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新民间俗语俗话,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谚语俗语第1句】:【 让开大路走两厢】大路宽广让别人走,两厢狭窄自己走。 胃让出有利条件。《北京日报》( 1985,2,18):“大兴县‘让开 大路走两厢’,以让出交通、生活都比较方便的地区和让利 等优惠条件,吸引中央、部队和市属单位到大兴县联营办 厂,为振兴黄村卫星城的经济、实现工农业总产值提前翻两 番的目标,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谚语俗语第2句】:【哑子掘着藏金——心里说不出的欢喜】(歇)指事情正合心意,心里有无法用言语表述的欢喜。
【谚语俗语第3句】:【打要打金刚,压要压霸王】(谚)金刚:护佛力士。霸王:楚霸王项羽,勇力盖世。指是英雄好汉就要敢于向强者挑战,打压弱者是卑劣的行为。
【谚语俗语第4句】:三十三头牦牛拉不回——倔脾气
【谚语俗语第5句】:【一锥子扎不出血】(惯)1形容人不爱讲话,对外界事物反应慢或无动于衷。2形容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谚语俗语第6句】:三叔看到村里一些人靠投机取巧发了财,心里也痒痒的。爸爸劝他说:“莫怨自己穷,穷要穷得干净;莫羡他人富,富要富得磊落。”(河南·扶沟)
【谚语俗语第7句】:小菲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奶奶不是说它们“像蚂蚁爪子,钩钩巴巴的”,就是说它们“像老太太打太极拳,伸胳膊撩腿的”。(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8句】:【上不巴天,下不着地】释义:形容没有着落,没有依靠。例句:咱们顶好是各走各的路。这地方上不巴天,下不着地,你要是不识好歹,咱俩免不了同归于尽!
【谚语俗语第9句】:【蒙在鼓里】(惯)比喻受蒙蔽,不明真相。 也作蒙在鼓肚里。 蒙到鼓里边。
【谚语俗语第10句】:【公门里面好修行】在官府任职,有条件行善做好事。或 说:身在公门好修行。清代《儒林外史》:“自古道:公门里好 修行。你们服侍太爷,凡事不可坏了太爷的清名,也要各人 保得各人的身家性命。”
【谚语俗语第11句】:【月光再亮也晒不干包谷】(谚)包谷:玉米。月亮散发不出热力,即使有亮光,也不会像太阳光一样晒干玉米。比喻素质差的人,再努力也不会创造出奇迹。
【谚语俗语第12句】:【喝洋墨水】(惯)比喻上过大学或出国留过学。
【谚语俗语第13句】:【枣不济俭】(谚)俭:谷物歉收。 枣不能接济歉收年。指枣一旦歉收,当年粮食也必然歉收;枣丰收,当年粮食也丰收。
【谚语俗语第14句】:大伙都在搬砖头,七岁的华华也挤在人群里凑热闹,有时还一次搬两块呢。她妈妈笑着对大伙说:“她是没牙齿偏喜欢吃硬豆,我们想歇还歇不成呢!”(江苏·宝应)
【谚语俗语第15句】:【大家拾柴火焰高】(谚)比喻大家共同努力,取得的成就自然就大。 也比喻大家开动脑筋,想出的办法就多。 也作“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俗语第16句】:懒牛耕田——不打不走
【谚语俗语第17句】:【顶着石臼做戏——费力没讨好】见“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谚语俗语第18句】:【六枝儿划拳——新样儿的,没了对儿】(歇)六枝儿:也称六枝子,一只手或足长六个指头。划拳:又称猜拳,饮酒时的一种游戏,双方同时伸出手指,并说出一个数,谁说的数目符合双方伸出来的手指的总数,就算谁赢,输方喝酒。指言论或事物新奇独特,没有可与之相比的。
【谚语俗语第19句】:【将相本无种】将相不是血统决定的,是人奋斗得到的。 姚雪垠《李自成》:“将相本无种,小贼毛子只要替皇帝老子 立大功,为什么不能做将军?”
【谚语俗语第20句】:楼顶上看人——把人看低了
【谚语俗语第21句】:高射炮手——见机行事
【谚语俗语第22句】:【抬的高,跌的重】见“捧得高,跌得重”。
【谚语俗语第23句】:爸爸见我无事可做,就要我帮邻居李奶奶提水,我有些不情愿。爸爸说:“去吧,牛系在桩上也是老,做点好事还能留个名呢!”(江苏-兴化)
【谚语俗语第24句】:【闲时不烧香,急则抱佛脚】(惯)平时不在佛前烧香,急难之时才去求佛救助。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事到临头才仓促应付。 也作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闲时不烧香,忙时抱佛腿。
【谚语俗语第25句】:【 火要空心,人要忠心】谓人要忠厚、诚实。巴金《我的几个 先生》:“他活着也只是痛苦地捱日子。但是他并不憎恨社 会,他还保持着一个坚定的信仰:忠实地生活。用他自己的 话来说:火要空心,人要忠心。”
【谚语俗语第26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头】释义:比喻再好的伪装也掩盖不住坏的本质。例句:“狗就是狗,哪怕金圈套上头!一点都不错!”老马这气昂昂的态度,使我浑身都来了劲。
【谚语俗语第27句】:【膏胸膛不挺背会驼】谓精神要振作起来。《香港小说选》: “山歌不唱忘得多,大路不行草成窝,菜刀不磨成死铁,胸膛 不挺背会驼。”
【谚语俗语第28句】:一天晚上我正想脱衣服睡觉,妈妈朝着我的小屁股打了几下,我急了:“妈妈你干啥?”妈妈笑着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会学坏。”(辽宁·朝阳)
【谚语俗语第29句】:【官差吏差,来人不差】(谚)差:差错,错误。不论官吏有什么差错,被官吏派来办事的人没有差错。指上层策划的人负有责任,被派的人不担责任。 也作“官错吏错,来人不错”。
【谚语俗语第30句】:【寡妇年】无立春节气的年份南方叫“盲年”,北方则俗称“寡妇年”。民间流传“寡妇年”结婚不吉利,因此,无春之年的前一年末青年男女结婚的扎堆,而在无春之年结婚的较少。那么,“寡妇年”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古人崇信阴阳,在古人的观念中,阳是天,是男;阴是地,是女。一年四季都与阴阳相配,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于是分别为少男、老父、少女、老母。天地万物的化育,与男女交媾生殖类同。春天阴阳平衡,就好比男女的和谐,正是生育季节。无“立春”之年被称为“寡妇年”,与古人的上述认识有关。一年之中无立春,即无阳气来临。无阳为孤阴,不生。于是,无阳,即无男相配,自然就是寡妇。所谓“寡妇年”,来由在此。其实,某年中无“立春”并非天道。而阳历是年年有春,无春之年只存在于阴历,因为阴历闰年有13个月,这就造成可能一年之中无春的年份。因此,“寡妇年”的说法纯属附会。
【谚语俗语第31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释义:甲:居第一位。阳朔:县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漓江流经境内,风景秀丽,在桂林山水中居首位。桂林的山水居天下第一位;阳朔的山水又居桂林第一位。例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桂林人是很爱夸引这两句话的。到过桂林而且游过阳朔,我自己也能承认,这两句话并不算夸张。
【谚语俗语第32句】:【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谚)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晚为元宵节,也称灯节。今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要是云层遮住月亮,明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就要下雪。指中秋节和元宵节的云雨天气是相互关联的。
【谚语俗语第33句】:【棉花里裹着针——软里硬】(歇)本指软里带硬,转喻表面和善而内心凶狠。 也作“棉花里面包圪针——柔中带刺”。圪针:方言,指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儿。
【谚语俗语第34句】:彬彬哥的一位朋友借了他五千元钱后,就好像消失在了空气中,再也找不到他了。爸爸对彬彬哥说:“吃醋要吃头遭醋,喝茶要喝二道茶,交友要交真朋友。”(河南·内黄)
【谚语俗语第35句】: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一样
【谚语俗语第36句】:【板上钉钉】(惯)板上钉钉子,十分牢固。1形容态度坚决,或说话算数,决不更改。2形容做事实在、牢靠。
【谚语俗语第37句】:【没碰过钉子不知道疼】(谚)比喻人没有遭受过打击和挫折,就不会有切实的经验教训。
【谚语俗语第38句】:吃香蕉剥皮——吃里爬(扒)外
【谚语俗语第39句】:【山杏核——苦仁儿】(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谐“人”。指穷苦人或苦命人。 也作“杏核子——仁儿苦”。
【谚语俗语第40句】:摇着脑袋吃梅子———副酸相
【谚语俗语第41句】:板凳上已经坐满了人,可我偏偏要往中间挤。爸爸说:“你真是一个芝麻里还要卡个豆。”(河南·唐河)
【谚语俗语第42句】:【吃江水,说海话】释义:比喻口气大,净说不着边际的大话。例句:“你真是吃江水,说海话,口气那么大,也不怕闪了舌头。”
【谚语俗语第43句】:指鹿为马——胡说;混淆是非;强加于人
【谚语俗语第44句】:【 躺在功劳簿上】自恃有功,不再进步。《人民日报》(1984, 12,11):“他的教训启示人们: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是很危险的。”
【谚语俗语第45句】:手心手背都是肉。
【谚语俗语第46句】:鼻尖上落马蜂——明摆的威胁
【谚语俗语第47句】:【舍不得白米抓不着鸡】(谚)舍得撒出一把白米,才能把鸡逮住。 指不肯付出代价,就不会有相应的收获。 也作“舍不得米,提不来鸡”。
【谚语俗语第48句】:大地旅行——陆游
【谚语俗语第49句】:【既在佛会下,都是有缘人】(谚)原指佛教徒聚会在佛门下,都是有缘分的,泛指人与人能相聚一处,就是有缘分。
【谚语俗语第50句】:【乘龙快婿】“乘龙快婿”是对称心如意女婿的美称,它是一个组合词,源自两处,两源合一而成。单说“乘龙”,也是对女婿的美称。典出《太平广记·四·萧史》引《神仙传拾遗》。据说,秦穆公有个女儿名叫弄玉,善吹箫。秦穆公把弄玉嫁给萧史。萧史也善吹箫,并作风鸣。过了十多年,一天晚上,他们吹箫似凤声,引得凤凰飞来到其房子上。于是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后因称佳婿为“乘龙”或“萧史”。如杜甫《李监宅》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 再说“快婿”,同样是指称心如意的女婿。典出《魏书·刘晒传》,据载:郭瑀有女方二八.郭看中了刘晒,有心择晒为女儿良偶。于是,在自己的座位前另设一席子,对着弟子说:“我有一女儿,年方长成,欲觅一快婿,谁坐下这席子,我就把女儿许给谁。”话音刚落,刘昞就起身坐到席子上,神态庄重地说:“刚才听老师说想找快婿,我刘昞就是这个人。”郭璃遂将女儿嫁给他。后来,人们便叫称心的女婿为“快婿”。后世人们又把“乘龙”和“快婿”合起来用,称称心如意的女婿为“乘龙快婿”。
【谚语俗语第51句】:【亲家】孩子们结婚后,小夫妻双方父亲之间的称呼,双方母亲则称为“亲家母”。深受国人喜爱的豫剧《朝阳沟》有句著名的唱段“亲家母,你坐下,咱俩拉拉知心话……”“亲家”之称最早始于唐代。《新唐书·萧嵩传》载:“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玄宗)呼为亲家。”最初这一称呼只流行于皇亲国戚的联姻上,唐玄宗直呼龙婿生母为亲家母,足见其关系的亲密。因此,唐代诗人卢纶作《王驸马花烛诗》云:“人主人臣是亲家。”后来,“亲家”这个称呼通行到了民间,一般老百姓也开始使用这一称呼,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谚语俗语第52句】:瞎猫碰着死老鼠——凑巧;好运气
【谚语俗语第53句】: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谚语俗语第54句】:湿柳做桥——歪歪扭扭
【谚语俗语第55句】:【私凭文书官凭印】(谚)民间的房产地产发生纠纷,是以文契字据为根据的;官场中的公事交往,是以官印为根据的。指公事私事全靠实据,不凭口说。 也作“私凭文契官凭印”。
【谚语俗语第56句】:【门口挂笊篱——小店】(歇)旧时北方有的地方小客店,常以笊篱代替招牌,悬挂在门口。指小客店。
【谚语俗语第57句】:小宁长得憨头憨脑,傻乎乎的,但办起事来却很伶俐。妈妈风趣地说:“这孩子,憨子脸,猴子心;麻子不多,点子可不少。”(山东·苍山)
【谚语俗语第58句】:【鸡窝里落下凤凰来】(惯)比喻贫贱的地方来了贵客。
【谚语俗语第59句】:拉弓要膀子,唱曲要嗓子。
【谚语俗语第60句】:【炕上一把剪子,地里一把铲子】(惯)形容妇女勤劳能干,家务活、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也作炕上一把剪,炕下一把铲。 炕上剪子,地下镰刀。
【谚语俗语第61句】:【海枯石烂不变心】感情专一,永不变心,多指爱情。尤凤 伟《中国一九五七》:“只要两人真诚相爱,海枯石烂不变心, 终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的。”
【谚语俗语第62句】:【 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多指相貌 方面的缺点。期刊:“你老觉得我难看,你可以摇摇头,撇撇 嘴,说我丑人多作怪,马不知脸长,但你没有资格说我下 贱。”
【谚语俗语第63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两件事分开叙述。清代《红楼 梦》‘“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谚语俗语第64句】:【做顺水人情】(惯)顺水人情:不费力的人情。指顺便给人好处。
【谚语俗语第65句】:【盗虽小人,智过君子】(谚)盗贼虽说是小人,但其机智程度,往往超出常人。指智谋的高下并不完全受社会文明层次的制约。
【谚语俗语第66句】:【 兵来如梳,贼来如篦,匪来如剃】篦子比梳子的齿更密。旧 时兵卒,跟盗贼、土匪一样,都抢劫人民财产,而土匪尤为凶 恶。白危《垦荒曲》:“兵来如梳,贼来如篦,匪来如剃……兵 就是匪,匪就是兵,叫谁谁也分不清。”
【谚语俗语第67句】:池中捞藕——拖泥带水
【谚语俗语第68句】:【圣人门前卖字画】(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
【谚语俗语第69句】:【要知心腹事,但昕口中言】(谚)要想知道一个人心里想的是什么事,只要听他嘴里说些什么就明白了。指言为心声,嘴里说出的往往就是心里所想的。
【谚语俗语第70句】:【吃一看二眼观三】(惯)吃着这个,看着那个,还望着第三个。形容人贪心不足。
【谚语俗语第71句】:【孩子没娘,说来话长】见“从小离娘,到大话长”。
【谚语俗语第72句】:无耻的人脸皮结实;无病的人身体结实。
【谚语俗语第73句】:【犯牛脖子】(惯)牛脖子:即牛脾气,执拗倔强的脾气。指表现出倔强、不服气的样子。 也作犯牛脖子脾气。 犯牛脾气。
【谚语俗语第74句】:【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释义:比喻对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彻。例句:后来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为,可真是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
【谚语俗语第75句】:【千钱买邻,八百买舍】(谚)舍:宅院。用千钱买邻居,用八百钱买宅院。指好邻居要比宅院本身更重要。 也作干贯治家,万贯结邻。贯:旧时币制,干钱为一贯。 干金买屋,万金买邻。 干金置家,万金置邻。
【谚语俗语第76句】:【老子英雄儿好汉】父子两代都是英雄。又指父亲是英 雄,儿子必然是好汉。表示血统高贵,或职业相承。梁斌 《红旗谱》:“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和你们老人家精神 头儿一模一样。”
【谚语俗语第77句】:【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做不了具体事情。句末的文、武,亦 可换成表示其他职业的词。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只有伯明一个儿子,却极不长进,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 有一样长处,出来见了人,那周旋揖让,是很在行的。”
【谚语俗语第78句】:【家家卖私酒,不犯是好手】(谚)私酒:违反法规、私下售卖的酒。 好手:手段高明的人。家家都卖私酒,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手。旧指人不怕违法,就怕做违法事却没有不让人发现的高明手段。
【谚语俗语第79句】:【宁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谚)过头饭:过量的饭。过头话:夸大失实的话。指说话要有分寸,不可夸大失实。 也作宁吃锅头饭,不说过头话。 能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
【谚语俗语第80句】:麻绳打毛衣——乱牵扯
【谚语俗语第81句】:士气不可辱,民意不可欺。
【谚语俗语第82句】:小荣的妈妈告诉小荣的爸爸,说刚建好的新屋梁下的柱子像在轻轻晃动,小荣爸不以为意。小荣妈说:“一根柱子动,根根屋梁晃。可千万不能大意啊!”(河南·辉县)
【谚语俗语第83句】:【狼心兔子胆】(惯)比喻心肠狠毒,胆子却很小。
【谚语俗语第84句】:【好笋钻出笆外】(惯)笆:篱笆。 比喻好处被别人占去。
【谚语俗语第85句】:舍身岩边摘牡丹——贪花不怕死
【谚语俗语第86句】:【少怕伤妻,老怕克子】释义:年轻人怕死去妻子,老年人怕死掉儿子。列句:马老爹听说祥子的妻子病死了,心里也很难过。他安慰祥子说:“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不好受,少怕伤妻,老怕克子啊!可你也得往远处想,自个儿多保重啊!”
【谚语俗语第87句】: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己;自尊自大;自我崇拜
【谚语俗语第88句】:【一车多碍辙,船多擦边】数量太多,互相妨碍。李准《冰化雪 消》:“我没有什么说的!反正车多碍辙,船多擦边。”
【谚语俗语第89句】:【婚纱】现在,结婚典礼上新娘都要穿白色的婚纱,这是对传统观念和礼俗的彻底颠覆。在以前,结婚时新娘要穿一身红,头上蒙头红,身上红衣服,脚下红绣鞋,白色是结婚的大忌。人们称结婚是红事,埋人是白事。中国古代本没有婚纱,显然,婚纱是外来的。婚纱起源于欧洲的服饰习惯。新娘所穿的连衣裙款式,下摆曳地的白纱礼服,原来是天主教的典礼服。在古代欧洲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人们结婚必须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师的祈祷和祝福,这样才算合法婚姻。新娘穿白纱礼服是向神主表示虔诚与纯洁。中国新娘穿婚纱,不拜神主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是中西结合式的婚典。
【谚语俗语第90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谚)旧时认为男子为风情女子而死,也是一件风流韵事。
【谚语俗语第91句】:车顺道,马识途,就怕赶车的打糊涂。
【谚语俗语第92句】:【壶中无酒难留客】(谚)没有酒肴招待,就难以留住客人。比喻没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就吸引不住想要得到的人才。
【谚语俗语第93句】:年三十的案板——借不得;没有空
【谚语俗语第94句】:锅炉里的水——沸腾起来
【谚语俗语第95句】:爸爸常说我“你花钱总是不品本儿,给你一个聚宝盆,也会让你用露了底儿”。(河南·焦作)
【谚语俗语第96句】:【风马牛不相及】释义:风:一说放逸,走失;一说兽类发情,彼此相诱。一说两地相距很远,牛马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一说马与牛不同类,雄雌不致相诱。比喻彼此之间毫不相干。“相及”又作“相干”。例句:说了几次,也钻不到他的耳朵里去,什么抗日,什么工作,什么工人、农民,都是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他心上像长了茅茅草。
【谚语俗语第97句】:舞台上拜天地——痛快一时
【谚语俗语第98句】:【娶媳妇盖厦,提起来害怕】(谚)厦:房屋。指娶媳妇和盖房子这两件农家的大事往往耗财费力,旷日持久。
【谚语俗语第99句】:【阎王不嫌鬼瘦】(谚)鬼再瘦,阎王也不会可怜,不会放过。比喻压迫者与剥削者,对劳苦大众的压迫与剥削,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也作阎王不嫌小鬼瘦。 阎王顾不得鬼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416550.html