人。 也作“平生不做亏心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谚语俗语第45句】:【人言可畏】释义:流言飞语令人生畏。例句:大兴营是个二百多户人家的大村,可不是小事。常言说‘人言可畏’,…一
【谚语俗语第46句】:【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见“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
【谚语俗语第47句】:“大毛”常偷偷摸摸,谁知他的儿子才十来岁,手脚也不干净了。邻居们说:“这真是啥山照啥影,啥葫芦出啥种;老鼠溜屋檐,辈辈往下传哩!”(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48句】:刘阿斗——扶不起
【谚语俗语第49句】:【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释义:人多主意多,办法多,就像稻多出米多一样。例句:有事要多和战士们商量,俗话说,“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战士们有战斗经验,有主意有办法,有了困难和大家商量,总可以解决的。
【谚语俗语第50句】:树叶掉下来捂脑袋——小心过分;过分小心
【谚语俗语第51句】:杨树开花——不结果
【谚语俗语第52句】:【烂透了的老倭瓜,一肚子坏水】释义:老倭瓜:成熟的南瓜。比喻人坏主意多。例句:可他心毒手狠,像个烂透了的老倭瓜,一肚子坏水。
【谚语俗语第53句】:【小时不防,大了跳墙】(谚)跳墙:越墙入室,偷窃作案。指孩子小时不管教,不防范,长大后就有可能为非作恶,触犯法律。
【谚语俗语第54句】:【长不过五月,短不过十月】(谚)长:此处指白昼天长。指农历的五月,白昼天最长;农历的十月,白昼天最短。 也作“长五月,短十月”。
【谚语俗语第55句】:弟弟望着挂历上又大又红的苹果直流口水,惹得我们哈哈大笑。爸爸装作遗憾的样子对弟弟说:“只可惜肠子痒痒手难挠哇!”(河南·信阳)
【谚语俗语第56句】:【龙多乃旱】(谚)龙多了,互相推诿,谁也不管下雨的事,天就干旱了。比喻做事,人多谁也不负责,反把事情耽搁了。 也作龙多不治水。 龙多旱,人多乱。
【谚语俗语第57句】:【龙生龙子,凤生凤儿】(谚)龙生下的是龙,凤生下的是凤。比喻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儿女,家庭传统会通过血缘关系得到继承。 也作龙生龙,凤生凤,贼养儿子掘壁洞。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谚语俗语第58句】:【爱之深,妒之切】(谚)爱得越深,嫉妒心就越强。专指男女间越是爱情浓烈,排他的意念就越重。
【谚语俗语第59句】:【无风三尺浪】原形容海洋波涛。借指造谣生事。成语: 兴风作浪。《邓丽君传》:“人怕出名猪怕壮。邓丽君名噪海 内外,一言一行常起‘地震’。真是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 尺。”
【谚语俗语第60句】:【你一言,我一语】(惯)指两人或众人交谈、讨论或争辩。 也作你一言,我一句。 你一句,我一句。 你一舌,我一嘴。
【谚语俗语第61句】:屋漏又遭连阴雨——祸不单行
【谚语俗语第62句】:【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归司马】全部落人一个人手中。类 以的:三碗倒成一锅。王杏元《绿竹村风云》:“这样,两个弟 妇一改嫁,阿狮三碗倒成一锅,三国归司马了。”
【谚语俗语第63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谓活受罪。或说:求生不得,求死无 门。香港金庸《射雕英雄传》:“若是落入了他们手中,被充 作官妓,那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了。”
【谚语俗语第64句】:刮大风吃炒面——没法开口;张不得嘴
【谚语俗语第65句】:【灯消火灭,水尽鹅飞】(惯)比喻财势消尽,依附者散去。
【谚语俗语第66句】:叔叔成天大吃大喝的,就是不愿意干活。爸爸对他说:“找点活干吧,行走三分利,坐吃山也空啊!”(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67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释义:焉:哪里。附:依附。皮都没有了,毛长到哪儿去呢?比喻失去了生存的基础,无法存在。“皮之不存”又作“皮且不存”。例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真要是侵略者的阴谋得逞,全国沦陷,整个民族灭亡了,你这个老爷还给谁当?
【谚语俗语第68句】:老鼠跟猫——背地里恨得要死,见面又怕得要死
【谚语俗语第69句】:【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想得怪美。】成语:胡思乱想、想 人非非。浩然《艳阳天》:“真是做梦娶媳妇,光想好事儿;他 越想越美,腰也挺起来了,头也仰起来了。”
【谚语俗语第70句】:【走不到一条道儿上】(惯)比喻不是一条心,合不来。 也作“走不到一条路上去”。
【谚语俗语第71句】:【朝天辣椒独头蒜,黄毛丫头最难办】(谚)黄毛丫头:未成年的少女。角儿朝天的辣椒和不分瓣的蒜头,味道最辛辣,就好比不太懂事的黄毛丫头一样,最难对付。
【谚语俗语第72句】:【吃柿子拣软的捏】(惯)比喻专找软弱的欺负。 也作“吃柿子拣软的”。
【谚语俗语第73句】:爸爸和爷爷一样性情暴躁,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大发雷霆。奶奶常无可奈何地说:“唉,真是什么谷子碾什么米,什么老子有什么样的儿啊!”(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74句】:老牛身上的毛——没有数
【谚语俗语第75句】:棉花堆上散步——不踏实
【谚语俗语第76句】:【山高怕慢上】(谚)山再高,只要有耐性慢慢向上爬,终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借指在巨大的困难面前,最可贵的是有耐力,能持久,信心足。
【谚语俗语第77句】:法场上的麻雀——胆子早吓大了
【谚语俗语第78句】:【 杀人不染两手血】谓阴谋害人。刘云若《红杏出墙记》: “她向来是杀人不染两手血的惯家,历年使了许多招数,都 是安稳成功,从未被人识破。”
【谚语俗语第79句】:家里养了四头猪,妈妈总是起早摸黑地割草喂猪,很是辛苦。她常说:“穷不丢书,富不丢猪,哪能富了就不要一切了呢?”(安徽·宿松)
【谚语俗语第80句】:【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释义:比喻什么样的人会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例句:不听说话不看说事,看他交往的人,也可以知道一个人。……中国的古话说得简单:不知其人观其友。我们山里人,有句俗话说,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朋友会打洞。
【谚语俗语第81句】:【脚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脚底擦了油很滑溜,转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脚底擦油——溜了。 脚底下擦油——滑溜。 脚底抹油——开溜。
【谚语俗语第82句】:船工租船游西湖——划得来
【谚语俗语第83句】:【阎王好做,小鬼难当】(谚)指当个阎王发号施令容易,当个小鬼跑腿应差却十分难。比喻上司头目好当,下级办事人员难做。
【谚语俗语第84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晴”与“情”谐音。比喻彼此毕竟有情谊。例句:他走的时候,没见到她来给他送行,心里恨恨的;可是,当他登上飞机的舷梯,回头望时,她出现在机场的入口处,向他挥手,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谚语俗语第85句】:【 心提到嗓子眼儿】里担惊受怕。王朔《私人律师》:“我这 可是第一次干这种勾当,我的心都快从嗓子眼儿里跳出来 了。”
【谚语俗语第86句】:不拉胡琴只吹箫——光在鼻孔里出气
【谚语俗语第87句】:电灯照雪——明明白白;明白
【谚语俗语第88句】:【粪堆上长连枝树,淤泥中生比目鱼】(惯)连枝树、比目鱼:均喻夫妻。比喻在条件差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姻缘。
【谚语俗语第89句】:吃饭的时候,碗里还剩一点饭,我不想再吃了。爸爸对我说:“一把草撑死一条牛啊?吃掉!”(湖南·衡阳)
【谚语俗语第90句】:【参谋一群,当家一人】(谚)对问题出谋划策的人可以有很多,但归纳意见、作出决断还要靠一人做主。指遇事需要集思广益,但最后必须主事人拿定主意。
【谚语俗语第91句】:【老鼠钻书箱——咬文嚼字】(歇)指过分斟酌字句,死抠字眼。 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耗子栽进书篓里——咬文嚼字”。
【谚语俗语第92句】:【钢要用在刀刃上】见“好钢使在刀刃上”。
【谚语俗语第93句】:做梦吃馒头——梦里见面
【谚语俗语第94句】:【既生瑜,何生亮】释义:瑜:周瑜。三国时东吴大将,气量小,忌妒诸葛亮的才干。亮:诸葛亮,三国时蜀汉丞相,很有才干。既然生了周瑜,何必又生诸葛亮!比喻把某人视为仇敌。语出《三国演义》。例句: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日:“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
【谚语俗语第95句】:范进中举——喜疯了
【谚语俗语第96句】:病鬼开药店——自产自销
【谚语俗语第97句】: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谚语俗语第98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释义:比喻山再高,水再深,总有路可通。例句:行者笑道:“师父说哪里话。自古道:‘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岂无通达之理?可放心前去。”
【谚语俗语第99句】:擀面杖打飞机——高不可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