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2最精辟的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精辟!

【谚语俗语第1句】:【事要前思免后悔】(谚)指事前要周密考虑,事后就不会因失误而感到懊悔。 也作事要前思,免劳后悔。 事要三思,免了后悔。

【谚语俗语第2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释义:说明师父就是终身的长辈,尊师如同敬父。例句:“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

【谚语俗语第3句】:【地靠粪养,人靠饭长】(谚)土地经常施肥,才能肥沃,长好庄稼;人每天吃饭食,才能维持生命,使身体健壮。指人要有健康的体魄,必须注意饮食。

【谚语俗语第4句】:【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释义:比喻打击坏人或敌人要先打击为首的。例句:常言说:打蛇先打头,擒贼先擒王。只要将山大王拿住,一切就好办了!

【谚语俗语第5句】:【在劫难逃】“在劫难逃”形容遇到不可解决或无法挽救的灾难。这个词语的中心词是“劫”,“劫”是佛教用语,表示时间极长,同“一刹那”相反。古印度传说认为,世界经过若干万年就要毁灭一次,再重新开始。这样一个周期,就叫做“劫”,也叫“劫波”。关于劫的长短,各佛经说法不一,但总的说来,一劫都要经历成、住、坏、空四个时期,叫做“四劫”。到“坏劫”时,将会有水、火、风三灾出现,最后世界归于毁灭。也有说法认为,劫分为大劫、中劫、小劫。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一中劫包括两小劫,而每小劫则为一增(人寿自f一岁开始,每百岁增一岁,增至八万四千岁);或一减(人寿自八万四千岁开始,每百岁减一岁,减至十岁)的时间。这样看来,将永远恢复不了的东西比喻为万劫不复还真是恰当。如果遇到“四劫”当中的“坏劫”,当然是“在劫难逃”了。

【谚语俗语第6句】:【 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声势大,没有实际表现。成语:虚 张声势。茅盾《清明前后》:“中国总是中国啊,照例是雷声 大,雨点小!”

【谚语俗语第7句】:出来进去走窗户——没门儿

【谚语俗语第8句】:猪尿泡上扎刀子一泄气了

【谚语俗语第9句】:耗子掉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谚语俗语第10句】:【输赢胜败,兵家常事】见“兵家胜负,自古无常”。

【谚语俗语第11句】:【露头角】(惯)比喻显示才华或能力。 也作“显露头角”。

【谚语俗语第12句】:【有恩不报反为仇】(惯)指用仇恨来回报别人的恩情。

【谚语俗语第13句】:琵琶断了弦——弹(谈)不下去

【谚语俗语第14句】:戏台上敲小锣——帮腔

【谚语俗语第15句】:地里的萝卜一上青下不青(上清下不清)

【谚语俗语第16句】:草原上点火——着慌(荒)

【谚语俗语第17句】:【三朝媳妇,月里孩儿】(谚)三朝(zha。):三天。刚娶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就要抓紧引导;刚生下一个月的小婴儿,就要进行教育。指家庭教育,贵在及早。 也作三朝的新妇,月子的孩儿。 三朝新妇婆引坏,月里孩儿娘引坏。

【谚语俗语第18句】:【糊涂油蒙了心】(惯)斥责人糊涂,不明事理。 也作“糊涂脂油蒙了心”。

【谚语俗语第19句】:数九寒天,妈妈在打扫院子。我倚着门框问:“妈妈,你不冷啊?”妈妈说:“傻丫头,不冷。冻死闲人,饿死馋人。”(河北·青县)

【谚语俗语第20句】:一口棺材睡两人——死对头

【谚语俗语第21句】:【差人见钱,猫鼠同眠】(谚)差人:旧时在官衙当差的人。指差人收受了钱财贿赂,就会和犯人通同一气,什么枉法的事也能做出。

【谚语俗语第22句】:【 两股道上跑的车】谓各走各的路,弄不到一起去。海外 老六《丫头你嫩嫩地嫁了吧》:“婚后的朝夕相处中,我才发 现我们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脾气、性格、价值观都不同。”

【谚语俗语第23句】:【 有花自然香】好东西自然会表现出来,无须宣扬。花,也 说:麝、肉。李英儒《还我河山》:“俺爸的功夫是练到家了。 总是不愿意露。老说:有麝自然香,不须迎风扬。”

【谚语俗语第24句】:【变戏法的瞒不过打锣的】(谚)打锣的是变戏法的合伙人,变戏法的一举一动,打锣的最清楚。指凡瞒人的事情,总哄不过知情者。

【谚语俗语第25句】:【羊毛出在羊身上】指得到的东西,原是自身付出的。或 者把损失转嫁给对方。清代《官场现形记》:“横竖有今天干 外婆送我的五十块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拿来应酬他。”

【谚语俗语第26句】:【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谚语俗语第27句】:这天上午,我把自己写的一幅很好的毛笔字拿给爸爸看,爸爸说:“学得多,知识增多;写得多,笔下生花。”(安徽·长丰)

【谚语俗语第28句】:【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谚语俗语第29句】:姐姐要去音乐班学习电子琴和小提琴。临走时,妈妈叮嘱说:“去了好好学,艺多不压身。”(江苏·东海)

【谚语俗语第30句】:【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释义:要尽量帮助别人,原谅别人。例句:三藏扯住道:“徒弟,常言说得好: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谚语俗语第31句】:【 有文事,有武备】做事要有文武两种准备。姚雪垠《李自 成》:“古人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何况今日是前去平乱,并 非文事。以你闯王的声威,此去定能成功,但是也不可不防 万一。”

【谚语俗语第32句】:乐山的大佛——老石人(老实人)

【谚语俗语第33句】:【险中的船儿行得快】(谚)船行到风浪险恶的河段时,划船人的精力更集中,行动更一致,船行得反而快。指艰难险阻能激励人奋勇向前,去夺取胜利。

【谚语俗语第34句】:小鬼叫门——要命

【谚语俗语第35句】:【灶老爷上西天——有一句讲一句】(歇)灶老爷: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旧俗每年腊月廿三祭灶神,认为灶王爷此时会上天报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况。指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或隐瞒。 也作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灶王爷升天——实话实说。

【谚语俗语第36句】:牛犊子撒娇——顶顶撞撞

【谚语俗语第37句】:一条船上的旅客——风雨同舟

【谚语俗语第38句】:【灯里没油捻子干,人没钱了鬼一般】释义:捻子:用纸搓成的条状物或用线织成的带状物做的灯芯。比喻人没钱,被人看不起。例句:老保根心中念道:“怨不得人常说,灯里没油捻子干,人没钱了鬼一般。可一点也不假呀。”

【谚语俗语第39句】:【有同行的货,没有同行的利】(谚)同行(hang):同一行业。卖出同样的商品,得到的利润却不相同。指经商中全靠个人的智慧和管理能力。

【谚语俗语第40句】:【一个汗珠摔八瓣儿】见“汗珠摔八瓣儿”。

【谚语俗语第41句】:火车出站台——走得正,行得直;越跑越欢

【谚语俗语第42句】:老人吃油条——全靠磨劲

【谚语俗语第43句】:【毒蛇口中吐莲花】释义:比喻阴险毒辣的坏人,伪装善良。例句:大家别看陈尚仁平日装笑脸,做善事,正如俗话说的:“咬人狗,不露齿”,“毒蛇口中吐莲花”。大家要擦亮擦亮眼睛啊!

【谚语俗语第44句】:【穷嫌富不爱】(惯)形容东西没有价值,谁都不喜欢。 也作“穷嫌富不要”。

【谚语俗语第45句】:【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谚)青春逝去不会再来。指人必须珍惜青春年华,不要虚度时光。

【谚语俗语第46句】:【军无媒,中道回】(谚)媒:向导。 军队行军如果没有向导,就无法前进,只好中途返回。指行军离不开好向导。

【谚语俗语第47句】:半空中吊母猪——不知把自己提多高了

【谚语俗语第48句】:【人逢喜事情神爽】(谚)人遇到欢乐喜庆的事,精神就格外兴奋振作。指喜事最能振奋精神。 也作人逢喜事情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 人逢运至精神爽,月到秋来光彩新。

【谚语俗语第49句】:【 腥锅里熬不出素豆腐】指人受环境不良影响。韩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网》:“不是我小心眼儿,是那个地方不好!腥 锅里,还能煮出素豆腐!”

【谚语俗语第50句】:【打狗看主人面】做事要看背景,考虑人事关系、后台。香 港梁凤仪《千堆雪》:“香港当然是个打狗也看主人面的社 会。”

【谚语俗语第51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释义: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人们却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这是老子的话,《老子》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现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例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

【谚语俗语第52句】:【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释义:比喻人受到激励,才能树大志,奋发向上。例句:这说明,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着眼点放在改造人的思想上,古语说,水激石则呜,人激志则宏。

【谚语俗语第53句】:【力气是奴才,使了还回来】(谚)指力气随用随生,要尽量使用,不必怕出力。 也作力气是奴才,使了再回来。 力气是奴才,去了又有来。

【谚语俗语第54句】:【骑着驴骡思骏马】释义:比喻人的欲望没有止境。例句: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

【谚语俗语第55句】:放大镜下看报纸——显而易见

【谚语俗语第56句】:【饶你奸似鬼,吃了洗脚水】(谚)饶:尽管。任凭你怎样奸猾,还是把人家的洗脚水当汤喝了。指阴谋计划得再好,或人再精明,也难免上当受骗。 也作饶你奸似鬼,也吃老娘洗脚水。 由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随你奸似鬼,也吃洗脚水。

【谚语俗语第57句】:【尖底瓮儿——一撞便倒】(歇)本指尖底的瓮不稳,撞一下就倒;转以形容立足不稳或虚弱不堪,禁不住碰撞。

【谚语俗语第58句】:旅客上飞机——远航

【谚语俗语第59句】:【囊里盛锥——尖者自出】(歇)囊:口袋。本指锥子的尖端部分自会钻出来,转喻有才能的人自然会显露头角。 也作“囊里盛锥——自出尖”。

【谚语俗语第60句】:【人留后代草留根】(谚)指人只有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人类才得以长继不衰。 也作“人留子孙草留根”。

【谚语俗语第61句】:【二人转】“二人转”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流行于东北各地,是以东北民歌、大秧歌为基础,吸收“莲花落”发展而成的,已有二百年历史。过去它有蹦蹦戏、大口落子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才定名为“二人转”。原有三种演唱形式:一是二人对口演唱的二人转;二是一人演唱的单出头;三是扮演固定人物的拉场戏。近来又有发展,增添坐唱、群唱等形式。俗语所谓的二人转主要指第一种,即二人对口演唱的形式。

【谚语俗语第62句】:【 躲一棒槌,挨一榔头】未能避免伤害。或说:躲了一枪,挨 了一刀。清代《三侠五义》:“俺刚脱了他的贼船,谁知却又 来到你这贼店,这才是躲一棒槌,挨一榔头呢!”

【谚语俗语第63句】:【桀犬吠尧——各为其主】(歇)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尧:传说中上古圣明的帝王。本指桀养的狗向着尧狂叫是为了卫护它的主子,转指各人都为其主子效劳。

【谚语俗语第64句】:接生婆摆手——不接了

【谚语俗语第65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惯)兵器放进了仓库,战马放牧在南山。本指战事结束,天下太平。后比喻放松警惕,解除武装。 也作“马放南山,刀枪入库”。

【谚语俗语第66句】:【山上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谚)比喻人群中要是没有孚众望的大人物,不知名的小人物也可以凑数。 也作山中无老虎,猴子也称王。 山中无猛虎,猴子称霸王。

【谚语俗语第67句】:【抓住笼头就是马】(惯)笼头:套在骡马等牲畜头上用来系缰绳的东西,用皮条或绳子做成。比喻不管合不合要求,有一个算一个。

【谚语俗语第68句】:【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谚)在家孝敬父母,这就是最神圣的行为,何必再到远地去烧香拜佛。指行善事就在眼前,舍近求远没有必要。

【谚语俗语第69句】:【挨打不说痛,挨骂不知羞】形容人窝囊,受欺侮而不能反 抗。西戎《两涧之间》:“他老婆骂他没出息,说他是挨了打 不说痛,挨了骂不知羞,其实她对吕焕玉的评判,并没有抓 住本质。”

【谚语俗语第70句】:【乌鸦嘴】“乌鸦嘴”指那些说话不吉利、讨人嫌的人。那么,乌鸦是一种什么鸟呢?早先,乌鸦不仅不是不吉利的鸟,还是一种神鸟。乌鸦在古代也被称作“乌”,《尚书·大传》曾记录说:“周将兴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而集王屋之上者,武王喜,诸大夫皆喜。”这是把乌鸦当做瑞兆的例子。古代传说太阳中有三足乌,所以把太阳称作“金乌”。古人还相传乌鸦能反哺其母,所以常赞颂乌鸦,用“乌鸦反哺”来比喻孝敬父母。甚至用慈乌来代指母亲。晋代王嘉《拾遗记·鲁僖公》说:“仁鸟,俗亦谓乌……。”乌鸦变成不祥之鸟,大概是从它能预示吉凶开始的。唐代段成式所著《酉阳杂俎》就记载:“乌鸣地上无好音。人临行,乌鸣而前行,多喜。此旧占所不载。”可见到了后来,把乌鸦报吉凶变成了报凶不报吉。民间开始越来越排斥乌鸦,认为乌鸦会带来晦气,专主报凶。宋代梅尧臣还曾写文为乌鸦辩解,认为乌鸦为表忠心才预示吉凶,却为人们误解以为它专报凶信。可见,乌鸦由吉祥鸟转变为不祥之物,当在唐宋时期。 “乌鸦嘴”一词意思的演变,和民间的世俗观点有关。在民间,人们总把乌鸦和霉运相连,于是赋予“乌鸦嘴”另一种意思,即称喜欢说话又出言不吉的人,这种人好事说不灵,坏事一说就灵。

【谚语俗语第71句】: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谚语俗语第72句】:【好话说三船,不如攥起拳】(谚)好话说得再多,也不如握起拳来用强硬的手段奏效。指对待不讲道理的人,用强制手段比说好话管用。 也作“好话敌不住好拳”。

【谚语俗语第73句】:【吃皇粮】(惯)皇粮:旧指朝廷发下的粮食。比喻吃公家的饭,靠工资生活。 也作“端公家饭碗子”。

【谚语俗语第74句】:【放马后炮】(惯)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事过之后才采取行动,已来不及。

【谚语俗语第75句】:【蜡烛不点不亮】(谚)比喻不使用硬的手段就没有效果,或不指点提醒就不会明白。 也作蜡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 蜡烛不点不亮,锣鼓不敲不响。

【谚语俗语第76句】:【千里雷声万里闪】形容声势浩大。李季《王贵与李香 香》:“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陕北红了半个天。”

【谚语俗语第77句】:铁板上的铆钉——没跑

【谚语俗语第78句】:【当祖宗供起来奉为至尊】祖宗,也说:祖宗牌位。张洁 《沉重的翅膀》:“把大庆那六条当祖宗供起来,然后按这六 条验收,那么我的厂子生产上不去,工人没饭吃,你大庆包 不包?”

【谚语俗语第79句】:镜花水月——虚像

【谚语俗语第80句】:橄榄核卡喉咙——上不得,下不得

【谚语俗语第81句】:【六一儿童节】“儿童节”也叫“六一国际儿童节”,每年的六月一日举行,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共同节日。每当此时,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欢度着自己的节日。其实,“六一”是一个悲惨的日子。 “六一儿童节”源自“二战”的一个悲惨的事件。在“二战”期间,1942年6月,捷克利迪策村十六岁以一上的男性公民和全部婴儿遭到德国法西新的枪杀。他们还把妇女和九十多名儿童押往集中营,并烧毁了这个与世无争的村庄。为了纪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的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把每年的6月旧定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谚语俗语第82句】:【火冒三丈高火】兼指火焰、怒火。形容发怒,发脾气。 成语:大发雷霆。刘绍棠《鹧鸪天》:“关青梅见他的态度轻 狂傲慢,火冒三丈高,跳起脚来破口大骂。”

【谚语俗语第83句】:【有理讲倒人】有理讲理,无须采取欺诈或暴力方式。浩 然《艳阳天》:“快回去吧,我们有理讲倒人,为什么要打架?”

【谚语俗语第84句】:关门不落闩——推就开

【谚语俗语第85句】:【天子门下有贫亲】见“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

【谚语俗语第86句】:【卢医不自医】(谚)卢医:战国时名医扁鹊,家在卢地,故称。卢医为人治病是妙手,却不能自治。指好医生能医人而不能自医。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医不自治”。

【谚语俗语第87句】:【肥猪拱庙门送来的好事】意外的收获。张恨水《八十一 梦》:“许多人想走赖夫人这条路子,花钱受气,总走不通,你 瞧,我这里可是肥猪拱庙门,她自来。”

【谚语俗语第88句】:【水从源流树从根】(谚)水流总有它的源头,树木总有它的根柢,世上不会有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比喻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起因。

【谚语俗语第89句】:【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谓找上门来就有麻烦事。香港金庸 《射雕英雄传》:“咱们一对一地跟他动手,谁也抵挡不住。 他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谚语俗语第90句】:爷爷娇惯我,每次要零花钱总是不少给。这事让严厉的爸爸知道了,他说:“你呀,真是老母猪拱虚土,尽往省劲儿的地方拱。”(河南·新乡)

【谚语俗语第91句】:【老牛力尽刀尖死】释义:比喻辛辛苦苦为人出完了力,却被人害了,落个悲惨结局。例句:白占魁为了自己没有能当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尽刀尖死,忠心为国不出头”的秦腔发牢骚,高增福听了简直发呕,唾了几口酸水。

【谚语俗语第92句】:【长兄如父,长嫂比母】释义:年长的兄嫂如同父母。例句:长兄如父,长嫂比母,可是他们也五男二女,一窝九口,家无隔夜之粮,吃了上顿愁下顿,有心无力帮不了他。

【谚语俗语第93句】:人到古稀穿花衣——老来俏

【谚语俗语第94句】:【草绿色军服】“草绿色的军服”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20世纪初,英国人为了掠夺非洲南部的财富,派军队进攻非洲的布尔人。当时,布尔人的武器不如英国军队。为了战胜数量比自己多出五倍的英军,布尔人便根据非洲的山地特点,穿上草绿色的衣服,并把武器也涂上了与草木相似的颜色。他们悄悄地躲在丛林里,敌人简直看不出丛林里有人。而当时的英军却穿着很显眼的红色军服,暴露得十分清楚。由于英军目标太明显,布尔人老远就可以用武器射击,英军被打死打伤七万多人。后来,英国军队接受了这个教训,将红色军服改为暗绿色。以后,各国的军队也相继把军服改成了黄色或草绿色。

【谚语俗语第95句】: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叫我们多跑几圈,我们说:“已经淌汗了。”老师说:“淌不好汗,吃不好饭。”(江苏·东海)

【谚语俗语第96句】:【妇女能顶半边天】(谚)指妇女的潜力很大,凡男人能做到的,妇女同样能做到。

【谚语俗语第97句】:【万事皆从急中错】(谚)任何事情,如果急躁慌忙,就容易出错。 指处事贵在从容镇静,越在紧急时越不能慌乱。

【谚语俗语第98句】:一天晚上,奶奶让我上街买东西,我害怕不敢去。奶奶说:“一分胆量一分福,十分胆量住瓦屋。别害怕,去吧。”(河南·尉氏)

【谚语俗语第99句】:【 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同一水平上发展。《天意》:“一个 傍大款和一个不傍大款的模特儿,永远不会站在同一起跑 线上。”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554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